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

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摘要】三踝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
本文通过比较中医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中医手法复位在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表现出色,同时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治疗在复位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综合评价来看,中医手法复位在三踝骨折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手术治疗仍然是必要的特定情况下。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中医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最佳应用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手法复位,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治疗方法,作用,优势,局限性,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距膝10厘米以下的距踝关节处,由于该部位韧带、骨膜结构薄弱,易受外伤而发生骨折。
三踝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复位、固定骨折部位来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保守治疗则通过外固定或石膏固定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并促进骨折愈合。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缓慢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中医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包括疗效、并发症风险等方面;2.评估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比如手术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3.比较中医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优劣势,探讨其适应症、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差异;4.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治疗选择,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三踝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临床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2. 正文2.1 三踝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三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踝关节附近的三块骨头,即胫骨、腓骨和距骨。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踝关节骨折是指足背和足内外侧骨折累及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外伤性骨折之一。
踝关
节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手法整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的疗效比较与分析对于临床医
师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手法整复治疗是将骨折片复位到正常解剖位置并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固定。
这种治疗方
法简单、便捷、创伤小,适用于一些稳定性好、骨折片间距小的踝关节骨折。
手法整复治
疗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伤口愈合好,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的风险。
手
法整复治疗的缺点是对于一些不稳定性骨折或骨折片间距较大的患者效果不佳,易复发和
畸形。
手术治疗是通过外科手术将骨折片复位到正常位置,并采用内固定物固定骨折片,促
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复位骨折片,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减少骨折复
发和畸形的风险。
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期较长,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术
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法整复治疗适用于稳定性好、骨折片间距小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或骨折片间距大的踝关节骨折。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

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引言三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避免后遗症。
目前,对于三踝骨折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另一种是采用手术治疗。
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本文将就此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是通过按摩、推拿、牵引等手法使骨折骨段复位,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恢复关节功能。
这种治疗方式不需要开刀,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还可以促进周围软组织的恢复,减少局部的肿胀和疼痛。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是通过开放性手术或微创手术将骨折骨片重新复位并固定。
手术治疗能够更精确地恢复骨折部位的生理形态,避免错位和畸形。
手术治疗还可以减少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1. 临床疗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于一些轻度的三踝骨折,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使患者快速康复。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三踝骨折,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如手术治疗显著。
2. 并发症风险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不需要开刀,避免了手术创伤和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可以更好地接受,减少了心理上的压力。
而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则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如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等。
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3. 康复时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具有快速康复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减少局部的肿胀和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对于一些轻度的三踝骨折,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康复。
而手术治疗的康复时间较长,因为手术治疗需要一定的恢复期,需要患者在手术后接受一定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康复时间可能会更长。
结论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各有优劣。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目的比较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学选择更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位治疗效果等。
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5.7±1.8)d低于研究组(17.6±3.1)d,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研究组8.33%,差异显著,P<0.05。
而对照组复位治疗效率76.67%与研究组75.00%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手法复位治疗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合理选择。
标签: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手法复位;治疗效果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如车祸、运动等,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患者多为青壮年[1]。
踝关节骨折常用分类方法包括Lange-Hansen 分类法、Davis-Weber分类法和AO分类法三种,患者通常踝部肿胀疼痛,皮下有淤青,行走困难,伤痛甚大,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有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2],手术治疗适用于移位的骨折,而手法复位治疗多适用于没有移位的骨折,二者均有较优异的疗效。
本文选深层次地分析比较了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取得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9±1.2)岁。
患者病程处于4h~8d,经CT或X线检查判定骨折为B型或C型,且为闭合性骨折。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3.8±1.8)岁,因车祸、跌倒等原因导致骨折,病程(0.9±0.4)d,无骨折病史;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4.2±1.5)岁,也因车祸、跌倒等原因导致骨折,病程(1.0±0.3)d,无骨折病史。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需要进行整复治疗或手术治疗。
本文旨在分析踝关节骨折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并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整复治疗是将踝关节骨折复位、固定并进行恢复训练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
整复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关节面骨折和多发骨折,整复治疗的疗效不如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金属器械固定在骨折处来辅助骨折愈合,外固定则是通过将金属框架固定在骨折周围来辅助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相对于整复治疗的优点是治疗效果稳定,能够应对复杂的骨折类型。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踝关节骨折可以选择整复治疗。
经过治疗后,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很快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稳定,可以保证骨折的愈合。
但手术治疗的操作难度大,需要更长的康复期。
在实际治疗中,选择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伴随疾病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年轻、体质健康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尤其是对于关节面骨折等复杂骨折。
对于老年患者和体质虚弱的患者,整复治疗更为适合。
总的来说,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伤势的程度、患者的个人情况以及医生的评估。
对于较为简单的骨折,整复治疗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而对于复杂的骨折,手术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实施,加强康复训练,尽早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影响。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运动和意外伤害。
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手法整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如何呢?本文将针对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踝关节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是指通过物理治疗手法,如牵引、按摩、理疗等手段,来对骨折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通常适用于不严重的骨折病例,如骨折未脱位、骨折部位较小等情况。
手法整复治疗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对身体的伤害较小,恢复期短,但同时也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容易复发等问题。
三、疗效比较与分析1. 治疗效果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治疗效果通常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自身情况。
对于较为轻微的骨折病例,手法整复治疗可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严重的骨折病例,其疗效可能并不理想。
而手术治疗则可以通过准确复位骨折、固定骨折部位,能够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
2. 治疗安全性手法整复治疗相对于手术治疗来说,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安全性较高。
而手术治疗则可能存在手术风险、术后感染等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需要更多的关注。
3. 恢复周期手法整复治疗通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康复,而手术治疗则需要较长的恢复周期。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
手法整复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恢复周期短,适用于轻度的骨折病例;而手术治疗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但手术风险大、恢复周期长。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包括骨折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质、治疗的费用等因素,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

中医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对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传统医学的认同度也逐渐提高。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独特的手法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现代医学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
而在骨折治疗中,传统的中医手法复位与现代手术治疗相比,其临床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式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我们来看一下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调整气血流动,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骨折是气血不顺所致,通过中医手法复位可以改善患者内环境,促进骨折康复。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不是十分明确。
由于骨折是属于外科疾病,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更多的是依赖于中医理论和经验,治疗效果受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骨折的复位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复位治疗的长时间过程和复杂性,往往需要患者的积极性和耐心,治疗过程较长。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对较为复杂和个体化。
与中医手法复位相比,现代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现代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通过内固定、外固定等手术方式,直接固定和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
手术治疗具有简单、直接、明确的优点,能够迅速恢复患者的骨折部位和功能。
尽管现代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较为明确,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限制。
一方面,手术治疗需要开展大规模外科手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创伤,术后恢复期长,且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手术治疗的高昂费用和较长康复时间,对患者的经济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中医手法复位与现代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相比,在临床效果上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
中医手法复位注重整体调理,治疗过程较为温和,适合一些特殊情况,如老年患者、软组织较多损伤、手术困难的患者;而现代手术治疗直接干预骨折部位,治疗效果相对明确,更适合骨折严重、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踝关节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1.手法整复治疗手法整复治疗是最早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非移位骨折,即踝骨折骨片没有错位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简单的整复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和外固定。
手法整复治疗的优点是治疗时间短,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小,治疗费用相对较低。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固定不力、畸形愈合、局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移位踝骨折、关节面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等情况。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法。
内固定指通过手术在踝关节内部植入钢板、螺钉等金属物质进行固定。
外固定指通过手术在踝关节外部植入金属丝或钢管等材料进行固定。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能够准确恢复骨折位置,减少后期畸形,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手术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手术费用高、手术风险大、手术后需要休息时间长等。
3.治疗效果比较手法整复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都有应用。
两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骨折类型、骨折位置、年龄、身体状况、手术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目前有一些相关研究认为,对于非移位骨折,手法整复治疗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而对于移位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手术治疗的疗效要优于手法整复治疗。
总体来说,手法整复治疗、手术治疗都有其适应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病情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意愿等方面,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发表时间:2018-08-17T12:31:24.79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作者:吴杰[导读] 探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长沙南雅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石膏固定和闭合复位,观察组为手术内固定和复位,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
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手法复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手法复位治疗;应用效果
踝关节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骨科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与患者自身骨质密度和外界力量撞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症状为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患者的行动能力受到限制,生活质量变得极差,应给予重点关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有许多种,大体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如何选取治疗方案成为了关键所在[1]。
本文为探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36.21±1.25)岁,病程在2-9d,平均病程为(4.02±0.24)d,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为(36.26±1.24)岁,病程在2-10d,平均病程为(4.04±0.23)d,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3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7例。
两组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石膏固定和闭合复位,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引导患者保持平卧姿态,将患者脚踝外翻,对骨折位置的骨皮质实施分开处理,依据患者原有骨折之前的位置实施复位处理,然后应用石膏进行固定操作,避免滑脱,持续石膏固定8周及以上,然后才能拆除石膏,然后在医务人员的辅助下,引导患者实施运动恢复性锻炼。
观察组为手术内固定和复位,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将患者的踝关节外侧、内侧均做一个切口,手术时,尽量避免对患者腓浅神经、关节囊造成损伤,将骨折部位复位后,应用钢板进行纠正,螺钉固定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8周及以上时间后,取出钢板和螺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治疗效果情况。
术后疼痛评分依据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价,0-1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术后疼痛感越剧烈,反之,表示术后疼痛感越轻。
踝关节功能评分依据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价,0-10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强,反之,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弱。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①显效: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②有效: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s)
3.讨论
踝关节骨折作为典型骨科病症,该疾病的产生多为人体踝关节受到外界力量撞击所致,同时,与患者自身骨质密度的降低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机械的大量使用,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了骨科疾病重要的疾病之一;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行走能力中重要的一环,一旦发生骨折现象,会导致患者的行动不便,生活质量降低,应给予重视[4]。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治疗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踝穴变窄或变宽,进而形成踝关节功能障碍或畸形,使得患者的行动能力降低,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有许多,大体上分为手术措施和非手术措施,非手术措施为手法复位,本文就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方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表明,手术治疗的疗效更确切,缩短了治疗时间,加快了康复速度,应用价值极高,值得优先选用[5]。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手法复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值得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尚雁峰.手术与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109-110.
[2]崔彦江,付立新,张书钦,等.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64-2765.
[3]彭智浩,吴峰.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41-143.
[4]董建卓,赵海涛,徐军田,等.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4):2141-2143.
[5]孙天胜,何红英,郭永智,等.AO-B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