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定稿版
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空间几何(含解析)

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空间几何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 6+4B. 4+4C. 6+2D. 4+22.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π,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 B. C. 1 D.3.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这个多面体某条棱的一个端点在正视图中对应的点为M,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则该端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A. EB. FC. GD. H4.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A. B. C. D.5.已知为球O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为的外接圆,若⊙的面积为,,则球O的表面积为()A. B. C. D.6.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 20°B. 40°C. 50°D. 90°7.若棱长为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 B. C. D.8.某三棱柱的底面为正三角形,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柱的表面积为().A. B. C. D.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 B. C. 3 D. 6二、填空题10.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11.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棱长均为2,∠BAD=60°.以为球心,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BCC1B1的交线长为________.12.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2 cm,高为2 cm,内孔半轻为0.5 cm,则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________cm.13.已知圆锥展开图的侧面积为2π,且为半圆,则底面半径为________.三、解答题14.如图,在长方体中,点E,F分别在棱,上,且,.证明:(1)当时,;(2)点在平面内.15.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1)证明:点在平面内;(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16.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AB=6,AO//平面EB1C1F,且∠MPN=,求四棱锥B–EB1C1F的体积.17.如图,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为上一点,∠APC=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C;(2)设DO=,圆锥的侧面积为,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18.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EB1C1F;(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平面EB1C1F,且AO=AB,求直线B1E与平面A1AMN所成角的正弦值.19.如图,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为底面直径,.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为上一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0.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1)证明:l⊥平面PDC;(2)已知PD=AD=1,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21.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点分别在棱和棱上,且为棱的中点.(Ⅰ)求证:;(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Ⅲ)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2.在三棱锥A—BCD中,已知CB=CD=,BD=2,O为BD的中点,AO⊥平面BCD,AO=2,E为AC 的中点.(1)求直线AB与DE所成角的余弦值;(2)若点F在BC上,满足BF= BC,设二面角F—DE—C的大小为θ,求sinθ的值.23.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B1C⊥平面ABC,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1C1;(2)求证:平面AB1C⊥平面ABB1.24.如图,在正方体中,E为的中点.(Ⅰ)求证:平面;(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5.如图,三棱台DEF﹣ABC中,面ADFC⊥面ABC,∠ACB=∠ACD=45°,DC=2BC.(Ⅰ)证明:EF⊥DB;(Ⅱ)求DF与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根据三视图特征,在正方体中截取出符合题意的立体图形根据立体图形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三视图特征,在正方体中截取出符合题意的立体图形,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即可求得其表面积.2.【答案】C解:设球O的半径为R,则,解得:.设外接圆半径为,边长为,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解得:,,球心到平面的距离.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球O的表面积和的面积可求得球O的半径R和外接圆半径r,由球的性质可知所求距离.3.【答案】A解: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图中标出了根据三视图M点所在位置,可知在侧视图中所对应的点为E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即可求得M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4.【答案】C解:如图,设,则,由题意,即,化简得,解得(负值舍去).故答案为:C.【分析】设,利用得到关于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5.【答案】A解:设圆半径为r,球的半径为R,依题意,得,由正弦定理可得,,根据圆截面性质平面,,球的表面积.故答案为:A【分析】由已知可得等边的外接圆半径,进而求出其边长,得出的值,根据球截面性质,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出结论.6.【答案】B解: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l是点A处的水平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是晷针所在直线.m 是晷面的截线,依题意依题意,晷面和赤道平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可知、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由于,所以,由于,所以,也即晷针与点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故答案为:B【分析】画出过球心和晷针所确定的平面截地球和晷面的截面图,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有关截线的关系,根据点A处的纬度,计算出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7.【答案】C解:这个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其半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即,所以,这个球的表面积为.故答案为:C.【分析】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即为球的半径,利用球的表面积公式,即可得解.8.【答案】D解:由题意可得,三棱柱的上下底面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为三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其表面积为:.故答案为:D.【分析】首先确定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然后求解其表面积即可.9.【答案】A解:由题意可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部是直三棱柱,底面是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为2,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一个侧面与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垂直,棱锥的高为1,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答案为:A.【分析】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利用三视图的数据求解几何体的体积即可.二、填空题10.【答案】解:易知半径最大球为圆锥的内切球,球与圆锥内切时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且点M为BC边上的中点,设内切圆的圆心为O,由于,故,设内切圆半径为,则:,解得:,其体积:.故答案为:.【分析】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圆锥内切球的问题,然后结合截面确定其半径即可确定体积的值.11.【答案】解:如图:取的中点为E,的中点为F,的中点为,因为60°,直四棱柱的棱长均为2,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又四棱柱为直四棱柱,所以平面,所以,因为,所以侧面,设为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则,因为球的半径为,,所以,所以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的距离为,因为,所以侧面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的弧,因为,所以,所以根据弧长公式可得.故答案为:.【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得,侧面,可得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的距离为,可得侧面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的弧,再根据弧长公式可求得结果. 12.【答案】解:正六棱柱体积为圆柱体积为所求几何体体积为故答案为:【分析】先求正六棱柱体积,再求圆柱体积,相减得结果.13.【答案】1解:∵圆锥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面积为2π,设圆锥的母线长为a,则a2π=2π,∴a=2,∴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为2π,设圆锥的底面半径OC=r,则2πr=2π,解得r=1.故答案为:1.【分析】利用圆锥的侧面积,求出母线长,求解底面圆的周长,然后求解底面半径.三、解答题14.【答案】(1)解:因为长方体,所以平面,因为长方体,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因为平面,因此平面,因为平面,所以(2)解:在上取点M使得,连,因为,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为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在平面内【分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得,根据长方体性质得,进而可证平面,即得结果;(2)只需证明即可,在上取点M使得,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证明即可.15.【答案】(1)解:在棱上取点G,使得,连接、、、,在长方体中,且,且,,,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且,同理可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且,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在平面内(2)解: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则,,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因此,二面角的正弦值为【分析】(1)连接、,证明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证得点在平面内;(2)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计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进而可求得二面角的正弦值.16.【答案】(1)解:分别为,的中点,又在等边中,为中点,则又侧面为矩形,由,平面平面又,且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解:过M作垂线,交点为H,画出图形,如图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为的中心.故:,则,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在等边中即由(1)知,四边形为梯形四边形的面积为:,h为M到的距离,.【分析】(1)由分别为,的中点,,根据条件可得,可证,要证平面平面,只需证明平面即可;(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和M到的距离,根据椎体体积公式,即可求得.17.【答案】(1)解:为圆锥顶点,O为底面圆心,平面,在上,,是圆内接正三角形,,,,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解:设圆锥的母线为l,底面半径为,圆锥的侧面积为,,解得,,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在中,,三棱锥的体积为.【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进而有,可得,即,从而证得平面,即可证得结论;(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母线和底面半径的关系,进而求出底面半径,由正弦定理,求出正三角形边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求出,在中,求出,即可求出结论.18.【答案】(1)解:分别为,的中点,又在中,M为中点,则又侧面为矩形,由,平面平面又,且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解:连接平面,平面平面根据三棱柱上下底面平行,其面平面,面平面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设边长是()可得:,为的中心,且边长为故:解得:在截取,故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1)平面故为与平面所成角在,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分析】(1)由分别为,的中点,,根据条件可得,可证,要证平面平面,只需证明平面即可;(2)连接,先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几何关系求得,在截取,由(1)平面,可得为与平面所成角,即可求得答案.19.【答案】(1)解:由题设,知为等边三角形,设,则,,所以,又为等边三角形,则,所以,,则,所以,同理,又,所以平面;(2)解:过O作∥BC交AB于点N,因为平面,以O为坐标原点,OA为x轴,ON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令,得,所以,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令,得,所以故,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分析】(1)要证明平面,只需证明,即可;(2)以O为坐标原点,OA为x轴,ON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算出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利用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0.【答案】(1)解:在正方形中,,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因为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所以且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平面;(2)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则有,设,则有,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证得,从而得到平面;(2)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应点的坐标,设出点,之后求得平面的法向量以及向量的坐标,求得的最大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21.【答案】解:依题意,以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Ⅰ)依题意,,,从而,所以;(Ⅱ)依题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不妨设,可得.,.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Ⅲ)依题意,.由(Ⅱ)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于是.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以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Ⅰ)计算出向量和的坐标,得出,即可证明出;(Ⅱ)可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计算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解结果;(Ⅲ)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2.【答案】(1)解:连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从而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解:设平面一个法向量为令设平面一个法向量为令因此【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数量积求直线向量夹角,即得结果;(2)先求两个平面法向量,根据向量数量积求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关系得结果.23.【答案】(1)证明: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证明:由于平面,平面,所以.由于,所以平面,由于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分析】(1)通过证明,来证得平面.(2)通过证明平面,来证得平面平面.24.【答案】解:(Ⅰ)如下图所示:在正方体中,且,且,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平面,平面,平面;(Ⅱ)以点A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令,则,,则..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Ⅰ)证明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Ⅱ)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计算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5.【答案】解:(Ⅰ)证明:作DH⊥AC,且交AC于点H,∵面ADFC⊥面ABC,DH⊂面ADFC,∴DH⊥BC,∴在Rt△DHC中,CH=CD•cos45°=CD,∵DC=2BC,∴CH=CD=•2BC=•BC,∴=,即△BHC是直角三角形,且∠HBC=90°,∴HB⊥BC,∴BC⊥面DHB,∵BD⊂面DHB,∴BC⊥BD,∵在三棱台DEF﹣ABC中,EF∥BC,∴EF⊥DB.(Ⅱ)设BC=1,则BH=1,HC=,在Rt△DHC中,DH=,DC=2,在Rt△DHB中,DB===,作HG⊥BD于G,∵BC⊥HG,∴HG⊥面BCD,∵GC⊂面BCD,∴HG⊥GC,∴△HGC是直角三角形,且∠HGC=90°,设DF与面DBC所成角为θ,则θ即为CH与面DBC的夹角,且sinθ=sin∠HCG==,∵在Rt△DHB中,DH•HB=BD•HG,∴HG===,∴sinθ===.【分析】(Ⅰ)题根据已知条件,作DH⊥AC,根据面面垂直,可得DH⊥BC,进一步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判断出△BHC是直角三角形,且∠HBC=90°,则HB⊥BC,从而可证出BC⊥面DHB,最后根据棱台的定义有E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F⊥DB;(Ⅱ)题先可设BC=1,根据解直角三角形可得BH=1,HC=,DH=,DC=2,DB=,然后找到CH与面DBC的夹角即为∠HCG,根据棱台的特点可知DF与面DBC所成角与CH与面DBC的夹角相等,通过计算∠HCG的正弦值,即可得到DF与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试题答案及解析1.(3分)(2011•重庆)高为的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S,A,B,C,D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则底面ABCD的中心与顶点S之间的距离为()A.B.C.1D.【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ABCD所在的圆是小圆,对角线长为,四棱锥的高为,而球心到小圆圆心的距离为,则推出顶点S在球心距的垂直分的平面上,而顶点S到球心的距离为1,即可求出底面ABCD的中心与顶点S之间的距离.解:由题意可知ABCD所在的圆是小圆,对角线长为,四棱锥的高为,点S,A,B,C,D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球心到小圆圆心的距离为,顶点S在球心距的垂直分的平面上,而顶点S到球心O的距离为1,所以底面ABCD的中心O'与顶点S之间的距离为1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球的内接多面体的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转化与划归的思想.2.(2013•天津)已知下列三个命题:①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③直线x+y+1=0与圆相切.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①由球的体积公式V=可知,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故①正确;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标准差不一定相等,如2,2,2和1,2,3;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它们的标准差不相等,故②错;③圆的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d==半径r,故直线x+y+1=0与圆相切,③正确.故选C.3.如果,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n,那么m+n=()A .8B .9C .10D .11【答案】A【解析】因为过EF 做垂直于CD (AB )的平面垂直平分CD ,所以该平面与过AB 中点并与AB 垂直的平面平行,平面和正方体的4个侧面相交,由于EF 和正方体的侧棱不平行,所以它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4.同理与CE 相交的平面有4个,共8个,选A.【考点】该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相交,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如图,已知四棱锥,底面是等腰梯形,且∥,是中点,平面,,是中点.(1)证明:平面平面;(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根据中位线可得∥,从而可证得∥平面。
高中空间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B .若//αβ,m α⊂,n β⊂,则//m nC .若m n ⊥,m α⊂,n β⊂,则αβ⊥D .若m α⊥,//m n ,//n β,则αβ⊥【答案】D2 2.(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 )A .1:2B .1:4C .1:8D .1:16【答案】C 【答案】A3 3.(20XX 年高考新课标1(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答案】A4 4.(20XX 年高考湖南卷(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B .2C .2-12D .2+12【答案】C5.(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若P 为底面111A B C 的中心,则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A.512πB .3πC.4πD.6π【答案】B6.(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5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5603B.5803C.200D.240【答案】C7.(20XX年高考江西卷(理))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 CD,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 n,那么m n+=()A.8 B.9 C.10 D.11【答案】A二、填空题8.(20XX年高考北京卷(理))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D1BPD1CCEBA1A【答案】2559.(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如图,在三棱柱ABC C B A -111中,F E D ,,分别是1AA AC AB ,,的中点,设三棱锥ADE F -的体积为1V ,三棱柱ABC C B A -111的体积为2V ,则=21:V V ____________.【答案】1:2410.(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答案】1616π-11.(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测试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2π12.(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1A B 与1B 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AB C1A D EF1B 1C【答案】3π三、解答题13.(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 垂直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的点. (I)求证:PAC PBC ⊥平面平面;(II)2.AB AC PA C PB A ===--若,1,1,求证:二面角的余弦值D 1 C 1 B 1A 1D C AB14.(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如图,在正三棱锥111ABC A B C -中,16AA =,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角的大小为6π,求该三棱柱的体积.【答案】[解]因为1CC 1AA .所以1BC C ∠为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的角,即1BC C ∠=6π. 在Rt 1BC C ∆中,113tan 6233BC CC BC C =⋅∠==从而2333ABC S BC ∆==因此该三棱柱的体积为1336183ABC V S AA ∆=⋅==15.(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B 1 A 1C 1ACB如图,在三棱锥ABC S -中,平面⊥SAB 平面SBC ,BC AB ⊥,AB AS =,过A 作SB AF ⊥,垂足为F ,点G E ,分别是棱SC SA ,的中点.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 (2)SA BC ⊥.【答案】证明:(1)∵AB AS =,SB AF ⊥∴F 分别是SB 的中点 ∵E.F 分别是SA.SB 的中点 ∴EF ∥AB又∵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EF ∥平面ABC 同理:FG ∥平面ABC又∵EF FG=F, EF.FG ⊆平面ABC ∴平面//EFG 平面ABC (2)∵平面⊥SAB 平面SBC 平面SAB 平面SBC =BC AF ⊆平面SAB AF ⊥SB∴AF ⊥平面SBC 又∵BC ⊆平面SBC ∴AF ⊥BC又∵BC AB ⊥, AB AF=A, AB.AF ⊆平面SAB ∴BC ⊥平面SAB 又∵SA ⊆平面SAB ∴BC ⊥SA16.(20XX 年高考上海卷(理))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2,AD=1,A 1A=1,证明直线BC 1平行于平面DA 1C,并求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C 11A【答案】因为ABCD-A 1B 1C 1D 1为长方体,故1111//,AB C D AB C D =,故ABC 1D 1为平行四边形,故11//BC AD ,显然B 不在平面D 1AC 上,于是直线BC 1平行于平面DA 1C; 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即为点B 到平面D 1AC 的距离设为h考虑三棱锥ABCD 1的体积,以ABC 为底面,可得111(12)1323V =⨯⨯⨯⨯=而1AD C ∆中,11AC DC AD ==故132AD C S ∆= AB CSGFE所以,13123233V h h =⨯⨯=⇒=,即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为23.17.(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90A ∠=︒,6BC =,,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CD BE =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Ⅰ) 证明:A O '⊥平面BCDE ; (Ⅱ) 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 在图1中,易得3,OC AC AD ===连结,OD OE,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OD=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 D '=,所以222A O OD A D ''+=,所以A O OD '⊥,理可证A O OE '⊥, 又OD OE O =,所以A O '⊥平面BCDE . (Ⅱ) 传统法:过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 ,连结A H ', 因为A O '⊥平面BCDE ,所以A H CD '⊥,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H 为AC 中点,故2OH =,从而2A H '== 所以cos OH A HO A H '∠=='所以二面角ACD B '--向量法: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CO BDEA CDOBE'A图1图2C DO BE'AH则(A ',()0,3,0C -,()1,2,0D -所以(CA '=,(1,DA '=- 设(),,n x y z =为平面A CD '的法向量,则00n CA n DA ⎧'⋅=⎪⎨'⋅=⎪⎩,即3020y x y ⎧+=⎪⎨-++=⎪⎩,解得y x z =-⎧⎪⎨=⎪⎩,令1x =,得(1,1,n =- 由(Ⅰ)知,(OA '=为平面CDB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3cos ,3n OA n OA n OA'⋅'===',即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5.18.(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侧棱A1A⊥底面ABCD, AB//DC, AB⊥AD, AD = CD = 1, AA1 = AB = 2, E为棱AA1的中点.(Ⅰ) 证明B1C1⊥CE;(Ⅱ) 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Ⅲ) 设点M在线段C1E上, 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求线段AM的长.6【答案】19.(20XX年高考陕西卷(理))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O为底面中心, A1O⊥平面ABCD,12AB AA==(Ⅰ) 证明: A1C⊥平面BB1D1D;(Ⅱ) 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θ的大小.1A【答案】解:(Ⅰ) BDOAABCDBDABCDOA⊥∴⊂⊥11,,面且面;又因为,在正方形AB CD 中,BDCAACACAACABDAACOABDAC⊥⊂⊥=⋂⊥11111,,故面且面所以;且.在正方形AB CD中,AO = 1 . .111=∆OAOAART中,在OECAOCEAEDB1111111⊥为正方形,所以,则四边形的中点为设.,所以由以上三点得且,面面又OOBDDDBBODDBBBD=⋂⊂⊂111111E.E,DDBBCA111面⊥.(证毕)(Ⅱ) 建立直角坐标系统,使用向量解题.以O为原点,以OC为X轴正方向,以OB为Y轴正方向.则)1,0,1()1,1,1(),10(),1(,0,1,0111-=⇒CABACB,,,,)(.由(Ⅰ)知, 平面BB1D1D的一个法向量.0,0,1),1,1,1(),1,0,1(111)(==-==OCOBCAn设平面OCB1的法向量为,则0,0,2122=⋅=⋅OCnOBnn).1-,1,0(法向量2=n为解得其中一个21221||||||,cos|cos212111=⋅=⋅=><=nnnnnnθ.所以,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θ为3π1A。
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一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有3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若记3的对面的数字为,4的对面的数字为,则 ( )A.3B.7C.8D.11【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与4相邻的是1、6、3、5,故与4相对的是2;与3相邻的是1、2、4、5,故与3相对的是6,所以.【考点】空间几何体.2.有一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有3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若记3的对面的数字为,4的对面的数字为,则 ( )A.3B.7C.8D.11【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与4相邻的是1、6、3、5,故与4相对的是2;与3相邻的是1、2、4、5,故与3相对的是6,所以.【考点】空间几何体.3.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6,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形成一个圆柱,则旋转形成的圆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答案】81【解析】假设矩形的一边为(),则另一边为.以x长的变为轴旋转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为.所以当时,.【考点】1.旋转体的知识.2.函数的最值问题.4.已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上,且平面,,若四面体的体积为,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D【解析】如下图所示,由于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上,则为其外接球的一条直径,因此,设球的半径为,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由于为球上一点,则,且平面,所以,,所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D.【考点】1.勾股定理;2.三角形的面积;3.三棱锥的体积;4.球的表面积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MN与CC1垂直B.MN与AC垂直C.MN与BD平行D.MN与A1B1平行【答案】D【解析】由于C1D1与A1B1平行,MN与C1D1是异面直线,所以MN与A1B1是异面直线,故选项D错误.6.如图,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AB=BC,将直角△ABE沿BE边折起,A点在平面BCDE 上的射影为D点,则对翻折后的几何体有如下描述:(1)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是.(2)三棱锥B-ACE的体积是a3.(3)AB∥CD.(4)平面EAB⊥平面ADE.其中正确的叙述有(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1)(2)(4)【解析】翻折后得到的直观图如图所示.AB与DE所成的角也就是AB与BC所成的角,即为∠ABC.因为AD⊥平面BCDE,所以平面ADC⊥平面BCDE. 又因为四边形BCDE为正方形,所以BC⊥CD.可得BC⊥平面ACD.所以BC⊥AC.因为BC=a,AB=BC=a,则AC== a.在Rt△ABC中,tan∠ABC==.故(1)正确;由AD==a,可得VB-ACE =VA-BCE=×a2·a=,故(2)正确;因为AB与CD异面,故(3)错;因为AD⊥平面BC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DE.又BE⊥ED,所以BE⊥平面ADE,故平面EAB⊥平面ADE,故(4)正确.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ABCDFE中,△ABC,△DF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所在平面平行,四边形BCED为正方形,且所在平面垂直于平面ABC.(Ⅰ)证明:平面ADE∥平面BCF;(Ⅱ)求二面角D-AE-F的正切值.【答案】(Ⅰ)利用线线平行,则面面平行证明,即可得证;(Ⅱ).【解析】(Ⅰ)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又,所以平面平面;(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再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然后利用公式即可求出余弦值为,进而求出正切值.试题解析:(Ⅰ)取的中点,的中点,连接.则,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同理平面,所以又易得,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所以平面平面. (6分)(Ⅱ)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则,令,得. (9分)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则令,得.所以,易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故其余弦值为,所以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12分)【考点】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2.二面角的求法.8.已知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
高考大题-空间几何(2021年整理)

(完整)高考大题-空间几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考大题-空间几何(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考大题-空间几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考大题-空间几何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5AB =,点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AC ⊥BC 1; (II )求证:AC 1 //平面CDB 1;D2。
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B 1D 1的中点, 求证:B 1C ∥平面ODC 1.3.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DC PD =,E 是PC 的中点,作PB EF ⊥交PB 于点F 。
(1)证明 ∥PA 平面EDB ; (2)证明⊥PB 平面EFD .\练习1.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1A A ⊥底面ABC ,D 为1C C 的中点,1AB 与1A B 相交于点O ,连结OD ,(1) 求证://OD 平面ABC ;(2)求证:1AB ⊥平面1A BD 。
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平面ABE ,F 为CE 上的点,2AE EB BC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1)求证:AE ⊥平面BCE ; (2)求证://AE 平面BFD ; (3)求三棱锥C BGF -的体积。
2023年高考数学真题题源解密(全国卷)专题10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版)

2023年高考数学真题题源解密(全国卷)专题10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目录一览①2023真题展现考向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考向二三视图考向三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向四空间中的夹角问题②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⑤名校模拟探源⑥易错易混速记考向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0ABO ∠,3,232OC AB BC解得332PC,于是2PO PC OC 所以圆锥的体积211πV OA PO ABC ∵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E AB CE AB ,又PE AB 平面PEC ,又3232PE CE,PC因为底面ABCD 为正方形,AB 又3PC PD ,PO OP ,所以又3PC PD ,42AC BD ,所以在PAC △中,3,42,PC AC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22PA AC PC 故17PA ,则17PB ,故在PBC 中,7,3,1P PB C 所以22cos 2PC BC PB PCB PC BC 又0πPCB ,所以sin PCB 所以PBC 的面积为12S PC BC 法二:连结,AC BD 交于O ,连结PO ,则因为底面ABCD 为正方形,AB 在PAC △中,3,45PC PCA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22PA AC PC 所以22cos 2PA PC AC APC PA PC cos 17PA PC PA PC APC 不妨记,PB m BPD ,因为 1122PO PA PC PB PD 即2222PA PC PA PC PB PD 则 217923923m 又在PBD △中,22BD PB PD 两式相加得22340m ,故PB 故在PBC 中,7,3,1P PB C 所以22cos 2PC BC PB PCB PC BC 又0πPCB ,所以sin PCB 所以PBC 的面积为12S PC BC二、填空题4.(2023·全国甲卷文数第16题)与球O 的球面有公共点,则球O 【答案】[22,23]【详解】设球的半径为R .分别取侧棱111,,,AA BB CC DD MNGH 的对角线交点,连接MG ,则42MG ,当球的一个大圆恰好是四边形小值为22.综上,[2R 三、解答题(1)求证:EF //平面ADO ;(2)若120POF ,求三棱锥 P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63【详解】(1)连接,DE OF ,设AF6.(2023·全国甲卷文数第18题)(1)证明:平面11ACC A 平面(2)设11,2AB A B AA ,求四棱锥【答案】(1)证明见解析.(2)1【详解】(1)证明:因为A 过点1A 作11A O CC ,垂足为因为平面11ACC A 平面BCC 所以1A O 平面11BCC B ,所以四棱锥111A BB C C 的高为因为1A C 平面ABC ,,ACA .24B .26【答案】D【详解】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点,,,H I J K 为所在棱上靠近点1,B C 则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为长方体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相比少其表面积为: 222考向三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显然,,CE DE E CE DE 因此平面CDE 平面ABC 直线CD 平面CDE ,则直线从而DCE 为直线CD 与平面222CD CE DE CE3.(2023·全国甲卷理数第直径的球的球面与该正方体的棱共有【答案】12【详解】不妨设正方体棱长为,,,,FG EG OM ON MN,如图,由题意可知,O为球心,在正方体中,R ,即2CC的距离为OM则球心O到1CC相切,球面与棱所以球O与棱1同理,根据正方体的对称性知,其余各棱和球面也只有所以以EF为直径的球面与正方体每条棱的交点总数为考向四空间中的夹角问题(1)证明://EF平面ADO;(2)证明:平面ADO 平面BEF(3)求二面角D AO C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于是1//,,/2DE AB DE AB OF//,EF DO EF DO,又EF 所以//EF平面ADO.(2)法一:由(1)可知//EF(3)法一:过点O作//OH BF交由AO BF,得HO AO,且FH 又由(2)知,OD AO,则DOH因为,D E分别为,PB PA的中点,因此即有11,33DG AD GE BE,又(1)证明:1A C AC ;(2)已知1AA 与1BB 的距离为2,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13【详解】(1)如图,1AC ∵底面ABC ,BC 面ABC 1A C BC ,又BC AC ,AC BC 平面ACC1A1,又BC【命题意图】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4.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考查要点】高频考点:面面角,垂直关系的证明;中频考点:体积、球及球的切接,线线角、线面角;低频考点:平行关系的证明。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完整版.doc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高考题1.(2012年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 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2.(2012年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3.(2013年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4.(2013年15)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5.(2014年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 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6.(2014年10)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 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81π4 B .16π C .9π D.27π47.(2015年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位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8.(2015年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 (A )1 (B )2 (C )4 (D )89(2016年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10(2016年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ABCD m α=I 平面,11ABB A n α=I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32 (B )22 (C )33 (D )1311.(2017年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接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12.(2017年16)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
2024全国高考真题数学汇编: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2024全国高考真题数学汇编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一、单选题1.(2024天津高考真题)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 为一个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若//m ,//n ,则m nB .若//,//m n ,则//m nC .若//, m n ,则m nD .若//, m n ,则m 与n 相交2.(2024全国高考真题)已知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523,6AB ,112A B ,则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 .12B .1C .2D .33.(2024全国高考真题)设 、为两个平面,m n 、为两条直线,且m .下述四个命题:①若//m n ,则//n 或//n②若m n ,则n 或n③若//n 且//n ,则//m n④若n 与 , 所成的角相等,则m n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4.(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4PA PB ,PC PD ).A .1B .2CD二、解答题5.(2024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2PA AC ,1,BC AB .(1)若AD PB ,证明://AD 平面PBC ;(2)若AD DC ,且二面角A CP D 的正弦值为7,求AD .6.(2024全国高考真题)如图,//,//AB CD CD EF ,2AB DE EF CF ,4,CD AD BCAE M 为CD 的中点.(1)证明://EM 平面BCF ;(2)求点M 到ADE 的距离.7.(2024上海高考真题)如图为正四棱锥,P ABCD 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1)若5,AP AD ,求POA 绕PO 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2)若,AP AD E 为PB 的中点,求直线BD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大小.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判断AB 的正误,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CD 的正误.【详解】对于A ,若//m ,//n ,则,m n 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A 错误.对于B ,若//,//m n ,则,m n 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B 错误.对于C ,//, m n ,过m 作平面 ,使得s ,因为m ,故//m s ,而s ,故n s ,故m n ,故C 正确.对于D ,若//, m n ,则m 与n 相交或异面,故D 错误.故选:C.2.B【分析】解法一:根据台体的体积公式可得三棱台的高h3AM ,进而根据线面夹角的定义分析求解;解法二:将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补成正三棱锥 P ABC ,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根据比例关系可得18P ABC V ,进而可求正三棱锥 P ABC 的高,即可得结果.【详解】解法一:分别取11,BC B C 的中点1,D D ,则11AD A D ==可知11111662222ABC A B C S S 设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为h ,则 11115233ABC A B C V h ,解得3h ,如图,分别过11,A D 作底面垂线,垂足为,M N ,设AM x ,则1AA DN AD AM MN x =--=-,可得1DD 结合等腰梯形11BCC B 可得22211622BB DD ,即 221616433x x ,解得x所以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1tan 1A M A AD AMÐ==;解法二:将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补成正三棱锥 P ABC,则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因为11113PA A B PA AB ,则111127P A B C P ABC V V ,可知1112652273ABC A B C P ABC V V ,则18P ABC V ,设正三棱锥 P ABC 的高为d,则11661832P ABC V d,解得d ,取底面ABC 的中心为O ,则PO 底面ABC,且AO 所以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tan 1PO PAO AO.故选:B.3.A【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①;举反例即可判断②④;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判断③.【详解】对①,当n ,因为//m n ,m ,则//n ,当n ,因为//m n ,m ,则//n ,当n 既不在 也不在 内,因为//m n ,,m m ,则//n 且//n ,故①正确;对②,若m n ,则n 与, 不一定垂直,故②错误;对③,过直线n 分别作两平面与, 分别相交于直线s 和直线t ,因为//n ,过直线n 的平面与平面 的交线为直线s ,则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n s ,同理可得//n t ,则//s t ,因为s 平面 ,t 平面 ,则//s 平面 ,因为s 平面 ,m ,则//s m ,又因为//n s ,则//m n ,故③正确;对④,若,m n 与 和 所成的角相等,如果//,// n n ,则//m n ,故④错误;综上只有①③正确,故选:A.4.D【分析】取点作辅助线,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平面PEF 平面ABCD ,可知PO 平面ABCD ,利用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详解】如图,底面ABCD 为正方形,当相邻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4,PA PB AB PC PD ,分别取,AB CD 的中点,E F ,连接,,PE PF EF ,则,PE AB EF AB ,且PE EF E ,,PE EF 平面PEF ,可知AB 平面PEF ,且AB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CD ,过P 作EF 的垂线,垂足为O ,即PO EF ,由平面PEF 平面ABCD EF ,PO 平面PEF ,所以PO 平面ABCD ,由题意可得:2,4PE PF EF ,则222PE PF EF ,即PE PF ,则1122PE PF PO EF ,可得PE PF PO EF,当相对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4PA PC ,PB PD因为BD PB PD ,此时不能形成三角形PBD ,与题意不符,这样情况不存在.故选:D.5.(1)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证出AD 平面PAB ,即可得AD AB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BC AB ,从而//AD BC ,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过点D 作DE AC 于E ,再过点E 作EF CP 于F ,连接DF ,根据三垂线法可知,DFE 即为二面角A CP D 的平面角,即可求得tan DFE AD 的长度表示出,DE EF ,即可解方程求出AD .【详解】(1)(1)因为PA 平面ABCD ,而AD 平面ABCD ,所以PA AD ,又AD PB ,PB PA P ,,PB PA 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而AB 平面PAB ,所以AD AB .因为222BC AB AC ,所以BC AB ,根据平面知识可知//AD BC ,又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2)如图所示,过点D 作DE AC 于E ,再过点E 作EF CP 于F ,连接DF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C 平面ABCD ,而平面PAC 平面ABCD AC ,所以DE 平面PAC ,又EF CP ,所以 CP 平面DEF ,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知,DFE 即为二面角A CP D 的平面角,即sin DFEtan DFE 因为AD DC ,设AD x,则CD 42x x DE ,又242xCE,而EF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EF故22tan 4DFE xxAD6.(1)证明见详解;【分析】(1)结合已知易证四边形EFCM 为平行四边形,可证//EM FC ,进而得证;(2)先证明OA 平面EDM ,结合等体积法M ADE A EDM V V 即可求解.【详解】(1)由题意得,//EF MC ,且EF MC ,所以四边形EFC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 FC ,又CF 平面,BCF EM 平面BCF ,所以//EM 平面BCF ;(2)取DM 的中点O ,连接OA ,OE ,因为//AB MC ,且ABMC ,所以四边形AMC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MBC 又AD ,故ADM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EDM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3,OA DM OE DM OA OE又AE 222OA OE AE ,故OA OE .又,,,OA DM OE DM O OE DM 平面EDM ,所以OA 平面EDM ,易知122EDM S在ADE V 中,cosDEA所以1sin ,24242DEA DEA S .设点M 到平面ADE 的距离为d ,由M ADE A EDM V V ,得1133ADE EDM S d S OA ,得13d ,故点M 到平面ADE 的距离为13.7.(1)12π(2)π4【分析】(1)根据正四棱锥的数据,先算出直角三角形POA 的边长,然后求圆锥的体积;(2)连接,,EA EO EC ,可先证BE 平面ACE ,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得出所求角为 BOE ,然后结合题目数量关系求解.【详解】(1)正四棱锥满足且PO 平面ABCD ,由AO 平面ABCD ,则PO AO ,又正四棱锥底面ABCD 是正方形,由 AD 3AO ,故4PO ,根据圆锥的定义,POA 绕PO 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以PO 为轴,AO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即圆锥的高为4PO ,底面半径为3AO ,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所得圆锥的体积是21π3412π3(2)连接,,EA EO EC ,由题意结合正四棱锥的性质可知,每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由E 是PB 中点,则,AE PB CE PB ,又,,AE CE E AE CE 平面ACE ,故PB 平面ACE ,即BE 平面ACE ,又BD 平面ACE O ,于是直线BD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大小即为 BOE ,不妨设6AP AD ,则3BO BE ,sinBOE,又线面角的范围是π0,2 ,故π4BOE .即为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B.C.D.2.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πB.C.D.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 C.A1E⊥BC1D.A1E⊥AC4.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60 B.30 C.20 D.10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2)是()A.+1 B.+3 C.+1 D.+3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2,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A.γ<α<βB.α<γ<βC.α<β<γD.β<γ<α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90πB.63πC.42πD.36π1.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10 B.12 C.14 D.162.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8.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C是球O的直径.若平面SCA⊥平面SCB,SA=AC,SB=BC,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9,则球O的表面积为.9.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10.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11.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如图,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三.解答题(共9小题)1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14.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1)证明:直线BC∥平面PAD;(2)若△PCD面积为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5.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1)证明:AC⊥BD;(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为棱BD上与D不重合的点,且AE ⊥EC,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16.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和AC的长分别为4和2,侧棱AA1的长为5.(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2)设M是BC中点,求直线A1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1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 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Ⅰ)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Ⅱ)求证:PD⊥平面PBC;(Ⅲ)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19.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Ⅰ)证明:CE∥平面PAB;(Ⅱ)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20.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 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Ⅰ)证明:A1O∥平面B1CD1;(Ⅱ)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21.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4.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1)证明:直线CE∥平面PAB;(2)点M在棱PC 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5.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1)求证:M为PB的中点;(2)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3)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BAC=90°.点D,E,N分别为棱PA,PC,BC的中点,M是线段AD的中点,PA=AC=4,AB=2.(Ⅰ)求证:MN∥平面BDE;(Ⅱ)求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Ⅲ)已知点H在棱PA上,且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求线段AH的长.8.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及其内部)以AB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是的中点.(Ⅰ)设P是上的一点,且AP⊥BE,求∠CBP的大小;(Ⅱ)当AB=3,AD=2时,求二面角E﹣AG﹣C的大小.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B.C.D.【解答】解:对于选项B,由于AB∥M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B不满足题意;对于选项C,由于AB∥M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C不满足题意;对于选项D,由于AB∥N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D不满足题意;所以选项A满足题意,故选:A.2.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πB.C.D.【解答】解:∵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该圆柱底面圆周半径r==,∴该圆柱的体积:V=Sh==.故选:B.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 C.A1E⊥BC1D.A1E⊥AC【解答】解:法一:连B1C,由题意得BC1⊥B1C,∵A1B1⊥平面B1BCC1,且BC1⊂平面B1BCC1,∴A1B1⊥BC1,∵A1B1∩B1C=B1,∴BC1⊥平面A1ECB1,∵A1E⊂平面A1ECB1,∴A1E⊥BC1.故选:C.法二: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则A1(2,0,2),E(0,1,0),B(2,2,0),D(0,0,0),C1(0,2,2),A(2,0,0),C(0,2,0),=(﹣2,1,﹣2),=(0,2,2),=(﹣2,﹣2,0),=(﹣2,0,2),=(﹣2,2,0),∵•=﹣2,=2,=0,=6,∴A1E⊥BC1.故选:C.4.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60 B.30 C.20 D.10【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该三棱锥的体积==10.故选:D.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2)是()A.+1 B.+3 C.+1 D.+3【解答】解:由几何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的一半和一个三棱锥组成,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1,三棱锥的底面是底边长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圆锥的高和棱锥的高相等均为3,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12×3+××××3=+1,故选:A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2,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A.γ<α<βB.α<γ<βC.α<β<γD.β<γ<α【解答】解法一: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底面△ABC的中心为O.不妨设OP=3.则O(0,0,0),P(0,﹣3,0),C(0,﹣6,0),D(0,0,6),Q,R,=,=(0,3,6),=(,5,0),=,=.设平面PDR的法向量为=(x,y,z),则,可得,可得=,取平面ABC的法向量=(0,0,1).则cos==,取α=arccos.同理可得:β=arccos.γ=arccos.∵>>.∴α<γ<β.解法二:如图所示,连接OP,OQ,OR,过点O分别作垂线:OE⊥PR,OF⊥PQ,OG⊥QR,垂足分别为E,F,G,连接DE,DF,DG.设OD=h.则tanα=.同理可得:tanβ=,tanγ=.由已知可得:OE>OG>OF.∴tanα<tanγ<tanβ,α,β,γ为锐角.∴α<γ<β.故选:B.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90πB.63πC.42πD.36π【解答】解:由三视图可得,直观图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减去一个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V=π•32×10﹣•π•32×6=63π,故选:B.1.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10 B.12 C.14 D.16【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画出直观图,该立体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的面,S梯形=×2×(2+4)=6,∴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6×2=12,故选:B2.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解答】解:【解法一】如图所示,设M、N、P分别为AB,BB1和B1C1的中点,则AB1、BC1夹角为MN和NP夹角或其补角(因异面直线所成角为(0,]),可知MN=AB1=,NP=BC1=;作BC中点Q,则△PQM为直角三角形;∵PQ=1,MQ=AC,△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4+1﹣2×2×1×(﹣)=7,∴AC=,∴MQ=;在△MQP中,MP==;在△PM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MNP===﹣;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解法二】如图所示,补成四棱柱ABCD﹣A1B1C1D1,求∠BC1D即可;BC1=,BD==,C1D=,∴+BD2=,∴∠DBC1=90°,∴cos∠BC1D==.二.填空题(共5小题)8.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C是球O的直径.若平面SCA⊥平面SCB,SA=AC,SB=BC,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9,则球O的表面积为36π.【解答】解: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C是球O的直径,若平面SCA⊥平面SCB,SA=AC,SB=BC,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9,可知三角形SBC与三角形SA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球的半径为r,可得,解得r=3.球O的表面积为:4πr2=36π.故答案为:36π.9.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14π.【解答】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可知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就是球的直径,所以球的半径为:=.则球O的表面积为:4×=14π.故答案为:14π.10.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解答】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6a2=18,则a2=3,即a=,∵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等于球的直径,即a=2R,即R=,则球的体积V=π•()3=;故答案为:.11.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解答】解:由长方体长为2,宽为1,高为1,则长方体的体积V1=2×1×1=2,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1,则圆柱的体积V2=×π×12×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V=V1+2V1=2+,故答案为:2+.12.如图,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解答】解: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体积为:R3,圆柱的体积为:πR2•2R=2πR3.则==.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9小题)1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解答】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BAP=∠CDP=90°,∴AB⊥PA,CD⊥PD,又AB∥CD,∴AB⊥PD,∵PA∩PD=P,∴AB⊥平面PAD,∵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D.解:(2)设PA=PD=AB=DC=a,取AD中点O,连结PO,∵PA=PD=AB=DC,∠APD=90°,平面PAB⊥平面PAD,∴PO⊥底面ABCD,且AD==,PO=,∵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V P﹣ABCD=====,解得a=2,∴PA=PD=AB=DC=2,AD=BC=2,PO=,∴PB=PC==2,∴该四棱锥的侧面积:S侧=S△PAD+S△PAB+S△PDC+S△PBC=+++==6+2.14.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1)证明:直线BC∥平面PAD;(2)若△PCD面积为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解答】(1)证明:四棱锥P﹣ABCD中,∵∠BAD=∠ABC=90°.∴BC∥AD,∵AD⊂平面PAD,BC⊄平面PAD,∴直线BC∥平面PAD;(2)解: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设AD=2x,则AB=BC=x,CD=,O是AD的中点,连接PO,OC,CD的中点为:E,连接OE,则OE=,PO=,PE==,△PCD面积为2,可得:=2,即:,解得x=2,PE=2.则V P﹣ABCD=×(BC+AD)×AB×PO==4.15.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1)证明:AC⊥BD;(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为棱BD上与D不重合的点,且AE ⊥EC,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解答】证明:(1)取AC中点O,连结DO、BO,∵△ABC是正三角形,AD=CD,∴DO⊥AC,BO⊥AC,∵DO∩BO=O,∴AC⊥平面BDO,∵BD⊂平面BDO,∴AC⊥BD.解:(2)法一:连结OE,由(1)知AC⊥平面OBD,∵OE⊂平面OBD,∴OE⊥AC,设AD=CD=,则OC=OA=1,∴E是线段AC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C=EA=CD=,由余弦定理得:cos∠CBD==,即,解得BE=1或BE=2,∵BE<<BD=2,∴BE=1,∴BE=ED,∵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高都是点A到平面BCD的高h,∵BE=ED,∴S△DCE=S△BCE,∴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为1.法二:设AD=CD=,则AC=AB=BC=BD=2,AO=CO=DO=1,∴BO==,∴BO2+DO2=BD2,∴BO⊥DO,以O为原点,OA为x轴,OB为y轴,OD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1,0,0),D(0,0,1),B(0,,0),A(1,0,0),设E(a,b,c),,(0≤λ≤1),则(a,b,c﹣1)=λ(0,,﹣1),解得E(0,,1﹣λ),∴=(1,),=(﹣1,),∵AE⊥EC,∴=﹣1+3λ2+(1﹣λ)2=0,由λ∈[0,1],解得,∴DE=BE,∵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高都是点A到平面BCD的高h,∵DE=BE,∴S△DCE=S△BCE,∴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为1.16.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和AC的长分别为4和2,侧棱AA1的长为5.(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2)设M是BC中点,求直线A1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解答】解:(1)∵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和AC的长分别为4和2,侧棱AA1的长为5.∴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V=S△ABC×AA1===20.(2)连结AM,∵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和AC的长分别为4和2,侧棱AA1的长为5,M是BC中点,∴AA1⊥底面ABC,AM==,∴∠A1MA是直线A1M与平面ABC所成角,tan∠A1MA===,∴直线A1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arctan.1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 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解答】解:(1)证明:由PA⊥AB,PA⊥BC,AB⊂平面ABC,BC⊂平面ABC,且AB∩BC=B,可得PA⊥平面ABC,由BD⊂平面ABC,可得PA⊥BD;(2)证明:由AB=BC,D为线段AC的中点,可得BD⊥AC,由PA⊥平面ABC,PA⊂平面PAC,可得平面PAC⊥平面ABC,又平面ABC∩平面ABC=AC,BD⊂平面ABC,且BD⊥AC,即有BD⊥平面PAC,BD⊂平面BDE,可得平面BDE⊥平面PAC;(3)PA∥平面BDE,PA⊂平面PAC,且平面PAC∩平面BDE=DE,可得PA∥DE,又D为AC的中点,可得E为PC的中点,且DE=PA=1,由PA⊥平面ABC,可得DE⊥平面ABC,可得S△BDC=S△ABC=××2×2=1,则三棱锥E﹣BCD的体积为DE•S△BDC=×1×1=.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Ⅰ)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Ⅱ)求证:PD⊥平面PBC;(Ⅲ)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Ⅰ)如图,由已知AD∥BC,故∠DA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的角.因为AD⊥平面PDC,所以AD⊥PD.在Rt△PDA中,由已知,得,故.所以,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证明:(Ⅱ)因为AD⊥平面PDC,直线PD⊂平面PDC,所以AD⊥PD.又因为BC∥AD,所以PD⊥BC,又PD⊥PB,所以PD⊥平面PBC.解:(Ⅲ)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连结PF,则D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因为PD⊥平面PBC,故PF为DF在平面PBC上的射影,所以∠DFP为直线DF和平面PBC所成的角.由于AD∥BC,DF∥AB,故BF=AD=1,由已知,得CF=BC﹣BF=2.又AD⊥DC,故BC⊥DC,在Rt△DCF中,可得.所以,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9.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Ⅰ)证明:CE∥平面PAB;(Ⅱ)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证明:(Ⅰ)取AD的中点F,连结EF,CF,∵E为PD的中点,∴EF∥PA,在四边形ABCD中,BC∥AD,AD=2DC=2CB,F为中点,∴CF∥AB,∴平面EFC∥平面ABP,∵EC⊂平面EFC,∴EC∥平面PAB.解:(Ⅱ)连结BF,过F作FM⊥PB于M,连结PF,∵PA=PD,∴PF⊥AD,推导出四边形BCDF为矩形,∴BF⊥AD,∴AD⊥平面PBF,又AD∥BC,∴BC⊥平面PBF,∴BC⊥PB,设DC=CB=1,则AD=PC=2,∴PB=,BF=PF=1,∴MF=,又BC⊥平面PBF,∴BC⊥MF,∴MF⊥平面PBC,即点F到平面PBC的距离为,∵MF=,D到平面PBC的距离应该和MF平行且相等,为,E为PD中点,E到平面PBC的垂足也为垂足所在线段的中点,即中位线,∴E到平面PBC的距离为,在,由余弦定理得CE=,设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则sinθ==.20.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 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Ⅰ)证明:A1O∥平面B1CD1;(Ⅱ)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解答】证明:(Ⅰ)取B1D1中点G,连结A1G、CG,∵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 的交点,∴四棱柱ABCD﹣A 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A1G OC,∴四边形OCGA1是平行四边形,∴A1O∥CG,∵A1O⊄平面B1CD1,CG⊂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Ⅱ)四棱柱ABCD﹣A 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BD B1D1,∵M是OD的中点,O为AC与BD 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又BD⊂平面ABCD,∴BD⊥A1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 的交点,∴AO⊥BD,∵M是OD的中点,E为AD的中点,∴EM⊥BD,∵A1E∩EM=E,∴BD⊥平面A1EM,∵BD∥B1D1,∴B1D1⊥平面A1EM,∵B1D1⊂平面B1CD1,∴平面A1EM⊥平面B1CD1.21.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解答】证明:(1)因为AB⊥AD,EF⊥AD,且A、B、E、F四点共面,所以AB∥EF,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EF∥平面ABC;(2)在线段CD上取点G,连结FG、EG使得FG∥BC,则EG∥AC,因为BC⊥BD,FG∥BC,所以FG⊥BD,又因为平面ABD⊥平面BCD,所以FG⊥平面ABD,所以FG⊥AD,又因为AD⊥EF,且EF∩FG=F,所以AD⊥平面EFG,所以AD⊥EG,故AD⊥AC.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答】(1)证明:∵∠BAP=∠CDP=90°,∴PA⊥AB,PD⊥CD,∵AB∥CD,∴AB⊥PD,又∵PA∩PD=P,且PA⊂平面PAD,PD⊂平面PAD,∴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D;(2)解:∵AB∥CD,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B⊥平面PAD,∴AB⊥AD,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在△APD中,由PA=PD,∠APD=90°,可得△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PA=AB=2a,则AD=.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B(),P(0,0,),C().,,.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取y=1,得.∵AB⊥平面PAD,AD⊂平面PAD,∴AB⊥PD,又PD⊥PA,PA∩AB=A,∴PD⊥平面PAB,则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cos<>==.由图可知,二面角A﹣PB﹣C为钝角,∴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4.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1)证明:直线CE∥平面PAB;(2)点M在棱PC 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解答】(1)证明:取PA的中点F,连接EF,BF,因为E是PD的中点,所以EF AD,AB=BC=AD,∠BAD=∠ABC=90°,∴BC∥AD,∴BC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CE∥BF,BF⊂平面PAB,CE⊄平面PAB,∴直线CE∥平面PAB;(2)解: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取AD的中点O,M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N在OC上,设AD=2,则AB=BC=1,OP=,∴∠PCO=60°,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可得:BN=MN,CN=MN,BC=1,可得:1+BN2=BN2,BN=,MN=,作NQ⊥AB于Q,连接MQ,所以∠MQN就是二面角M﹣AB﹣D的平面角,MQ==,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为:=.5.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解答】(1)证明: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O,连接BO,OD.∵△ABC是等边三角形,∴OB⊥AC.△ABD与△CBD中,AB=BD=BC,∠ABD=∠CBD,∴△ABD≌△CBD,∴AD=CD.∵△ACD是直角三角形,∴AC是斜边,∴∠ADC=90°.∴DO=AC.∴DO2+BO2=AB2=BD2.∴∠BOD=90°.∴OB⊥OD.又DO∩AC=O,∴OB⊥平面ACD.又OB⊂平面ABC,∴平面ACD⊥平面ABC.(2)解:设点D,B到平面ACE的距离分别为h D,h E.则=.∵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1.∴点E是BD的中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取AB=2.则O(0,0,0),A(1,0,0),C(﹣1,0,0),D(0,0,1),B(0,,0),E.=(﹣1,0,1),=,=(﹣2,0,0).设平面ADE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取=.同理可得:平面ACE的法向量为=(0,1,).∴cos===﹣.∴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为.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1)求证:M为PB的中点;(2)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3)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1)证明:如图,设AC∩BD=O,∵ABCD为正方形,∴O为BD的中点,连接OM,∵PD∥平面MAC,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MC=OM,∴PD∥OM,则,即M为PB的中点;(2)解:取AD中点G,∵PA=PD,∴PG⊥AD,∵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PG⊥平面ABCD,则PG⊥AD,连接OG,则PG⊥OG,由G是AD的中点,O是AC的中点,可得OG∥DC,则OG⊥AD.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D、GO、GP所在直线为x、y、z轴距离空间直角坐标系,由PA=PD=,AB=4,得D(2,0,0),A(﹣2,0,0),P(0,0,),C (2,4,0),B(﹣2,4,0),M(﹣1,2,),,.设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为,则由,得,取z=,得.取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cos<>==.∴二面角B﹣PD﹣A的大小为60°;(3)解:,平面BDP的一个法向量为.∴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为|cos<>|=||=||=.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BAC=90°.点D,E,N分别为棱PA,PC,BC的中点,M是线段AD的中点,PA=AC=4,AB=2.(Ⅰ)求证:MN∥平面BDE;(Ⅱ)求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Ⅲ)已知点H在棱PA上,且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求线段AH的长.【解答】(Ⅰ)证明:取AB中点F,连接MF、NF,∵M为AD中点,∴MF∥BD,∵BD⊂平面BDE,MF⊄平面BDE,∴MF∥平面BDE.∵N为BC中点,∴NF∥AC,又D、E分别为AP、PC的中点,∴DE∥AC,则NF∥DE.∵DE⊂平面BDE,NF⊄平面BDE,∴NF∥平面BDE.又MF∩NF=F.∴平面MFN∥平面BDE,则MN∥平面BDE;(Ⅱ)解:∵PA⊥底面ABC,∠BAC=90°.∴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C、A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A=AC=4,AB=2,∴A(0,0,0),B(2,0,0),C(0,4,0),M(0,0,1),N(1,2,0),E(0,2,2),则,,设平面MEN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取z=2,得.由图可得平面CME的一个法向量为.∴cos<>=.∴二面角C﹣EM﹣N的余弦值为,则正弦值为;(Ⅲ)解:设AH=t,则H(0,0,t),,.∵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解得:t=或t=.∴当H与P重合时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此时线段AH的长为或.8.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及其内部)以AB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是的中点.(Ⅰ)设P是上的一点,且AP⊥BE,求∠CBP的大小;(Ⅱ)当AB=3,AD=2时,求二面角E﹣AG﹣C的大小.【解答】解:(Ⅰ)∵AP⊥BE,AB⊥BE,且AB,AP⊂平面ABP,AB∩AP=A,∴BE⊥平面ABP,又BP⊂平面ABP,∴BE⊥BP,又∠EBC=120°,因此∠CBP=30°;(Ⅱ)解法一、取的中点H,连接EH,GH,CH,∵∠EBC=120°,∴四边形BECH为菱形,∴AE=GE=AC=GC=.取AG中点M,连接EM,CM,EC,则EM⊥AG,CM⊥AG,∴∠EMC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又AM=1,∴EM=CM=.在△BEC中,由于∠EBC=120°,由余弦定理得:EC2=22+22﹣2×2×2×cos120°=12,∴,因此△EMC为等边三角形,故所求的角为60°.解法二、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BP,BA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A(0,0,3),E(2,0,0),G(1,,3),C(﹣1,,0),故,,.设为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由,得,取z1=2,得;设为平面ACG的一个法向量,由,可得,取z2=﹣2,得.∴cos<>=.∴二面角E﹣AG﹣C的大小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