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故事》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熊的故事》反思

背景:

《三只熊》是我们小班三月份开展的《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针对这节活动我们结合本学期的专题对这个主题中的一些活动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实施,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孩子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使幼儿达到主动有效学习的目的。在此,我以《三只熊》活动为例进行反思。按照我的预想,孩子们肯定对这个活动中的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我的活动准备是:绒毛玩具熊三只、碗、调羹、床、椅子、床,大中小各三。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分析:

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玩具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反思:

虽然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主动性,创造性,并初步尝试着自己找材料,想办法动手操作,但我们感到有时也低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投放的材料不足,以及层次性

不够丰富,也就激发不起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需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小班幼儿由于他的年龄特点,处于直觉形象思维阶段,其活动多是独立的,是个体的行动,语言运用较少,为此作为我们老师如何为我们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主动有效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高,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