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城市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长期以来,城市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泥的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单纯的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处理和处置的需求。
因此,城市污泥的综合利用成为了一种新的处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环境问题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效益。
首先,综合利用城市污泥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传统的城市污泥处理方式是将其焚烧或埋置,这样会导致污泥中的有机质和养分等资源的浪费。
而综合利用城市污泥,可以将其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回收利用,例如作为农业肥料、土壤改良剂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和利用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还可以节约其他资源的消耗。
其次,城市污泥综合利用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城市污泥中富含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作为农田的优质有机肥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污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经过科学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安全用于农田。
通过将城市污泥作为资源循环利用,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化学合成物质的依赖,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城市污泥综合利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增长。
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过程需要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因此,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的实施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污泥处理设备的生产制造、咨询和技术服务等。
同时,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泥综合利用项目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将为当地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提供了收入来源,还激发了创业的热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另外,城市污泥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城市污泥处理方式,如焚烧和埋置,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综合利用城市污泥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如生物处理和热解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设计

建议选择经济性较高的 污泥处理工艺,如厌氧 消化、好氧消化等
建议加强污泥资源化利 用,提高经济效益
建议加强节能减排,降 低运行成本
THANK YOU
汇报人:
污泥的调质: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污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污泥的脱水:通过机械或物理方法,将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分离出来,形成污泥饼或污泥干 污泥的稳定化: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污泥的微生物群落,降低污泥的臭味和腐败程度
污泥的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原理: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厌氧消化过程:包括水解、酸化、产甲烷等阶段 厌氧消化优点: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稳定性,产生可利用能源 厌氧消化应用: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好氧消化:利用微生物好处理: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便于运输和处置
焚烧处理:将污泥焚烧,转化为热能和灰烬,减少污泥体积和污染风 险
土地利用:将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农业或园林绿化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的预处理
污泥的浓缩: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将污泥中的水分分离出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污泥处理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减少污泥产生量,降低污 泥处理成本
无害化:消除污泥中的有害物质, 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稳定化:稳定污泥性质,防止污泥 腐败、恶臭
资源化: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资源, 如热能、肥料等
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
厌氧消化: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
确定污泥处理工艺的主要参数,如污泥浓度、污泥含水率等
优化污泥处理工艺参数,以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 考虑污泥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污泥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污泥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方法
城市污泥的现状与趋势

城市污泥的现状与趋势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沉淀物,它包含有机物、无机物、富含养分和重金属等成分。
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下面是城市污泥的现状与趋势:
1. 现状:
- 产量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增长,城市污泥的产量逐年增加,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废弃物。
- 成分复杂:城市污泥中含有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 处理困难: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包括脱水、消毒、资源化利用等,但目前的处理方式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难题。
2. 趋势:
- 资源化利用:未来城市污泥处理的主要趋势是资源化利用,将污泥转化为能源或回收其中的有价值物质,例如通过生物气化、生物质燃烧等技术将污泥转化为能源。
- 环保型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泥处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环保型处理技术被引入,例如厌氧消化、厌氧发酵等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政策倾斜:为了推动城市污泥处理和处置的规范化,政府会加大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综上所述,未来城市污泥处理和处置将朝着资源化利用和环保型技术发展的方向进行,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污泥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基础培训PPT课件

三、污泥浓缩
2.污泥浓缩
从沉淀池出来的污泥含水率为97-99%,第一步就是浓缩处理, 以去除污泥中的孔隙水,达到减容的目的。一般来讲,沉淀池的污 泥浓度通常只有2%,需要进一步浓缩处理,浓缩后,可以使污泥 含水率从99%降至94-96%,污泥的体积可以缩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左右,这可以减轻后续构筑物或处理单元的压力,浓缩池产生的污 水可以回到处理厂的进水口进行二次处理。总而言之,浓缩是污泥 减容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步,此外,浓缩池还可以使污泥进一步均匀 化,对于后续的脱水操作也是有利的。
城市污水厂 污泥处理基础
污水厂污泥处理
一、污泥概述 二、污泥性质 三、污泥浓缩 四、污泥脱水 五、污泥处置
一、污泥概述
1.污泥的产生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主要来源于 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等工艺环节; ➢ 每万m3 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按含水率80%计) 一般约为5~10 t。
5.剩余污泥的特点
➢ 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 ➢ 颗粒较细,密度较小,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 ➢ 呈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易用管道输送
二、污泥性质
6.污泥的产生量
城市生活污水剩余污泥产量
年份 城市人口/万人 生活污水排放量/亿吨 生活污水处理率/% 市政污水处理量/亿吨 污泥产生量/万吨
1999 38892 203.77 47.5 96.89 4844.5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肥分表
污泥类别 初沉污泥 活性污泥 消化污泥
总氮(%) 2~3
3.3~7.7 1.6~3.4
磷(以P2O5计) (%)
1~3
钾(以K2O计) (%)
有机物(%)
0.1~0.5
50~60
城市污泥检测方案

城市污泥检测方案摘要城市污泥是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产生的含有固体废弃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准确检测城市污泥的成分和特性对于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制定污染治理方案以及再利用污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现有技术的城市污泥检测方案,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准备、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介绍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它包含有机物、重金属、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而其成分和特性则与污水处理工艺、进水水质以及处理厂的运营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准确检测城市污泥的成分和特性对于评估城市环境污染水平、制定治理方案以及资源化利用污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污泥的样品采集需要尽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一般来说,可以从不同的处理池或者不同处理厂采集多个样品进行混合,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城市污泥一般以干燥的形式出样,采集时需要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水分损失。
样品准备城市污泥样品的准备包括干燥、研磨、分析子样品等处理步骤。
首先,将湿润的样品经过离心或自然干燥至一定程度,得到含水率合适的样品。
然后,对于一些需要粉碎的样品,可以采用研磨仪器将其研磨成均匀的颗粒。
最后,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将样品进一步制备成分析需要的子样品,以便后续的检测。
城市污泥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以及生物学检测等。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化学分析城市污泥的化学分析包括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城市污泥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物理性质测试城市污泥的物理性质测试包括颗粒大小、水分含量、比表面积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法、热重分析法、比表面积测试仪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城市污泥的颗粒结构和其在环境中的行为特性。
城市污泥的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细菌含量、重金属毒性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计数法、细胞毒性实验、酶活性测试等。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一、引言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为了处理和净化城市污水而建立的设施。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二、污泥的产生与特性1.污泥产生: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形成污泥。
2.污泥特性:污泥含有有机物质、无机盐、微生物等,具有高水分含量、有机物质的高浓度、微生物活性等特点。
三、污泥的处理方法1.污泥的稳定化处理: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方法,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逐渐分解降解,达到稳定化处理的目的。
2.污泥的脱水处理:通过使用脱水设备,将污泥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水平,方便后续的处置和利用。
3.污泥的消化处理: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产生沼气等能源。
四、污泥的处置方法1.堆肥化:将污泥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并进行适当的通风、翻堆等处理,使其腐熟成堆肥,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等领域。
2.焚烧处理:将污泥进行高温焚烧,通过热能的释放和气体净化处理,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完全燃烧,减少体积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3.掩埋填埋:将污泥进行固化处理,并进行填埋处理,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污染。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污泥处理设备清单2.污泥处理过程流程图3.污泥处理技术指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法:是指对城市、乡村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中和、处理、排放的法律规定和规范。
2.污泥处置规定:是指对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3.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标准: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所需满足的技术、经济、环境等要求的规范。
城市污泥清运改进方案

城市污泥清运改进方案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泥产生量逐年增加。
然而,传统的污泥清运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处理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环境影响大等。
为了提高污泥清运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本方案提出了城市污泥清运的改进措施。
2. 改进目标- 提高污泥清运效率,缩短清运周期;- 降低污泥运输成本,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污泥处理设施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化利用。
3. 改进措施3.1 优化污泥产生源头分类1. 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增加预处理环节,对污泥进行粗分类;2. 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进行分类收集,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3.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少污泥中的固体废物含量。
3.2 改进污泥运输方式1. 采用专业的污泥运输车辆,确保污泥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 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行驶距离,降低运输成本;3. 严格控制污泥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泄漏等污染问题。
3.3 提高污泥处理设施能力1. 加大对污泥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处理能力;2. 采用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3. 推广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4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1. 建立健全污泥清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 加强污泥清运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3. 定期对污泥处理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预期效果- 污泥清运效率提高30%以上;- 污泥运输成本降低20%以上;- 污泥处理设施利用率提高50%以上;-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5. 实施计划1. 调研阶段(1个月):了解现有污泥清运情况,确定改进目标;2. 设计阶段(2个月):制定改进措施,形成详细方案;3. 实施阶段(6个月):根据方案,进行污水处理厂改造、运输方式优化等;4. 监管与评估阶段(12个月):建立监管体系,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6. 结论本方案针对城市污泥清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源头分类、改进运输方式、提高处理设施能力和建立监管体系等改进措施。
浅谈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浅谈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浅谈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是指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大量有机、无机杂质的固体废弃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污泥的生成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处置和利用城市污泥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城市污泥的处理方法、处置途径以及资源化利用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城市污泥的处理方法城市污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方式。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分离固体和液体,如压滤、离心脱水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好,但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含水率较高。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针对污泥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或低危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部分有害物质,但由于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试剂,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目前最常用的城市污泥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处理可分为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种方法,前者适用于高含水率的污泥处理,后者适用于低含水率的污泥处理。
二、城市污泥的处置途径城市污泥的处置途径主要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式。
1. 垃圾填埋:垃圾填埋是将污泥与其他垃圾一起填埋到指定场地,通过压实和覆土层的覆盖将其封存。
这种方式处理成本相对低廉,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容易引发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的二次污染。
2. 焚烧:焚烧是将污泥进行高温燃烧,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能用于能源回收。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处理后的体积,但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需要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
3. 堆肥:堆肥是将污泥与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但堆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滋生。
三、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环保模式,可以实现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2、污泥制饲料
污泥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物质。
物质 粗蛋白 灰分 26.4~46 前卫苏 26.6~44 脂肪酸 0~3.7 百分比(%) 28.7~40.9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2、焚烧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纤 维素木质素,焚烧正是利用污泥中有机成分较高, 具有一定热值等特点来处置污泥。 脱水后的污泥发热量约836KJ/kg,掺入适量 的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因硫剂等添加物配 制成“合成燃料”,可做工业炉窑或生活锅炉的 辅助燃料。分为单独焚烧和混合焚烧。 优点: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达到减 量化,且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需存储设备,既 解决了污泥的出路问题又充分地利用了污泥中的 能源,而且污泥不需要作杀灭病原菌的处理。 缺点: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5、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把城市污泥应用于农田、菜 地、果园、林地、草地、市政绿化、育苗 基质及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与重建等,被 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处置方式。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5、土地利用
四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1、制建筑材料
污泥建材化是污泥资源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之一。污泥约含有机物70~80 %,无机物(Al、Si、 Fe、Ca) 20 %~30 %,类似于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料 成分。
硝基苯类 1.126 1.648 0.389 0.085 4.489 7.687 17.22 0.526 1.991 0.817 0.721
胺类 ND ND ND 0.002 0.227 0.158 0.78 0.029 0.106 0.015 0.093
卤代烃 类 0.103 0.637 0.111 0.007 0.222 0.359 3.238 0.11 0.129 0.504 0.311一 城市Fra bibliotek泥成分
①水分(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重 金属、盐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②主要重金属:Zn、Cu、Pb、Cd、Cr、 Hg、As等; ③主要有机污染物质:主要有氯酚(CPs)、 氯苯(CBs)、硝基苯(NBs)、多氯联苯 (PCBs)、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 (PCDD/Fs)、邻苯二甲酸酯(PEs)、多环 芳烃(PAHs)和有机农药等。
标准采用《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一 城市污泥
Zn 英国(1994年) 2847
中国和英国、美国、瑞典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比较
重金属(mg/kg) Cu 1121 Ni 201 Cd 107 Pb 900 Cr 887 Mn 397 Mo 7.7 Co 16.5
美国(1994年)
二 城市污泥的处理
浓缩方法比较
比能耗 浓缩方法 污泥类型 浓缩后含水率% 干固体(kw·h·t-1) 脱出水(kw·h·t-1) 1.75 8.81 131 0.2 0.09 2.18
重力浓缩 重力浓缩 气浮浓缩
初沉污泥 剩余活性污泥 剩余活性污泥
90~95 97~98 95~97
框式离心浓缩
无孔转鼓离心浓缩
2200
700
52
12
480
380
—
—
—
瑞典(1994年)
1570
560
51
6.7
180
86
384
—
10.8
中国(1994~2001 年的平均值)
1450
486
77.5
2.97
131
185
—
—
—
我国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mg·kg-1 干重)
一 城市污泥
污泥地点 广州 佛山 珠海 深圳 无锡 北京 兰州 西安 香港大铺 香港沙田 香港元朗 醚类 3.04 2.655 1.291 ND 1.66 ND 7.743 0.239 2.789 0.901 1.875 氯苯 类 0.51 0.457 0.051 0.01 0.77 1.187 6.917 0.142 1.105 0.351 0.671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 2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的处理
3
4
城市污泥的处置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一 定义:城市污泥主要是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 城市污泥
产生的沉淀物质,包括混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中的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颗粒及其凝 结的絮状物、各种胶体、有机质及吸附的金属元 素、微生物、病菌、虫卵等物质的综合固体物质。 分类: 按来源: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 按成分和性质:有机污泥、无机污泥、亲水 性污泥、疏水性污泥;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污泥焚烧利用时的理化指标及限值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3、堆肥
堆肥就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好氧 发酵的过程,将污泥按一定比例与各种秸秆、 稻草、锯末、树叶等植物残体,或者与草灰、 粉煤灰、生活垃圾等混合,借助于混合微生物 群落,在潮湿环境中对多种有机物进行氧化分 解,使有机物转化为类腐殖质。
初次沉淀污泥 二次沉淀污泥(剩余污泥) 污泥浓缩(重力浓缩、机械浓缩) 强化自生喜温好氧分解 污泥稳定(好痒稳定、厌氧稳定) 污泥调理(化学调理、物理调理、热工调理) 污泥机械脱水 污泥堆肥 污泥热干化 (部分干化、完全干化) 污泥 焚烧 污泥其他 处理
污泥处理处置 工艺流程图
污泥消毒
污泥焚烧
农业利用
污泥塘储泥池
卫生填埋 污泥处置
农业 利用
为再利用 临时填埋
其他资源 化利用
二 城市污泥的处理
1、污泥浓缩
重力浓缩是污泥在重力场的作用下自然沉降的 分离方式; 气浮浓缩是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的微气泡, 使其与废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污染物颗粒粘附,形 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从而进行分离。 机械浓缩可以使浓缩的污泥含有更高的固体物 含量,并且可以避免污泥在重力浓缩时发生的生物 化学反应。 我国目前重力浓缩方法占71.5%,主要是在初沉 淀污泥时使用的比较多。
四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④ 制轻质陶粒
陶粒作为一种人造轻质粗集料,因质 轻、高强、保温等特性备受关注,是具有 发展潜力的新型建材。 轻质陶粒做快速滤池填料时,孔隙率 大,不易堵塞,反冲次数少,其相对密度 大,反冲洗时流失量少,滤料补充量和更 换次数也比普通滤料少。
四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污泥制陶粒分为干化-烧结和湿法造粒-烧结两种 工艺。 干化-烧结工艺制陶粒时,宜首先将污泥干化至含 水率在 10%以下,设置专门的破碎装置破碎物料,适 宜的物料配比为干污泥50%、粉煤灰30%~40%、 粘土 10%~20%,混合原料在350℃的温度时预热30 min,烧 结温度宜为 1100~1150℃,烧结时间为 15min 左右。 湿法造粒-烧结工艺制陶粒时,宜首先将污泥干化 至含水率在 60%以下,并添加一定量的辅料和添加剂, 辅料宜选粉煤灰和粘土,两者不宜超过 40%,添加剂 宜选沸石粉,其不宜超过 10%,混合物料含水率应降 至 30%以下,混合物料在 300℃的温度时预热 30 min, 烧结温度宜为 1100~1150℃,烧结时间为 15min 左右。
四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② 制生化纤维板 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成分粗蛋白(约占 30%~40%)与酶等属于球蛋白,能溶解于水及稀酸、 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 加压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利用这些变性作用能制活性污泥树脂(蛋白胶), 使纤维胶合起来,压制成板材,就是生化纤维板。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要求:
① 在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地区,没有经过 污泥堆肥的污泥和大中型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 泥禁止填埋。在土地资源充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可采用污泥填埋; ② 污泥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在夏季 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③ 禁止在居民密集居住区、直接与航道相通的 地区、洪泛区、淤泥区、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待、 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建设污泥填埋场。
四 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日本将城市垃圾焚烧灰和下水道污泥一起作为 原料,生产的水泥成为生态水泥。 2001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座“生态水泥厂”, 设计生产能力为11×104t。
主要产品有两种,一种是清除了氯成分的普通 型生态水泥,另一种是含氯的快速硬化型生态水泥, 均可用作建造房屋、道路、桥梁和改良土壤的材料 等。
三 城市污泥的处置
4、投海( 水体消纳)
利用水体消纳城市污泥一般不需进行严 格的无毒无害化处理,也不需要脱水就直接排 入水体,而且容量大。 缺点:①导致水生环境恶化;②导致水位 升高,对人类生存产生潜在的威胁;③造成海 洋污染。
美国于1998年已禁止向海洋倾倒污泥;欧盟规定 1998年12月31日起不得在水体中处置污泥向海洋倾倒 城市污泥。
一 城市污泥 中国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1994~2001年)
重金属 Hg Cd As Ni Pb Cr Cu Zn 样本数 33 54 26 35 55 37 59 57 范围(mg/kg) 平均值(mg/kg) 0~9.3 0.05~16.80 0.29~47.00 10.4~374.0 0.6~669.0 0.4~728.0 28.4~3068.0 16.8~7384.0 2.84 2.97 16.1 77.5 131 185 486 1450 标准(mg/kg) 5 5 75 100 300 600 250 500
邻苯二 甲酸酯 类 18.007 12.852 35.34 13.927 23.448 114.234 23.211 11.725 29.75 26.171 22.758
多环芳 苯并(a) 烃类 芘 33.071 18.36 78.41 1.388 15.698 33.636 143.80 4 2.271 5.155 11.848 9.676 0.65 1.02 6.578 0.05 0.024 5.047 0.049 0.063 0.007 0.033 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