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所谓课程改革是在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内容结构进行改革并要求学校,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对现行的课程内容作出相应的实践解释。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个性化能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展开,来谋求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的改造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对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转型要求。这就明确指出课改首先要改的就是“改”教师和学生。

一、课改的前提是“改”教师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是比较注重教师的主动性,课堂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场,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简单说就是把这节课学生该掌握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思路生倒给他们,不懂的再重倒一次,从没想过他们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记忆深刻的方法等。新课标对教师作用的定位既不是主体,也不是主导,而是组织者,这个“组织者”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组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老师所做的一切必须服务于学生,以学生

的学习发展为中心。所以教师的角色要多元化,并不是像我们刚刚接触课改时所理解的那样,课改以后老师就轻松了,上课不用讲了,适当时加以点拨、补充就可以了。其实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想做好课改,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素质能力来更好地驾驶课堂,由此我是从以下几点做的。

(一)通过参加学校及上级安排的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素养

通过培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对于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体系有了更进步的认识,对怎样成长为一各科研型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及在以后的工作中怎样备好课、上好课、评好一节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

(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更是不例外,从中有太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借鉴,比如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方法,更有着新恩想的碰撞,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三)积极参加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跨越了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让我们能够

得以实现与同行、与专家的在线交流、探讨,促进了各学科教学的研究。更让自己在这里不断自多更新,在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只有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为学生作好服务和指导。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改实施的关键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一)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和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自方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

因材实施,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广度。在课堂上往往是那部分中上等学生的舞台,而后进生被忽视;被当成了观众。这就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所以我在教学中会注意个性差异,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分层设计,让不同

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置疑,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社会谈何进步,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鼓励学生不囿于教师的定论,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创建有活力的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后做好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每上完一堂课我都会反思课堂上教师的显性行为做的怎样,反思是不是做到能

“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反思课上是否忽略了哪几位学生,反思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防不胜防,反思是否点拨时机适当,反思难点、重点是否都已突破,在下堂课怎样做……总之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我会把它记录下来,作为以后课堂教学的借鉴。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改中采取一定相应措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争取在课改过程中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炎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2]朱成科.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哲学反思――关于“新课程改革”三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3]高贵忠,任京民.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抉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4]吴永军.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8).

(责编田彩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