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ppt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第3章 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第3章 线网规划
特点:“四阶段预测”模式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分 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能较好地反映城市远期客流的 分布,且精度相对较高,但对数据要求高、操作复杂。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一般都属于这一 模式,并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
(四)非集聚模式
非集聚模式又称为交通特征模式,它以实际产生交通 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 何种交通工具以及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 按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交 通需求总量的一类预测模式。
如:北京地铁
5.组合结构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二、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大致可以 概括为三种:
1)在原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开辟快车线。 如巴黎,莫斯科等。
2)在原来线网的基础上,向外围延伸,线路逐渐 延长。
3)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是长远的,实施计划要分 期、分段进行,保持工程实施和运营的连续性,以 便尽快发挥效益。
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
5 力争多设换乘点,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 至多换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6 换乘点应分散布置,不宜过分集中。 7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等制约条件,选择
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减少对重要地 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8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以减少拆迁、噪 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站距适当小一些,在 1km左右;经过郊区时,在不破坏自然风景的前提下宜选择 地面或高架形式,以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9 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 的联络线;若几条线路共用一个车辆段时,应设置连接两线 的联络线。

城市轨道交通.ppt

城市轨道交通.ppt

美丽的青藏铁路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 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具有交通、展 示、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于2002年12月31日 启用,由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德国 总理施罗德,主持剪彩仪式。 磁浮示范运营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龙阳 路站,东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站,主要解决连 接浦东机场和市区的大运量高速交通需求。线 路正线全长约30公里,双线上下折返运行,设 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单线运行 时间约8分钟。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第二节 轨道构造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特点及选择 三、国内外铁路的发展 四、磁悬浮交通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水、交通和环境是城市发展的三大要素。 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于发展城市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优点 运量大、舒适性好、对环境污染小、能 源利用率高等,快速、安全、便捷,誉 模城市用以 更适合低运量场合 补充巴士运输。 补充巴士运输。 (4)大部分线路按右行规则隔离时 , 在混合 大部分线路按右行规则隔离时, 大部分线路按右行规则隔离时 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从而 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 比巴士更具吸引力。 比巴士更具吸引力。 (5)轻轨铁路技术成熟 , 并已有丰富经验 , 轻轨铁路技术成熟, 并已有丰富经验, 轻轨铁路技术成熟 不存在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载问题。 不存在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载问题。
地下铁道
地铁站
2. 轻轨交通 (Light Rail Transit)
是原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而来,采用中等载客 容量的车箱,每小时单向交通流量在1.5→3万 人左右。 轻轨交通车辆轴重较轻, 轻轨交通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 相对于市郊铁路或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 相对于市郊铁路或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故 称轻轨。 称轻轨。是一种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的中 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 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计划编制技术PPT(共 82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计划编制技术PPT(共 82张)

分时开行 列车数
实际开行列车数
间隔 (min:s)
21
举例:
• 条件:
• 营业时间:5:00~23:00 • 早高峰小时(7:00-8:00)客流量为32000人。 •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 • 列车编组6辆,定员为260人。 • 满载率:高峰小时120%,其他时间90% • 高峰小时每列车乘客人数:260*6*1.2=1872 • 其他时间每列车乘客人数:260*6*0.9=1404
分时开行 列车数
4 12 18 16 12 10 11 12 13 14 14 16 16 14 12 7 5 4
实际开行列车数
间隔 (min:s)
23
时间
全日分时最大 单向最大断面 断面客流分布 客流量(人)
比例%
5:00-6:00
15
4800
6:00-7: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
16000
7:00-8:00
100
全日分时最大 断面客流分布
比例% 15 50 100 70 50 40 45 50 55 60 60 70 90 60 50 30 20 15
单向最大断面 客流量(人)
4800 16000 32000 22400 16000 12800 14400 16000 17600 19200 19200 22400 28800 19200 16000 9600 6400 4800
分时开行 列车数
4 12 18 16 12 10 11 12 13 14 14 16 16 14 12 7 5 4
实际开行列车 数
6 12 18 16 12 10 11 12 13 14 16 16 16 14 12 10 6 6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ppt课件

第三节 路基、桥梁与隧道
第四节 轨道
线路的上部结

完整最新ppt
3
第一节 线路概述
• 线路的选线
– 决定线路在城市的走向
• (1)主要客流方向与客流的主要集散地 • (2)地质地貌及地下管网设施 • (3)城市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完整最新ppt
4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第一节 线路概述
• 线路种类:
–按照空间位置不同分类 –按照运营作用不同分类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完整最新ppt
1
问题导入
• 线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 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特征。
• 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起着什么作用呢? • 线路是如何进行设计施工的呢? • 线路又是由哪些具体设备和设施构成的呢?
完整最新ppt
2
第二章 线路
第第一一节节线线路路概概述述
第二节 线路设计
– 停车线
– 安全线
完整最新ppt
1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辅助线
• (1)折返线
–为列车调头折 返而设置的线 路,主要设置 在线路两端的 终到站和折返 站
完整最新ppt
13
辅助线
• (2)渡线
–渡线可满足改变列车进路的需要,也可改变列车运 行方向
–中间站利用渡线进行区间列车折返时,需占用正线 进行作业
• 城市轨道交通均采用列车上下分行的右侧行车 制,其正线有两条——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
完整最新ppt
11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辅助线
• 辅助线是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是为列车 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等作业的线

• 根据作业需要的不同,辅助线又可分为: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课件
渡线有单渡线和交叉渡线之分。
10
●渡线 渡线一般用以连接两相反方向的平行轨道,使得
列车得以掉头、倒车,甚至驶入对向轨道以避开障 碍物。
11
●停车线 停车线一般设置在端点站,专门用于停车,也可
进行少量检修作业。
12
●车辆段出入线 车辆段,在轨道交通沿线适当的位置设置,保证
运行列车的停放和检修。 车辆段与正线连接的线路为车辆段出入线。
市道路、周围建筑、公交的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道和出入口不应有影响乘客紧急疏散的障碍物。
车站设计要尽量兼顾过街人行通道的要求 。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车站需解决好通风、 照明、卫生等问题,以提供乘客安全、快捷和舒
适的乘降环境。在经济条件许可下,也应尽量从
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考虑设计标准。
(11)车站考虑防灾设计,确保车站的安全性
端站与中间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调头 ,在这些地方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
6
●折返线 (1)尽头式折返线
7
●折返线
(2)贯通式折返线
8
●折返线 (3)混合式折返线
9
●渡线 渡线(crossover),又称作横渡线、过渡线、
转辙 段,是指在上下行正线之间(或其他平行线路之 间)设置的连接线,通过一组联动道岔达到转线 的目的。
36
1.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基本概念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
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是一种 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 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 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37
1.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基本概念 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
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隧 道的大小和桥梁的宽窄,都是根 据限界来确定的。

城市轨道施工环网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城市轨道施工环网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03
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规模、特点、要求,制 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 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
置等。
现场勘查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现 场环境、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 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资源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准备充足的人、 财、物等资源,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案例三:某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优化与改进
总结词: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该案例介绍了某城市轨道施工环网在运营过程中进行的优化和改进,包括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流程改进等方面 ,旨在提高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轨道施工环网能够实现资源的集 中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 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概念起源于 20世纪初,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的不断发展,环网技术的应用 也越来越广泛。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 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施 工环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 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详细描述
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关键部分,负责保障列车、车站和各部门之间的 通信需求。它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子系统,为列车调度、乘 客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等提供必要的通信支持。
信号系统
总结词
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详细描述
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核心部分,用于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它包括列车控制系统、信号设备、 轨道电路等设施,通过自动控制列车运行,确保列车安全、准时、高效地运行。
案例一:某城市轨道施工环网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PPT课件)
城市铁路通常分成城市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两部分。 通常使用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列车编组多在4~10节,最高速度可达 100~240Km/h。
长江十号:李田梅
6.磁悬浮
磁悬浮是指一种非轮轨黏着、用 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行的轨道交通系 统,如图1-7所示。
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多公里。
从悬浮机理上可分为常导吸型和超 导斥型。如图1-8、图1-9所示。
城市(市郊)铁路、独轨、磁悬浮、新交通系统等。
长江十号:李田梅
1.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使用电力牵引、轮轨 导向、1~3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 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如图1-2 所示。 优点: 造价低、建设容易。
缺点: 共用街道路权、干扰多、速度慢、通 行能力低、安全程度低、极易引起交 通堵塞。
长江十号:李田梅
长江十号:李田梅
7.新交通系统
新交通系统,是新开发的具有高速、准点、舒适和污染小的交通方式及其运 行服务系统的总称,一般泛指以无人驾驶的车厢在专用路权及自动化控制条件下 运行的新型运输系统。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就是一种新交通系统,是指系统中利用导轨导向自动控制 运行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如图1-10所示。
长江十号:李田梅
任务一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和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
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
长江十号:李田梅
2.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运量大 准时 快捷 舒适 安全 占地少,不破坏地面景观 低污染 投资大
2.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简称地铁,泛指高峰时单向运量在3万~7万人次/小时左右的大容
量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在市区多为地下隧道线(见图1-1)。 特征: ① 全部或大部分线路建于地面以下。 ② 建设费用大、周期长、成本回收慢、每公里投资4~6亿元。 ③ 行车密度大、速度高。 ④ 客容量大。 ⑤ 地铁列车的编组数决定于客运量的大小和站台长度,一般为4节~8节。 ⑥ 地铁车辆消音减振和防火均有严格要求,既安全,又舒适。 ⑦ 受电的制式主要有直流750伏第三轨受电或直流1500伏架空线受电弓受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3.主客流方向线网规划法
4.逐线扩充规划法
逐线扩充规划法是以原有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 进行线网规模扩充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此,必 须在已建线路的基础上,调整现有规划中的其他未建 线路,扩充新的线路,将每条线路依次纳入网络后, 形成最终的网络方案。
5.全新的线网规划方法
1)“面”的分析 所谓“面”的分析,就是在整体上把握结构形态,拟定轨道交通网络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基本结构
日本学者曾总结了18种不同类型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模式,如图2-1所示。
尽管每座城市线网的构架都各有特色, 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图2-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类型
1.放射形(星形)线网
放射形线网一般是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 形放射形式发展。其基本骨架包括至少3条相互交叉的线路, 并逐步向外围扩展、加密,线网中所有线路间都可以在换乘 站实现直接换乘。规划这类线网时,要避免市中心区的线路 过多,否则不仅会造成工程处理困难,还容易产生换乘客流 过于集中的现象。
间距为0.8~1.2 km;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郊区段的站间距 为3~5 km。
3)站点工程实施难度的大小 轨道交通线路一般经过城市的中心城区。但
中心城区到处高楼林立,道路下方市政管线密布, 有的地方还建有立交道路,因此中心城区的轨道 交通站点设置还必须考虑到工程实施难度的大小。 当站点位置移动对其他方面影响不大时,可选择 工程实施难度小的位置设站。
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
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以城市结构形态和客流需求的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客 流集散点、客流分布、主要对外辐射方向及线网结构形态进行分层研究。 “点”“线”“面”既是三个不同的类别,又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要素。“点” 是局部、代表个体性的问题,即在规划时考虑客流集散点、换乘节点的分布; “线”代表方向性问题,即在规划时考虑轨道交通走廊的布局;“面”代表整体 性、全局性的问题,即线网的结构和对外交通出口的分布形态。 1.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本人建议对不同城 市发展阶段,考虑不同的核心因素进行线网规划。对已经发展成熟的城 市或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属追随型投资,线网规划的核心是满足 现状强大的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挤,此时的轨道线网布线应以现状交 通需求期望路线图为主考虑;对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形态不 断变化,城市结构不断调整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属超前型投资, 线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支撑城镇体系规划和发展 战略,通过轨道交通建设调整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此时的轨道线 网布线应以未来的交通需求期望路线图为主考虑,起到引导城市发展和 城市合理结构形成的作用。
稳定性:规划核心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时间上(近期)要 稳定。
灵活性:规划延伸条件在空间上(城市外围区)和时间上(远期) 要有灵活变化的余地。
连续性:线网规划要在城市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完善。
7.3.1 线网规划特点
(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同时又是全市综合交通规划 的延续和补充,由于轨道交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均对全市规划格局 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线网规划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 的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2 线网构架研究
线网构架研究是线网规划的核心,通过多规模控制-方案构思-评 价-优化的研究过程,规划较优的方案。这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合理规模研究、线网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的综 合评价。
3 实施规划研究
实施规划是轨道交通规划可操作性的关键,集中体现了轨道交通 的专业性,主要研究内容是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具 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及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研究、线路敷设方式及主 要换乘节点方案研究、修建顺序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规划、 联络线分布研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及环境要求、轨道 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第7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轨道交通建设的巨大投资和工期长、影响深远的特点,以及轨道交 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结构、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巨大影响, 决定了轨道交通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保证轨道交通 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
(4)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区的联系,方便卫星城镇与市区的联系, 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5)以高品质的供给引导交通方式选择的良性转移 (6)节约能源,避免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7)启动内需,聚集商贸及房地产开发,支持旧城改造和新区 开发,并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非可逆性, 线路一经建成不可更改。因此规划布局合理和规模适当的线网就显得 很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性、工程项目的经济 效益及社会效益。如果作为前期基础研究之一的线网规划发生失误, 后期则难以挽回,因为用地控制、规划导向均与线网直接相关。
伦敦轨道交通网络图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图
7.2.2 轨道 交通线网规划 的工作流程
图5-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体流程
7.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流程中,位 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线网规划是长远的、 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了解:线网规划的意义和目标,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历史沿革, 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原则、准则。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包括确定线网的原则、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线网结构分析,线网构架 的一般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方法;预选方案评价方法, 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2 意义
(1)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发展 (2)有利于城市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3)线网规划有利于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 (4)为控制快轨建设用地提供基础 (5)为快速轨道工程立项建设提供依据
7.1.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前提与基础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轨 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主要研究依据是城市总体规 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 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 要性论证等。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线路网络 布局的基本原理,线网合理规模的确定方法,线网设计,通过实例了 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及方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 包括评价原理、指标体系,候选方案的综合评述。
7.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7.1.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1 作用
(1)缓解中心区尤其是商业区(CBD)地区交通的供需矛盾,强化 土地资源可能提供的交通供给。
(2)加强主出行方向上(主要交通走廊)系统的速度和容量,以 便于主城区外围与中心区的联系。
(3)串联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商业服务中心、行政 中心、规划大型居住区、规划工业区、娱乐中心等),实现客流的合理 疏解。
7.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
7.2.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
轨道网规划要在确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网的大致走向、总体 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配置作出规划,轨道网规划的过 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主要有两类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解析法和系统分析法。 解析法:根据城市人口、土地资料,用运筹学的图论和数学规划 的方法建立目标函数,求解选出线路走向。 系统分析法:根据城市的交通现状和土地发展方向,构架初始线 路或线网,用交通规划方法,进行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预测,并评价 择优。系统分析法是定性经验和定量数据相结合的动态规划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