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抓拍时代的影子 赏析朱自清《回来杂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这是本篇的中心句吧。
青、少年,是不识愁滋味的,读来强说愁;到中年,才头涔涔而泪潸潸此篇纯真、烂漫、肤浅、稚嫩,没有端起来的傲慢、严肃和正经,是我喜欢的根本理由。
而第一理由,是它的表面的句式。
凡是喜欢这篇文章的人,都不是作家的料。
试金石哦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九二二、三、二八。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第一章 追寻“踪”
解 题 荷塘月色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第二章 赏析“景”
月色下的荷塘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好像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顿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
②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 通感等修辞手法。
荷叶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叠词、比喻。写出荷叶舒展、柔美、生机勃勃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
“袅娜”,拟人,写出荷花饱满盛开的柔美 “羞涩”,拟人,荷花含苞待放的娇怯。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
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谢谢大家
2023/5/13
生产计划部
第三十七页,共37页。
(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第十八页,共37页。
叠词的运用
作用:加强语意,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1、悄悄、轻轻:悄悄出门,轻轻 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 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2、森森、淡淡:路阴森森,月光 淡淡,一种孤寂的氛围,衬托出 淡淡的忧愁。
第十九页,共37页。
3、田田:写出荷叶的茂密。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 永《雨霖铃》) 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 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 棹歌》)
4.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宋·岳飞 《小重山》)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 来,缥缈孤鸿影。 (宋·苏轼《卜算子》) 6.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 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 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
2.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 黄。部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元·刘秉忠 《干荷叶》)
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 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 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语文必修上 第七单元整合拓展

单元整合拓展感受自然与品悟人生素材挖掘篇目主题挖掘内容提炼《故都的秋》宁静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
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
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时刻。
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荷塘月色》超然现实是苦闷的,人生是曲折的,这时候你需要一方荷塘,像朱自清一样,在荷塘月色中寻找心灵的宁静,用优美的景色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学会超然看待人生《我与地坛》(节选) 坚强20岁时,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个本是生龙活虎的男孩子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年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10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
他质疑自己活着的必要性,也曾想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但他最终在地坛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坚强地面对生命的不幸,并用文学这条路来解放自己《赤壁豁达《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赋诗、赋》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活得豁达,要活得潇洒。
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
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而无不平之气,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登泰山记》热爱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姚鼐登泰山,感受到了泰山的壮美。
其实,只要怀有热爱之心,美景无处不在素材拓展根据上面的主题,搜集资料,选择一些事例。
瓦尔登湖边的诗意人生1845年7月4日,梭罗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
关于《匆匆》原文及赏析

《匆匆》原文及赏析关于《匆匆》原文及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匆匆》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匆匆》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赏析1谈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尔基咏物言志的名篇《时钟》。
尽管格调各异,但两位作家不谋而合,抓住人们日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怀,或生发议论,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朱自清《背影》(选)ppt课件

合作交流一
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虚写) 以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实写)
背 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实写)
为 线
结尾思念——照应背影(虚写) 索
7
8
合作交流二
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第二次。 我们先学习第二次“背影”
9
朗读,正音: zhà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 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 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道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 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16
写父亲的背影的目的是: ——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归纳段意:
——买桔子送别
17
思考讨论
1.找出文中父亲说的话,体会表达的感情。
(1)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2)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 在此地,不要走动。”
• 比自己叙述更真切可信。
• 父亲的信有文言色彩,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这 也让人感到真切可信。
24
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 中”,这是为什么?有什么作用?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 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 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写 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最后说:“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余音袅袅,情思绵 绵,一个“再”字蕴含着无限的情意。
高中语文必修二重点课文突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讲荷塘月色(朱自清)+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幼随家迁居扬州,故又自称“我是扬州人”。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主义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而引起文坛关注,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奠定了他作为杰出散文家的基础。
27岁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和建树。
1948年拒绝食用美国‘嗟来之食’的救济粮而在贫病交加中倒下了,年仅50岁,“宁愿饿死,也不去领美国救济粉”的气节被毛泽东誉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别了,司徒雷登》)。
2、主要作品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
《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
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其三,书怀抒情散文。
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背影》、《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
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
其四,感悟觉世散文。
朱自清还是一个不断思索着现实人生的现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
他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将觉悟到的宝贵的人生奥秘,通过语言文字搭建的话语平台,尽量地向读者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现代散文鉴赏10】 “抓拍”时代的影子 自称扬州人的朱自清对北平的情份很深。清华园里有使他洗心濯情的荷塘月色,西山牧场有让他幽思缭绕的白松石亭;老北平人的习俗,古都处处可寻的文化遗迹都让他依恋、挂念。正因为这样,他在抗战胜利后便急匆匆地带着全家回到北平,尽管他知道“物价象潮水一般涨,整个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荡着。” 朱自清在年轻时写过一首叫《自从》的新诗,诗中有这样两句:“我要我所寻的,却寻着我所不要的。”1946年10月,他重返北平时又有了同样的体验。这时的朱自清思想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步,面对国民党政府腐败治政下日渐颓衰的古城,他虽有所失望但不绝望;不再是独步月下去排遣个人的忧怨了,他用北平人熟悉的口语,述说着发人深思的市井图象。一篇《回来杂记》弥散着时代的沉重气氛,毫不含糊地表现了对反动当局的不满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 这篇记实性的散文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小中见大,就事明理时不是靠抒发而用微言点拨。让读者感受的实在,领悟的分明。 一代学者把眼睛盯在吃上,高雅的文人是会撇嘴的。看了朱先生写吃的文字,你确信他的双脚是站在老百姓的圈子里的。他从“北平就是粮食贵得凶”的现象看出了危机,于是委婉地批评了上海来客的掉以轻心,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只有粮食贵得凶,然而粮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这是一个浓重的阴影,罩着北平的将来。”话不多而且平实,这有着准确的历史提前量的预言反映了朱自清在思想上的成熟。联想起不到两年后,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悲壮一幕,真让人感慨万分。结尾还是落在吃上,写马蹄儿烧饼那些话统是道地的京腔儿,细腻的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作者的饮食文化修养,而是透过一个极细微的信息:“马蹄儿”的敛迹——“劈柴贵了”。这极细微的信息 提示人们:浓厚的阴影已遮上来了。最后一句,“芝麻酱烧饼厚,倒更管饱些。然而,然而不一样了。”自嘲,自慰,叹惋,暗示……混杂而厚重的味道都夹在烧饼里了。这语言的确可说是炉火纯青,比起他初期的“白话美文”来,有了升华。 写故宫里地摊遍布,庄严与文化被贫穷、愚昧所玩弄,作者的心在阵阵作痛。他没有激亢陈辞只是甩出一句老北京的熟语:(北平)“真‘有’它的!”愤懑借着俏皮的喷泻出来。“有”字加上引号,注进了特殊的含义,下面几处借“有”说“无”,笔锋愈发锐利。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是没有现代社会的节奏,汽车、电车成了都市的点缀;有“大学城”、“文化城”的美称,时下却弹着“旧调”,并没有生机;有那么多学术副刊,却没有新鲜的学术空气,有的只是“北平特有的闲味儿”……这些似乎无干政局的杂事都从精神世界的角度揭示着时代的溃疡,与物质的匮乏治安的混乱迭印在一起,小中显出一个大来。看似琐事杂陈,实际内中有序。 写警察莫名其妙的恶骂,车夫对着警察背影的责问,绝非寻轶闻鄙事以快言论,他是在“抓拍”时代的影子。请注意叙事之后的一句评论—— “这儿看出了时代的影子,北平是有点儿晃荡了”。这句评论是全文的“眼”,是朱自清对北平有所失望而不绝望的注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有理由发问,开篇作者写在飞机上俯看北平的赞语难道只是为抒发江山依旧面目全非的感慨吗?不是的,那流畅优美的文字里寄托着作者的希望。这希望不仅见诸《回来杂记》,更使他生命终端熠熠闪光,“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毛泽东语)。 【附】朱自清《回来杂记》 回到北平来,回到原来服务的学校里,好些老工友见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话道:“您回来啦!”是的,回来啦。去年刚一胜利,不用说是想回来的。可是这一年来的情形使我回来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价像潮水一般涨,整个的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荡着。然而我终于 2
回来了。飞机过北平城上时,那棋盘似的房屋,那点缀看的绿树,那紫禁城,那一片黄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阳里,真美。在飞机上看北平市,我还是第一次。这一看使我联带的想起北平的多少老好处,我忘怀一切,重新爱起北平来了。 在西南接到北平朋友的信,说生活虽艰难,还不至如传说之甚,说北平的街上还跟从前差不多的样子。是的,北平就是粮食贵得凶,别的还差不离儿。因为只有粮食贵得凶,所以从上海来的人,简直松了一大口气,只说“便宜呀!便宜呀!”我们从重庆来的,却没有这样胃口。再说虽然只有粮食贵得凶,然而粮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这是一个浓重的阴影,罩着北平的将来。但是现在谁都有点儿且顾眼前,将来,管得它呢!粮食以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致看来不算少;不是必需而带点儿古色古香的那就更多。旧家具,小玩意儿,在小市里,地摊上,有得挑选的,价钱合式,有时候并且很贱。这是北平老味道,就是不大有耐心去逛小市和地摊的我,也深深在领略着。从这方面看,北平算得是“有”的都市,西南几个大城比起来真寒尘相了。再去故宫一看,吓,可了不得!虽然曾游过多少次,可是从西南回来这是第一次。东西真多,小市和地摊儿自然不在话下。逛故宫简直使人不想买东西,买来买去,买多买少,算得什么玩意儿!北平真“有”,真“有”它的! 北平不但在这方面和从前一样“有”,并且在整个生活上也差不多和从前一样闲。本来有电车,又加上了公共汽车,然而大家还是悠悠儿的。电车有时来得很慢,要等得很久。从前似乎不至如此,也许是线路加多,车辆并没有比例的加多吧?公共汽车也是来得慢,也要等得久。好在大家有的是闲工夫,慢点儿无妨,多等点时候也无妨。可是刚从重庆来的却有些不耐烦。别瞧现在重庆的公共汽车不漂亮,可是快,上车,卖票,下车都快。也许是无事忙,可是快是真的。就是在排班等着罢,眼看着一辆辆来车片刻间上满了客开了走,也觉痛快,比望眼欲穿的看不到来车的影子总好受些。重庆的公共汽车有时也挤,可是从来没有像我那回坐宣武门到前门的公共汽车那样,一面挤得不堪,一面卖票人还在中途站从容的给争着上车的客人排难解纷。这真闲得可以。 现在北平几家大型报都有几种副刊,中型报也有在拉人办副刊的。副刊的水准很高,学术气非常重。各报又都特别注重学校消息,往往专辟一栏登载。前一种现象别处似乎没有,后一种现象别处虽然有,却不像这儿的认真——几乎有闻必录。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学校消息多,也许还可以认为有点生意经;也许北平学生多,这么着报可以多销些?副刊多却决不是生意经,因为有些副刊的有些论文似乎只有一些大学教授和研究院学生能懂。这种论文原应该出现在专门杂志上,但目前出不起专门杂志,只好暂时委屈在日报的余幅上:这在编副刊的人是有理由的。在报馆 方面,反正可以登载的材料不多,北平的广告又未必太多,多来它几个副刊,一面配合着这古城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一面也可以镇静镇静这多少有点儿晃荡的北平市,自然也不错。学校消息多,似乎也有点儿配合着看重读书人的传统的意思。研究学术本来要悠闲,这古城里向来看重的读书人正是那悠闲的读书人。我也爱北平的学术空气。自己也只是一个悠困的读书人,并且最近也主编了一个带学术性的副刊,不过还是觉得这么多的这么学术的副刊确是北平特有的闲味儿。 然而北平究竟有些和从前不一样了。说它“有”罢,它“有”贵重的古董玩器,据说现在主顾太少了。从前买古董玩器送礼,可以巴结个一官半职的。现在据说懂得爱古董玩器的就太少了。礼还是得送,可是上了句古话,什么人爱钞,什么人都爱钞了。这一来倒是简单明了,不过不是老味道了。古董玩器的冷落还不足奇,更使我注意的是中山公园和北海等名胜的地方,也萧条起来了。我刚回来的时候,天气还不冷,有一天带着孩子们去逛北海。大礼拜的,漪澜堂的茶座上却只寥寥的几个人。听隔家茶座的伙计在向一位客人说没有点心卖,他说因为客人少,不敢预备。这些原是中等经济的人物常到的地方;他们少来,大概是 手头不宽心头也不宽了吧。 3
中等经济的人家确乎是紧起来了。一位老住北平的朋友的太太,原来是大家小姐,不会做家里粗事,只会做做诗,画画画。这回见了面,瞧着她可真忙。她告诉我,佣人减少了,许多事只得自己干;她笑着说现在操练出来了。她帮忙我捆书,既麻利,也还结实;想不到她真操练出来了。这固然也是好事,可是北平到底不和从前一样了。穷得没办法的人似乎也更多了。我太太有一晚九点来钟带着两个孩子走进宣武门里一个小胡同,刚进口不远,就听见一声:“站住!”向前一看,十步外站着一个人,正在从黑色的上装里掏什么,说时迟,那时快,顺着灯光一瞥,掏出来的乃是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我太太大声怪叫,赶紧转身向胡 同口跑,孩子们也跟着怪叫,跟着跑。绊了石头,母子三个都摔倒;起来回头一看,那人也转了身向胡同里跑。这个人穿得似乎还不寒尘,白白的脸,年轻轻的。想来是刚走这个道儿,要不然,他该在胡同中间等着,等来人近身再喊“站住!”这也许真是到了无可奈何才来走险的。近来报上常见路劫的记载,想来这种新手该不少罢。从前自然也有路劫,可没有听说这么多。北平是不一样了。 电车和公共汽车虽然不算快,三轮车却的确比洋车快得多。这两种车子的竞争是机械和人力的竞争,洋车显然落后。洋车夫只好更贱卖自己的劳力。有一回雇三轮儿,出价四百元,三轮儿定要五百元。一个洋车夫赶上来说,“我去,我去。”上了车他向我说要不是三轮儿,这么远这个价他是不干的。还有在雇三轮儿的时候常有洋车夫赶上来,若是不理他,他会说,“不是一样吗?”可是,就不一样!三轮车以外,自行车也大大的增加了。骑自行车可以省下一大笔交通费。出钱的人少,出力的人就多了。省下的交通费可以帮补帮补肚子,虽然是小补,到底是小补啊。可是现在北平街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骑车不但得出力,有时候还得拚命。按说北平的街道够宽的,可是近来常出事儿。我刚回来的一礼拜,就死伤了五六个人。其中王振华律师就是在自行车上被撞死的。这种交通的混乱情形,美国军车自然该负最大的责任。但是据报载,交通警察也很怕咱们自己的军车。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曾在宣武门里一个胡同口看见一辆三轮儿横在口儿上和人讲价,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拳打脚踢倒从来如此,他却骂得怪,他骂道,“×你有民主思想的妈妈!”那车夫挨着拳脚不说话,也是从来如此。可是他也怪,到底是三轮车夫罢,在警察去后,却向着背影责问道,“你有权利打人吗?”这儿看出了时代的影子,北平是有点儿晃荡了。 别提这些了,我是贪吃得了胃病的人,还是来点儿吃的。在西南大家常谈到北平的吃食,这呀那的,一大堆。我心里却还惦记一样不登大雅的东西,就是马蹄儿烧饼夹果子。那是一清早在胡同里提着筐子叫卖的。这回回来却还没有吃到。打听住家人,也说少听见了。这马蹄儿烧饼用硬面做,用吊炉烤,薄薄的,却有点儿韧,夹果子(就是脆而细的油条)最是相得益彰,也脆,也有咬嚼,比起有心子的芝麻酱烧饼有意思得多。可是现在劈柴贵了,吊炉少了,做马蹄儿并不能多卖钱,谁乐意再做下去!于是大家一律用芝麻酱烧饼来夹果子了。芝麻酱烧饼厚,倒更管饱些。然而,然而不一样了。 1946年10月28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