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

合集下载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
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易混易错
1、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 的 2、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 规律。 3、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就能收到预想的结果。 4、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 效果。 5、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办事的效果。 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 础。
❖ B. 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C. 人们按规律办事,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发 挥主观能动性是无用的
❖ D.规律的存在并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而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条件的,是受客 观物质条件制约的
A ❖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 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 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 取得成功。(4分)
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
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4分)
1、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 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 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 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许多同胞遇难,还有大量人员失踪。泥石流造 成的损失惨重。泥石流发生后,我国军民迅速 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的精神。因此,有媒体评价说:“天灾不 由人,抗灾不由天。”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的通知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的通知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0.08.09•【字号】甘建办[2010]407号•【施行日期】2010.08.09•【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的通知(甘建办[2010]407号)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8月7日22时,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关镇、江盘乡境内突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甘肃省建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经厅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甘肃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负责省建设厅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有关方面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组长:李慧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副组长:周应军省建设厅副厅长阮文易省建设厅副厅长马育功省建设厅副厅长郭明卿省建设厅副厅长梁文钊省建设厅副厅长、总工单广宁省建设厅纪检组长XXX平省建设厅巡视员蔡林峥省建设厅副巡视员杨力省建设厅副巡视员成员:刘宁省建设厅办公室主任宋紫林省建设厅计财处处长梁建平省建设厅人事处处长党仁贵省建设厅法规处处长任春峰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胡松涛省建设厅城建处处长张宝银省建设厅村镇处处长陈策省建设厅工程管理处处长火宏省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处长韩褆省建设厅建管处处长石春芳省建设厅房产处处长窦一红省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刘韬省建设厅科教处处长张睿省建设厅发展处处长王光照省建设厅公积金监管处处长何志刚省建设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吕哲军省建设厅监察室主任赵超越省建设厅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甘肃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和“办公室”。

一、省建设厅甘南舟曲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1、统筹协调指挥组组长:李慧成员:刘宁、梁建平、宋紫林、赵超越工作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统筹、协调、指挥省建设厅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有关方面的工作。

泥石流(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泥石流(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模拟泥石流的形成
1.用疏松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 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视察在图3-47A处 产生的现象。 土壤变湿,水流量小 3.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较大的水流,再次视察 在A处产生的现象。水流量变大,冲刷下来的泥沙在谷底堆积。 4.在图3-47A处产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 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
3.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 面洒较大的水流。视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 什么变化。 较少的泥沙冲刷下来。
良好的植被可流的成因
①山区(特别是峻峭地形)有利于水流聚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泥石流的成因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疏松碎屑物(土、石块等), 容易被水流冲刷;
人为原因
泥石流的危害
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 埋良田,堵塞河流,损坏房屋建筑。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1.泥石流产生前常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 例如: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产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 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当出现这些现象时,河谷的上游一般已经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 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伏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 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
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 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产生和危害?
①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②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 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③植树造林; ④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⑤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

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空中俯瞰舟曲泥石流灾区(8月8日摄)。

又见舟曲。

翠峰山依旧静默,白龙江奔腾如往。

刚刚经历了巨大劫难的这座“藏乡江南”小城,正裹着沉重的泥浆,从退却的洪水中,奋力站起……新华社发8月20日,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废墟上,一株小草吐露绿意。

在舟曲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废墟之上,慢慢生长出来的绿草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一只白色的圆形钟表静静地躺在泥淖中,时针停在了23时40分。

2010年8月7日23时20分,一场特大暴雨突降甘肃舟曲,20分钟后,山洪泥石流咆哮着从北部山上横冲下来,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永远逝去。

这一刻,距青海玉树大地震115天。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灾难考验中国。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灾难警醒中国。

面对沉重的历史和惨痛的现实,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们需要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更多的忧患意识。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所说:“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切,一定要在历史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资料图片:9月5日,两名舟曲灾区群众背着重建用的沙石涉水穿过水淹区。

自8月30日甘肃舟曲县城逐渐退水后,灾区百姓在各级政府、各救援部队以及武警官兵的帮助下自力更生,投入到废墟清理和家园重建之中。

新华社记者郭刚摄灾情反映国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史。

发生在2010年的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警示我们,忧患意识必须贯穿始终2010年,地球村里并不太平。

舟曲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灾害致灾因素

舟曲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灾害致灾因素

舟曲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灾害致灾因素王根龙;张茂省;于国强;叶万军【摘要】甘肃省舟曲县城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造成1675人死亡失踪,损毁房屋200余栋,世界震惊.通过现场对舟曲三眼峪泥石流调查和研究,认为“8·8”特大泥石流灾害既是天灾(自然条件),又是人祸(人为因素).换言之,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是导致“8·8”特大泥石流的主要致灾因素.自然因素调查结果表明:1.三眼峪流域在25 km2范围内高差达2500m,且大眼峪和小眼峪沟谷纵坡降分别达到33%和36%,地形较为陡峻;2.三眼峪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量约为26.4×106 m3,被“8·8”特大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仅为1.52×106m3,松散物源丰富;3.小时降雨量为77.3 mm,属极端强降雨.人为因素分析表明:1.城镇建设(建筑物和农田)挤占泥石流排泄通道,导致行洪能力每秒不足300 m3;2.按50 a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设计,以往防治工程设计标准显然不足.%In August 2010 the large debris flows occurred in Sanyanyu valley and Luojiayu valley in Zhouqu county,Gansu province,northwestern China.It was the most destructive and natural disaster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The rare event destroyed more than 200 buildings and flooded about two-thirds of Zhouqu county,killing 1675 people.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xtra-large scale debris flow disaster is not only a natural hazard but also a man-induced catastrophe.The natural factors for the debris flows have three conditions including steepgeomorphology,abundant loose materials and heavy rainfall.Firstly,the altitude difference of the valley is up to about 2500 m in a catchment area of 25 km2,and the channel gradients of the Dayanyu gully and Xiaoyanyugully reach 33% and 36% respectively.Secondly,the volume of the deposited loose materials in Sanyanyu valley is estimated to be 26.4 million m3 among which only 1.52 million m3 have been carried by the Zhouqu 2010 debris flows.Thirdly,the hourly rainfall from 11:00 P.M.of 7 August to 12:00 P.M.was up to 77.3 mm.Investig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iinsufficient design standard of protective measures (e.g.blocking dam and drainage channel) and occupancy problem of buildings and farmland in drainage channel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eavy losses.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bris flows will be valuable for the disaster area of Zhouqu County in future disaster mitigation.【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3(031)003【总页数】7页(P349-355)【关键词】泥石流;沟道比降;强降雨;防洪标准;沟道挤占【作者】王根龙;张茂省;于国强;叶万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2010-08-07T22: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2010-08-07T24:00许,县城北侧的三眼峪和罗家峪同时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泥石流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月圆村、椿场村两村被全部淤埋、摧毁,三眼村、北门村、罗家峪村、瓦场村大部被毁,泥石流直穿县城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白龙江水位上涨10 m,舟曲县城城区三分之一被淹,大量民房及城区建筑浸泡于水中。

2010年十大灾难

2010年十大灾难

2010年十大灾难:强震频发百年大火笼罩莫斯科(图)科学网讯毫无疑问2010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多灾之年,从年初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到现在的印尼地震海啸,让人类饱尝苦难。

同样,中国也未能幸免,玉树地震夺走了中国2000多同胞的生命,而舟曲的泥石流也夺走了近1500人的生命。

对于2010年,我们有着太多悲恸的回忆。

以下为科学网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地球灾难。

一、海地地震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联合国官员表示,此次海地地震造成25-30万人丧生。

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但由于海地地震后对尸体的处理不当,发生了海地霍乱,迄今为止已经造成了1000多人死亡。

二、智利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称,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2010年2月27日发生里氏8.8级地震,当地有剧烈震感,同时造成首都圣地亚哥部分地区停电。

地震发生后,又连续发生多次6.0级以上的余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地震已经造成至少750人死亡。

在海地地震发生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智利高级别的地震发生也是引发了全球的恐慌。

三、西南五省旱灾同样,中国在2010年3月西南五省遭遇到了干旱的侵袭,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直至4月底,旱情才停止,耕种生活正常化,这场干旱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也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于极端的天气,中国需要更强的抵御能力。

四、玉树地震就在西南五省和干旱作斗争的时刻,青海省玉树县在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我们的祖国_五年级作文

我们的祖国_五年级作文

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光辉弹指的一瞬间,我们美丽的祖国今年10月1日又将迎来她的62岁生日。

这61年间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辉煌,一份梦想。

过去61年,我们的祖国无时无刻不经历着困难,但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创造着中华的辉煌!忘不了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忘不了为解放斗争献身的老百姓,忘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2008年四川的大地震。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守望相助,共同走出了困境;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幸好□□等带头捐款,才能让灾民重建家园。

心在痛,血在滴,为在一次次灾难中逝去的同胞,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

伤痛需要爱来弥合,爱有待再长一些的痛感来得以张扬。

是这些痛,给我们反思的力量。

虽然我们还不能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挽救人民,但是起码我可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呼吁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不让像大熊猫一样的动物灭绝,还要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社会。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

同学们,努力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浦口实小5(2)班。

甘肃省舟曲8_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甘肃省舟曲8_7特大泥石流调查研究
RESEARCH ON THE GIANT DEBRIS FLOW HAZARDS IN ZHOUQU COUNTY,GANSU PROVINCE ON AUGUST 7,2010
YU Bin YANG Yonghong SU Yongchao HUANG Wenjie WANG Gaofeng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舟曲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降 雨条件入手,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成因: 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在 2010 年 8 月 7 日 23 ~ 24 时的 1h 降 雨量达 77. 3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 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 144. 2 × 104 m3 和 97. 7 × 104 m3 ; 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 5500 余间; 在白 龙江内形成长约 550m,宽约 70m,高约 10m 的堰塞坝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回水长 3km,使县城一半被淹; 泥石流造成 1744 人 死亡和失踪。分析研究表明,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如果在近期遭遇强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但规模比 8. 7 特大泥石流 小; 如果强降雨发生在数年后,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比 8. 7 特大泥石流略小; 在 20a 或更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新的地震影响下, 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经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后,泥石流的规模将回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 关键词 舟曲 泥石流 堆石坝 地震 降雨 中图分类号: TU457 文献标识码: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四川省2010年秋季中小学开学第一课

正确认识应对自然灾害 用科学知识守护生命安全 (内容供各地中小学校参考,各校可根据所在地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又一个新学期。作为校长,我祝愿老师们在新学期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健康快乐成长。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继我省“5.12”汶川大地震和今年4月青海玉树大地震后,暑假期间,我国甘肃省舟曲县又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我省成都、德阳、眉山、广元、阿坝等14个市(州)67县(市)又因暴雨引发多处历史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灾区人们的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对甘肃舟曲抢险工作(和四川省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两赴舟曲看望受灾民众,组织救援工作。(还深入四川省绵阳市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指导四川省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多次深入我省灾害第一线视察、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这一次次的灾难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灾害的无情,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明白了学习防灾避灾知识、提高防灾避险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珍惜生命,注重安全 (一)生命宝贵而脆弱 2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有了生命,人类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有了生命,有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活泼身影,我们的校园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放飞理想,生如夏花,精彩人生。 生命也是脆弱的。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残酷事实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脆弱。脆弱的生命禁不起各种各样的“生命意外”。 “生命的列车, 只卖单程票,没有来回票”。很多事情都可以弥补,唯有生命不可以补偿,失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二)注重安全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如果说生命是河流,那么安全就是缔造这曲折迂回的护堤。对于一个人,安全意味着健康;对于一个家庭,安全意味着和睦;对于学校和社会,安全意味着稳定和发展。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没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就会“摔跤”,就不可能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更不可能精彩人生,创造辉煌。安全,是我们生命的保障!

老师们、同学们,目前,全国、全省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危及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要进一步增进对我省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了解,增强防灾避灾意识,学习防灾避灾知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用安全托起生命的重量,成就生命的精彩! 二、我省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 我省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我省自然灾害较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省地跨 3

青藏高原、横断山地和四川盆地三大地形区,自然条件复杂,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二者总计占全省面积的75%),其地势陡峻,构造断裂发育;二是我省季风气候显著,年降水量较多,集中于夏季,并且年、季变化大。在这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致使我省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冬季,我省川西高原和山区还容易发生冰雪灾害。 三、我省常见的自然灾害及特点 (一)地震 我省西部的高原山地地区位于我国地震多发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其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破坏力强、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全省地震活动区域可划分为5个地震带和3个地震区:1.鲜水河地震带(北起石渠,南达石棉);2.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北起石棉,南达云南巧家);3.松潘地震带(北起甘肃武都,南达四川茂县);4.龙门山地震带(北起青川,经茂县、都江堰,南达小金);5.马边地震带(北起峨眉山,南达云南永善);以及巴塘地震区、理塘地震区、盐源地震区。 (二)洪涝 我省的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内部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地形以丘陵、低山、平原为主,地表开阔平坦。盆地周边为一系列山地环绕,平均海拔为2000米左右;西部是川西高原山地,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盆地地区大、小河流众多,夏季降雨量大,且多暴雨,使四川盆地成为了我国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地区,其中盆地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容易发生区域性的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一般出现于5~9月。 4

(三)滑坡、泥石流 我省也是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山地、丘陵地区。我省山区面积广大,在自然因素(如,降水、地震等)和人为因素(如,采石开矿、工程建设等)的影响下,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因此,我省滑坡灾害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其中,龙门山区、西南部山地、金沙江河谷、大巴山区以及龙泉山脉等地是我省主要的滑坡危险区。我省泥石流分布区主要位于西南部山地和盆周山区,主要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多发生于夏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山区地质构造受到影响,导致山体松动、岩体破碎,在外部因素的诱发下,进一步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雷电 我省还是雷电气象灾害高发区。雷电天气的产生与当时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夏季,闷热天气,沼泽地、湿润旷野和山坡阴面等地水分大量蒸发,极易形成雷电天气。雷电灾害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我省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四、常见地质、气象灾害防灾避灾办法 当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发生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用科学知识正确应对,守护生命安全。 (一)正确应对地震灾害 当地震发生时: 1.如果你身处较低楼层,应当冷静地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场地上。 2.如果你住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应先躲在卫生间、厨房等狭小 5

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千万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要慌不择路,从楼上往下跳,以免造成无谓的死伤。 3.如果你正在教室上课、在工作场所工作、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到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旁边等地躲避。晃动停止间隙,依照工作人员和老师的指示行动,按照平时演练路线,有秩序地快速撤离,千万不要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4.如果你在户外,要保护好头部,尽量避开高楼、广告牌、大桥等危险之处。 5.如果你在山区,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发生意外。如遇山体滑坡,千万要注意断崖落石。 6.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保持镇静很重要。首先试着寻找通气口,然后再找出口;如果不幸被重物压住,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保持体力很重要,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及寻呼声时,不要大呼大叫或翻滚折腾;当发现外面有人时,可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二)正确应对洪水灾害 1.洪水来临前,应做好如下准备 准备一台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在雨季要密切关注暴雨预警。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就要提高警惕。 准备一些饮用水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和皮肤感染的药品。 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 6

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可在遇险时发出求救信号。 2.洪水来袭时,沉着应对 如果来不及转移,就应尽量向基础牢固的房顶、高层楼房转移。 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 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木板等一切可以漂浮的物品,做水上转移。 被洪水围困时,要尽量利用通信设施联系救援;白天,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眼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等物品,发出求救信号。夜晚,可利用手电筒或火光发出求救信号。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三)正确应对滑坡、泥石流灾害 1.滑坡的避险常识 当我们遇到滑坡或崩塌时,首先需要的是保持冷静,采用正确的避险方法。 防避。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旅行时,不要在山区沟口宿营。不要在凹形陡坡或危岩突出的山体下面避雨。大雨后,尽量不要立即进入山谷。当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 逃避。当在斜坡下方或沟谷下游,听到山坡或沟谷上游有异响; 7

或身处斜坡感到地面有变动,要立即逃离。逃离的唯一安全方向是逃向两侧,也不能顺沟谷逃避!要沿滑坡、崩塌运动的垂直方向逃离。 躲避。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或可抱住大树等大物,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2.正确应对泥石流灾害 (1)怎样判断泥石流来了 一看。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流量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二听。如果河(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也说明河(沟)上游可能发生泥石流。 (2)泥石流来了怎样避险 当我们在山谷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的山坡上面跑,跑得越快越好,爬得越高越好。千万不要穿越泥石流区。发生泥石流后,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在泥石流发生前,如果已经撤出危险区,不要急于返回沟内原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千万注意: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绝对不能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一定不要在山谷中或河滩上露宿。一定不要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