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核算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核算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核算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2009-05-15 09:14:11| 分类:成本会计核算实务|举报|字号订阅

内容提要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本章主要讲述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首先介绍了在产品涵义和在产品数量的核算;然后重点讲述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主要包括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定额比例法;最后,简单介绍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第一节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一、在产品的涵义和特点

工业企业的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的产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在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有待继续加工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以及尚未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正在返修和等待返修的废品等。从狭义上看,在产品是指在某车间或某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在产品和尚未验收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

企业的在产品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⒈流动性大。工业生产中,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产出,中间往往经过若干道生产工序。减少在产品在各道工序间的停留时间与损耗,是减少在产品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损耗的重要环节。

⒉完工程度不同。期末停留在各个工序的在产品往往处于不同的加工程度,因而每道工序的在产品体现出了不同的完工程度。

⒊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在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装配式生产的企业尤为突出。

⒋成本计算复杂。由于在产品具有品种规格多、流动性大、各个加工步骤的完成程度不同等特点,导致其成本计算较为复杂。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概述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经过一定的程序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后,本月应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都已集中在按产品开设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当月初和月末没有在产品时,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当月初或月末有在产品时,若本月没有完工产品,则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月末在产品的生产成本,若本月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月末在产品,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公式中,左边相当于费用的来源,右边相当于费用的归属。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之和为费用合计数,是待分配的生产费用,应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再用费用合计减去已确定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月末在产品成本;二是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再用费用合计减去已确定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三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正确组织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取得在产品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资料,这是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前提。

三、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是进行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同其他物资数量的核算一样,应同时具备账面核算资料和实际盘点资料。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做好在产品收发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又要做好在产品的盘点清查工作。企业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应当根据在产品实际盘存数量确定期末在产品结存数量,但对于在产品品种多、数量大、每月都要组织在产品实地盘点确有困难的企业,难以对在产品进行盘点的企业以及可实施盘点但成本费用过高的企业,从重要性

对于在产品的盘盈、盘亏和毁损,企业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处理。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在产品价值登记在其借方,盘盈在产品价值登记在其贷方,盘盈、盘亏、毁损及报废在产品经批准转销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在产品发生盘盈时,应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批准转销时,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制造费用”。在产品发生盘亏和毁损时,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毁损在产品的残值,借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批准转销时,应区别不同的情况从“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贷方转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损失,借记“制造费用”;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收到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银行存款”,赔偿不足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应由过失人或过失单位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为了正确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在产品盘盈、盘亏等的账务处理,应在制造费用结账之前进行。

第二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个步骤。企业应当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企业成本管理有关基础工作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定额比例法等。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例如采矿业、食品业等,月末虽然有在产品,但在产品数量很少,算不算在产品成本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此时,为了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因而,当月归集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即每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例8-1】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进行产品的成本计算。某月该企业共发生生产费用29074元,其中原材料费用19036元,直接人工费用6780元,制造费用3258元,本月企业完工产品100公斤,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故忽略不计。要求:计算企业当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由于该企业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进行产品的成本计算,所以本月企业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29074元(或19036+6780+3258=29074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总成本:19036元

直接人工项目总成本:6780元

制造费用项目总成本:3258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29074÷100=290.74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单位成本:19036÷100=190.36元

直接人工项目单位成本:6780÷100=67.80元

制造费用项目单位成本:3258÷100=32.58元

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例如钢铁业、化工业,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少,或者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虽大但各月间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此时,可以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即各月末在产品成本按某一个固定数计算。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则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就较小,两者的实际成本的差额也较小,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没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但各月间数量稳定,则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也相差不大,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的影响同样不大。所以,为了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在这两种情况下,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按某个固定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由于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一样,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该月完工产品成本。

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过大,企业应当在每年年终时,对在产品进行实地盘点,根据盘点的在产品的数量情况,重新计算确定本年末在产品成本和下一年度各月的在产品成本。

【例8-2】某企业主要生产A产品,其生产较为稳定,各月间月末在产品数量平稳,变动不大,故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计算A产品成本。经测定,企业各月末在产品总固定成本为9800元,其中直接材料5000元,直接人工3200元,制造费用1600元。本月月初在产品90件,本月投产800件,本月完工805件。本月发生生产费用144900元,其中直接材料84525元,直接人工40250元,制造费用20125元。要求: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相同,均为9800元,故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为1449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为98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144900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总成本:84525元

直接人工项目总成本:40250元

制造费用项目总成本:20125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144900÷805=180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单位成本:84525÷805=105元

直接人工项目单位成本:40250÷805=50元

制造费用项目单位成本:20125÷805=25元

月末在产品总成本:9800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成本:5000元

直接人工项目成本:3200元

制造费用项目成本:1600元

三、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

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在成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如酿酒、造纸和纺织等行业,月末在产品可以只计算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因为,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的产品,每月末应当计算在产品成本。且该产品成本结构中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人工费和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加工费用相差也较小,对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不大。所以,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在产品可以不计算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只计算原材料费用。

采用这种方法,本月完工产品成本等于月初在产品成本(材料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再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材料成本)。

【例8-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成本结构中原材料费用约占总成本费用的70%—80%,为简化成本核算,该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某月企业月初在产品成本为5150元,本月发生生产费用68000元,其中直接材料费用为54000元,直接人工费用为9000元,制造费用为5000元。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企业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入1200件,本月完工1000件。要求: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企业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入1200件,本月完工1000件,则月末在产品数量为:100+1200-1000=300件。

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故企业月初在产品成本5150元为月初在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费用。

直接材料项目本月费用合计:5150+54000=59150元

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故直接材料项目本月费用合计数59150元应按本月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直接材料项目费用分配率:59150÷(1000+300)=45.5元

本月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费用:45.5×1000=45500元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费用:45.5×300=13650元

或:59150-45500=13650元

本月发生直接人工费用9000元,制造费用5000元全部由本月完工产品负担。

则,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45500+9000+5000=59500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59500÷1000=59.5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单位成本:45500 ÷1000=45.5元

直接人工项目单位成本:9000÷1000=9元

制造费用项目单位成本:5000÷1000=5元

四、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例8-5】某企业生产乙产品,需经过两道生产工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200元,其中第一道工序定额120元,第二道工序定额80元,原材料于每道工序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为25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15个小时,第二道工序10个小时,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均衡发生。经盘点测定,第一道工序有在产品100件,第二道工序有在产品80件,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完工程度均为50%。原材料按投料程度计算约当产量,人工费和制造费用按工时定额计算约当产量。

⑴直接材料项目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①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率(投料程度):

第一道工序:[120÷(120+80)]×100%=60%

第二道工序:[(120+80)÷(120+80)]×100%=100%

②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100×60%=60件

第二道工序:80×100%=80 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共计:60+80=140件

⑵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项目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①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一道工序:[15×50%÷(15+10)]×100%=30%

第二道工序:[(15+10×50%)÷(15+10)]×100%=80%

②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100×30%=30件

第二道工序:80×80%=64 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共计:30+64=94件

由此可见:

在计算各道工序在产品加工完工程度时,该工序内每件在产品的加工程度各不相同,平均来看,总体完工程度约为50%,故在公式中用50%进行计算,

如果企业可推算出各工序在产品的实际完工程度,则应按其实际完工程度计算确定。

㈡计算费用分配率

企业每月归集的生产费用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标准是生产总量,即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之和。

【例8-6】接上例,假定该企业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为:直接材料12800元,直接人工10420元,制造费用9230元;本月发生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30120元,直接人工31220元,制造费用22000元。本月完工产品为600件,则计算该产品各成本项目的费用分配率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12800+30120)÷(600+140)=58元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10420+31220)÷(600+94)=60元

制造费用费用分配率:(9230+22000)÷(600+94)=45元

则: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合计:58+60+45=163元

㈢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计算出各成本项目的费用分配率之后,就可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了。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或=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或=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例8-7】接上例,计算本月乙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成本:58×140=8120元

直接材料本月完工产品成本:58×600=34800元

或:12800+30120-8120=34800元

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成本:60×94=5640元

直接人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60×600=36000元

或:10420+31220-5640=36000元

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45×94=4230元

制造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45×600=27000元

或:9230+22000-4230=27000元

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合计:8120+5640+4230=17990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合计:34800+36000+27000=97800元

六、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定额成本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成本按事先确定的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计算,即月末在产品数量乘以单位定额成本得出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实际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这种方法简化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但由于它将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计入了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因此只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定额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定额资料比较健全,并且各月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的产品。若企业各项费用定额的制定接近实际,则该方法既简单又合理;但若反之,则该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就较差,因此,企业在费用定额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及时修订定额资料。

【例8-8】某企业生产丙产品,本月月末在产品200件,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原材料单位定额为18元,在产品定额工时为2400个小时,人工费用单位工时定额为1.2元,制造费用单位工时定额为0.9元。本月归集的生产费用合计数为:直接材料54720元(其中月初12000元,本月发生42720元),直接人工72000元(其中月初10000元,本月发生62000元),制造费用57600元(其中月初10600元,本月发生47000元)。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直接材料:200×18=3600元

直接人工:2400×1.2=2880元

制造费用:2400×0.9=2160元

则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54720-3600=51120元

直接人工:72000-2880=69120元

制造费用:57600-2160=5544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51120+69120+55440=175680元

七、定额比例法

在定额比例法下,本月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可以按各自的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的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制定比较准确、稳定,定额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定额资料比较完整,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差异较大,导致月初在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与月末在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如果采用上一种方法,会将月初、月末在产品脱离定额差异的差额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必然影响了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定额比例法的基本公式如下: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费用分配率

或=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本月发生实际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费用分配率

或=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本月发生实际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例8-9】接上例,假定本月完工丙产品800件,完工产品定额工时计12000小时,则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54720÷(200×18+800×18)=3.04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04×200×18=10944元

本月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04×800×18=43776元

或:54720-10944=43776元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72000÷(2400+12000)=5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5×2400=12000元

本月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5×12000=60000元

或:72000-12000=60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57600÷(2400+12000)=4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2400=9600元

本月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12000=48000元

或:57600-9600=48000元

则月末在产品成本:10944+12000+9600=32544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43776+60000+48000=151776元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151776÷800=189.72元

第三节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企业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之后,又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在同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了分配,从而计算出了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应从“生产成本”账户中转出,计入“库存商品” 账户,并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结转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以例8-9为例,企业应对本月完工的丙产品进行如下的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丙产品 151776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151776

丙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如表8-3所示:

表8-3 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丙产品××年×月单位:元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案例

【案例4】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案例 【案例1】小李刚大学毕业,就到某家啤酒生产企业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小李通过一段时间得学习,归结出该公司啤酒生产过程为: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工序、糖化工序、发酵工序、包装工序四个工序。从而就可以完成整个得生产流程。根据掌握得资料,小李认为该啤酒生产企业就是典型得分步骤生产,因此将其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为分步成本计算法。这种分析设计就是否科学合理?就是否还有其她反嘎可供选择?实际核算工作中又应怎样去实施呢? 【案例2】某汽车生产企业就是新成立得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低排量得小汽车,汽车得所有零部件都就是由自己生产,而且使每一种零部件都就是在一个独立得生产车间生产。所产零部件大多就是企业自己使用,也有部分对外出售;各零部件生产车间生产完成后都移交进入半成品库,最后由装配部门从半成品库领取组装成产品对外出售。根据该企业生产特点,可以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请说明理由。 【案例3】品种法下得成本计算 一、[资料]海西集团下属得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得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 20×7年8月 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得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 (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

料得比例进行分配。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 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负担得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得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得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4)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得费用为14 7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得办公费1 000元,水费2 000元,差旅费1 400元,设计制图费2 600元;供电车间负担得水费500元,外部修理费1 800元;机修车间负担得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得办公费3 000元,水费1 200元,招待费200元,市话费600元。 (5)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 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 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 000元。 (6)根据“待摊费用”账户记录,本月应分摊财产保险费3 195元,其中供电车间负担800元,机修车间负担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负担1 195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600元。 二、[品种法得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与成本计算单 按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见表910、表911)与成本计算单(见表921、表922),按车间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见表912、表913)与制造费用明细账(见表914),其她与成本计算无关得费用明细账,如管理费用明细账等,此略。 2.要素费用得分配 根据各项生产费用发生得原始凭证与其她有关资料,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各项要素费用。 (1)分配材料费用。其中: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甲、乙两种产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完整)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首先必须明白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很多,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 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工艺路线)如下:1.直接材料的计算 月加权平均单价:P=(上月结存金额+本月购入金额)/(上月结存数量+本月购入数量)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其中S为领用金额,P为加权单价,N为领用数量)现假设:上月B原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 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借:原材料—B原料480 贷:应付账款480 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00+480)/(10+40)=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S=11.6*35=406 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S=40*3=120 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526 贷:原材料526 2.直接人工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3000/30)/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500/30)/10=5元/小时 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 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 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40 贷:应付工资40 3.制造费用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该车间共2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20*10=6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30000/6000=5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5*3=15元包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18000元,该车间共1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

产品成本分步法

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步法 一、分步法特点 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一)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二)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二、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 (一)分步法种类 (二)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1)含义: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完成才能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计算程序: (3)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优点: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便于进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缺点:成本结转工作量大,采用逐步综合结转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 (4)进一步分类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成本在下一步成本计算单中的反映方式,还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2.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1)含义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2)计算程序 (3)平行结转法下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划分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划分: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也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完工产品的含义:这里的完工产品是指企业最后完工的产成品 在产品的含义(广义的在产品):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狭义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成的产品。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案例 - 练习!10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案例 - 练习!10 第2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示范案例 2.1生产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及企业物流成本表填写 例一、甲公司是一个小麦加工为主的中外合资面粉生产企业。截至2006年底~该公司资产总额6186万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562万元。内部设有会计部,兼做信息工作,、人事部、采购部、生产部、质量部、仓储部和销售部7个部门~共有员工145人~其中采购人员5人~生产人员60人~营销人员20人~其余为管理人员。该公司有一个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仓库~用于储存小麦、面粉等存货~而运输业务和装卸搬运业务均由外部人员承包~公司支付运费和装卸搬运费。 本案例以甲公司2006年12月有关成本费用资料为依据~计算2006年12月的物流成本。甲公司的成本费用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和其他业务成本~其中营业外支出2006年12月无发生额。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获取甲公司2006年12月相关成本费用发生额及明细资料并逐项分析哪些与物流成本相关。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1、表2. 2、表2. 3、表2.4和表2.5。 表2.1 2006年12月管理费用明细及物流成本相关性分析表 是否与物流管理费用发生额备注成本相关明细项目 (元) 工资 94044.09 是含物流信息人员工资 折旧费 36049.57 是含物流信息设施折旧 办公费 2566.24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 差旅费 12267.10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 工会经费 5176.08 否

董事会费 45000.00 否 坏账损失 2147087.44 否 应酬费 24777.00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 税金 71351.83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职工福利费15996.30 是含物流人员费用职工培训费 631.00 是含物流人员费用劳动保险费 39102.00 是含物流人员费用待业保险费 3908.68 是含物流人员费用劳动保护费 1028.34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邮电费 426.81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 汽车 19241.31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诉讼费3683.00 否 低值易耗品摊销 129.00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 其他 65749.45 否 住房公积金 17203.40 是含物流人员费用环境保护费 2940.56 否 修理费 5915.00 否主要为人事部、会计部、总经理办公室费用统筹医疗金17827.50 是含物流人员费用照明电费 25182.68 是含仓库电费合计 2657284.38 表2.2 2006年12月制造费用明细及物流成本相关性分析表 是否与物流制造费用发生额备注成本相关明细项目 (元) 折旧费 58654.90 是含车间包装设备折旧费修理费 61841.90 是含车间包装设备修理费 水费 10345.81 否主要为车间制造耗用水费差旅费 5813.30 否主要为车间人员支出费用邮电费 1510.00 否主要为车间人员支出费用保险费 21684.00 是含库存和包装设备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 3358.50 是含包装工人费用职工福利费1025.95 是含包装工人费用试验检验费 2906.42 否主要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费

猪场成本核算流程

猪场成本核算流程 为了使养猪场的成本核算更加合理、准确、规范,现对成本核算流程规定如下: 一、猪群分类与科目设置 1、猪群分类。根据生产与核算的合理性,猪群划分为: 1)生产母猪 2)种公猪 3)后备猪 4)大肥猪(60kg以上) 5)中肥猪(35kg至60kg) 6)小肥猪(25kg至35kg) 7)保育仔猪(7kg至25kg) 8)产房仔猪(出生至7kg) 2、会计科目设置 设置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生产母猪、种公猪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他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后备母猪在进行配种、转群后作为生产母猪饲养,即转入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成本核算流程 生产成本科目下设8个二级科目,即生产成本——生产母猪等。每个二级科目下设三级科目,即饲料、兽药,人工费、折旧、制造费用。 1、饲料。

1)饲料分为原始饲料与成品料。成品料按照供应对象,分为8类: A、教槽料(此料即是原始饲料,无需加工) B、保育料(开口料) C、哺乳料 D、公猪料 E、小猪料 F、中猪料 G、大猪料 H、怀孕料。饲料加工车间应遵守一定规格装袋并严格按照饲料配方进行生产,否则将对其进行考核,以免长期误差累积造成数据失真。 2)对饲料、成品料分别核算,成品料与原始饲料严格分离,并设各自的账簿。根据计划单价确定成品料入库金额,每日登记材料明细账并计算结存数量。月末,根据饲料加工车间领用原始饲料成本及成品料的入库成本调整成品料的实际成本,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开口料等成品料 贷:原材料——玉米等原始饲料 3)月末,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结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生产母猪等—饲料等 贷:原材料—开口料等 2、兽药、人工费、折旧 1)兽药:兽药处方笺应载明具体使用对象,且一张处方笺只用于同一猪群。兽药使用不应计入制造费用,而是直接计入相关生物资产成本。兽药下按具体品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2)人工费主要包括饲养员、繁育员等生产人员工资直接计入相关成本 3)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年限为4年,采用直线法,残值为10%。

第77讲-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三、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案例】甲公司生产A类产品,需要经过两个加工步骤,第一步骤为棉纱,第二步骤为棉布。(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材料按照100%,人工和制造费用按50%) 要求:分别按照逐步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进行计算。结转半成品成本不通过半成品仓库,而是直接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答案】 第一步骤:棉纱1月份 第二步骤:棉布(逐步综合结转)2月份 【提示】成本还原就是将1300分成直接材料500、直接人工400和制造费用400进行反应。 第二步骤:棉布(逐步分项结转)2月份

【提示】分项结转就是分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项目分别结转。 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成本,即在各步骤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提示】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尚未完成本步骤生产的在产品,完工产品是指的仅仅完成本步骤生产的产品。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 1.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2.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能够全面的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的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其缺点: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如果采用逐步综合结转方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关键点),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 【例题?多选题】下列针对逐步结转分步法核算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A.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B.能够全面的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的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C.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各步骤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生产成本

D.逐步结转分步法根据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反映方式,分成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例题·判断题】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产品如果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方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答案】× 【解析】逐步分项结转方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2011年多选、2010年判断) 1.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概念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这种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提示】它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又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 【相关链接】逐步结转分步法要求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提示】平行结转分步法流程图:

养猪场成本核算流程图

养猪场成本核算流程 为了使XX养猪场的成本核算更加合理、准确、规范,现对成本核算流程规定如下: 一、猪群分类与科目设置 1、猪群分类。根据生产与核算的合理性,猪群划分为: 1)生产母猪。 2)种公猪。 3)后备猪。 4)大肥猪(60kg 以上)。 5)中肥猪(35kg 至60kg)。 6)小肥猪(25kg 至35kg)。 7)保育仔猪(7kg 至25kg)。 8)产房仔猪(出生至7kg)。 2、会计科目设置。设置《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生产母猪、种公猪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他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后备母猪在进行配种、转群后作为生产母猪饲养,即转入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成本核算流程 生产成本科目下设8 个二级科目,即生产成本——生产母猪等。每个二级科目下设三级科目,即饲料、兽药,人工费、折旧、制造费用。 1、饲料。 1)饲料分为原始饲料与成品料。成品料按照供应对象,分为8 类:A、教槽料(此料即 是原始饲料,无需加工)B、保育料(开口料)C、哺乳料D、公猪料E、小猪料F、中猪料G、大猪料H、怀孕料。饲料加工车间应遵守一定规格装袋并严格按照饲料配方进行生产,否则将对其进行考核,以免长期误差累积造成数据失真。 2)对饲料、成品料分别核算,成品料与原始饲料严格分离,并设各自的账簿。根据计划单价确定成品料入库金额,每日登记材料明细账并计算结存数量。月末,根据饲料加工车间领用原始饲料成本及成品料的入库成本调整成品料的实际成本,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开口料等成品料贷:原材料——玉米等原始饲料 3)月末,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结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生产母猪等—饲料等 贷:原材料—开口料等 2、兽药、人工费、折旧 1)兽药:兽药处方笺应载明具体使用对象,且一张处方笺只用于同一猪群。兽药使用不应计入制造费用,而是直接计入相关生物资产成本。兽药下按具体品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2)人工费主要包括饲养员、繁育员等生产人员工资直接计入相关成本 3)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年限为4年,采用直线法,残值为10%。本月计提折旧=上月 底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值*(1-10%)/4/12 。 4)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生产母猪等-- 兽药、人工费、折旧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生物性生物资产

成本案例分析报告

《成本会计》课程案例资料 案例一 大学生吴晓东2012年7月毕业应聘到北方机械公司当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成本科刘科长向小吴介绍了公司的有关情况。东方机械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下:1.产品情况 该厂主要生产大型重型机械,用于矿山等企业,是国内矿山机械的龙头企业。 2.车间设置情况 东方机械公司设有7个基本生产车间,分别生产矿山机械的各种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组装;另外,还设有4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提供劳务。 3.成本核算的现状 该厂现有会计人员36人,其中成本会计人员8人(不包括各个生产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由于该公司规模较大,现在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厂部和车间分别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 刘科长让小吴再了解几天企业成本核算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后书面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本厂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什么核算体制(一级还是两级)? 答:采用两极核算体制。由于该公司规模较大,现在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厂部和车间分别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实行统一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由于本公司规模较大,生产车间较多,为了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采用两级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有效地组织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如果采取一级成本核算体制的话,则会使成本管理工作高度集中于公司,不利于提高各个生产车间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2.车间和厂部应设置哪些成本会计核算的岗位? 厂部应设置的成本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成本核算、工资成本核算、费用核算、产品成本核算等岗位。其中材料核算岗位承担由公司负责的一些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将各仓库交来的各车间领用材料的凭证进行审核,然后,将其分配给由各车间、部门负担。同时,应与材料供应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材料的采购、发放等工作;工资成本核算岗位主要负责计算每位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 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账。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青 对财务部要求: 一、采购材料入库 1.根据仓库给的产成品入库单、材料入库单、其他入库单以及出库单(领料单)调拨单核对各仓库系统录入的,确保出各单据的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下面以用友U6软件为大家介绍电脑操作流程 操作如下: 2.供应部作订购单,仓库生成采购入库单,财务部入库单审核,财务或者供应部根据入库单生成发票,将普通发票或者专用发票送财务部,财务及时进行采购结算和审核,并生成凭证。操作如下: 点击“增加”,右击拷贝入库单,点击“保存”。点结算!

然后, 输入供应商的 名称,日期,找出要审核的单据号,打开点击“审核”是否立即制单是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开票) 如果含有运费发票,要先进行运费发票结算,运费发票结算时,要点击“分摊”。 3、银行付款对于收到的付款审批单,首先检查部门经理及总经理是否签字,这样方可填制付款单操作如下: 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付款单据处理付款单据录入点击“增加”根据付款审批表做付款单点击“保存”、“审核”并进行制单即生成凭证。(也可以不立即制单,审核后,到“制单处理”下的选收付款单制单进行制单。)然后要进行核销处理,核销处理手工核销选择要核销的供应商,输入结算单、单据过滤条件,点击“确认”。进入核销界面,选择要核销的相应单据(金额要同本次付款一致),点击“保存”,本次核销完成。 4、暂估/冲暂估 对于本月材料已经入库但发票未来:先进行暂估入库,首先采购入库单记账存货核算正常单据记账采购入库单记账 供应链存货核算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供应商和仓库和采购入库单(暂估)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 下个月来发票时再冲暂估:供应链- 存货核算- 结算成本处理- 选择仓库–全选,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 对于本月材料已经入库来发票:在2中已经描述。 补充: 对于冲暂估的,发票要参照所冲暂估月份的入库单生成,然后进行发票结算和审核,结算时,如果发票和参照的入库单一一对应,可以直接点击“结算”,如果是部分冲,要进行手工结算,具体如下: 发票结算后,要进行审核,然后进入“存货核算”“业务核算”“结算成本处理”选择相应的仓库,点击“确定”进入“暂估结算表”,选择要结算的单据,单击“暂估”,然后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冲暂估的记账)”,选择要记账的单据点击“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点击“选择”,选择“红字回冲单”和相应的供应商或仓库,点击“确认”,选择相应单据,点击“确定”,“生成”即生成红字冲暂估凭证。 二、生产加工阶段 车间领用材料填写领料单,仓库录入系统并将领料单一联交财务部审核,月末根据领料数结转成本和费用。月末仓库统计的每种原材料的出库汇总表应与车间统计数量一致(可能单位不一致,注意单位换算)。仓库跟车间进行核对无误后,车间将车间产量明细表和产量汇总表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Word文档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 一、总说明 本管理流程规定了成本核算的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汇总、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流程、责任、绩效指标 二、流程图 三、职责分工 1.生产班组:每日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按实际生产情况记录、经质检员签字报生产制 造部,月底班组负责会签生产完工汇总表、领料表、废品汇总表,审核车间工作计算表,月底负责在制品盘点前的整理,参与在制品盘点。其中下料班负责下料入库,锻打班负责生坯入库,热处理车间负责熟坯入库 2.质检员:每日记录废品情况、审核工序完工情况、月底编制废品汇总表,月底参与在制 品盘点。 3.库管员:按领料单发料、月底负责编制领料汇总表。 4.机电班:负责月底水电表的抄报。 5.生产制造部:按销售计划下达生产计划,负责每日生产记录的输入,月底编制生产汇总 表,负责组织在制品盘点,审核生产制造部工资表。 6.技术质量部:编制产品消耗定额,负责新品开发的组织协调,按照新品开发预算和计划 调配相应的材料、人工及其他资源,做好新品开发记录,月底对当月新品开发的各项消

耗汇总。

7.综合管理部:根据工资定额和生产完工汇总表编制工资表。 8.财务部:收集整理各项报表,参与在制品盘点,复核各项记录报表和单据的正确合规性, 复核各项记录汇总表之间关系的合理性,根据产品的工艺和消耗定额对各项费用计算、归集、分配,及时编制产品成本报表、新品开发月结算表和月质量成本报表 四、控制表单(以下表单供参看,各岗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 五、考核指标 1.原始记录完整性,对下料、锻造、热处理、废品、领料等单据要求必须日期、产品、数 量、责任人、废品原因等事项100%记录,未完整记录发现一项扣发责任人当月工资20元,如根本未作记录考核责任人50元。 2.原始记录传递与数据记录计算机系统及时性,当日数据次日8:30分之前传至生产制造 部,10:00之前录入计算机系统。发现一次考核责任人10元。 3.数据汇总及时性,相关汇总表应在扎帐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整理完毕,并将单据按照日 期和序号装订备查,工作在扎帐之日起6个工作日内完毕,生产成本在扎帐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完毕,如未及时或者单据不精整理,发现一次考核责任人50元。 4.数据准确率,各岗位对数据必须经过认真自查后向下传递,如一项报表错误之处超过5 处,每多一处考核10元。 5.保管责任,在制品经盘点与账面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3%,超过部分责任人全额赔偿。 六、补充说明 1.计划管理:每月销售部应编制销售计划,技术部按项目编制新品试制计划,生产部应综 合销售计划和新品试制计划,编制生产计划,每周按照生产计划向各班组下达生产通知单,车间应按生产通知单组织生产。 2.在制品管理责任划分:钢材采购到货至下料完毕移交锻造班之前,保管职责在下料班; 下料移交至切边完工,保管职责在锻造班;切边完工至抛丸装箱,保管职责在热处理班; 热处理完工办理入库后,职责在库管。 3. 4. 5. 6.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7. 8. 9.

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实例解答

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实例解答)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的简单回复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 物流(材料/人工/费用状态)信息流(总账) 材料采购入库/退货应付账款、原材料增加/减少 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减少冲预提 直接材料的领用原材料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增加 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增加,原材料减少 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减少,原材料增加 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减少,应付账款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增加 制费的归集、分摊制造费用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 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 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 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物流与信息流的对应,如出纳的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必须对应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转移、领用、报废、入库、退货、销售、处置都需要在总账做相关的分录。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煤炭行业

附件1: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煤炭行业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第三章 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第四章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附录:煤炭产品生产流程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规范煤炭行业产品成本核算,促进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煤炭企业,其他煤炭企业参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所称的煤炭企业,是指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或洗选加工的企业。 三、本制度所称的煤炭产品,是指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原煤、洗选煤等。 四、煤炭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包括: (一)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设置成本中心。 (三)以成本中心为基础,归集成本费用。 (四)对成本中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和结转,计算产品成本。 五、煤炭企业根据产品生产特点,通常设置“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按照成本费用要素进行明细核算。 六、煤炭企业应当设置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产品成本核算的组织和管理,根据本制度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煤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应当以煤炭产品为核算对象,具体包括原煤、洗选煤等。 一、原煤,是指开采出的毛煤经过简单选矸(矸石直径50mm 以上)后的煤炭,以及经过筛选分类后的筛选煤等。 毛煤,是指从地上或地下采掘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炭。 二、洗选煤,是指经过破碎、水洗、风洗等物理化学工艺,去灰去矸后的煤炭产品,包括精煤、中煤、煤泥等,不包括煤矸石。 精煤,是指经过分选获得的高质量煤炭产品。 中煤,是指在分选过程中获得的中间质量煤炭产品。 煤泥,是指在分选后获得的低质量煤炭产品。 煤矸石,是指在开采煤炭过程和洗选煤炭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在成煤过程中与煤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其中,对外销售或自用的洗矸石作为洗选煤过程中的副产品。 第三章 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一、产品成本项目

2014年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讲解与案例分析-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成本动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 2.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 3.月末,企业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应无余额。(√) 4.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的讲,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5.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所确定的产品生产成本。(√) 6.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构成产品成本的活劳动的消耗。(√) 7.成本核算制度以“制造业”为蓝本,明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总体要求和一般原则。(√) 8.《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9.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 10.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国民经济分类标准(10个)为基础,并结合财政部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1个)和核算办法涉及的行业,划分了行业类别。(×) 11.企业应当根据所发生的有关费用能否归属于使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原则,正确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12.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发电、采煤企业)。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中(纺织、冶炼、汽车制造),如果企业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13.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14.多层次,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 15.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等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企业核算成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企业核算成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 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 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 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 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 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 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 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电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电子产品成本核算 以一个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为例,配合图片来演示电子行业产品的成本处理过程。电子行业的成本核算处理一般较复杂,原因大至有: 一是耗用的材料复杂,一方面电子产品所要用到的材料种类大都较多,少则一二十种,多则上千种甚至更多; 二是电子产品属较典型的多步骤生产加工艺流程,一个产品往往要经过多道工序,中间半成品较多,这就意味着中间半成品成本的核算量较大; 三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往往还涉及到委托外部企业加工零部件的业务,甚至有的企业几乎所有的配件均为外部企业加工制成,自身企业只是进行主要的组装业务; 四是在产品的种类较多,艺流程复杂,而企业的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会令产品的成本核算变得更麻烦,比如材料领用混乱,成本对象不明确等都会超成成本计算结果上的偏差,甚至背离实际情况! 要能正确核算好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需对企业的物料流程有个清楚的了解,这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多步骤生产多工艺流程的产品,更要有清晰的物料流程思路,否则成本的核算可能就很难进行下去,因为不了解物料的流向,就不知道成本的结转顺序,也就无法进行成本的正确核算与结转; 个人认为,要能正确准备并高效地完成成本的核算工作,首先要对整个物料的流程有很清晰的思路,每个材料可以去生产什么产品,

每个产品又可能要用到哪些材料。然后是对一些细节性的情况要了解, 如果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需要较高,这种细节性的东西更不能马乎, 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是构成成本的基石,不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那整体的成本在核算中就会碰到麻烦,比如使工作停滞! 下面以会计分录结合流程图的形式来介绍一下此电子公司的成 本处理过程。此电子公司属一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主要产品为随声 听及收音机,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企业的成本 处理过程,特绘制了以下物料流程图,成本核算也是按照此流程来进 行核算及结转的,如形如下(点击可观看放大的原图)。 以一个随声听成品机为例,其产品的构成可主要分为三大块,即 机芯(主要负责磁带的正常运转)、基板(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及信号 解码等的相关运作)、注塑件(主要起外观美化,零部件支撑等作用)。机芯半成品的成本核算相对简单,因为其工艺相对简单,主要为将相 关零部件进行组装成一个机械体系;基板的工艺步骤要多些,从图直 可看出,以线路板(也即裸板)为出发点,先进行插接电组电容并进 行浸锡加固(电子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行业,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生 产靠的是人工来进行,纯自动化的操作不多,高科技的电子行业则不 同,比如电脑主板的生产,只能靠全自动的贴片机来完成贴片工作, 人工是无法完成的),以上图中的贴片如果是少量的贴片,则可能 由电子厂自己来完成,否则要发到另外的贴片厂进行加工。

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及实务操作案例分析

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及实务操作案例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人力、物力的耗费,耗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成果,如在供应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取得保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对象--材料;在生产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生产出合乎社会需要的产品;在销售阶段,一切耗费又都是为了获得销售收入和盈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耗费的总和,必须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费用是形成成本的基础。 之所以要计算成本是因为: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核算和监督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否超支或节约,并据以确定企业的盈亏。因此,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如实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为制订价格提供依据;也是保证企业生产耗费得以补偿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计算成本。 由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会发生各种耗费,因此都有成本计算问题,所以成本计算在工业企业中又分为供应阶段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生产阶段生产成本的计算。销售阶段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但由于生产阶段生产耗费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生产成本的计算较之其他两个阶段成本计算要复杂得多,所以典型的成本计算是指产品成本的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准备,销售成本的计算又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必要补充。 1、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对本月各部门材料领用进行单据记账,制单,核算当月材料消耗成本。 2、车间统计人员进行完工工时日报、完工工时产量、消耗标准等统计表进行上报。 3、总帐会计进行日常各部门费用报销,提供各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 4、固定管理员提供本月变动情况,总帐会计进行计提折旧,提供制造费用-折旧费。 5、工资核算会计进行本月工资发放计提,提供各生产部门的直接人工、间接人工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