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奇葩证明”系列事件的思考.doc
2016国考申论热点:解决“奇葩证明”,部门联动必不可少

2016国考申论热点:解决“奇葩证明”,部门联动必不可少今年以来,各类奇葩证明多次被媒体报道,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知论说,年底前将对社会上诟病的“奇葩证明”拿出解决办法并实施。
破解“奇葩证明”,就要将那些于法无据的审批事项彻底清除,并加强监管,防止已被取消的审批事项换个“马甲”再出来。
在减少审批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审批流程的顺畅和完整,不能让群众从过去的办事“绕路”,变成“无路可走”。
今年9月,国家民政部下发通知,规定除办理涉台和9个国家的公证事项外,民政部门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然而,无法提供单身证明也导致一些人在购房、贷款等业务办理上受阻。
本来是便民之举,怎么反而给办事群众添堵了?主要原因正在于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协同配合不够。
一个审批事项该不该取消,什么时间取消,不该是某一个部门单方面的事情。
比如取消单身证明这件事,民政部在通知中提到,经与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等婚姻登记信息的主要使用部门充分协商,证明取消后,如相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依据、需要了解核对当事人婚姻登记情况的,可以通过开放信息核对端口、公函往来等多种方式,在部门间直接完成信息核对工作,不再需要当事人在婚姻登记信息使用部门和民政部门之间往返奔波。
可见,清理“奇葩证明”,不能只是取消几个审批事项那么简单,它更像是“流程再造”的过程,与之相关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充分参与其中。
在日后清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时,各个相关部门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想象如果自己是办事群众,沿着“流程再造”之后的步骤,手续还能不能走得通。
如果走不通,应该采取何种配套措施加以完善、修补,绝不能“三千烦恼丝,一剃了之”。
因此,要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共享,既让各部门加深了解、加强联动,也让群众对服务项目和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不用再跑冤枉路。
同时,还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将服务群众的意识根植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
国考面试热点:防止奇葩证明反弹

国考面试热点:防止奇葩证明反弹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图片来源于网络【热点背景】最近,北京市在摸底全市基层证明的基础上,撤销了74项“奇葩证明”。
昨天,市编办主任刘云广表示,为固化清理奇葩证明的成果,本市将推出保留的基层开证明清单,防止奇葩证明“反弹”。
【中公解读】“奇葩证明”辈出,究其根源还在于一些地方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而民政、公安等却不再开具此类证明,让群众更是陷入无可适从,左右为难的境地。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要真正落实简政放权,只有从源头上依法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的做法,真正做到各部门统一口径,“步调一致”,才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题目预测】最近,北京市为固化清理奇葩证明的成果,将推出保留的基层开证明清单,防止奇葩证明“反弹”。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以清单的形式明确规定不再开具的证明有助于巩固解决“奇葩证明”的成果,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好举措。
“奇葩证明”辈出,一直被人们广为诟病。
面对这些“奇葩证明”的存在,老百姓叫苦不迭,就连李克强总理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痛斥某些政府机构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称“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的笑话!”要真正落实简政放权,只有从源头上依法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的做法,真正做到各部门统一口径,“步调一致”,才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而为防止奇葩证明反弹开出的“清单”并明确提出政府部门“不准要”相关证明,正是把清理证明的成果固化,约束相关部门,防止奇葩证明反弹,真正的让百姓享受到简政放权的改革成果实际举措。
要彻底解决滥开证明问题,不仅要落实“新规”,更要疏导好要证明的需求,因此,一方面各部门应统一清单,明确办什么事需要哪些证明,不需要哪些证明,避免各说各话,各自为政。
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设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开具证明的种类和环节。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奇葩证明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奇葩证明
背景链接
自从总理怒斥了“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曝光各种奇葩证明的热潮。
这些证明光看头衔无一例外都让人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常识受到了挑战。
不可否认,这些证明有一部分是属于没事找事的“找茬型”,目的无非是彰显权力意志的作用。
……
查看详细>>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一些奇葩证明的产生大多跟权利、责任和利益有关,证明的泛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现实利益关系的复杂和权利法律意识的觉醒。
证明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用法律明确的关系才有法律效力。
它比以前模糊处理、常识判断、经验分析无疑更进了一步,也更趋理性科学性。
……
查看详细>>
[原因分析]
一是权力太“任性”。
不少地方不少领域,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权力清单和程序规定,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
公章意味着权力,权力意味着有寻租的可能,权力一旦变味,打官腔、甩冷脸、踢皮球就在所难免。
……
查看详细>>
[对策措施]
奇葩证明的存在,一是贪,个别职能部门手伸得太长,捞过了界,雁过拔毛;二是懒,有事不想担责,所以踢来踢去,互相推诿。
说到底,就是手握公权力者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让本该是服务百姓、方便百姓的权力“跑偏”了,非但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能,反而让老百姓磨破嘴,跑断腿,既带来了麻烦,又增加了成本。
……。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奇葩证明背后存在什么问题

从化学习中心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奇葩证明背后存在什么问题2016年,出现了各种“奇葩证明”事件,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这必然会成为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热点,为了参与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考试中占的先机,中公教育为大家分析此类现象的解决措施及政府讨论,希望对各位考生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
云南女子为证明单身,来来回回办理8个月手续今年6月,《焦点访谈》报道,胡女士为办理户籍迁移,需要开办“未婚证明”,胡女士从成都到昆明,前前后后办理了8个月。
该事件曝光后,云南纪委对涉及此事件的部门做出来处理并通报。
据报道,此事件涉及18名工作人员和机关领导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严重不作为、服务意识淡薄、敷衍了事的问题。
“奇葩证明”繁多,暴露政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淡薄近年来媒体屡次报道群众办证难事件:外出旅行要证明“我妈是我妈”、孕妇为“准生证”急断肠、买房要出示“单身证明”……问题暴露出某些工作人员失职不作为,政府行政办事手续繁冗。
媒体调查发现,中国人一生平均要办理103个证明,证件数量多且办理手续麻烦。
自十八大以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之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央也三令五申要精简审批程序,但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过多过繁的审批程序会束缚市场活力、降低政府工作效率,有损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而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和实际,公仆意识淡薄,纪律松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难见”,让老百姓急断肠、磨破嘴、跑断腿。
如何改进:问责工作人员不是“奇葩证明”事件旳终点第一,政府应当打破行政管理壁垒,转变信息服务管理方式,建立全民信息数据库,精简办证流程和手续,实现网络化办证流程,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要及时到位,不相互扯皮,逐步构建服务型政府。
第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加大量化考核力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根据单位的工作特点、内容安排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2017公务员时政热点:消除“奇葩证明”需要持久战

2017公务员时政热点:消除“奇葩证明”需要持久战时事政治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内容,申论、面试必然会考到,行测偶尔也会出现。
所以,无论是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甚至是事业单位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大家都要忽略对时事政治热点的积累。
文都公务员考试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2017公务员时政热点:消除“奇葩证明”需要持久战。
希望大家努力备考,轻松成“公”。
更多时事政治热点内容尽在文都公考,欢迎大家收藏本网。
11月13日,贵州贵阳中医学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各单位要求我校开具相关入学证明、就读证明、毕业证明等材料的统一答复》的通知,告知各单位: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就读专业、学制、学历、学位等情况,贵单位应取消此类证明或材料。
贵阳中医学院称,近年不少已毕业的学生应单位要求,找学校开具学历等证明。
而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是最具法律效力的证据。
开具一份学历证明,仍然需要学生带上毕业证、学位证。
用该校学籍管理科副科长谢譞的话说,和“老百姓拿着身份证找派出所证明‘我是我’是一样的。
”学校通知的背后,则是深深的无奈。
近年来,“奇葩证明”屡上新闻,已不再是一个新鲜事。
“证明你是你”“证明你妈是你妈”等新闻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
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给公众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办理这些不必要的证明,人们不得不多跑许多“冤枉路”。
早在2014年,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就制作了长达3.8米的长卷——“人在证(征)途”,上面列举了人生常用的103个证件。
他吐槽说:“中国人一辈子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
”人生不足百年,而常用证件却达一百多个,人一生办证的时间、精力与费用累加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若从全国十三亿人来看,繁冗的证明无疑是对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繁冗的证明固然有许多原因,如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行政审批繁琐,社会缺乏信任等,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某些部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用服务行政理念消除奇葩证明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用服务行政理念消除奇葩证明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以下是国考的面试热点。
|背景链接*安徽合肥一年轻妈妈孔令群,她的户籍栏上性别信息为“男性”。
自2010年起,她前去派出所更改户籍信息,多次被要求提供“性别鉴定证明”,证明自己是“女性”。
合肥市公安局新站分局回应称,基层户籍民警对性别变更政策理解不透,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意识。
当地派出所核实相关情况后,于8月7日已更正相关信息。
目前,孔令群的户籍问题已解决,身份证也在办理中(8月21日中国新闻网)。
|综合分析*一纸“性别鉴定证明”折腾了7年,这主要归因于公共行政服务理念的缺失。
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其基本要求就是政府须有“以相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不是以政府自身为中心。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将自身定位于管理者的角色,热衷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甚至为了权力运行的方便而随意给相对人强加义务,以致各类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证明”层出不穷,这不但悖离了现代公共行政服务理念的基本要求,而且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要避免类似奇葩证明事件的发生,政府必须树立“服务行政”理念。
这既是政府作为公共行政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定位,又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价值体现。
根据现代行政法的要求,政府作为服务型的公共机构,为相对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其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
而为了权力运行的方便,人为地给相对人强行强加义务,显然有悖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在大力根治“奇葩证明”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凸显了“服务行政”理念还未在全部政府部门落地生根的尴尬。
国考时政热点:奇葩证明何时了.doc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奇葩证明何时了1.《人民日报》2015年4月8日报道,落户北京的陈先生一家准备出境游,需要明确一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他想到自己亲妈。
问题来了:他需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
可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了陈的信息。
更奇葩的是,陈先生向旅行社交了60块后,就不用再证明了。
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 这是市民陈先生准备出境旅游时遇到的尴尬事。
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这样那样的证明,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
浙江诸暨一市民为了补办一张火化收据证明他母亲被火化,他在4年间跑了8趟殡仪馆仍未能成功。
当地镇政府回应称,已简化程序,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外国也有奇葩证明。
46岁的土耳其男子锡南阿夫哲花了10年时间,最终证明自己活着。
离婚被要求证明是正常人?一位市民张先生因为在30年前曾到精神医科中心咨询过,而后和妻子办理协议离婚时被要求出具是正常人的奇葩证明。
最后张先生到精神医科中心做了必要的检查后,才拿到了是正常人的证明。
最后和妻子顺利离婚。
2.57岁的张阿姨在家负责带孙女,2014年的一天中午,张安在厨房忙做饭时,孙女拿起客厅茶几上的几张百元大钞叠着玩。
待她端着饭出来,桌上已是一堆红纸片,于是去银行兑换残币。
想着能兑换多少就兑换多少,可银行非得让我去社区开个证明,证明这钱就是我孙女撕的。
张安说,他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说这根本就没法开,他们也没亲眼看见钱是不是孙女撕烂的。
2014年9月兰州90后青年小李辞职创业,由于手头资金有限,就在自家的一套房子里开公司。
小李去工商局办理注册手续时,被工作人员告知缺少了不扰民证明。
追问原因后得知在家开公司,房子的性质就由住宅转变为了经营性场所,需要出具不扰民证明。
目前,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方便创业者注册,已放宽了出具不扰民证明的权限,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所在社区、物业办或房屋主管部门均可出具。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杜绝“奇葩证明”

国家公务员考试<<<点这里看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杜绝“奇葩证明”【背景链接】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刊文讲述“奇葩证明”: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公众反响强烈。
事情原委是:在北京工作的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可问题来了:他需要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该文迅速成了微信热帖,总阅读量超过20万人次。
面对这样一个“奇葩证明”,网友对其冠之以“史上最强脑筋急转弯”的称号,并引发对类似经历的集体吐槽。
实际上,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证明”,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八旬老太在自家摔倒受伤,保险公司理赔前要求社区开具“非打架斗殴受伤”证明;运营出租车,被要求开具本人最近三年内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要证明你单身,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这样那样的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摸不着头脑。
对此,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也不禁感慨:“‘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看似好笑的感慨,折射现实的无奈。
生活中,奇葩证明过多过滥。
”》》关注江西中公微信,了解更多公考资讯》》更多更全申论技巧、写作技巧、名言佳句、申论范文尽在中公教育申论频道《《【具体原因】中公教育专家分析,人性不人性,关键看过程。
之所以存在“奇葩证明”,其一,与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有关,其二,与繁琐的办事流程有关。
前者让不同部门,只能站在自身立场上提要求,至于实不实际、靠不靠谱、便不便利,另当别论;后者让基层群众来回折腾,该说一句的说半句、该讲清楚的很含糊,一来二往,办事不仅没效率,而且做了不少无用功。
因此,走进某些政府部门,一旦需要开个介绍信、办个证明,过程中处处受阻,老百姓多半会叫苦不迭。
【具体措施】近日,国办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既正视了基层中大量存在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又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力求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奇葩证明”系列
事件的思考
2016-02-15 14:01 第期人预览关键字: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奇葩证明”系列事件的思考
群众在办事中遇到了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你儿子是你儿子等等听起来很奇怪的证明,给人民的办事带来了不少阻力。
对于这些奇葩证明,请谈谈你的看法。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2015年4月份,陈先生一家想要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可问题来了,需要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
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
在陈先生为此感到头大时,有人指了一条道: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开这个证明。
先别说派出所能不能顺利开出这个证明,光想到为这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就头疼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而更令陈先生窝火的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最终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今年5月18日,孙先生在继承母亲的遗产时,法院要求孙斌提供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其母亲在丈夫去世后未再婚的证明。
而当孙斌带着各种材料来到婚姻登
记机关后,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孙斌和其母亲不在一个户口簿上,无法证明他们的母子关系,也就不能给他出证明。
要想开这份证明,孙斌必须先证明,他是老人的儿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过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要证明你没买过房,证明儿子是儿子,摔伤证明,打油证明、房子不拆迁证明这样那样的奇葩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还摸不着头脑。
5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讲了这个事情,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为人民办事设多道障碍。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办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这无疑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随着群众事务的增多,各类奇葩证明层出不穷,给各方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一,证明繁而多,群众跑断腿。
对于群众来说,政府机构本来应该是为之服务的,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找政府机构是办事的,而不是找罪受的。
但是,不管办理什么手续,都需要找各个部门,办一个证明、盖一个章,有时候甚至几天都跑不下来,就算知道去找哪个部门办理,但是各种手续、证明让百姓叫苦不迭,甚至出现了部门间踢皮球的现象,把问题留给了群众,这样确实给群众的工作生活等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第二,证明难开具,百姓批政府。
我们国家很早就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宗旨就是服务。
并且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必须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思想,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人民的利益至上,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行使权力的目的,不再主要是为了管制,而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在这些奇葩证明上,却反映出了一些部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群众去办事,资料不齐全或者程序不对的,有些工作人员不认真和群众解释,导致群众不知道要去哪里办事等,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李克强总理曾经就此类事件对一些部门给予了批评,可以看到,国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这仍我们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看到了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之所向、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勇气和魄力。
产生这些奇葩证明的原因很多,我能分析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中没能及时分析和清理哪些证明是必须的,哪些是多余而需要清理的。
特别是在一些地区、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壁垒,一些本来是政府部门之间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等简单的技术手段完成的信息印证工作,却需要公民个人不断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甚至有的还需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间进行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既伤了群众的心,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怕担责或故意推卸责任,甚至借开具各类奇葩证明之机刁难民众,进而吃拿卡要,谋取私利。
所以,一些看似荒唐的奇葩证明背后,有时可能是
少数单位和个人的私利。
第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还是一个短板。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完善、可靠的征信系统还未能建立,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多发,导致因缺乏信任而对各类书面证明过度依赖,于是各类奇葩证明也就不断地应运而生。
要解决证明繁多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从各个方面考虑:
第一,必须打破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让信息能够在各职能部门间无阻碍通行,从而打通信息共享的最后一公里。
并且要理清证明的必要性及群众开取证明的可行性,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为其考虑,才能真正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应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定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法定程序及时取消、调整行政管理权限,并向社会发布,真正的把简政放权推到实处。
第三,要对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和态度进行考核,出现了故意刁难群众的现象应该及时整治,避免这种不良工作作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如此,老百姓就不会再为各种证明四处跑腿,也不用再遭遇各种奇葩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