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为加快民族学新专业建设,确保民族学专业的办学质量,鼓励专业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学院特制定民族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民族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打牢素质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实践教育,培养专业能力。为此,学院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改革计划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在准确把握民族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课程体系划分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板块:

(1)文化素质教育板块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体;

(2)专业理论与能力板块由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发展课程构成;

(3)实践技能培训板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突出专业知识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1)按照学校标准,把创新学习成果记入学分。

(2)根据民族学的学科特点,强化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利用民族学专业学习人数较少的有利条件,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以研究型为主

要形式。

4、改革学业评价(课程考试)方式

通过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样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

6、加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

争取用今后4年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

7、完善教材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的本科教材

8、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三、推进教学改革的措施

1、修订民族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变化,每两年审订一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善特色选修课课。

民族学专业选修课设立了专业素质课组、文化素质课组、民族文化课组、经济课组。

文化素质课组,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神秘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概论、科技革命与现代化、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犹太民族与犹太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中国园林文化、文物艺术鉴赏等共26门课程。

民族文化课组计划开设:西藏文化、西南族群文化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巴渝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文化人类学、中国民俗学、中外民族名著导读。

经济课组计划开设:公共关系学、文化企业管理、民族文化营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物鉴赏与投资。

2、强化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质量的考核,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3、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进一步加强对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学校和学院两级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等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扩大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的数

量,加大资助力度;教师则进一步加强上述学生科研活动的具体指导。

4、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学生学业评价(课程考试)体系方式

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样化、评价方式民主化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

民族学专业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民族志》。

6、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鼓励学院资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奖励教学改革成果。

7、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民族学专业负责人制度与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方案,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办法、学生民族社会调查与教学实习管理办法等。

8、建立课外创新教学体系

学术性系列:聘请校内外专家定期举办学术系列讲座;成立学生学术社团并组织学术活动。

知识性系列:举办各类知识竞赛;课外文化素质教育系列必读书指导;知识专题讲座。假期专业实践考察。

技能性系列: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学专业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2007年1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