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

合集下载

乳化沥青生产工艺

乳化沥青生产工艺

乳化沥青生产工艺
乳化沥青是将沥青与乳化剂在高速搅拌下浑化成乳化液的一种工艺。

乳化剂通常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能够使沥青与水相溶。

乳化沥青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沥青准备、乳化剂溶液制备、搅拌乳化、稳定乳化液、包装储存,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沥青准备:将固体石油沥青用加热设备加热至130℃左右,使其变为液态。

然后,将沥青转移到储存罐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备后续使用。

接着,乳化剂溶液制备:将乳化剂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并通过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一般乳化剂的用量是按照沥青总重量的
2%~4%计算的。

然后,搅拌乳化:将沥青和乳化剂溶液分别泵入一个称称称齐的搅拌罐中,通过高速搅拌器将两者搅拌均匀。

在搅拌的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剂,如增粘剂、稳定剂等,以提高乳化液的质量。

接下来,稳定乳化液:将搅拌好的乳化液经过一定时间的静置,使之趋于稳定。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震荡试验来检测乳化液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的乳化液才能用于生产。

最后,包装储存:将稳定的乳化液通过泵送装置装入塑料桶或罐中,并密封保存。

为了保证乳化液的质量,储存环境应该保持干燥且温度适中。

总之,乳化沥青生产工艺包括沥青准备、乳化剂溶液制备、搅拌乳化、稳定乳化液、包装储存等步骤。

通过这个工艺,沥青与乳化剂可以均匀混合,并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乳化沥青具有易于施工和取样、稳定性好、降低施工温度等优点,因此在路面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几种乳化沥青的配方

几种乳化沥青的配方

几种乳化沥青的配方乳化沥青是一种特殊的沥青,通过将水和沥青以一定比例混合并添加一定的乳化剂来制备而成。

乳化沥青的配方取决于其用途和需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乳化沥青配方。

1.常规乳化沥青配方:该配方适用于一般道路路面的铺设。

其配方如下:-沥青:60%;-水:40%;-乳化剂:2%。

这种配方的乳化沥青具有较高的胶结性,能够提供良好的粘附性和抗水性能,适用于一般道路铺设。

2.快速乳化沥青配方:快速乳化沥青适用于需要快速固化和交通恢复的道路维修。

其配方如下:-沥青:65-70%;-水:30-35%;-乳化剂:2-3%。

该配方的乳化沥青具有快速固化的性能,使得道路能够迅速重新开放。

3.减粘乳化沥青配方:减粘乳化沥青主要用于特殊的道路施工,如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

其配方如下:-沥青:50-55%;-水:45-50%;-减粘剂:2-4%;-乳化剂:1-2%。

减粘乳化沥青配方中添加了减粘剂,以提高沥青的流动性和润湿性,以便更好的涂覆在道路表面上。

4.重负荷乳化沥青配方:重负荷乳化沥青主要用于重载交通道路的铺设。

其配方如下:-沥青:60%;-水:40%;-改性剂:4-6%;-乳化剂:1-2%。

改性剂的添加使得该配方的乳化沥青具有更高的韧性和抗断裂性能,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重载交通的使用。

5.低温乳化沥青配方:低温乳化沥青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路面施工。

其配方如下:-沥青:50-55%;-水:45-50%;-低温改性剂:3-5%;-乳化剂:1-2%。

低温改性剂的添加使得乳化沥青在低温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处理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乳化沥青配方,每种配方的具体比例和配方成分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使用环境进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和材料特性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道路施工效果。

乳化沥青配比

乳化沥青配比

乳化沥青配比乳化沥青是一种由沥青和乳化剂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用于道路建设和维修。

它具有较好的粘附性、可铺性和抗水性,能够在低温下快速固化,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乳化沥青的性能和质量,需要进行配比设计。

以下是乳化沥青配比设计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沥青含量:沥青含量是乳化沥青配比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影响乳化沥青的黏度、粘附性和强度等性能。

一般来说,沥青含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使用环境、目标性能和预期寿命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常,沥青含量在5%~15%之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乳化剂是乳化沥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沥青分散为微小颗粒,并与水相形成一个稳定的乳液。

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直接影响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和粒子大小。

一般来说,乳化剂种类包括阴离子性、非离子性和阳离子性乳化剂,选择应根据沥青类型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乳化剂用量通常在2%~3%之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水泥和填料用量:水泥和填料是乳化沥青的辅助材料,用于改善乳化沥青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泥可以增加乳化沥青的黏结能力和硬度,填料可以填充乳化沥青中的空隙,增加乳化沥青的稳定性。

水泥和填料的用量应根据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进行调整。

4. 加工工艺:乳化沥青的加工工艺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乳化沥青的加工工艺包括乳化、混合和固化等步骤。

乳化过程应控制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以确保沥青充分分散并与乳化剂充分反应。

混合过程中应控制混合时间和混合速度,以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固化过程中应控制固化时间和温度,以确保乳化沥青能够快速固化成坚实的结构。

5. 质量控制:乳化沥青配比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乳化沥青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对产品的质量抽查和验证。

检验和试验项目包括沥青含量、乳化剂用量、水泥和填料用量、乳化沥青的黏度、粘附性、强度和稳定性等。

乳化沥青生产方法

乳化沥青生产方法

乳化沥青生产方法
乳化沥青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沥青加热到110~130摄氏度。

2. 与皂液(水、乳化剂、酸或碱、胶乳改性剂)加温到70~85摄氏度。

3. 分别用计量泵输送到胶体磨中,经强力剪切、乳化均匀。

4. 过滤,冷却即为成品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生产时只需一次加热,而且沥青温度只需120~140℃,尽管乳化剂水溶液需要加热、乳化机械消耗电能等,但用乳化沥青筑养路比用热沥青可节约热能在50%以上,平均节约沥青材料15%~45%。

此外,乳化沥青可以在常温下长期存放,喷洒和拌和使均无需加热,石料不需要干燥,在阴湿低温的情况下可以施工,施工简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乳化沥青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乳化沥青是指将沥青与水和乳化剂混合后形成的乳状液体。

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沥青、水和乳化剂。

沥青应选用适合乳化的类型,一般为中高温沥青。

水应干净无杂质,乳化剂应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

2. 沥青加热:将沥青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135-165摄氏度之间。

加热的目的是使沥青变得流动,便于与乳化剂充分混合。

3. 混合乳化:将加热后的沥青与水和乳化剂进行混合。

通常使用乳化设备,如乳化罐或乳化机械设备。

在混合过程中,乳化剂会使沥青表面生成胶体颗粒,并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乳状液体。

4. 添加辅助剂:根据需要,可添加一些辅助剂来改善乳化沥青的性能,如增稠剂、改性剂等。

这些辅助剂的添加应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工艺要求进行。

5. 贮存和运输:将制备好的乳化沥青贮存在适当的容器中,通常为罐装或桶装。

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注意防止乳化沥青分离或结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乳化沥青可能有不同的制备工艺,具体工艺应根据所需的乳化沥青类型和应用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乳化沥青指标范文

乳化沥青指标范文

乳化沥青指标范文乳化沥青是一种由石油沥青、水和乳化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涂敷性能。

乳化沥青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施工和维护中,以提高道路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乳化沥青的质量主要与其可性、干燥时间、粘附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等指标有关。

以下是乳化沥青的几个重要指标。

1.粒径分布乳化沥青的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其性能。

乳化沥青粒径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粒径会影响溶解性,使乳化沥青难以迅速溶解,降低其可性;过小的粒径则会增加乳化沥青的粘度和粒子的表面能,影响其涂覆性能。

2.凝胶时间凝胶时间是指乳化沥青在空气中流失水分后形成结块的时间。

凝胶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涂覆液的流动性、涂布性和干燥时间。

凝胶时间过长会导致涂布困难,影响施工效率;凝胶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涂覆液无法充分渗透和润湿基层,影响胶结效果。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乳化沥青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乳化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分离和析出。

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乳化剂的选择、浓度、搅拌速度和温度等。

稳定性的良好性能可以确保乳化沥青长时间存放时不会出现品质变化。

4.粘度粘度是衡量乳化沥青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乳化沥青的粘度应适中,既不应过低以至于无法与各组分混合均匀,也不应过高以至于无法正常涂布。

粘度与乳化剂的质量、型号、用量以及水和沥青的配比等因素有关。

粘度适中的乳化沥青有利于施工作业的进行。

5.持久性乳化沥青的持久性是指其抗雨水侵蚀和紫外线照射的能力。

持久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乳化沥青在道路上的使用寿命。

持久性依赖于乳化剂的性能和乳化沥青固化后的结构和稳定性。

好的持久性能可以减少翻修和维护的频率,降低道路维护成本。

乳化沥青的指标是评价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在选用乳化沥青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的要求,并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和条件进行选择。

同时,通过合理的质检和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乳化沥青的稳定品质,提高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效果。

乳化沥青 标准

乳化沥青 标准

乳化沥青标准如下:
1. 外观:以沥青为主要成分,呈黑色流动状液体,不含有杂质。

2. 总质量分数:要求乳化沥青中净质量分数大于等于70%。

3. 聚合物改性剂:乳化沥青需要添加聚合物改性剂,其质量分数一般为沥青质量的2%-5%。

4. 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洁净和无杂质,其质量分数一般为沥青质量的2%-3%。

此外,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含水量、粘度、老化程度等也是重要的质量检测标准。

具体检测标准请参考相关行业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乳化沥青购买商家或查阅相关说明书。

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按施工方法分类(三部分)
第一部分: P或者B(喷洒施工或拌和施工)
第二部分: C或者A(阴离子或阳离子乳化剂)
第三部分: 1~3表示不同用途
种类
用处
PC-1 PA-1 表面处治及贯入式洒布用
贯入洒布用
PC-2 PA-2 透层油用
PC-3 PA-3 粘层油用
BC-1 BA-1 拌制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用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稳定剂 作用:节省乳化剂用量,增加机械及泵送稳定性,提高乳化稳定性 和贮藏稳定性,增强与集料的粘附性,防止乳化设备腐蚀,延长乳 化设备的使用寿命。 分类 – 有机稳定剂 与阳离子型沥青乳化剂复合使用有良好的作用。 – 无机稳定剂 增强乳液微粒周围的双电层效应,增大电位,增强颗粒间的相 互排斥力,缓解颗粒间的凝结速度,提高乳化能力,改善乳液 的稳定性,增强与骨料的粘附能力。
集料物理-化学作用 乳化沥青中带电荷的微滴与不同化学性质的集料接触后作用。
机械的激发作用 施工过程中压路机的碾压和开放交通后汽车的行驶,机械力。
第二节 乳化沥青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一、乳化沥青的分类
壳牌沥青手册(英国BS434(9984))分类(三部分) 第一部分:A或者K表示(阴离子或阳离子乳化剂) 第二部分: 1~4表示破坏速率或稳定性,数字越大,稳定性越高 第三部分: 4 0~70表示乳化沥青的含量 例:K1-70
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
界面膜的保护作用 乳化剂的亲水亲油作用使得乳化剂在沥青微滴周围形成具有一定强 度的稳定的界面膜。
双电层的稳定作用 亲油基吸附于沥青微滴表面,亲水基伸入水中,使得沥青微滴表面 带电荷(阳离子乳化剂带正电荷,阴离子乳化剂带负电荷),沥青水界面上的电荷层结构,一般为双电层分布(吸附层,固定在沥青 界面上 ,电荷与微滴电荷相反;扩散层,由吸附层向外,电荷向水 介质中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增加的检测项目
低温延度 粘韧性、韧性 检验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弹韧性效果,是改性沥青的重要 指标之一。 灰分 取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试样加热燃烧成炭质,再放 入高温炉中,使炭质全部成灰,称其质量计算出其灰分。
第四节 乳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不同用途的乳化沥青,各有其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3. 乳化沥青的制备 乳化工艺
包括生产流程、配方(外加剂)、温度控制、油水比例控制等。 主要流程:
乳化剂水溶液的调制:水中加入需要数量的乳化剂和稳 定剂,使其在水中充分溶解,水温一般60-80℃。
沥青加热:加热温度根据其品种、牌号、施工季节和地 区而定, 一般为120-150 ℃ 。 沥青与水比例控制:通过流量计,严格控制加入比例。 乳化常用设备:胶体磨或其他同类设备。 沥青乳液贮存:注意沥青乳液稳定性,避免破乳。
谢 谢!
第四节 乳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四、透层、粘层和封层
透层 为了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 青等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透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应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 形成油膜。 粘层 为增加新旧沥青路面结构层之间、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沙 石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封层 为了封闭路面表面空隙,防止水分浸入面层或基层而铺筑沥青混合 料薄层。 上封层: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 下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
乳化沥青的优点
提高道路质量 扩大沥青适用范围
节约能源
优点
节省材料
延长施工季节
减少环境污染,改 善施工条件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1. 乳化沥青组成材料
沥青——主要材料 沥青应有易乳化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关) 针入度大者易于形成乳液(以路面工程中的用途为依据) 乳化剂——关键材料 一种表面活性剂 由易溶于油的亲油基和易溶于水的亲水基组成。 分类: – 根据乳化沥青的电离属性,分为 非离子型、离子型(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 – 按亲水基亲油基的平衡值(HLB) 油包水型: HLB 4~6 水包油型: HLB 8~18 – 按破乳成型速度 快裂型、中裂型、慢裂型
第三节 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乳化沥青性能的10项检测项目目的及意义
1.蒸发残留物试验:试液加热蒸干水分后残留沥青的质量占试液质量的百分率, 检验乳液中实际沥青的含量,是施工中确定乳化沥青用量配比的重要依据。 2.筛上剩余量试验:检验乳液中沥青微粒的均匀程度。测试试液通过规定的 筛孔而存留筛上的沥青团粒质量,以其占试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反映乳 液中沥青粗颗粒的成分及是否产生结块等现象。 3.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检验沥青乳液与各种骨料表面的粘附性(仅限阳离 子乳化沥青)。 4.贮存稳定性试验:检验乳液的存放稳定性,将试样存放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 观察贮存容器竖直方向上试液浓度的变化,乳液是否产生絮凝、沉淀和分 离现象,供生产部门判断沥青乳液的允许存放时间。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乳化设备 完成沥青液相破碎分散的装置,主要利用剪切、挤压、摩 擦、冲击和膨胀扩散等作用进行破碎分散,性能对乳液质 量有重要影响。 搅拌式乳化机:简单易行,但生产率较低。 匀化器类乳化机:乳化效果比搅拌式高,但易堵塞。 胶体磨乳化机:最常见最理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种类 PC-1 贯入洒布用 PC-2 PC-3 BC-1 拌和用 BC-2 BC-3 PA-1 PA-2 PA-3 BA-1 BA-2 BA-3 透层油用 粘层油用 拌制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用 拌制中粒式及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用 拌制稳定土及稀浆封层用 用处 表面处治及贯入式洒布用
第二节 乳化沥青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稳定剂对乳化剂的协同效应,与它们之间的性质有关,需要通过 实验确定加入顺序与匹配作用。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乳化沥青的主要组成部分 需要考虑水的性质(钙镁离子,矿物质影响其pH值) 不含其他杂质。 酸碱助剂 某些乳化剂需要的辅助材料,主要用于调节pH值,增强乳化剂的活 性,提高乳化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降低乳化剂用量。 用于调节pH值的酸:无机酸(盐酸等)、有机酸(甲酸、乙酸等) 聚合物改性剂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的目的:提高沥青的粘结力、弹韧性、耐候性、 抗老化性能等。 聚合物:CR、SBR、SB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EVA(乙烯醋酸乙烯酯)、SIS(苯乙烯-甲醛丁二烯嵌段共聚物)、EEA乙烯丙 烯酸乙酯、氟橡胶
第二节 乳化沥青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一、乳化沥青的分类
壳牌沥青手册(英国BS434(9984))分类(三部分) 第一部分:A或者K表示(阴离子或阳离子乳化剂) 第二部分: 1~4表示破坏速率或稳定性,数字越大,稳定性越高 第三部分: 4 0~70表示乳化沥青的含量 例:K1-70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按施工方法分类(三部分) 第一部分: P或者B(喷洒施工或拌和施工) 第二部分: C或者A(阴离子或阳离子乳化剂) 第三部分: 1~3表示不同用途
铺面工程新材料
CH5 乳化沥青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一、乳化沥青的制备
乳化沥青是将粘稠沥青加热至流动状态,再经高速离心、 搅拌及剪切等机械作用,使沥青形成细小的微粒 (2 ~ 5μm左 右),且以此状态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水中,形 成水包油( O/W)型沥青乳液。其外观为茶褐色,在常温下 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乳化沥青的组成材料:沥青、乳化剂、稳定剂和水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2. 乳化沥青的形成机理
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
界面膜的保护作用 乳化剂的亲水亲油作用使得乳化剂在沥青微滴周围形成具有一定强 度的稳定的界面膜。
双电层的稳定作用 亲油基吸附于沥青微滴表面,亲水基伸入水中,使得沥青微滴表面 带电荷(阳离子乳化剂带正电荷,阴离子乳化剂带负电荷),沥青水界面上的电荷层结构,一般为双电层分布(吸附层,固定在沥青 界面上 ,电荷与微滴电荷相反;扩散层,由吸附层向外,电荷向水 介质中扩散。
第一节 乳化沥青的制备、分裂和技术要求
稳定剂 作用:节省乳化剂用量,增加机械及泵送稳定性,提高乳化稳定性 和贮藏稳定性,增强与集料的粘附性,防止乳化设备腐蚀,延长乳 化设备的使用寿命。 分类 – 有机稳定剂 与阳离子型沥青乳化剂复合使用有良好的作用。 – 无机稳定剂 增强乳液微粒周围的双电层效应,增大电位,增强颗粒间的相 互排斥力,缓解颗粒间的凝结速度,提高乳化能力,改善乳液 的稳定性,增强与骨料的粘附能力。
第四节 乳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五、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常温条件下将骨料、乳液、填料、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 例配合拌制成糊状流动的混合料并及时用摊铺机将其均匀 地摊铺在路面上,经过乳液与骨料的裹覆、破乳、析出和 固化等过程,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表面薄层。 六、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冷再生 利用乳液作为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结合料,可节省材料, 降低工程造价,并且保护环境。
一、沥青表面处治施工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小于3cm的沥青面层。 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分层铺法和拌和法。 层铺法:将沥青乳液与矿料分层洒布和铺撒,分层碾压成型,按铺筑厚 度和施工层次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和三层式。 拌和法:用沥青乳液与各种规格级配骨料拌和成混合料,经摊铺碾压成型。 二、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 是在初步压实的碎石(或破碎砾石)基层上喷洒乳液再分层撒铺嵌缝料、 喷洒乳液,逐层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三、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施工 适用于三级以上公路的沥青面层,二级公路的罩面层以及各级公路沥青路 面的联结层或整平层。
二 、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各种牌号的乳化石油沥青和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见表5-3及表5-4。 各检测项目见下节介绍。
第三节 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检测项目 乳化沥青性能的10项检测项目 蒸发残留物试验 筛上剩余量试验 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 贮存稳定性试验 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 与水泥拌和试验 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 破乳速度试验 粘度试验 与矿料拌和试验
二、乳化沥青的分裂 乳化沥青在路面施工时,为发挥其粘结的功能,沥青液滴必 须从乳化液中分裂出来,聚集在集料的表面而形成连续的沥青薄 膜,这一过程为“分裂”。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水的蒸发作用 乳液中的水蒸发,破坏乳液的稳定性,造成分裂。 集料的吸附作用 集料矿物构造孔隙对乳液水分的吸收,破坏乳液的稳定性。 集料物理-化学作用 乳化沥青中带电荷的微滴与不同化学性质的集料接触后作用。 机械的激发作用 施工过程中压路机的碾压和开放交通后汽车的行驶,机械力。
第三节 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5.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 沥青乳液的微粒离子电荷指试液中分散的沥青微粒周围所带电荷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乳化剂使分散的沥青微粒周围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检验沥青 乳液的离子电荷,以区别所用乳化剂的类型(阳离子乳液还是阴离子乳液) 6.与水泥拌和试验: 是试液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在规定条件下拌和所得混和料的结块程度, 用筛滤混合料后的残留物质量占水泥和沥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通过该 试验了解该种乳液用于稳定砂石土时的拌和性能。 7.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检验乳液由于低温而产生冻融现象时质量是否变化。 8.破乳速度试验:检验乳液与骨料拌和时破乳速度,确定破乳类型。 9.粘度试验:检验乳液的粘度,掌握施工用乳液与石料作用的均匀性和分散 性,以便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季节和路面结构,合理选择沥青乳液。 10.矿料拌和试验:检验乳液与骨料拌和时的均匀性,测定乳液与骨料拌和时 的分解破乳速度,检验乳液用于拌和施工的适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