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标题赏析

合集下载

金牌以外的魅力——广州亚运会赛事报道“遗憾式”标题赏析

金牌以外的魅力——广州亚运会赛事报道“遗憾式”标题赏析


年 1 1月 1 日《 京晚 报 》 4 北 )
任何一个失去金牌 的人或多或少都 有一些遗憾 ,这些遗憾 中往往存在着诸
多悬 念 ,利用 遗 憾 中的 一些 悬 念 制 作 新 n标 题 , 给 受 众 留下 无 尽 的 回味 。 1 目 会 例
失 足 ” 掉 一 块 本 应属 于 自己 的奖 牌 丢
领奖 台 ,但 何 雯娜 在女 子 蹦 床 决赛 中仅
收获 一 枚 银 牌 。 于是 他 们 二 人 的感 情 问
题 也 自然 成 了 这 次广 州 亚 运 会报 道 的热 点 , 题这 么一 标 就 颇 富情 趣 了 。 2是 标 例 台球 选 手 丁 俊 晖 在 1 月 2 日的 比赛 中 1 0 输 给 对 手 傅 家 俊后 ,在 领 奖 台上 与获 得 冠 军 的傅 家 俊研 究 “ 运 奖 牌 为什 么 没 亚 有 亚 运 标 志 时 对 傅 家 俊 的 一 句 搞 笑 对 话 :你 这 是 一 块金 牌 巧 克 力 … … ” 然 , “ 显
2 日 3 祈 报 )
七 段 意 外 地输 给一 位 叫 本 差里 的泰 国业
例 2 丁俊 晖 意 外 丢 金玩 幽 默 : 是 你
块金牌巧 克力( 自 21 引 0 0年 1 1月 2 1
日新 华 网 )
余棋手。 当你把新 闻看完后 , 才知道“ ” 悬
在 何 处 。 题 就 巧 妙地 这 么 一 “ ” 使 新 标 悬 , 闻的 可读 性 大 增 。 同样 , 2 道 的是 亚 例 报 运 会 开 幕 第 二 天 的 场 地 自行 车 50米 0 赛 ,赛 前 普 遍 被 看 好卫 冕 的 中 国名 将 郭 爽 , 终 输 给 了 中 国香 港 女 将李 慧诗 , 最 获

如何给新闻题目拟写标题 【写作指导】怎样拟写好的题目

如何给新闻题目拟写标题 【写作指导】怎样拟写好的题目
料关键词“风采〞,“风采〞与“风流〞一字之差,可以看出该考生化用 之准。更鲜亮地说明自己的情感倾向:在材料“大李〞“老王〞“小刘〞 三人中,更看好“大李〞。
2.追逐又怎样,千里又何妨?(全国卷Ⅱ,XX 一考生) 赏析:文章标题吸引眼球,“追逐又怎样,千里又何妨〞,好像有一 种玩世不恭的矛盾在其中,但连续反问,好像在矛盾中又鲜亮地表达了自 己的挑战意味。含意丰富,手法奇异,是难得的一佳题。
增添文章的文化气息,彰显的人文素养。借他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文 思维连贯的过程,是一个写作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拟题,是写在阅读
章的标题。
理解揣摩考题材料后,借以表达自己文意的“适切〞形式的过程,而标题,
运用引用法拟题,通俗明了,稳妥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平常 则是写思想感情、论断或主见的表达,是写审题立意思维的直接的文字表
多背些古诗词名句,多积存歌曲、俗语、歇后语等学问,不但可以丰富我 现形式。下面介绍一种从思维层面来扣题的方法——断语式。
们的文学素养,同时对作文拟题也有关怀。
所谓断语式,就是“甲是乙〞或“甲非乙〞这种形式。一般要具备两
①直接引用。如:看似平常最奇崛(20XX 年高考卷考生);苟日新, 个要素:一是断定对象,二是断定看法(确定或否认)。有常式与变式两种。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如何给新闻题目拟写标题 写作指导】怎样拟写好的 题目
硬〞与“柔软〞这两大关键词。 4.花若盛开,阳光自由(XX 卷,XX 一考生) 赏析:富有诗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用比方义暗扣“胜利需靠自身
- 往年高考作文佳题赏析 1.数风采人物,还看大李(全国卷Ⅱ,XX 一考生) 赏析:该标题化用了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奇异点出了材

北京奥运新闻标题的语用分析 新闻标题于形语义

北京奥运新闻标题的语用分析   新闻标题于形语义

北京奥运新闻标题的语用分析新闻标题于形语义奥运不仅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的盛会。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外新闻媒体集中对奥运的报道,进一步让全世界重新熟悉了北京、熟悉了奥运,而中国国内重要的媒体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为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标题则是高度浓缩新闻信息的简短话语。

奥运新闻要准时把奥运状况呈现给全世界,并且扩大北京奥运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然而,现代繁忙而快速的生活节奏,很多人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阅读长篇的新闻。

新闻标题集中了新闻最重要的信息,最为符合人们的生活要求,与实际紧密结合。

因此,新闻标题在语言学上呈现出明显的语言特色和语用价值。

奥运新闻标题字词的使用新闻标题虽然简短,但却可以蕴涵丰富的新闻信息量。

新闻标题的语言有其不同的特色,特殊是用词和句式的选择上。

标题必需通俗简洁明白易懂,使读者能快速读懂并明白意思。

精彩的新闻,能否在标题中突出,与语言有很大的关系。

巧用词语是利用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多重含义来表现新闻内容,增加标题的思想内涵和感情。

通过分析,我们发觉国内大部分媒体在奥运期间的标语相对以往而言,不仅更为客观真实,而且在词语的选用上更体现了奥运独特的人文精神。

从词性来看。

动词,数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

动词的使用。

动词不仅能把奥运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而且使新闻信息给人一种生动鲜活的直观形象。

比如,开幕式后一篇为《击缶而歌走向将来》的新闻标题,其中的“击”和“走”,突出强调了开幕式中中国带给世界人民的全新面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还比如《五洲共阅中国画卷》和《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阅、飞”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把奥运中的精彩呈现于大家面前,使我们能想象和回忆当时的难忘画面。

数词的使用。

数词在奥运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比较频繁,由于数字最为直观和明显,最能讲清晰问题的意义,但并不是说数词的使用就没有限制。

比如《奥运空气质量创10年最佳,北京奥运承诺全部兑现》,“10年”足以说明中国对奥运的重视。

奥运会体育新闻标题赏析

奥运会体育新闻标题赏析
(16) 爱 刘 翔 就 让 他 安 静 地 离 开 (《 深 圳 特 区 报 》2008-08-12)
(17) 中 国 首 夺 体 操 女 团 奥 运 金 牌 (主)
你看那花儿都笑了(副)(《洛阳日报》 2008-08-14)
(18) 你 看 你 看 明 星 们 的 脸 (《潇 湘 晨 报 》2008-08-09)
编校:施 宇
62
XINWEN AIHAOZHE 2010·1(上半月)
新闻三昧
寂寞枪手邱健 33 岁成 就 奥 运 射 击 冠 军 (《哈 尔 滨 日 报 》2008-08-18)
(8) 何 冲 : 一 冲 到 顶 (《羊 城 晚 报 》 2008-08-19)
(9)17 岁 小 将 龙 清 泉 摘 下 男 子 举 重 56 公斤级金牌 (引)
巧嵌名字
很多报纸都巧妙地使用运动员的名 字做标题,以名字入题,突出了体育报道 的主角— ——运动员, 让读者一 瞥 标 题 ,就 知道主要新闻事实。 这样的标题往往较切
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如: (1)王 娇 果 然 是 跤 王 (《中 国 青 年 报 》
2008-08-19) (2)中 国 “娇 ”傲 (《今 晚 报 》2008-08-
娇夺冠,标题从她的名字入手,巧妙利用 谐音,既抓住了新闻事实,又突出了运动 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标题(3)“月亮” 指的是跳水运动员林跃和火亮双人组合, 分别取自运动员的姓和名。 标题 (4)“晶 霞”指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和吴敏霞双人组
合。 标题(5)指体操运动员何可欣。 这里把 运动员的姓名巧妙地嵌入新闻标题中,既 点出了运动员,又凸显了新闻事实,借题 发挥、巧妙点缀,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运用数字
标题中使用数字,能使整个标题表意 准确、生动,从而起到化平凡为新奇、化呆 板为灵动的作用,使标题给新闻平添一种 夺目的神采。 如:

南非世界杯报道标题赏析

南非世界杯报道标题赏析

时 挥 舞 双 手 。 至 手 舞 足 蹈 , 吼不 止 , 放 着 激 情 … … “ 导 ” 此 “ 甚 狂 释 马 如 另类 ” ,
阿 根 廷 队终 于 以 1比 0获得 “ 功 ” 谐 音 双关 , 题 “ 导成 功 ” 成 。 标 马 给人 丰 富 的
想象空间。

例 3: 语 应 为 “ 牙 俐 齿 ” 为 何 将 “ ” 成 伶 , 伶
受。 二 、 语 新 解 。这 里 的 “ ” 通俗 、 知 的 意 思 。俗 语 新解 。 有 一 番 趣 俗 俗 是 熟 别 味 。请 欣 赏 : 6丹 顶 荷 . ( 扬子 晚报 } 0 0年 6月 1 日) 《 21 5 7英雄 救 “ ” ( 扬 子 晚 ̄ ) o o年 6月 2 . 美 《 ) l 2 4日)
祸” 。此 后 英 格 兰 队 心 理 大受 影 响 , 阵脚 乱 套 , 德 国 队却 因此 士 气 高 涨 , 而 英 格 兰 队最 终 以 1比 4惨 败 , 不 真 是 “ 祸 德 福 ” !如 此 谐 音 双 关 活 用 成 这 英 吗
语, 妙不 可言 ! 例 5: 活用 “ 娜 多 姿 ” 亭亭 玉立 ”这 两 个 成 语 , 挺 有 意 思 。本 来 用 来 婀 “ 也
4英 祸 德福 .
( 新 华 日报 } 0 0年 6月 2 日) 《 21 8
5“ 娜多姿 “ .阿” 廷延” 玉立 (新华 日 》00年 6月 2 《 报 21 3日)
例 1 成 语 “ 令 智 昏” 是 “ 贪 利 而 失 去 理 智 , 辨 是 非 ” 意 , 题 : 利 本 因 不 之 此 报 道 智 利 与 巴西 之 战 , 者 拟题 时运 用 双 关 、 名修 辞 把 国名 “ 利 ” 开 后 编 衍 智 拆 嵌 入 题 中 , 利 ” 赋 予 “ 利 依 仗 第 一 次进 入 1 “ 又 智 6强 的 胜 绩 ” 意 。 昏 ” 指 之 “ 则 智 利 居 汰 。 语 “ 令 智 昏” 结 成 利 进

体育新闻报道标题

体育新闻报道标题

‎‎‎‎体育新闻报‎道标题篇‎一:‎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语法特征‎龙源期刊网‎.cn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语‎法特征作‎者:‎李培艳‎来源:‎《中州‎体育》20‎17年第1‎1期随着‎奥运会成功‎举办,全世‎界数百万热‎爱体育、关‎心体育的人‎通过新闻媒‎体提供的英‎语体育新闻‎报道来了解‎盛会的信息‎。

英语体育‎新闻报道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具有‎及时、准确‎的特点,语‎言上追求简‎洁、准确和‎抢眼〔1〕‎。

但英语体‎育新闻尤其‎是新闻标题‎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标‎题作为英语‎体育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精‎练、形象生‎动、不拘一‎格的特点,‎在英语体育‎新闻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新闻标‎题必须言简‎意赅,所以‎英语体育新‎闻的标题一‎般来说不可‎能采用完整‎的语法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2〕‎。

为此,英‎语体育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法特征,‎以达到既传‎神达意又具‎有时间感的‎目的。

本文‎在研究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语法特‎征,旨在帮‎助读者欣赏‎英语体育新‎闻,准确把‎握英语体育‎新闻的含义‎。

‎1时态‎英语中的动‎词有时态变‎化,在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也不例‎外。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三种:中‎州体育》2‎017年第‎11期随‎着奥运会成‎功举办,全‎世界数百万‎热爱体育、‎关心体育的‎人通过新闻‎媒体提供的‎英语体育新‎闻报道来了‎解盛会的信‎息。

英语体‎育新闻报道‎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具‎有及时、准‎确的特点,‎语言上追求‎简洁、准确‎和抢眼〔1‎〕。

但英语‎体育新闻尤‎其是新闻标‎题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标题作为英‎语体育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精练、形象‎生动、不拘‎一格的特点‎,在英语体‎育新闻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新闻‎标题必须言‎简意赅,所‎以英语体育‎新闻的标题‎一般来说不‎可能采用完‎整的语法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2‎〕。

多姿多彩的足球新闻标题赏析

多姿多彩的足球新闻标题赏析
,

,
,




为 了吸 引 读 者 新 闻 记 者 绞 尽 脑 汁 写
, 。
,
,
出 了五 花八 门 的 报 道 文 章 甚 至 连 文 章 标 题 也 丰 富 多 彩 让 笔 者 禁 不 住 为这 些 题 目 的简 洁 传神 和 多 姿 击 节 叫好

现 摘 录 一些 英 文 报 道 标 题
,
与广 大 球 迷 兼 英 语 爱 好 者 同享 一 短 句 的使 用 为 了达 到 简 洁 的 目 的 标 题 多 为 单 层 结 构 以 采 用 名 词 或 名 词 短 语 为多 有时也 运 用 省 略句 如
a
l
过 去 现 在 未 来 遭 遇 在 法 兰西 决 赛 场 这 两 句 对 比 在 意 义 上 突 出 差 别 构 成 反 衬 给 读 者 留下 深 刻 印 象 五 问 句的使用 有 时 疑 问 句 反 问 句 能 给 读 者 耳 目一 新 的 感 觉

粗俗而 丑 陋的
;
l tr e a 如 一 词 的批评则 更加严厉 而 人们对 i

然而 在
今 天 这个词 仅作强 调 的 用法 非 常普遍
( 我 真 的 身无 分 文

例如
I
a
m il e t a r
Uy
e 心 p
n
e
s
.
)
, 。
不 管 人 们 喜 欢 不 喜 欢 英 语 还 将 继 续 变 化 下去 我 们 能 做 的 只 是 观 察 这 些 变 化 记 录这 些 变 化 过 程 继 续 思 考 2 1 世 纪 人 们 将 要 说 的英 语
: , 。 , , 、

新闻复习资料

新闻复习资料

新闻复习资料第一章新闻与新闻评析第一节新闻评析的性质与目的一、新闻与新闻评析的含义(一)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王中新鲜的事实事实未发生---新发生事实已发生---新披露新发现新预测新变动(二)媒体新闻媒体新闻:由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事实才是新闻,我们称之为媒体新闻。

媒体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服务性(三)什么是新闻评析对新闻媒体公开发表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即通过对新闻作品的新闻特性的发掘和分析来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的活动。

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析:对新闻作品的社会成因与表现手法进行综合分析二、新闻评析的对象指对新闻报道的成品进行评价与分析。

新闻作品:消息、通讯、新闻摄影、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等。

三、新闻评析的性质新闻评析包括对新闻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新闻理论(基础)新闻评析(应用)实践性应用性四、新闻评析的目的(一)评判作品的新闻价值(基本目的)1、定义: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是指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2、构成要素:①不变要素:真实性、新鲜性②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二)启迪记者、编辑的新闻实践新闻敏感1、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2、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3、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4、及时判断同一个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个是最重要的,哪个是次要的5、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三)引导受众鉴赏提高受众的认识能力和鉴赏水平第二节新闻评析的特点一、新闻的基础——客观事实(一)新闻用事实说话(二)用事实说话的客观性1、内容: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2、形式:新闻的倾向性应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来显现。

二、新闻评析的基础客观事实(一)新闻事实首先具备事实的特性①客观存在性②具体、实在性③不同的认知立场、观点和方法决定了对同一事实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新闻媒
体全方位、多视角的报道,使人们每天在第一时间耳闻目睹奥运会的赛况。

报纸虽然不能像电视那样把人们带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但奥运会的文字报道同样精彩,特别是那些独具匠心、寓意深刻的新闻标题,不仅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还引发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思考。

各大报刊在标题制作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修辞手法,有的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等不一而足,但都力求写出新意,引人注目。

巧嵌名字
很多报纸都巧妙地使用运动员的名字做标题,以名字入题,突出了体育报道的主角———运动员,让读者一瞥标题,就知道主要新闻事实。

这样的标题往往较切
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如:
(1)王娇果然是跤王(《中国青年报》
2008-08-19)
(2)中国“娇”傲(《今晚报》2008-08-
18)
(3)此时无声胜有声动作展示真实
的“月亮”(《今晚报》2008-08-12)
(4)“晶霞”一出谁与争锋(《今晚
报》2008-08-11)
(5)“欣”苦夺金期待“欣”王朝(《新
民晚报》2008-08-19)
标题(1)、(2)写的都是中国运动员王娇夺冠,标题从她的名字入手,巧妙利用谐音,既抓住了新闻事实,又突出了运动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标题(3)“月亮”指的是跳水运动员林跃和火亮双人组合,分别取自运动员的姓和名。

标题(4)“晶霞”指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和吴敏霞双人组
合。

标题(5)指体操运动员何可欣。

这里把运动员的姓名巧妙地嵌入新闻标题中,既点出了运动员,又凸显了新闻事实,借题发挥、巧妙点缀,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以动取胜
高尔基在讲到文学作品写作时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多做事,少
说话”。

同样,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也必须善于抓住描写对象富有典型性的、外在的具体动作,把“心灵的生气”灌注其中,从而揭示它的内在特征,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思想感情强烈,或沁人心脾,或耳目一新。

如:
(6)“秦王”登基(《潇湘晨报》2008-08-
14)
(7)这一“健”又“捡”一金
(主)
奥运会体育新闻标题赏析
□鲁晓霞
附台词、流行歌曲、成语、谚语、诗词名句等仿拟出与新闻报道内容等相联系的语言极具自我传播效应、格外引人注意,是增加文化附加值的强势模因。

比如,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为家喻户晓的著作,而书名也随之成为炙手可热的强势语言模因。

人们仿造而来的新闻报道很多都采用与此相关的标题,比如《西安晚报》的新闻文章就用《谁动了孙英杰的钱包?》做标题,《国际金融报》的新闻报道“谁动了保险业的奶酪”等都可以说明强势模因在新闻界的冲击力。

除了书名之外,还有一些是出自一些知名电
影,比如进口大篇《与狼共舞》就催生了《齐鲁晚报》的记者采用《宋鹏飞:与艾滋共舞》的新闻标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还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所有这些无不表明,新闻时髦语是模因论背景下语言强势模因在新闻界创作的冲击力所造成的新的时尚的写作风格。

新闻时髦语的修辞效应
在上文众多新闻时髦语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新闻时髦语不仅仅是表达的需要,更是因为它们比普通的同义或近义表达
能产生更为丰富多彩的修辞效果。

新闻报道选用时髦语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为了产生几方面的修辞效应。

第一个修辞效应便是时尚性。

新闻报道的时尚性是近年来才呈现的一个新特点。

新闻的表达不仅要准确,更要时尚。

比如,一些贺岁片如《无间道》里面的“出来混,债总是要还的”就引起了新闻记者的注意,《中国经营报》的记者就写出了新闻报道《南方高科:出来混,债总是要还的》。

冯小刚的《手机》里的经典台词“做人要厚道”,搜狐新闻就爆出了《做人要厚道:政府和舆论应善待温州炒房团》,《天下无贼》里面的冷幽默式台词“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也被记者敏锐地捕捉并写出了新闻报道《春运涨价: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总之,这些新闻报道正是由于这些时髦语的存在,通过依附在家喻户晓的贺岁片经典台词上,不仅如实报道了新闻内容,而且还呈现了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前沿的时尚性。

第二个修辞效应便是简易性。

比如刚才谈到的关于丑闻表达的“门”,就远远比“丑闻”或者“事件”要简洁。

这种强大的表
现力正好符合了新闻标题的写作特点,因为新闻标题作为文章的中心,必须要简洁抢眼,新闻的简要性不允许我们用更长的词来表达短词本可以表达的内容。

另外,这种简易型不仅体现在字数上,更体现在更易于记忆和理解上。

新闻时髦语依附在成功的强势语言模因上,可以加快读者提取信息和消化信息的过程。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记者,应该明白消费群体的价值取向,不能再以过去的严肃的方式来一板一眼地报道事实。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提倡记者在正确表达的前提下大胆使用新闻时髦语,增强报道的可读性。

当然,这种使用不能出现滥用或者误用,避免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陆云红:《浅谈新闻语言中流行语的运
用》,《新闻三昧》,2008(12)。

2.里查德·道金斯著,卢允中译:《自私的基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现代外语》,2007(1)。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校:施
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