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深入剖析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深入剖析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1. 锂离子电池介绍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锂离子电池电压范围2.8V~4.2V,典型电压3.7V,低于2.8V或者高于4.2V,电池都会有损坏风险。
2. 1C和0.1C的概念电池容量的单位是mAh,C指的是电池充放电的倍率,比如一个2000mAh的电池,以1C放电指的是放电电流大小为2000mA,0.1C为200mA,充电也是同样的道理。
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锂离子电池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一般可循环500,甚至达到1000次以上;自放电小,室温下充满电的Li-ion储存1个月后的自放电率为10%左右;可快速充电,1C充电时容量可以达到标称的80%;工作温度范围宽,一般为-25~45°C,后面有望突破-40-70°C;没有Ni-Cd、Ni-Mh一样的记忆效应,在充电前不必将剩余电量用完;相比较Ni-Cd、Ni-Mh来说环保无污染(不含镉,汞等重金属);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缺点:成本高;需要加保护电路板,包括过充和过放保护;不能大电流放电,一般放电电流在0.5C以下,过大的电流导致电池内部发热;安全性差,容易爆炸、起火。
4.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区别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有如下的区别: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锂离子电池是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锂电池也称一次锂电池,可以连续放电,也可以间歇放电,一旦电能耗尽便不能再用,不能进行充电;锂离子电池也称二次锂电池,可以充放电;5. 锂离子电池充电模式锂离子电池理想充电模式被称为CC CV模式,即恒流恒压模式。
《锂电池原理》课件

能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电池所能存储的能量,通常以Wh/kg或Wh/L表示。功率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 积的电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释放的能量,通常以W/kg或W/L表示。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锂电池发展的主要 目标之一,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04 锂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
高能量密度
保持电池干燥
潮湿的环境可能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应保持干燥。
避免长时间不使用
长时间不使用的电池应定期充电,以保持其 性能。
使用专用的电池充电器
使用专用的电池充电器可以更好地保护电池 ,延长其使用寿命。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池无法充电
可能是由于充电口接触 不良、电池老化等原因 ,需要检查充电口和更 换电池。
详细描述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到负极,而正极上的锂离子通 过电解液传递到负极,并嵌入到负极的碳结构中。这个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使得电池能够储存能量。
放电过程
总结词
放电过程中,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到正极,同时负极上的锂离子通过 电解液传递到正极,并嵌入到正极的锂化合物中。
工作原理简介
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后嵌入到负 极中,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到负极,保持电荷平衡。
放电过程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后嵌入到正极中, 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到正极,对外电路提供电力。
锂电池的应用领域
01
电子产品
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
《锂电池原理》ppt 课件
目录
• 锂电池概述 • 锂电池的组成结构 •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 锂电池的优缺点 • 锂电池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从锂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部分。
1. 正极锂电池的正极通常采用的是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镍钴铝氧化物(LiNiCoAlO2)等材料。
正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储存锂离子,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或接收电子。
2. 负极锂电池的负极通常采用的是石墨材料。
负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储存锂离子,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或接收电子。
3. 隔膜锂电池的隔膜通常采用的是聚合物材料。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以维持电路的连通性。
4. 电解液锂电池的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是有机溶剂,如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甲醚等。
电解液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离子传输的介质,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接受或释放锂离子。
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
1. 充电过程在锂电池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向负极材料移动,同时释放电子。
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则会向电解液中移动,形成Li+离子。
在这个过程中,隔膜会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
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接受正极材料中释放出来的电子,以维持电路的连通性。
2. 放电过程在锂电池放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向负极材料移动,并接受负极材料中释放出来的电子。
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则会向电解液中移动,形成Li+离子。
在这个过程中,隔膜会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
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释放出电子,以维持电路的连通性。
三、锂电池的优缺点锂电池相比于传统的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电池类型,具有以下优点:1.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可以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2. 长寿命: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相对较长,可以重复充放电多次。
3. 环保:锂电池不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电池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
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长寿命的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是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的。
正极材料是锂化合物,如LiCoO2、LiMn2O4等;负极材料是碳材料,如石墨等;隔膜是一种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材料,一般使用聚烯烃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电解液是一种含有锂盐和有机溶剂的液体。
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
当锂离子从正极材料LiCoO2中脱离出来,进入电解液中,通过隔膜到达负极材料石墨上,与石墨中的碳原子结合成LiC6,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
当电池充电时,电流反向流动,将锂离子从石墨中释放出来,回到正极材料LiCoO2中,完成充电过程。
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涉及到电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放电:LiCoO2 → Li1-xCoO2 + xLi+ + xe-充电:Li1-xCoO2 + xLi+ + xe- → LiCoO2其中,x代表锂离子的插入和脱离程度,一般在0<x<1之间变化。
三、锂电池的优缺点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具有以下优点:1、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其他电池高,可以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2、长寿命:锂电池的寿命比其他电池长,可以进行更多的充放电循环。
3、无记忆效应: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电。
4、环保:锂电池没有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友好。
但锂电池也有一些缺点:1、成本高: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比其他电池高。
2、安全性差: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合理使用,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3、容量衰减: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会逐渐衰减。
四、锂电池的应用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数码产品、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领域。
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等优点,锂电池将会成为未来电池领域的主流产品。
锂电池的分类及优缺点

锂电池的分类及优缺点目录1.两大类锂电池 (1)2.常用的四类动力锂电池 (2)2.1.磷酸铁锂锂电池: (2)2.2.三元锂(三元聚合物锂电池): (2)2.3.镒酸锂电池: (3)2.4.钻酸锂电池: (4)3.磷酸铁锂电池的优越性 (5)3. 1.安全 (5)3. 2.高倍率放电寿命 (5)3.3.温度适应性 (6)4.能量密度 (7)5.成本 (7)5.1.概述 (7)5.2.锂离子电池成本组成 (8)5.2.1,材料成本 (8)5.2.2.生产成本 (8)5.2.3.管理费用 (8)5.3.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途径和挑战 (8)5.3.1.优化生产工艺 (8)5.3.2.提高材料利用率 (8)5.3.3.降低生产设备成本 (9)5.4.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 (9)5.5.小结 (9)1.两大类锂电池锂电池通常分两大类: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镒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虽然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高,理论上能达到3860瓦/公斤。
但是由于其性质不够稳定而且不能充电,所以无法作为反复使用的动力电池。
而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反复充电的能力,被作为主要的动力电池发展。
但因为其配合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正极材料在各方面性能差异很大,导致业内对正极材料路线的纷争加大。
2.常用的四类动力锂电池通常我们说得最多的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锦酸锂电池、钻酸锂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三元银钻镒)。
以上各类电池都有优缺点,大致归纳为:2.1.磷酸铁锂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1iFeP04)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单体额定电压为3.2V,充电截止电压为3.6V〜3.65V。
充电过程中,磷酸铁锂中的部分锂离子脱出,经电解质传递到负极,嵌入负极碳材料;同时从正极释放出电子,自外电路到达负极,维持化学反应的平衡。
锂离子电池概述

年逾九十的Goodenough又将目光转向了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是将传统锂离子电池内 的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具有离子传导能力的固体,固态电解质良好的强度,让金属锂负极 的使用成为可能,为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提高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方形电池
• 方形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命名:6位数字来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最大厚 度,中间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宽度,后两位数字以mm为单位的最大高度,如 043048即表示厚度为4mm,宽30mm,高48mm的方形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池
• 聚合物电池的命名:6位数字来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最大厚度,中间 两位数字表示以mm为单位的宽度,后两位数字以mm为单位的最大高度。
锂电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
作为LiCoO2、LiMn2O4和LiFePO4等正极材料的发明人, Goodenough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声名卓著,是名副其实的“锂离 子电池之父”。
1976年,牛津大学工作的Goodenough正在研究,在层状LiCoO2 和LiNiO2正极材料结构变化之前,最多有多少锂可以从中脱嵌。 最终,实现了一半以上的锂从正极材料上可逆脱嵌。这一研究 成果,最终指引Asahi Kasei公司的Akira Yoshino制备出了第一个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CoO2为正极,石墨碳为负极。这个电池 成功应用到索尼公司最早期移动电话中
电子绝缘性 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
化学/电化学稳定性 耐湿性和耐腐蚀性 电解液的浸润性
力学性能和防震能力
自动关断保护性能好
阻止活性物质的迁移 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
稳定的存在于溶剂和电解液中
锂电池

单 质 锂
• 锂电池(Lithium battery)
纽 扣 锂 电 池
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 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 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通常是丌可充电的,且内含金属态 的锂。锂离子电池丌含有金属态的锂,幵且是可以充电的。
(1)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 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的插入和脱插, 以得到高容量密度,即可逆的x值尽可能大; (3)在整个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 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可确保良 好的循环性能; (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小,这样电 池的电压丌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 放电;
•
同其优点相比, 这些缺点丌成为 主要问题,特别 是用于一些高科 技、高附加值的 产品中,因此应 用范围非常广。
锂电池的结构
• 一般有以下部件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隑膜、正极 引线、负极引线、中心端子、绝缘材料、安全阀、PTC (正温度控制端子)、电池壳。 • 扣式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隑膜、壳、密封 圈和盖板。
LiCoO2 Li2Mn2O4
LiFePO4
Li2FePO4F
3.3 V
3.6 V
100 mAh/g
115 mAh/g
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FePO4 ==Li1-xFePO4 + XLi+ Xe放电时:Li1-xFePO4 + XLi+ Xe-== LiFePO4
锂 金 属 电 池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简介及主要应用

锂离子电池简介及主要应用(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锂离子电池简介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这样的能源结构,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并且由此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所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成为在未来技术领域和未来经济世界的一个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的二次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质量轻,能量密度大等优点,在电动工具,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几乎在锂电池是发明的同时,研究发现许多插层化合物可以与金属锂的可逆反应,构成锂电池[1]。
早在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分层组织作为阴极的斯梯尔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金属锂作为阳极的Li-TiS2系统。
1976年Whittingham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
随后,埃克森公司的Li-TiS2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并希望其商业化。
但是,系统很快就暴露出许多致命的缺陷。
首先,活性金属锂容易导致有机电解液的分解,导致电池内部压力。
由于锂电极表面的表面电位分布不均匀,在锂金属的电荷将在锂沉积的阴极,产生锂“枝晶”。
一方面会造成可逆嵌锂容量损失,另一方面,枝晶可以穿透隔膜和负极连接,造成电池内部短路,瞬间吸收大量的热,发生爆炸,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金属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两差异,所以Li-TiS2系统未能实现商业化。
1980,阿尔芒首次提出摇椅电池的想法。
使用低锂嵌入化合物锂化合物代替金属锂作为阳极,采用高嵌锂电位嵌锂化合物作正极。
同年,在美国德州大学Goodenough教授的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LixMO2(M=Co 、Ni 或Mn)为两电池正极材料锂。
1987,奥邦成功组装了浓差电池MO2(WO2)/LiPF6-PC/LiCoO2和证明“摇椅电池”的想法的可行性,但由于负电极材料形成LiMoO2 CLiWO2嵌入电位高 V Li+)嵌锂容量较低,并没有显示高电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优点,比容量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当前世界电池工业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绿色环保电池迅猛发展,包括锂离子蓄电池、氢镍电池等;二是一次电池向蓄电池转化,这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电池进一步向小、轻、薄方向发展。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电极基材、隔离膜和罐材等材料组成。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最高,特别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可充电池的薄形化。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 和镍氢、镉镍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比容量高、循环 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将逐步取代镍氢、镉镍等电池。锂离子电池广泛的应用于便携式摄放一体机、CD、游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方面。本文就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简单介绍。 构造及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两种不同的能够可逆地嵌入及脱出锂离子的嵌锂化合物分别作为电池正极和负极的二次电池体系。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中;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正极中。以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为例: 充电时的电极反应: 正极:LiCoO2 → Li1-xCoO2+xLi+ + xe- 负极:6C + xLi+ + xe- → LixC6 总反应:LiCoO2 +6C → Li1-xCoO2+LixC6
放电时: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正极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须具备以下主要性质: 1、 吉布斯自由能高,以提供较高的电池电压。 2、 相对分子量小,能容纳的锂的量多,以提供较大的电池容量。 3、 具有大孔径隧道结构以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4、 极性弱,以保证良好的可逆性。 5、 热稳定性良好,以保证工作的安全。 6、 重量轻、易于制作。 可以作为正极的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MnO2、LiFePO4、LiV3O8、LiVO2、LiV2O4、Li6V5O15、LiCo0.2Ni0.8O2、
摘自 百度百科;锂离子电池 LiCo0.5Ni0.5O2、LiNixMnyCo1-x-yO2 。几种正极材料的性能比较:
负极 锂电负极材料要求具有: 1、正负极的电化学位差大,从而可获得高功率电池; 2、锂离子的嵌入反应自由能变化小; 3、锂离子的可逆容量大,理离子嵌入量的多少对电极电位影响不大,这样可以保证电池稳定的工作电压; 4、高度可逆嵌入反应,良好的电导率,热力学稳定的同时还不与电解质发生反应; 5、循环性好,具有较长循环寿命; 6、锂离子在负极的固态结构中具有高扩散速率; 7、材料的结构稳定、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炭材料(石墨、无定性炭、炭纤维、焦炭、MCMB、纳米炭管)和非炭材料(合金、金属及其氧化物)。石墨导电性好,结晶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十分适合锂离子的反复嵌入-脱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负极材料。锂离子嵌入石墨层间后,形成嵌锂化合LixC6(0≤x≤1),理论容量可达372mAh/g(x=1),反应式为:xLi++6C+xe-→LixC6 。
正极材料 平均输出电压 能量密度 LiCoO2 3.7 V 140 mAh/g
Li2MnO3 3.7 V 100 mAh/g
LiFePO4 3.2 V 130 mAh/g Li2FePO4F 3.6 V 115 mAh/g 电解质溶液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与锂接近,比较活泼,在水溶液体系中不稳定,必须使用非水、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锂离子的载体。电解质锂盐是提供锂离子的源泉,保证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有足够的锂离子在正负极来回往返,从而实现可逆循环。因此必须保证电极与电解液之间没有副反应发生。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将锂盐溶于特定的有机溶剂并控制有机溶剂和锂盐的纯度和水分等指标,以确保电解液在电池工作时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环状碳酸酯(PC、EC)、链状碳酸酯(DEC、DMC、EMC)、羧酸酯类(MF、MA、EA、MP…)等;常见的锂盐:LiBF4、LiPF6、LiClO4、LiAsF6等。此外,为了使电解质溶液的各种性质符合制作电池的要求,还会向其中加入多种添加剂,如: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保护添加剂等。 隔膜 隔膜尽管并不参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但却是锂电池中关键的内层组件。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都与隔膜有着直接的关系,隔膜性能的改善对提高锂电池的综合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在锂电池中,隔膜吸收电解液后,可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短路,但同时还要允许锂离子的传导。而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时,隔膜还要有高温自闭性能,以阻隔电流传导防止爆炸。不仅如此,锂电池隔膜还要有强度高、防火、耐化学试剂、耐酸碱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等特点。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所用隔膜可以分为:微孔高分子膜,非织造布及复合隔膜。由于具有加工成本较低和机械性能较好的优点,微孔高分子膜膜使用最广泛。非织造布的优点是成本低和热稳定性好。而复合隔膜由于提供了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对非水电解质的侵润性,近来也引起很大的关注。 保护电路
内部短路示意 内部短路的保护 过度充电、过度放电以及电流过大的情况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副反应,该副反应加剧后,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使用寿命,损坏电池结构,并可能产生大量气体,严重时可能使电池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引发爆炸,因此所有的锂离子电池都需要一个保护电路,用于对电池当前的充、放电状态进行监控,以保证电池工作在正常的状态下,防止对电池的损害以避免安全事故。保护电路中包括过度充电、过度放电保护和短路(电流过大)保护,它主要由集成保护电路IC、贴
摘自 百度百科;锂离子电池 片电阻、贴片电容、场效应管(MOSFET) 、有的还有热 敏电阻(NTC)、识别电阻(ID)、保险丝(FUSE)等构成。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一、 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达到两千次以上、使用 寿命可以达到7~8年,远高于长寿命的铅酸二次电池。 二、 快速充电,1C充电30分钟容量可以达到标称容量的80%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达到10分钟充电到标称容量的90%。 三、 耐高温,锰酸锂和钴酸锂电池的电热峰值可达200℃左右,而磷酸铁锂达到了350℃—500℃。 四、 工作电压高,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达3.7-3.8V(磷酸铁锂的是3.2V),是Ni-Cd、Ni-MH电池的3倍。 六、 无记忆效应,可充电池在经常处于充满不放完的条件下工作,容量会迅速低于额定容量值,这种现象叫做记忆效应。锂离子电池无此现象,电池无论处于什么状态,可随充随用,无须先放完再充电。 七、 体积比能量、质量比能量高,能达到的实际质量比能量为555Wh/kg左右,即材料能达到150mAh/g以上的比容量(3--4倍于Ni-Cd,2--3倍于Ni-MH),已接近于其理论值的约88%。同等规格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是铅酸电池体积的2/3,重量是铅酸电池的1/3。 八、自放电小,室温下充满电的Li-ion储存1个月后的自放电率为2%左右,大大低于Ni-Cd的25-30%,Ni-MH的30-35%。 九、工作温度范围宽,工作温度约在-25~+45℃,随着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改进,尚可拓到-40~70℃。 八、没有环境污染,绿色环保电池的佼佼者,而残留容量的测试又比较方便,无需维修。 锂离子电池的缺点 一、衰老,与其它充电电池不同,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缓慢衰退,与使用次数无关,而与温度有关。可能的机制是内阻逐渐升高,所以,在工作电流高的电子产品更容易体现。用钛酸锂取代石墨似乎可以延长寿命。 储存温度与容量永久损失速度的关系:
充电电量 储存温度0℃ 储存温度25℃ 储存温度40℃ 储存温度60℃ 40%~60% 2%/年 4%/年 15%/年 25%/年
100% 6%/年 20%/年 35%/年 80%/6月 二、不耐受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大电流放电,因此需要保护电路、排气孔等多重保护机制。 三、电池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LiCoO2的价格高(Co的资源较少),电解质体系提纯困难。
经过阅读各类的参考资料,我发现锂离子电池这个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集合了多种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而我们选择的材料部分不但射击多种无机材料、有机溶剂、复合材料,而且精细到了纳米层面,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经过对锂离子电池的了解,我觉得锂离子电池世纪具有发展前景的跨时代的发明。它利用锂元素分子量小而性质活泼而且相对氢更易于保存的特性不仅性能相对于传统二次电池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更加节能环保、更加轻便。当然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比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现使得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很快用上力锂离子动力电池;而钛酸锂负极材料有望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随使用缩减的问题。但我认为要想让锂离子电池帮助人们打开未来能源时代,真正的成为“未来电池”,终究还是要靠原理的改进甚至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