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重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1.为何贸易顺差于一国有利,贸易逆差则有害。

一国的总投资包括国内和国外投资。国内投资额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国外投资量取决于贸易顺差。对外投资之多寡,须看贸易顺差的大小而定,增加顺差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内投资的唯一直接方法,由于贸易顺差等于增加投资,所以有助于解救危机和增加就业。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导致物价上涨,刺激经济走向高涨。所以无论是出口增加的形式或入口减少的形式,有利的差额增加就业和国内投资会增加就业一样。贸易逆差造成黄金外流,利率提高,物价下跌,投资缩减,失业增多,致使经济趋于萧条。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执行奖出限入政策,争取贸易顺差。

2.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含义。

国民收入增加量△Y=[投资增加量△I+(出口增额△X-进口增额△M)]*乘数K=[△I+(△X-△M)]*[1/(1-C)] 一国越是扩大出口,本国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就越大,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大于出口贸易的增加量,为后者的若干倍。乘数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在贸易顺差扩大后所诱发的国民收入增额中用于增购进口货物所占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这两个比例越小,K越大。

3. 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贸易条件对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不利,对初进和工出-发达国家有利。原因:(1)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中心国家因技术进步的作用使其出口的制成品劳动生产率比外围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劳生率提高得快,因工制品有一定的垄断性,价格不降反升(2)工制品和初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初的收入需求弹性低于制成品,实际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工业品的需求增加,工业技术进步减少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抑制对初的需求,合成产品代替对原材料的需求,工制品的价格会大程度的上涨(3)经济周期运动对中心与外围的影响不同。繁荣阶段,两者价格都上涨,衰退期,初下降更多,经济周期的反复出现扩大了初和工之间的价格差距。危机期,由于在繁荣期由工会力量导致上涨的工资不会因为利润减少而下降。而外围国家缺乏工会组织,工资被压低,初价格不断降低(4)世界经济动力中心的低进口系数,意味对其他国家产品的需求小,对外围国家的初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4. 普雷维什提出工业化的具体措施。

(1)加快建立现代化工业所需资金的积累,在实行工业化初期继续扩大初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为进口工业化所需的资本品创造条件。(2)建立和发展国内进口代替工业,采取限制工进的措施,发展本国工业,逐步达到自给自足,改变工业品依赖从中心国家进口的局面。(3)建立和发展国内出口导向工业,大力发展本国工业品出口,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以出口初为主转变为出口工为主。外围工业品能满足本国需要,向中出口,使工业化更成熟。

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概念。

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采取生产扶持、出口补贴、关税保护等政策手段,促使本国战略性产业迅速成长并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增强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实现本国经济福利最大化。

6.政府通过出口补贴能实现利润转移的原因。

(1)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寡头厂商可以将其单位产品定价高于边际成本,垄断性行业具有大量超额利润,使得政府通过出口补贴政策将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成为可能(2)不完全竞争使得政府的干预对国外厂商有实际的威

慑作用。政府补贴降低了受补贴方的成本,因此厂商有能力且偏向于生产更多的产品,竞争厂商由于成本的劣势最好的反应就是削减产出。政府通过补贴将国外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转移给了本国厂商,使得其占有更大的份额。

7.进口国政府征收关税后,外国寡头厂商的选择。

(1)承担全部关税,国内价格不变,没有福利扭曲,税收收入即该寡头厂商转移给进口国的利润(2)承担部分关税,国内价格上升但小于征税幅度,有一定程度的福利扭曲,消费者剩余减小,寡头厂商的利润减少,进口国税收收入同第一种情况(3)不承担。国内价格上升等于征税幅度,福利严重扭曲,税收收入完全来自于消费者剩余。

8.为什么要对高科技产业进行战略扶植。

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具有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1)外溢性: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有利的影响,而本经济单位却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有放大效应,能提高其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带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家的总体竞争力,对其他产业有支撑效应。还能提高对高素质人才和研究成果的需求,带动社会的教育和研究投入,劳动者素质和技术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竞争力水平。由于技术知识外溢,高新科技产业无法获得应有的全部报酬,加之高额的初始投入和巨大的投资风险,若政府不补贴或者扶持,企业家创业精神会受损,丧失投资原动力和积极性,导致产业发展不前,因此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从而帮助其成长壮大很有意义(2)垄断效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成本随生产的动态发展而逐渐下降(学习效应)。知识性产品易以信息和技术人员的形式在厂商间传播和流动,对于生产同质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的共享会形成积累效应,降低企业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使得先进入的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队后进入企业形成屏障。如果把个别厂商推广到国家,则现在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国家将垄断该产业,而后进入国家则无法发展该产业,形成垄断效应。这时后进入国家只有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靠保护和补贴来扶持产业发展。

第六章

1.外贸发展如何促进投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124

通过出口,扩大生产,获取规模经济利益,获取国际价值高于国内价值的额外利润,加快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推动经济增长。出口发展带动国内投资增加。出口发展偿债能力提高,为吸引外资提供了条件。进口对进口竞争部门提高积累率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与压力,促进其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推进经济增长。进口与国家借贷联系在一起,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条件:出口产品有国际竞争优势。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要素与产品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主体。企业对竞争敏感。

2.对外贸易如何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128

对外贸易-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外溢、边干边学/竞争刺激/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技术进口-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实现条件:企业要有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对国际竞争敏感,能将竞争压力转化为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有支付进口技术的外汇能力,先进国愿意出口技术存量;进口技术的适宜性;国内有良好的引进-消化-创新-推广的运行机制和配套体系;企业具有获得规模经济利益的各种条件。

第七章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他们的区别。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参加国的具体情况与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组织形式反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发展进程,反映成员国之间经济联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六种(1)优惠贸易安排:对全部或部分商品的贸易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各成员国对非成员国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制度-32英(2)自由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取消一切贸易壁垒,但保留各自的关税制度,对非按照各自的税则征收进口关税。为了防止区外的商品冒充区内的避税,需制定统一的原产地规则-61欧洲自由贸易联盟&94北美(3)关税同盟:完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对其他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使参加国在同一的关税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家的商品竞争-欧洲经济共同体(4)共同市场:在3基础上,还取消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流动的限制(5)经济联盟:有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国在经济上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93欧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性机构把成员国的经济结合成一个整体,有统一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