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及应用+ppt

合集下载

第六章地层学解释(与“地震”相关文档)共34张PPT

第六章地层学解释(与“地震”相关文档)共34张PPT

➢ 二、地震层序的划分
➢ 构造解释选择层位是着眼于反射的连续性,而地震地层学解 释的分层着眼点则是寻找不整合面。
➢ 1.层序的接触关系
➢ 层序之间的接触关系分两大类:
• 整合或整一关系(协调关系):上下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侵蚀作用 ,是连续沉积的;
• 不整合或不整一关系(不协调关系):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明显沉积间 断,甚至有构造运动造成的侵蚀作用,且存在一定角度。
限制,在地震剖面上只能划分几十米以上的地震层序 。用钻井和测井可划分出较小的沉积层序。 ➢ 按层序规模可分三级:
➢ 超层序:从水域最高到最低的位置,包括几个层序,往往是 区域性的,横向可追踪数百公里;
➢ 层序:超层序的次一级单元,由水域相对扩大到缩小引起
的,可是局部或区域的;横向可追踪数十至数百公里; ➢ 亚层序:是层序最基本地层单元,常常是局部的;
有联系的地层所组成的,其顶底是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 整合面为界。
划分地震层序的关键:识别不整合和追踪与之相应的平行不整合 或整合。即在地震剖面中找出两个相邻的不整合面,分别追踪到 变成整合面的地方,则在这两个变成整合面之间的全部地层,就 是一个完整的地震层序。
第一节 地震层序分析
➢ 沉积层序的厚度一般几十米至几百米,由于地震分辨率的
在地震剖面上,主要依据反射中断特征来确定不整合面的位置,并进
一步追踪与之对应的整合面。
在不整一关系中,地层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又为分削 截和顶超两种;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又分为上超和下 超两种。
①.侵蚀削截(削蚀) 是侵蚀作用造成的地层侧向中断,代表由于构造运动(区域抬升 或褶皱运动)成侵蚀性间断(图18-56e、f)
第六章地层学解释
第五章 地震资料的地层学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 ppt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 ppt课件
平均速度
VSPlog与合成记录 对比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标定判别标准之一:

VSP
声波、VSP提供的时SP 深关系GAM一E 致AC

AC
标定判别标准之二: 单井时深关系与区带综合速度一致
综合速度
标定判别标准之三:
区域标准层、特殊地质体反射层一致
合成记录
S742
自然电位 742
咖马
声波
火 成 岩
存在问题和不足——技术
(1)构造解释的速度陷阱和时深转换精度问题。 如何建立准确的空间速度场实现变速时深转换
(2)岩性、地层、微构造等隐蔽性圈闭的识别率、描述精度仍然较低。
(3)断层封堵性研究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 (4)非均质性储层、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描述能力差。
(5)潜山风化壳和内幕储层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描述困难。
前言
勘探对象 地质需求
•复杂断块、潜山
构 造 •高陡构造 解 •逆掩推覆体 释
•低幅度构造
断裂 大小 形态 幅度
资料要求
高信噪比 高成像精度
岩性解释
分析地震剖面上的地层整合、不整合、削蚀、 顶超、底超等接触关系建立正确的地震相、地 震层序;
根据地震层序、地震相建立的沉积相(如冲积 扇、河道、三角洲、砂坝、浊积岩等)储集体 进行解释;
层位识别(标定)是地震解释的基础
标定方法
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层位标定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VSP标定 邻区引层 时深转换尺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1、合成记录
Sp gamma v S(t)=w(t)*R(t)
nen yao
深 度
钻井岩 性剖面
Q3-g10 Q2-1 Q2-2 Q2-3 Q2-4 Q2-5 Q1-1 Q1-2 Q1-3 Q1-4

地震沉积学概念_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沉积学概念_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王正和1 蒋能春2 吕其彪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石化西南分公司研究院德阳分院,德阳618000)摘 要: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将此地震沉积学思想应用于某地区的勘探研究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80(2008)0320025203收稿日期:2008202218作者简介:王正和(19762),男,四川大竹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沉积与层序地层。

1998年,Zeng Hongliu 首次提出了地震沉积学(Seismic Sedimento log y )这个名词,并指出随着3-D 地震勘探以及解释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沉积学可以作为新的常规方法用于盆地分析[1]。

2000年Wolf gang Schlager 又指出,为了满足沉积学应用、地质情况预测及地震解释的需要,地震沉积学将作为沉积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而发展[2]。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斯顿召开,这标志着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油气勘探的技术手段一直与地质应用紧密结合。

地质记录是沉积环境的响应,而从地震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又是地质记录的响应。

所以,从地震记录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反演出地质记录的原始沉积环境。

随着现代地震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从地震记录中获得沉积单元的岩性、岩相、几何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等沉积学及沉积岩石学方面的信息。

这是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沉积学研究并能与沉积学联姻而形成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基础与前提。

1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内涵地震沉积学是依据现代沉积、地震数据和古老露头等资料综合研究,对沉积过程进行解释的方法[2]。

地震沉积学在BZ19-4油田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BZ19-4油田中的应用
1 0 5 0一=
1 0 5 0 一 : =


j : =
1 1 5 O 一 一 :
_
= = |
NmO


~ \
5 G O A l P 5 I 0 度 , 岩 性 ‰ 长 期 中 期 域 组 嚣


2 层 序 划 分 及 小 层 对 比
明下 段 G R 值 的 变化 反 映 了 气 候 变化 的规 律 性 , G R值 响应 可 以作 为层 序划 分 的可靠依 据 n 。在前 人 研 究 的基础 上 [ 1 - 1 8 ] , 本 文 以湖 盆萎 缩期 气 候变 化 是层 序 发育 的主 控 因素为 理论基 础 ,结合研 究 区区域 沉积 背 景及标 准 井层序 格架 , 建 立 了研 究 区的 层序 地层 格架 。

位 N m I 域
1 2 5 0 一 :
_
1 3 5 0一 :
: = 竺


_

位 Nm I 域
1 3 5 0-:


N ml I
_ l 3 5 0一 :

1 4 5 0一 :
; I _l
I -
个小层 。
3 相 位 调 整
常 规 地 震 资 料 处 理 的最 终 成 果 是 零 相 位 地 震 数 据, 这 种数 据具 有子 波对称 、 中心瓣 ( 最 大振 幅 ) 与反 射 界面 一致 和较 高分辨 率 的优点 ; 但是 , 只有 当地震 反 射
G 8 刚 0 A l 3 P 0 I 度 / 岩 性 0 . 2 ( 2 0 0 旋 回 系 域 组 2 2 0 0 长期 中期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PCA OPTIONAL)
OUTPUT : SEISMIC FACIES VOLUME
突出不连续数据
*
1600ms相干体切片
1600ms相干体切片
*
相关时窗:1500ms—2800ms
*
小断层典型剖面
横364剖面
横396剖面
从地震剖面上,北部断层断距较小,与北界断层未搭接。
*
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相干技术应用实例
立体显示
层拉平技术
瞬时振幅剖面
波阻抗剖面
吸收系数
识别火成岩
火成岩油气藏评价
*
4、砂砾岩体油气藏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约束反演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
时频分析技术
砂砾岩体油气藏 评价
*
5、潜山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研究及有利 相带预测
风化壳储集层预测
潜山内幕储集层特征描述
地震反演技术
吸收系数技术
分形技术
多参数分析技术
*
6、落实圈闭
层 g1构造圈闭图
G1ab井过井地震剖面
G1a井过井地震剖面
T1
T1
T1
T1
T1


西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
标定识别储层特征
X33
沙三中底
沙三上底界
夏33井单井相地震相分析
沙三下
沙三中
沙三上
双丰砂体
盘河砂体





夏33井单井相分析
平原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岩性解释
*



沙 三 下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地震沉积学

地震沉积学

1.地震沉积学主要是研究哪种地质现象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A.火山活动B.地壳运动C.地震活动(答案)D.气候变化2.在地震沉积学中,哪种类型的地震波通常用于探测地下沉积结构?A.纵波和横波(答案)B.电磁波C.声波D.引力波3.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对于哪种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A.煤炭B.石油和天然气(答案)C.金属矿产D.地下水4.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主要用于识别哪种地质结构?A.火山岩B.沉积盆地(答案)C.断层D.褶皱5.下列哪项不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内容?A.沉积物的分布和厚度B.沉积物的岩性和成分C.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答案)D.沉积环境与沉积过程的关系6.在地震沉积学中,哪种技术常用于将地震数据与沉积学解释相结合?A.地震属性分析(答案)B.地质雷达探测C.磁法勘探D.重力勘探7.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确定盆地的形成年代B.识别盆地的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答案)C.预测盆地的未来演化D.评估盆地的地震风险8.下列哪项是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A.确定油气藏的类型B.识别油气藏的储集层和盖层(答案)C.评估油气藏的开发潜力D.预测油气藏的产量9.地震沉积学在研究沉积物运移和沉积过程时,主要依据的是什么?A.地震波的反射特征(答案)B.地震波的透射特征C.地震波的折射特征D.地震波的散射特征10.在地震沉积学的研究中,哪种数据对于理解沉积物的时空分布至关重要?A.地震剖面数据(答案)B.地质露头数据C.岩心分析数据D.地球化学数据。

地震沉积学课件7-解释陷阱及对解释人员的建议

地震沉积学课件7-解释陷阱及对解释人员的建议
压实效应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断层印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采集印
9、综合所有资料
• 模式几何=河道(带状)、片状、指状、片状/随机等。 • 模式构造=平滑的、多变的、蠕虫状等。 • GR/SP测井模式=向上变细、向上变粗、块状、锯齿状、平直状等。 • 振幅(地震-岩性关系)=负值(厚层/块状砂岩)、正值(页岩/凝缩
课程安排
五、地震沉积学研究内容 1、地震岩性学 2、地震地貌学 1)地层切片的研究流程 2)典型切片及沉积解释 3)地层切片的优点
六、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及规范 七、常用软件 八、解释陷阱及对解释人员的建议 九、国外研究实例 十、国内研究实例 十一、讨论和总结
1、等时地层格架的质量很关键 2、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地震解释层位 3、尽量检验层位等时性 4、检查地层切片质量 5、试验不同的地震属性 6、试验不同的颜色色标 7、做振幅-频率关系分析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9、综合所有的资料 10、团队协同工作
5、试验不同的地震属性
振幅
瞬时频率
6、试验不同的颜色色标
频道
岩性
沉积相
7、做振幅—频率关系分析
15Hz 主频
30Hz 主频
40Hz 主频
50Hz 主频
四个主频(15-40Hz)的地层切片(a-d). 曾洪流,2007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旁瓣效应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层间多次波
8、小心地震/地质噪音
1、等时地层格架的质量很关键
原始数据 处理过的数据
2、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地震解释层位
3、尽量检验层位等时性
低频-岩性
高频-时间单元
50ms
500m
4、检查地层切片的质量

地震沉积学第三章

地震沉积学第三章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3.地质分层、地震分层与层序地层学分层的区别 与联系
一 、 地 震 层 序 的 划 分
地质分层是根据钻井取心的岩性、古生物及其它特征作出的。而 更大量的分层则是依据测井曲线特征得出的。 地震分层是根据剖面中的连续强相位确定的。多年来每个探区都 已形成一套统一的波组划分方案,并指导着地震解释和油气勘探。不 过它们主要是用来进行构造解释。 层序地层的分层则是为了满足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根据地震反 射特征中提出的分层意见。这一工作近年来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 各大探区统一的分层方案。尽管上述3种分层方案应当是统一的,然而 由于客观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的限制,以及 其它技术上的原因,在目前状况下,要做到完全的统一还有困难。 从地质分层上看,尽管人们努力从古生物解释方面力求明确地层 的时代 (时间) 界面,但是由于资料获取方面的困难,实际上,除了代、 纪、世级的分层外,在更细的分层上,更多的还必须依靠测井资料确 定的岩石地层单元。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地段,它们的穿时现象是十分 明显的。不克服这些弱点,将会给油气勘探带来重大影响。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二 、 地 震 相 概 念 及 划 分 标 志
前积充填往往和扇或三角洲有密切关系。 研究盆地充填必须与研究盆地的性质紧密联系。就一个盆地或凹陷 的性质来说有侵蚀型的 (如侵蚀谷)、有拗陷型的、有地堑型的、有单侧 断陷 (箕状断陷) 型的,不同性质的盆地(或凹陷、谷地、断陷) 对其上覆 地层的充填类型有明显的影响。解释人员应当摆脱单纯的形态或地震相 分类,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成因特征。
一 、 地 震 层 序 的 划 分
第三章 地震层序与地震相分析
一 、 地 震 层 序 的 划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了: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属性技术的联合应用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李庆忠院士曾指出“交到地质人 员手中的地震资料应是作了反演的波阻抗剖面”、 “波阻抗反演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最终表达 形式”。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我们与其在地震资料上解释沉积体和砂体,不如在
反演后的波阻抗剖面上来解释砂体和沉积体。波阻 抗体的地质意义要比地震剖面意义明确。地质人员 应该把波阻抗体看作像是地震资料一样地去进行砂 体和沉积体的解释。——理念上的变化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实需求: 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应用客观定量地震属性计算替 换人为性较强的肉眼观察的地震相来进行沉积相划 分和储层分析。
理论上来看: 地震反演和属性技术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结合来 研究等时地层格架内的沉积学问题——产生了地震 沉积学。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 Current activity is focussed on the Gulf of Mexico, the Atlantic margins, Central Asia/Egypt, Indo-China and Russia.
• We believe the key to success is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igraphic fill, the petroleum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excellence.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层序地层学的理解: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等时地层格架理念。 层序地层学有两个假设:①恒定大物源供给;②构造活动影 响不大(构造活动控制了古地形和可容纳空间)。如果这两个 条件不能满足,则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层序 地层学的预测功能将失色。 目前层序地层学在我国陆相盆地的应用形式是:等时地层格 架内的沉积学研究,在钻井资料较少时,沉积相分析的形式是 肉眼观察的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的方式,而且基本限于三级或 “三级半”级别下的研究,在砂组这一层次上的研究基本还应 用的是沉积学理论或技术。
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属性技术成功应用于等时地层 格架内地层沉积相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地震资料 应用于沉积相和储层分析的定量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因 此,地震沉积学的定义应该是“应用地震资料和技术来 研究等时沉积格架内沉积相的一门学科。”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2. 地震沉积学的内涵(1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不仅包括常规的地震等时地层 格架的解释和建立,也应该包括地震资料的信息处理和提取,如 地震属性提取和地震反演等方法和技术,目的就是应用定量地震 信息对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地层进行沉积信息的客观反映和 沉积相解释和分析。
2. 地震沉积学的内涵
(1)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沉积学和层序地层 学研究: 1.利用肉眼观察同 向轴、振幅、频率 以及这些参数的组 合的变化来反映沉 积相 2.缺点:人为性强, 不客观 3.解决的问题:大 的沉积体和层位。
地震信息
地震沉积学研究: 1.在定量计算的基 础上,依靠单个属 性或多属性的组合 反映沉积和储层特 征,目前有400多 种属性。 2.优点:客观性强 3.能客观反映任何 沉积层序内的沉积 和储层分布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地震沉积学中沉积学的研究同样需要钻井资 料和地质资料的支持。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地震沉积学及应用
——等时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地震地质综合研究
汇报提纲
1.地震沉积学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2.地震沉积学应用 2.1 层序格架建立 2.2 古地貌与构造应力转换带控制的砂体分布 2.3 原型盆地恢复基础上的物源通道分析 2.4 基于波阻抗体的砂层组解释和内幕结构分析 2.5 重力流储层预测 2.6 河流沉积相地层中的应用 2.7 基于多方向类比基础上的裂缝带预测 2.8 反射异常体的解释与三维表达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 BP is a world leader in the exploration of Tertiary Deepwater Basins.
• Our strategy is to be Number One or Number Two in the Basins we choose to explore by being in the “right places” in these Basins.
• We will not drill any dry holes.
强调了:地球物理技术的正确应用
引自BP公司
1.1 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中石油公司的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建 立了一整套勘探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 集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岩性地层圈闭综合评价技术;特殊的钻井、测井压裂改造技术 等,其中,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 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贾承造等, 2004)。 在地震技术应用于岩性油气藏的方面,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技术 方法是储层地震反演技术和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这两项技术 是目前应用于定量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等方面 最为有效的地震方法。(李明,2006)
Zeng等(1998)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一词” , 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 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斯敦召开, 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 的关注。
1.2 地震沉积学概念、内涵及学科性质
1.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 目前地震沉积学被定义为“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