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20.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以国际市场为纽带,与资本主义国家既联系又竞争,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国际交往。

②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可以节省社会劳动,获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和壮大自己。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②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①亚当﹒斯密最早研究分工理论,他提出分工的基本原理,主张各国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相互交换,贸易双方都能获利。

②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从而使贸易双方获利。

(2)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

①国际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由商品所有供给国在现有国际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国际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该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②国际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就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国际价值规律。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以国际市场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国际价值这个中心随国际市场供求情况上下波动,时涨时落。同时它往往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

(1)基本形式

①对外贸易;

②利用外资;

③引进技术;

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⑤发展国际旅游业。

(2)对外开放战略

①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对外开放发展的步伐;

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世界贸易组织

①世界贸易组织。即政府间通过谈判组成的以经济自由化为宗旨,协调各成员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意义:

a.有利于我国继续和扩大开放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b.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c.可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d.可以为我国企业引进国际竞争机制。

e.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无歧视待遇原则,我国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不再受西方技术出口管制的限制。

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对外开放战略:

a.要采取切实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b.要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

c.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d.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1.国际贸易

(1)定义

国际贸易是指从国际范围来看的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国际贸易按交换对象的形态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a.有形贸易是商品贸易,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

b.无形贸易是指非实物形态的服务和技术的进出口,主要包括运输、保险、金融、邮电通讯、旅游等服务。

c.技术贸易包括纯技术知识贸易和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机器设备的贸易。

②国际贸易按贸易的流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

①国际分工发展的三阶段

a.第一阶段是工业和农业分工阶段,分别形成了工业国和农业国。

b.第二阶段是工业部门内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

c.第三阶段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发展阶段。战后以来,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②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世界市场是与国际分工相联系的各国商品流通的场所及其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市场又是国际分工的载体。

③国际分工的形式

a.垂直型分工。即一些生产力发达的国家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而一些生产力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则从事农业、矿业原料的提供。

b.水平型分工。即不仅生产力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生产,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工业化,发展制造业。

c.混合型分工。即水平型与垂直型兼而有之的分工。

④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a.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大批量生产,增加产品总量。

b.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加品种,实行产品系列化。

c.有利于发挥各国生产优势,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水平质量和使用效能。

d.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⑤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a.加深了发达国家凭借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盘剥。

b.造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化和对外经济的依附。

c.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破坏。

(3)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①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不仅国际贸易总额绝对增长,而且其增速也呈增长趋势。

②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值持续上升,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值急剧下降。

③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凭一国力量发展经济显然不足,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纷纷成立。

(4)国际贸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①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④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调整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与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⑤带动经济发展来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2.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1)国际收支

①定义

a.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往来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b.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战争赔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往来收支。

②意义

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状况与实力,既是该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直接反映,也是该国国内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是综合分析一国经济状况和对外金融关系的重要依据与工具。

(2)关税

关税是进口或出口的商品货物和物品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或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国家通过调整关税可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①关税的积极作用:可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可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调节国内市场物价和调剂国内市场供应;作为对外贸易谈判中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保护民族经济和反对发达国家商品倾销和转嫁危机的主要手段。

②关税的消极作用:增加消费者负担;保护过度会出现保护落后;容易恶化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影响自身的贸易与发展。

(3)国际货币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