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李俊霞
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

畜禽防治X 342019年1月·下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李 波(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畜牧兽医站 重庆 405425)摘 要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对养猪业有着很大的危害,以前一直存在于非洲地区,在2018年8月在我国确诊出第一例非洲猪瘟,严重影响到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非洲猪瘟的流行、临床症状和综合防控方面进行有效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非洲猪瘟;临床诊断;综合防控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疫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群体性发病,传染迅速,高热、出血,高死亡率等症状,该病种被列为 “一类动物疫病”。
生猪养殖在我国是第一大养殖业,我国大部分居民肉制品来源都是猪肉,2018年8月以来在我国多省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呈逐步蔓延趋势,防控非洲猪瘟已经成为中国养猪业第一大任务,关系到百姓的健康餐桌,关系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因此打赢非洲猪瘟阻击战已成为全体畜牧人一项艰巨的任务。
1 非洲猪瘟的流行状况及爆发特点分析非洲猪瘟最早出现在1909年,在肯尼亚首次报道,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2018年8月2日在中国沈阳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确诊第一例非洲猪瘟,2018年11月4日在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排查出一起非洲猪瘟。
通常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多是直接接触性传染和间接通过媒体传染。
非洲猪瘟会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方式传染,传播速度很快。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最初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该病毒不能抵抗热量,在55℃的温度下30min可将其病毒破坏,在60℃的温度下10分钟可将其病毒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结构破坏。
该种病毒会广泛分布在病猪身体的各个部位,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正常猪群在接触到非洲猪瘟病毒时就会引起广泛传播和流行。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作者:杨杨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14期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其划归到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非洲猪瘟的症状和猪瘟症状十分相似,该种病毒诞生于非洲的肯尼亚,因此被称为非洲猪瘟。
猪感染不同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和致死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高毒力非洲猪瘟病毒致死率高达100%。
该文分析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和诊断方法,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发生;综合防控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410引言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辽宁沈阳首次出现,迅速向全国蔓延扩展,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防控压力日趋增加。
为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疫病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危害,需要充分认识该种疾病,充分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然后采取对症措施。
1流行特点非洲猪瘟病毒仅发生在猪群和野猪群中,发病猪血液及体液、各组织器官和分泌物排泄物中均携带有大量病毒,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非洲猪瘟病毒除猪与猪之间相互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寄生虫如皮虫叮咬,实现血液传播,软蜱是该种病毒的中间宿主,而猪是该种病毒的唯一宿主。
另外,我国中小规模养殖户有向猪群投喂泔水的习惯,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是目前疫情扩散的最主要方式,很容易导致病情快速传播蔓延,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临床上非洲猪瘟主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患病猪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死亡。
有的还可在食欲废绝,惊厥后数小时内死亡。
急性型主要表现为采食欲望下降,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呈现稽留热,发病3〜5 d后,体温逐步下降到正常范围,在临死前呈现昏迷状态。
个别患病猪在发病1〜2 d会出现心率增加、呼吸急促、体表出血的症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王清华;张永强;徐天刚;段亚良;顾贵波;周晨阳;吴晓东;任炜杰;包静月;戈胜强;李金明;李林;樊晓旭;刘春菊;王华【摘要】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报告沈阳市一养猪户饲养的猪陆续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死猪剖检发现脾脏异常肿大,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采集病料进行了检测,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序列分析发现,其B646L/p72基因序列417个碱基与俄罗斯毒株100%匹配,与俄罗斯和东欧目前流行的格鲁吉亚毒株(Georgia 2007)属于同一进化分支.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来源有待进一步调查.【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8(035)009【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普通PCR;ASFV特异性抗体【作者】王清华;张永强;徐天刚;段亚良;顾贵波;周晨阳;吴晓东;任炜杰;包静月;戈胜强;李金明;李林;樊晓旭;刘春菊;王华【作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32;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4;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4;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4;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易感猪群的病死率高达100%。
非洲猪瘟病毒p30-5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河南农业科学ꎬ2018ꎬ47(9):126 ̄130JournalofHenanAgriculturalSciencesdoi:10.15933/j.cnki.1004 ̄3268.2018.09.021收稿日期:2018-03-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2300)ꎻ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项目(2016BC001)作者简介:李㊀杰(1995-)ꎬ女ꎬ河南开封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病原分子生物学ꎮE-mail:993205737@qq.com∗通讯作者:乔㊀军(1971-)ꎬ男ꎬ陕西榆林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畜禽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ꎮE-mail:qj710625@163.com非洲猪瘟病毒p30-5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㊁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李㊀杰1ꎬ张星星2ꎬ郭㊀晶1ꎬ孟庆玲1ꎬ乔㊀军1∗ꎬ张国武1ꎬ王晓婷1ꎬ李㊀妍1ꎬ才学鹏3(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ꎬ新疆石河子832003ꎻ2.新疆农垦科学院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ꎬ新疆石河子832000ꎻ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ꎬ甘肃兰州730046)摘要:为了制备反应原性良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学诊断抗原ꎬ根据ASFVp30和p54基因序列ꎬ通过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分别体外合成全长的p30和p54基因ꎬ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将2个基因片段串联ꎬ构建p30-54融合基因ꎮ将构建的融合基因片段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ꎬ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p30-54ꎬ转化至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ꎬ用IPTG诱导表达ꎬ检测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ꎬ并制备抗该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ꎮ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ꎬ表达的p30-54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7.1kuꎻWesternblot分析显示ꎬ该融合蛋白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ꎬ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ꎮ将p30-54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小鼠ꎬ成功制备了抗ASFVp30-54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ꎮ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ꎻp30-54融合蛋白ꎻ大肠杆菌表达系统ꎻ多克隆抗体ꎻ反应原性中图分类号:S852.659.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3268(2018)09-0126-05ConstructionꎬExpressionofp30 ̄54FusionProteinGeneofAfricanSwineFeverVirusandPreparationofPolyclonalAntibodyLIJie1ꎬZHANGXingxing2ꎬGUOJing1ꎬMENGQingling1ꎬQIAOJun1∗ꎬZHANGGuowu1ꎬWANGXiaoting1ꎬLIYan1ꎬCAIXuepeng3(1.DepartmentofAnimalScience&TechnologyꎬShiheziUniversityꎬShihezi832003ꎬChinaꎻ2.StateKeyLaboratoryforSheepGeneticImprovementandHealthyProductionꎬXinjingAcademyofAgriculturalandReclamationScienceꎬShihezi832000ꎬChinaꎻ3.LanzhouVeterinaryResearchInstituteꎬ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Lanzhou730046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preparetheserologicaldiagnosticantigenofASFVꎬp30andp54geneofASFVwereoptimizedandsynthesizedinvitrobyusingtheE.colicodonsaccordingtoASFVp30andp54genese ̄quences.p30 ̄54genewasconstructedthroughSOE ̄PCR.ThenfusiongenewasclonedintoapET ̄28a(+)expressionvectortogenerateexpressionvectorpET ̄p30 ̄54.TherecombinantpET ̄p30 ̄54wastransformedintoE.coliBL21(DE3)forexpressionundertheinductionofIPTG.ThereactiongenicityofrecombinantproteinwasconfirmedbyWesternblotꎬandthisrecombinantprotein spolyclonalantibodywasprepared.TheresultsofSDS ̄PAGEshowedthatrecombinantproteinp30 ̄54wassuccessfullyex ̄pressedinE.coliwithamolecularmassof47.1ku.WesternblotanalysisshowedthattherecombinantproteincouldbespecificallyidentifiedbyASFV ̄positiveserumꎬwhichprovedthatithadgoodreactionge ̄nicity.PolyclonalantibodyagainstASFVp30 ̄54fusionproteinwerepreparedinimmunizedmiceaftertheproteinwaspurifiedwithNi ̄NTAaffinitycolumn.Keywords:Africanswinefevervirusꎻp30 ̄54fusionproteinꎻEscherichiacoliexpressionsystemꎻPoly ̄clonalantibodyꎻReactiongenicity㊀第9期李㊀杰等:非洲猪瘟病毒p30-5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㊁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㊀㊀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ꎬ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ꎬ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㊁热性㊁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 ̄3]ꎬ以高热㊁食欲废绝㊁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临床特征ꎬ病死率高[4]ꎮ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5]ꎮASF最初主要在非洲流行ꎬ随后在意大利撒丁岛㊁西班牙㊁葡萄牙㊁加勒比地区㊁巴西以及东欧等国家或地区被发现[6]ꎮ2017年ꎬ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ASF疫情ꎬ导致该病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增加ꎮ因此ꎬ我国急需提高对该病的检疫和监测能力ꎮ目前ꎬ血清学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猪群ASFV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7]ꎮ然而ꎬ现有的ASFV血清学检测方法中ꎬ所使用的ASFV诊断抗原或为细胞培养的全病毒抗原ꎬ或为ASFV单一的重组蛋白ꎮ细胞培养的全病毒抗原虽然敏感性较高ꎬ但需要培养活病毒ꎬ存在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8]ꎻ单一重组蛋白抗原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ꎬ但敏感性不高ꎬ检出率较低ꎮ因此ꎬ制备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ASFV诊断用抗原是研发高效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关键ꎮ有研究表明ꎬp30和p54蛋白均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ꎬ其中p30具有最佳的诊断抗原性能[7]ꎮ鉴于此ꎬ本研究将ASFVp30和p54基因进行融合ꎬ构建了p30-54融合基因ꎬ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ꎬ分析了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ꎬ制备了抗ASFVp30-54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ꎬ以期为ASFV诊断用抗原的研发奠定基础ꎮ1㊀材料和方法1.1㊀载体㊁菌株及试剂pET-28a(+)㊁pMD18-T载体㊁E.coliDH5α和E.coliBL21(DE3)由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寄生虫实验室保存ꎮIPTG㊁X-gal㊁DNAMarker㊁核酸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㊁XhoⅠ)㊁T4DNALigase和标准蛋白质Marker均购自TaKaRa公司ꎮASFV阳性血清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惠赠ꎮ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猪IgG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ꎮ商品化ASFV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西班牙INGENASA公司生产)购自广州测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ꎮ1.2㊀ASFVp30和p54基因的体外合成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ASFVp30和p54基因序列ꎬ运用在线软件Racc(http://nihserver.mbi.ucla.edu/RACC)对上述基因序列中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预测分析ꎬ将其稀有密码子优化为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ꎬ由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合成ꎮ1.3㊀ASFVpT-p30-54重组质粒的构建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SOE-PCR)进行p30-54融合基因的构建ꎮ根据p30和p54基因序列ꎬ设计PCR引物ꎮFp30:5ᶄ-GGAATTCATG ̄GATTTTATTTTAAATATATCC-3ᶄ(下划线部分为EcoRⅠ酶切位点)ꎻRp30:5ᶄ-GTTTAATGACCAT ̄GAGTCTTA-3ᶄꎮFp54:5ᶄ-GAGCACATAACTTTAT ̄TCAAACCA-3ᶄꎻRp54:5ᶄ-CCTCGAGTTACAAG ̄GAGTTTTCCAGGTC-3ᶄ(下划线部分为XhoⅠ酶切位点)ꎮ用Fp30-Rp30扩增p30基因片段㊁Fp54-Rp54扩增p54基因片段ꎬ分别回收PCR产物ꎮSOE ̄PCR采用20μL反应体系:Fp30㊁Rp54引物各0.5μLꎬ10ˑPfuBuffer2μLꎬPCR产物各2μLꎬ2.5mmol/LdNTPs1.6μLꎬPfuDNA聚合酶0.2μLꎬ加水至20μLꎮSOE-PCR反应条件:95ħ4minꎻ95ħ50sꎬ60ħ40sꎬ72ħ60sꎬ20个循环ꎻ72ħ10minꎮSOE-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回收后ꎬ克隆入pMD18-T载体中ꎬ构建重组质粒pT-p30-54ꎬ进行测序ꎮ1.4㊀重组表达载体pET-p30-54的构建与鉴定用EcoRⅠ和XhoⅠ分别对pT-p30-54和pET28a(+)质粒双酶切ꎬ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p30-54目的基因和载体片段ꎬ用T4DNA连接酶4ħ过夜连接ꎬ然后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中ꎬ在含氨苄青霉素抗性的固体培养基中37ħ过夜培养ꎬ挑取单菌落ꎬ再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的方法筛选获得阳性克隆pET-p30-54ꎮ1.5㊀ASFVp30-54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pET-p30-54转化至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ꎬ次日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37ħ过夜培养ꎬ次日取200μL菌液接种于20mL含氨苄青霉素抗性的液体LB培养基中ꎬ加入1.0mmol/LIPTG诱导6hꎬ收集菌液ꎮ1.6㊀ASFVp30-54融合蛋白的SDS-PAGE检测和Westernblot分析将收集的菌液12000r/min离心1minꎬ收集菌体ꎬ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ꎮ以ASFV阳性血清为一抗㊁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猪IgG为二抗ꎬ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ꎮ1.7㊀多克隆抗体制备㊁纯化和特异性检测将IPTG诱导后的菌液用超声破碎ꎬ按照Ni亲和层析柱的操作步骤进行p30-54融合蛋白的纯化ꎮ将12只健康的昆明系小鼠分成试验组和对照721河南农业科学第47卷组ꎬ每组6只ꎻ将纯化后的p30-54融合蛋白溶液终质量浓度调整为1mg/mLꎬ与弗氏完全佐剂按体积比1ʒ1混合ꎬ制备免疫原ꎻ同时将0.01mol/L㊁pH值为7.2的PBS缓冲液与弗氏完全佐剂按体积比1ʒ1混合作为对照ꎻ然后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分别注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ꎬ进行首次免疫ꎬ免疫剂量为200μLꎻ在首免10d后进行第2次免疫ꎬ二免2周后采血ꎬ分离血清ꎬ利用商品化的ASF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重组质粒pT-p30-54的构建与鉴定pT-p30-54经PCR扩增可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1140bp目的基因片段(图1)ꎮ经双酶切(EcoRⅠ和XhoⅠ)可得到1140bp的目的基因片段和2692bp的载体片段(图2)ꎮ测序结果显示ꎬ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ASFV完整的p30-54基因序列(图3)ꎬ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T-p30-54ꎮM.DNAMarkerꎻ1 2.重组质粒pT-p30-54ꎻ3.阴性对照图1㊀重组质粒pT-p30-54的PCR鉴定结果M.DNAMarkerꎻ1.pT-p30-54双酶切ꎻ2.pT-p30-54单酶切图2㊀重组质粒pT-p30-54的酶切鉴定结果第1行为p30-54融合基因核苷酸序列:1 582位核苷酸为p30基因序列ꎬ583 1140位核苷酸为p54基因序列ꎻ第2行为p30-54融合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图3㊀ASFVp30-54融合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2.2㊀重组表达载体pET-p30-54的构建与鉴定重组质粒利用特异性引物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140bp的p30-54融合基因片段(图4)ꎮ用EcoRⅠ和XhoⅠ酶切后得到1140bp的目的片段和5369bp的pET-28a(+)载体片段(图5)ꎮ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p30-54ꎮ2.3㊀ASFVp30-54融合蛋白的SDS-PAGE检测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ꎬASFV融合蛋白p30-54在47.1ku处有明显条带ꎬ与理论完全相符(图6)ꎮWesternblot分析发现ꎬ表达的p30-54融合蛋白可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ꎬ提示821㊀第9期李㊀杰等:非洲猪瘟病毒p30-5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㊁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融合蛋白p30-54具有反应原性ꎮM.DNAMarkerꎻ1 3.pET-p30-54阳性克隆PCR扩增结果ꎻ4.阴性对照图4㊀重组表达载体pET-p30-54的PCR鉴定结果M.DNAMarkerꎻ1.pET-p30-54ꎻ2.pET-p30-54双酶切ꎻ3.pET-p30-54单酶切图5㊀重组表达载体pET-p30-54的酶切鉴定结果M.蛋白质分子质量标准ꎻ1 3.pET-28a(+)空载体转化菌株的诱导ꎻ6 8.pET-p30-54转化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ꎻ9.Westernblot分析图6㊀ASFV融合蛋白p30-54的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2.4㊀ASFVp30-54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检测结果利用ASF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免疫小鼠的血清进行检测ꎬ结果显示ꎬASFVp30-54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均呈阳性ꎬ而对照组小鼠血清均呈阴性ꎬ表明成功制备了小鼠抗ASFVp30-54融合蛋白抗体ꎮ3㊀结论与讨论ASFV是目前已知的唯一DNA虫媒病毒ꎬ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ꎬ长度在170~190kb[4 ̄5]ꎬ编码150~200个病毒蛋白ꎬ其中p30㊁p54㊁p72等结构蛋白是该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蛋白[6ꎬ9 ̄10]ꎬ不但在病毒黏附和侵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ꎬ而且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11]ꎮLacasta等[12]构建了ASFV基因组表达文库ꎬ结果发现ꎬ含有ASFVp54㊁p30㊁p72和可溶性血凝蛋白(sHA)编码基因的文库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ꎬ表明p30㊁p54㊁p72等结构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ꎮ目前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ASFV血清学检测最常用的方法[13 ̄15]ꎬ国外已经研发出商品化的试剂盒ꎮ西班牙研制的ASF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通过阻断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ꎬ将ASFV抗原预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上ꎬ加入待检样品后ꎬ样品中抗体将与其抗原结合ꎬ洗涤后加入酶标记抗体和底物显色ꎬ从而检测样品中ASFV抗体水平ꎮ然而ꎬ进口的ELISA检测试剂盒价格昂贵ꎬ限制了其广泛使用ꎬ而国内ASFV检测试剂盒尚处于研发中ꎮ董志珍等[16]以原核表达的ASFVp30重组蛋白包被反应板ꎬ样本或标准品中的ASFV抗体能与酶标板中包被的p30抗原反应ꎬ同时加入针对p30的酶标单克隆抗体后参与抗原表位的竞争ꎬ建立了一种检测ASFV抗体的竞争ELISA试剂盒ꎮSastre等[17]建立了基于ASFVp72单抗的免疫层析法(LFA)ꎬ用于ASFV抗原的检测ꎮ结果表明ꎬ建立的LFA方法与商品化的ELISA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ꎬ虽然其敏感性略低于PCR方法(PCR检测阳性率为38%ꎬLFA为27%)ꎬ但明显高于ELISA检测试剂盒ꎮ该方法适用于野外测试野生动物ꎬ并可用于设备简陋的实验室ꎮKazakova等[8]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30蛋白ꎬ通过免疫印迹试验评估了p30重组蛋白对ASFV抗体的检测能力ꎬ对试验性和自然感染ASFV的家猪和野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ꎬ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8.75%和100%ꎬ并且感染6~8周后血清样品即可检测出特异性的ASFV抗体ꎮ近年来ꎬ中国养猪业正面临着ASF传入的严峻威胁ꎬ尤其是新疆北部ꎬ新疆边境线长达5600kmꎬ921河南农业科学第47卷虽然与俄罗斯接壤地区目前尚未发生ASF疫情ꎬ但随着ASF疫情的不断扩散ꎬ新疆具有极大的传入风险ꎬ可能成为该病传入我国的一个重要窗口ꎮ为此ꎬ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ꎬ严防该病从境外传入我国ꎮ因此ꎬ研发ASFV特异㊁敏感的检测试剂对于防范ASF传入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ꎮ本研究表达了ASFVp30-54融合蛋白ꎬ并成功制备了抗该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ꎬ为研发ASFV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ꎮ参考文献:[1]㊀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12.[2]㊀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6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15.[3]㊀AlonsoCꎬBorcaMꎬDixonLꎬetal.ICTVvirustaxonomyprofile:Asfarviridae[J].JGenVirolꎬ2018ꎬ99(5):613 ̄614.[4]㊀CisekAAꎬDᶏbrowskaIꎬGregorczykKPꎬetal.Africanswinefevervirus:AnewoldenemyofEurope[J].AnnParasitolꎬ2016ꎬ62(3):161 ̄167.[5]㊀GalindoIꎬAlonsoC.Africanswinefevervirus:Areview[J].Virusesꎬ2017ꎬ9(5):103 ̄112.[6]㊀GallardoMCꎬReoyoATꎬFernández ̄PineroJꎬetal.Afri ̄canswinefever:Aglobalviewofthecurrentchallenge[J].PorcineHealthManagꎬ2015ꎬ1:21 ̄26. [7]㊀Giménez ̄LirolaLGꎬMurLꎬRiveraBꎬetal.Detectionofaf ̄ricanswinefevervirusantibodiesinserumandoralfluidspecimensusingarecombinantprotein30(p30)dualmatrixindirectELISA[J].PLoSOneꎬ2016ꎬ11(9):e0161230. [8]㊀KazakovaASꎬImatdinovIRꎬDubrovskayaOAꎬetal.Re ̄combinantproteinp30forserologicaldiagnosisofAfricanswinefeverbyimmunoblottingassay[J].TransboundEmergDisꎬ2017ꎬ64(5):1479 ̄1492.[9]㊀RodriguezFꎬLeyVꎬGómez ̄PuertasPꎬetal.Thestructuralproteinp54isessentialforAfricanswinefevervirusvia ̄bility[J].VirusResꎬ1996ꎬ40(2):161 ̄167.[10]㊀Gómez ̄PuertasPꎬRodríguezFꎬOviedoJMꎬetal.TheAfricanswinefevervirusproteinsp54andp30arein ̄volvedintwodistinctstepsofvirusattachmentandbothcontributetotheantibody ̄mediatedprotectiveimmuneresponse[J].Virologyꎬ1998ꎬ243(2):461 ̄471. [11]㊀NeilanJGꎬZsakLꎬLuZꎬetal.NeutralizingantibodiestoAfricanswinefevervirusproteinsp30ꎬp54ꎬandp72arenotsufficientforantibody ̄mediatedprotection[J].Vi ̄rologyꎬ2004ꎬ319(2):337 ̄342.[12]㊀LacastaAꎬBallesterMꎬMonteagudoPLꎬetal.Expres ̄sionlibraryimmunizationcanconferprotectionagainstlethalchallengewithAfricanswinefevervirus[J].JVirolꎬ2014ꎬ88(22):13322 ̄13332.[13]㊀Ramiro ̄IbáñezFꎬEscribanoJMꎬAlonsoC.Applicationofamonoclonalantibodyrecognizingproteinp30tode ̄tectAfricanswinefevervirus ̄infectedcellsinperipher ̄alblood[J].JVirolMethodsꎬ1995ꎬ55(3):339 ̄345. [14]㊀BergeronHCꎬGlasPSꎬSchumannKR.Diagnosticspe ̄cificityoftheAfricanswinefevervirusantibodydetec ̄tion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inferalanddomesticpigsintheUnitedStates[J].TransboundEmergDisꎬ2017ꎬ64(6):1665 ̄1668.[15]㊀Pérez ̄FilgueiraDMꎬGonzález ̄CamachoFꎬGallardoCꎬetal.Optimizationandvalidationofrecombinantsero ̄logicaltestsforAfricanswinefeverdiagnosisbasedondetectionofthep30proteinproducedinTrichoplusianilarvae[J].JClinMicrobiolꎬ2006ꎬ44(9):3114 ̄3121. [16]㊀董志珍ꎬ赵祥平ꎬ肖妍ꎬ等.用于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的竞争ELISA试剂盒及其用途:CN101825633A[P].2010 ̄09 ̄08.[17]㊀SastrePꎬGallardoCꎬMonederoAꎬetal.DevelopmentofanovellateralflowassayfordetectionofAfricanswinefeverinblood[J].BMCVetResꎬ2016ꎬ12:206 ̄213.031。
非洲猪瘟现状分析与防控技术研究

95非洲猪瘟现状分析与防控技术研究贺方勇(观文镇农业农村服务站,四川泸州 646505)摘 要:最近几年,非洲猪瘟对全球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非洲猪瘟的特点在于高频率、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一般发生非洲猪瘟,不但会给生猪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还会威胁人民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等。
本文主要研究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技术。
关键词:非洲猪瘟;现状;防控技术非洲猪瘟主要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发的生猪疾病,属于一种高致命性的出血热疾病,具备较高的传染性、致病率与死亡率。
生猪一旦感染非洲猪瘟,就会出现持续高热、呕吐、体形消瘦、站立不稳、皮肤发绀等临床症状。
按照非洲猪瘟病症的病情发展速度主要分成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
目前,非洲猪瘟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传染性疫病。
1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我国国内的第一例非洲猪瘟发生在2018年的辽宁省沈阳市境内。
第二例病例是黑龙江境内调到河南的生猪病例。
随后,江苏省的连云港、浙江温州等各地先后出现了非洲猪瘟。
到2019年的1月份,我国发生了上百起非洲猪瘟,其中家养猪疫情比较集中,非洲猪瘟疫情涉及到我国23个省份以及72个市。
共扑杀了85万头左右的生猪。
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23个省份当中,7个省份的疫情情况相对较轻,而其他的16个省份境内的各地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
到2020年的3月19日截止,我国共报告出了4起非洲猪瘟疫情,一共扑杀了324头生猪,相比于去年的疫情情况,同期增加了13起非洲猪瘟疫情,一共扑杀了19.7万余头的生猪。
就现有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来看,非洲猪瘟疫情的整体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减缓的态势,生猪养殖产业的生产秩序正在逐步的恢复当中。
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不但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还波及到了相关的产业链,进而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1]。
2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2.1 增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力度为了有效防控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与扩散,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展开全方位的疫病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疫情报告与确诊机制与工作程序。
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与综合防控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防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
近期沈阳发生的首例非洲猪瘟被媒体报道后,引起民间一些恐慌。
有关部门就此事答疑解惑:市场上经检疫的猪肉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重新认识非洲猪瘟,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是当今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本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特征为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法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为猪最可怕的疫病之一,是因具有传播方式多端,高传染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缺乏有效疫苗。
该病对全球的猪肉生产和贸易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1病原分析过去曾分类为虹彩病毒科。
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列为一个新的病毒科,即非洲猪瘟病毒科,2005年明确分类为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
非洲猪瘟是一种虫媒病毒,能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宿主中繁殖。
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网状内皮、单核细胞等的胞浆中复制;可在钝缘蜱虫增殖。
最新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有23个基因型。
本病毒抵抗力很强,在低温暗处的血液中可存活6年,室温中可存活数周。
在冰冻情况下可活数年。
对高温较敏感,对消毒药有一定的抵抗力。
2流行病学家猪和野猪易感,其他动物如牛、羊、马、犬、猫、兔、鼠及人类均不感染。
传播途径: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的饲料、泔水、垫草、用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还可经钝缘蜱、猪虱等昆虫叮咬传播本病。
发病猪和带毒猪(康复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野猪和钝缘蜱属,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病猪发热前期即可排毒;有些慢性感染的猪,终生带毒,呈间歇性病毒血症。
病毒可在康复猪体内带毒1年,排毒>6个月。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差异:超强毒感染时可导致猪在4~14d内死亡;中等毒力株致死亡率为30%~50%;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病猪从鼻咽部排毒,发热期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可含大量病毒,血和脾的含毒量最高。
非洲猪瘟、非典型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鉴别诊断

摘 要:由于我国今年夏季爆发多起非洲猪瘟疫情,为在基层兽医临床工作中能尽快鉴别此病本文将高病死率、临床症状相似的非洲猪瘟、非典型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进行归纳,方便临床快速鉴别诊断。
关键词:非洲猪瘟;非典型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病死率1 流行病学鉴别截止2018年9月24日我国已发生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业内估算国内的21起疫情直接扑杀的生猪约10万头。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肉眼外观病变与非典型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相似,但三者亦有区别。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是一种双链的DNA病毒。
猪瘟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目前主要有三个基因亚群,一个血清型。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疫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非洲猪瘟除了接触传播外,也是一种虫媒传播疾病,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病毒可以在蜱虫体内保持感染性,造成持续传播。
发病也没有季节性。
猪瘟传播主要是以接触传播为主,发病没有季节性;猪瘟病毒造成的发病现在主要以非典型病变为主,典型病变较少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主要为接触传播,一般春末开始,夏季爆发。
2 临床症状鉴别非洲猪瘟病猪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或全部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呕吐、腹泻或便秘,有的便血,虚弱、难以站立,体表不同部位(尤其是耳、鼻、腹部、臀部)皮肤呈红色、紫色或蓝色,有的咳嗽、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胎。
非洲猪瘟的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4~10d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与非典型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鉴别如下:非典型猪瘟:在发热、食欲不振、皮肤表面呈红色甚至紫色,呼吸困难,呕吐,腹泻,流产,高死亡率突然死亡等症状与非洲猪瘟相似,区别在于猪瘟有疫苗可防,而非洲猪瘟无有效疫苗,猪瘟会出现结膜炎、共济失调,便秘导致黄灰色腹泻,非洲猪瘟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