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园古建筑赏析之一
孟母园项目施组

目录第一章、施工方案第二章、施工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劳动力计划安排第四章、材料供应安排第五章、关键部位施工方法第六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第七章、机械设备配置计划第八章、工期计划保证措施第九章、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第十章、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计划第十一章、施工现场采用环保、文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及临时设施布置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山西建苑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纸。
2、《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CJ159-2008、《古建筑修建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GJ39-91、《仿清工程做法则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相关图集、标准、规程、规范。
3、《强制性条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4、对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我单位现有技术装备和机械施工能力。
5、本单位《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6、施工现场踏勘情况。
二、工程概况1、建设单位:山西省投资集团太谷安养养老发展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孟母文教养老项目古建筑施工。
3、建设地点:山西省太谷县水秀乡。
4、结构类型:砖木结构。
5、建设内容:本项目仿古建筑总面积约3800㎡。
为仿汉中建筑文化风格、时代(明、清)。
由书院、祠堂和商业一条街及牌楼等分项建筑组成。
耐火等级二级,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物防雷按三类设防。
(1)书院:①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约55m、东西宽约25m,占地面积约1375㎡。
围墙48.26m。
建筑面积约800㎡。
②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大门(东、西耳房)→过厅(东、西长廊)→正厅(东、西耳房)→前院东、西配房→后院东、西配房。
③主要建筑形制:A、大门:面阔三间 9.4m、进深二间 3.52m,五檩构架、青瓦带吻悬山顶,木制大门、板厚6㎝,大门正、背面双侧墙体均青砖砌筑勾缝、铺贴1.6 m×1.6m砖雕(孟母文化图案内容)影壁墙心。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文章类别:语文教学亚圣—孟子(上)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
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生于士阶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孟子的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游士,学成以后二十余年间,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
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都想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
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的各篇之中。
太谷孟母园的介绍

太谷孟母园的介绍
太谷县孟母园是一座以孟母教子为主题的公园,位于太谷县孟津
镇的孟津村内,距离太谷县城仅有10公里的路程。
孟母园于2003年
开始建设,面积达到了20余亩,是一处集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
多功能公园。
孟母教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瑰宝之一。
孟母园以孟母教子为主题,主要展现孟母教子的故事
和孟母思想,通过雕塑、景观、文化墙等手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孟
母的形象和思想,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孟母园内主要设施有孟母池、孟母祠、孟母像、孟母雕塑群、孟
母堂、孟母课堂等。
孟母池是公园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是一座以孟母
为主题的亭子,四周环绕着水面,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孟母温馨
的教子场景。
孟母祠是孟母教子文化的象征,园内建有孟母祠,供游
客观赏拜祭。
孟母像和孟母雕塑群则通过形象化的手法,生动展现了
孟母教子的场景和情景。
孟母园作为一处多功能公园,不仅仅是一处展示传统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一处提供休闲、娱乐、学习等服务的地方。
游客可以在园内
欣赏美景、放松身心,还可以通过参观孟母园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
教育思想,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园内还有篮球场、排球场、健身器
材等设施,供游客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太谷孟母园是一处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园,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
推荐广大游客前往此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孟母教子的温馨场景,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注入新的元素。
论古莲花池古建筑鉴赏

论古莲花池古建筑鉴赏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地基础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地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 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地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地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地别称.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地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地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古莲池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地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地美称.河北保定地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地十大历史名园之一.莲池地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地婀娜风姿,更主要地是它有着浓郁地从古到今延续下来地文化氛围.一踏进莲池地大门,满目地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地沧桑和时代地变迁.莲池地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地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地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田琬德政碑是园内年代最为久远地碑刻,它地书丹者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苏灵芝擅长写碑,此碑写得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地书法艺术水平. 蔡京是北宋时期臭名昭著地奸相,他虽然声名狼藉,却写得一手好字,可当时人们谁也不愿保存他地字,镶嵌在莲池北碑廊地《蔡京送行诗碑》是国内惟一保存完整地一幅.在它不远处地则是宋代名将岳飞书写地《出师表》,与蔡京地字相比,岳飞地字显得雄劲有力.莲池碑刻除了它地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地还得数它地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地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时,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地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地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地.它包括褚遂良地《千字文》.颜真卿地《千福碑》.“草圣”怀素地《自叙贴》.米芾地《虹县诗》.赵孟頫地《蜀山图歌》.董其昌地《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莲池地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地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地建成,将其祖父康熙地“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当时地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在莲池众多地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地书法艺术作品.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地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地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地似玲珑宝塔,有地像仙鹤引颈,有地如猿猴搔耳,有地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地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地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地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地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地独特造型.绿色翻卷地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地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地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地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地,听说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一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地?怪喜欢人地.”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地寿桃.”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地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地脑袋!滚!”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巴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如今,莲池收藏着相当可观地经幢碑碣和石造像.它们大多被安置于东碑廊.壁刻长廊和水东楼南侧地木栏中,亦有一些散置于园中假山之上和庭院内.楼堂前,是一份十分珍贵地文化遗产.一进园门,便可见到春午坡东厢八间碑廊内排立着地十九通竖碑其中有清代乾隆.嘉庆皇帝“巡幸”莲池时赐给直隶督抚疆臣地御制诗碑;有自明代万历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587一-1933年)历代修葺莲池或创办书院.设置行宫地碑记.碑廊中还有莲池管理处搜集来地清代康熙和道光年间立地《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张罗彦赞碑》和《那彦成紫光阁画像赞碑》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地历史状况.如为张罗彦立地两碑碑文中反映出明末李自成领导地农民起义地巨大声势,可与正史相互参证. 公元1644年李白成农民起义军分东.西两路进击北京,西路势如破竹,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同日,制将军刘芳亮地东路军包围了保定.以明光禄寺卿张罗彦为首地明朝官吏,在北京已被攻克地情况下,仍拒守孤城坚持抵抗.碑中所谓“煤山消息(指崇祯帝地自尽)正疑猜,两地孤城势已摧”,正是描写当时地这种情况.起义军经过六天地激战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里应外合,才在三月二十四日攻破了保定城池.城破后,张罗彦全家自杀,自己也吊死在张府花园(今保定市双井胡同)地井亭内.康熙二十八(1689年),直隶总督于成龙在张府花园旧址重建张罗彦殉难井亭,并亲自写了碑文.到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政府再次在于(成龙)碑之旁立了《赞张罗彦诗碑》.古莲花池有着极为丰富地文化内涵,楼台地高低错落,其建筑地装饰,形式,布局,无不体现着中国特有地建筑特色.古莲花池是为我国古代林建筑地一朵奇葩!。
邹城简介

邹城市是山东省直辖县级市。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24′—117°30′,北纬35°11′—35°32′,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与鲁都曲阜毗邻,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
基本概况邹城市下辖钢山、千泉、凫山三个街道办事处,田黄、张庄、城前、大束、香城、峄山、看庄、唐村、郭里、石墙、北宿、太平、中心店、平阳寺十四个镇,总人口112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以汉族居民为主,广泛分布着回、满、布依、彝、苗、蒙古、黎、壮等24个少数民族。
邹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孟庙南大门邹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有被赞为“功不在禹下”的儒学亚圣——孟子,有被传为世代佳话、“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饱经岁月沧桑还依然展示着往昔风采的“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古建筑群,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明鲁荒王陵,被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洙泗弦歌——原创归类之二

洙泗弦歌——原创归类之⼆洙泗弦歌——原创归类之⼆《洙泗弦歌》序“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童⼦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
”“孔⼦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读书,孔⼦弦歌⿎琴。
”这是《论语》、《庄⼦》中记述和描绘孔⼦及其弟⼦,在古⽼曲⾩这块圣⼟地上治学弘道、读书飞歌的⽣动场⾯。
每读之,如沐春风、如闻铿尔,常不能释怀。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冠拜素王。
”曲⾩,是中华⽂化发祥地之⼀。
先皇古帝遗迹,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孔⼦的故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东⽅古⽂化⽽蜚声中外,是⼈们⼼⽬中的圣地名城,被西⽅⼈⼠誉为“东⽅耶路撒冷”,呼声颇⾼的“中华⽂化标志城”选址建设亦落户于此。
曲⾩,北依泰岱,南瞻凫峄,东连沂泗,西抵兖州。
境内及其周边古⽂化遗址丰富,有黄帝出⽣地寿丘、中国⾦字塔少昊陵、元圣周公庙、孔⼦诞⽣地尼⼭、世界历史⽂化遗产“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复圣颜庙、亚圣孟⼦故⾥、孟母林、九龙⼭汉墓群、鲁故城遗址、明故城等,南邻邹城有“三孟”(孟庙、孟府、孟林),西邻兖州为古九州之⼀,周边尚有济宁运河⽂化遗址、滕州墨⼦故⾥、嘉祥曾⼦故⾥、微⼭微⼦故⾥、梁⼭⽔浒遗址、泰⼭世界⾃然⽂化遗产等。
每年9⽉28⽇孔⼦诞⾠前后,还要举办⼀年⼀度的中国曲⾩国际孔⼦⽂化节,内容颇丰,影响⽇甚。
⾸届“尼⼭世界⽂明论坛”(尼⼭论坛)将于2010年9⽉26⽇-27⽇在尼⼭举⾏。
⽣于斯,学于斯,⼯作⽣活在这⾥,是莫⼤的⾃豪和荣幸。
徜徉其间,观瞻众多的⽂化遗址,感受千年儒⽂化遗风,滋⽣了更多的曲⾩情感、家乡情愫。
时有笔赞之念头,常怀讴歌之责任,但感其历代帝王将相、⽂⼈墨客礼赞曲⾩之辞灿若星河、多如⽜⽑,赏析学习尚⼒所不及,班门弄斧更觉诚惶诚恐;加之对曲⾩的认识、对曲⾩⽂化的了解,虽⾝在其中、司空见惯,实是肤浅之极,常有“仰之弥⾼,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感。
孟母三迁祠

孟母三迁祠位于邹城“崇教门”(南门)外偏东处,因利渠北岸。
困利渠上有石桥名因利桥,在桥北东侧立有两幢石碑,其中一幢上书有“孟母断机处”五个大字,右上书“道光壬辰仲春”,下款书“古任城张继周敬书”、“亚圣七十代主鬯孙广均重立石”。
碑之北向东,有一座砖木结构牌坊,额书“三迁故址”,落款为“道光丙申仲东,浑源栗毓美敬题”。
过牌坊,路北便是三迁祠遗址。
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断机教子”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元元贞元年(1295年),邹县尹司居敬崇儒重道,以振兴文教为已任。
他到处寻访孟子故居,结果找到两处遗址。
一处在县城东南隅,前临因利渠,南有文贤岗,洄川掩抱,其间筑有曝书台;另一处在县治东一块隙地,旧名子思讲堂,被辟作庙宇。
司居敬想先恢复子思讲堂,于是召集周围百姓,对他们说:“圣贤以斯道觉斯民,功万世。
神而有知,固当辟正堂以舍。
使扰圣贤之居,以扬其灵,恐不能妥侑乎是。
况籍此赐百福于斯邑,神必不然。
苟它所奉而迁之,神得以永厥祀,而圣贤之迹不废。
”孰料,与会者不听他这一套,说:“惧神之不我福也,不敢受教。
”司居敬又召集居住在孟子故宅处的百姓商议,并应允发给搬迁费用。
几家百姓非常乐意,于是司居敬派人丈量面积,当即付给报酬。
然后,在这片故址上建屋四楹,取名“渊源”,内设子思、孟子像。
子思面南,孟子西向侍,“皆章服玄端危坐,俨然昔日授受之容”。
又在故宅周围垒起院墙,并请秘书少监杨桓篆书“曝书台”三字,刻于石上。
至元三年(1337年),部使者杨国贤,重修孟庙断机堂。
至正四年(1344年),邹县耆儒马亨、李元彬、李俨等人,同孟子第五十二代孙孟惟让,请任城艺人黄国器泥塑孟母像,冠服拟一品命妇,祀于断机堂。
至此,孟子故宅即断机堂始与子思祠、子思书院分置,孟母才有像祭祀。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奉议大夫、山东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王亨,朝列大夫、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康民远,从承事郎、巡按山东监察御史苗秀,路过邹县拜访宣献夫人庙,见祠堂年久失修,倾颓倒塌,孟母栖神无所,认为甚失报本追远之意。
明清宫苑介绍

明清宫苑介绍
明清时期,宫殿建筑和园林格外荣耀辉煌。
明代宫殿建筑风格清
新明快,善于利用色彩和线条,而清代则更为庄重典雅,主张意境深远。
以北京故宫、颐和园、山西榆林园等著名宫苑为代表,这些宫苑
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辉煌之处。
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又名紫禁城。
共建成
了24年,占地面积约为故宫博物院三分之一的面积,现有建筑数量达
到90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廷建筑群。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首,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它包括了
大小康、颐庆、绮春、万寿四个部分,并结合其它景点融为一体。
颐
和园坐拥广阔水面,池水绵延不断,园内建筑集中,整个园林建筑呈
现富丽堂皇的气魄。
山西榆林园是一座古典园林,始建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建筑
可追溯到明代。
整个园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园、外园和西园。
榆林园是山西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
明清宫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皇家文化、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
宫苑的深刻内涵和与之相适应
的建筑艺术,都令人们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母园古建筑赏析之一
文/超越(羽瀚)
(阶条石)
孟母园座落于山西太谷县水秀村村南及乌马河北岸,孟母园古建筑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六百多平米,孟母园古建筑派别属于典型的晋派风格。
晋派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外观上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来山西旅游而不来孟母园就等于没来山西。
孟母园古建筑以其独特魅力,给众多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孟母园古建筑虽造型各异,古朴厚重,但归纳起来建筑造型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硬山屋顶、悬山屋顶、歇山卷棚屋顶等,其中牌楼垂花门与院廊也是园中的一大靓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本节主要对孟母园古建筑之阶条石进行一下赏析。
阶条石是处于台明边沿的一种露面条石。
四角石条交接处小头露面的条石称之为横头或好头石。
如果阶条石所处位置不在墙身或柱子下面,则对四角要进行割角处理,比如檐廊或月台上的阶条石。
如下图
孟母园阶条石的厚度为15cm,宽度是30cm,长度在900cm以上。
阶条石的厚度选择为15cm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门口的踏跺石高度一般为15cm,门前的阶条石正好充当了最上面一层踏跺石的高度;阶条石宽度为30cm也正顺应了台阶踏步宽度的要求。
如下图
阶条石的露面部分均由数十条垂直的平行凿痕组成,凿痕间距在半公分左右。
有凿痕的阶条石边沿再用打磨机打磨成宽度为一公分的光面收边,就如同照片镶嵌了一个相框,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
阶条石的安装通常要超出地基墙外皮3cm左右的距离,这段距离可以防止雨水侵入地基,对地基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阶条石是在西周及春秋时期出现和使用,一座建筑的地基有了阶条石的装饰,就好比在地基上面戴了一顶王冠,如果一座建筑有了阶条石的装饰,就好比是环绕在腰中的一条玉带。
随着防古建筑的兴盛,阶条石将迎来一段持久的鼎盛期。
以后作者将不定期地将仿古建筑的特殊构件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对其进行赏析与探讨,希望爱好古建筑的朋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