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考点分析(11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考点分析

一、考点分析

考向一干旱、半干旱区森林破坏的原因、影响和对策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3.关于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防风效能显著,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有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使得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D 3.D

解析第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第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场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第3题,在外围和内部进行林带建设,使林场防风效能增强,风速明显降低;林带的建设使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在枸杞和沙棘(白榆)之间耕作低秆农作物,促使林地间土壤熟化速度加快,促进沙棘和枸杞的生长,提高了林业经济效益。

考向二湿润、半湿润区森林破坏的原因、影响和对策

下面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4~5题。

4.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

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的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有()

A.土壤含水率上升B.地下水储量增加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4.A 5.D

解析第4题,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增长快,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平均水平较低,导致毁林开垦现象广泛存在,同时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也占据大量林地。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改良树种对此无效。第5题,森林减少,会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穿越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一、考点归纳

1.森林的分布

2.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据图回答1~2题。

1.该种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是( )

A.寒带地区B.欧洲

C.南美洲D.东亚地区

2.对该植被下的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壤——肥力高B.灰钙土——肥力高

C.黄壤——肥力低D.砖红壤——肥力低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树干高大,可达50米左右,树冠茂密,由地面向上分为几个层次,只有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才具备这样的特征,故该种植被为热带

雨林;因分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形成典型的砖红壤,该类土壤贫瘠;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答案:1.C 2.D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 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坏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目前造成森林资源被毁的主要原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旱涝灾害能够影响到森林的生长状况,但不会导致森林的大量死亡。

答案:A

4.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解析:采育结合能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开发利用,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答案:D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