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辐射科研成果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我校是所拥有二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多年的办学工作中,树立了现代南小“敦品重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学校发展思想先行,始终将教育科研作为办学依托,实施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策略,在原有办学经验逐步科学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科研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近四年的学校各个层次实验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做到在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推进了学校的新发展,并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一系列操作方法和运作机制。2005年度以来,学校在区级课题立项、科研成果申报、论文发表评奖,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青年科研骨干和教学能手,2004—2006共有20人在各学科论文评比及教学比武中获等第奖。有市、区级课题的共21人次,在2004~2006三年内,就有市、区级课题18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科研成果及各类奖共20项。2005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示范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7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示范校。学校也先后获得市素质教育实验校、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奉贤区A二级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EPD项目实验校、国家级规划课题、奉贤区科技特色校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教科研渗透于学校整体规划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在学校的发展中,没有学校教育科研的引领,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科研和管理它们之间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为此,我们极其重视科学研究与人本管理的密切结合,进行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在操作方法上,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改革结合在一起,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推进学校的新发展。

2001~2004年,我们以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为抓手,学校实验课题把重点落在研究解决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行了区级重点课题《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以分步实施三个目标为标志,经过了构建“和谐发展”的三个实施阶段:一是学校的和谐发展;二是教师的和谐发展;三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经验在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的成果一书刊登,该研究获2005年度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3~2005年,我校进行了市级课题《教师群体和谐协作中的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建立各学科中心研究组,通过专家讲座,校内教师科研成果评价等方法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教育科研,我们的子课题有《和谐协作中的教研组建设》《和谐协作的校本培训项目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班集体自主管理的实践》,教师们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在积极的思考与实践中找到了新的发现,对于教育本质的领悟,来自于学生发展规律的人文思考,体现富有个

性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是在这种“主体间”的和谐协作之中实现的,它成为顺利推进学校发展的坚实后盾。三年的研究使我校的骨干群体队伍不断扩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年骨干老师,1名特级校长,2名区名师、2名学科带头人,拥有各类骨干教师称号的老师达38名。仅2006年上半年,学校就有18名青年教师被评为语、数、外、体育、美术、音乐、思品等众多学科的奉贤区骨干教师,居全区同类学校之首。该研究获2005年度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4~~2006年,我们充分认识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炼和提升,就难实现学校在高层次办学轨道上的可持续发展。一所百年小学要成为真正的名校,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我校的当代文化,必须弘扬办学传统,珍视学校文化,在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学校新品牌,推进学校的新发展。所以,我们再一次进行了《继承“文游传统”建设现代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的区级重点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百年优秀的文化积淀在传承与发展中发扬光大,如何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中体现现代人文精神为主导,如何营造出既包涵时代精神,又独具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为我校实现完成新三年办学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又一次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该研究获2007年度奉贤区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6~~2007年,学校充分重视有效的课程实施,制定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提出了“树”课程结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的课程载体,。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学校以“树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构建“整体把握,具体实施,分层递进”的课程操作策略。《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棵树》的南桥小学课程方案在上海市首届学校课程方案研制与评比中获一等奖。在这基础上,我校依据优秀的课程方案,积极申报了《学校文化传统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我们将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融入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赋予课程文化主体地位。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学校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使三级课程在立体多维、相得益彰中,适应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该课题被列为2007区级重点课题,上海市立项课题。

二、把教科研渗透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之中

一所好学校的教师群体都有共同理想、组织文化和行为规则,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条件,教师们的科研行为都是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这样才能推进学校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校特别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中校本培训的催化作用,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意强化教师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问题与成功经验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

1、加强科研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

养,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加速科研能力的提高。我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校长亲自带头,以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组员,率先进行教育科研的学习和实践。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了明显长进,论文发表、课题立项、案例获奖,每一项都走在了全校教师的前列。突出的科研能力,丰硕的科研成果带动了全校所有的中青年教师,以点延线,以线连面的科研培养思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研究性学习小组也从原先的十多名骨干吸引了全校所有的教师,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有了大幅提高。2005年启动了主题为“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师个人研究行动方案,鼓励、引导每一个教师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最后提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2005年暑期提出EPD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问题;2006年提出学生差异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提出两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融和的一系列做法。这一系列科研主题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大大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的实践反思能力,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创建指导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校本培训内容被奉贤区列为校本培训示范项目,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培养一批青年课题主持人,建设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有较深研究能力水平的科研队伍。我们共有近20项区级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获区科研成果有一等一个,二等二个,三等二个,编辑专著一本,发表的论文获全国二三等,其中9篇入选《奉贤优秀论文集》。

2、组织教育科研活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科研室协助教导处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我们先后请市科研专家(胡兴宏教授、杨四耕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聚焦课堂》、《学校课程文化》等教育科研讲座,开拓了广大教师们的科研视野。此外,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以校长、校科研室成员担任主讲进行全校性的科研指导,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的能力。三年中共开设专题讲座六次,并分批指派科研骨干教师赴上海听科研讲座。2005、2006、2007年分别围绕着如何进行“小博士”工程和“教师就是研究者”开展了六次科研指导讲座。我们通过专家讲座,校内教师科研成果评价等方法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教育科研,目前,我校基本已经达到“门门学科有研究项目,人人参与科研活动”。

3、坚持教研与科研的双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益。2005年,我们以教师个人研究行动为要求,启动了主题为“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行动方案活动。让每一个教师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最后提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撰写论文总结,学期期末进行论文评比,至今也已经是第五期。2006年,我们对“教师就是研究者”进行了改革,以“两纲教育渗透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题,采用案例记载的形式,要求教师一学年内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公开课中有关学科教学渗透两纲教育的三篇案例的记录和评析。避免或减少教师网上抄袭论文的现象,使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结合,达到真做、实做、有效做的目的。2007年,我们以“同课异构”为抓手,为每一个教师拍摄了一堂录像课,从中发现问题,提炼,要求问题“小、真、实”,并进行针对性的实践研究。通过一系列不间断、实在、丰富的科研活动,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显著提高,使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