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如何种植韭菜才会高产栽培技术

如何种植韭菜才会高产栽培技术韭菜是我们爱吃的蔬菜之一,那么韭菜是如何种植高产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植韭菜高产技术,一起来看看。
种植韭菜高产技术1.土壤条件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肥沃、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沙壤土为宜,前茬作物非百合科蔬菜。
2.播种(1)播期选择优良品种在清明节到立夏前播种。
(2)播种方法韭菜播种方法分干籽播种和湿籽播种两种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应使用新籽,最好先进行发芽试验,一般发芽率应在70%以上才能用。
干籽播种,按10~20厘米的行距开1.5~2厘米深的浅沟。
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播后平沟覆土,轻轻踩一遍后浇水,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地表板结。
亩用种6~7公斤。
湿籽播种即用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播种。
首先在畦内浇足底水,一般水层7~9厘米,这样的水量可以使幼苗出土后长到6~7厘米高时无需浇水,待水渗下后,于畦面撒布0.2~0.3厘米厚的底土,上底土后即可播种,一般采用撒播,以8~10公斤为宜。
播后覆过筛细土1~2厘米厚,再在畦面上覆盖地膜,以提高土壤湿度和保墒。
3.苗期管理韭菜发芽缓慢,幼苗顶土困难,播种后地表应保持湿润,一般湿籽播种,有地膜覆盖,出苗前不需浇水,拱土后应及时撤去地膜,视土壤湿度决定是否浇水。
干籽播种,除先播种后浇一次透水外,以后每隔4~5天浇一次水,水漫过面一溜即可,千万不能大。
适期播种的两水后即可出苗。
幼苗出土后,在管理技术上掌握前期促苗,后期蹲苗的原则。
幼苗出土长出第一片真叶到3~4片叶时,植株根系细弱且多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不可缺水,要保持畦面不干,一般每隔5~7天浇一次水。
当幼苗长出5片叶,苗高15~18厘米时,根系已比较发达,可适当控制浇水,以防止徒长引起倒伏,从苗高15厘米左右到雨季之前应结合浇水追肥2~3次,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培育壮苗有重要作用。
4.除草技术对于播种期偏早,特别是湿籽播种时亩用33%的除草通150~200公斤,对水30~50公斤均匀喷洒于畦面效果较好,对于幼苗未进行除草而长出杂草的田块,可采用茎叶除草剂,亩用20.8%高效盖草能40毫升或5%精喹禾灵50毫升,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洒在3~6片叶韭苗上,杂草3~6叶为好。
关于韭菜高产种植的六个小知识

关于韭菜高产种植的六个小知识韭菜可以说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栽种了的一种蔬菜,有时候都不需要特别打理它,就能生长得非常茂盛。
但对于拿韭菜卖钱的农户来说,就不够看了,一般影响韭菜高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病虫害管理、水肥管理、种植环境要求等,下面咱们就一起简单学习了解下关于韭菜高产种植的五个小知识。
1.选种一般选择3-4年生韭菜采种,花薹变黄时清晨采收花球,晾干、脱粒。
2.整地施肥播种前要先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消灭地下害虫,翻耕前播洒腐熟农加肥做底肥,韭菜条播,按10cm行距,开2cm深的沟,把种子撒入沟中,耧平畦面踩一遍。
播后浇水,保持畦面湿润,防止畦面板结。
3.定植当韭菜株高18-20cm时进行定值,定植的时候应避开高温雨季。
平畦栽培,行距20-25cm,穴距12-15cm,每穴8-10株;垄栽行距25-35cm,穴距18-20cm,每穴20-30株。
栽植深度以不埋没叶鞘为度。
4.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浇水,新叶长出来时适当追肥并浇水,促其发根长叶,一般需连续灌水3次,才能缓苗,雨后及时中耕除草,结合培垄追肥,控制浇水,防止含青徒长。
韭菜的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
水分是影响韭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水分不足,纤维含量增加,丧失柔嫩特点。
但田间积水容易引起根系腐烂,韭菜坏死,注意雨季排涝。
5.田间管理韭菜返青后应及早清除地上枯叶杂草,耧平畦面,整理畦埂,使植株基部能较好地接受阳光。
收割后应须追肥,但不能立即施肥,追肥应在收割后3~4天进行,以速效氮肥和人粪尿为主,待收割的伤口愈合、新叶长出时再施入。
6.病虫害防治一般三月份至五月份是韭菜病虫害的高发期,比如灰霉病,发病前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即可。
总的来说,韭菜营养价值不错,但是也不能多吃,种植了韭菜的农友应该及时掌握好韭菜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关于韭菜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江淮分水岭地区露地韭菜高产栽培技术

江淮分水岭地区露地韭菜高产栽培技术江淮分水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韭菜产区之一,该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韭菜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露地韭菜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准备与施肥1.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韭菜的基地,避免盐碱地或重度粘土。
2.秋季连续翻耕土壤,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并通过深翻土壤来改善土壤结构。
3.春季在基地中进行田间小面积施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合适的施肥量。
二、品种选择与整地1.选择适应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条件的早熟、耐寒、抗性强的韭菜品种,如胖青韭、天族韭等。
2.春季进行整地,去除秋季的残留物,并进行细碎和平整,以便开展垄作。
三、筹备育苗1.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育苗。
春季选用12-15度的地下温室育苗,保证苗期生长平稳。
2.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田间小面积试验,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3.春季播种时,选用播种机进行整齐的播种,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
四、定植与管理1.露地定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末,当地土壤温度稳定在8-12度时进行。
行距宽幅为30-35厘米,株距宽幅为15-20厘米。
2.在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防止烂根。
3.及时除草,保持土壤通风透气,避免杂草竞争养分。
4.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疏苗,保持株距适宜。
5.当韭菜苗长到20-25厘米时进行追肥,选用高氮、高磷、适量的钾肥进行追肥,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6.韭菜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当修剪植株的叶片,使其能够接受更多的阳光。
五、病虫害防治1.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对发现的病虫害进行适时的防治。
2.韭菜病虫害较多的有软腐、灰斑病等,可以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或者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六、收获与储藏1.韭菜一般在种植后45-60天可以进行首次收获,采用刀修整旧叶,保留3-4片嫩叶用于二次生长。
2.露地韭菜产量较大,应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植株弱化或老化。
江淮分水岭地区露地韭菜高产栽培技术

江淮分水岭地区露地韭菜高产栽培技术江淮分水岭地区,位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交界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一片适合种植露地韭菜的优质土地。
在这片地区,露地韭菜种植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取得了丰硕的农业成果。
本文将就江淮分水岭地区露地韭菜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露地韭菜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排水性好的土壤,以壤土或粘壤土为宜。
在选择土地时,应该选择离市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露地韭菜的销售和运输。
在耕地时,首先需要翻耕土壤,深翻15-20厘米为宜,然后对土壤进行松土整地处理,使土壤更加松软,便于韭菜的生长。
二、种子选配与预处理在露地韭菜的栽培过程中,种子的选配和预处理对于韭菜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选配种子时,应选取外观完整、色泽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并进行翻晒、温水浸种等预处理工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三、播种技术一般来说,露地韭菜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
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将土壤整平,然后按照每亩10-15公斤的播种量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平的土地上,然后覆土浅压,保持适当的湿润度,有利于种子的存活与生长。
四、管护管理1.水分管理:露地韭菜在生长期间需要保持适量的水分,一般来说,每次浇水的水量以覆盖整个地块1-2厘米厚的水层为宜。
也要注意避免积水和浸水,以免影响韭菜的生长和发育。
2.肥料施用:在露地韭菜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量的追肥,一般来说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施肥,以维持韭菜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施肥的主要原料可以选择有机肥、复合肥等,注意不要过量施用,以免对韭菜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病虫害防治:露地韭菜在生长期间容易遭受白粉病、黑斑病、蚜虫、叶蚧等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在发现植株受害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使用天敌虫进行生物防治,以保证韭菜的生长和产量。
五、收获与储存露地韭菜的收获时间一般在播种后的60-80天左右,当韭菜叶片呈现良好的绿色时即可进行收获。
小拱棚韭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拱棚韭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节水管理:在小拱棚中栽培韭菜时节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管理。
特别是在生长的快速发展阶段,需要适当地控制灌溉水的量和时间,防止水分过多导致生长不好的情况。
二、施肥技术:小拱棚中韭菜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因此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推荐使用有机肥、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水进行施肥。
三、温度管理:在小拱棚的生产管理之中,温度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在季节的交替期,防止寒潮对韭菜的生长不利。
需要及时加强保温,保持小拱棚空间内的恒定温度。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在小拱棚里面,韭菜的生长环境相对封闭、潮湿。
会容易引起一些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
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杀虫剂进行防治。
五、移栽技术:在正式种植小拱棚韭菜之前,可以进行试种和定植。
定植时要根据植株的生长自行判断,太早或太晚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会出现倒伏、弯曲或萎缩等情况。
六、注意控制基质温度:当小拱棚环境变化较大时,基质温度的波动也比较大。
一旦温度过高过低,就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影响植株的生长。
因此,需要采用隔热和保温的技术控制基质温度的波动。
七、密度控制:小拱棚中韭菜的密度要适宜,一定的密度有利于韭菜的生长与发展。
如果密度大,则会导致植株竞争过于激烈,不利于植株的健康成长。
如果密度小,则会浪费土地,影响生产效益。
八、定期清理杂草:杂草生长会对韭菜生长不利,影响植株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益。
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杂草。
可以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清理杂草。
九、定期修剪:定期修剪能够有效地控制韭菜再生,增强植株的韧性和生长力。
此外,定期修剪还能使韭菜整齐划一,增加营养均衡,保证韭菜品质。
十、及时采收:及时采收可以有效地增加产量,保证韭菜的生长发展。
同时及时采收还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侵袭,降低产生延误的风险。
韭菜的科学种植方法

韭菜的科学种植方法引言韭菜是一种常见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补肾壮阳的功效。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韭菜,掌握适宜的种植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韭菜的科学种植方法,帮助种植者获得丰收的好收成。
土壤准备韭菜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将选定的种植区域进行耕地,将土块打碎并除去杂草。
然后,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试,确保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如果酸碱度偏高或偏低,可以适当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石灰来调整土壤酸碱度。
最后,在耕地前施翻足够量的腐熟有机肥或腐殖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供韭菜吸收。
种子选择与播种选择优质种子是获得优质韭菜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韭菜种子光滑、色泽饱满,无病虫害痕迹。
在播种前可以进行种子发芽率测试,以确保种子的质量。
在选定好种子后,将其放入温水中浸泡6-8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备用。
韭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当土壤温度达到10-15摄氏度时适合播种。
首先,在准备好的种植区域上进行犁地,使土壤疏松,然后利用耙子将土壤平整。
接下来,利用直条定植器或菜苗机在土壤中开沟,沟深约为2-3厘米。
将预先浸泡好的韭菜种子均匀地撒在沟中,然后用土壤将种子盖住。
最后,轻轻拍平土壤并浇透水。
养护管理种植后的韭菜需要进行养护管理,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养护管理措施:1. 浇水:韭菜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为避免水涝,应注意合理控制浇水量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周浇水2-3次,每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2. 施肥:在韭菜的生长期内适当施肥是保证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在播种后的2周内,可以进行一次基肥施用。
后续的施肥可以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进行,一般可每15-20天施用一次复合肥或有机肥。
3. 病虫害防治:韭菜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螨虫等。
定期巡查韭菜的叶片,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病害防治药剂等。
小拱棚韭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拱棚韭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选址韭菜生长喜好温度稍高,通风透气性好的环境,因此选址时应选择空气流通、阳光充裕的环境,同时尽可能远离重污染地区,避免污染韭菜。
二、场地准备准备土地之前应先进行消毒处理,在土地上撒上酸性石灰或生石灰,用塑料膜覆盖土地表面进行蒸汽杀菌,以杀灭土壤病虫害和杂草种子。
待土地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时,进行耕作和整地,使土地平整松软、通透,经过深翻和平整后,进行基肥施用和细耕细制。
韭菜适宜的PH值为6.0~7.0,因此施用有机肥料时应以素肥为主,辅以复合肥和追肥。
三、品种选择小拱棚韭菜适宜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生长快的品种。
常用的品种有白花韭、常绿丰韭,并且要选用无害真种,避免污染韭菜品质。
四、育苗技术韭菜种子萌发温度为15℃~20℃,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韭菜的发芽率和生长。
通常采用培育苗丛的方法,早期芽苗用高架、毯覆盖或遮阳网调节萌生和生长。
下方育苗盘内放一片湿海绵,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海绵上,再覆盖一层湿海绵,保持湿润,大约7到10天左右出苗,扩土定植应等韭菜生长至15-20厘米,叶色墨绿,根多茎壮后再移栽到旺盛地域较适宜栽培。
五、肥料管理韭菜是生长非常快的作物,因此肥料不足会影响韭菜的生长。
韭菜一般不耐饥,耐肥,应适时施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
在生长季节中,每15天施用一次基础肥,以氮、磷、钾比例为1:0.5:1.5左右的复合肥。
同时,可增施兔子粪堆肥,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有助于韭菜的营养吸收和生长。
六、灌溉管理韭菜的生长必须保证足够的水分,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地渗、腐烂和减少养分流失。
因此,在育苗期可采用水分充足、不湿不烂,生长期浇水适宜。
遇到连续降雨或雨水充沛,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以防止植株受到过多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七、病虫害防治韭菜叶片肥厚,纤维细软,营养丰富,因此很容易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韭菜的主要病害有疫霉病、玉米赤霉病、叶枯病、菌核病等,主要病虫害有蚜虫、食叶虫、叶蝉、舞毒蛾等。
韭菜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韭菜的栽培技术与管理韭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其栽培技术与管理对于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选地、育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韭菜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一、选地选择适宜的土地是韭菜生长发育的基础。
韭菜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且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
避免选择盐碱地或者过于潮湿的地块,以免影响韭菜生长发育。
二、育苗1.播种时间韭菜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春季一般在3月底-4月初,秋季一般在8月底-9月初。
播种前需将土壤松散并施入适量有机肥料。
2.播种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撒播或者盆栽两种方式进行育苗。
直接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于土表面,覆盖一层细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盆栽时可以选用深度为10cm左右的盆子,将种子均匀撒于盆中,覆盖一层细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三、定植1.定植时间韭菜一般在育苗30-40天后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时需要选择晴天或者阴天进行,避免在雨天进行移栽。
2.定植密度韭菜的定植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30-40株左右。
注意要保持每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便于韭菜生长发育和通风透气。
四、施肥1.基肥在开垦新地或者换季时需要施入适量有机肥料或者复合肥料作为基肥。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促进韭菜生长发育。
复合肥料则可以提供多种养分供给韭菜生长发育所需。
2.追肥韭菜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追肥。
追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和9月份,追肥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0-15kg左右。
可以选用尿素、硫酸镁等肥料进行追肥。
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韭菜常见的病害有白菜蚜、黑腐病、灰霉病等。
可以采用农药喷雾、轮作等方式进行防治。
在施肥时需要注意不要施入过量的氮肥,以免引起白菜蚜大量滋生。
2.虫害防治韭菜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叶蝉等。
可以采用农药喷雾、人工捕捉等方式进行防治。
在施肥时需要注意不要施入过量的氮肥,以免引起蚜虫大量滋生。
六、收割与管理1.收割时间韭菜一般在生长期60-70天左右即可进行收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韭菜高产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选用中韭二号等品种,具有叶片宽、叶肉厚、分蘖力强、耐热和再生力强、生长速度快、香味好等特性。
一年可割6-7次,适于生产韭黄,品质好,产量高。
二、培育壮苗:韭菜育苗,苗龄时间长达四个月,以正值夏、秋炎热干旱季节,故育苗技术要求高,管理要求细致。
应选择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水源方便、寺处荫凉的土地做苗床。
深耕30厘米以上,结合每亩施腐熟人畜粪600公斤、土杂肥1300公斤、磷肥20-25公斤作底肥。
4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5公斤,可移栽大田12-15亩。
播种前可晒种种天,再浸种24小时,浸后用湿沙布包好,保持20℃的温度催芽2-3天,待出幼根后拌细砂播种。
播后用地膜覆盖,6-7天可出苗。
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地膜,随即施一次稀粪水,以后每隔一周施一次稀粪水,到7-8月搭棚遮荫保苗。
三、提高移栽质量:韭菜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应选择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深耕30厘米以上,畦宽1.3-1.5米,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磷肥40公斤,草木灰500公斤作底肥,9月移栽。
移栽前苗床要灌水,以免拔苗伤根。
移栽时,苗根剪短到3厘米,20-30根苗一束用稻草扎好,按25-3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移栽深度3厘米,栽后压紧蔸部,扶正植株,淋好坐蔸水。
四、施好“四肥”:送嫁肥:在韭菜收割前7天施一次送嫁肥,亩施500公斤人粪尿,促根壮植,为高产打好基础。
促苗肥:7-9月高温干旱,应停止地上部收割,养根保苗,结合抗旱,每周施一次稀粪水。
冬肥:11月份低温来临胶,结合中耕培土,亩施800公斤人粪尿,保温护根。
五、冬季覆盖地膜:冬季用地膜覆盖可提早一个月上市,还有增加韭菜收割次数、改良品质和提高产量等作用。
地膜覆盖方法可参照水稻育秧,当膜内湿度超过30℃时,要揭膜通风,次年四月上、中旬揭膜。
六、病害防治:韭菜的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多发生在冬春保护地,造成叶片枯死,严重减产。
防治办法是冬季要揭膜通风,多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药剂防治可用50%农利灵可湿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七、讲究收割方法:露地栽培韭菜每年收5-6次,冬季采用地膜覆盖,则可多收两次。
收割方法是用锋利的割刀离根3厘米处一刀切断,太低易伤分生组织,影响下次产量。
大棚温室韭菜栽培管理技术一、大棚韭菜栽培1. 品种竹杆青、二马莲。
2. 韭根培养 1年~2年生韭根,扣棚后才能高产。
于第一年5月中旬直播。
深翻土地,亩施有机肥5000 公斤,扩成1米宽畦,每畦播5沟~6沟,亩播量4 公斤~5公斤;出苗前用50%除草剂1号化学除草,每100克~150克兑水150公斤喷洒地面。
2叶~3叶追肥,每亩500公斤粪肥或硫酸铵10公斤~20公斤。
6月~8 月防地蛆,90%晶体敌百虫500倍~800倍,或辛硫磷、敌敌畏1500倍液灌根,共两次。
封冻前灌封冻水。
3. 韭菜管理早扣棚、早返青。
3月初~3月中旬扣棚,搂出枯叶、松土,促使返青。
叶高10厘米左右追肥,粪稀一亩500公斤或硫酸铵10公斤~15 公斤,结合灌水施入。
防冻保温。
扣棚初期不通风,棚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防冻。
收割及割后管理。
株高20厘米割头刀,割后松土,晒2天~3天,追肥浇水,除草培土,在棚内割3刀~4刀。
4. 养根 6月份撤掉棚膜,棚的立柱下于5 月中旬可点种豆角,撤膜后再割1刀~2刀,追肥一次,以后不再割,防草荒。
秋天及时摘掉韭花,不能留籽,韭叶枯黄后,灌封冻水,使韭菜安全越冬。
二、温室韭菜栽培1. 品种选用生长快的嘉兴白根、791、汉中冬韭。
2. 栽培方式①当年直播。
早春化冻后直播,温室内连割3刀;②当年育苗移栽。
早春化冻后播种育苗,6月末~7月初栽入温室;③二年韭根移栽。
第一年播种育苗,第二年6月末、7月初栽入温室,品种用竹杆青、二马莲,温室内连割3刀~4刀,夏秋养根,上冻后再扣温室。
3. 移栽管理一、二年生韭苗,均在6月末、7月初栽完,有利早缓苗,早壮根。
土壤深翻细耙,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起35厘米宽小垄,每垄栽2行,行距7厘米~8厘米,沟深6厘米~7厘米,穴距9厘米~10厘米,每穴栽15株~20株(当年生苗每穴栽20株~25株),栽到分蘖处,然后浇水,以后每隔4天~5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中耕除草两次,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死苗。
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或腐熟粪稀500公斤,随水追施。
9月份后,天气渐凉,停止浇水,促使养分回根和休眠。
二年生韭菜,8 月份要随时摘掉韭花。
地冻10厘米时扣棚。
苗期防蛆同大棚管理。
4. 温室内管理 (1) 清除枯叶。
土化冻后,清除枯叶,土干浇水;(2)松土,晒土增温,喷药防地蛆;(3)半月返青后,培土1次~2次,最后培土10厘米;(4) 白天温室保持18℃~25℃,夜间8℃~12℃,不能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70%~80%,超过时通风排湿降温;(5) 防寒保湿。
11月中下旬,盖草苫、扣小棚,12月下旬~1月加温防冻;(6) 割头刀前不浇水,松土保墒,加温后土干,要常浇水;(7)收割。
扣膜后45天~50天割头刀,割后放垄追肥,共割3刀~4刀;(8) 间种黄瓜、番茄。
2月下旬,行间定植黄瓜或番茄。
韭菜疫病发生与防治韭菜是多年生蔬菜,占地时间较长,随着连作种植年限的增加,菌源集中,疫病为害越业越严重,个别地块发病率高达70%以上。
为此,如何防治疫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发生及防治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凋萎。
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
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
鳞茎、根部受害呈软腐,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
二、发病条件在炎夏、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植株生长差、收割过多、营养不良时发病严重。
三、防治方法1、轮作栽培地、育苗地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
2、平整土地及时整修排涝系统,大雨后畦内不积水,消灭涝洼坑。
3、培育健壮植株如采取栽苗时选壮苗,剔除病苗,注意养根,勿过多收获,收割后追肥,入夏后控制灌水等栽培措施,可使植株生长健壮。
4、束叶入夏降雨前应摘去下层黄叶,将绿叶向上拢起,用马蔺草松松捆扎,以免韭叶接触地面,这样植株之间可以通风,防止病害发生。
5、药剂防治7月中旬至8月上旬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1%-0.2%硫硫酸铜深液灌浇植株根茎部,或栽植时选用上述药液沾根均有效果。
韭菜白斑叶枯病的防治韭菜白斑叶枯病又叫韭菜灰霉病,是韭菜的主要病害之一。
其症状为: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白色或浅灰褐色的小斑点,继而由叶尖向下发展,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或绿公的绒毛状霉。
或在刀割茬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渍状,后变淡绿公,并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园形,湿度大时表面产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的绒毛状霉。
韭菜白斑叶枯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关系最密切。
病菌滋生繁衍的温度范围是1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
韭菜在棚室小气候环境中抗病能力差,发病较重,特别是或冷或热,夜间受冻,白天高温高湿,放风不及时或棚室底口冷风直袭,都会加重病害。
防治韭菜白斑叶枯病的方法:一是控温降湿。
根据天气情况,中午打开一定量的棚膜,通风降温降湿。
棚室底口加围裙,严禁放底风。
通过调控,使棚室内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3℃,昼夜温差不大于10℃,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二是清理棚室。
每次收割韭菜后,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将病残体带出棚室深埋或焚烧,防止病菌蔓延。
三是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分散6-8个点,用暗火烟熏3-4小时。
或在培土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每亩45公斤左右喷雾。
病情重的田块要连喷2-3次。
韭菜病虫害咋防治北方人爱吃的韭菜,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危害。
过去有些地方由于盲目施用国家在蔬菜上明令禁用的剧毒农药,造成韭菜体内的农药残留量超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韭菜常见的病虫害有灰霉病和韭蛆,目前可通过较为安全和环保的方式进行防治。
一、灰霉病选用抗病品种,如中韭二号、克霉一号、791雪韭等。
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通风量要根据韭菜长势确定,刚割过的韭菜或外面温度较低时,通风要小或延迟,严防扫地风。
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菌蔓延。
药剂防治上必须轮换施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以保证最佳防效。
发病初期每亩用50%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喷雾,施药次数可根据病情发展而定。
每亩也可用45%的多菌灵与菌核净混合剂50~60克进行防治。
二、韭蛆可根据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进行诱杀。
在韭菜地放置一个普通日光灯,在灯下放一盆水,可诱杀成虫。
也可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方法是将糖、醋、水按1∶2∶15比例配制而成,并放入少量晶体敌百虫,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将其放在田间进行诱杀。
在封地前要进行冬水灌溉,灌溉后可将垄边两侧土撒到韭菜田中,覆土厚度为3~4厘米,春季韭蛆数量可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不造成危害。
在幼虫危害期,浇水时追施碳酸氢铵15公斤,可控制幼虫危害。
在韭菜收割时为防止成虫产卵,可同时撒施草木灰。
施肥时如果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韭蛆发生非常严重,因此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也可利用韭蛆对作物的选择性,选择韭蛆不危害的蔬菜进行轮作,轮作期为3年,将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在幼虫发生高峰期,可选用48%的毒死蜱乳油进行灌根。
方法是每亩将400~500毫升药液稀释,然后随浇水一起浇灌。
也可用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施。
方法是在韭菜收割时,拧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喷,为保证药液能渗透至根部,最好在喷药后再喷一定量的水,然后覆土即可。
韭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栽培韭菜现在仍以种子繁殖为主,可选择优质品种。
播种前用55度左右的热水浸种。
再用温水浸泡12小时,在25度左右温度下催芽2天到3天即可播种。
春播在涼蛰至清明前后,秋播在寒露前后。
苗床应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或沙壤土,施足底肥做成高畦。
定植成活后看土壤墒情及长势进行中耕除草、适时灌水,追肥及稀人粪尿或尿素兑水泼浇。
为让新植韭菜生长旺盛,可到次年当韭菜有25厘米左右时才收割。
无公害韭菜在肥料施用上,应多施农家肥,禁用未腐熟的人粪尿及硝态氮肥。
注意在采收前10天到15天禁止使用。
韭菜如果连作会造成病虫害严重、植株生长不良。
主要有:疫病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药剂可用“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乙磷铝”600倍液灌根或喷雾。
锈病可用15%的“三唑铜”2000倍液或25%“粉锈灵”1000倍液,50%“速克灵”1500倍液防治。
蚜虫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抗蚜威”1500倍液,防治。
韭菜可用菊脂类农药喷雾或灌根,也可用40%的“辛硫磷”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