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合集下载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猪群健康和畜牧业产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科学的防控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措施,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

一、健全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和管理,实施严格的进口和贸易要求,加强对疫情的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

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并落实宣传教育措施,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

二、加强边境检疫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猪只和猪产品的交易和运输途径。

因此,加强边境检疫是防止非洲猪瘟输入的关键一环。

应加强对进出口的猪、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严格执行检疫规程和要求,确保病毒不会通过贸易渠道带入国内。

此外,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和协商,共同推动区域范围内的检疫措施,形成合力,共同防范非洲猪瘟的传播。

三、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对于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加强生猪和饲料的管控,确保无病毒的猪和饲料进入养殖场。

此外,养殖场需要做好隔离设施的管理,加强内外物品的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四、加强动物运输管理动物运输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病毒通过动物运输的方式传播,应加强对运输车辆和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卫生条件良好,禁止无证运输猪和带病猪的情况发生。

同时,对于长途和跨境的猪运输,应设立检疫检查站,对猪进行检疫和鉴定,确保运输的猪无病毒。

五、加强兽医服务和养殖户培训兽医服务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非洲猪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同时,针对养殖户,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养殖管理,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

六、灭杀病毒的合理措施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灭杀,防止疫情扩散和恶化。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疾病,已在近年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成为世界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威胁。

目前,非洲猪瘟在亚洲、非洲及欧洲都有较大的传播范围,尤其在中国、越南等国家,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开展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

以下是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一、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治网络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治网络,是保障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无障碍开展的前提。

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疫情防控需求,建立省、市、县不同层级的防疫指挥中心,并在各级机构之间形成工作互助开展的联动机制,确保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可有效提升疫情监测能力和掌握疫情信息的及时性。

可以通过建立动物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和各级疫情监测站,实现疫情信息的实时上传和分析、监测、跟踪,监测人员在疫情监测中要保持高度警惕,并提高应急能力。

三、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制度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制度,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全面排查非洲猪瘟疫苗使用情况及疫情流行情况,对疑似感染疾病的动物加强防控措施,对于发现的疫情要立即上报,严禁擅自隐瞒和报告虚假情况。

加强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是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和控制疫情的关键。

可以建立完善的疫苗研发机构,开展疫苗研制、生产和配套检测,提升动物抗病强度,增强存栏的生产规模和效益。

五、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加强动物养殖管理,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

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加强饲养与管理,增强动物的体质和免疫功能。

同时,合理防控动物交通和人员流动,控制不合规动物交易和不规范饲养行为。

综上所述,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完善防疫网络、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制度、加快疫苗研究开发以及强化动物养殖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实现“全民防疫、共建共享”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动物健康,维护社会安稳。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并蔓延,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地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

1. 提高防疫意识
提高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的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他们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认
识和掌握疫情预警和控制技术。

2. 实施疫苗接种
疫苗是防治非洲猪瘟的关键手段之一,各国要加强疫苗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在生
猪养殖区开展疫苗接种,以降低非洲猪瘟感染率。

3. 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通过健全国家动物检疫体系,实施全面、严格的检疫制度,对外来猪类及猪产品进行
检疫和审批,防止非洲猪瘟通过“水果”、污染的餐厨垃圾和非法贩运等方式进入本国。

4. 实施隔离措施
在非洲猪瘟疫区实行动物隔离措施,减少瘟疫的传播,同时提高猪场集中管理的管理
水平,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保护能力,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5. 做好饲料卫生管理
饲料卫生是防控非洲猪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饲料原材料的质量监控,严格饲料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污染、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6. 加强疫情监测
要对疫情高发区域的猪场和野生猪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
开展有效的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7. 强化信息公开和宣传
加强疫情信息的公开和宣传,提高公众和畜牧业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总之,非洲猪瘟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防疫意识和应
急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维护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严格的进出猪场管理和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和装置进入猪场。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加强兽医监测和病例报告制度,对于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3. 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将患病猪只隔离,并采取人工扑杀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用。

5. 关闭交易和运输:在疫情发生地区,暂停或限制猪的交易和运输,避免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工具传播。

6. 正确处理病死猪: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应迅速处理病死猪,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毒扩散。

7. 教育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和疫苗研发工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篇1一、背景非洲猪瘟是一种对全球畜牧业造成重大威胁的疫病,为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防控措施,全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

二、防控工作回顾过去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具体工作如下:1.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我们通过建立监测点、加大巡查力度等方式,实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迅速反应。

同时,规范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2. 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指导养殖场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消毒和防疫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对饲料、水源等进行严格检测,阻断病毒传播路径。

3. 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我们组织多次应急演练,模拟疫情暴发情景,检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加强对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快速应对疫情的能力。

4. 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我们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疫情。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防控工作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三、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全年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保障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2. 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提高了预警和反应能力。

3.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防疫意识和技能得到加强。

4. 应急响应能力和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5. 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防控工作的合力。

四、经验总结与教训反思在防控工作中,我们获得了以下经验:1. 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2.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控工作的基础。

3. 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 部分养殖场主的防疫意识仍需加强。

2. 应急演练的频次和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3. 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非洲猪瘟防控十条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十条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十条措施
1. 增加防疫意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认识,提高养殖人员、兽医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技能。

2. 强化进口动物检验:加强口岸检验,对进口猪、猪肉等产品开展全流程检疫和监管。

3. 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建立疫病监测、报告和应急机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疫情。

4. 控制野猪传播:加强对野生猪和家养猪的管理,防止它们的接触交叉感染。

5. 根据情况灵活控制交通:根据不同的疫情情况和地域特点,采取灵活的交通管控措施,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6. 限制猪只流通:控制猪只从一个地区向他区跨境流通和转运途中的交叉感染风险。

7. 对死猪进行安全处置:加强死猪处置,防止病毒通过死猪传播。

8. 加强猪场消毒:猪场、交易市场、屠宰场、车辆运输和人员接触设施等场所进行严密消毒。

9. 严格把关猪舍内外环境: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做好卫生管理,杜绝病毒入侵。

10. 加强猪只免疫:对养殖场的猪进行规范免疫,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疫情风险。

非洲猪瘟的防控

非洲猪瘟的防控

非洲猪瘟的防控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高死亡率和高传染性为其主要特征。

病毒可通过病猪的尸体、体液及污染环境而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能够治疗或预防该疾病。

因此,防控非洲猪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防控非洲猪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非洲猪瘟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指导养殖户做好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加强自我防护。

二、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病猪的身体分泌物、血液、粪便、尸体及污染的环境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管控动物交通,杜绝非法运输病猪的行为;2. 严格防疫区域的隔离措施,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3. 加强畜舍卫生管理,做到清洁卫生,维持畜舍内的环境卫生;4. 土地利用合理,禁止等人、等车进入养殖场;5. 确保运输车辆的消毒、清洗、通风等。

三、有效的消毒措施消毒对于控制非洲猪瘟疫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采用以下消毒方法:1. 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化氢的消毒液,对动物圈舍、运输车辆等进行消毒;2. 对养殖场消毒间,隔离间、分娩间、养殖设施、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3. 减少运输车辆进场,而后每辆车进场前,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四、加强自检自查,及时发现疫情除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外,自己养豚的农民更要注意自检自查,及时发现疫情,所有养殖户都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疫情处置。

总之,防控非洲猪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只有养殖户、政府、专业人员联合起来,采取果断、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使防疫工作取得真正的成效。

同时,养殖户要做好自我防护,提高疾病意识,构建起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共同维护养猪业的生产秩序。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类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疫情的
扩散,以下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建议:
1. 增强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同时,对进口猪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疫,确保外部感染的防范。

2. 加强病例报告和处置:及时报告和通报发现的病例,采取隔离和扑杀措施,以遏制
疫情的扩散。

对病死猪、舍弃猪体进行安全处理,防止病毒传播。

3. 严格控制交通和物流:加强运输工具、场所和设备的消毒工作,严格防范疫情通过
交通和物流途径传播。

4. 强化养殖管理: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确保养殖环境的
清洁,提高猪圈、饲料、饮水设施的卫生水平。

5. 教育宣传: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和养殖从业人员的防控
意识,加强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供防疫手册和紧急处理指南。

6.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

7. 经济和政策支持:提供经济和政策支持,协助养殖户重建和恢复生产,促进养殖业
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对非洲猪瘟疫情,需要政府、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监测、报告和处置,控制交通和物流,加强养殖管理,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国际
合作和信息共享,并提供经济和政策支持,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潜在经济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规范生猪产品调运。
– 3.强化屠宰管理。发生疫情的县,暂停生猪屠宰活动。彻底消毒后方 可回复生产。
最近非洲猪瘟监测方面的政策
1.跨省调运的活猪及猪产品必须开展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 2.屠宰场的活猪每一个来源或每一批次必须检测
兽医工作者的苦与甘
■ 农业部2018-10-26通报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违法违纪典型案例: ➢ 吉林白某荣,辽宁任某军等违规出具检疫证明案; ➢ 安徽宣州市部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案件; ➢ 内蒙古杨某强违规出具检疫证明案; ■ 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的;违规出具检疫证明的;伪造监测检测结
•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对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给予 充分肯定,认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采取的措施有 力有效,疫情管理公开透明,疫情数量和损失也控制在了最低范围内 ,避免了疫情大暴发大流行的严重后果。
截至12月11日,全国已发生87起非洲猪瘟疫情,分布 21个省份。
一、非洲猪瘟---国内态势
• 二、发生疫情的省、受威胁区以外地区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等, 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 1.限制省内生猪调运,发生疫情的县、市、省,暂停生猪调出本县、 本市、本省,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有2个以上(含2个)县发 生疫情的市,暂停该市所辖各县生猪调出本县。有2个以上(含2个) 市发生疫情的省,暂停该省所辖各市生猪调出本市。
一、非洲猪瘟---病史沿革
1986年,ASF在荷兰暴发(欧洲) ; 2007年,ASF传入格鲁吉亚(东欧)、亚美尼亚(亚洲)、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欧
洲); 2008年,ASF在坦桑尼亚暴发(非洲); 2009年,ASF在俄罗斯、格鲁吉亚(欧洲) ;纳米比亚、毛里求斯、坦桑尼亚、赞比
亚暴发(非洲); 2010年,ASF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俄罗斯(欧洲及欧亚接壤地区);
1、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2021/3/30
独立圈舍 未发病
同栋两家分别饲养 ,喂泔水猪发病, 喂饲料猪未发病
2021/3/30
2、沿公路传播扩散
在俄罗斯,空间回归分析发现,路面交通、水源和家猪的 密度与ASF的暴发具有相关性
2021/3/30
都是运输惹的祸
2021/3/30
3、泔水形成了传播链条
• 四、强化流通环节监督检查
– 公路、铁路、航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加强对运输生猪及其产品 运输工具的监督检查,对来自高风险区的生猪及未经高温处理的生 猪产品,要立即扣押,做无害化处理。
– 加强对生猪的临床健康检查;对运载工具的消毒。
《农业农村部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 的通知》
• 一、生猪及其产品调运不得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
1.国办发明电[2018]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 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知》
• 1. 落实地方动物防疫责任。属地管理原则 • 2. 严格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 3. 全面加强监测排查 • 4. 强化重点防控措施落实。
– 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对违法调运行为要从重处罚; – 进一步明确餐厨剩余物监管部门和职责,切实加强餐厨剩余物收集
– 要督促养殖场(户)和生猪屠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规定申报检 疫,在装载前、卸载后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 要严格按程序和规程要求开展检疫工作,不得受理高风险区内调出 的生猪和未经高温处理的生猪产品检疫申报。
– 要强化对调运生猪的临床健康检查和屠宰生猪的待宰、宰后检疫, 重点检查疑似非洲猪瘟临床症状,脾脏、淋巴结等典型病理变化, 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和病变,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
疣猪
一、非洲猪瘟---病史沿革
1914年,ASF 最先在坦桑尼亚(东非) 被报导; 1921年,ASF首次在肯尼亚(非洲)被确诊; 1932年,ASF传入安哥拉(非洲); 1957年,ASF从安哥拉首次传入葡萄牙(欧洲);
→此前ASF只在非洲流行,此后传入欧洲 1960年,ASF传入西班牙(欧洲)、 1964年,ASF传入法国(欧洲); 1967年,ASF传入意大利(欧洲) ; 1971年,ASF传人古巴(南美洲),并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中爆发流行; 1978年,ASF传人巴西(南美洲)、多美尼加(南美洲)和马尔他岛(欧洲) 1979年,ASF在海地爆发(南美洲) ; 1982年,ASF在卢旺达首次爆发(非洲) ; 1985年,ASF在比利时暴发(欧洲) ;
果的;不封锁疫区疫点的;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不进行技术指导或者指导不力 ,不足额配套防疫资金、影响防控措施落实的等一律追责问责。 ■ 责权一致,奖惩并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动物防 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 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 抢机遇谋发展,争投入扩队伍 ,强体系除瘟疫 ,变坏事为好事
三、非瘟与非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 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
(2018年11月18日) 动 物: 鸡、鸭、锦鸡、猫头鹰、鸽、鹌鹑、鸟、兔、大 白鼠、小鼠、豚鼠、松鼠、花鼠、蛙、蛇、晰蜴、鳄、蚯蚓 、蜗牛、鱼、虾、蟹、猴、穿山甲、猞猁、蜜蜂、蚕等。 动物产品: 精液、胚胎、受精卵、蚕卵、生肉类、腊肉、 香肠、火腿、腌肉、熏肉、蛋、水生动物产品、鲜奶、乳清 粉、皮张、鬃毛类、蹄骨角类、血液、血粉、油脂类、脏器 等。 其他检疫物:菌种、毒种、虫种、细胞、血清、动物标本 、动物尸体、动物废弃物以及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
■对于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 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13起,占19% ➢ 餐厨剩余物喂猪23起,占34% ➢ 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35起,占46%
●野猪1起? ●5起家猪原因不明 ■ 非瘟潜伏期4~19天,病猪发病前两天就开始排毒,因此必须追疫点两天前(我国自定是前30天)所
有人员、车辆和物品。
、运输、储存、处理各环节监管,禁止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厨剩 余物饲喂生猪。 – 严格国际运输工具消毒以及餐厨剩余物无害化处理。 – 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确保监测、消毒、移动控制等各项措施落实 到位。
1.国办发明电[2018]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 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知》
• 5. 确保市场供应安全 • 6. 提升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
一、非洲猪瘟---基因型多而变
■基因测试显示, 中国疫情的毒株部 分基因序列与俄罗 斯伊尔库茨克2017 株的相应序列完全 一致。 ■今年3月联合国粮 农组织在《非洲猪 瘟对中国的威胁》 报告中明确提醒我 国注意非洲猪瘟从 俄罗斯传入的风险 。
一、非洲猪瘟---致病力超强
强毒株:呈现特急和急性症状,感染后7~10d发病,100%死亡率。 中毒株:呈现亚急和慢性症状,急性发病,死亡率低(30%~70%)。 低毒株:呈现亚临床或慢性症状,感染后无临床症状,死亡率不到30%,血
ASF始发于非洲,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 达100%,以高热、全身出血、流产、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迄今唯 一的虫媒DNA病毒,独特的宿主和生态循环(野猪-蜱-家猪);只感染家猪和野猪, 不感染人及其它动物。尚无有效疫苗





巨林猪
非洲灌丛野猪(又称南非野猪)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治非洲猪瘟加强生猪移动监 管的通知
• 三、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监督管理
– 强化日常监管,督促生猪屠宰企业切实落实入场查验、待宰静养等 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生猪出现疑似非洲猪瘟临床症状,要 及时报告兽医部门。
– 加强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对屠宰环节发现的疑似非洲 猪瘟生猪及其产品,要督促屠宰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流出屠 宰场。
– 将非洲猪瘟纳入强制扑杀补助病种; – 加强技创新,提高非洲猪瘟预测预报、诊断和控制水平。 – 严格管控非洲猪瘟实验室活动,严肃查处非法采集病料、开展病毒
分离鉴定等违法行为。 –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培训; – 提升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
• 7. 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 8. 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2021/3/30
2021/3/30
2021/3/30
非洲猪瘟的防控政策
非洲猪瘟的重要文件
• 1.国办发明电[2018]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 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知》(8月30号)
•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治非洲猪瘟加强生猪移动监管的 通知(农办医〔2018〕38号)(8月8号)
清转阳,耐过后成为病毒携带者。
一、非洲猪瘟---生存力非凡
■ 耐低温、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
➢ 冷冻胴体中15年,冻结肉1000天 ;
➢ -70℃脾脏中病毒感染力可保持2年以上; ➢ 4℃血液中病毒感染力可保持18个月以上; ➢ 含25%血清时,4℃下大约20个月(常温下ASFV的半衰期是24h); ➢ 无血清时,4℃下为36-119d(常温下半衰期为8h); ➢ 风干肉、皮肤、脂肪300天; ➢ 咸肉182天;香肠、火腿中3-6个月; ➢ 在骨头、血液、碎肉、内脏、冷冻肉中105天; ➢ 污染的猪圈、熏制剔骨肉30天;室温粪便中可存活11天;
■ 传入我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 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 检测结果表明,吉林白山市浑江区野猪非瘟,病毒在基因的关键位置有明显差 异。这起野猪疫情不是由家猪传给野猪。???
一、非洲猪瘟---国内疫情扩散原因
1、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2、沿公路传播扩散 3、泔水形成了传播链条 4、物质(利益)决定意识
养殖场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工作
三、非瘟与非典
■ 不可否认疫苗是防控特定疫病的重要性,但疫苗不是救世主,没有疫苗怎么 办? ■ 2003年非典爆发之时我们无苗而战,历史证明消毒+封锁+检疫是法宝。 ■ 人是流动的,猪是相对固定的,ASF防控关键在于建立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邻国俄罗斯疫情远盛于我,但只要生物安全做得好的场,也不会发生非洲猪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