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0922212603)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3、京剧:
(1)京剧是怎么形成的? 清朝中后期,戏班荟萃北京城。后来,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 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 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3、京剧:
(2)京剧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 最主要的剧目?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金陵十二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妙玉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清代戏剧创作的特点: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 现实,反映人民心声,受大众的喜 爱。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 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流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京剧在当时得到皇室的扶持,又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 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趋完善,逐渐
相 关 史 事: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 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 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 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 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
2、昆曲:
(1)明朝形成全国性剧种。代表作 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2)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 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相 关 史 事: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 和杨贵妃的故事,叙事严谨,文词华 美,音律严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相结合的佳作。《桃花扇》借助秦 淮歌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 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人物形象鲜 明,情节起伏跌宕,词句谨严凝练。 当时的观众在观看这两部剧时,多流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D 4、下列关于昆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明腔
B.明朝时,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C.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D.昆剧在清朝中朝以后日臻完善,流传四方,成为最主要的剧
种
5.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 字洗练,意境幽深。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
A 的局面,但乾隆嘉庆年间昆曲日趋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脱离广大民众和社会现实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谢谢!!
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 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 到大众的喜欢。
最有影响的戏剧品种
昆曲
2、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 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 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 雅俗共赏。
京剧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 昆曲
昆曲,又 称昆剧、 昆腔,原 是流行于 苏州昆山 一带的昆 山腔。
。
2)京剧四大行当 行当:即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
生
旦
净
丑
生:指男子。
旦:指女子。
小生:青年男子。 老生:中年以上的 男性角色。
花旦:年轻或中 年女子。
净:指性格刚烈 丑:指演滑稽人物,
或粗暴的男性; 鼻梁上抹白粉,称
俗称花脸。
小丑、小花脸等。
京 剧 四 大 功 夫 :
唱
、 念 、 做 、 打 。
孔尚任的《桃花扇》
昆曲脸谱
4)清朝中后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P11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张PPT)

2.说历明史它还价有值什么高价值?
探究1:《红楼梦》的魅力何在?
艺术性价值高 思想价值高 历史价值高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示意图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
怎样的发展趋势?
从高雅到通俗
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明朝小说出现的背景
表现手法多样、角色鲜明、服饰精美; 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武术杂 技多种中国特色艺术形式于一体。是 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清
朝 《红楼梦》 (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影响)
前
期 的 文 学
戏曲
昆曲
明朝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清朝代表作 孔尚任《桃花扇》
艺 术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
京剧在清朝广泛流传的原因有 群众喜爱
皇室支持
, 艺术家的创新
, 。
正式形成
探究2: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请从京剧的人物、服饰、表现手法等方面 进行思考? 京剧可以当做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欣赏,如 美术,那京剧还可以当做哪些艺术形式进 行欣赏?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各有寓意: 红色赤胆忠心; 紫色智勇刚毅; 黑色忠正耿直; 白色奸诈狠毒; 蓝色刚强勇猛; 绿色侠骨义肠; 黄色凶狠残暴。
思考。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文化的兴起
戏曲
→ 先秦(萌芽)---原始
歌舞“秧歌”
元朝(成熟)---元杂剧《窦娥 冤》、《赵氏孤儿》
→ 清朝(繁荣)
昆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京剧
昆 曲
昆曲知识卡片 百戏之祖
时间: 明万历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 清朝(繁荣)
昆曲
京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昆 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昆曲知识卡片 百戏之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探究2: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表现手法多样、角色鲜明、服饰精美; 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武术杂 技多种中国特色艺术形式于一体。是 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金陵十二衩
材料1:《红楼梦》中共有七百二十一人,代表为金陵十 二钗。不同形式的诗词193首。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 消香断有谁怜”“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思考:1.《红楼梦》中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叙述是否杂乱,其
结构有什么特点艺?术性价值高
2.如果用一个字形容《红楼梦》,你选择哪个字? 3.说明《红楼梦》有什么价值?
思考。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文化的兴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戏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 先秦(萌芽)---原始
歌舞“秧歌”
元朝(成熟)---元杂剧《窦娥 冤》、《赵氏孤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28页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
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罪恶的是( D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2.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的《牡丹亭》是谁的代表作( D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汤显祖
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
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清代《红楼梦》插图
贾宝玉
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
贾元春 贾探春 薛宝钗 贾迎春 贾惜春 林黛玉 李 纨 秦可卿 贾巧姐 王熙凤 史湘云 妙 玉
同学们,《红楼梦》有哪些你熟悉的 人物呢?请说一下他们的故事。
• 4.特点:
• 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 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 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 的水平。
历史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
一二一 探究点: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兴起:
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 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 剧是其中的代表。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朝后 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生于1550年, 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 西临川。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 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 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 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 闻县典史。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 《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 他的代表作。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词、戏曲、绘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掌握其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清朝前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词、戏曲、绘画等。
同时,简要介绍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0张PPT)

)
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
山一带的昆明腔
B.明朝时,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C.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D.昆剧在清朝中朝以后日臻完善,流传四方,
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4、不同的文学体裁,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也是不同时代在 艺术上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遮掩了窦娥尸首。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 流人物。 ④ ...... 只 听 见 后 院 中 有 人 笑 声 , ...... 黛 玉 纳 罕 道:“这来着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材料二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 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朝前期的 文学成就和特色; 2、知道昆曲和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朝前期 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独立自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阅读课本105-109页,期待10分钟后大家的精彩回答
1、《红楼梦》的原名、作者、排版时间、地位、 内容、特点? 2、昆曲的含义、特点、发展过程、代表人物、 代表作? 3、京剧的含义、地位?
1、揭示了专制王朝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
(A)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2、该作品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是昆曲的传世
C 之作。这部作品是(
)
A.《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