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2、常有发热、畏寒 、呕吐等症状。右上腹可触 及肿大胆囊,并有明显的压痛。
胆囊肿大 长径>9cm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4mm 绝大部分病例有伴结石
二、慢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 常有胆绞痛史,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 嗳气、纳差、厌油或进油煎蛋类食物后右 腹部疼痛加剧。少数无症状。
声像图表现
1.胆囊腔缩小 (1)依病变程度不同,囊腔大小可从无明显
改变到萎缩成如拇指头大小。 (2)炎症反复发作者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粘
连成团,分界不清,超声扫查难以描绘出 胆囊的轮廓和真实大小。 (3)如胆囊慢性穿孔与消化管发生内瘘,则 无回声的液性胆囊腔消失,回声杂乱并含 气体回声,几乎不能和胃肠道鉴别。
2.胆囊壁增>5mm,壁毛糙
3.胆囊结石
三、胆囊结石
(二)泥沙样结石
细小光点或光斑的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变化而缓慢移动
(三)、无声影的结石
结石小于2-3mm或密度太低
(四)、胆囊颈部结石
四、肝内胆管结石
1. 肝列,胆管扩张
五、肝外胆管结石
1、胆管腔内存在伴有 声影的恒定强回声团, 个别呈中等或低回声 团 2、病变近端胆管不同 程度扩张 3、回声团与管壁分界 清晰
检查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半坐
位、胸膝卧位
正常胆囊结构
梨形或椭圆形无回声 分颈、体、底三部 后方回声多增强 纵径7-9cm 横径≤4 cm 进食后囊腔变小
正常胆管
不易显示肝内胆管 与门静脉伴行 呈等号状 左右肝管<3mm 汇合形成肝总管
胆总管直径4 - 8mm
一、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向右肩胛区 牵引痛,腹肌强直。
胆总管内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

胆道系统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道系统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胆总管扩张,胆总管 内见团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 综上所述,诊断应首先考虑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积液。
编辑版ppt
46
病理结果
患者进行了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 术,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积液。
编辑版ppt
47
❖ 常用的检查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半立位 等,检查体位应根据不同体型的病人和检查时不同的 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可靠性 。
❖ 另外可需要配合患者的呼吸和不同体位进行扫查,提 高胆道系统的显示率。
编辑版ppt
8
内容
❖ 了解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了解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左肝内胆管结石,远端胆管有扩张
编辑版ppt
31
内容
❖ 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 提,55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 加剧2周,伴发热5天。
❖ 临床触诊: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 ❖ 超声声像图如下:
❖ 胆囊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编辑版ppt
4
胆管的解剖概要
胆管的分支及走行
编辑版ppt
5
正常胆囊声像图
编辑版ppt
6
内容
❖ 了解正常胆道系统超声相关解剖 ❖ 了解胆道系统超声的检查方法 ❖ 掌握典型胆道系统病变的超声表现 ❖ 提问与思考
编辑版ppt
7
胆道系统超声常用的检查方法
❖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常用的切面有:右上腹腹直肌外缘 纵切面 、右肋缘下斜切面、右肋间斜切面、右上腹正 中旁斜-纵切面等。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PPT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PPT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第九节 胆管癌
好发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早 期即出现黄疸,易误诊为黄疸性 肝炎、胆道结石。病因与长期结 石刺激和慢性胆管炎有关。
超声表现 直接征像:分为三型: 1. 乳头型 2. 团块型 3.截断型或狭窄型 间接征像 1.病灶以上胆管扩张 2.肝脏增大 3.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有转移灶
慢性胆囊炎
正常胆囊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第二阶段:胆囊肿大,囊壁增厚、毛糙, 囊腔内透声差,可见沉积层
第三阶段 增殖型胆囊壁明显增厚达10~15mm, 萎缩型胆囊缩小,壁明显增厚,囊内 可充满结石,呈“WES”征
胆囊萎缩
胆囊萎缩伴胆囊结石
WES征
第五节 胆囊结石
胆系结石可分为: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合性结石
胆囊腺肌症(弥漫型)
胆囊腺肌症节段型
胆囊腺肌症局限型
第七节 胆囊癌
胆囊癌超声表现分五型: 1.小结节型 2.蕈伞型
3.厚壁型 4.混合型 5.实体型 彩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丰富
胆囊颈部癌(小结节型)
胆囊癌蕈伞型
胆囊癌厚壁型
胆囊癌混合型
胆.肝内胆管结石 多为胆色素结石,可引起近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aroli病
Caroli病
第十二节 肝外胆道阻塞
主要超声改变为肝内胆管扩张,可与 肝源性黄疸鉴别。正常肝内胆管因很 细而不显像,如于肝内见胆管扩张与 门静脉呈平行管征即为扩张。
病因:结石、肿瘤、炎症、蛔虫、损 伤、先天性狭窄等。
超声表现: 1. 肝 内 胆 管 扩 张 , 与 门 静 脉 呈
3~4cm
肝总管内径3~4mm 胆总管内径3~6mm
胆囊管内径2~3mm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扫查方法:右肋缘下连续纵向和横向扫查显示胆囊及肝 内外胆管。
5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三、胆道系统正常超声表现
⒈ 胆囊:
形态:胆囊纵切面呈梨形,横 切面呈圆形。
大小:长径6-9cm,横径3.54cm,前后径2-3cm。胆囊长 径在不同个体、不同空腹状态 时变化较大,因此判断胆囊增 大多以横径为主。
胆囊结石图例
15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管结石图例
16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合并胆囊炎图例
17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㈡、胆囊癌
根据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分为: ⑴小结节型 ⑵蕈伞型 ⑶厚壁型 ⑷混合型 ⑸实块型
18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小结节型
自胆囊壁向囊腔突入的乳 头状等回声肿块;
常大于1cm,约为11.2cm;
26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课后总结
⒈胆囊结石典型超声表现是: 强回声光团+声影+移动 ⒉胆囊癌超声表现分为: ⑴小结节型 ⑵蕈伞型⑶厚壁型⑷混合型⑸实
块型 ⒊胆管癌超声表现分为: ⑴乳头型和结节型 ⑵浸润型
27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复习题
胆囊结石典型超声表现 胆囊癌超声表现分哪几种 乳头型和结节型胆管癌超声表现
内径≥ 1.0cm时可明确诊断肝外胆管扩张。
9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0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四、常见疾病超声诊断
㈠、胆石症与胆囊炎 ㈡、胆囊癌 ㈢、胆管癌
11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㈠、胆石症与胆囊炎
临床与病理: 胆系感染和胆汁淤滞等使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
醇、钙盐物质析出和凝集而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在胆囊或胆管内引起胆汁淤滞,容易继发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11
08.04.2021
二、异常图象
化脓性胆囊炎 •探头压胆囊可致疼痛
(ultrasonic Murphy’s sign)
•胆囊肿胀常呈椭园形 •囊壁增厚可呈双壁征 (double wall sign) •囊内有雾状微细光点
12
08.04.2021
二、异常图象
坏疽性胆囊炎 •轮廓显示不完整 •内回声增多散乱 •周围可有炎性块
边缘不整,内回声不均,可伴结石。
•厚壁型:整个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僵硬,
囊腔变小。
•肿块型:癌肿充满囊腔,与囊壁界限不清,
呈等回声,不均匀,可包裹结石。
08.0•4混.2021合型:上述类型混合存在。
10
08.04.2021
二、异常图象
•囊壁回声增粗不均 •腔内见形态不规则 回声不均匀的团块 •肿块向胆囊腔突出
13
08.04.2021
二、异常图象
慢性胆囊炎 •囊壁大于3mm •早期多数胆囊增大, 严重者可萎缩。 •多伴胆囊结石 •脂餐试验功能差或无功能
14
一、正常解剖
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分段:分上、下两段 上段:PV主干前方易显示 下段:气体干扰不易显示 上段内径:一般小于0.6cm
二、异常图象
不典型声像图 •成堆或成排强回声 •后方一串平行声影
(parallel acoustic shadows)
6

二、异常图象
•囊壁附多粒小光点 •光点后伴彗星尾征 (comet tail sign) •光点不随体位移动 •回声>息肉<结石 •光点脂餐后可排出
7
二、异常图象
17
08.04.2021
二、异常图象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多发结石
胆囊多发小结石
非典型结石
胆囊内充满结石 胆囊颈部结石 泥沙样结石 胆囊壁内结石

非典型胆囊结石-胆囊内充满结石

表现为 囊壁结石声影三 联征 (WES 征)。
非典型胆囊结石-胆囊颈部结石
非典型胆囊结石-胆囊泥沙样结石

胆囊内多发 细小强回声 光团伴声影。
胆囊泥沙样结石伴慢性炎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首选检查为超声。 对于非典型的胆囊结石需与某些胆道疾病鉴别。

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胆管内强回声团及其后方伴有声影。 结石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二维图)

胆总管纵切, 胆总管胰腺 段内可见强 回声光团伴 声影,其以 上胆总管扩 张。
胆总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囊占位伴结石
胆囊息肉
胆固醇结晶沉者
胆囊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囊癌在全部胆囊和胆道恶性肿瘤中占2/3, 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安全简便,无禁忌症, 病灶定位准确,为首选方法; 但早期胆囊癌,伴慢性炎症、结石或混合型 的胆囊癌仍具有一定难度,需密切结合临床 与其他检查。

胆总管癌图

胆总管纵切,其 下段见一实质性 低回声肿块,与 胆总管后壁相连, 肿块上游胆总管 扩张。

急性胆囊炎(二维图)

显示胆囊肿大, 轮廓模糊,胆 囊壁增厚、毛 糙,胆囊内见 大量泥沙样低 回声团块、强 回声团块伴声 影。
急性胆囊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首选检查为超声。但必须与其他疾病 引起的胆囊壁增厚相鉴别,如肝硬化腹水、右心 衰、肾脏疾病、糖尿病等也可引起胆壁增厚,但 无胆囊增大,囊内也无光点回声,超声莫菲氏征 阴性。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二、 检查前准备:
1. 禁食8小时以上 2. 在胃镜、钡透检查之前; 3. 腹胀病人服泻药或灌肠排便后; 4. 小儿不合作者可给安眠药后在睡眠状态
下检查
编辑版ppt
8
第三节 正常胆系声像图
编辑版ppt
9
纵切面












编辑版ppt


10
横切图

下 下



编辑版ppt
11
左右肝管
0.8cm 2.5~4cm
4~8cm
1.6cm 3~4cm
左右肝管内径2mm 肝总管内径3~4mm 胆总管内径3~6mm 胆囊管内径2~3mm
编辑版ppt
5
编辑版ppt
6
编辑版ppt
7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仪器条件 探头:线阵式 或 凸阵式探头
频率3.0-3.5MHz,小儿5.0MHz, 肥胖者2.25MHz.
肝总管
胆总管中上段
编辑版ppt 胆总管下段
12
二、超声术语:
强回声→结石; 高回声→血块; 等回声→肝脏; 低回声→脂肪; 无回声→胆汁; 声影→强回声后方声衰减。
编辑版ppt
13
强回声伴声影
等回声与无回声
高回声
编辑版ppt
低回声
14
第四节 胆囊炎
编辑版ppt
15
一、急性胆囊炎
(一)病因病理
胆道系统疾病 超声诊断
编辑版ppt
1
第一节 解剖概要
胆道系统是肝脏分泌的胆汁 排入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 分为肝内和肝外两部分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 正常肝内一级胆管(左、右 肝管)内径< 3mm,二级以 上胆管难以显示; 肝总管45mm,胆总管6-8mm
急性胆囊炎
• 病因:细菌感染或结石嵌顿梗阻于胆囊颈部等引起
胆囊炎症,常有右上腹剧痛。
• 临床病理分型: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胆囊壁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 死,脱落,粘膜腺体分泌亢进。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壁除了充血水肿,各层均有白细 胞浸润,并有斑点状坏死及脓性渗出物。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积脓后极度膨胀,胆囊壁因血液 循环障碍造成缺血坏死,甚至发生胆囊穿孔。
胆管癌
• 临床病理:好发于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组织学
病理类型多为高分化腺癌。大体可分为乳头状型、硬 化型、结节型、浸润型。
• 超声表现:
➢ 癌灶表现:边界不清低回声肿块 ➢ 梗阻近端胆道扩张 ➢ 梗阻远端胆道管腔缩小或显示不清
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
• 梗阻部位的诊断:梗阻部位以上胆道扩张
梗阻病因的诊断:
• 胆总管分段: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 段、十二指肠壁内段,开口 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之前 局部膨大,为壶腹部
胆道系统正常超声表现
• 正常胆囊声像图:形态表现 个体差异较大;分底、体、 颈三部分;在轮廓显示清晰 时,囊壁光滑,内无异常回 声,长径<8cm,前后径 <3cm,囊壁厚度<3mm。
• 超声表现:
➢ 胆囊增大,胆囊轮廓缘模糊
➢ 胆囊壁增厚,呈双层或多层(即内外层呈高回声,中间夹有低 回声,也被称为“双边征” )
➢ 胆囊内细小点片状高回声,常伴有结石
➢ 超声“莫菲氏征”阳性,即探头压迫胆囊区时触痛明显,病人 吸气时突然屏住呼吸
➢ 彩色多普勒显示胆囊壁血流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

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

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

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

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

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

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
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汲取大部分水份及盐类。

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

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

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

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

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

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预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预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阻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

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汲取剂。

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阻碍超声检查。

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阻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阻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刻,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看,可灌肠
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
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②胆囊的观看: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

探头方向与胆囊的长轴平行时,先观看长轴切面,然后探头原地转动90o,可清晰显示胆囊底、体、颈,并可见肝门处肝总管和其后方与之平行的门静脉横断面。

③肝外胆管的观看:右上腹斜切显示门静脉后,其右侧前壁可见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

胆囊切除或胆囊显示困难的患者,可利用肝左叶内门静脉呈“工”字形结构的特征,向右追踪至门静脉主于,来发觉肝外胆管。

④肝内胆管的观看:探头置于剑下右侧肋缘下,侧动探头可显示门静脉左、右支。

向右扫查可显示门静脉右前支及右后支。

各级肝管与相应的门静脉伴行,胆管走行于门脉前方。

向左可显示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内胆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

171.正常胆道超声图像及正常值有哪些?
(1)胆囊:正常多数纵切呈梨形或椭圆形。

囊壁为轮廓清晰的光环,边缘光滑,胆囊颈部常有皱折。

囊内胆汁为无回声区,胆囊后壁回声增强。

超声测量正常胆囊的长径<7cm,前后径<4cm,囊壁厚<0.3cm。

(2)肝内胆管:正常肝内小胆管内径较小,肝切面图像显示不清。

若管腔增宽并与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应考虑存在扩张。

左右肝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前方,正常内径<2mm,若>3mm,则提示存在扩张。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和外侧支的分支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肝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

可据此识不肝管和门静脉。

(3)肝外胆管:在声像图上胆总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门静脉主干前方,易于显示;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走行于胰头背外侧。


段因肠道气体回声的干扰,多不易清晰显示。

正常肝总管内径一般0.4cm,>0.6cm时提示有扩张(如有胆囊切除及胆系手术史除外)。

胆总管内径一般<0.6cm,多为相应门静脉内径的1/3。

胆总管>0.7cm提示扩张,多因部分梗阻或炎症阻碍。

>1.0cm时为显著扩张,可确定胆总管存在病变。

172.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的要紧病因为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

视炎症轻重分为3种类型:
(1)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稍大,壁轻度增厚,粘膜充血水肿,胆汁正常或略显混浊。

(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明显,壁明显充血水肿,胆汁混浊或脓性。

胆囊周围组织有炎性渗出或脓肿形成。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轻度肿大,壁坏死穿孔,胆汁外流形成腹腔脓肿。

单纯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增厚,厚度>3mm。

化脓性胆囊炎超声图像表现为:囊壁增厚明显,可达0.5-1.0cm,常有“双环征”改变。

胆汁暗区可清晰显示多少不一、强弱不等的细小点状回声,常可见到结石图像。

脂餐试验可见胆囊无收缩功能。

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即超声莫非征(Ultrasonic Murphy’s sign)阳性。

急性胆囊炎穿孔时,可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陷,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周围探及局限性积液或囊腔内积气。

时刻较长后胆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胆囊可形成一边界模糊的炎性肿块,呈实性低或强回声。

国外有学者提出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标准为:①胆囊壁增厚>5mm。

②胆囊壁呈双环征,回声减低。

③胆囊扩张,最大前后外径>5cm。

④多有胆石症史。

173.慢性胆囊炎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
轻度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可稍增厚,毛糙或无明显的声像图改变。

多数病人声像图表现为:
(1)胆囊增大,前后内径>4cm。

(2)囊壁毛糙,增厚呈强回声,厚度>3mm。

(3)胆囊腔内可出现中等或较弱的点状回声区,呈团块状,乳头状或长条状,无声影。

改变体位时可缓慢流淌,系稠厚淤积的胆汁所致。

(4)有时可见结石强回声伴声影。

(5)少数病人胆囊萎缩。

空腹8-12小时后胆囊腔变小,内径小于1.3-1.5cm,囊壁明显增厚、毛糙。

或仅可见胆囊区呈一弧形光带,后壁显示不清,囊腔闭合即可诊断胆囊萎缩。

如合并结石,可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

慢性胆囊炎脂餐试验胆囊多无收缩功能。

174.胆管炎的类型及超声诊断依据是什么?
胆管炎分化脓性胆管炎和硬化型胆管炎两种类型。

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特征为胆道梗阻和化脓性感染。

其声像图要紧表现为:肝外胆管明显增粗,管腔扩张,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为粘稠脓性胆汁,壁增厚、回声增强或模糊。

部分患者可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胆管内结石、胆道蛔虫肝脏肿大,少数可出现肝脓肿。

硬化性胆管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病理特点为胆管壁均匀性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继发性胆管炎多由手术损伤、引流管及肝动脉插管化疗等引起,病理多表现为局限性管壁增厚,纤维化狭窄。

声像图均表现为胆管壁明显增厚,可达5mm以上,回声明显增强;管腔显示不同程度狭窄。

肝内小胆管受累者可见肝内散在多个“=”状强回声。

胆囊受累时囊壁增厚,收缩功能减低或消逝。

肝门区可探及肿大淋巴结。

175.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及超声图像特征是什么?
(1)胆结石的化学成分:要紧为胆色素、胆固醇、碳酸盐及钙。

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