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的特殊检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见的胆道疾病有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或胆管炎,胆道占位,胆道蛔虫病等。
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腹部彩超,彩超价格较低、无创,对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非常高,通过彩超可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可以了解胆囊和胆道的形态,有无水肿炎症,以及初步诊断胆道良恶性肿瘤,但胃肠道积气等对彩超的影响较大。
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指发生于胆道系统的疾病。
胆道系统起始于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步汇合为各级肝内胆管分支,至肝门部成为左、右肝管,最后在肝外汇总为肝总管。
胆囊经胆囊管与肝总管相连,自胆囊管与肝总管连接处以下即称为胆总管,其终末端有奥迪(Oddi)括约肌,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常见的胆道疾病包括结石、肿瘤、寄生虫病、先天性畸形等。
胆道的病变可造成胆道梗阻使胆汁淤滞,进一步影响肝脏功能,且常导致继发感染,胆道结石等慢性刺激也可诱发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患者可无症状,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和胆道相关症状,如右上腹痛,可向右侧肩胛区和背部放射。
胆囊炎可伴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急性胆管炎会出现查科三联征或雷诺五联征;胆道阻塞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胆道出血可出现周期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检查:1.超声检查胆道疾病首选初筛检查方法,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但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意义有限。
此外,术中超声检查和内镜超声检查对术中定位和鉴别胆道的病变有特殊意义。
2.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范围和程度,对胆道的病变显示较清楚。
3.胆道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胆道内有无病变,病变的性质、部位,且能去除胆道结石,扩张狭窄的胆管等。
4.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一种创伤性检查,对诊断胆管结石、判断胆道阻塞的病因和部位有较大意义。
5.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对胆道恶性肿瘤诊断有帮助。
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胆道疾病是指影响胆囊、胆管或肝脏的疾病,包括胆结石、胆道炎症、胆管狭窄等。
以下是常见的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等,并对腹部进行触诊等体格检查。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等,可以评估胆囊、胆管和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发现结石、胆囊炎、胆管狭窄等病变。
3.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肝功能和胆道疾病相关的炎症标志物,如胆红素、ALT、AST等。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或治疗炎症,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2. 胆道造影和取石术:对于胆结石等疾病,可以通过胆道造影和取石术来清除胆道中的结石。
这些程序通常通过内窥镜或经皮途径进行。
3. 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炎症、胆结石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这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完成。
4. 胆管扩张术:对于胆管狭窄等疾病,可以通过胆管扩张术来纠正狭窄部位,通常使用内窥镜引导进行。
5. 肝移植:对于一些严重的胆道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可能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来纠正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胆道疾病情况不同,因此最适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道疾病,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胆囊炎诊疗指南:胆囊炎概述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的炎症和感染。
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和胆囊癌的风险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1.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常在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 恶心、呕吐、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胆囊区压痛及Murphy征阳性(患者深吸气时,右上腹疼痛加剧并呼吸暂停)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和胆道酶: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积液以及胆囊结石。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胆囊炎的程度,检查是否有胆囊穿孔或胆囊周围脓肿形成;- ERCP(经内镜胆道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胆囊管炎和胆总管结石。
治疗1. 保守治疗:- 非重症患者:休息、禁食、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的止痛和抗恶心药物;- 重症患者:进一步住院观察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2. 手术治疗:- 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梗阻,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常规的手术方式,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开腹胆囊切除:适用于特殊情况,如炎症严重、合并腹腔感染等。
3. 并发症处理:- 胆囊穿孔:早期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灶并修补胆囊壁;- 胆囊周围脓肿:引流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随访与预防1. 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胆道影像学;- 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总管结石形成等。
2. 预防:- 提倡健康饮食,适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并加强体育锻炼;-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结石。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便于医生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胆道疾病首选诊断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诊断方法胆道疾病是指影响胆囊、胆管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等。
对于患者来说,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因此,胆道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临床症状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胆绞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胆囊疾病时,常伴有触痛点,即Murphy征阳性。
胆管疾病如结石梗阻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尿液变深、皮肤瘙痒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存在对于胆道疾病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体格检查也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仔细触诊和听诊,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
例如,在胆囊炎时,医生可以通过触诊发现胆囊区的疼痛或触痛;在胆管梗阻时,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发现皮肤黄疸的背景上有肝大或胆囊区血管杂音等。
这些体征的存在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胆道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血液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肝功能、胆红素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AST、ALT、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是常规检查项目。
同时,血清胆红素的测定也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胆道梗阻。
此外,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的存在。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道疾病的关键方法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和核医学检查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等的评估非常准确。
CT扫描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MRI是一种多种成像模式的综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疾病有着良好的辅助价值。
核医学检查主要应用于胆汁动力学的评估,对于一些胆道运动功能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镜检查是胆道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胆道内镜检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常用的方法包括内窥镜胆囊造影(ERC)和经十二指肠超声内镜(ESUS)。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为
A.腹部CT
B.B超检查
C.静脉胆道造影
D.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E.腹部磁共振
正确答案
[单选]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 口服胆囊造影术
B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C . ERCP
D . B超
E . 腹部平片
●参考解析
B超是普查和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B
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有腹部B超,仅腹部B超简单见胆管增宽?对于胆道结石,由于肠气的影响,可能无法很好地观察到。
如果是没有做过胆囊切除术的正常人,则胆管明显变宽,这最初可以表明胆管
有问题。
如果要对胆道疾病做出良好的诊断,首选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以很好地帮助确定胆道是否有狭窄,是否存在有占位性病变,是否有结石。
如果怀疑MRCP患有胆道疾病,但无法做出诊断,则可以在胃中进一步观察与胃镜相同的内窥镜超声检查,以确定其是结石还是占位的病变。
还有一种检查方法是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因为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查,目前作为检查手段可能不被采用,更适合治疗,可以判断胆管中是否有结石。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去除石材,这是一种处理方法。
因此,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包括上述B超,核磁共振,内窥镜超声检查和逆行胰胆管造影。
哪种方法最合适取决于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情况。
MRI及MRCP检查对于胆道疾病的应用价值

一
表 1 患者患病情况
肪抑 制冠状位扫描 M 一 3 D, 层厚 2 . 8 mm, 无 间隔 , 然后作 最大强度
临床确诊( n )
投影 ( MI P ) 技术在 A W4 . 2 工作站上对源 图像进行后 处理。 三维重 建, 获得三维胰胆 管图像 。为了提高图像的信噪 k E ( S N R ) , 应用相 控阵线圈 , 脂肪抑制技术及屏气技术等。 磁共振图像分 析 内容 : 梗 阻部位 、 梗阻端形态 , 胰胆管扩张形态 , 扩张的胰胆管管径 等。
岁。 ②MR I + MR C P组 。 共1 6 0例 。 男8 6 例, 女7 4例 , 年龄 在 1 6 7 5 和百分 比进行表示 , 计 数资料采用 x : 检验 , P <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岁之 间 , 平均年龄 ( 5 8 . 7 4 + _ 1 . 2 0 ) 岁。两组患者根据统计 学分析 , 其 学 意 义 。 性 别、 年龄 、 病史、 症状有均衡性 , P > O . 0 5统计 学无差异 , 有对 比研 2结 果 究意义。 本次研究对两组 患者的临床确诊情况进行 了对 比, 所有病例
禁水 8 h 。均先作轴位快 速 自旋 回波 F S E T 2 WI 脂肪 抑 道疾病的重要方式 , 本文选取 2 0 1 1 年 1 月一2 O 1 3 年 1月收治 的 查前禁食 、 制扫描及屏气快速成像 稳态采集 序列 ( F I E S T A序列 ) 。MR I 三维 2 6 0例胆道疾病 患者 , 通 过对 比的临床研究方式 , 探索 了 MR I 及
提示作用 。 【 关键 词】 MRI 及 MRC P ; 检查; 胆道疾病 ; 应 用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4 ) 0 1 ( a ) 一 O 1 5 0 一 O 2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内的各种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
囊炎、胆管炎等。
在临床上,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那么,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超声检查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胆
囊和胆管的结构,判断有无结石、炎症等病变。
此外,超声检查无辐射、无创伤,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方法。
因此,在胆道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超声检查,CT检查也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CT检查能够更加
清晰地显示胆囊和胆管的病变,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CT检查能够提供更为准确
的诊断信息。
在临床上,CT检查常常与超声检查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内镜检查也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胆
囊和胆管的内部情况,对于一些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内镜检查还可以进行一些治疗性操作,如取石、引流等,对于一些胆道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查方法,如MRI检查、
胆道造影等,这些检查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总的来说,胆道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以明确病情和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案。
超声检查、CT检查、内镜检查等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它
们各自具有特点和优势,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检查方法,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胆道疾病诊断金标准

胆道疾病诊断金标准
胆道疾病是指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出现的各种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囊息肉、胆囊脓肿、胆囊癌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胆绞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胆道疾病至关重要。
胆道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依靠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而胆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则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或MRI等,明确地显示了胆囊、胆管或肝内胆管的异常变化。
这些异常变化可能包括结石、炎症、肿块等。
此外,胆道疾病的诊断金标准还包括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素、肝功能、胆囊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认胆道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总之,胆道疾病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明确地显示了胆道的异常变化,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对于怀疑患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及碘过敏者
整理版
8
❖ 护理: ❖ 检查前准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碘过敏实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术前1日晚口 服缓泻剂或灌肠,术日晨禁食
❖ 检查中护理:根据穿刺位置采取相应的体位,指
导病人保持平稳的呼吸,避免屏气或深呼吸
❖ 检查后护理:术后平卧4-6小时,每小时监测血压,
★检查时多取仰卧位;
★左侧卧位有利于显示胆囊颈及肝外胆管病变;
★坐位或站位可用于❖ 口服法胆囊造影 ❖ 静脉胆囊造影 ❖ 腹部X线平片 ❖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 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 ❖ 放射性核素显像 ❖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整理版
11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 目的:了解肝、胆、胰的形态结构及其内部的结石、
肿瘤、梗阻、扩张等
❖ 适应症:主要用于B超诊断不清、疑有肿瘤及指导
术中定位
❖ 禁忌症:置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心脏
瓣膜、心脏血管支架、眼球异物、动脉瘤夹及金属 节育环等的病人
❖ 护理:
❖ CT检查前2天进少渣和产气少的食物,减少肠道内 气体的产生,检查1日行碘过敏实验,前4小时禁食, 钡剂检查的病人,应在钡剂排尽后再进行CT检查
整理版
6
❖ 口服法胆囊造影:用于检查胆囊的形态,功能及
有无结石,肿瘤。
❖ 静脉胆道造影:用于检查胆道系统有无结石,肿
瘤、梗阻、蛔虫等。
❖ 腹部x线平片:大多数结石在平片上不能显影,因
其先赢率低,一般不作为临床的常规检查。
❖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无创检查,辐射量小,
对病人无害。
整理版
7
经皮肝穿刺胆囊造影
胆道疾病的特殊 检查及护理
整理版
1
临床常用的特殊检查
❖ B型超声检查 ❖ 放射学检查 ❖ 纤维胆道镜检查
整理版
2
B型超声检查
❖ 概念:是一种安全,快捷,经济而又简单准 确的检查方法,是普查和诊断胆道疾病的首 选方法
整理版
3
❖目的
❖ 了解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的病变部位和大小 ❖ 引导肝胆管穿刺、引流、取石
胰或壶腹部肿瘤;先天性胆胰异常
❖ 禁忌症:急性胰腺炎,碘过敏者
整理版
10
❖ 护理: ❖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5分钟肌注5-10mg,东莨菪
碱20mg
❖ 检查中护理:指导病人深呼吸并放松,如有异常
及时终止操作
❖ 检查中护理:造影后2小时方可进食,造影后3小
时内及第2日晨各检测血淀粉酶1次,观察病人的体 温及腹部情况
脉搏一次至平稳,严密观察腹部体征,注意穿刺点 有无出血,置管者应维持有效引流,观察引流液的 量,颜色及性质,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止血药
整理版
9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目的:
❖ 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部病变 ❖ 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及胰液理化及细胞学检查 ❖ 造影显示和诊断胆道系统和胰管病变 ❖ 用于治疗
❖ 适应症:胆道疾病伴黄疸,疑为胆源性胰腺炎,胆
❖适应症
❖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肿瘤、胆道蛔虫 胆道畸形
整理版
4
护理
检查前准备
★常规禁食8小时以上
★检查前1天晚餐进清淡饮食,以保证胆囊和管内胆
汁充盈,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的影响
★肠道气体过多者可事先口服缓泻剂或通便,以减
少气体干扰
★超声检查应安排在其他内镜和钡餐造影检查前或
钡餐检查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 检查中护理
❖ 概念:是在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用特制穿刺针
经皮肤穿入肝总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使整个 胆道系统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造影方法。
❖ 目的:了解肝内外胆管的情况,病变部位,范围,
程度和性质
❖ 适应症:
❖ 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行ERCP失败者 ❖ 术后疑有残余结石或胆管狭窄者 ❖ 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者
❖ 检查中护理:病人取仰卧位,左侧抬高约15°
❖ 检查后护理:造影完毕,将T管连接引流袋、开放
引流24小时以上,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菌药。
整理版
13
纤维胆道镜检查
❖ 概念:协助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了解胆道 有无狭窄、畸形、肿瘤和蛔虫等。
整理版
14
谢谢
整理版
15
❖ MPI检查前嘱咐病人取下义齿、发夹、戒指、耳环、 钥匙、手表、硬币等一切金属物品
整理版
12
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
❖ 目的:了解胆道有无残余结石、异物及通畅情况,
了解胆总管与肠吻合口是否通畅
❖ 适应症:
❖ 术中疑有胆道残余结石、狭窄或异物者
❖ 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引流者
❖ 护理:
❖ 检查前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以取得合作。T管造 影检查一般于术后2周进行,检查前嘱病人排便,必 要时给予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