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萧乾先生》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B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部编版)A4版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B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部编版)A4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阶段性检测B卷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阅读下列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diàn______基人。

他是镶qiàn______在中国文学星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

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人物形象,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妇孺.______皆知。

阅读着他的作品,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漆黑寒夜中,他那横贯亘.______古和穿透世人灵魂的深邃目光。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嗥鸣调羹疙瘩警报迭起B.誓言高梁辔头群蚁排衙C.镐头深宵攀谈历尽心血D.谣言田垄班斓莫名其妙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黄昏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C.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钟南山院士再次挺身而出奔赴一线,是妇孺皆知....的“抗疫英雄”。

D.党员干部凡事要首当其冲....,工作中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环境意识。

B.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通过观看谷爱凌的短片,我们明白了自律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初中语文7下第一单元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解析版)

初中语文7下第一单元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混.乱(hùn) 掺.和(cān) 缥缈.(miǎo) 鸿鹄.(hú)B.无垠.(yín) 唾.沫(tuò) 坚劲.(jìng) 弥.高(mí)C.初旬.(xún) 脱缰.(jiāng) 嚼.着(jué) 憎恶.(wù)D.榛.子(zēn) 野蛮.(mán) 抽噎.(yē) 鄙.夷(b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3分)A.张灯结彩万像更新七零八碎美不盛收B.赞叹不已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安然无恙C.和睦相处喜气洋洋肃然起敬遮天盖地D.万不得已能歌善舞行善积德两面三刀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经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故乡。

B.他踉踉跄跄走进来,井井有条....地讲述着刚才路上遭劫的事。

C.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一种真诚互动,是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

D.网路世界无远弗届,纵然天涯海角....,电子邮件立即可达。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

B.以全国先进工作者蒋志刚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已于二月底获得公映许可证。

C.绿满澴川行动实施后,孝感大地到处绿意盎然。

D.《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最早的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D)(3分)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B.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确凿.(záo)攒.成(cuán)倜傥.(tǎnɡ)诅.咒(zǔ)B.笃.志(dǔ)盔.甲(kuī)贪婪.(lán)拼凑.(còu)C.桑椹.(shèn)蝉蜕.(tuì)曲肱.(ɡōnɡ)倘.若(tǎnɡ)D.秕.谷(bǐ)浸.满(qìn)模.仿(mó)和.蔼(hé)2、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咄咄逼人拈轻怕重神彩奕奕截然不同B.小心翼翼迫不急待怪诞不经花团锦簇C.家喻户晓大相径庭刨根问底见异思迁D.惊慌失错骇人听闻杞人忧天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返程高峰随之到来,为应对浩浩荡荡....的车流,交警部门称,已制订了交通应急处置方案。

B.他在国际上获得演艺大奖的消息被传得满城风雨....。

C.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D.虽然这个特大涉黑集团案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拟人)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支撑。

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治国之具”是礼与法。

古人对礼法关系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

如《唐律疏议》中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德礼,即道德,而刑罚乃是为了“为善去恶”而生的必要的“恶”。

《唐律疏议》认为道德的缺陷在于难以形成统一的秩序,法律则弥补了这一不足,以法律政刑为用,凸显了传统法律文化对“治国之具”的准确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礼崩乐坏”局面,使得思想家普遍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艺文类聚》中载“治国无其法则乱”。

“法治”最为突出的要件就是“立法为公,一断于法”。

而实现公正、平等,且良法能得到妥当施行。

晋朝尚书刘颂曾建言:“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后世确立了依法断罪的制度。

至唐朝,《唐律疏议》规定,违者笞三十”,这对于限制司法专横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引法典条文前提下,而非一味机械地征引。

例如,《大清律例》在“断罪引律令”条文之下,古代判狱中反复出现的“情法两平”“情罪相允”等词语,都在提醒法司判罪既不可随意出入,而是要始终贯彻“平等”之义。

中华传统法律中处处彰显着民本理念。

在民本理念成为治国理念前,天命和神权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但“天命鬼神”并不能延续商朝统治,殷商终究因为统治者奢侈无度、压榨百姓、穷兵黩武,莫之能御也。

”管子也曾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我国法律在立法上,各级政府如果遇到旱、涝、霜、雹、虫、蝗等灾害,相关主管人员如果没有及时汇报或者错误汇报的,突出表现为对生命的重视。

唐太宗确立“三五复奏”这一死刑复核制度,规定“在京诸司,宜二日中五覆奏,天下诸州三覆奏”。

2021年-有答案-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年-有答案-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污秽(suì)荒辟深恶痛绝(wù)郑重其事B.愧怍(zuò)深宵气冲斗牛(dǒu)鞠躬尽瘁C.校对(jiào)狂澜锲而不舍(qì)妇儒皆知D.惩罚(chěng)取缔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B.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C.你读他的文章必找出他的言外之意,才能懂得深透。

D.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那些凡夫俗子岂能和他相比?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5.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最能表现同学大吃一惊,同时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铃声一响,全班4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

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_______________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2021年萧山金山初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萧山金山初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萧山金山初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

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

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却诚笃的脸,一个个都像脚跟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着。

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

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

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身体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

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孩子,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他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

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的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的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

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来说变了滋味,变成鲜艳颜色。

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了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17. 虽然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永恒的 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 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
【点拨】围绕“潇洒,热爱生活,善良,热心,聪明, 有才华,勤劳,认真,有毅力,自律,忘我,思维敏 捷等”回答即可。
略。
18.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 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 动,请你参加。
【点拨】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而奋斗”;B项句式杂 糅,应将“在”改为“的”;C项表意不明,“他”指代不明, 造成歧义,应将“他”改为“杜刚”或者“李强”。
6. 课文中引用了《论语》中的句子,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人不知疲倦。
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 人的传统礼节,客人来了帮忙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 好客,能让客人感到亲切、温暖。 示例二:我不赞成。 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 会显得很尴尬。
片段练笔
19. ★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作者选取具体典型的生活事例,构 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以小见大,通过事件的细节来突 显人物的精神风貌,寄寓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之 情。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物或事情让你深有感触,请选取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个小事物,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 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真是不耻下问。
C.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 容• 易• 找• 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
颠沛流离的生活。
• •• •
【点拨• 】• “•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 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语文同步阅读1+X七下 速成版

语文同步阅读1+X七下 速成版

语文同步阅读1+X七年级下册(一)阅读下列《记傅雷》选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写傅雷对孩子们偷听大人谈话的反应,刻画出他的不折不扣的严父形象。

B.在教育孩子时,梅馥在傅雷前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却温言告诫,表现得表里不一,与傅雷在观念上完全不同。

C.“唉,傅雷就是这样!”从叹气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傅雷的不满,因为他是一个极其专制的人。

D.本文通过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却又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E.作者对傅雷有着中肯的评价,既委婉地提到他不通人情世故等性格的不足,又流露出对他的欣赏、敬重之情。

2、请结合文中第二段文字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6分)3、傅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傅雷的性格特征。

(6分)4、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作者哪些观点?它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

(8分)(二)阅读下列《金岳霖先生》选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第一段文字中说“西南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这表现了这所大学怎样的办学风格?2.当金先生宣布“穿红毛衣女同学回答问题”时,为什么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呢?3.从引文(2)可以知道金岳霖先生是个,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过得;他没有孩子,养了一只很大是为伴;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喜欢孩子的人,因为他经常。

4.林徽因死后,金先生为什么在北京饭店大张旗鼓的招待大家呢?这一举动表现金先生什么样的性格?(三)阅读下列《忆萧乾先生》选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

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

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

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

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

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

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

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

不搬,坚决不搬。

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

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

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

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

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

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

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

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

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

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

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

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

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

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

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

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

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

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

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

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小题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

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小题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小题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

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3分)小题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

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

(4分)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小题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答:小题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

”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

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参考答案:小题1:①xiāo②xī③suì④bān(每小题0.5分)小题2:①穿着潇洒(或:衣着打扮可以是最洋,也可以是最土。

或在外西装革履、绅士派头;在家趿拉着鞋,穿宽松的便装)②家里看似很乱,要找的东西心中有数。

③为了方便找到要用的东西,坚决不换宽敞的公寓。

④节日里,狭小的房间里挂满贺卡。

⑤有许多实用的小发明。

(或: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省得老低头;或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或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或: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到处都是机关。

)⑥谈得兴奋了就邀人喝酒,有时还白嘴喝酒。

(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小题3:对比。

略。

(围绕“萧乾先生在外和在家穿着的不同,表明他可以最泮,也可以最土,从而突出他潇洒的特点”回答,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4:略。

(围绕“心地善良,有爱心,对小乌龟充满了怜爱之心;有生活情趣,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生活;表达了对萧乾先生的敬意或赞许之情”回答。

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小题5:运用比喻的修辞。

把萧乾先生比作大火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创作数量多,创作速度快,作品气势宏伟,影响力大,创作活跃;表达了对萧乾先生的赞美(敬佩或赞叹)之情。

(修辞方法2分;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6:示例:承接上文萧乾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引起下文对萧乾先生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围绕“承上启下或过渡”展开回答。

只答“承上启下”或“过渡”2分,只答“承上”或“启下”,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小题7:略。

(围绕“潇洒;热爱生活;善良;热心;聪明;有才华;勤劳;治学严谨;认真;有毅力;自律;忘我;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深邃;客观公正;有正气;大胆;机警;敢说真话;实事求是,慈悲;博爱“回答。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印象1分,结合原文1分)试题分析:小题1:“潇、犀、邃”都是常用汉字,字形较难,笔画较多,但字音不易读错。

“颁”字读音易错。

小题2:从前向后读文章,三段至七段,每段都在写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从文中提取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注意括号中“答出两点即可”的要求,把最贴切的提取或概括出来。

小题3:第三段中的“在外、在家”表明,本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通过在外“洋”,在家“土”,突出地表现了他“潇洒”的特点。

小题4:这句话是针对萧乾先生关爱乌龟这件事发表的议论及抒发的情感。

赞颂了萧乾先生有生活情趣的同时,更有爱心,更有对生命的关爱之心。

小题5:句中的“就是”及内容表明,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把萧乾先生比作“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把他的创作数量多,速度快比作“火山喷发”,表达了对先生的赞美之情。

小题6:“这样的人生”表明承接了上文对萧乾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叙述,引出了本段对萧乾先生的评价,因此在结构上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

回答结构的作用时,要以文章内容为依据,不可只言片语,潦草了事。

小题7:读全文我们可体会到萧乾先生的形象、性格特点等。

根据“答出两点即可”的要求,可选择最明显的两点,如潇洒、有爱心是最为明显的,可结合文中内容,如“衣着打扮可以是最洋,也可以是最土”、对小乌龟充满了关爱等来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