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探析

合集下载

世界奥运史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世界奥运史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世界奥运史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

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

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在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

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

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

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

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

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

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

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

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简介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12月13日,由北京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奥林匹克事务专家、优秀运动员代表、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人士,以及企业家和社会其它知名人士组成。

北京奥组委现阶段由秘书行政部、总体策划部、国际联络部、体育部、新闻宣传部、工程部、环境活动部、市场开发部、技术部、法律事务部、运动会服务部、监察审计部、人事部、财务部、信息中心、文化活动部、安保部、医疗卫生部、媒体运行部、场馆运行部、物流部、残奥会部等22个部门组成。

随着今后工作的展开,组委会将根据需要扩大它的编制,到2008年将增加到30多个部。

目标: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特色: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中国风格”要充分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现浓郁的中国韵味,让2008年奥运会成为世界人民更充分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和自然风光的最佳窗口。

“人文风采”要突出人文奥运的理念,表现奥林匹克的精神,倡导人们陶冶情操,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展示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展现中华儿女和谐致美的优良传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鸟巢)建设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甲3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亚运村北)建筑面积(万㎡):25.8、座席数:永久座席80000个,临时性座席11000个赛时功能:田径、足球赛后功能: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开工时间:2003.12.24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体育场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东侧。

建筑面积25.8万平米,用地面积20.4万平米。

2008年奥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男子足球决赛等赛事活动,能容纳观众10万人,其中临时坐席2万座。

奥运会后,可容纳观众8万人,可承担特殊重大体育比赛、各类常规赛事以及非竞赛项目,并将成为北京市提供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成为全国具有标志性的体育娱乐建筑。

“鸟巢”的设计理念国家体育场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它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即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体育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

“鸟巢”的基本情况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

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北京奥运会将载入历史史册

北京奥运会将载入历史史册

北京奥运会将载入历史史册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的历时16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有史以来的一次体育盛会。

大会设置了三大主题: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并将举行28个大项,38个分项的比赛,产生302块金牌。

大会期间,2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

除大部分比赛在北京举行外,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部分足球预赛在天津、上海、沈阳和秦皇岛举行。

2005年7月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7次全会上,决定由香港协办2008年奥运马术项目,是奥运历史上第二次由不同地区的奥委会承办。

这是一届“水平、有特色”奥运盛会。

相关进展情况简要介绍如下:奥运场馆建设:计划使用37个比赛场馆和63个训练场馆。

在37个比赛场馆中,除在香港、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和沈阳等城市分别设有1个场馆外,其中31个均设在北京,包括新建场馆12个,改扩建场馆11个,临时场馆8个。

奥运票务销售: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门票总量900万张,可售门票700万张,含开闭幕式门票18.2万张。

可售门票中的20%-25%将由北京奥组委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销往海外。

奥运会比赛门票最低价为30元,最高价为1000元。

其中,预赛门票最低价为30元,最高价为300元;决赛门票最低价为60元,最高价为1000元。

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最低价为200元,最高价为5000元;闭幕式门票最低价为150元,最高价为3000元。

住宿设施:预计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境外来京人数将达到50-55万人次,其中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约5万人次左右,奥运会观众约26-32万人次,以旅游为目的入境游客约15-20万人次。

因此,住宿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交通:北京为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已扩建了机场,修建新地铁、新环路和八条新的高速公路。

到2008年,北京的高速公路已由500公里增加到71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也增加到300公里。

论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展现出的文化底蕴及意义

论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展现出的文化底蕴及意义

论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展现出的文化底蕴及意义作者:蒋中秋外语系英本07级1班指导老师:黄国华【摘要】奥运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全球社会活动,而08年奥运会开幕式则是中国向世界献上的文化产业大餐。

也就是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精彩程度,更是直接衡量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确实办的非常精彩,在开幕式上不仅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

也展示出了中国文化底蕴的悠久与博大精深。

其中更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以“和”为贵的精神传统。

【关键词】灿烂文化;智慧;以和为贵;和谐历史跨了整整一百年,中国人经过百年的期盼,历经风雨霜雪的磨练,终于如愿以偿,奥林匹克圣火在神秘的东方燃起。

从奥林匹克到万里长城,从浪漫的雅典到神奇的北京,彰显着华夏的精彩篇章……奥运会是一个体育盛会,开幕式演出是文化盛宴,展现中国目前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而且还突出了创意中国的理念,每一个节目都充满创意,超乎人们的想象,用现代的手法展示传统文化,传统与现代的高度结合,新颖、独特、令人震撼、美轮美奂、气势宏伟。

在国人的一片热情呐喊声中,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如期举办,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变成现实。

8月8日,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

这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期盼,是中国的一个重大事件。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华儿女经历了太久太久的等待,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积累了太深太深的情感了。

“给中国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人心。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中国的东方文化也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一、开幕式上的欢迎仪式首先,在开幕式开场的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激烈,雷声轰鸣。

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 9、8、7、6、5、4、3、2、1等字样,与节奏相配。

然后,国家体育场焰火燃放阵地:顶部燃放点287个,顶部红闪燃放点1462个,中心区阵地27个。

顶部11456发,中心区8428发。

〓〓【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全解说〓〓

〓〓【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全解说〓〓

〓〓【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全解说〓〓关键词:北京奥运会解说NO.1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标解读] 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形似现代“京”字,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以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3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

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NO.2北京残奥运会标[会标解读]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二是“Beijing 2008Paralympic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会徽图形部分同时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

“之”,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

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会徽还以色彩选择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特色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特色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特色
一.中国风格:北京奥运会应该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窗口,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展示,应该有浓厚的中国韵味。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就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希望将来的主题歌曲也能唱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二.人文风采:北京奥运会强调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身心协调,强调奥运会不是单纯的体育比赛,而是体育、文化、艺术的结合,是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盛典,而且是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盛典。

三.时代风貌: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中国迅速发展、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

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要体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起追求和平、发展、进步的愿望。

中国在发展中强大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支持和援助弱小国家,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

在研究火炬传递的时候,希望选择一些奥运火炬没到过的发展中国家,以此来宣传我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时代理念。

四.大众参与:十三亿中国人民和数千万海外华侨,都是北京奥运会最热心的参与者。

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举办国人口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参与人数也应该是最多的,参与范围是最广的,参与方式是很丰富的。

我们不仅有众多的志愿者、众多的观众,还有愿为奥运作贡献的广大民众和各国朋友。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资料)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资料)

文字材料一、回顾中国申奥史:2008圆梦北京2022激情冬奥2015-07-31 18:11:14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丁洁帅国际在线专稿:北京时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回顾过往中国申奥之路,不免让人感觉百感交集。

时间:1993年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随后在中国奥委会的全体会议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请,并向国际奥委会通报了北京的申请。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1991年12月派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递交了申请书。

那是中国第一次迈出申办奥运会的步伐,当时的申奥口号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不过在1993年9月23日国际奥委会的蒙特卡洛全会上,北京以2票之差败给澳大利亚的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擦肩而过。

时间:2001年经过5年的考虑,1998年北京第二次提出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2000年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这一次北京的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

经过国际奥委会的初步筛选,在2000年8月28日,北京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一起,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候选城市。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曾经让无数国人激动不已的日子,随着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念出“北京”的名字,全国沸腾了,40多万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狂欢,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时间:2002年哈尔滨曾经成为中国首个申办冬奥会的城市,2002年哈尔滨正式向国际奥委会发送了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请。

不过在2002年8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投票中,哈尔滨和西班牙的哈卡、波黑的萨拉热窝首轮即告出局。

哈尔滨和长春此后还曾经考虑过申请2018年冬奥会,不过都没有正式提出申办。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什么什么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什么什么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什么什么1.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什么6月26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揭晓仪式上,北京奥组委宣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One dream)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英文口号。

这是人们在现场庆祝奥运口号诞生的画面。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6月2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

它既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题口号,又是第13届残奥会主题口号。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从今年1月1日~31日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后,共收到应征作品21万条,它是在综合了语言学专家、文字学专家、奥运专家以及外国在京专家和国际公关公司的意见后最终敲定的。

而21万条民间作品中没有一条与“中标”口号完全相同。

随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的诞生,北京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休”。

2.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分别是什么1. 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口号:新北京,新奥运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2008年北京奥运的理念“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3.2008年北京奥运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4.2008年北京奥运的吉祥物“福娃”5.2008年北京奥运的火炬“祥云”6.2008年北京奥运的宣传口号“迎奥运树新风讲文明”3. 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理念、主题意义各是什么【口号】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内涵是: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要积极支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减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科技奥运顾名思义就是用当今世界上最现代、科技含量最高的手段和力量举办2008北京奥运. 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而这个人指的是社会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社会的主体为本.而什么是主体?公民是主体. 【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此次北京奥运会主题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的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理念】【主题意义】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科技奥运——紧密结合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举办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在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 人文奥运——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运动员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设使奥运会参与者满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探析孙葆丽[摘 要] 本文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主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奥林匹克运动,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翻开崭新的一页,也将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北京;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中图分类号]G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054(2003)0120028207[作者简介]孙葆丽,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社会学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北京,100084。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这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在新的世纪里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全世界的新奥运,它将使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

一、绿色奥运———可持续发展的新奥运 根据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的规定,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办成绿色的奥林匹克盛会。

这将是一届体现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奥运会,她将为创建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家园建立新的模式。

环境保护是国际奥委会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指出的,环境是国际奥委会迈向第3个千年时最关心的两件事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对环境的关注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奥运会已采取了保护环境的措施。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提出了“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的口号。

1991年《奥林匹克宪章》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条款:“应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认真关心的条件下举行。

”随后,国际奥委会组织了各种会议讨论环境问题,并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

1996年7月1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将保护环境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国际奥委会认为举办奥运会应当显示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在其活动中采取体现这种关心的措施,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各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奥委会还号召人们采取尊重他人,尊重环境的生活方式,要求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所有组织,在其筹备和举办各种赛事的过程中,采取优化环境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推行环境保护工作,国际奥委会在对申办城市的要求中增加了环境保护条款,并在审查申办城市的过程中认真考虑环境问题。

举办城市一旦确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就会密切关注奥运会筹备的整个过程来确保环境承诺的落实。

当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并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重大影响之时,“绿色奥运”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中的主题—82—之一。

“绿色奥运”强调围绕举办奥运会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与自然高度和谐、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奥运”的构想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与北京的环境建设相结合,在筹备奥运会期间所进行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功能的和谐统一。

并通过一系列保护生态、防治污染措施的实行,使2008年北京的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水平。

为了将“绿色奥运”的构想变为现实,北京市正在努力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为使奥运会能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召开,北京市重新修订了《2010年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计划》,把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时间由2010年提前到2007年。

目前正在通过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建设三大绿色屏障和实施“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环境意识计划”等措施来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

在“绿色奥运”的构想中,北京奥运会的活动中心和主体育场所在地的奥林匹克公园将建成北京市内规模最大的绿色生态园区。

座落在公园中的奥运村,将采用无污染能源,使用节能装置和环保材料。

这里将是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与环境革命相伴始终的。

在环境保护的浪潮冲击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今天,北京“绿色奥运”的构想,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概念,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将为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科技奥运———高科技广泛渗透的新奥运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几乎与它同时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深刻影响,奥林匹克运动成了现代科技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室。

1964年,东京奥运会由于首次在比赛中正式使用了电子记时装置、信息传播技术以及光电测距技术而被称为“技术奥运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促使奥林匹克运动发生了巨大变革。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规模的不断壮大,科技已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成为最新科技成果的汇聚地,科技将渗透到本届奥运会的筹办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会后工作的所有过程中。

最新科技将广泛运用于运动会的组织管理、运动场馆、运动设备、生活设施、服务系统、信息系统、传播媒介、保安系统和环境保护工作中。

“科技奥运”的构想将使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发挥出最好的竞技水平,将使媒体快捷、准确、生动地将奥运盛况传遍全球,将使奥运会进行得顺利和圆满,将为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人文奥运———以人为本的新奥运(一)一切以人为中心的奥运会11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随着奴隶制民主城邦的出现和政治、经济的繁荣,古希腊文化中体现了对人的精神、力量、价值的歌颂和赞美,并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

古希腊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体育是其教育体系中使受教育者精神健全、道德完善和体魄强健的主要手段。

古代奥运会崇高的理想和丰富多彩的竞—92—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探析赛方式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基础上创立的。

人文思想和承袭了人文思想精华的新的体育形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竭力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应教导人们通过心理、身体及精神的锻炼达到个人的最佳境界,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者们深信,这一伟大的社会文化运动能够促进个体的人的和谐发展,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服务。

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真、善、美的体现,是人文思想的折射,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基础与内核。

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今世界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奥林匹克主义给竞技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尽管其本身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对当代体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建立。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奥林匹克运动被全世界人民所普遍接受,奥林匹克的理想和追求已深深地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奥林匹克运动也留下了许多困惑,国际争端、商业利益、兴奋剂丑闻、球场暴力,使奥运会出现了背离其高尚目标的倾向。

此外,受时代的局限,现代体育的创始人虽然提倡灵肉一致,身心两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过多地注重了体育对人生物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重要价值,再次造成了“灵”与“肉”的分离。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但奥林匹克体育在现阶段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它重视肌肉强化,忽略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

奥林匹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威胁。

新的世纪里,曾经在古希腊人文精神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下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

人文奥运会将是北京奉献给全世界的“新奥运”。

普及奥林匹克理想,追求人文精神,重视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是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1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在改革开放促使中华民族文化与当今世界文化接轨的背景下,举办以人为本的奥运会,还将有助于塑造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个性、开放进取、公平竞争的风气。

社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的发展要求培养人的主体自我意识,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发展价值,使全社会都去努力满足个体的人的生存需要、交往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现强国的目标。

因此,为体现人文奥运的主题,组办者将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人文内容,—3—北京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在全世界确立奥林匹克运动的崇高地位,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歌颂人、尊重人、塑造和谐发展人的舞台。

在追求高尚的人文精神过程中,用人文思想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事物进行甄别、选择,发展符合人性的体育文化,控制侵蚀奥林匹克崇高理想的商业因素,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与高尚,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友谊和进步,进而确立奥林匹克运动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崇高地位和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将体现在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运行中。

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及竞赛日程安排、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如何更有利于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游客和当地人民群众。

2008年奥运会组织者将为运动员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训练和比赛环境,使他们欢乐相聚并创造最好的成绩。

为新闻记者提供最良好的工作条件,最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手段,使他们能够最快捷、准确地把奥运会盛况传遍世界。

组办者还将同所有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密切协作、互相支持。

使数十万旅游、观光者满意。

一切举办奥运会的设施,将有利于改善北京市的环境,并在环境保护方面造福于广大市民。

(二)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奥运会11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需要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的、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

在这个全球文化体系中,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汇聚一处,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