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的做法及存在问题

[ 摘
要]贵 州省 于 2 0 1 3年 对全省的 1 3个水土保持监 测点 2 0 0 6 -2 0 1 2年 的观 测数据进 行 了整 编 , 其 主要做 法有 : 明确
职责分 工、 重视原始 资料检查和 复核 、 注重数据合理 性分析、 规 范整 编方法、 加 强成 果管理等。指 出了在数据整 编分析 过
责人 、 技 术骨 干及 监测 点 观测 人 员 对 2 0 0 6 -2 0 1 2年 全 省1 3个 监测 点观 测数 据进 行首 次 整编 , 共 整 编 观测 数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 网络和 信息 系统一期工 程于 据 4 0余册 , 为监测成果 的转化应 用打下 了坚 实的基 2 0 0 4年 正式启 动 建设 , 贵 州省 于 2 0 0 5年完 成省 监测 站 础 。整编 中 , 各市 ( 州) 监测分站相互交叉 检查 , 省 监 及贵阳 、 遵义 、 安 顺 等 7个 市 ( 州) 水 土 保 持 监 测 分 站 测站 审核 装订 。通 过对 以往 观 测 数 据 的探 索 性 整 编 , ( 以下简称“ 监测分站” ) 的建设任务 , 并 自筹资金参照 进一 步修 改完 善 了 《 贵 州 省水 土保 持 监 测 点 观 测 数 据 期工 程标 准 补 充建 设 了六 盘 水 市 、 黔 东 南 州 2个 监 整编方案( 草案 ) 》 , 以期更好地指导数据整编工作 , 同 测分站和龙里羊鸡冲 、 遵义浒洋水 、 松桃牛 郎等 7 个水 时将 整编 过程 中发 现 的 问题 及 时解 决 , 避 免 问 题 的 积 土 保持 监 测 点 ( 以下 简称 “ 监测点 ” ) , 于2 0 0 8年底 全 累 , 确 保监 测工 作有 序 开展 。 部 投入 运行 j 。2 0 0 9年 , 按 照全 国水 土保 持 监 测 网络 水 土保 持监 测 点观 测数 据整 编 的做 法 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的要求 , 贵州省有 2 4个站点 3
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与整治

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与整治欧毅(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安顺561000)摘要: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全的地区。
也正因为这样,贵州省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伴随着水土流失,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比如:泥石流、崩塌、滑坡等。
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贵州落后的耕作方法,也导致了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
这些,严重的影响到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而如何整治水土流失,成为了当务之急。
是要继续采用普通的整治措施,还是借鉴其他地区的整治措施,或是寻找一种适合于喀斯特地貌的技术措施。
只有治理好了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
关键词:水土流失泥石流耕作技术石漠化引言一个国家的水土流失表现为何种程度,是不断加剧还是得到控制。
这会直接关系到农林牧副产业,影响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在近几年,贵州喀斯特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许多的水土流失研究。
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严重的水土流失给贵州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最终导致贵州人民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开展贵州喀斯特水土流失的研究,对于贵州具有科研与实践的重大意义。
一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现已成为困扰各国科学家的世界性难题。
它对动植物乃至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这种破坏是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的,就算可以恢复,那也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相当长的时间。
贵州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得省份。
西南岩溶地区由于碳酸盐发育,形成了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怪石嶙峋、峰林耸立,就像俗语说的“地无三里平”,正是由于这样的地貌,贵州的土地资源本来就少。
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已经较多了。
再加之后来,人为的滥砍乱伐。
造成了植被的大面积消失,从而大大的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1 流失面积由上表可以看出,我省的水土流失程度正在逐年上升。
1987年全国第一次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水土流失的总面积是76670.12km2。
贵州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方法初探

2 3 弃土 弃渣 动态 监测 .
弃 土弃 渣监 测是 对工 程建 设 造成 的弃 渣 量 、 土 弃 弃渣堆放情况( 面积、 堆渣高度、 坡度等) 进行监测。 2 4水 土流 失动 态监 测 . 水土流失动态监 测 内容包括不 同时段 内的水土
对不 同地表扰动方式的侵蚀强度监测, 采用地面
第2 0卷 第 4期
20 0 8年 1 2月
亚热 带水 土保持
S b r p c lS i a d W ae o s r ain u t ia ol n trC n e v t o o
Vo . O N 4 I2 o e . o 8 c2 o
贵州省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监测 内容与方法初探 水
观 测方法 。如 径 流小 区量 测 法 、 钎 观 测 小 区法 、 测 插 桩法、 植被样地 、 设置河道取样点等 , 同时记录降雨的 各相关要素。对 于收集到的土样 和水样采用室 内试
收稿 日期 :0 8— 2 0 4— 7
作者 简介 : 廖章志(94 , 贵州省镇宁县人 , 18 一) 男, 助工, 主要从事开发建设项 目 水土保监测技术工作。
・
88・
第4期
廖章志, 徐
丰, 付宇文, : 等 贵州省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方法初探
3 2 地 面定 位观测 .
廖章志 徐 丰 付 宇文 方启彬 杜 迪 王 鹏
(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贵州 贵阳 500 ; 贵州大学 贵州 贵阳 500 ) 50 2 50 3
摘 要 按 照水土保持 法规的要求, 开发建设项 目必须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而且今后水土保持的工作重点 逐步向监测转移。本文以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 , 初探贵州省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监测 内容 与方 法 , 结我 省 开发 建设 项 目水 土保持 监测 主要经验 , 总 并提 出存在 的 问题 。 关键词 开发 建设 项 目; 土保持监 测 ; 水 北盘 江光 照水 电站 工程 [ 中图分类号] 80 [ X3 文献标识码 ] [ c 文章编号]02 2 5 (080 08 0 10 - 61 20 )4- 08- 3 0 w 保证出力 10 2 w 多年平均发电 0 8 .M , 水土保持监测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 评估防治 容量为 1 4 M , 效果和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 , 是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 量 2 .4亿 k h 水库调节性能为不完全多年调节, 75 w, 一 型 和现代化、 促进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的 属一 等大 ( ) 工程 。 保障, 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 的依据。根据 2 监 测 内容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水 土保持法 实施条例》 2 第 4条 、 施工期是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点, 反映 《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网络管理办法》 1 第 0条、 第 了工程 建设对 项 目区造 成 的水 土 流失及 其 防治状 况 , 1 6条等规 定 : 发建 设 项 目须 对 建 设 和生 产 过 程 中 包括 以下几个 方面 : 开 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 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 2 1 水土流 失防治责 任范 围动 态监测 . 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我省先后开展了桐梓县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 围动态监测 主要是通过监 天门河水库工程、 遵义县水泊渡水库工程、 乌江 引子 测临时占地的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的过程 , 确定施工期 其 渡水 电站工程、 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工程等 3 O余个项 不同时段 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 围面积, 内容包 括: 各阶段永 久性 占地变 化 情 况 、 阶段 临时 性 占地 各 目的在建期 水 土流失 动态监测 工作 , 我省 开发建 设 为 项 目水 土保持 监测 工 作 的全 面 开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开 情况。开发建设项 目的水 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 端。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工程是贵州省第 4 个开展建 项 目建设 区和直接影 响 区。由于《 盘江光 照水 电站 北 只针对项 目 建设区 , 因此 只监测防治责任 设项 目 水土保持监测的项 目, 在对以往经验总结的基 实施方案》 础上, 通过 实施 项 目全 程 监 测 , 为 准确 地 反映 了工 范围内的项 目建设区部分 , 较 该部分可分为永久征 占地 程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效果 , 该工作为今后开展 和临时 占地 。永 久征 占地 面积 在 项 目建 设 前 已经 确 水土保持项 目监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水 土保 定, 施工阶段及项 目运行 阶段保持不变 , 临时 占地面 持监测工作为建设单位控制水土流失及水行政 主管 积则随着 工程进展 可能会有 一定 变化 。 . 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 是实践可持续发展 2 2 扰 动面积动 态监测 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开发建设过程 中对原有地表植被或地形地貌 1 典型 项 目概 况 发生改变的行为 , 均属于扰动地表行为。扰动面积就 北盘江光照水 电站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和晴隆县 是监测不同时期 内各种扰动方式 的面积及其动态变 两坡 一 面” 即开挖 形 , 交界的北盘江 中游 , 距离贵 阳 12 i 6 k 。施工区生态环 化 的情况 。此类监 测的重点 为“ n 境 为典 型 的喀斯特地 貌 。工 程建设 期 7年 , 建成 后坝 成的高边坡、 填方形成的松散边坡 以及其 间的平台。 址 控 制 流 域 面 积 1 58m , 库 正 常 蓄 水 位 扰动面积动态监测就是观测不 同时段项 目建设区内 3 4k 水 75O 水库回水长 6k 总库容 3 .5亿 m , 4 .m, 9m, 24 装机 各扰动方式影响范围的面积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 基金项 目: 水利部科技创新项 目“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一以贵州省为例” C 20 0 S X 04— 7
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标准与方法

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标准与方法顾再柯;杨光檄;李勇;陈康;刘瑞禄;兰安军;吕涛【摘要】贵州省在水利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试行)》的指导下,借鉴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先进技术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制定了划分标准和方法,并运用ArcGIS软件分析统计处理数据,以乡镇为单元,将全省划分为8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12个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为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划分标准;划分方法;贵州省【作者】顾再柯;杨光檄;李勇;陈康;刘瑞禄;兰安军;吕涛【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水利厅,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991年6月29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重点防治。
”1993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国家、省、县三级划分,具体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可以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根据以上规定,1998年12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划分并公告了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黔府发〔1998〕52号),按流域水系划分乌江流域,南、北盘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牛栏江、横江、舞阳河流域,锦江流域为重点治理区,都柳江、红水河、沅江、清水江流域为重点预防保护区,南、北盘江中上游,乌江上游、中游为重点监督区。
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2021年)

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1.26•【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1第29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2012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0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11月26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预防第四章治理第五章监测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灾害,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目标任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机构,行使本条例规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工作的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采取措施,做好本辖区内水土保持工作。
探究贵州省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评价

2.2.3采取多阶段决策方法袁保证工程项目决策更加客观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比较复杂,再加上项目施工规模特别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决策的难度,使得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面临较多风险。
所以,针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决策过程当中,项目决策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各个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加强投资管理力度,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组织规划更加合理。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决策更加合理,决策人员可以采用多阶段决策方法,统筹规划,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控制力度,将原有的规划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小目标,进行有效决策,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决策更加客观。
如果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决策不合理,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较大。
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决策的合理性,项目决策人员要对各层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确定各项影响要素,并运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加强判断,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基础产业的重要作用,不断减少项目经济风险的发生,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5]。
3结束语综上,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决策及施工前期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例如明确各个工作要素,做好一系列评估工作、明确各个工作要素,做好一系列评估工作、采取多阶段决策方法,保证工程项目决策更加客观等等,可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决策方案的合理性,保证工程项目决策方案得到良好实施。
参考文献[1]滕祥河,李春艳,文传浩.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理论的演进阶段、逻辑及取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34-44.[2]夏汪兵.水利水电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养护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19(9):234+237.[3]宋江涛.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9,9(8):133-134.[4]杨红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完善措施分析[J].居舍,2018 (27):5.[5]郁唯燕.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J].江西建材,2018(4):114+116.收稿日期:2019-07-25作者简介:姚深恩(1978-),男,汉族,广西凌云人,大专,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管理工作。
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措施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

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措施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汪发勇张丽(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科学划分水土保持分区,并针对分区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对指导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以六盘水市为研究区,总结了六盘水市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模式;基于3S技术平台,选取水土流失比例、喀斯特面积比例、平均高程、坡耕地面积比例和林草覆盖率5个定量指标,以及地质条件、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和土壤类型4个定性指标,进行六盘水市水土保持分区;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各区域的水土保持模式,为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治理模式;贵州六盘水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183-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4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水土流失具有区域性,水土保持工作的区域性也十分明显,坚持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基本策略。
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导致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划分水土保持分区尤为重要。
本文以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喀斯特地貌最广泛的六盘水市为研究区,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划分出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区,统计分析各防治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征,指导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总体设计与布局,以期为开展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地跨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总面积9913.9km2。
研究区地貌主要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盆谷、台地等。
在主要地貌类型中,山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2%,丘陵占16.9%,高原占4.05%,盆谷占8.47%,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台地仅占1.66%,辖区内适宜开发利用的平坦土地较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2.02•【字号】•【施行日期】2015.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州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灾害、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随着各类生产建设项目逐年增多,生产建设导致水土流失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一些地方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保持工作,随意扩大破坏地貌和植被范围,任意倾倒废弃土石废渣,造成植被破坏、基岩裸露、河道淤塞,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省人民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经2015年11月21日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促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
(二)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土保持SWCC2019年第1期・25・贵州省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研究谢刚I,杨发勇2,谢元贵I,程富东2,肖玖军I,陈远I(1.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2.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水务局,贵州都匀558000)[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划;区划指标;GIS;黔南州[摘要]通过对黔南州实地调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利用GIS技术及SPSS软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选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划,得到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北部中山山原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土壤保持区、中部中山山地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人居环境维护区、西部中山山原石灰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东南部低中山台地石灰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东部低山河谷石灰岩变质岩微度流失生态维护区、南部低山河谷变质岩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和中南部低中山台地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
通过合理的区划,提出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向及模式,以期为黔南州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19)01-0025-04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2号)、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基本要求,黔南州水务局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对黔南州开展州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根据研究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区域环境特征,在总结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分区防治方向、总体布置、区域布局、重点项目布局等,并提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⑴"。
比如,国家级水土保持区划⑶采用海拔、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度、土层厚度、M10°C 年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等指标将全国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贵州省水土保持区划⑷采用平均高程、喀斯特面积占比、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雨量、人口密度、坡耕地面积比例、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占比、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等9个指标将全省划分为10个省级水土保持类型区。
黔南州在贵州省水土保持区划中被划分为3个区,即黔中中山低山石灰岩白云岩轻度流失人居环境维护区、黔南低山石灰岩变质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黔西南中低山变质岩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
黔南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
省级划分只具体到县市,划分区域较粗,不能较详细地反映黔南州当地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现状及石漠化状况,也不能对黔南州水土[基金项目]贵州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黔科院字[2017]4号.黔科院字[2018]14号);国防科工委项目(88-Y40G5-9001-18/20)流失防治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
随着ArcGIS.GPS.RS 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我们已经能够较准确地获得乡镇及以上区域的地面特征数据,这些都为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土资源,指导各县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达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成效的目的,有必要在贵州省区划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划分,形成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为黔南州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黔南州地处贵州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总面积26197km:;平均海拔997 m,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岩溶分布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1年均降水量1471.9mm;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粗骨土、潮土、水稻土等;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现有森林面积13866km?,森林覆盖率57.36%,森林蓄积量5600万m'。
2区划原则、指标及方法2.1区划原则(1)乡(镇)级行政区完整性和各类型区内乡(镇)级行政单元连续性的原则。
州级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以乡(镇)为最小划分单元,不打破乡(镇)级行政区,同时各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结果在土地空间上是连续的,不能出现“飞地”现象。
・26・中国水土保持SWCC2019年第1期(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划分原则。
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涉及因素较多,必须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区划工作。
(3)同一区内水土流失方式和治理强度大致相同,水土流失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
(4)区域防治途径一致的原则。
2.2区划指标综合分析黔南州水土流失现状与地理环境特点,本次水土保持区划选取坡耕地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人均GDP、石漠化率、中度及其以上水土流失率6个定量指标,以及地质条件、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土壤类型等4个定性指标进行黔南州水土保持分区。
2.3区划指标选取依据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是直接服务于黔南州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促进黔南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咼,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力求反映各基本地域单元水土流失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特征。
根据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要求,确定水土保持区划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土地利用要素、石漠化要素和水土流失要素。
(1)自然要素。
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导致水土流失地域分异的主要条件。
气候是自然条件中的主要决定因素,水热因子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水土资源的主要类型,地质地貌格局又进一步影响着水热因子的分布。
受水热因子影响,植被、土壤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使得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危害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
因此,本研究中自然要素选择地质条件、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其中除森林覆盖率为定量指标外,其余均为定性指标。
(2)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频繁的人类活动又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日益增加的开发建设活动已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研究中社会经济要素选择人均GDP作为定量指标。
(3)土地利用要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也是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之一,因此将土地利用单独列出作为要素之一,以突出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和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地位。
黔南州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5%,其次是耕地,占24%。
由于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因此,选取坡耕地面积占比作为指标之一。
(4)石漠化要素。
石漠化是水土流失长期作用的结果,水土流失是石漠化形成过程的阶段性表现,二者在成因上存在因果关系。
全州石漠化面积为14147.49 kn?,占土地总面积的54%。
因此选择石漠化率作为指标之一。
(5)水土流失要素。
水土流失状况是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决定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方向。
黔南州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为5949.64knF,占土地总面积的23%。
黔南州水土流失强度以微度、轻度为主,区域分布差异明显。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长顺县、西南部的罗甸县、中南部的平塘县、中部的贵定县及北部的瓮安县。
因此,选取水土流失率、中度及其以上水土流失率为指标2.4区划方法系统聚类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统计学分类方法,在多个领域的区划研究中均有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由提供的分类单元属性(数据)所决定。
这种方法较头脑风暴法或德尔菲法而言,人为因素较少,分类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但是专家智慧同样贯穿全过程。
专家咨询法是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岀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本次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先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初步划分,再进行多次专家咨询.最终确定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结果。
2.5命名方法和技术路线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命名采用“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岩性+石漠化强度+水土流失强度+水土保持功能”的方式命名。
本研究采取的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技术路线见图1。
图1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技术路线谢刚等:贵州省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研究•27•3水土保持区划成果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进行黔南州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得到了黔南州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结果。
本次区划将黔南州10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7个分区,详见表1、图2。
表1黔南州水土保持区划结果水土保持区划涉及县市涉及乡镇土地面积(km2)瓮安县猴场镇、建中镇、江界河镇、岚关乡、平定营镇、天文镇、翁水街道、银盏镇、雍阳街道、永和北部中山山原石灰岩白镇、玉山镇、中坪镇、珠藏镇4156.26云岩中度流失土壤保持区福泉市道坪镇、凤山镇、龙昌镇、陆坪镇、牛场镇、仙桥乡龙里县龙山镇、湾滩河镇、谷脚镇、冠山街道、洗马镇、醒狮镇贵定县昌明镇、沿山镇、云雾镇、金南街道、宝山街道、德新镇、盘江镇、新巴镇中部中山山地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人居环境维惠水县摆金镇、岗度镇、涟江街道、濛江街道、羡塘镇、雅水镇、好花红镇7158.20护区福泉市金山街道、马场坪街道都匀市广惠街道、归兰水族乡、毛尖镇、墨冲镇、平浪镇、沙包堡街道、文峰街道、小围寨街道、匀东镇、绿茵湖街道西部中山山原石灰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惠水县断杉镇、芦山镇、王佑镇1795.83长顺县白玄山镇、摆所镇、代化镇、敦操乡、鼓扬镇、广顺镇、长寨街道东南部低中山台地石灰岩轻度流失生态维护区独山县百泉镇、基长镇、麻万镇、麻尾镇、上司镇、下司镇、影山镇、玉水镇2442.20东部低山河谷石灰岩变三都县大河镇、都江镇、九阡镇、普安镇、三合街道、中和镇、周覃镇4669.12质岩微度流失生态维护区荔波县朝阳镇、佳荣镇、甲良镇、黎明关水族乡、茂兰镇、小七孔镇、瑶山瑶族乡、玉屏街道南部低山河谷变质岩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罗甸县逢亭镇、凤亭乡、红水河镇、龙坪镇、罗惆镇、茂井镇、沫阳镇、木引镇2498.31罗甸县边阳镇中南部低中山台地石灰岩轻度流失土壤保持区平塘县金盆街道、大塘镇、甲茶镇、卡蒲毛南族乡、克度镇、平舟镇、牙舟镇、塘边镇、通州镇、掌布镇、者密镇3477.083.1北部中山山原石灰岩白云岩中度流失土壤保持区该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较严重。
区域内的主要问题是坡耕地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石漠化、石质山区土地生产力退化,干旱缺水严重;森林破坏较多,近年来虽大量种植人工林,但林种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差。
根据区划结果,该区应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加强石漠化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果)林,加大荒山造林、封禁治理及后期管护力度,改进耕作方式,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生产力;减少化肥的使用,控制面源污染;推广多种经营,发展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