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缺血坏死-骨关节影像诊断学(X线)

合集下载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摘要】目的研究x线检查对诊断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来我院就诊的53例患者,并对其x线放射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被诊断为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12例患者,耻骨联合骨软骨炎8例,胫骨结节骨软骨炎20例,跖骨头缺血坏死10例,骨梗死患者4例,剥脱性骨软骨炎7例。

结论 x 线检查对临床中常见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骨软骨缺血性坏死;x线;临床诊断骨软骨缺血性坏死(又名骨软骨炎)在骨科的临床中多见[1],患病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长骨骨端、骨骺部位,其他位置的软骨也会发生病变[2]。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通常用x线检查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期间我院诊断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9-81岁,平均年龄为40.5岁,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

患者具体骨软骨缺血性坏死部位如下:股骨头骨骺的患者12例,耻骨联合的患者8例,胫骨结节的患者20例,跖骨的患者10例,骨梗死患者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2例。

1.2 方法患者大部分采用正侧位进行x线影响学检查,其中发病部位在盆骨和肩关节处的可采用正位照射,照射条件根据发病部位进行选择。

2 结果被诊断为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12例患者,其x线片为股骨头形状变形,骨密度局部增高,在皮质下方可以看到小的囊样透光区域,小部分患者x线片可见股骨头存在轻度移位,移位方向为向外向上方向。

耻骨联合骨软骨炎8例,骨边缘出现毛边无整齐边缘,表现为虫蚀样骨质病变,在耻骨联合处关节面的骨密度增高,相邻的骨质发生硬化。

被诊断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炎20例,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软组织出现肿胀,结节前可见骨碎片,在胫骨结节的第二次骨化中心骨密度发生不均匀的增高。

跖骨头缺血坏死10例,跖骨间的关节缝隙变宽,且跖骨外形有所改变,比正常跖骨变粗变宽,骨密度有增高现象,且同时伴有小的囊样透光区域。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软骨坏死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软骨坏死

概述
概念及分类: 骨坏死和骨软骨病可统称骨坏死 依原因分为三类: (1)较大血管闭塞或断裂引起的骨坏死 (2)慢性反复创伤引起的骨坏死 (3)原因不明的骨坏死
概述
骨坏死的原因:
外伤:如骨折 内在原因:先天缺陷,血管本身发育不良 其他因素:激素,酗酒,血液病(贫血),网状内
皮系统疾病,放射治疗等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表现:
◆早期:骨质疏松,片状密度增高,骨小梁模糊 ◆中期:股骨头骨折(“新月征”,“台阶
征”,“双边征”);头形态失常,密度不均 匀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 ◆晚期:中期改变加重,继发骨性关节炎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CT表现:(与平片一致,但敏感性高)
◆早期:片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骨小梁模糊 ◆进展期:密度不均匀增高(片状高密度-低密 度-高密度硬化带);股骨头骨折塌陷、碎裂;头 形态失常,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 ◆晚期:进展期表现加重,继发骨性关节炎
性)
剥脱性骨软骨炎
鉴别诊断: ◆关节结核 ◆慢性关节病
骨梗死
发生于骨干、干骺端或骨端的骨缺血坏死 常见原因:
动脉硬化/动脉血栓/减压病/血液病等
骨梗死
发病机制及病理: 血管闭塞或狭窄(气栓、血栓、痉挛)
致局部骨坏死、钙化或骨化(营养不良 性),范围可大可小,慢性可致骨膜增生
骨梗死
临 床: 1)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及骨
右侧股骨头坏死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表现:(早期病变敏感性高) 股骨头变形,信号不均匀:T1WI低信
号,T2WI高低信号相间(低信号为骨坏死、 骨硬化,高信号为水肿、肉芽组织)
“双线征”:外侧低信号,内侧高信号
双侧股骨头坏死
T1WI

骨科影像诊断之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骨科影像诊断之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骨科影像诊断之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osteochondrosis of femoral head)又称Legg-Calvé-Perthes病、股骨头骨软骨炎和扁平髋等。

是较常见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

发病原因多与外伤有关。

多数学者认为,骨内静脉引流障碍和骨内压力增高是造成本病主要因素。

1病理改变初期为髋关节滑膜肿胀、充血、关节积液及关节内压增高。

早期骨骺软骨下骨质缺血,骨内各种细胞迅速坏死解体,骨细胞所在的骨陷窝变空,骨小梁坏死,继而引起周围正常组织的反应性改变,后者表现为骨组织充血,肉芽组织增生,并通过肉芽组织内的巨细胞、吞噬细胞及破骨细胞吸收死骨,而使股骨头骨骺内出现囊状或不规则低密度透光区。

同时,因重力作用骨骺化骨中心发生压缩骨折,骨小梁相互嵌插,骨骺扁平。

随着病程进展,坏死骨块及碎片可逐步被吸收,骨骺内的肉芽组织经纤维和软骨成骨重建化骨中心骨结构。

上述骨质坏死、再生及修复可因反复轻微外伤而交替进行。

晚期骨骺骨软骨结构可完全恢复,但可遗留扁平畸形,并导致关节的早发性退行性变。

2临床表现好发于3~12岁男孩,尤以5~9岁最多见。

多单侧受累,也可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

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乏力和跛行,可有间歇性缓解,患侧下肢稍短,呈轻度屈曲或内收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其是内旋和外展,有轻度的股直肌萎缩。

3影像表现X线片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不能显示初期病变。

CT检查可显示平片可疑或难以显示的坏死早期修复改变。

MRI是诊断本病初期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对平片和CT阴性者可及时做出诊断。

(一) X线片初期:骨质无改变,仅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内侧轻度增宽,股骨头轻度外移,关节囊外上方软组织肿胀,正常脂肪间隙扭曲或模糊,股骨头外形、大小基本保持正常。

早期:以骨质硬化(图1)为主,伴骨发育迟缓或骨成熟延缓,多延缓3个月~3年;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变小,密度均匀增高,骨纹部分消失;股骨头骨骺前上部因承重受压轻度变扁,并出现软骨下骨折和节裂,股骨头骨骺上缘弧形线状透亮影,干骺端改变包括股骨颈粗短,骨质疏松,骺线不规则增宽,邻骺线骨质内出现囊状缺损区(图2)。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版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摘要引言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生在年轻人中,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及早的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目前,影像学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检查可能无法显示明显的异常。

在疾病进展的后期,X线检查可以展现出一系列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疏松、骨部坏死、骨骺塌陷、囊变形成和股骨头变形等。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学诊断中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通过对软组织和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MRI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便于观察股骨头的病变情况。

在早期缺血坏死中,MRI可以显示出股骨头的低信号区域,代表着骨骼缺血和坏死。

MRI还可以评估骨骺塌陷和囊变形成等并发症。

CT扫描CT扫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较于X线检查,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详细的骨组织结构信息。

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骨组织的密度、形态和骨骼缺损等特征,辅助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和病变范围。

影像学诊断评估影像学诊断评估可结合以上所述的X线、MRI和CT等检查方法,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骨骼缺血表现:通过观察X线、MRI或CT图像,可以发现股骨头出现骨骼缺血的特征,如局部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等。

2. 病变范围和程度:鉴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病变,影像学诊断可以评估病变的程度和受累范围,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3. 并发症的检测: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并发症,如股骨头骨骺塌陷和囊变形成等。

结论影像学诊断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发现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显示出股骨头的病变特征、受累范围和并发症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

在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中,X线检查可能无法显示明显的异常。

在病情进展后期,X线检查可显示股骨头的形态改变、骨骼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和骨质塌陷等典型表现。

2. MRI扫描MRI扫描是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MRI可以直接观察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对其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典型的MRI表现包括股骨头信号改变、软骨下均一低信号区和骨髓水肿等。

3. CT扫描CT扫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CT扫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骨骼结构图像,可以观察到股骨头的骨骼缺损、骨质变薄和骨质塌陷等表现。

CT扫描还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骨骼病变。

4. 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全身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了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范围。

骨扫描可以发现股骨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放射性同位素摄取异常,但不能提供病变的详细解剖结构。

5. 股骨头造影股骨头造影是通过向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使用X线或CT进行观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显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情况、关节腔突出等信息。

股骨头造影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较为敏感。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包括X线检查、MRI扫描、CT 扫描、骨扫描和股骨头造影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应症,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及早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减轻病情和改善预后。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通用课件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通用课件

骨扫描
骨扫描可以检测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通过示踪剂 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骨代谢异常。
骨扫描可以发现骨组织中示踪剂的异常聚集,提示骨坏死或 肿瘤等病变的可能性,但特异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 检查进行确诊。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可以提供更加细致的骨结构信息,有助于发现股骨头缺 血坏死的微小病变。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 像学诊断通用课件
目录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基本概念、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强调影像 学诊断在其中的重要性。
02
分析目前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学 诊断的不足之处,提出本课件的 目的和意义。
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股骨头的形态、密度和骨小梁的变化,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发现骨盆和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 等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敏感和 准确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骨组织、 骨髓和软组织的病变。
MRI能够检测到骨坏死灶周围的充血、 水肿和炎症等反应,以及骨髓水肿和 关节腔积液等变化,对于早期诊断和 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在X线平片上可观察到关节面塌陷、骨结构严重破坏等征象,CT检查可进一步显 示骨小梁断裂、碎裂等表现。MRI检查可显示病灶范围广泛,关节软骨下塌陷明显,T1加权像呈低信 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THANKS
影像学检查
X线、CT或MRI等显示股骨头 形态改变、骨小梁排列紊乱或
塌陷等。
骨扫描
核素骨扫描显示股骨头放射性 摄取异常增高。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髋关节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地发现股骨头的缺血坏死病变,并且可以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介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一些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

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观察股骨头的形态和结构,并检测缺血坏死的病理改变。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股骨头的形态和骨质情况。

在早期缺血坏死的病例中,X线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然而,在进展阶段,X线可以显示股骨头的骨质疏松、骨小梁断裂和骨骺塌陷等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可提供多种影像序列和不同方向的图像。

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MRI是一种非常敏感且特异的检查方法。

通过MRI,可以直接观察到股骨头的缺血坏死病变、骨髓水肿、骨骺面积减小以及软骨下改变等。

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射示踪剂(如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股骨头的血液灌注情况。

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骨扫描可以显示缺血的区域,并可区分不同的病变程度。

然而,骨扫描的特异性相对较低,因此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具体的表现也会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

早期病变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可能较为模糊或无明显异常。

但是,通过MRI可以发现骨髓水肿,这是一个早期的表现。

进展病变在病变进展阶段,X线摄影可以显示股骨头的骨质疏松,甚至骨小梁断裂和骨骺塌陷。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显示股骨头的缺血坏死区域,以及相邻骨骼和关节软骨的改变。

晚期病变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晚期,影像学表现更为明显。

X线摄影会显示股骨头的边缘硬化和骨质增生。

月骨缺血性骨坏死之影像学病例分析精简版范文

月骨缺血性骨坏死之影像学病例分析精简版范文

月骨缺血性骨坏死之影像学病例分析月骨缺血性骨坏死之影像学病例分析
病例背景
影像学表现
X光检查
X光检查是检测月骨缺血性骨坏死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在月骨缺血性骨坏死早期,X光片可能无明显异常。

随着病情的进展,X光片可显示股骨头表面的骨质变薄、骨小梁稀疏和骨密度降低。

在一些病例中,X光片还可显示股骨头的骨髓腔扩大。

MRI检查
MRI检查是月骨缺血性骨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影像学方法。

在MRI图像上,可以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损伤范围和程度。

月骨缺血性骨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是股骨头顶部的低信号区,表明骨骼缺血和坏死。

MRI还可以评估软组织的变化、关节腔的炎症反应等。

CT检查
CT检查在月骨缺血性骨坏死的诊断中常常用于评估骨骼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程度。

CT图像可以显示股骨头的骨质病变、骨坏死的
形态特征和骨皮质的情况。

CT还可以对股骨头进行三维重建,以更好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结论
月骨缺血性骨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X光检查可初步了解病变的程度,MRI和CT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并预测预后。

准确的影像学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软骨缺血坏死
一、概述
骨软骨缺血坏死又称骨软骨病、骨软骨炎、 骨软骨缺血坏死又称骨软骨病、骨软骨炎、 无菌坏死。 无菌坏死。 1、病因:各种原因引起骨血运中断均可形 、病因: 成骨缺血性坏死,以外伤为常见。 成骨缺血性坏死,以外伤为常见。 2、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常见部位为 、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 股骨、胫骨结节、月骨、舟骨、跖骨头、 股骨、胫骨结节、月骨、舟骨、跖骨头、 椎体骺板等。可有外伤史, 椎体骺板等。可有外伤史,病变部位局 部疼痛、肿胀、压痛,运动时加重。 部疼痛、肿胀、压痛,运动时加重。
三、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1、临床:好发于30-60岁男性,可双侧受累。 、临床:好发于 岁男性, 岁男性 可双侧受累。 2、X线表现: 线表现: 、 线表现 (1)早期:股骨头内见散在斑片状或条带状硬 )早期: 化区,边缘模糊。 化区,边缘模糊。 (2)中期:股骨头塌陷,其内混杂存在致密硬 )中期:股骨头塌陷, 化区及斑片状、囊状透光区。 化区及斑片状、囊状透光区。 (3)晚期:股骨头塌陷加重,承重区关节间隙 )晚期:股骨头塌陷加重, 变窄,混合性死骨,或硬化及透光区混杂存在。 变窄,混合性死骨,或硬化及透光区混杂存在。
(二)跖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1、临床:好发于第 跖骨远端,单侧多见。 跖骨远端, 、临床:好发于第2跖骨远端 单侧多见。 2、X线表现 、 线表现 (1)跖骨头骨骺变扁,密度均匀增高;继 )跖骨头骨骺变扁,密度均匀增高; 而跖骨头明显增粗、扁平及碎裂。 而跖骨头明显增粗、扁平及碎裂。 (2)关节面平直、凹陷、中断、缺失或不 )关节面平直、凹陷、中断、 规则,凹陷骨端见游离致密骨块。 规则,凹陷骨端见游离致密骨块。 (3)跖趾关节间隙不规则增宽,晚期继发 )跖趾关节间隙不规则增宽, 退行性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好发于 岁青少年男性。 、临床:好发于10-18岁青少年男性。 岁青少年男性 2、X线表现 、 线表现 (1)胸腰段相连续的多椎体发病。 )胸腰段相连续的多椎体发病。 (2)椎体骨骺出现迟缓,密度增高或不均,轮 )椎体骨骺出现迟缓,密度增高或不均, 廓不清,形态不规则或呈分节状。 廓不清,形态不规则或呈分节状。 (3)椎体呈楔形改变,前部上下缘凹陷,前缘 )椎体呈楔形改变,前部上下缘凹陷, 不整齐,脊柱成圆驼状后突畸形。 不整齐,脊柱成圆驼状后突畸形。 (4)椎体上下缘见椎间隙疝入之压迹(Schmorl )椎体上下缘见椎间隙疝入之压迹( 结节),多位于椎体前中部,边缘硬化。 ),多位于椎体前中部 结节),多位于椎体前中部,边缘硬化。
3、病理分期与X线表现 、病理分期与 线表现 (1)坏死期:缺血引起骨质广泛坏死,关 )坏死期:缺血引起骨质广泛坏死, 节软骨肥厚。 线上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 线上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 节软骨肥厚。X线上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 关节间隙可稍宽,随后骨质密度增高。 关节间隙可稍宽,随后骨质密度增高。 (2)恢复期:坏死骨质吸收,成骨细胞和 )恢复期:坏死骨质吸收, 新生血管逐渐置换坏死骨组织。 线表现 新生血管逐渐置换坏死骨组织。X线表现 为病骨产生裂隙、不规则分节或碎裂。 为病骨产生裂隙、不规则分节或碎裂。 (3)愈合期:坏死骨质消失,骨结构恢复 )愈合期:坏死骨质消失, 正常。 线表现为病骨密度和结构恢复正 正常。X线表现为病骨密度和结构恢复正 可遗留骨骼变形及继发骨关节病。 常,可遗留骨骼变形及继发骨关节病。
二、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1、临床:好发于3-14岁男孩,多单侧受累。单 、临床:好发于 岁男孩, 岁男孩 多单侧受累。 侧髋关节疼痛、乏力、跛行;可有外伤史。 侧髋关节疼痛、乏力、跛行;可有外伤史。 2、X线表现 、 线表现 (1)初期: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 )初期: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 (2)早期: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变小,骨骺变 )早期: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变小, 扁,密度增高,出现分节、碎裂,干骺端骺 密度增高,出现分节、碎裂, 线增宽, 线增宽,邻骺线见囊状透亮区 (3)进展期:骨骺更扁平,不均匀密度增高, )进展期:骨骺更扁平,不均匀密度增高, 坏死骨节裂,多发大小不等囊样透亮区 坏死骨节裂, (4)晚期:恢复正常或遗留股骨头蕈样畸形 )晚期:
四、其它部位骨骼缺血坏死
(一)胫骨结节缺血坏死 1、临床:好发于 岁青少年, 、临床:好发于10-13岁青少年,多单侧 岁青少年 发病,常有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 发病,常有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 胫骨结节明显突出,局部压痛显著。 胫骨结节明显突出,局部压痛显著。 2、X线表现 、 线表现 (1)髌韧带肥厚 ) (2)胫骨结节骨骺碎裂 ) (3)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