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综述

合集下载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康复的挑战和风险
康复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如进展缓慢、反复、落后等,但持 续的治疗和支持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康复中的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对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至关重要。通过家庭的理解、鼓励和支持,患儿的康复效果可以得到极 大提升。
成功案例
重建自信
康复治疗帮助一个患儿重建了 自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现在可以独立行走。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儿及其 家庭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压
力。
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包括理疗、踩踏训练等,旨 在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 协调。
手术治疗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来纠 正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异常。
辅助工具
使用辅助器具如矫形器和轮 椅来促进患儿的日常活动和 独立性。
家庭康复
1 定期锻炼
家庭成员可以与患儿一起进行定期锻炼,促进康复进程。
2 日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支持,鼓励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发展。
3 情感支持
通过关爱、理解和支持,给予患儿积极的情感支持。
常见问题
康复时长
每个患儿的康复时长是不同的,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生活质量
康复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家庭压力
家庭成员需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寻求支持和帮助。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但通过科学的康复,孩子们可以获 得帮助和改善。
康复程序
1
评估
医疗团队会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确
物理治疗
2
定康复计划和治疗目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定制的运动和康复练习来增强肌
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摘要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康复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意义、目标、治疗方法和常见的康复技术。

引言小儿脑瘫是一种由于大脑异常发育或受损引起的慢性、非进行性运动与姿势障碍的综合症。

脑瘫患者通常伴有步态异常、肢体僵硬、肌肉无力、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

康复治疗是小儿脑瘫管理的关键方面,旨在帮助患儿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意义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肌肉力量、运动协调能力、平衡感和自理能力。

康复治疗还可以帮助患儿纠正姿势畸形,预防肌肉和关节的畸形,同时也可以改善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认知和学习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目标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帮助患儿实现以下目标:1.改善肌肉力量:通过力量训练和功能锻炼,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能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2.提高运动协调能力:通过正常的姿势维持和运动模式训练,帮助患儿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流畅性,增强运动的表达能力。

3.纠正步态异常:通过步态分析和步态训练,帮助患儿纠正步态异常,改善步态的稳定性和效能。

4.改善言语和语言能力: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帮助患儿提高发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交流和社交能力。

5.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通过认知康复训练和学习指导,帮助患儿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治疗方法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功能障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PT):通过运动训练、功能锻炼和物理疗法,改善患儿的肌肉力量、运动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肌肉放松术、功能锻炼和平衡训练等。

2.言语治疗(SLT):通过发声、发音和语言训练等手段,帮助患儿改善言语和语言能力。

言语治疗包括发音训练、语音流畅性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浅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7-01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

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4.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脑瘫主要是大脑组织受损后发育障碍,影响了小儿的智力发育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

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治疗适应了这一需求。

通过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技术手段和知识可达到纠正患儿异常姿势,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建立患儿的良好心理。

现将多年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经验介绍如下:1常规康复措施按小儿脑瘫病变常规治疗,药物加(或高压氧)一般康复、健康教育和功能康复。

1.1改善患儿生活环境。

平时的康复当中一定要保持患儿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时开窗通气,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常带患儿到户外活动,细心地做好患儿的卫生,注意让患儿远离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训练患儿穿衣能力。

在日常的康复中应正确的运用穿衣技巧。

穿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以患侧肢先穿后脱、健侧肢体先脱后穿的原则,按衣袖、兜背、另一袖、扣扣的顺序进行,同时应教患儿辨认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患儿自己穿衣的能力[3]。

1.3锻炼患儿正常进食。

患儿摄食障碍,常表现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长期下去会引起患儿营养缺乏。

因此,日常的康复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糊状、半流食等容易下咽的食物,以补脑的食物补充为主,对吞咽困难者采取下额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的向上推力,同时诱导患儿开口、闭口、头部向前屈曲等动作,促进患儿吞咽[4]。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
(7)混合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同 时存在于一个患儿身上。以痉挛型 和手足徐动 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
(8)无法分类型
以(1)、(2)、(4)、(7)为主要
脑瘫康复的基本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康复 2、综合性康复 3、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4、将小儿脑瘫康复列入社会儿科学的 防治体系中
脑瘫儿童的康复评定
• 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进正常姿势和 运动发育;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对于功能障碍的处理; • 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管理;
• 对于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
2、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 遵循由头向尾、有近端向远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 规律;
• 在抑制异常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 导;
• 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 • 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 • 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
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 • 康复训练前缓解肌张力。
(二)作业疗法的重点和内容
• 保持正常姿势 • 促进上肢功能的发育 • 促进感觉、知觉运动功能的发育 • 促进日常生活动作能力 • 促进情绪的稳定和社会适应性
(三)言语障碍的矫治
• 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 • 进食训练 • 构音障碍训练 • 语言发育迟缓训练 • 利用语言交流辅助器具进行交流的能力训练
小儿脑瘫的康复
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陕西省博爱医院
一、概述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以 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又称Little病。 (一)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小儿脑组织在发育阶段受到损害,为 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行病变,主要表现为运动 障碍和姿势异常的综合征。脑瘫儿可伴有智力低 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脑瘫康复概述

脑瘫康复概述



新生儿期表现

主要表现为哺乳困难,哭声微弱,肌张力低下或肌张力增强,新生儿
痉挛,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
1~3月婴儿表现
1、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
2、不注意看人,不凝视;
3、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
4、俯卧位不能抬头。抬头动作标志抗重力肌 的发育情况,正常时2~3个月要抬头 45º ~90º ;
脑瘫的康复
薛宝同
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脑在 发育成熟前,因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展 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及能力、个性、认知,影响其与家庭、 社会的关系,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
发病和病因
5、肌张力低下,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 全身发软,非对称性姿势。
4~5个月婴儿表现
1、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 2、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 3、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º ;
4、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 交叉; 5、坐位呈全前倾或后倾;
6、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弱智,25%轻度,50%轻中度,25%重度 生长发育延缓 牙齿发育不良 癫痫 言语障碍 视力缺陷—斜视、同侧偏盲






听觉障碍
按运动障碍分类
类型 痉挛型 最常见 锥体束 肌肉僵硬 发病率 病变部位 临床表现
(高张力型)
迟缓型 (软瘫) 手足徐动型
见于婴幼 儿
肌肉过分松软
锥体外系 不自主颤抖,动作不稳 定 肌张力过低,动作不协 调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简介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常常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发展。

康复治疗是脑瘫患儿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不同的康复方法和技术,可以促进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功能发展,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目标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儿达到最大程度的运动功能恢复和独立生活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 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减少肌肉紧张和痉挛 - 增强患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 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力量 - 改善患儿的姿势控制和姿势调整能力 - 促进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展康复治疗方法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师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主要通过运动和物理手段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肌肉控制能力。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运动训练: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如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力量训练等,提高患儿的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牵引和按摩:通过牵拉和按摩肌肉,减少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肌张力。

•筋膜松解:通过手法和仪器松解筋膜,减少肌肉紧张和痉挛。

•热疗和冷疗:通过热敷和冷敷来减轻肌肉疼痛和炎症,并促进血液循环。

言语治疗小儿脑瘫患儿常常伴有言语障碍,需要进行言语治疗来促进其言语和语言发展。

言语治疗主要包括:•发音练习:通过模仿和练习正确的发音方式,帮助患儿改善发音困难。

•语言训练:通过听力训练、口语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等,促进患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咀嚼和吞咽训练:对于口腔功能有障碍的患儿,需要进行咀嚼和吞咽训练,以提高其进食能力和口腔协调能力。

职能治疗职能治疗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帮助患儿提升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常见的职能治疗包括:•自我照顾训练:包括穿衣、洗手、吃饭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

•手部训练:通过手部肌肉训练和手眼协调训练,促进患儿的手部功能发展,提高手部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课件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定期评估
评估频率:根据患儿病情和康复进度,定期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02
评估方法: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GMFM、PEABODY等
01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恢复语言、认知、运动等功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
02
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03
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小儿脑性瘫痪患者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04
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治疗
02
方法: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方式
康复治疗效果
改善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运动能力
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0
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康复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发病原因
01
产前因素:如母亲感染、营养不良、吸烟、饮酒等
02
产时因素:如缺氧、窒息、早产、难产等
03
产后因素:如感染、黄疸、脑出血等
04
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
05
其他因:包括按摩、电刺激、热敷等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障碍,常伴有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和感知障碍。

康复治疗是儿童脑瘫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探讨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语言治疗和辅助技术等方面。

物理治疗是儿童脑瘫康复中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改善患儿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例如,在物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按摩、牵引、拉伸等手段来改善患儿肌肉僵硬和关节畸形等问题。

此外,物理治疗还可以通过使用辅助器具来帮助患儿行走和保持平衡,如矫形器、步行器等。

功能训练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功能训练旨在通过重复和持续的训练,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在功能训练中,常常通过模仿、模拟和反复运动来培养患儿的运动技能。

例如,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功能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语言治疗是针对儿童脑瘫智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语言治疗旨在帮助患儿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促进其社交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治疗中,通常采用各种交流辅助工具和技术来辅助患儿进行交流,如手势、图像符号等。

此外,在康复治疗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和艺术疗法等方法来促进患儿的言语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辅助技术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一种新兴方法。

辅助技术通过使用各种辅助器具和技术,帮助患儿改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例如,通过使用电动轮椅、语音识别设备等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儿行走、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此外,在康复治疗中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辅助训练等方法来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语言治疗和辅助技术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交流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


称 P t . 以适 当 的 目 的 为媒 介 , 过 引 导 者 与功 能 障 碍 e o法 是 通
者 之 间 复 杂 的 整体 活 动 , 发 功 能 障 碍 者 神 经 系 统 的 功 能 形 诱
成 和 恢 复 引导 式 教育 是 目前 国际 上 公认 的治 疗小 儿 脑 瘫 最 有 效 的 方法 之 - I 。它 的 显著 特 点 是 以娱 乐 性 、 节律 性 和 意 向 性 为 患 儿 提 供 目的意 识 ,激 发 他们 的兴 趣 及 主动 参 与 意 识 , 训 练 任 务具 体 、 目的明 确 直接 。实践 证 明 : 用 了 引导 式 教 育 采 方 法 训 练 时 , 儿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更 高 , 积 极 地 参 与 和 患 能 配 合 . 轻松 愉 快 的 环 境 中 完成 训 练 任 务 , 果 显著 1 赵 鹏 在 效 6 1 。 等 究 表 明 : 理 疗 法 加 引 导式 教 育 治 疗 小 儿 脑 瘫 效 果 显 研 物 著, 对患 儿 的 运动 功 能 和 A L的提 高 均有 较 大 影 响 。 D
技术 。
11 B u n t m 疗法 : . 5 rns o . r 由瑞 典 物 理 治疗 师 Sg e Bu n t m in rn s o r 创 立 此 技 术 的基 本 点 是在 脑 损 伤后 恢 复 过程 的任 何 时期 均
可 利 用运 动 模 式 诱 发 运动 的反 应 , 以便 让 患者 能 观察 到 瘫 痪
神 经 发 育疗 法 是 依 据 神 经 系统 正 常 生 理 机 能 及 发 育 过 程, 运用 诱 导 或 抑 制 的 方 法 , 患 者 逐 步 学 会 如 何 以正 常 的 使 运 动方 式 完 成 日常 生 活动 作 的训 练 方 法 。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综述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综述自 1861年英国矫形外科医生威廉·约翰·利特尔(WilianJahnLitle,1810—1894)发表第 1篇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论文后,各国相关学科的专家相继对此作了研究。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是继小儿麻痹症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致残性疾病。

运动障碍导致大量儿童长期或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损失和负担,使社会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脑瘫运动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

脑瘫儿童的患病率各国脑瘫儿童的患病率都很高,世界范围内大约有 1500万脑瘫患儿,其中 50%以上合并智力低下,30%合并癫痫。

在中国,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告,全国 0—6岁脑瘫患儿有 31万 (患病率为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

另有资料报告,目前我国约有 77万一175万脑瘫患儿。

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国外主要用 Bobath等运动疗法,近年国内结合传统医学等疗法治疗脑瘫的方法较多。

现把目前治疗8,JD脑瘫常用方法综述如下;1 运动疗法1839年英国著名学者 WilianJahnLitle博士开始了运动疗法治疗;J,JL脑瘫的研究;1941年美国学者 Phelps最早明确的提出运动疗法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改变了脑瘫是不治之症的观点;1965年著名的 Bobath疗法问世,并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和采用。

我国对脑瘫的研究起步较晚,2O世纪 7O 年代前脑瘫患儿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仅可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对症治疗;80年代初佳木斯小儿脑瘫研究中心首次引进了 Bobath疗法,2O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很好地推广,临床经验表明 Bobath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的首选方法,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已见大量的报告。

Bobath运动疗法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能力,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综述
自1861年英国矫形外科医生威廉约翰利特尔(WilianJahnLitle,1810 —1894发表第 1 篇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论文后,各国相关学科的专家相继对此作了研究。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是继小儿麻痹症之后
又一个重要的致残性疾病。

运动障碍导致大量儿童长期或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
带来沉重的损失和
负担,使社会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脑瘫运动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

脑瘫儿童的患病率各国脑瘫儿童的患病率都很高,世界范围内大约有 1 500万脑瘫患儿,其中50%以上合并智力低下,30%合并癫痫。

在中国, 1 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告,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86 %。

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

另有资料报告,目前我国约有77万一175万脑瘫患儿。

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国外主要用Bobath等运动疗法,近年国内结合传统医学等疗法治疗脑瘫的方法较多。

现把目前治疗8,JD脑瘫常用方法
综述如下;
1 运动疗法
1839年英国著名学者WilianJahnLitle博士开始了运动疗法治疗;J,JL脑瘫的研究;1941年美国学者Phelps最早明确的提出运动疗法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改变

脑瘫是不治
之症的观点;1965年著名的Bobath疗法问世,并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和采用。

我国对脑瘫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前脑瘫患儿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仅可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对症治疗;80年代初佳木斯小儿脑瘫研究中心首次引进了Bobath疗法,2O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很好地推广,
临床经验表明Bobath 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的首选方法,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已见大量的报告。

Bobath 运动疗法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
常的姿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能力,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

另外,还有如下的运动疗法:
(1Vojta 法:主要通过刺激
脑瘫患儿身上的某些特定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匐爬行二种反射运动模式,通过对患儿反复不断地进行反射刺激,反射运动模式会不断重复出现,最后,这些反射运动会变成主动运动。

(2TempleFey法:利用原始反射运动,通过被动运动和被动姿势体位,使之
发展成基本的主动运动模式。

这些主动运动模式一旦掌握,可为进一步发展交
替的爬行运动,甚至高级的步行运动奠定基础。

(3DomanDelaeato法:主张促进脑瘫的全面发育,将儿童整个生理发育划
分为6个功能区,即运动、语言、手工操作、视觉和触觉。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
是训练强度大,平均训练7h/d,重症病例可延长至14h/d,每次训练需要3—5人为一个患儿服务。

(4Pew引导式教育:强调患儿所需要的各种训练治疗和教育由同引导者在
同一个居住环境中授予,引导者全面负责患儿的粗大运动、感觉运动、自助技能的训练和特殊教育,并对患儿的家具进行特殊改进,使患儿便于抓握,便于进行日常运动训练。

和这些方法相比,Bobath疗法有以下优点
(1整体性强:Bobath疗法是按照l~JLf发育规律,从l~JLf姿势、姿势反
射等整体的治疗,Vojta法和TempleFey法患儿产生翻身和匍匐爬行种反射运动模式治疗方法不能体现整体性;
(2治疗是一对一的方式:DomanDelacato法训练强度大每次训练需要3—5
人为一个患儿服务,占用医疗资源太多,且运动强度大引起的不适患儿难以接受;
(3对环境和设施要求不高,而Peto引导式教育对环境和设施有特殊的要
求。

运动疗法中,Bobath疗法为脑性瘫痪训练基础的传统手法,作用肯定。

2中医治疗
近年来国内结合传统医学治疗脑瘫报告渐多。

针刺、穴位注射、推拿、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脑瘫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方法主要包括
体针、汤氏头穴法、七星针疗法、头针滞针加体针速刺法、穴位注射、点穴法、穴位埋线;腹针的治疗机制:脑瘫属祖国传统医学五迟、五软的范畴,病因病机为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精气未充,而不能养髓脑。

治宜陪补肝肾,滋养脑髓,疏通气血。

薄氏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轴心的腹部不仅与全身气血运动相关的处理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全身高级的调控系统。

腹针在治疗脑部疾病时,注重对全身内脏
功能的调节,激发脑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腹针取腹部任脉的穴位, 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

推拿能促进患儿脑干的脊髓中枢神经功能恢复,促进局部循环,改善细胞内环境,达到缓解痉挛、协调肌力的作用。

3 其他疗法
脑瘫的治疗临床上是个棘手的问题,发达国家以运动疗法为主。

国内综合医院治疗脑瘫多用高压氧,静脉注射脑活素、神经生长素、肉毒素等”0无, 论是现代康复还是传统疗法,单一方法治疗难以收到疗效“。

应用针灸结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5.55%,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说明针灸与运动两者综合运用,可进一步激发脑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抑制并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和姿势,预防继发性损
伤,从而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

我院开展腹针结合Bobath 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

腹针通过刺激全身的调控系统来激发脑组织的潜能,针刺穴位改善周围循环状态,激活感觉功能,改善颅内血循环大脑皮层活动,提高肌力,改善肌张力,缩短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提高的效率,达到高效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
4,脑瘫以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使用Bobath 疗法结合腹针是治疗小儿脑瘫
的较好方法,对于减轻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缩短疗程、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8]卢珊,吴曙粤.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J].广西医学,2006,28(12: 1886- 1887.(收稿日期:2007一1-20 修回日期:2007—02一I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