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一种颠覆人们对地球构造的认知的理论——大陆漂移说。

这个理论在当时备受争议,但后来被证实是地质学上的重大突破,对后世的地壳演化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格纳(Alfred Wegener)生于1880年,他在年轻时就对地球的地质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担任气象学教授,参与过一些极地科学探险,并深入研究了南极洲的地质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魏格纳观察到,南极洲的岩石层与南美洲的某些岩石层非常相似,甚至可以拼接在一起。

他还发现南极洲和南美洲的植物和动物群落有相似之处,这使得他开始思考这两个大陆的关系。

他观察到,这两个大陆之间有着相似的地形、相似的动植物群落以及相似的岩石构成,但它们的现在的位置却相隔甚远,看起来完全无法连接在一起。

于是,魏格纳开始思考一个大胆的猜想:地球上的大陆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在地球表面上漂移。

他认为,原始的超大陆“泛古陆”在很久以前曾存在过,后来逐渐分裂成今天的大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陆还在不断地移动。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在当时备受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固定不动的,几千年的时间内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各地的地质现象的系统观察和分析,以及大量的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对比,得出了这一大胆的理论。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魏格纳开始寻找更多的证据。

他研究了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图,发现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边缘地带。

他还研究了世界各地的地壳构造,发现很多大陆边缘的断层线相互呈现出一种“拼图”状,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还通过研究各洲古生物化石和岩石地层,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相似性,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理论。

他将这些证据整理成著作《大陆漂移论》,并在1912年向科学界发表。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遭到了许多地质学家的反对和讽刺。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书,看的时间长了,他放下书本,想活动一下身子再看,同时让眼睛也休息一下。

他尽力把自己的视线推得远一些,看看窗外..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贴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他很有兴趣地看着那奇形怪状的陆地地形,看着那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那海洋,那岛屿。

看着看着,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几内亚湾的凹进去的部分,一边像是多了一块,一边像是少了一块,正好能合拢起来,再进一步对照,巴西海岸几乎都有凹进去的部分相对应。

魏格纳想:“看起来就像用手掰开的面包片一样,难道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后来才分开的吗?会不会是巧合呢?”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跳跃着,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感到十分兴奋。

“如果我的推断就是恰当的话,我一定必须用事实去证明它!”魏格纳又淡定地思索出来:“假如现在被大西洋分隔的大陆原来就是一整块的话,那么,构成大陆的地层、山脉等地理特征也必须就是相似的,外木在两岸的动物、植物也理应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曾存有过相同的生存环境..”病不好之后,魏格纳踏遍了大西洋两岸,展开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中他辨认出:存有一种蜗牛既生活在欧洲大陆,也生活在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

可以想象,蜗牛不可能将远涉重洋,也没法听闻过曾经有人“引入”过这种野生的蜗牛。

他还对同样出现在巴西和南非地层中的龙化石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种爬行小动物也不可能跨越大海,最重要的是,这种龙在其他地区的地层中并没有被发现过..根据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原理,相同的生物不可能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同一个地区。

种种迹象表明,两岸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整块!于是,1914年,魏格纳创办了一个崭新的学说——大陆漂移说道。

他表示:现在的美洲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

大约两亿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陆慢慢分裂,开始缓馒地漂移,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05丨魏格纳如何证明大陆在漂移?

05丨魏格纳如何证明大陆在漂移?

05 魏格纳如何证明大陆在漂移?今天咱们先来说一说,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100多年前,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很相似,并由此想到了“大陆漂移学说”。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找证据,完善这个学说。

他是怎么证明大陆真的在漂呢?今天我给你好好讲讲这个故事。

| 魏格纳不是第一个发现者魏格纳是在病床上发现大西洋两岸可以拼合在一起的。

关于这件事,魏格纳在自己写的书里并没有详细讲过,只说他有一次看地图的时候产生了灵感。

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是不是真的,我们今天也不清楚。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魏格纳不太可能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

因为找一个不太懂地理的人,看上一眼世界地图,大概也能发现非洲和南美洲两边的陆地轮廓很相似。

那么,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谁?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个“第一人”,是一位叫奥特柳斯的地图学家。

他把这个发现写在了1596年出版的一本书当中。

奥特柳斯肖像,来源:维基百科本来地图就是地图学家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他们当然有机会比别人更早发现这个问题。

奥特柳斯猜测,美洲可能是由于地震和洪水的原因,才与欧洲、非洲分开的。

奥特柳斯绘制的世界地图,来源:维基百科此后的几百年里,有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而且,他们还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证据,比如法国有个博物学家叫布丰的,他就发现,大西洋两岸的生物具有亲缘关系;而德国的地理学家洪堡,则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岩石也很相似。

这些人当中,对魏格纳影响最大的是奥地利的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

爱德华·修斯肖像,来源:维基百科修斯在188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提出,在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发现了相同的动植物化石,而且分布的地层也很相似。

可惜,修斯在解释这种现象时,没有考虑大陆漂移的可能性,而是觉得这些大陆曾经彼此连接,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古陆地。

后来,连接这些大陆的陆桥沉入海底,它们才被海水彻底分隔开来。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你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吗?这事儿可老有意思了。

话说有个叫魏格纳的哥们儿,这家伙可不得了。

有一天啊,他生病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就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看。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一个超级奇怪的事儿。

你看啊,南美洲大陆的东海岸和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就像是两块被撕开的拼图一样,形状特别吻合。

这就好比你把一块饼干掰成两半,那边缘的形状肯定是能对上的呀。

魏格纳就想啊,这难道仅仅是个巧合吗?他这脑袋里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觉得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然后呢,他就开始到处找证据。

他发现啊,不仅是形状像,两边大陆的地层结构啊,就像盖房子的楼层一样,也是特别相似的。

这就好比两栋楼,从一楼到顶楼,每一层的布局都差不多,这可太神奇了。

而且啊,两边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也很相似。

就像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同一种古生物的化石,要是这两块大陆一直离得老远老远的,那这些生物怎么能在两边都有呢?魏格纳就琢磨啊,会不会以前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分开了,就像一艘大船裂成了两半,然后慢慢地越漂越远呢?于是啊,他就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不过呢,他这个学说刚提出来的时候,可没少被人笑话。

那些老学究们就觉得,这么大的大陆怎么可能像船一样在海上漂来漂去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

但是魏格纳可不管这些,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继续找证据,到处去考察。

虽然魏格纳后来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他的生命也结束在了寻找证据的路上。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就像海底扩张啊,板块构造这些理论的出现,都在证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有它的道理。

现在啊,大陆漂移学说已经成为了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啦。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学发现故事呢?。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引言大陆漂移说是指地球上的陆地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地球表面移动的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各大洲是由一个超大陆“潘古亚”分裂演化而来的,而大陆漂移是由于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导致的。

本文将介绍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及相关研究成果。

1. 极相似的地石构造大陆漂移说的一个关键证据是不同大陆上极相似的地石构造。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是相距数千公里的两个山脉,但它们的地质特征非常相似,包括岩石的类型、岩石的年龄以及岩石的形成方式。

这种极相似的地石构造只有通过大陆漂移的理论解释才能合理解释。

2. 拼合综合法拼合综合法是一种通过拼合不同大陆的岩石构造来推测它们过去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大陆岩石构造的拼合,可以发现它们在过去可能是相连的。

例如,将南美洲的巴西东南部海岸线的岩石与非洲的加纳海岸线的岩石拼合时,可以发现它们的地质特征非常相似,从而推测它们在过去曾经相连。

这种拼合综合法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大陆漂移说也可以解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

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附近,这些板块边界正是大陆漂移的主要发生地点。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和火山带是全球地震和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正是因为它位于太平洋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汇处,这些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发生。

4. 海底扩张理论大陆漂移说与海底扩张理论相辅相成。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海底在扩张,从而推动了大陆板块的漂移。

这一理论的主要证据是在海底脊发现了新生的岩石,而且这些岩石与古老的岩石相比非常年轻。

海底扩张理论和大陆漂移说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解释框架,解释了地球上陆地漂移和海底扩张现象之间的关系。

5. 卫星测量和地质记录近年来,卫星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大陆板块的运动,并获取到更多的地质记录。

通过卫星测量数据,科学家们可以观测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位移和变形,从而揭示了大陆漂移的证据。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众所周知,大陆漂移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要追溯到100年前,这个理论却受到了一些质疑和嘲笑。

因为当时魏格纳教授是唯一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他面临着来自同行的冷嘲热讽和不被接纳的困境。

那么,是什么使魏格纳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坚持自己的理论呢?故事发生在1912年,魏格纳教授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一直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地质学界和大部分人认为地球的形成来源于一次大爆炸,然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和海洋。

魏格纳教授在自己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中,却发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现象。

他发现了地球上的大陆的形状和位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东海岸线,形状极其相似,就像是两个拼图的一部分。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于是,魏格纳教授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整理了大量的地质、地形和动物化石等数据,他甚至开始收集这些数据构成一幅详细的地球图谱。

通过对整个地球的地理图进行了逐一比较和分析,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陆是可以移动的!魏格纳教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像是在液体的上面漂浮一样,不断地变换位置和相互碰撞。

通过这种运动,大陆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和位置。

当魏格纳教授第一次公开演讲和解释他的理论时,他遭到了一些教授和学者的反对和嘲笑,他们认为他的理论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

魏格纳教授并没有被打击,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魏格纳教授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采样工作,他亲自参与了多次的航海和陆地考察,采集了海洋地形和大陆地貌的大量数据。

他发现了许多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比如地层的连续性、动植物的分布和相似性等等。

最终,在几十年后的196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证据的积累证实了魏格纳教授的大陆漂移说。

从那时起,大陆漂移说成为地球科学中的基石之一,并为后来的板块构造学和地球演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魏格纳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德国地质学家,他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名字与大陆漂移说紧密相连。

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也就是说地球上的大陆是在漂移移动的,这一说法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声音。

当时的地球科学家们认为大陆是固定不动的,他们无法理解这一新理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提出后,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他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地图,并进行了各种复杂的计算,最终证明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许多反对声音和批评,但他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科学的实证。

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承认,大陆漂移说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概念。

魏格纳除了大陆漂移说的贡献外,他在地质学领域也有着其他的重要发现。

例如,他发现了海底山脉和地震造山作用,这些发现都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支持。

魏格纳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理论的发现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并坚持自己的信仰。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具有早熟的意义的贡献和成果。

同时,魏格纳也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或理论与他人的观点相左而放弃探索和实证科学真理。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魏格纳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他发现世界各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是一片巨大的大陆,名为“盘古大陆”,后来相互分离漂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科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和革命,遭到了当时地质学家普遍的质疑和反对,但是经过科学探索和事实的证明,这一学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魏格纳出生于1880年,长于旺代,天赋异禀,勤奋好学,1915年获得教授职称。

早在1912年,他便开始发表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文章。

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证据不足,大多数人对此抱以怀疑的态度,而他的学说也不断受到质疑和反对,无法得到公认。

魏格纳的观点是这样的:地球外部是一层固体地壳,里面是高温的熔岩,二者之间是被称为岩石圈的大气层,由于内部的热力和外部的力量作用,岩石圈会发生不规则的运动。

早在三亿年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大陆,穿梭于南北两极之间,后来因为运动漂移并且分裂成了不同的板块。

魏格纳的学说首先遭到了美籍德国地质学家德罗斯特(Alfred Wegener)的反驳,后者认为纯粹的地理学不能解释地壳的运动,而应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考察问题。

他认为移动大陆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惯性的物理作用,即受离心力的推动,众所周知,地球自转自东向西,因此向赤道两侧靠近的陆地受到了离心力的推力,使它们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大陆分布。

但是这个解释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大洋中脊是地球上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而它的存在却没有可以用物理学解释的原因,WKV学说在现场引发了一大堆的逻辑上的困惑,说明了这个学说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地球的实际情况,有大量的缺陷。

打破谷歌的谷歌doogle,追寻信息中间道路的成功,多图今日谷歌,美籍德国地质学家迪罗斯特成功制造出曾经证实了魏格纳的学说的实验,他取两个细大的鸡蛋(先是一个平球形的橡胶皮囊,相当于一个半球),闭住气口,用胶带缠好,外面涂上5毫米厚的细泥做成地球模型;然后打进摇晃盆里,手从盆一面伸进去,往里向上推这个地球模型,但只推到一半,放开后,就观察出一个惊人的现象: 该模型上覆盖的泥土突然就出现了互相错动的现象,密密麻麻的裂痕从两个鸡蛋表面纵横交错,最后,裂痕出渗出来的黄色泥土液体,仿佛火山的喷发般,喷上了一片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
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

1880
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
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1910年提出“大陆
漂移说”,1912年得到证实。

他在《海陆
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
说”。

少年探险
魏格纳少年时便向往到北极去探险,由于父亲的阻止,他没能在高中毕业后就加入探险队,而是进入大学学习气象学。

1905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后,致力于高空气象学的研究。

1906年,他和弟弟两人驾驶高空气球在空中连续飞行了52小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后来他又参加了去格陵兰岛的探险队,岛上巨大冰山的缓慢运动留给他的极其深刻的印象可能催化了后来他面对世界地图迸发的联想和兴趣。

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地学资料,查找海陆漂移的证据考察研究
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

把南美洲跟
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

大陆漂移说一提
出,就在地质学界引
起轩然大波。

年轻一
代为此理论欢呼,认
为开创了地质学的新
时代,但老一代均不
承认这一新学说。


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

1930年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

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的雪原上。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

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

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做错误抛弃或是被当做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做信条来接受。

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