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瘤胃氨基酸
过瘤胃技术(RPT)在反刍动物饲料业的应用前景

过瘤胃技术(RPT)在反刍动物饲料业的应用前景过瘤胃技术(RPT)在反刍动物饲料业的应用前景过瘤胃技术(Rumen Protected Techniques)就是将一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淀粉等)经过一些技术处理,使其保护起来,减少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使用过瘤胃技术降低了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增加了其在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了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1、过瘤胃技术的应用现状过瘤胃技术的目的,是既要保护足够比例的营养物质,不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而进入小肠,同时又要保护过瘤胃后的营养物质进入小肠后,能在小肠内被有效地消化和利用。
1.1保护蛋白质过瘤胃一般来说,进入瘤胃的蛋白质约有60%被分解,分解的产物是氨、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其它含氮物质,其余未被消化的部分则随前胃食糜的运动进入瘤胃后消化,被皱胃和小肠的蛋白酶进一步消化,这部分未被瘤胃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称为“过瘤胃蛋白质”。
2001年3月1日我国农业部下发了《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的通知》,动物性饲料尤其是肉骨粉、鱼粉、血粉是反刍动物饲料中最常用的过瘤胃蛋白来源,因此肉骨粉、鱼粉、血粉等动物性饲料的禁用提高了反刍动物饲料配方技术的难度,于是动物营养和饲料加工研究者们设法寻求技术上的替代措施。
1.2 保护胆碱过瘤胃奶牛需要胆碱形成体内某些磷脂,胆碱是乙酰胆碱的前体物质。
胆碱作为甲基的供给体在肝脏合成脂肪,然后又从肝脏输出用作能量源。
因而可减少形成脂肪肝的威胁。
在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胆碱,能够促进奶牛泌乳,提高产奶量,并有可能提高乳脂率。
研究者们(Bonomi et a1,1996)已经证实:饲喂三个不同水平的RPC (Rumen-Protected Choline )(2克、6克、10克)或饲喂10克未进行保护处理的胆碱(氯化胆碱)能影响乳产量和其组成。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冯蕾,李国栋,王中华,胡志勇*(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RPMet)、过瘤胃亮氨酸(RPLeu)、过瘤胃异亮氨酸(RPIle)对7月龄后备牛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氮平衡的影响。
选择平均日龄为(211.5±1.5)d、初始体重为(219.6±5.8)kg的40头健康荷斯坦后备母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
高蛋白日粮为正对照组(HP 组),日粮粗蛋白质含量14.6%;低蛋白日粮为负对照组(LP组),日粮粗蛋白质含量11.6%;低蛋白日粮+RPMet(LP+M)组;低蛋白日粮+RPIle和RPLeu(LP+IL)组;低蛋白日粮+RPMet、RPIle和RPLeu(LP+MIL)组。
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
结果表明:HP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LP、LP+M组(0.05≤P<0.1);HP 组的血清尿素含量高于LP组(P<0.01);各组间的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有差异趋势(0.05≤P<0.1);HP组的摄入氮高于其余组(P<0.01),LP+IL组的摄入氮最低(P<0.01);LP组尿氮低于HP组(P<0.01)。
综上,在日粮中以过瘤胃保护形式添加Met、Leu、Ile,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不影响后备牛生长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日粮氮转化效率。
关键词:后备牛;低蛋白日粮;过瘤胃氨基酸;生长性能;氮利用率中图分类号:S823.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1023-05后备牛阶段为奶牛生长发育阶段的总称,是指从出生至第1次产犊前的奶牛[1]。
现代化奶牛养殖中,由于后备牛在产犊前不能为牛场带来经济效益,但生理成熟期与其体重相关[2-3],生产中常通过饲喂高营养高蛋白水平日粮,提高其日增重以期更早达到配种体重,但我国饲料资源紧缺,尤其是蛋白质类饲料原料供不应求[4],导致蛋白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同时由于奶牛生理消化特点导致蛋白利用率低,摄入的蛋白大量通过粪尿排出体外,日粮氮平均泌乳转化效率仅为24.7%,降低氮摄入会降低粪尿中氮排泄量[5],因此降低后备牛日粮蛋白水平的饲养模式需要深入研究。
过瘤胃氨基酸

反刍动物的过瘤胃保护性氨基酸营养添加剂价值评估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反刍动物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可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减少。
因此氨基酸过瘤胃保护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Rumen —Protected Amino Acids,RPAA)是为反刍动物提供理想小肠氨基酸简便、直接而又有效的调控方法,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高产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过瘤胃氨基酸应用的必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对反刍动物的最终生物学价值决定于小肠内出现的供吸收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
为此,英、法、美、德、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北欧及我国学者提出了反刍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虽然各国新体系所采用的主要参数不完全一致,但其共同特点是以小肠蛋白质,即小肠氨基酸平衡为基础。
小肠内可吸收氨基酸主要受制于微生物蛋白质和未降解日粮蛋白质构成的数量和质量。
微生物蛋白质有一个优秀的氨基酸组成,但是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还是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进人小肠,从而不能实现现代高产反刍动物潜在的生产量,因此必须增加进人小肠的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数量。
过去,营养学家们常给反刍动物补充瘤胃非降解蛋白质。
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去毒大豆粉和玉米面筋粉等含有较多的过瘤胃蛋白质,是反刍动物饲料常用的非降解蛋白质源。
但是,单靠提高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并不一定保证反刍动物增产。
许多学者提出使用过瘤胃蛋白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1)使通向小肠的细菌蛋白减少;(2)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可能不容易消化;(3)过瘤胃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易平衡,在满足某些必需氨基酸的同时也会导致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过量,反刍动物必须代谢过量的氨基酸和排除过剩的氮素,不但造成环境染,也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状况;(4)不同来源的过瘤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相互作用,降低了自身的营养价值;(5)瘤胃内环境的改变,微生物合成效率的降低,食糜通过率的加快都会影响过瘤胃蛋白质的功效;(6)不同包被方法处理的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的释放速度也可能有一定差异,因此出现各种氨基酸利用的时间差问题。
奶牛过瘤胃氨基酸简介

一.奶牛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求和来源1.蛋白质是奶牛日粮的主要限制性营养成分之一.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经微生物作用,大部分被降解成氨,生成的氨除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被吸收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一部分返回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从尿液排出.小肠的代谢蛋白质(MP)是指被瘤胃以后消化的真蛋白质和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部分,主要有3部分组成,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MCP),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UCP),少量的内源蛋白质(ECP)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进入小肠的微生物蛋白质仍难以满足高产奶牛产奶的需求,而大量增加日粮蛋白质饲喂量,随之会增加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量,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损失,曾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日粮中UCP(非降解蛋白质)的量,弥补微生物蛋白质的不足,最常用的是在日粮中添加含UCP 的鱼粉、血粉、羽毛粉、玉米面筋等对蛋白质进行保护处理,但日粮中过多的UCP代替RDP(瘤胃降解蛋白质)会出现以下问题:①在日粮中用非降解蛋白质代替降解蛋白质,会影响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进入小肠的微生物蛋白质数量下降。
②可代谢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平衡会影响牛奶的产量。
就氨基酸含量和瘤胃发酵能力来说,鱼粉是蛋氨酸的良好来源.羽毛粉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血粉含较多的赖氨酸,但蛋氨酸含量低,玉米面筋粉是亮氨酸的良好来源.但赖氨酸含量低。
结果饲喂某种氨基酸含量低的过瘤胃蛋白质,就会加重该种氨基酸的缺乏。
③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也可能不容易消化。
④不同来源的过瘤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相互作用,降低了自身的营养价值。
⑤瘤胃内环境的改变,微生物台成效率的降低.食糜通过率的加快都会影响过瘤胃蛋白质的功效。
⑥另外,用喂过瘤胃蛋白质不仅成本高,而且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状况这是困为奶牛必须代谢过量的氨基酸和排除过剩的氮素,从而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过瘤胃蛋白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把研究重点转移到过瘤胃氨基酸上。
奶牛的过瘤胃氨基酸概述

过瘤胃氨基酸
1.保护方法
③使用脂肪或饱和脂肪酸及矿物质混合物包被
种类:脂肪或饱和脂肪酸 过瘤胃原理:饱和脂肪酸有一定的瘤胃保护特性,可保护氨基酸通过 瘤胃,同时在小肠中释放。 代表产品: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的Mepron M85 。 注意:但使用脂肪或饱和脂肪酸包被氨基酸存在过度保护问题。用脂 肪和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包被氨基酸的效果低于用脂肪酸和pH敏感聚 合体进行包被的氨基酸。
⑥成本过高
奶牛的氨基酸需求
NRC: 7.2% NRC: 2.4%
乳蛋白合 成
赖氨酸
第一第二 限制性氨 基酸
蛋氨酸
乳脂合成
玉米作为蛋白 原时,赖氨酸 为第一限制性 氨基酸
豆粕作为蛋白 原时,蛋氨酸 为第一限制性 氨基酸
过瘤胃氨基酸
1.保护方法
①氨基酸类似物、衍生物、聚合物
种类: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N-羟甲基蛋氨酸钙盐、1,2-N-羟甲 基赖氨酸钙盐、N-硬脂酸-蛋氨酸、DL-2-羟-4-甲硫丁酸(HMB)等。 应用最多:HMB。 过瘤胃原理:这类化合物在瘤胃中不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从而避开 了瘤胃内的脱氨和转氨作用,而进入真胃小肠中被吸收利用。 代表产品:诺伟司生产的 Alimet。
奶牛的过瘤胃氨基酸概述
一.奶牛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求和来源
瘤胃
瘤胃非降 解饲料蛋 白质
30%
小肠
小肠可代 谢蛋白质
饲料蛋 白质
菌体蛋白
70%
氨
尿素
体外
一.奶牛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求和来源
菌体蛋白
1.蛋白质来源相对稳定, 饲粮水平变化时菌体蛋 白变化不明显。
2.属优质蛋白,氨基酸 平衡,能很好满足奶牛 的需求
过瘤胃保护氨基酸提高泌乳盛期奶牛乳蛋白含量的营养调控研究

粉、 豆粕及 大 麦壳调 节 IC D P供应 量与 N F水 平 ; 量及 其 他 营养 需 要 根据 试 验 I 平 均 泌乳 量 、 测 体 D 能 期 实
重和预期 日 增产标准奶 2 g按《 k , 中国奶牛饲养标准》 计算供给。
1 3 饲 养管 理与测 定项 目 .
采用连槽舍饲 , 自由饮水 , 每天饲喂 2次、 挤奶 2 次。专人记录饲料投喂量与剩余量 ; 采用 自动挤奶平 台挤 奶 , 录产奶 量 。试 验 I 记 期第 7 1 , 验 Ⅱ期第 7 1 、l2 、0d试 、4 2 、8d每天 早 、 晚按实 际产 奶 量 5 L L的 比 / m 例 取奶 样组成 混合 乳样 ; 周采集 1 次饲 料样 品制备 为风 干样 , 每 批 试验 结束 后分 品种 混合 供 实验 室 分 析测
饲料资源特点设为 3% 、1 、5 ( M基础) 个水平 ; C 7 4% 4% D 3 I P以2 0 < D 0 4 中国奶牛饲养标准》 的推荐量为标 准设为 9 % 、 0 、 8 3个水平 ; 2 1 % 1 % 0 0 根据康乃 尔净碳 水化合物 和蛋 白质体系 ( N P ) 按预期乳蛋 白 C CS , 3 3 计算 确定 过瘤 胃保护 蛋 氨酸 ( P e) 过瘤 胃保护赖 氨 酸 ( Py) .% R m t和 R l 的净添 加量 , R A s 以 P A产 品添 加, 设为 R m t 2gR me 8 R ls 2g R ls 8 P e 1 、 P t g+ Py 、 Py 3个水 平 ( 1 。 3 4g 表 )
g d c u d a al l mp o e mi rti o t n n il . / o l v i y i r v l p oen c n e ta d y ed b a k K e r s d i ate;RP y wo d : ar c tl y AA ;mik p o en;n ti v n p l t n l r ti u rt e ma i ua i i o
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褚永康;林英庭;陈俏俏【摘要】本文综述了过瘤胃赖氨酸及蛋氨酸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旨为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过瘤胃氨基酸;反刍动物;饲料【作者】褚永康;林英庭;陈俏俏【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66109;莱阳市畜牧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过瘤胃氨基酸是将氨基酸经过包被或化学工艺处理,使其在经过瘤胃时不被瘤胃微生物降解,或不被全部降解,而在小肠中能够被释放吸收利用。
过瘤胃氨基酸能提高十二指肠中氨基酸吸收浓度,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和饲料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养殖过程中氮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赖氨酸、蛋氨酸是奶牛泌乳期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增加小肠可消化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的供应,可有效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反刍动物的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率等。
本文就近几年过瘤胃蛋氨酸、赖氨酸的种类,过瘤胃效果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过瘤胃氨基酸的类型及其过瘤胃效果为降低反刍动物日粮中氨基酸在瘤胃中损失,进行氨基酸过瘤胃保护非常重要。
过瘤胃保护的氨基酸必须保证能有足够的氨基酸进入小肠而被利用,且保护氨基酸材料必须对动物无毒无害。
目前研究较多的过瘤胃氨基酸保护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氨基酸类似物法、物理法包被(包埋)氨基酸法和微胶囊技术等。
1.1 化学合成氨基酸类似物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氨基酸的衍生物、类似物、金属氨基酸螯合物等。
例如,蛋氨酸羟基类似物、N-羟甲基-DL-蛋氨酸钙、氨基酸螯合物等,利用这些衍生物在瘤胃内能够稳定存在的特性,使氨基酸在瘤胃内不被分解就进入真胃或小肠,从而起到过瘤胃目的。
但由于这类产品中的氨基酸实际含量较低,添加量较大会影响使用效果。
家畜饲养管理学复习资料

本科《家畜饲养管理学》课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综合法:笼统地统计动物达到一定生产水平对某种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各个组分。
2、析因法:剖析构成总需要量的各个组分,分别计算各个生理活动或生产活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通过建立特定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动物总需要量。
3.浓缩饲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预混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配制并混合均匀的配合饲料产品,它通过配合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即可构成全价配合饲料。
4.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5.瘤胃氮素循环:饲料CP 随采食进入瘤胃后,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产生的NH 3部分经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合成尿素后,部分又随唾液分泌再次返回瘤胃内降解成氨,这种氨和尿素在瘤胃与体液间循环的过程称瘤胃氮素循环。
6.消化能(DE) :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后余下的部分能量。
即消化能(KJ/kg)=)进食量(粪能)总能(kg kJ kJ )(-7.净能(NE) :指代谢能减去动物因采食而引起的体增热后余下的部分能量。
8.微量矿物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的矿物元素。
如Fe 、Cu 、Zn 、Mn 、I 、Se等。
9.常量矿物元素1:指在动物体内含量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上的矿物元素。
如Ca 、P 、K 、Na 、Mg 、S 、Cl 等。
10.非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自行合成或可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来,并非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1.维持:维持是指畜禽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不做劳役,保持身体健康,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的营养状态。
12.粗脂肪:指饲料干物质中能溶于乙醚的所有成分,也称为醚浸出物。
包括真脂肪和类脂质。
13.理想蛋白: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具有最佳平衡的蛋白质。
14.代谢能(ME) :饲料总能扣除粪能、尿能、可燃性气体能后余下的部分能量。
即代谢能(KJ/kg)=)饲料进食量()甲烷能()尿能()粪能()总能(kg kJ kJ kJ kJ ---15. 净蛋白质利用率:指供试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净存留量占进食蛋白质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瘤胃氨基酸
反刍动物的过瘤胃保护性氨基酸营养添加剂价值评估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反刍动物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可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减少。
因此氨基酸过瘤胃保护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Rumen—Protected Amino Acids,RPAA)是为反刍动物提供理想小肠氨基酸简便、直接而又有效的调控方法,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高产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过瘤胃氨基酸应用的必要性
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对反刍动物的最终生物学价值决定于小肠内出现的供吸收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
为此,英、法、美、德、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北欧及我国学者提出了反刍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虽然各国新体系所采用的主要参数不完全一致,但其共同特点是以小肠蛋白质,即小肠氨基酸平衡为基础。
小肠内可吸收氨基酸主要受制于微生物蛋白质和未降解日粮蛋白质构成的数量和质量。
微生物蛋白质有一个优秀的氨基酸组成,但是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还是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进人小肠,从而不能实现现代高产反刍动物潜在的生产量,因此必须增加进人小肠的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数量。
过去,营养学家们常给反刍动物补充瘤胃非降解蛋白质。
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去毒大豆粉和玉米面筋粉等含有较多的过瘤胃蛋白质,是反刍动物饲料常用的非降解蛋白质源。
但是,单靠提高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并不一定保证反刍动物增产。
许多学者提出使用过瘤胃蛋白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1)使通向小肠的细菌蛋白减少;
(2)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可能不容易消化;
(3)过瘤胃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易平衡,在满足某些必需氨基酸的同时也会导致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过量,反刍动物必须代谢过量的氨基酸和排除过剩的氮素,不但造成环境染,也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状况;
(4)不同来源的过瘤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相互作用,降低了自身的营养价值;
(5)瘤胃内环境的改变,微生物合成效率的降低,食糜通过率的加快都会影响过瘤胃蛋白质的功效;
(6)不同包被方法处理的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的释放速度也可能有一定差异,因此出现各种氨基酸利用的时间差问题。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又称过瘤胃氨基酸或瘤胃旁路氨基酸,是指氨基酸经过物理或化学技术处理后能够耐受瘤胃pH和抵抗瘤胃微生物发酵降解,较好地平衡小肠氨基酸营养,且克服了过瘤胃蛋白质上述缺点,可以作为调控、优化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理想指标。
2 过瘤胃氨基原酸技术处理
过瘤胃氨基酸,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将氨基酸以某种方式修饰或保护起来,尽可能减少该氨基酸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而且这种产品又能在瘤胃的后消化道中被有效地吸收和利用。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氨基酸类似物、衍生物、合物、金属螯合物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相当于蛋氨酸70%左右(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有游离酸MHA-FA和羟基蛋氨酸钙MH A-Ca两种商品,前者为深褐色粘稠液体,含水12%;后者为浅褐色粉末或颗粒,含量>97%)。
其保护原理是,在瘤胃内分解羟基变为氨基,完成从类似物到氨基酸的转化,从而达到过瘤胃保护的效果;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游离酸(MHA-FA)在瘤胃内能稳定24~36h,而未被保护的DL-蛋氨酸仅能稳定3~4h。
MHA-FA的一个优点就是它随瘤胃液移动,通过瘤胃的速度要快得多,而DL-蛋氨酸在瘤胃内随固相移动。
Koeng等发现MHA-FA可在6~9h内通过瘤胃,从而避免被瘤胃微生物降解,
其通过率为40%。
血液中蛋氨酸浓度和速度比十二指肠中MHA-FA更高、更快,说明MHA-FA的大部分直接通过瘤胃壁或者在小肠中的某一点被吸收,肝脏、肾脏中含有把MHA-FA转化为DL-蛋氨酸的酶。
第二类为包被氨基酸,即选择对pH敏感的材料(如脂肪,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或由苯乙烯和2-甲基-5-乙烯基吡啶组成的共聚物)包被氨基酸,在瘤胃内(pH=5)稳定,在真胃(pH=2.4)内被分解,使氨基酸游离出来,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用脂肪包被的氨基酸产品中氨基酸占30%左右。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尤其是包被氨基酸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困难。
由于制造工艺问题,某些产品在制粒、膨化、混合和其它常用的加工过程中包膜被破坏,氨基酸在瘤胃内就被降解,从而影响其饲用效果。
在以青贮料为基础的混合日粮中,青贮玉米的pH值过低(低于3.6)也可能使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在瘤胃内就被降解。
因此,日粮的pH值以及与过瘤胃氨基酸混合的加工调制过程也是值得注意的因素。
当然,过瘤胃氨基酸也会出现“过度保护问题”,即其在小肠内完全或部分地不能被消化利用。
因此,必须注意氨基酸包被材料及包被方法的选择,同时兼顾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
采用体外发酵法测定6种过瘤胃氨基酸样品,所得结果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简单、稳定,适宜用作大规模筛选氨基酸保护材料的研究方法。
3 过瘤胃氨基酸的应用效益
3.1 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
牛奶蛋白质中平均80%是由酪蛋白组成的,其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特别高。
在乳蛋白合成中两种氨基酸的需要量,赖氨酸的需要量为7.3%,蛋氨酸为
2.5% 。
如果用占十二指肠消化物中氨基酸总量的百分率来表示,赖氨酸的需要量为15%,蛋氨酸为5%。
在饲喂奶牛以不同日粮时,赖氨酸和蛋氨酸是前两个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氨基酸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种氨基酸上,结果表明可提高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率,而且还可以防止酮病的发生。
3.2 减少日粮非降解蛋白质数量
许多研究表明,在高产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不仅可以使其达到最高产量,而且可以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供应量,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避免蛋白质过剩给奶牛造成的负担。
3.3 添加量
过瘤胃氨基酸的添加量不仅由日粮中该种氨基酸缺乏程度和反刍动物十二指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中限制性氨基酸的相对限制程度和次序来确定,而且还要兼顾其成本和其他蛋白质资源的可利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高水平的添加会降低饲料适口性,从而影响动物的采食,还会引起氨基酸中毒(尤其是Met),造成氨基酸的浪费。
试验表明,在玉米蒸馏酒糟(CDG)日粮中添加20 g赖氨酸和6 g蛋氨酸,可以满足奶牛对蛋氨酸的需要量,但是奶牛血液中的赖氨酸含量并没有提高,这说明添加的赖氨酸水平不足,如果提高赖氨酸的水平,可能还会提高乳产量。
3. 4 添加时期
奶牛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其效果也存在差异。
给泌乳初期奶牛添加过瘤胃氨基酸,要比中后期的效果明显。
可能是由于泌乳初期奶牛所需氨基酸的缺乏所造成的。
3.5 过瘤胃氨基酸的使用效果
2010年10月20日—2011年1月20日,在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窑子湾牧场进行了过瘤胃氨基酸的饲喂实验,实验期总共为105天,其中预饲期为15天,正式饲喂期为90天。
通过3个多月的实验,现得到以下数据,饲喂后奶量及乳指标对比如下: 奶量kg 脂肪% 蛋白% 干物质% 糖% 饲喂前 14.6 2.75 3.44 11.34 4.18 饲喂后 16.24 2.95 3.51 11.99 4.38
奶量平均增长1.64kg/天,脂肪增长0.2%,蛋白增长0.07%,干物质增长
0.65%。
增长原因分析:?季节因素,随着冬季的来临,乳指标一般会有一定幅度的
提高,但产奶量会有所下降。
?添加了包被赖氨酸,使日粮蛋白水平增加,提高了奶产量和乳指标。
在以植物蛋白为主的奶牛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可以提高产奶量、乳总固形物含量和改善乳的品质。
奶牛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添加过程中综合考虑,在不过量的情况下,通过补充足够的氨基酸,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
4 小结
过瘤胃氨基酸的使用可以满足反刍动物对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增加小肠可利用氨基酸的供给,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氮的排放量。
在高产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不但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而且对世界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的现状和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过瘤胃氨基酸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也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对氨基酸的过瘤胃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寻找到一种能够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方法;其次,要确定过瘤胃氨基酸的添加量、添加时期以及不同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问题,以便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