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喹诺酮类药物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FQNs的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母核: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
O
5
•3-羧基,4-羰基抗菌活 性必须基团 •6-氟高活性所必需,抑 制拓扑异构酶能力增强10 倍 •7位通常5或6元碱性氮杂 环-对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有较大影响 •8位主要控制体内活性, 扩大抗菌谱,包括厌氧菌 活性 •1位取代基控制抗菌活性
FQNs的临床应用


首选: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尿路感染:环丙沙星 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浓度可达血浓度的0.5-3倍 细菌性肠道感染 肠杆菌科或铜绿假单胞菌所致骨/关节感染:骨组织浓度可达血浓度 的0.3-2倍 伤寒沙门菌:成人患者 炭疽芽孢杆菌 可选: 肠杆菌科或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败血症:FQNs血药浓度不高 不宜选用: 脑膜炎及颅内感染:要求最大治疗剂量,容易发生ADR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毒性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 组织浓度高 无交叉耐药 抗菌活性强 口服吸收好 不良反应少
FQNs的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的DNA拓朴异构酶(Ⅱ和Ⅳ),从而影响细菌 DNA的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拓朴异构酶Ⅱ(DNA回旋酶):主要影响DNA合成过程中 切口封闭功能,而阻碍细菌DNA合成。在G-菌中喹诺酮 主要抑制DNA回旋酶。 拓扑异构酶Ⅳ:负责将子代的DNA解环连,喹诺酮类抑 制此酶,影响子代DNA解环连而干扰DNA复制。在G+菌 中喹诺酮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
药物不良反应(ADR)
胃肠道反应 肝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皮肤及光敏毒性 关节病变 肌腱炎 心血管毒性 致血糖改变 过敏反应 血液系统毒性 肾毒性 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ADR
表现:发生率17%。 轻—中度:头昏/头痛、眩晕、失眠 、视觉异常(长期大量用药可致白 内障、视力丧失、色觉障碍),震 颤。 重度—神志异常、幻觉、抽搐/惊厥 。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其对细菌的DNA螺旋酶(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及死亡。

该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据最新报道,有些品种已突破了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也有新进展),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国内外众多制药企业竞相开发和生产的热门药品。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其中,前三者在医院的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本品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日本上市。

国内最早的产品是在1996年由日本第一制药提供原料,北京优尔特药业有限公司分装生产的。

1997年浙江新昌制药在我国首先开发成功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并获新药上市证书。

此后,北京双鹤药业、常州第二制药、浙江京新制药、扬子江药业等企业也陆续成功开发该药原料药。

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量呈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投放市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的前列。

在最近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左氧氟沙星的片剂和注射剂被列入乙类目录。

目前,本品的开发状况也比较喜人,截至2000年7月3日为止,共有31个批准文号。

本品主要规格有:0.1% 100ml×1(IJ)、0.2% 100ml×1(IJ)、100mg×10(OR)、100mg×12(OR)、100mg×100(OR)。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由于国内生产厂家众多,曾一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但本品疗效显著,价格适宜,在国内医院用药中,其用量及金额均位居前列,预测在短期内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本品的规格主要有:0.2% 10ml×1(IJ)、0.2%100ml×1(IJ)、0.2%2ml×10(IJ)、200mg×10(OR)、200mg×20(OR)、250mg×6(OR)、250mg×4(VA).氧氟沙星(Ofloxacin):目前该品临床用药尚属良好。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喹诺酮类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喹诺酮类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喹诺酮类药物BIAOZHUN.FANGAN.ZHINAN|标准?方案?指南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药物类别】合成的抗菌药物【适应证】是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某些品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代:①第一代喹诺酮类,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包括萘啶酸,吡咯酸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②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国内主要的品种是吡哌酸.③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第三代喹诺酮类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注意事项】1.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2.肾衰竭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需要调整剂量应用.3.因本类药物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晕厥和精神症状,如颤抖,不安,头晕,幻觉等,故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4.服用本类药物可能导致对日光的异常敏感,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避免日光,即使是戴太阳镜也不能消除日光的作用.喹诺酮类药物5.同其他抗感染药物一样,喹诺酮类药物可加重结肠炎症状.6.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真菌过度生长.7.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8.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9.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腹泻或便秘等.2.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抑郁,梦魇等精神症状.3.其他反应:偶见心悸,听力丧失,发热,眼痛,鼻出血等症状. 【新用】1.恶性疟疾:诺氟沙星0.4g,2次/d,服药3d,疗效与青蒿素相似.2.伤寒:诺氟沙星成人0.3~0.4g,/],JL20~25mg/(kg-d),3次/d,可作为首选药,疗效优于氯霉素.3.霍乱:口服环丙沙星250mg,1次/d,疗效优于四环素,但预防作用不明显.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大肠杆菌败血症:诺氟沙星0.2g,4次/d,服药14d.5.痤疮:氧氟沙星0.1g,2次/d口服;配合0.5%红霉素眼膏外用, 2次/d.6.肺结核:氧氟沙星0.3-0.4g,2次/d,与抗结核药联用.也可用环丙沙星,帕氟沙星或氟罗沙星等.7.十二指肠溃疡:诺氟沙星0.3g,3次/d;配合常规治疗,可杀灭幽门螺杆菌.【联用与配伍禁忌】1.可与喹诺酮类联用的药物:大多数抗生素与氟喹诺酮类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并可减少耐药菌株出现.2.不宜与喹诺酮类联用的药物:碱性药物,抗胆碱药及H,一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利福平,氯霉素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氟喹诺酮类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其他应避免与本类药物联用的药物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华法林,钙剂,两性霉素B,硫糖铝,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3.配伍禁忌:环丙沙星与克林霉素配伍立即产生沉淀;与氨茶碱配伍24h内产生沉淀;与速尿,肝素,苯妥英钠配伍产生沉淀;与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产生反应.4.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不推荐与食物同铅治疗.驱铅治疗时应注意:①使用口服驱铅药物前应确保脱离污染源,否则会导致消化道内铅的吸收增加;②缺铁患儿应先补充铁剂后再行驱铅治疗,因缺铁会影响驱铅治疗的效果.驱铅治疗首选二巯丁二酸,对无法完全脱离铅污染环境的儿童则应采用依地酸钙钠进行治疗.连续驱铅治疗3个疗程后,应检测血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水平,及时予以补充.并严密观察治疗效果.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第7期(第74If)健康话题fJIANKANGHUAT|女性常用的避孕措施邢素彦赵鸽王}苷(1.辽宁省沈阳市干洪区人民医院妇产科,110I41;2.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j.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李女士刚刚因为意外妊娠而第5次行人工流产术,正在家休息.在询问中得知,李女士今年54岁,结婚9年,26岁初产,育有1子,夫妻关系和睦;14岁月经初潮,每28~50d来月经,每次持续5d,经量正常,无血块及痛经史;孕4产1,共行5次人工流产术.李女士生育前未采取避孕措施,在生完孩子后也未向有关医生咨询避孕的方法,而是按老人说的办法,于每次性交之后立即用水,肥皂液冲洗阴道,以为这样可以冲走精子,防止妊娠.在这个案例中,李女士未采取正规的避孕措施,这是多次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要注意,李女士在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均未从医生那里得到确切的关于避孕措施的指导.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女性避孕的话题.女性避孕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工具避孕,药物避孕,安全期避孕,输卵管结扎等.育龄夫妇应及时在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了解并确定采取何种节育方法,并落实实施.1常用的避孕方法1.1药物避孕避孕药的种类很多,有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探亲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等.适应证:生育年龄的健康妇女均可服用.禁忌证: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急,慢性肝炎或肾炎者;③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者;④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⑤恶性肿瘤,癌前病变,服;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必须与食物分开,即饭前1h或饭后2h服用;环丙沙星虽可在任何时间服用,但最好在饭前1h或饭后2h服用.【常用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喹诺酮类药物有4种.1.莫西沙星(别名:拜复乐)成人口服和静脉滴注均为400mg/次,1 次/d.口服药物的时间不受饮食影响,静脉滴注的时间应≥90min.治疗时间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或临床反应决定,推荐治疗时间: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5d;社区获得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其他抗微生物药只有1种,即临床很常用的小檗碱(别名:黄连素).本品是一种抗感染的植物药制剂,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中所含的一种主要生物碱,可由黄性肺炎7~14d(推荐序贯给药,即静脉给药后继续口服用药);急性窦炎7d;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推荐治疗时间为7d.疗程最长14d.儿童和青少年禁用.2.诺氟沙星(别名:氟哌酸)口服:成人0.1~0.2g/次,3~4次/d.空腹服药吸收较好.一般疗程3~8d,少数病例可达3周.对于慢性泌尿道感染病例,可先用一般量2周,再减量为0.2g/d,睡前服用,持续数月.注射剂用于严重病例及不能口服者.用量:0.2~0.4g/次,1次/12h.将一次量加其他抗微生物药连,黄柏或三棵针提取,也可人工合成.本品对细菌只有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包括菌痢),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效.用法:口服,0.1~0.3 ZHOIVGGUOSHIYOIVGXIAIVGCUlVYISHEIVGZAZHI2007.,4(7) 于输液中,滴注1h.3.左氧氟沙星(别名:可乐必妥,利复星)口服:成人0.1g/次,2次/d,根据感染程度可增量,最多0.2g/次,3次/d.疗程一般7~14d,尿路感染者疗程可3~5d.静脉滴注:成人一般为0.1~0.2g/次,2次/d,或遵医嘱.4.氧氟沙星(别名:氟嗪酸)口服:成人0.2~0.6mg/d,分2次服用,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疗程一般5~14d.静脉滴注给药:0.4g/次,1次/12h,以适量输液稀释,滴注1h.g/次,0.3~0.9g/d.本品口服吸收不良,仅作用于消化道.由于本品有一受体阻滞作用,可引起意外反应,故不宜注射用药.(本刊编辑部选编)。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目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目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2、苯唑西林3、氨苄西林4、派拉西林5、阿莫西林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二)头孢菌素类:1、头孢唑林2、头孢氨苄3、头孢呋辛钠4、头孢曲松钠(三)氨基糠苷类:1、阿米卡星2、庆大霉素(四)大环内酯类:1、红霉素2、阿奇霉素(五)其他抗生素:1、克林霉素2、磷霉素(六)磺胺类:1、复方磺胺甲唑片(七)喹诺酮类:1、诺氟沙星2、环丙沙星3、左氧氟沙星(八)硝基呋喃类:1、呋喃妥因(九)抗结核药:1、异烟肼2、利福平3、吡嗪酰胺4、乙胺丁醇5、链霉素6、对氨基水杨酸钠(十)抗麻风药:1、氨苯砜(十一)抗真菌药:1、氟康唑2、制霉素(十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3、抗艾滋病用药3-1齐多夫定3-2司他夫定3-3拉米夫定3-4去羟肌苷3-5奈韦拉平3-6依非韦伦3-7茚地那韦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1、氯喹2、伯氨喹3、青蒿素类药物3-1蒿甲醚3-2青蒿琥酯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4青蒿素哌喹片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3-6阿莫地喹(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1、葡萄糖酸锑钠(四)抗血吸虫病药:1、吡喹酮(五)驱肠虫药:1、阿苯达唑第三章: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3、普鲁卡因(二)全身麻醉药:1、氯胺酮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1、芬太尼2、哌替啶(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1、对乙酰氨基酚2、阿司匹林3、布洛芬4、双氯芬酸5、吲哚美辛(三)抗痛风药:1、别嘌醇2、秋水仙碱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金刚烷胺2、苯海索(二)抗重症肌无力药:1、新斯的明(三)抗癫痫药:1、卡马西平2、丙戊酸钠3、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1、尼莫地平2、麦角胺咖啡因片3、甘露醇(五)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六)其他药物:1、胞磷胆碱2、尼可刹米3、洛贝林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1、奋乃静2、氯丙嗪3、氟哌啶醇(二)抗焦虑药:1、艾司唑仑(三)抗抑郁药:1、阿米替林2、多塞平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苯地平(二)抗心律失常药:1、美西律2、普罗帕酮3、普鲁卡因胺4、普萘洛尔5、阿替洛尔6、美托洛尔7、胺碘酮8、维拉帕米(三)抗心力衰竭药:1、地高辛2、去乙酰毛药苷(四)抗高血压药:1、卡托普利2、依那普利3、硝普钠4、流酸镁5、尼群地平6、吲达帕胺7、酚妥拉明8、复方利血平片9、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五)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辛伐他汀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溴已新2.氨溴索(二)镇咳药1.喷托维林2.复方甘草制剂(三)平喘药1.沙丁胺醇2.氨茶碱3.茶碱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复方氢氧化铝2、雷尼替丁3、法莫替丁4、奥美拉唑5、枸橼酸铋钾(二)肋消化药:1、乳酶生(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颠茄2、山莨菪碱3、阿托品4、多潘立酮5、甲氧氯普胺(四)泻药及止泻药:1、开塞露2、酚酞3、蒙脱石(五)肝胆疾病用药:1、熊去氧胆酸2、联苯双酯(六)其他:1、小檗碱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呋塞米2.氢氯噻嗪3.螺内酯4.氨苯蝶啶(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特拉唑嗪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硫酸亚铁2、右旋糠苷铁3、维生素 B124、叶酸(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2、双嘧达莫(三)促凝血药:1、凝血酶2、维生素 K13、氯甲苯酸(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肝素(五)血容量扩充剂:1、右旋糠酐(40、70)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绒促性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2.泼尼松3.地塞米松(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1、中性胰岛素注射液1-2、胰岛素注射液1-3、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4、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丙酸睾酮甲睾酮(六)雌激素及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1.氯苯那敏2.苯海拉明3.赛庚啶4.异丙嗪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1.雷公藤多苷2.硫唑嘌呤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二)维生素:1、维生素 B12、维生素 B23、维生素 B64、维生素 C5、维生素 D2(三)矿物质类:1、葡萄糠酸钙(四)肠外营养药:1、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口服补液盐2.氯化钠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钾(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碳酸氢钠(三)其他1.葡萄糖第十七章:解毒药(一)氰货物中毒解毒药:1、硫代硫酸钠(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氯解磷定(三)来硝酸盐中毒解毒药:1、亚甲蓝(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纳洛酮(五)鼠药中毒解毒药:1、乙酰胺第十八章:生物制品1破伤风抗毒素2抗狂犬病血清3抗蛇毒血清3.1抗蝮咜毒血清3.2抗五步蛇毒血清3.3抗银环蛇毒血清3.4抗眼睛蛇毒血清4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4.1重组乙型肺炎疫苗4.2卡介苗4.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4.4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4.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4.6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4.7麻疹减毒活疫苗4.8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4.9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4.10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1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3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1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4.15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4.16钩端螺旋体疫苗第十九章:诊断用药1、泛影葡胺2、硫酸钡干混悬剂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红霉素软膏2、阿昔洛韦软膏3、咪康唑二、角质溶解药1、尿素2、鱼石脂3、水杨酸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四、其他1、维A酸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氯霉素滴眼液2、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阿昔洛韦滴眼液4、红霉素眼膏(二)青光眼用药:1、毛果芸香碱2、噻吗洛尔3、乙酰唑胺(三)其他: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硫酸阿托品眼膏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1、麻黄碱2、氧氟沙星3、地芬尼多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垂体后叶注射液(二)其他:1、硝酸咪康唑栓2、甲硝唑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1、避孕药1-1、环丙孕酮1-2、炔诺酮1-3、左炔诺孕酮1-4、甲地孕酮1-5、庚酸炔诺酮1-6、炔雌醇1-7、壬苯醇醚。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2、苯唑西林3、氨苄西林4、派拉西林5、阿莫西林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二)头孢菌素类:1、头孢唑林2、头孢氨苄3、头孢呋辛钠4、头孢曲松钠(三)氨基糠苷类:1、阿米卡星2、庆大霉素(四)大环内酯类:1、红霉素2、阿奇霉素(五)其他抗生素:1、克林霉素2、磷霉素(六)磺胺类:1、复方磺胺甲唑片(七)喹诺酮类:1、诺氟沙星2、环丙沙星3、左氧氟沙星(八)硝基呋喃类:1、呋喃妥因(九)抗结核药:1、异烟肼2、利福平3、吡嗪酰胺4、乙胺丁醇5、链霉素6、对氨基水杨酸钠(十)抗麻风药:1、氨苯砜(十一)抗真菌药:1、氟康唑2、制霉素(十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3、抗艾滋病用药3—1齐多夫定3—2司他夫定3-3拉米夫定3—4去羟肌苷3—5奈韦拉平3—6依非韦伦3-7茚地那韦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1、氯喹2、伯氨喹3、青蒿素类药物3—1蒿甲醚3—2青蒿琥酯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4青蒿素哌喹片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3-6阿莫地喹(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1、葡萄糖酸锑钠(四)抗血吸虫病药:1、吡喹酮(五)驱肠虫药:1、阿苯达唑第三章: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3、普鲁卡因(二)全身麻醉药:1、氯胺酮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1、芬太尼2、哌替啶(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1、对乙酰氨基酚2、阿司匹林3、布洛芬4、双氯芬酸5、吲哚美辛(三)抗痛风药:1、别嘌醇2、秋水仙碱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金刚烷胺2、苯海索(二)抗重症肌无力药:1、新斯的明(三)抗癫痫药:1、卡马西平2、丙戊酸钠3、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1、尼莫地平2、麦角胺咖啡因片3、甘露醇(五)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六)其他药物:1、胞磷胆碱2、尼可刹米3、洛贝林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1、奋乃静2、氯丙嗪3、氟哌啶醇(二)抗焦虑药:1、艾司唑仑(三)抗抑郁药:1、阿米替林2、多塞平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苯地平(二)抗心律失常药:1、美西律2、普罗帕酮3、普鲁卡因胺4、普萘洛尔5、阿替洛尔6、美托洛尔7、胺碘酮8、维拉帕米(三)抗心力衰竭药:1、地高辛2、去乙酰毛药苷(四)抗高血压药:1、卡托普利2、依那普利3、硝普钠4、流酸镁5、尼群地平6、吲达帕胺7、酚妥拉明8、复方利血平片9、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五)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辛伐他汀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溴已新2.氨溴索(二)镇咳药1.喷托维林2.复方甘草制剂(三)平喘药1.沙丁胺醇2.氨茶碱3.茶碱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复方氢氧化铝2、雷尼替丁3、法莫替丁4、奥美拉唑5、枸橼酸铋钾(二)肋消化药:1、乳酶生(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颠茄2、山莨菪碱3、阿托品4、多潘立酮5、甲氧氯普胺(四)泻药及止泻药:1、开塞露2、酚酞3、蒙脱石(五)肝胆疾病用药:1、熊去氧胆酸2、联苯双酯(六)其他:1、小檗碱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呋塞米2.氢氯噻嗪3.螺内酯4.氨苯蝶啶(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特拉唑嗪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硫酸亚铁2、右旋糠苷铁3、维生素B124、叶酸(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2、双嘧达莫(三)促凝血药:1、凝血酶2、维生素K13、氯甲苯酸(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肝素(五)血容量扩充剂:1、右旋糠酐(40、70)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绒促性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2.泼尼松3.地塞米松(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1、中性胰岛素注射液1—2、胰岛素注射液1—3、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4、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丙酸睾酮甲睾酮(六)雌激素及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1.氯苯那敏2.苯海拉明3.赛庚啶4.异丙嗪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1.雷公藤多苷2.硫唑嘌呤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二)维生素:1、维生素B12、维生素B23、维生素B64、维生素C5、维生素D2(三)矿物质类:1、葡萄糠酸钙(四)肠外营养药:1、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口服补液盐2.氯化钠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钾(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碳酸氢钠(三)其他1.葡萄糖第十七章:解毒药(一)氰货物中毒解毒药:1、硫代硫酸钠(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氯解磷定(三)来硝酸盐中毒解毒药:1、亚甲蓝(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纳洛酮(五)鼠药中毒解毒药:1、乙酰胺第十八章:生物制品1破伤风抗毒素2抗狂犬病血清3抗蛇毒血清3.1抗蝮咜毒血清3.2抗五步蛇毒血清3.3抗银环蛇毒血清3.4抗眼睛蛇毒血清4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4.1重组乙型肺炎疫苗4.2卡介苗4.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4.4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4.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4.6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4.7麻疹减毒活疫苗4.8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4.9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4.10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1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3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1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4.15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4.16钩端螺旋体疫苗第十九章:诊断用药1、泛影葡胺2、硫酸钡干混悬剂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红霉素软膏2、阿昔洛韦软膏3、咪康唑二、角质溶解药1、尿素2、鱼石脂3、水杨酸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四、其他1、维A酸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氯霉素滴眼液2、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阿昔洛韦滴眼液4、红霉素眼膏(二)青光眼用药:1、毛果芸香碱2、噻吗洛尔3、乙酰唑胺(三)其他: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硫酸阿托品眼膏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1、麻黄碱2、氧氟沙星3、地芬尼多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垂体后叶注射液(二)其他:1、硝酸咪康唑栓2、甲硝唑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1、避孕药1—1、环丙孕酮1—2、炔诺酮1—3、左炔诺孕酮1-4、甲地孕酮1—5、庚酸炔诺酮1-6、炔雌醇1—7、壬苯醇醚。

基本药物表

基本药物表

110
111
112
113
114
(二)助消化药 口服常 释剂型 (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 115 乳酶生 Lactasin 116 颠茄 口服常 Belladon 释剂型 na 、酊剂
117
口服常 山莨菪 Anisoda 释剂型 碱 mine 、注射 剂 口服常 释剂型 阿托品 Atropine 、注射 剂 多潘立 Domperi 口服常 酮 done 释剂型 口服常 甲氧氯 Metoclo 释剂型 普胺 pramide 、注射 剂 开塞露 酚酞 灌肠剂 Phenolp 口服常 hthalein 释剂型 口服散 剂
Benzhex 口服常 ol 释剂型 (二)抗重症肌无力药 新斯的 Neostig 注射剂 明 mine (三)抗癫痫药 56 57 58 卡马西 Carbama 口服常 平 zepine 释剂型 Sodium 丙戊酸 口服常 Valproat 释剂型 钠 e 口服常 Phenytoi 苯妥英 释剂型 n 钠 、注射 Sodium 剂
75
硝苯地 Nifedipi 口服常 平 ne 释剂型 (二)抗心律失常药 76 77 美西律 Mexileti 口服常 ne 释剂型
78
口服常 普罗帕 Propafe 释剂型 酮 none 、注射 剂 普鲁卡 Procaina 注射剂 因胺 mide 普萘洛 Propran 口服常 尔 olol 释剂型 阿替洛 口服常 Atenolol 尔 释剂型 口服常 美托洛 Metopro 释剂型 、注射 尔 lol 剂 口服常 Amiodar 释剂型 胺碘酮 one 、注射 剂 口服常 维拉帕 Verapam 释剂型 米 il 、注射 剂 口服常 释剂型 地高辛 Digoxin 、注射 剂
6

详细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doc

详细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doc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2、苯唑西林3、氨苄西林4、派拉西林5、阿莫西林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二)头孢菌素类:1、头孢唑林2、头孢氨苄3、头孢呋辛钠4、头孢曲松钠(三)氨基糠苷类:1、阿米卡星2、庆大霉素(四)大环内酯类:1、红霉素2、阿奇霉素(五)其他抗生素:1、克林霉素2、磷霉素(六)磺胺类:1、复方磺胺甲唑片(七)喹诺酮类:1、诺氟沙星2、环丙沙星3、左氧氟沙星(八)硝基呋喃类:1、呋喃妥因(九)抗结核药:1、异烟肼2、利福平3、吡嗪酰胺4、乙胺丁醇5、链霉素6、对氨基水杨酸钠(十)抗麻风药:1、氨苯砜(十一)抗真菌药:1、氟康唑2、制霉素(十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3、抗艾滋病用药3-1齐多夫定3-2司他夫定3-3拉米夫定3-4去羟肌苷3-5奈韦拉平3-6依非韦伦3-7茚地那韦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1、氯喹2、伯氨喹3、青蒿素类药物3-1蒿甲醚3-2青蒿琥酯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4青蒿素哌喹片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3-6阿莫地喹(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1、葡萄糖酸锑钠(四)抗血吸虫病药:1、吡喹酮(五)驱肠虫药:1、阿苯达唑第三章: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3、普鲁卡因(二)全身麻醉药:1、氯胺酮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1、芬太尼2、哌替啶(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1、对乙酰氨基酚2、阿司匹林3、布洛芬4、双氯芬酸5、吲哚美辛(三)抗痛风药:1、别嘌醇2、秋水仙碱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金刚烷胺2、苯海索(二)抗重症肌无力药:1、新斯的明(三)抗癫痫药:1、卡马西平2、丙戊酸钠3、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1、尼莫地平2、麦角胺咖啡因片3、甘露醇(五)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六)其他药物:1、胞磷胆碱2、尼可刹米3、洛贝林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1、奋乃静2、氯丙嗪3、氟哌啶醇(二)抗焦虑药:1、艾司唑仑(三)抗抑郁药:1、阿米替林2、多塞平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苯地平(二)抗心律失常药:1、美西律2、普罗帕酮3、普鲁卡因胺4、普萘洛尔5、阿替洛尔6、美托洛尔7、胺碘酮8、维拉帕米(三)抗心力衰竭药:1、地高辛2、去乙酰毛药苷(四)抗高血压药:1、卡托普利2、依那普利3、硝普钠4、流酸镁5、尼群地平6、吲达帕胺7、酚妥拉明8、复方利血平片9、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五)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辛伐他汀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溴已新2.氨溴索(二)镇咳药1.喷托维林2.复方甘草制剂(三)平喘药1.沙丁胺醇2.氨茶碱3.茶碱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复方氢氧化铝2、雷尼替丁3、法莫替丁4、奥美拉唑5、枸橼酸铋钾(二)肋消化药:1、乳酶生(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颠茄2、山莨菪碱3、阿托品4、多潘立酮5、甲氧氯普胺(四)泻药及止泻药:1、开塞露2、酚酞3、蒙脱石(五)肝胆疾病用药:1、熊去氧胆酸2、联苯双酯(六)其他:1、小檗碱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呋塞米2.氢氯噻嗪3.螺内酯4.氨苯蝶啶(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特拉唑嗪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硫酸亚铁2、右旋糠苷铁3、维生素B124、叶酸(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2、双嘧达莫(三)促凝血药:1、凝血酶2、维生素K13、氯甲苯酸(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肝素(五)血容量扩充剂:1、右旋糠酐(40、70)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绒促性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2.泼尼松3.地塞米松(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1、中性胰岛素注射液1-2、胰岛素注射液1-3、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4、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丙酸睾酮甲睾酮(六)雌激素及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1.氯苯那敏2.苯海拉明3.赛庚啶4.异丙嗪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1.雷公藤多苷2.硫唑嘌呤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二)维生素:1、维生素B12、维生素B23、维生素B64、维生素C5、维生素D2(三)矿物质类:1、葡萄糠酸钙(四)肠外营养药:1、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口服补液盐2.氯化钠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钾(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碳酸氢钠(三)其他1.葡萄糖第十七章:解毒药(一)氰货物中毒解毒药:1、硫代硫酸钠(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氯解磷定(三)来硝酸盐中毒解毒药:1、亚甲蓝(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纳洛酮(五)鼠药中毒解毒药:1、乙酰胺第十八章:生物制品1破伤风抗毒素2抗狂犬病血清3抗蛇毒血清3.1抗蝮咜毒血清3.2抗五步蛇毒血清3.3抗银环蛇毒血清3.4抗眼睛蛇毒血清4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4.1重组乙型肺炎疫苗4.2卡介苗4.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4.4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4.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4.6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4.7麻疹减毒活疫苗4.8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4.9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4.10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1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3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1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4.15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4.16钩端螺旋体疫苗第十九章:诊断用药1、泛影葡胺2、硫酸钡干混悬剂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红霉素软膏2、阿昔洛韦软膏3、咪康唑二、角质溶解药1、尿素2、鱼石脂3、水杨酸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四、其他1、维A酸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氯霉素滴眼液2、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阿昔洛韦滴眼液4、红霉素眼膏(二)青光眼用药:1、毛果芸香碱2、噻吗洛尔3、乙酰唑胺(三)其他: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硫酸阿托品眼膏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1、麻黄碱2、氧氟沙星3、地芬尼多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垂体后叶注射液(二)其他:1、硝酸咪康唑栓2、甲硝唑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1、避孕药1-1、环丙孕酮1-2、炔诺酮1-3、左炔诺孕酮1-4、甲地孕酮1-5、庚酸炔诺酮1-6、炔雌醇1-7、壬苯醇醚。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件ppt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件ppt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
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肾毒性。
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与磺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可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
与磺胺类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05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从而影响细菌DNA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定义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志贺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性解决方案
04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反应
如头痛、头晕、失眠、精神错乱、幻觉等。
消化系统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荨麻疹、红斑、剥脱性皮炎等。
其他不良反应
如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系统感染中应用广泛,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案例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多种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具有抗菌作用,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临床应用案例包括: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喹诺酮类药物
BIAOZHUN.FANGAN.ZHINAN|标准?方案?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七)
【药物类别】合成的抗菌药物
【适应证】是主要用于革兰阴
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
作用较弱(某些品种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按发明先
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
二,三代:①第一代喹诺酮类,只对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
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包括
萘啶酸,吡咯酸等,因疗效不佳,现
已少用.②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
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
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国内主要
的品种是吡哌酸.③第三代喹诺酮
类,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
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
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
加强.第三代喹诺酮类在临床上比
较常用,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
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
【注意事项】
1.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肾衰竭及严重肝功能不全
者需要调整剂量应用.
3.因本类药物可引起颅内压
升高,导致晕厥和精神症状,如颤抖,不安,头晕,幻觉等,故癫痫
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4.服用本类药物可能导致对
日光的异常敏感,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避免日光,即使是戴太阳镜也不能消除日光的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
5.同其他抗感染药物一样,喹
诺酮类药物可加重结肠炎症状.
6.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
导致真菌过度生长.
7.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
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
8.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
尿中更易发生.
9.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
易致肝损害.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不适,疼痛,腹泻或便秘等.
2.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
眠不良等,并可致抑郁,梦魇等精神症状.
3.其他反应:偶见心悸,听力
丧失,发热,眼痛,鼻出血等症状. 【新用】
1.恶性疟疾:诺氟沙星0.4g,
2次/d,服药3d,疗效与青蒿素
相似.
2.伤寒:诺氟沙星成人0.3~
0.4g,/],JL20~25mg/(kg-d),
3次/d,可作为首选药,疗效优于
氯霉素.
3.霍乱:口服环丙沙星250
mg,1次/d,疗效优于四环素,但
预防作用不明显.
4.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大肠杆
菌败血症:诺氟沙星0.2g,4次/d,
服药14d.
5.痤疮:氧氟沙星0.1g,2次/d
口服;配合0.5%红霉素眼膏外用, 2次/d.
6.肺结核:氧氟沙星0.3-0.4g,
2次/d,与抗结核药联用.也可用
环丙沙星,帕氟沙星或氟罗沙星等.
7.十二指肠溃疡:诺氟沙星
0.3g,3次/d;配合常规治疗,可
杀灭幽门螺杆菌.
【联用与配伍禁忌】
1.可与喹诺酮类联用的药物:
大多数抗生素与氟喹诺酮类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并可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2.不宜与喹诺酮类联用的药
物:碱性药物,抗胆碱药及H,一受
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
利福平,氯霉素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氟喹诺酮类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其他应避免与本类药物联用的药物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华法林,钙剂,两性霉素B,硫糖铝,卡
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3.配伍禁忌:环丙沙星与克林
霉素配伍立即产生沉淀;与氨茶碱配伍24h内产生沉淀;与速尿,肝素,苯妥英钠配伍产生沉淀;与碳
酸氢钠,氢化可的松产生反应.
4.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洛美沙
星,左氧氟沙星不推荐与食物同
铅治疗.驱铅治疗时应注意:①使
用口服驱铅药物前应确保脱离污染源,否则会导致消化道内铅的吸收增加;②缺铁患儿应先补充铁剂后再行驱铅治疗,因缺铁会影响驱铅治疗的效果.驱铅治疗首选二巯丁二酸,对无法完全脱离铅污染环境的儿童则应采用依地酸钙钠进行治疗.连续驱铅治疗3个疗程后,应
检测血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水平,及时予以补充.并严密观察治
疗效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第7期(第74If)
健康话题fJIANKANGHUAT|
女性常用的避孕措施
邢素彦赵鸽王}苷
(1.辽宁省沈阳市干洪区人民医院妇产科,110I41;2.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j.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
医院妇产科)
李女士刚刚因为意外妊娠而
第5次行人工流产术,正在家休
息.在询问中得知,李女士今年54
岁,结婚9年,26岁初产,育有1
子,夫妻关系和睦;14岁月经初
潮,每28~50d来月经,每次持
续5d,经量正常,无血块及痛经
史;孕4产1,共行5次人工流产
术.李女士生育前未采取避孕措
施,在生完孩子后也未向有关医
生咨询避孕的方法,而是按老人
说的办法,于每次性交之后立即
用水,肥皂液冲洗阴道,以为这样
可以冲走精子,防止妊娠.在这个
案例中,李女士未采取正规的避
孕措施,这是多次意外妊娠的主
要原因,但同时也要注意,李女士
在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均未从医
生那里得到确切的关于避孕措施
的指导.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关
于女性避孕的话题.
女性避孕方法较多,常用的
有工具避孕,药物避孕,安全期避孕,输卵管结扎等.育龄夫妇应及
时在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了解并
确定采取何种节育方法,并落实
实施.
1常用的避孕方法
1.1药物避孕避孕药的种类很
多,有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
探亲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药,外
用避孕药等.适应证:生育年龄的
健康妇女均可服用.禁忌证:①严
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急,慢性肝炎
或肾炎者;③血液病或血栓性疾
病者;④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需
要用胰岛素控制者,甲状腺功能
亢进者;⑤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服;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
星必须与食物分开,即饭前1h或
饭后2h服用;环丙沙星虽可在任
何时间服用,但最好在饭前1h或
饭后2h服用.
【常用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
物目录》中的喹诺酮类药物有4种.
1.莫西沙星(别名:拜复乐)成
人口服和静脉滴注均为400mg/次,1 次/d.口服药物的时间不受饮食影响,静脉滴注的时间应≥90min.
治疗时间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或临床反应决定,推荐治疗时间:慢
性气管炎急性发作5d;社区获得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
的其他抗微生物药只有1种,即临床很常用的小檗碱(别名:黄连素).本品是一种抗感染的植物药
制剂,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中所含的一种主要生物碱,可由黄
性肺炎7~14d(推荐序贯给药,即
静脉给药后继续口服用药);急性
窦炎7d;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推
荐治疗时间为7d.疗程最长14d.
儿童和青少年禁用.
2.诺氟沙星(别名:氟哌酸)
口服:成人0.1~0.2g/次,3~4
次/d.空腹服药吸收较好.一般疗
程3~8d,少数病例可达3周.对
于慢性泌尿道感染病例,可先用一般量2周,再减量为0.2g/d,睡
前服用,持续数月.注射剂用于严
重病例及不能口服者.用量:0.2~0.4g/次,1次/12h.将一次量加
其他抗微生物药
连,黄柏或三棵针提取,也可人工
合成.本品对细菌只有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包括菌痢),眼结膜炎,化脓性中
耳炎等有效.用法:口服,0.1~0.3 ZHOIVGGUOSHIYOIVGXIAIVGCUlVYISHEIVGZAZHI2007.,4(7) 于输液中,滴注1h.
3.左氧氟沙星(别名:可乐必
妥,利复星)口服:成人0.1g/
次,2次/d,根据感染程度可增量,
最多0.2g/次,3次/d.疗程一般
7~14d,尿路感染者疗程可3~5
d.静脉滴注:成人一般为0.1~0.2
g/次,2次/d,或遵医嘱.
4.氧氟沙星(别名:氟嗪酸)
口服:成人0.2~0.6mg/d,分2
次服用,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
量,疗程一般5~14d.静脉滴注给
药:0.4g/次,1次/12h,以适
量输液稀释,滴注1h.
g/次,0.3~0.9g/d.本品口服吸
收不良,仅作用于消化道.由于本
品有一受体阻滞作用,可引起意
外反应,故不宜注射用药.
(本刊编辑部选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