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原:出身于音乐世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合集下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授课年级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切入点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过程10分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新课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欣赏《送别》片断2.刘天华与《光明行》(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3.马思聪与《思乡曲》(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4)作品片断欣赏.带着问题去欣赏: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历史背景音乐特征音乐情感《送别》李叔同辛亥革命学堂乐歌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1.强烈的时代气息.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光明行》刘天华独奏曲1931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思乡曲》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1937年抗战期间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御风万里》郭文景管弦乐1997年香港回归民族大团结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c.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d.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六.课堂总结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廖昌永歌唱艺术探讨

廖昌永歌唱艺术探讨

廖昌永歌唱艺术探讨廖昌永是中国著名的歌唱家,也是一位备受尊重的音乐教育家。

他以其卓越的歌唱艺术和对音乐艺术的专业精神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长达数十年的音乐生涯中,廖昌永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也深刻地影响了许多新一代的音乐人。

他的歌唱艺术所体现的震撼力和情感共鸣,使得他的演唱无论是在舞台还是录音室中都能让人心驰神往。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廖昌永的歌唱艺术,以及他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贡献。

廖昌永的歌唱艺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和强大的歌唱技巧,能够轻松自如地演绎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他的音色圆润、音域宽广,尤其在高音区域具有出色的发声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廖昌永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也是非常深刻的,他的演唱经常能够触动人心,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是来自于他对音乐中情感表达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歌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无论是在舞台演唱会上,还是在唱片录音室里,廖昌永的演唱都能够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感动,这正是其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廖昌永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贡献也是不可代替的。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歌唱家,更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艺术修养的音乐教育家。

在他的音乐教育生涯中,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传承了音乐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他对于声乐技巧、乐曲解读、舞台表现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总结,这些对于后来的学习者和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廖昌永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他投身于音乐教育改革,推动和倡导现代声乐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廖昌永的歌唱艺术也是与时俱进的。

在今天,音乐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层出不穷,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涌现。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环境,廖昌永不仅没有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而是积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在音乐创作、演绎和音乐教育等方面都不断发挥作用,推动着中国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一个手持“金钥匙”的人——访著名声乐教育家廖一明

一个手持“金钥匙”的人——访著名声乐教育家廖一明

一个手持“金钥匙”的人——访著名声乐教育家廖一明
林炜
【期刊名称】《上海艺术家》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全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廖一明,40年代末毕业于中央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现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歌剧院成立,他成了这个剧院出色的第一代歌唱演员,并兼任声乐教师。

有人称他是个“社会学派”,就是说他所指导的学生,大多未进过高等学府和受过正规训练,而是一些散落在社会上的普通声乐爱好者。

他正
【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林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
【相关文献】
1.用钢琴演绎人生的艺术家——访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朱雅芬老师用钢琴演绎人生的艺术家——访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朱雅芬老师 [J], 王硕;刘岩松;舒鹏
2.咽音——声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记廖一明教授 [J], 梧桐;
3.歌声飘四海大爱育英才——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 [J], 宋学军; 郭淑珍
4.军歌嘹亮,桃李芬芳——访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化岭 [J], 王战

5.祖国,我为您歌唱——访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郎毓秀教授 [J], 萧源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尊重历史 学习前贤

尊重历史 学习前贤

尊重历史学习前贤文章内容:早年革命斗士后为乐坛哲人乐话音境传奇人生一曲大江东去千古世代留声前辈青主先生诞辰百拾五周年祭学府资深前辈音苑耆宿方家诗文译著掌故史话一生传道授业风范永放光华廖辅叔教授百年诞辰之祭以上是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桑桐教授分别为作曲家、音乐美学家青主诞辰115周年,音乐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词学家廖辅叔诞辰100周年的题词,极其贴切地概括了廖氏两兄弟的业绩、学术地位及其历史影响。

为了尊重历史,学习前贤,弘扬人文精神,2008年11月6日至7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惠州廖氏两兄弟”――廖尚果(青主)诞辰115周年、廖辅叔诞辰100周年学术纪念活动。

活动主要内容有:廖氏两兄弟纪念大会;《忆青主――诗人作曲家的一生》(廖乃雄编著)、《廖辅叔的乐艺人生》(廖崇向、黄旭东编)、《留住历史瞬间――廖辅叔生平撷影》首发式;青主艺术歌曲、廖辅叔词作乐曲音乐会;“青主音乐美学思想与当代音乐生活”和“廖辅叔学术成就、治学精神”学术研讨会;廖辅叔书法展和《廖辅叔题词手迹选编》首发式。

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学者、廖辅叔的学生、亲属、生前好友与同事共二百余人莅会。

在6日下午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三家主办单位领导首先致辞。

青主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美学家,而音乐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词学家廖辅叔则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菰诮不爸兄赋觯?任何一项事业、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忘记前辈,举办此活动的一个主要出发点,是要让年轻一代音乐学人牢记前辈,尊重历史,通过对廖氏两兄弟的学术品格和学术成果的研讨,来鼓励和激发他们更好地把音乐事业发扬光大。

从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青主和廖辅叔先后受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萧友梅之聘,在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工作。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讲述了廖氏两兄弟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渊源关系。

中国近代音乐家___知识归纳整合

中国近代音乐家___知识归纳整合

中国近代音乐家●萧友梅:1884~1940年,(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成就: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他致力于教学和办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撰写了大量的音乐理论文章,多部音乐教科书,影响较大的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和声学》《普通乐学》,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创作作品:萧友梅的音乐创作主要为描写自然景色、学校生活的抒情歌曲,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

创作歌曲90多首,部分歌曲风格接近群众性的进行曲有《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

三部合唱有《新雪》、《问》、《晚歌》、《南飞之雁语》等。

器乐作品有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

合唱曲《別校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理论著作《旧乐沿革》(是我国第一部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使用的中国音乐史教材)。

●黎锦晖:1891~1967年,(湖南湘潭人)艺术家、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创作作品: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较著名的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这是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剧)、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神仙妹妹》、《好朋友来了》、《寒衣曲》、《欢乐歌》、《谁和我玩》等影响最大。

谭盾地图音乐鉴赏

谭盾地图音乐鉴赏

• 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 创音乐奖 • 第44届格莱美中 《卧 虎藏龙》主题曲: • “月光爱人” 获得“最 佳电影原创音乐”、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提名; • “永恒的誓言”获得 “最佳古典音乐”提 名.
《英雄》电影配乐 《夜宴》电影配乐
北京奥运候选主题曲 ——《拥抱爱的梦想》 奥运颁奖音乐是在 谭盾指挥下,由中 国爱乐乐团与石头 音色乐团共同演奏 录制完成的《茉莉
谭盾《地图》
英国著名大提琴家安希· 卡图纳 凤凰古城沱江河畔城楼现场演奏
花》
谭盾倾注四年心血创作《地图》
体裁 特色 内容 意义
体裁: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的启发, 他用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些乡间音乐。
• 特色
1、西洋乐器都变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2、交响音乐会的舞台上放着一台投影机; 3、小提琴、大提琴发出吹叶子的声音; 4、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
《地图》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声音的多种 可能性。
01 序幕 02 引言 《地图》 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03 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唱 04 第二乐章:吹木叶 05 第三乐章:打溜子 06 第四乐章:苗唢呐 07 第五乐章:飞歌 08 第六乐章:间奏曲—听音寻路 09 第七乐章:石鼓 10 第八乐章:舌歌 11 第九乐章:芦笙
• 内 容
意义
1.史上最值得华人骄傲的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2.体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 3.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 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从湘西走向全世界,《地图》已经 不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项寻 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 “让人们 听到我们正在失去多么美好的东西” 。 事实上,这也是谭盾让《地图》走出音 乐厅、走进大学的原因。因为未来在学 生手中,“如果不能把传统带往未来, 未来便不是未来。”

插指挥家俞琦个人简历

插指挥家俞琦个人简历

插指挥家俞琦个人简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指挥学会会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1985-1991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获硕士学位。

1994-1996年获德国DAAD奖学金留学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获最高指挥艺术家博士文凭。

1991年获全国指挥选拔赛第一名。

同年,由文化部公派参加葡萄牙“佩德罗德法塔雷斯”国际指挥比赛荣获第一名。

长期应邀与国内外众多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如德国柏林交响乐团、意大利拿波里乐团、葡萄牙古本江交响乐团、新爱乐乐团等欧美著名乐团,以及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国内乐团,并于2011-2014年任罗马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应邀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东京艺术大学、柏林音乐学院,以及香港、台湾、上海等音乐学院举办指挥大师课。

他创立的中国现代指挥教学法,获全国教育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

他所指挥的《霸王别姬》获第十三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新创歌剧《热瓦普恋歌》荣获文化部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首届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汤豪塞》获文化部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出奖”及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指挥奖,瓦格纳著名歌剧《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引起巨大轰动,《红帮裁缝》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润物细无声——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向民

润物细无声——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向民

在时间的洪流中,时代的烙印造就了历史阡陌。

在1986年向民入学(本科)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便涌现出一大批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的“拓荒者”,如1978级谭盾、叶小纲、郭文景等,1980级关峡、陈晓勇、李滨扬等,1983级莫五平等。

在那个云开雾散、思想解放的“金色年代”,无论是电影界、文学界还是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等都映衬着20世纪80年代的十色陆离。

望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是二战后风起云涌的作曲家辉煌的时期,而彼时央音与世界基本是“隔绝”的,鲜有现当代音乐创作的土壤,相关音响资料与乐谱文本极为稀缺,正如中国近代史中“睁眼看世界”为国家带来了触动与反思,中央音乐学院也亟须打开窗口拥抱新时代。

1980年5月19日至6月12日,英国剑桥大学亚历山大·葛尔教授来到央音,与教师们探讨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为当时本科二年级的78级上作曲课,介绍了西方现当代音乐作品与“申克分析法”等理论;此外80年代的作曲系学生接触现当代音乐的另一个窗口就是谭盾、叶小纲等作曲家的毕业作品音乐会及少量外国作品。

那时作曲系的本科生处于一种相对迷茫的状态,他们脑海中对现当代音乐是模糊的,也接触不到相关的系统课程,知道要走学院派的路,但又不知如何走,那是一个抱着极大好奇心去拥抱“先锋”艺术思潮的过程。

因此,第一批“拓荒者”的实践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现当代音乐教学提供了路径。

尽管当时此类音乐都以评论界、听众难以接受的“先锋”姿态亮相,但在央音作曲系内,吴祖强先生、杜鸣心先生、苏夏先生等作曲家都是包容且鼓励的,他们尊重新鲜事物,不限制学生的独立创作,从而造就了78级等一大批作曲家的诞生。

就这样,尽管犹如一座孤岛,“新音乐、新学说”的种子在中央音乐学院得以播种。

润物细无声王姿肖——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向民1991年本科毕业音乐会(右起第九为向民)央音西侧的黄色琴房楼,在1986年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这其中就有刚入学本科的向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任艺术总监兼指挥廖原先生简介
廖原:出身于音乐世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曾任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厦门爱乐乐团音乐副总监等职,并长期被星海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1993年在全国首届指挥大赛中获奖;1994年指挥广州工人合唱团获北京国际合唱节金奖,第一次为广州的合唱团获得全国比赛的金奖;1996年曾指挥广州工人合唱团获得全国合唱比赛的金奖;2007年率广州康怡合唱团再次获得合唱比赛金奖;2008年指挥越秀爱乐合唱团获得首届番禺星海国际合唱节金奖。

2010年在第六届绍兴世界合唱比赛中率广州萝岗香雪女声合唱团获得金奖。

2010年7月率花都合唱团获得北京第十届国际合唱节金奖第一名。

同年11月,广州市花都合唱团获得文化部在重庆举办的首届红歌会比赛金奖。

作为职业指挥家,曾率领广州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广州青少年交响乐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及港澳地区巡回演出,也曾应邀参加德国雷根斯堡音乐节和奥地利霍尔斯塔特夏季音乐节的演出。

并多次与德国科隆室内乐团、香港芭蕾舞团、等境外艺术团体合作演出,获得广泛的好评。

作为音乐教育家,1990年起,先后被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作曲系、声乐系、音乐教育系、社会音乐系、星海附中、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出任指挥、合奏、及合唱等多门课程的主讲教授,培养了一大批至今仍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专业团体及各个领域的优秀音乐人才。

廖原先生是全国指挥家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青少年音乐教育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合唱同盟副主席,是目前国内非常有影响力和活跃的优秀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