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二十个常考人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二十个常考人物(上)

一、教育学常考人物之布卢姆

本杰明·布卢姆(1913—1999)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兰斯富。1935年2月和6月,布卢姆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和理硕士学位。1942年3月,布卢姆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教育博士学位。从1940年起,布卢姆开始在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担任职员。3年后(1943年)成为该大学的主考,并在这个职位上服务了16年,直到1959年才离开。下面对布卢姆的相关考点进行总结。

1.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

考查方式如下: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______、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评价

2.掌握学习

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的掌握程度是( )

A.60%-70%

B.70%-80%

C.80%一90%

D.90%以上

本题选C,属于识记内容。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杜威

C.加涅

D.布卢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

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关于布卢姆的考点应以识记为主。

二、教育学常考人物之孔子

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丘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被他的弟子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论语》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有关教育的文献。孔子的相关思想一直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现总结如下:

1.孔子与《论语》

我们应知道,《论语》不是孔子所著,而是由其弟子所写。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题目中会在这里设置考点。另外,关于孔子本人,也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比如下边的题目:

相传“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的大师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很明显本题选B。这就是对孔子个人事迹的考查,也属于常识内容,应该掌握。

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第一次大规模创办的办学形式是()

A.私学

B.公学

C.书院

D.官学

本题选A。

关于《论语》这本书,考查方式主要是与《学记》进行区分。《论语》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而《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注意区分下面两道题: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扎记

我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第一题是问教育文献,就是涉及到教育的材料,选A《论语》,第二题问教育专著,是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选A《学记》。

2.孔子的思想。

(1)基本出处考查

孔子的相关思想在论语中有所反映。在相关考题中主要以判断某些观点是否出自论语或是否是孔子的观点的方式考查。见下列题目: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A.《论语》B.《礼记》C.《学记》D.《孟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 ( )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离骚》

D.《师说》

以上题目,均为孔子的思想,均出自《论语》。考生应该知道上述观点出自《论语》。

(2)孔子思想的考查

①孔丘提倡“有教无类”

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相关考题如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创者,针对这一想法,他的论述为()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紧于未发

②孔丘主张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考查方式如下: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