《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参考题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作者姓名丁晓曦指导教师戴瑾所在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系)广播电视编导班级(届) 2010级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7 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 20142010014011论文(设计)题目: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 2010级学生姓名:丁晓曦学号: 2010014011 指导教师:戴瑾职称:讲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来分析视频网站这一新兴媒介形式对传统广播电视传播模式的具体影响;并且分析视频网站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文能引发传统广电从业者的思考,传统广电如何在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保持屹立不倒;并且为我国视频网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自己的建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土豆,爱奇艺以本文及搜狐视频这三个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来概括视频网站目前的发展状况。
并且从传受双方地位的改变、传播渠道的变革引发传播内容的改变、以及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广电传播效果的影响,这三点来具体分析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
接着又阐述了视频网站目前存在的五个问题,以及结合国外视频网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国内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基础条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共存一直是许多学者思考的问题。
本文是在借鉴了许多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
在Web2.0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到底受到了哪些冲击,有没有具体应对这些冲击的措施。
而视频网站这个新媒体的代表,虽然看起来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并且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未来如何发展。
研究路线:本文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网站,采取个案分析,横向对比的研究方法,并且搜集了大量中外视频网站的资料。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指出了目前国内视频网站存在的五个问题,并且结合这些问题,规划了国内视频网站的发展道路。
广播电视学论文选题.doc

广播电视学论文选题2020年4月广播电视学论文选题浅析国内数字出版业的产业整合模式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的发展网络新闻标题的注意力研究明星真人秀热的冷思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比较研究报纸微信运营模式初探微信时代舆论引导策略研究大数据时代智能传播盈利模式研究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策略研究基于社交网络的话题传播策略研究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危机与转型多屏时代网络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研究(以《古剑奇谭》为例)大学生DV作品的内容及价值取向研究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性研究电视新闻的街头采访(海采)研究当代大学生移动媒体使用行为研究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研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电视画面的意境研究新闻摄影实践的困惑与解惑思考大学新闻专业的摄影教育之我见新闻影像传播价值探讨新闻摄影视觉语言化的难点与攻克途径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探讨新时期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走向新闻题材与新闻摄影的形式选择新闻摄影报道的独立性新闻敏感与新闻摄影的抓拍意识新媒介环境下的图片报道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协同的规律论新闻摄影艺术探索同艺术摄影的关系新闻摄影系列组照报道研究新闻摄影作家或作品风格例析新闻摄影——专题摄影报道创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容与形式对比研究影视作品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论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影响新闻摄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高科技手段对图片新闻真实性的背叛新闻策划中应渗透人文关怀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顾长卫•印象---顾长卫摄影创作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图书出版传播热研究中国出版业图书品种迅猛增长与图书质量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娱乐明星图书出版传播热研究当前出版业书号管理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官场小说出版传播热研究"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获奖图书与选题策划21世纪以来少儿文学畅销书研究21世纪以来青春文学畅销书研究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读物擦黑板传播热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财经图书出版传播热研究从《某某影片》看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从《某某影片》看美国大片的工业化制造浅析影视作品中感官刺激与心灵震撼的矛盾小议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精神浅析某种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塑造浅析中国校园微电影的发展浅析某种类型片的创作特色浅析爱情影片的叙事模式小议动机理论在广告实践中的运用浅析情感理论在奢侈品广告中的运用浅析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再现浅析《舌尖上的中国》语言表达浅析《舌尖上的中国》成功之道浅析韩国电视剧生产机制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研究浅析音乐在纪录片当中的应用国产偶像剧的得与失浅析王家卫影视作品的风格浅析微时代微纪实的创作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成功之道浅析韩国偶像剧的传播策略。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参考题目

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毕业论参考文题目1译制片中的语言艺术2走向宽容和谐与共存——女性电影形象之我见3姜文和他导演的电影4互动电视——新时代的信息媒体5试论中国当代战争片的现状和出路6电视观众消费心理与节目品牌策划7从《我的野蛮女友》中解构韩国偶像电影的魅力所在8中国武侠片“热”及未来走向9电影《英雄》营销个案分析10试论电视节目的品牌理念11数字电视代的交互的电视节目12论体育专题报道兴奋点的寻找与表现13解析中国新电影中的画面风格趋势14少儿广播节目之我见15电影言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16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世界17暴力让你愉悦——昆汀和他的影片《低俗小说》18纪录三步曲——电视纪录片的生活、创作和接受关系浅析19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20中国电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我见21影视魅力的载体——论画面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运用22电视纪录片的表达艺术与审美创造——电视纪录片若干问题浅探23浅述中国当代的“地下电影”24角色规范与角色冲突——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形态发展透视25浅谈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特质26浅谈电影声音的制作27浅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28DOGMA95——游戏于“破”“立”之间29贾樟柯唱的什么歌——潮流音响符号在《站台》中的设计的分析30社教节目的构成与定位31对我国电影批评现状的几点思考32浅析电影同期录音及其发展趋势33浅谈晚会中镜头的特殊运用效果34我对电影中声音的解读35电影音响技术的发展——环绕声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36谈电影《红》《白》《蓝》的色彩运用技巧37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情况与前景38起点与卖点——浅谈上视《看见》栏目短纪录片的创作39纪录片摄影的双重观念表达40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思考41浅谈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戏剧小品42浅析上海缺乏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原因43浅谈中国动画片发展之路44从《千与千寻》看宫崎骏动画电影风格45电视新闻经营现状及走向——以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为例46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上海电视台中的应用47由《英雄》想到张艺谋电影的场景设计风格48上海、香港电视新闻比较研究49 浅析韩国电影的唯美意境和情感特点1、浅谈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2、论新闻的真实性3、浅析采访的艺术4、好莱坞电影谈5、论基层单位的电视节目制作6、再析数码电影应用7、论纪录片的创作8、论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9、浅谈如何提高国产影片的高科技含量10、中国电影的过去与未来11、浅谈影视画面编辑中的意象经营12、论电视制片人制13、试论作为媒体的视象14、影视剧节奏浅谈15、制片人在摄制中的作用16、浅论新闻片的采访与拍摄17、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世界]18、流行音乐节目的编排几点思考19、纪实性电视剧的真实性与艺术性20、电视新闻:画面传播信息与否21论电视艺术22、试论游戏类综合节目的特点与现状23、漫谈电视体育专题节目及其制作24、好莱坞电影浅谈---动画片的热潮25、试论社教专栏节目的定位26、谈综艺节目的制作27、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化、个性化及采编播的可行性28、论说、谈、播29、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命力30、论电视谈话节目多样式的可能性31、中国电影市场剖析32、把握特性,着眼未来,完善电视人的素质结构33、浅谈电视综艺晚会的结构创新34、论电视信息的收集、包装与传播35、论中国4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品格36、对影视作品认识的再提高37、电视工作者应当具有怎样的素质38、浅谈电视新闻播音的语音模式39、电视主题文艺晚会---艺术性与新闻性的结合40、中国加入WTO后对电视媒体及其广告的冲击41、浅谈王家为电影技巧42、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43、试论电视在企业中的作用44、论纪录片的真实性45、儿童阿巴斯伊朗电影46、纪录片的情节与情感47、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48、如何把握和应对变化中的观众需求49、论新闻的道德选择50、中国电影的发展(90年代)51、《数字化观察》52、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产业化53、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包装问题54、《论电视文化的特征》55、中国电影的过去和未来56、论新闻的真实性57、浅谈新闻片的拍摄与采访58、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点59、新闻经济频道的编排策略60、简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艺术特点61、从张艺谋的《申奥片》浅述电视画片剪辑的魅力62、《徐克电影之风格及其影响》63、新闻理论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64、浅论电视新闻的报导形式65、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艺术特点66、试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67、栏目编排与竞争的三点思考68、关于古典音乐节目制作之我见69、电视与美学70、荧屏呼唤可爱的艺术形象71、《纪实美到意象美---浅谈1981年至1986年中国电影的美学风格》72、意象---电视纪录片的魂魄73、电视工作者的工作素质74、论中国4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品格75、论电视纪录片的地域特色76、从一个电视观众的角度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性77、融大众文化于方寸之间---浅谈电视文化的引导功能78、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79、论电视节目包装艺术80、时代呼唤电视艺术。
【毕业论文选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
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
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
下面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1、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策略探析2、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探析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4、解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5、从微电影实验室建设探析创新人才培养路径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影视后期系列课程中的应用7、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8、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9、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0、大学生手机视听APP使用状况调查研究11、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对策分析12、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探索13、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1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分析15、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创新发展16、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型17、从编导文化素养看节目质量118、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职业素养19、编导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20、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21、论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22、编辑职业素养对电视台发展的重要意义23、现代传媒中广播电视编导的核心作用2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再思考25、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改进策略26、“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27、关于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创新的思考28、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29、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分析30、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复合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31、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32、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33、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探析34、关于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升研究35、广播电视编导的情商和培养措施36、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37、全媒体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创作方式思考3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初探39、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40、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研究241、关于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思考42、浅谈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43、试分析现实环境下的广播电视编导发展44、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45、浅论岗位培训对提升编辑记者素养的作用--以威海市广播电视台岗位成才为例46、关于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新思考47、浅谈如何提高县市广播电视编辑的素养48、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以及思考49、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就业前景的思考50、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51、广播电视编辑的社会责任与创意策划研究52、广播电视编辑素质之我见53、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54、浅谈广播电视编辑的前景55、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56、浅谈电视节目编辑57、对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探讨58、以微电影实践教学促进编导专业学生能力培养59、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徒制工作室”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60、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61、互联网时代编辑的华丽转身62、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创新分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63、微课在3dsMax动画制作课程中的设计364、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导演应具备的素质65、广播电视编辑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分析66、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策略研究67、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路构建68、从微电影现状看校园微电影创作69、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分析及思考70、如何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素养71、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提高编导的综合能力72、中韩高校广播电视类专业比较研究73、广播电视编辑在当前媒体时代的创新与改进74、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多元化培养策略研讨75、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现状思考76、广播电视编导在当前媒体时代的创新与改进77、县级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创新7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策略探究79、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编导策略80、管窥广播电视编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81、浅析人物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82、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83、探析新时期广播电视编辑的价值取向84、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策略研究85、浅谈数字技术与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型86、试论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创新87、广播电视编辑的媒介素养88、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89、试论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490、浅析电视新闻的语言及编辑艺术91、探讨新时期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92、对新闻报道中煽情元素伦理问题的再审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四:93、应用型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方向探究9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95、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9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97、试论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98、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思考99、全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的转型100、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分析101、新媒体视阈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探析10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103、创新思维下的电视新闻编辑转型104、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责任探讨105、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探讨106、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107、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综合素质10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09、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110、试论电视编导在节目中的创造性思维111、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探讨112、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511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研究114、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考量115、当前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环境分析116、广播电视编导在节目中的创造性思维探讨117、网络语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突围118、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19、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新和改进120、浅析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121、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情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122、浅析广播电视编导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性123、浅谈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124、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作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五:125、广播电视编导制作与主持能力的统一研究126、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127、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局限性与开放性128、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129、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130、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131、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132、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133、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134、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35、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6136、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137、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138、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139、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140、由凤凰卫视的经验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141、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142、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143、论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质量144、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145、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146、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147、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148、从谈话节目看编导意识149、论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性150、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151、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困境与突围152、试论广播文艺编导的修养153、试论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艺术154、试论视听思维与听觉形象营造155、试论当代广播技术手段的发展156、电视气象节目“美女播报”的现象成因分析157、电视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对策158、解说词与文艺编导的成败7。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5、韩流风靡论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36、浅析《》(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37、以《》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38、从《》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40、地方卫视(或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战略41、地方台如何搞好深度报道42、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43、硝烟中的现代媒体44、记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45、旅游节目的定位问题——质疑当前旅游节目“人文化”包装46、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47、从《同一首歌》看电视营销时代的晚会48、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49、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50、由凤凰卫视的经验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51、谈中学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52、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分析53、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54、电视栏目包装策略初探55、为天气预报节目把脉56、传统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从《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媒体整合说起57、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58、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59、论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质量60、电视谈话节目嘉宾选择61、频道节目编排浅论62、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人物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63、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64、浅议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65、论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66、试论MTV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67、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68、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69、关于谈话节目的品牌塑造70、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71、论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72、浅谈纪录片中的搬演手法73、浅析“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74、从谈话节目看编导意识75、论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性76、音乐电视的画面叙事策略77、电视节目的经营意识78、论益智竞技类节目的定位与发展79、试论音乐电视画面细节的力量80、从《生活空间》到《实话实说》——试论电视媒体中受众角色的变迁81、小议综艺晚会的走向82、对当前大陆娱乐类节目“克隆”现象的考察与推断83、对女性谈话节目类节目的思考84、试论电视益智娱乐节目与“本土化”85、以节目为例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特点(比如访谈类节目《新闻会客厅》和《实话实说》等)86、以节目为例看娱乐新闻节目的发展走向(如湖南卫视的《娱乐无极限》,福建东南的《娱乐乐翻天》,北京的《娱乐现场等)87、以节目为例看名牌栏目品牌的经营(如《开心词典》、《实话实说》等)88、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央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各自的专业性体现在何处,该如何运作)89、春节联欢晚会的得失分析及走向预测90、法制类新闻节目的模式创新(如《今日说法》、《法制进行时》等千篇一律)91、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快速反应9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93、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94、益智类游戏节目,还能走多远?(《开心词典》、《非常6+1》等)95、网络广播节目形态之我见96、电台交通调频的运营模式97、中国电视(广播)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98、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困境与突围99、电视(广播)新闻受众需求分析与满足100、解读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真实再现”101、电视新闻(纪录片、专题片等)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及如何与画面组合)102、对外电视报道编辑方针研究103、论地方电视(广播)台早间(晚间、午间)新闻节目的定位104、全球化趋势下的电视制度改革研究105、DV现象研究:(平民化、传播的自由、批判、手段的革新等角度)106、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策划、编辑手段、文化、受众等角度)107、电视新闻的传播观念108、分析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特点(受众心理)109、对民间电视制作公司的分析(走向的预测、节目制作的特点等)110、电视(广播)节目对现场(音响、背景声)的运用111、电视与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特点(可选取不同时段、类型,或两者的比较)112、试论广播文艺编导的修养113、试论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艺术114、试论视听思维与听觉形象营造115、试论当代广播技术手段的发展116、浅谈广角镜头的功用117、浅谈电视画面的造型艺术118、浅谈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119、浅谈摄像造型艺术的表现方法120、电视娱乐节目现状的深层原因分析121、"手机电影"与当前媒介文化122、电视气象节目"美女播报"的现象成因分析123、电视文艺节目中"游戏"与"搏彩"124、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和细节意识125、"超级女生"现象与中国电视传播理念126、民生电视节目中记者的法律权限127、电视"节庆活动"模式探索128、电视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对策129、栏目剧创作的元素思考130、浅论电视专题片中的音乐音响131、《变形记》节目的人文社会性分析132、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思考与对策研究133、浅谈广播电视广告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34、解说词与文艺编导的成败135、论电视栏目的创意与策划136、论电视短片(专题记录)的制作二、电影方向导演与影片研究137、中国早期电影研究138、第六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139、论第五代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影响140、论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141、谢晋电影中的传统意识的变化142、从电影市场看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发展趋向143、当代电影与市场关系的研究144、电影当中的女性自我表达145、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146、电影《老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147、“后现代主义”在影视创作的利弊148、(结合作品)谈(导演)的影视表现手法149、论长镜头150、论蒙太奇151、论影视镜头语言152、论影视导演的基本素质153、论影视导演的基本职能与主要创作任务154、论影视的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155、论影视作品风格样式的追求156、论现代主义(流派)影片157、论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现象158、论某大师的创作风格特点159、意识流电影的影像风格(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论160、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苏联电影161、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好莱坞电影162、夏衍的电影创作163、蔡楚生电影研究164、浅析费穆电影中的东方电影美学165、简析费穆电影的电影语言风格166、简述左翼电影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性167、电影的两个春天:费穆《小城之春》与田壮壮《小城之春》比较研究168、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史诗电影的民族风格169、赵丹电影表演风格研究170、从戏剧到电影:田汉电影编剧研究171、“十七年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含义172、“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剧研究173、桑弧电影研究174、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黄蜀芹及其电影175、以《柳堡的故事》为例:王苹电影研究176、水华电影研究177、石挥电影研究178、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79、《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180、田壮壮电影研究181、霍建起电影风格研究182、张艺谋电影风格论183、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探析184、简论葛优的表演风格185、张元电影研究186、王小帅电影研究187、贾樟柯电影研究188、姜文表演风格研究189、“英模电影”类型模式初探190、2010年度中国电影发展综论191、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唯美”色彩外国电影史论192、世界著名导演新论: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大卫.里恩、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文德斯、基耶斯洛夫斯基、北野武、黑泽明、波兰斯基、卡梅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恩兄弟等193、好莱坞某一类型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194、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论述魔幻电影的类型片特征195、达斯汀.霍夫曼(汤姆.汉克斯等美国著名演员)的表演风格综论196、宫崎骏动画研究197、印度歌舞剧与好莱坞歌舞剧比较研究198、皮克斯动画的文化精神199、当代好莱坞电影剪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00、黑色电影典型形象论201、美国当代恐怖电影叙事研究202、当代印度电影研究203、当代西方宗教电影浅论204、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的比较205、法国电影的民族特色206、美国电影体现的美国精神207、伊朗新电影研究208、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209、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210、恐怖电影与审美211、当代印度电影研究212、当代西方宗教电影浅论三、影视剧创作部分213、影视编剧的时空结构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4、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5、影视剧作语言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6、影视剧作情节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7、中外剧作观念的比较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18、论影视剧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19、论影视文学剧本主题的确立与挖掘220、论影视文学剧本的矛盾冲突221、论影视文学剧本的情节铺排与悬念设置222、论影视剧本人物语言的性格化223、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题目为研究方向,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24、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225、论方言电视剧的特色226、从《》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227、文学元素与电视广告228、旁白的影视功能229、名著的情节与复制230、电视剧的文学空间231、名著的影视效应232、媚俗文化对名著的损毁233、影视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处理手法234、论网络时代的电视剧创作235、电视散文的策划与制作236、世界名著与导演视角237、关于"热播剧"现象的分析238、论喜剧的发生和创造239、影视作品创作之构思突破240、浅谈后现代电视广告的涵义241、论电视广告创意的一般方法242、论创造性思维在编剧中的体现243、论编剧创作中天性与后天因素的辩证关系244、论主旋律影片的编导特点245、DV剧情片的选材与主题深化246、DV剧情片创作的艺术构想247、浅议影视剧的情节结构248、影视剧叙事的时空表现249、论细节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250、小品创作中的“三贴近”原则251、谈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252、以(作品)为例看悲剧的审美价值253、以(作品)为例看影视剧的戏剧冲突254、从“红色经典改编热”看改编的原则与方法255、谈导演的改编成功之路256、论动画片脚本创作的思路257、论影视作品中画外空间的建立和运用258、论影视作品分段法的运用259、论影视作品叙事节奏的安排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260、从《武林外传》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261、从《》(作品)看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问题262、试论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心理脉络263、从中韩家庭伦理剧看两国国民性的异同264、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的跨文化解读265、以《》剧为例看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状况与发展266、方言影视作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研究267、以《家有儿女》为例看国产情景喜剧的当代意义268、韩国影视剧的叙事模式与文化内涵分析269、颠覆和重构——“红色经典”的两度改编270、《半生缘》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比较271、从新版《红楼梦》看影视作品的社会意义272、影视作品恶搞现象分析273、“清宫戏”文化分析273、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274、琼瑶影视剧再次登陆的文化反思275、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血色浪漫》与《幸福像花儿一样》276、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277、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池莉作品278、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老舍作品279、历史题材剧研究280、当下罪案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281、当下悬疑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282、王海鸰电视剧作研究283、张纪中武侠电视剧研究284、李少红电视剧研究285、《大宅门》与京味儿电视剧286、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287、简论“戏说剧”288、从《长征》(《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289、2010年度中国电视剧发展综论290、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韩国(或日本)电视剧的民族特色291、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美国电视剧的开放性叙事策略292、以某部知名动漫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当代动漫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93、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294、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四、港台影视部分295、琼瑶电视剧研究296、知名导演研究新论: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徐克、王家卫、王晶、吴宇森、李安等297、当下台湾娱乐节目研究298、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新论299、香港武侠电影影响研究300、台湾电视剧与大陆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301、白先勇小说的戏剧化研究五、纪录片部分302、山地纪录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02、新世纪纪录片的个人化倾向304、新世纪纪录片的主观化倾向305、新世纪纪录片的戏剧化倾向306、独立制片的困境与出路307、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市场化308、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传播模式的转换309、纪录片栏目化背后的隐忧310、法国纪录电影研究311、中国90年代以来纪录观念的创新312、中外纪录片导演比较研究313、中国新世纪新锐纪录片编导纪录观念及风格研究六、新闻及传播类部分314、“非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策划与开发315、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从时段的角度解读316、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研究317、论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318、电视谈话节目与时间控制319、试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20、频道专业化发展与趋势研究321、新世纪城市电视台发展思考322、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之深度报道研究323、中国电视媒体品牌节目及其构建与运营战略研究324、我国省级卫星电视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策略研究325、论广播的“无竞争空间”326、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27、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研究328、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与叙事探讨329、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战略思考330、《幸存者》节目的剖析331、受众认同与主持人形象塑造332、论江苏卫视的竞争策略333、论湖南卫视的竞争策略334、论湖南卫视的“快乐”战略335、微时代下中国传统媒介的发展之路探析336、论电视媒体的品牌战略337、论品牌栏目的编播创新策略338、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339、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探析340、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制作341、论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342、浅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创新343、论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制作模式344、地方电视台对区域文化发展的作用345、论地方电视台对服务三农的作用346、浅谈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的特色347、赵宝刚都市题材电视剧研究348、论赵宝刚电视剧的品牌战略349、赵宝刚电视剧美学探析350、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351、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男性主体意识研究352、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女性悲剧意识353、真实再现与艺术虚构——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354、微时代下新媒体的生存空间探析355、浅析网络电视的生存与发展356、浅析教育电视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357、我国公共危机下的媒体角色冲突及对策研究358、论儿童题材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359、论儿童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策略360、论国产情景剧的发展与创新361、某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362、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电视相亲节目363、湖南卫视的经营策略研究364、《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研究365、电视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研究366、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367、XX地区媒介使用状况调查368、新媒体与国家形象塑造369、报纸转型研究370、手机媒体研究371、电视新闻中的蒙太奇372、新闻标题可读性研究373、网络新闻标题艺术研究374、中国传媒集团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75、频道品牌战略研究376、微博的传播的特征377、“限娱令”后娱乐节目生存之道378、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379、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380、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381、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382、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383、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384、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385、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386、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387、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388、媒介公共关系研究389、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 设计(论文)题目2. 研究领域3.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1.设计(论文)题目故事短片《十字路口》——导演、编剧工作2.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是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技术的实践应用。
这些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影视文学创作、影视导演、视听语言、影视声音艺术、照明技术、影视美术、表演艺术、非线性编辑技术、影像拍摄艺术等。
3.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影片讲述了.....。
反映了......。
具有......价值和意义。
本选题符合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的'专业特点。
通过这部短片可以促进我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编剧、导演、摄像、剪辑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从影片形式上看.......从影片内容上看......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1. 重点解决的问题2. 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3. 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1.重点解决的问题①创作剧本,编写分镜头脚本。
②拍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选景、挑选演员等。
③制定拍摄计划。
④指导拍摄与表演。
⑤毕业设计说明。
.......个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①经过组员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完成剧本创作。
②剧本分析,确定影片风格。
③与摄像协商完成分镜头稿本创作,进行镜头设计。
④与摄像共同制定拍摄计划。
⑤指导拍摄与表演。
⑥指导后期编辑。
⑦完成毕业设计说明。
......3. 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完成一部约10分钟故事短片。
短片内容完整、主要矛盾和主要人物突出、情节发展合理、镜头有较高的技术与艺术质量......完成影片毕业设计说明一篇。
广电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广电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1、当前“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新思路2、影视作品的大众化与高雅化现象研究3、新闻自由与媒介控制的关系4、民国时期著名媒体的经营管理策略分析5、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前沿问题研究6、台海两岸媒介生态研究7、文化产业相关问题研究8、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问题研究9、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关系研究10、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的生存与发展策略11、网络传播时代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2、网络时代纸媒的生存困境与机遇二、1,手机短信中的“红段子”现象探析.2,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3,论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4,传媒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新闻联播》节目的传播效应6,毛泽东的新闻思想7,隐性采访应注意把握的“度"8,媒介融合的实现方式9,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10,当前党报遇到的挑战与对策11。
论党委新闻发言人的素质12。
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13。
论报纸与微博的互动14.论三网融合对广电产业发展的影响15。
浅议新闻伤害现象16。
浅论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17。
浅论报纸的全媒体发展战略18.浅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19.论民生新闻(或经济新闻)的变革20.论广播电视(或网络)新闻评论的变革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以某某网的专题为例试论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以“XX事件"为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组合性、互动性报道研究及探索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特色研究中文体育(网站)频道运作研究互联网个性化语言研究论网络上的说服与遵从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作用和强化方式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研究四、李芹燕电视栏目剧的生存现状研究论主持人的个人品牌塑造电视节目的个性化生存之道-—以***为个案中国**类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节目《**》的叙事分析与批评研究试析**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设计**电视台的频道定位与媒介推广研究**刊物的受众定位与媒介推广研究***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优秀***类节目元素分析五、雷璐荣我国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现状研究从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看当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新“风向”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研究电视频道的品牌化包装研究“三网合一”下对广播电视业的机遇与挑战从突发新闻的报道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突破当下重庆都市报的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新旧婚恋类娱乐节目之比较-—以《玫瑰之约》与《我们约会吧》为例从电视媒体的跨区域合作看国内电视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六、夏建军1.中外广告文化比较研究2.广告与品牌传播3.广告传播与整合营销传播4.广告传播与公关传播的协同运作5.广告与事件营销6.民族品牌传播策略研究7.广告创意策略研究8.广告新闻化与新闻广告化9.公益广告研究10.媒体隐性广告研究七、夏明宇1、试论多媒体竞争下的重庆报业发展2、试论新形势下的区县报业发展——以渝西的区县报业为例3、试论新形势下的校报发展—-以重庆市的高校为例4、从“封口费"事件看新时期记者的职业操5、从“田坎记者”到“百姓记者”-—探析荣获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的重庆本土记者罗大成的成长道路6、渝西本土优秀新闻作品分析7、试论新闻稿件的相对性修改8、新时期报纸版面创意刍探9、新时期报纸新闻标题制作刍探10、试论新技术条件下的报纸新闻图片编辑八、韩永青新媒体时代记者社会角色转型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焦点形成机制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网互动机制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域文化传播研究电视纪录片新虚构主义表现形式研究电视纪录片道德规制问题研究中国电视纪录片流派研究电视纪录片营销模式研究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10、胡舒立新闻思想研究九、钟代军1、试论多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互动意识2、县级电视台区域间电视新闻联动机制研究3、试论如何保持大众DV新闻的真实性4、试论“置入式广告"的发展趋势5、地方广电网站向网络电视台发展的思考6、网络新闻采编原则和方法的研究7、电视谈话节目与人物专访的比较研究8、区县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9、试论电视新闻职业社会化发展趋势10、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媒介情况的调查分析十、其它可做选题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文章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热度: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热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专业论文热度:广播电视编导相关毕业论文热度: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热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十分注重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论文1研究缘起面对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21世纪的广播电视编导应该是厚基础、高层次,有业务前瞻能力、创新精神和娴熟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必须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并顺应时代的发展。
那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容忽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甚至关乎到今后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主要创新内容2.1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媒体运行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实践能力为中心,一专多能为目标的“1+8”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1+8”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学校与传媒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对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即1个应用型专业对接行业内8个重点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分阶段、渐进式培养学生从事传媒行业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地完成传媒机构的工作,具体涉及摄像、影视剧编创、专题片创作、节目策划、新闻采编、导播、后期制作以及节目总体编排等8项工作,力争做到专业技能培养核心化、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化、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化。
2.2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1)创新授课方式。
传统授课方式为先灌输理论,后进行实践,这不单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还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
毕业论参考文题目
1译制片中的语言艺术
2走向宽容和谐与共存——女性电影形象之我见
3xx和他导演的电影
4互动电视——新时代的信息媒体
5试论xx当代战争片的现状和出路
6电视观众消费心理与节目品牌策划
7从《我的野蛮女友》中解构韩国偶像电影的魅力所在
8xx武侠片“热”及未来走向
9电影《xx》营销个案分析
10试论电视节目的品牌理念
11数字电视代的交互的电视节目
12论体育专题报道兴奋点的寻找与表现
13解析xx新电影中的画面风格趋势
14少儿广播节目之我见
15电影言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
16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17暴力让你愉悦——昆汀和他的影片《低俗小说》
18纪录三步曲——电视纪录片的生活、创作和接受关系浅析19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20xx电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我见
21影视魅力的载体——论画面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运用
22电视纪录片的表达艺术与审美创造——电视纪录片若干问题浅探
23浅述xx当代的“地下电影”
24角色规范与角色冲突——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形态发展透视25浅谈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特质
26浅谈电影声音的制作
27浅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
28DOGMA95——游戏于“破”“立”之间
29贾樟柯唱的什么歌——潮流音响符号在《站台》中的设计的分析30社教节目的构成与定位
31对我国电影批评现状的几点思考
32浅析电影同期录音及其发展趋势
33浅谈晚会中镜头的特殊运用效果
34我对电影中声音的解读
35电影音响技术的发展——环绕声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
36谈电影《红》《白》《蓝》的色彩运用技巧
37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情况与前景
38起点与卖点——浅谈上视《看见》栏目短纪录片的创作39纪录片摄影的双重观念表达
40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思考
41浅谈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戏剧小品
42浅析上海缺乏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原因
43浅谈xx动画片发展之路
44从《千与千寻》看xx动画电影风格
45电视新闻经营现状及走向——以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为例46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上海电视台中的应用
47由《英雄》想到张艺谋电影的场景设计风格
48xx、xx电视新闻比较研究
49浅析xx电影的唯美意境和情感特点
1、浅谈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
2、论新闻的真实性
3、浅析采访的艺术
4、xx电影谈
5、论基层单位的电视节目制作
6、再析数码电影应用
7、论纪录片的创作
8、论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9、浅谈如何提高国产影片的高科技含量
10、xx电影的过去与未来
11、浅谈影视画面编辑中的意象经营
12、论电视制片人制
13、试论作为媒体的视象
14、影视剧节奏浅谈
15、制片人在摄制中的作用
16、浅论新闻片的采访与拍摄
17、xx多瓦的电影世界]
18、流行音乐节目的编排几点思考
19、纪实性电视剧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20、电视新闻:
画面传播信息与否
21论电视艺术
22、试论游戏类综合节目的特点与现状
23、漫谈电视体育专题节目及其制作
24、xx电影浅谈---动画片的热潮
25、试论社教专栏节目的定位
26、谈综艺节目的制作
27、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化、个性化及采编播的可行性
28、论说、谈、播
29、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命力
30、论电视谈话节目多样式的可能性
31、xx电影市场剖析
32、把握特性,着眼未来,完善电视人的素质结构
33、浅谈电视综艺晚会的结构创新
34、论电视信息的收集、包装与传播
35、论xx4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品格
36、对影视作品认识的再提高
37、电视工作者应当具有怎样的素质
38、浅谈电视新闻播音的语音模式
39、电视主题文艺晚会---艺术性与新闻性的结合
40、中国加入WTO后对电视媒体及其广告的冲击
41、浅谈王家为电影技巧
42、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43、试论电视在企业中的作用
44、论纪录片的真实性
45、儿童xxxx电影
46、纪录片的情节与情感
47、论xx现代文学发展史
48、如何把握和应对变化中的观众需求
49、论新闻的xx选择
50、xx电影的发展(90年代)
51、《数字化观察》
52、xx奥运会与xx体育产业化
53、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包装问题
54、《论电视文化的特征》
55、xx电影的过去和未来
56、论新闻的真实性
57、浅谈新闻片的拍摄与采访
58、xx电影的艺术特点
59、新闻经济频道的编排策略
60、简评xx导演的电影艺术特点
61、从张艺谋的《申奥片》浅述电视画片剪辑的魅力
62、《xx电影之风格及其影响》
63、新闻理论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
64、浅论电视新闻的报导形式
65、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艺术特点
66、试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67、栏目编排与竞争的三点思考
68、关于古典音乐节目制作之我见
69、电视与美学
70、荧屏xx可爱的艺术形象
71、《纪实美到意象美---浅谈1981年至1986年中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72、意象---电视纪录片的魂魄
73、电视工作者的工作素质
74、论xx4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品格
75、论电视纪录片的地域特色
76、从一个电视观众的角度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性
77、融大众文化于方寸之间---浅谈电视文化的引导功能
78、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
79、论电视节目包装艺术
80、时代xx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