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研究课题
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一、研究背景: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通过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特性;2. 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如营养摄取、代谢、运动等;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4. 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1.3 细胞间的连接和通讯机制。
2. 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1 细胞的代谢活动,包括合成、分解和储存;2.2 细胞的运动和运输,如运动泵、内质网等;2.3 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讨论交流:开展小组讨论、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4.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展示细胞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通过课堂测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课题研究报告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细胞的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教研活动主题题目

高中生物教研活动主题题目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5、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1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1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12、农药污染的影响1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1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19、某河水的污染情况调查(湖的污染情况调查)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21、生活中的化学22、生活垃圾23、居室污染24、厨房里的化学25、化妆用品的副作用26、食品污染27、基因改造生物带给人类巨大的收益还是危害28、植物标本的制作29、生态环境的保护30、关于营养饮食31、植物组织培养32、细菌33、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34、流行疾病预防35、干细胞与人体组织合成36、另眼看克隆37、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影响38、关于免疫系统疾病及预防的研究39、免疫疾病40、基因药物41、基因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42、生命的起源43、生物体的免疫系统44、植物的克隆45、DNA与遗传疾病46、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47、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48、(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49、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50、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1、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石榴酒等)52、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53、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54、碘与人类健康55、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56、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57、淮河污染调查与对策58、农用生物肥59、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60、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61、纯净水是否“纯净”62、维生素王国探秘63、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64、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65、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66、中学生营养与健康67、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68、研究高一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69、深圳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70、农村生活用水调查71、居室污染72、学校食堂与学校周边摊点饮食服务状况调查73、校园草坪的护养问题74. 学校动植物调查。
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研究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的演化历程和遗传规律
2. 掌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适应性变化
3. 理解遗传变异在人类繁殖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人类的进化历程
2.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遗传变异与繁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变化
2. 遗传变异在人类繁殖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1. 遗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遗传变异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3. 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的进化历程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进化过程和遗传变异
2. 授课:介绍人类的进化历程、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讲解遗传变异在繁殖中的作用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实例分析人类的进化和遗传规律
4.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基因型在人类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进化和遗传的相关问题
七、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的情况
2. 布置小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进行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进化和遗传规律,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研究怎么写

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研究怎么写
【课程目标】:
1. 了解生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习如何选择和确定一个合适的生物课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生物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 学习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生物研究课题。
3. 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生物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文献资料。
3. 安排学生小组合作研究生物课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生物课题研究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课题研究?
二、讲解生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5分钟)
1. 介绍生物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生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学习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生物研究课题(20分钟)
1.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生物研究课题。
2.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生物研究课题。
四、学生小组研究生物课题(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课题进行研究。
2. 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和开展实验研究。
五、组内展示和讨论(20分钟)
1. 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2. 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研究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生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出对生物课题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贡献。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一、引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性研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究,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合高中生的生物研究性研究课题。
二、课题选择与背景本次研究课题为“植物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通过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实验材料:种子、种植土、水、灯光设备。
3. 实验步骤:a. 准备种植土,将种子种植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盆中。
b. 给每组盆栽提供相同的水分和温度条件。
c. 根据实验组数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例如强、中、弱)。
d. 在相同时间段内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高度、叶片数量等。
e.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四、预期结果预计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强度较弱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高度较矮,叶片数量较少。
2. 光照强度较强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高度较高,叶片数量较多。
五、教学目标通过完成这个研究课题,学生将能够:1. 理解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 学会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结论针对高中生的生物研究性研究课题,通过探究植物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 XXX. (20XX). XXX.[2] XXX. (20XX). XXX.。
高中生物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物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进步。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与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设计,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
2.2 数据收集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成绩记录和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2.3 数据分析
我们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学生成绩
实验组学生的生物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2 学生反馈
大多数学生表示新的教学方法更有趣,有助于理解生物知识。
4. 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和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5.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证明了新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性。
我们建议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高中生物教学分层策略微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生物教学分层策略微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策略的应用效果,以提高
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
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研究,以简化操作并降
低法律复杂性。
研究方法
1. 背景调查
首先,我们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背景调查,了解了学
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2. 设计微课
基于背景调查的结果,我们设计了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分层
策略微课。
该微课分为不同难度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施微课
我们在不同学校和班级中实施了设计好的微课,并收集了学生
和教师的反馈意见。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评估了
微课的效果。
研究结果
1. 学生学习成绩提高
实施分层策略微课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通
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参与度增加
采用分层策略的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
与度。
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可以更自信地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了他
们的学习动力。
3. 教师教学效果提升
分层策略微课的实施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分层策略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参与度,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这一策略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适合高中生做的研究性课题生物

适合高中生做的研究性课题:深入探索生物世界引言在生物学的领域中,研究性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奥秘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
无论是对于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高中生,还是将来希望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同学们,找到适合的研究性课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研究的生物相关课题的灵感和方向。
1.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关系对于生物学研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研究性课题:•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室内光照和自然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效果。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索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动物的行为模式对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和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的研究性课题:•动物趋光性行为: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动物的趋光性行为,比较室内和自然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动物的捕食行为:研究不同食物条件下动物的捕食行为,探究食物对动物行为模式的影响。
•动物的社交行为:研究不同社交环境下动物的社交行为,了解动物社会结构对行为的影响。
3. 人类健康与生物因素的关系研究人类健康与生物因素的关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的研究性课题:•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不同饮食习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探索饮食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睡眠对人类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睡眠时间和质量对人类身体机能的影响,了解睡眠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运动与身心健康:研究不同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运动与整体健康的关系。
总结以上是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的研究性课题的灵感和方向。
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高中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世界,并培养出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学研究课题篇一:高中生物课题申报太仓市教育科学“十二五”微型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主持人: 顾娟娟所在单位: 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申报日期: 2011年11月10日篇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研究总报告一.课题简介1、标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2、序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
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为研究课题,并于2010年10 月成为河北省教育学会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
仍我校目前的生物学科师资队伍情况来看,青年教师是主力,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
通过“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的实施研究,能达到帮助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目的,能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在“十一五”期间生物教学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表现在教学上还抱着“熟能生巧”的信条,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不高。
目前我校提出“紧跟课改步伐,开拓进取,向课堂要效率,向教师要效益,让教学有效果。
”的目标,进行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研究,正是为完成学校目标的一次大好机遇和大胆尝试。
3、摘要: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教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本研究对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对生物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为我校生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支持。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寻找适合我校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开发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完整的教学设计、课件、评价体系,为我校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有效的现实支撑。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全新的实验项目和课题,丰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内涵。
提高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那么一切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只能成为幻影。
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基础和归宿。
二、主体部分1.研究问题(1)选题的目的选择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①现实需要。
沧州市仍2009年秋季开始,全市各高级中学全部实施新课程,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已引起包括生物教育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②改革需要。
由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与《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无论在理念,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质的差别,所以新课标下的生物有效教学客观上要求在原有生物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和发展。
③研究需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生物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改革,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当然这些探索极需在改革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在理论高度上加以考察,并在理论上得到提炼和提升。
④工作需要。
由于主持人和课题组其他教师都直接参与高中生物教学,探索和研究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也是工作需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教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本研究对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对生物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①提高生物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通过调查和分析,描述我校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仍而揭示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性,能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②为高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支持。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寻找适合我校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开发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完整的教学设计、课件、评价体系,为我校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有效的现实支撑。
③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生物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注解。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全新的实验项目和课题,丰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内涵。
提高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那么一切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只能成为幻影。
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基础和归宿。
(3)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
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课堂有效教学:指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课堂教学有“班”“课”“时”三个特征,那么课堂有效教学也就可以概括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夸美纽斯仍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角度考虑有效教学,提出“班级教学规模”,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的目的。
杜威仍“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开发出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纠正了传统教育中流行的教学方式,这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它的魅力。
但是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教育。
当前有效教学实验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
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的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如“自学辅导教学”、“八字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等。
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
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仍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
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且多集中在数学、语文、英语等较大学科的研究,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层面。
3.研究程序:(1)研究设计,分三个阶段(见下表)(2)研究对象:高中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各班学生(3)研究方法: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法;其次,收集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第三,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生物课堂的现状,运用统计技术描述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况;第四,运用行动研究法等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形成研究成果。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兹用综合调查法等。
1、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3、综合调查法。
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4)研究过程:2010年10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生物课堂教学面对的矛盾和困惑很多,实施高中新课程更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向朱志刚校长提出开展“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朱校长很感兴趣,建议成立课题组,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
2010年10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由组长叶强老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学校生物组全体教师欣然加入并积极承担研究仸务,朱校长对这个课题也很感兴趣,并协助我们邀请了学术造诣较深的杨士明、季茂春、王玉柱、付长江等组成专家组,负责课题的理论咨询,跟踪指导。
10月7日,课题组成员在学校小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
2010年10月18日,完成了课题省级申报。
月,本课题获省级立项。
2010年10月至12月,组长带领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并撰写了开题报告。
10月15日,在学校小会议室举行开题仪式。
县教育局教研室高秀华老师出席了开题会并发表了重要意见。
课题主持人叶强老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朱志刚校长最后总结,希望课题组成员严谨扎实的研究、勤奋刻苦的工作,争取本课题研究取得突破。
开题会上分解了课题研究仸务,把仸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