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测试摘要:研究PMD产生的原因、机理和影响,研究光纤PMD测量、控制和补偿方法,研究PMD对光缆和光缆链路的影响,对保障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对单模光纤PMD测试技术和不稳定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PMD、干涉法、色散一、引入近几年,电信市场发展迅速,住宅用户和商业用户数量都大幅增长,网络业务量也呈指数般上升。

据信息产业部最新公布数据表明:截止2004年5月底,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90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06亿户,互联网拨号用户5359.9万户,互联网专线用户6.7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659.7万户。

巨大的用户群带来海量的通信流量,而如此大的流量需求,对现有光网络系统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推动了光网络建设,光纤通信系统向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方向发展,使得原本对低速系统而言可以忽略不计的非线性效应和偏振模色散(PMD)等光纤性能缺陷成为限制系统容量升级和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人们越来越重视非线性效应和偏振模色散(PMD)的影响。

二、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产生机理随着单模光纤在测试中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集成光学、光纤放大器以及超高带宽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即ITU-T G655光纤的广泛应用,光纤衰减和色散特性已不是制约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偏振模色散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偏振是与光的振动方向有关的光性能,我们知道光在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HE11传输,由于HE11模由相互垂直的两个极化模HE11x和HE11y简并构成,在传输过程中极化模的轴向传播常数βx和βy往往不等,从而造成光脉冲在输出端展宽现象。

如下图所示:图1:PMD极化模传输图因此两极化模经过光纤传输后到达时间就会不一致,这个时间差称为偏振模色散PM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的度量单位为匹秒(ps)。

光纤是各向异性的晶体,光一束光入射到光纤中被分解为两束折射光。

pmd 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

pmd 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

pmd 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
单模光纤是一种用于光通信和光传感的重要元件。

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光信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光纤的偏振色散效应。

偏振色散是指不同偏振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速度不同,从而导致信号扩散和信号失真。

因此,了解和控制偏振色散效应对于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偏振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光纤的结构对不同偏振的光波的反应性差异。

在单模光纤中,传输的光波主要有两种偏振方向,即纵向电场方向和横向电场方向。

由于光纤的形状和材料的选择等原因,这两种偏振方向的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使得光波发生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了偏振色散。

为了减少偏振色散产生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偏振色散的影响。

其中一种方法是调整光纤的几何参数。

通过调整光纤长度、直径、折射率等参数,可以使偏振色散的影响最小化。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特殊的光纤材料和结构。

例如,在一些光纤中加入光子晶体结构或者掺杂特殊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偏振色散的影响。

总之,偏振色散是单模光纤中的一种重要光学现象,对光纤通信和传感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偏振色散的研究和控制,可以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为光纤通信和传感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单模光纤偏振度的不变性研究

单模光纤偏振度的不变性研究

相同, = o 』 0 因此 , 通过测量偏振度 , 调整偏振度 , 使 其趋于 l 则可实现偏振态的调整 , , 完成对 P MD造
成误 码 的补偿 。
(;t) E ()
() S () tC [ t 一以() ) O t]
( )i ( ) s [ f 一疋() ) n £]
偏振度所表示 的物理意义是 , 光信号所有 的瞬 态频率成分趋向于同一偏振态 的程度。 当所有分量 沿同一方 向偏振时 , = 1 当信号分量沿各个方 向 』 0 ,
其中: 和 a分别是椭圆的短半轴和长半轴 6
()= ( ) t t 一疋 () t
A 是偏振椭圆振动幅度 , = ( +b ) 。 A a 2 () 2 单色光的偏振态可以用 参数表示为 :
单模 光 纤偏 振 度 的不 变 性研 究
刘 毓
( 西安 邮电学院 通信 工程 系, 陕西 西安 70 6 ) 10 5
摘要 : 高速 、 长距 离光 纤传输 中, 偏振模 色散 ( MD) 为影响传输 质量 的主要 障碍之 一 , P 成 必须进行 补偿。在偏 振模 色散补偿 时, 采用哪个量 , 直接影 响着补偿 的效 果和 实现的 可能 , 本文 旨在研 究光 纤传输 中偏振 态的偏振 度 不 变 性, 从而为补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3 偏振度 1是旋转变换 中的不变量 0

、 、
、 — — — — —

E 一
图 l 一束单色偏振光经过传输
在输 出端呈现 的椭 圆偏振态
() 1 单色光经过传输 , 在输出端可 以用琼斯矢
量表示 为 :

它与偏振态参数 目 e 、 之间的关系为 :

单模光纤的参数及理论分析

单模光纤的参数及理论分析

单模光纤的特性参数及特性的理论分析陆锐勇 2009012303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2009级02班摘要:本文通过在理论上对单模光纤的特征参数(即影响单模光纤的传输效率因素),以及衰减特性的分析。

在单模光纤中存在弯缩损耗,材料对信号的吸收及模内色散等现象。

并结合实际应用的技术规范,对单模光纤的生产要求和研发趋势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述。

关键词:单模光纤、色散、宏弯损耗、微弯损耗、吸收Abstract: Based in theory of single mode fibe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e. the effects of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actors ), and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In a single-mode fiber in the presence of bending loss, material absorbs the signal and intramode dispersion phenomen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mode fiber,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simple summary and overview.Key words: A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dispersion, macro bending loss, microbending loss, absorption一、光纤的介绍光纤是一种高度透明的玻璃丝,由二氧化硅等高纯度玻璃经复杂的工艺拉丝制成。

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及其测量和补偿技术

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及其测量和补偿技术

收稿日期:2003-12-28作者简介:刘桂香(197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第17卷第2期2004年6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17 No.2Jun.2004文章编号:1671-8747(2004)02-0137-07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及其测量和补偿技术刘桂香,熊建文(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光纤色度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单模光纤的色散组成,详细推导了描述色度色散的脉冲展宽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调相位法测量色度色散的过程,解析了进行色度色散补偿的必要性,给出了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度色散补偿的原理,并对单模光纤的发展动态做了阐述.关键词:色度色散;群时延;脉冲展宽;啁啾光纤光栅中图分类号:TN 929 文献标识码:A1 单模光纤的发展回顾通信用单模光纤的进步从降低损耗和降低色散开始,不断减少线性效非线性效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提升和改进产品质量.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普通单模光纤(I TU T G.652)研制成功。

从衰减尽可能小的方面看,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应工作在1550nm 窗口,但G.652光纤在该窗口的色散太大,达到17~20ps/nm km,无中继传输距离被限制在70~80km 左右.1983年,普通单模光纤商用化,色散位移单模光纤(I TU TG.653)研制出来,它的零色散位于1550nm.1985年以后,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商用化,大量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干线系统.为使光纤在1550nm 窗口的衰减及色散均较小,以适应新一代使用掺耳光纤放大器(EDFA)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通信系统的需要,1993年以后,先后研究出了色散补偿光纤和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I TU TG.655),在1550nm 波长上有一定范围的小色散,色散的下限保证足以抑制四波混频,色散的上限保证允许10Gb/s 的单通道能传输250km 以上,而无需色散补偿[1].1995年前后,通过对长波长宏弯损耗的改善,开拓了1565~1625nm 的第4窗口.1998年,朗讯公司通过采用新的制棒技术消除了1385nm 附近的OH 引起的衰减峰,打开了1360~1460nm 的第5窗口.1999年以后,又陆续推出了许多新型单模光纤品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衰减、色散均较小,虽然如此,色散仍然是限制长距离、大容量系统的重要因素.2 单模光纤的色散组成从单模光纤的发展可以看出,色散是单模光纤优化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不同波长光脉冲在光纤中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因此,色散反应了光脉冲沿光纤传播时的展宽.光纤的色散现象对光纤通信极为不利.光纤数字通信传输的是一系列脉冲码,光纤在传输中的脉冲展宽,导致了脉冲与脉冲相重叠现象,即产生了码间干扰,从而形成传输码的失误,造成差错.为避免误码出现,就要加大脉冲间距,导致传输速率降低,从而减少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光纤脉冲的展宽程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避免误码,光纤的传输距离也只能缩短.单模光纤的色散可分为3种[2]:1)材料色散:含有不同波长的光脉冲通过光纤传输时,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会导致传输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传输速度不同就会引起脉冲展宽,导致色散.2)波导色散(又称结构色散):是由光纤的几何结构决定的色散,其中光纤的横截面积尺寸起主要作用.光在光纤中通过芯与包层界面时,受全反射作用,被限制在纤芯中传播.但是,如果横向尺寸沿光纤轴发生波动,除导致模式间的模式变换外,还有可能引起一小部分高频率的光线进入包层,在包层中传输,而包层的折射率低、传播速度大,这就会引起光脉冲展宽,从而导致色散.3)偏振模色散(PMD)(又称光的双折射):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基模的光.基模实际上是由两个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模场HE 11x 和HE 11y 所组成.若单模光纤存在着不圆度、微弯力、应力等,HE 11x 和HE 11y 存在相位差,则合成光场是一个方向和瞬时幅度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偏振,就会产生双折射现象,即x 和y 方向的折射率不同.因传播速度不等,模场的偏振方向将沿光纤的传播方向随机变化,从而会在光纤的输出端产生偏振色散[3].PC VD(管内法)工艺生产出的单模光纤具有极低的偏振模色散(P MD),且具有瞬时性,其值随光纤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发生波动.在DWDM 传输系统中,影响长度干线上单模光纤传输特性的色散主要有两种: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统称为色度色散.3 色度色散的描述 脉冲展宽色度色散除了与光纤的类型、性能、长度有关外,还与光源的谱宽有关,色散大小可由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来描述,脉冲展宽可由色散引起的群时延对波长的微分再乘以光谱展宽而得到.3.1 材料色散的脉冲展宽材料色散的产生是因为折射率n( )是光波长 的函数,而模式的群速度v g 是折射率的函数,所以模式中不同频谱分量的传播速度也是波长的函数.设有一个平面在无限延伸的电介质中传播,介质的折射率与纤芯的折射率相同,则其传播常数为=2 n( ).(1)将(1)微分可得d d =2 2[d n( )d -n( )].(2)设传播距离为L ,而k =2 ,则d k =-2 2d ,那么一个频谱在传播方向单位距离上所经历的群时延表达式为g =1v g =1c d d k =- 22 c d d.(3)把(2)代入(3)得材料色散引起的群时延138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mat =1c [n( )- d n ( )d ].(4)在光谱展宽为 时,因材料色散而引起的脉冲展宽 mat 可由材料色散引起的群时延对波长的微分再乘以 而得到mat =d mat d = c [ d 2n( )d 2].(5)显然材料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与波长的函数,它与波长以及折射率对波长的二阶导数成正比,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在高纯石英材料制成的光纤中,当传输光波长 =1.3 m 时,材料色散为零;而当 <1.3 m 时材料色散为负值;当 >1.3 m 时材料色散为正值[4].要减小材料色散,应尽量选用光谱带宽很窄的光源.LED 、LD 以及动态单频激光器(DFB 、DBR 等)的谱宽依次变窄,而色散明显地减小.如果使用光谱宽度小(大约1nm)的激光二极管,光纤就可维持高的带宽,而使用LED(谱宽约40nm)将大大降低系统带宽,从而影响传输容量.3.2 波导色散的脉冲展宽为分析波导色散对脉冲展宽的影响,可以近似认为光纤的折射率与波长无关.设纤芯的折射率为n 1,包层的折射率为n 2,为使计算具有一般性,引入归一化常数b =( /k )2-n 22n 21-n 22.(6)由于n 1 n 2,则相对折射率差 =n 12-222n 21(n 1-n 2)/n 1 (n 1-n 2)/n 2,且非常小,因而由(6)有n 2k 2 b +1 n 2k ( b +1),(7)d d k =n 2+n 2 d (kb)d k.(8)把(8)代入(3)可得波导色散的群时延 wg =1c [n 2+n 2 d (kb)d k].(9)当纤芯直径为a 时,由于归一化频率为V =ka(n 21-n 22)12,(10)则由(6)和(10)联立可得d (kb)d k =d (Vb )d V .(11)将(11)代入(9)有 wg =1c [n 2+n 2 d (Vb )d V].(12)在光谱展宽为 时,因波导色散而引起的脉冲展宽 wg 可由材料色散引起的群时延 wg 对波长的微分再乘以 而得wg =n 2 V c d 2(Vb)d V 2.(13)由(13)可得波导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是归一化频率的函数,它与归一化频率成正比,与归139第2期 刘桂香等: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及其测量和补偿技术一化常数和归一化频率的乘积对归一化频率的二阶导数成正比.对于常规的单模光纤,其波导色散一般是负值.若不考虑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5)和(13),可得光谱展宽为 时,在L 的传播路径后由于色度色散而引起的脉冲展宽 为材料色散而引起的脉冲展宽 mat 和波导色散而引起的脉冲展宽 wg 之和:=d d = L c [ d 2n( )d 2+n 2V d 2(Vb )d V 2],(14)其中:定义[ d 2n( )d 2+n 2V d 2(Vb )d V 2]=D ( )为色度色散系数,单位为ps/nm km.总线路的色散值为D ( )、光纤总长度L (km )、光源谱宽三者的乘积.当 >1.3 m 时材料色散为正值,而波导色散为负值,所以在波长附近,就有可能使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在数量上达到平衡,从而消除色度色散.已得知纯二氧化硅光纤在1310nm 处色散近似为零.4 色度色散的测量 调制相位法测色度色散为衡量单模光纤的传输质量,需要知道其色散值,但用(14)去计算色度色散值不是实际可操作的事情,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调制相位法测色度色散的方法,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电信号发生器通过外置调制器对窄带可调光源进行强度调制,光电二极管检测出可调信号以后,再使用矢量电压表测量接收信号相对调制电信号源的调制相位,在所传输信号的频谱范围内,波长每隔 测量相位一次,使用这种测量方法可在任意相邻波长上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相邻间隔之间的群时延差= + 2- - 22 f m 106(ps ).(15)图1 调制相位法测色度色散的原理框图140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式中 是波长间隔内的中心波长;f m 是调制频率,单位为MHz ; 是待测波长的调制相位,单位是度.标出数据点可得群时延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图关系图 ~ ,再由曲线坐标通过线性拟合可得 与 的函数关系式 =f ( ),把d =d ( )=d [f ( )]代入(14)中可得脉冲展宽=d f ( )d ,(16)再由(16),便可得到色度色散的脉冲展宽.5 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补偿 啁啾光纤光栅补偿技术对于最常用的G.652光纤,在1550nm 传输波长附近的色散系数约为17ps/nm km.所以640km 光纤所累积色散量约为11000ps/nm,这基本上达到了2.5Gbps 传输速率的色散容限(当单信道速率提升至10Gbps,外调制10Gbps 光信号的色散容限典型值约为1000ps/nm).因此对于无色散补偿的G.652光纤,色散受限距离是60km,这远小于20dB 容限所允许的640km 的传输距离,表明此时传输是色散受限的.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尽可能地减小光纤色散对传输指标的影响,色散补偿技术尤为必要.色散补偿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一个或多个大的负色散器件对光纤的正色散实施抵消,从而使系统的总色散量减小.目前实用的色散补偿技术主要有色散补偿光纤(DCF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er)、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和F-P 腔或G-T 腔宽带色散补偿器(Dis persion Compensating Module)[7].常用的方案是采用色散补偿光纤,但色散补偿光纤价格更高,而且每km 色散补偿值仅约为100ps/nm,因而需要较长的色散补偿光纤才能抵消光纤在1.55 m 波长处的色散.这样一来无疑会使线路的损耗增加,同时存在体积大、引入大的额外衰减、易产生非线性效应等严重问题,因此又需要掺铒光纤放大器来进行损耗补偿.可见,采用这种补偿方案的代价较大,并且色散补偿光纤不能完全消除高阶色散.目前色散补偿基本上选用后两者,其中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是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色散补偿的关键器件[6].根据Elec troni Cast 的统计与预测,全世界现有色散补偿器中DCF 占89%,光栅、VIPA 等模块占11%,到2009年DCF 占26%,光栅、VIPA 等模块占74%.在色散补偿模块的不同技术方案中,啁啾光纤光栅技术较为成熟.利用啁啾光纤光栅对光纤的色散进行补偿最早是由Ouellette [7]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啁啾光纤光栅中谐振波长沿光栅是位置的函数,即沿光纤光栅的每一点都有一个本地Bragg 谐振波长,因此不同波长的光在啁啾光纤光栅的不同位置上反射并具有不同的时延.时延可正可负,时延的正负依赖于啁啾常数的符号,且这一附加时延的正负可以方便地通过改变啁啾光纤光栅的方向进行改变,从而实现对光纤的色度色散的补偿.对于线性啁啾光纤光栅来说,其色散特性可以由其失谐函数得到(z )= 0- + (z ),(17)其中: 0是啁啾光纤光栅中心点的空间周期, 是传播常数, (z )是光栅的啁啾函数.在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的情况下,啁啾函数 (z )可表示为141第2期 刘桂香等: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及其测量和补偿技术(z)=2 C0zL0,(18)其中:C0是啁啾常数,L0是啁啾光纤光栅的长度,z被限制在耦合区-L02z L02内.根据(1)和(2),对于给定的波长 ,在由下式给出的位置处将发生谐振z b( )=L02C0( 0- ),(19)式中, 0是中心谐振波长.这样,波长为 的光波由于反射而产生的时延 ( )等于从啁啾光纤光栅的输入端到谐振位置的两倍光程除以光的群速度c:( )=2nc L02+z b( )=L0ncC00+(1-C0)=C00+(1-C0),(20)其中,n是啁啾光纤光栅芯区的平均有效折射率, 0=L0nc是从啁啾光纤光栅中心反射的光的相应时延.由(4)和(12)可得色度色散的总时延CD= mat+ wg=Lc [n( )-d n( )d]+Lc[n2+n2d(Vb)d V].(21)由(20)、(21)可得当 ( )=- CD时,光纤信号传输的色度色散为零,即可实现色度色散补偿.6 单模光纤的发展动态为了扩大光纤线路中继距离把其中存在的色散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兼顾到插入损耗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输出端的光信号足以保证系统性能,转入1550nm窗口和非零色散光纤线路都是非常必要的.康宁、阿尔卡特、住友等公司均推出了城域网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但是,这些单模光纤不适于包括在S(1460~1530nm)波段的传输,人们又在开发S-C-L(1460~ 1625nm)三波段传输的城域网用新型单模光纤.现有的单模光纤色散测试方法都是利用普通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即光时域反射计)测量光纤色度色散,测出的是整根光纤的平均色散值,比利时的几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技术,即通过对三波长OTDR的衰耗曲线的数学处理,可导出沿光纤的色散值分布[8].在我国,对G.652光纤线路进行色散补偿更为现实和必要.色散补偿光纤制成的圈插入光纤线路中,该光纤的色散带负号,与线路光纤符号相反,但消耗光功率,仍须进一步优化.色散管理光纤有带正、负色散区段,如同线路光纤延展敷设,就不会造成额外的光损失,有望推广使用.预啁啾类同于电路预失真,传输入光脉冲的啁啾与线路光纤色散引起的啁啾相互抵消,利用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可以说是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方案.因为啁啾光纤光栅为无源偏振不敏感器件,与现有的光纤系统兼容性好、插入损耗小、价格低廉且易于进行大批量生产.利用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已经实现4 10GHz在800km普通单模光纤上的传输系统.142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参考文献:[1] 李泽民.光纤通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28-152.[2] 陈炳炎.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及其测量原理[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0,(1):3-14.[3] 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修订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80-92.[4] Kkeiser G.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M].New York:Third Edication,2002.152-160.[5] ZHU Zhen.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sys tems[J].Electronics Optics andControl,2003,10(2):51-54.[6] Ouellette F.Dispersion cancellation using linearly chirped Bragg grating filter in optical waveguide [J].Opt Lett,1987,12(10):847-849.[7] 简水生,赵玉成.利用啁啾和波长同时可调谐的光纤光栅进行单模光纤色散补偿实验[J].中国科学,1999,29(2):124-129.[8] 王 荣.基于USB2.0接口的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光纤与测试,2003,4:24-26.Single mode fiber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its measurementand compensation techniqueLIU Gu i xiang,XIONG Jian wen(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Fiber chromatic dispersion is not only a major factor restricting the transmission velocity and distance but also a problem pressed for u rgent so lation in high speed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s at present.In this paper the compo nents of single mode fiber dispersion are introduced and the formula of calculating pulse expansion for chroma dis persion is deduced.Moreover,the p ro gress of measu ring chromatic dis persion by modulating phase is analyzed and the necessity for compensating chromatic dis persion is parsed while the theory of the chirped fiber b ragg grating compens ation dispersion is given and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single model fiber is expounded .Key words:chromatic dispersion;group delay;pulse expansion;chirped fiber bragg grating 143第2期 刘桂香等: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及其测量和补偿技术。

偏振模色散对光纤系统的影响及补偿方案研究

偏振模色散对光纤系统的影响及补偿方案研究

— 115
8

统容易产生误码 , 限制光纤波长带宽使用和光信号 的传输距离 ; 在 CAT V 等模拟系统则引起信号失真 。 在实际应用的光纤中 , 双折射较小 , 外部作用对光纤 的影响比内部因素影响大 , 对光纤形成随机扰动 ,引 起光纤正交模的明显模耦合 , 两个偏振模呈强耦合 状态 。PMDC 与光纤长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 按照国 际电联的建议 G. 650 中规定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数值 不能大于 0. 5psΠ km , (目前可达 0. 1psΠ km) ,如果 以此系数为基本偏振模色散计算阈值 , 且以偏振模 色散的功率代价为 1dB 来计算 , 则 10GbΠ s 信号无电 中继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400km ,而 40G bitΠ s 信号仅为 25km。当单通道信号速率达到 40GbΠ s 时 , 由于带宽 的增加使得偏振模色散效应非常明显。因此在目前 的实用化系统向高速和长距离 ( 如无电中继距离大 于 2000km) 发展过程中 , 偏振模色散 ( PMD) 的宽带 自适 应补偿 是 波分复 用 ( WDM) 及密 集 波分 复用 (DWDM) 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
The infl uences of PMD on optical system and resear ch on compensat ion met hod
LIU Chang2chun , SUN Shan2lin , WANGJ in2hai
1 2 1
(1. Tianjin Polytechnic U niversity, Tianjin 300160 ,China ;2.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 echnology , Guilin 541004 ,Cmain parameter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i nfluences of PMD on high speed , long - distanc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 By describing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limit s of first order PMD compensation , the idea t hat the first and higher - order PMD must be compensated i s discussed. A second - order PMD compensation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Key wor ds : polarization mode di spersion ( PMD) ; principal state of polarization; adaptive compensation of PMD

光纤包层不圆度与偏振模色散间关系的研究

光纤包层不圆度与偏振模色散间关系的研究
效 应 , 值是 对光 纤 本 身特 性 的一个 描 述 。非 本征 该
1 i s以上高 速 、 长距离 传输 等方 向发 展 的主 0Gbt / 超
要 因素 之一 。而最 近有研 究 表明 , 即使在 接入 网 中,
为保 障传输 信 号 的 质 量 , 需 要 对 光 纤 的 P 也 MD加 以重视 。本 文将 对光纤 的包 层 不 圆度 与 P MD 的关
s i ni e h p n ng t c nolgy o . Ke y wor s:op ia i r d tc lfbe ;PM D ;fb rc a dig no 1 la jy; fbe p n ng i e l d n ncr ll t c r i rs i ni
系 做 深 入 分 析 , 出 光 纤 的 包 层 不 圆 度 应 控 制 在 某 指
S u y o h ea i ns i e we n f b r c a di g n nc r u a iy a d PM D t d n t e r l to h p b t e i e l d n o i c l r t n
Lu n o g o We y n ,Li iy n,Le Da y na J i o u,P n Ch n j n,P n n xn a a g u e gHo g ig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1 期 ( 第 15 ) 总 4期
光 通 信 研 究
STU DY N PTI O O CA I CO M M U N I CA TI N S O
2 0 0 8
( u . . 4 ) S m No 1 5
光纤包层不 圆度与偏振模色散 问关 系的研究
b n ti n c s a y t o t o h ld ig n n ic l rt t i e s n b y s l r n e i ,i s e e s r O c n r lt e ca d n o cr u a iy wi n a r a o a l ma l a g ,wh c a e e t n e y t e f e h ih cn b xe d d b h i r b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的开题报告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的开题报告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单模光纤是近年来光通信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器件,具有高速传输、宽带、低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特性研究是光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偏振模色散是单模光纤传输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指的是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在传输过程中的色散效应不同。

偏振模色散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距离,因此对于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研究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特性及制造工艺,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品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偏振模色散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单模光纤制造工艺研究:探究单模光纤的制造过程、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并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单模光纤样品。

(2)偏振模色散的理论分析:采用传输矩阵法和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对偏振模色散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考虑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偏振模色散的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系统,对单模光纤样品进行偏振模色散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偏振模色散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达到的成果包括:(1)掌握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优化方法,制备性能优异的单模光纤样品。

(2)深入理解偏振模色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3)建立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特性测试方法,得到偏振模色散的特性曲线和参数,完善单模光纤性能测试体系。

本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优化偏振模色散特性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ITU -T 修改建议 G. 650 2 邹林森, 雷非. 用光谱分析法测量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 通信学报, 1999; 20( 3) : 75-78 3 B W Hakk i. Pol ariz at ion M ode D ispersion in a Singl e M ode Fiber . Journal of Light w ave T echnol ogy . 1996; 14( 10) : 2202-
将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 以同样的方式 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如图 4、图 5 所示。
图 4 和图 5 是使用了两家生产的光纤进 行试验。因此, 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 但光纤 的 PM D 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却完全相 同, 即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较图 4 和图 5, 在 0 ~50℃范围内, 图 4 中的试验曲线 2 的值比 图 5 中的大, 并且逐渐趋于一定值, 而试验曲 线 3 却几乎降为零。这主要是所试验的光纤 是由两家生产的缘故。因为光纤的偏振模色 散的大小不仅与外界因素有关, 而且还与光 纤本身的结构的完善性有关, 例如纤芯的椭 圆以及残留应力等。正是两种光纤结构上的 差异造成两条试验曲线的不同。
测量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 PM D) 的方 法分为 Jones 矩阵本征分析法、波长扫描法( 又 称固定分析器法) 、干涉法主偏振状态( PSP ) 法 等等。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波长扫描法而进行的。
2 波长扫描法测量原理[ 2] 在物理描述上, 假设入射到单模光纤的线
偏振光为 E0, 它在单模光纤分散成两个正交的 偏振分量 Ex ( 0) 和 Ey( 0) , 如图 1 所示。
! = x - y = nx k - nyk = ( nx - ny ) k
= 2∀!n/ #
A = [ ∃cos
+
bsin
]
2E
2 0
cos
2
+
[ ∃sin
+
bcos
]
2E
2 0
sin
2
B = [ 2ab - 4absin2 + 2( a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2 ) sin
cos
]
E
2 0
co
s
s in
图 1 测量原理示意图
Eff ect of Temperature on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 Shi Hui ping, Cheng Shuling/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 ons Abstract Wit h t he development o f t he capacit y of opt ical f iber com municat ion system , polarizat ion m ode dispersion ( PM D) in fiber has been a sort of ser io us lim it f act or . Because of t he incomplet e st ruct ure or t he action of ext ernal st ress o n opt ical f iber, P MD in f iber is f orm ed and changes depending on circumst ance. M any researches show ed t hat P MD in fiber is high sensit iv e t o t em perat ure. It is t he funct ion o f t em perat ur e. T he ef fect of t emperat ure on P M D was researched w it h w avel engt h scanning met ho d in t his papper . T he r esult s show ed t hat t he PM D of single mo de optical fiber reduces w it h t emper at ure. Keywords PM D T emperature f act or Sing le mode opt ical f iber
可见, 当单模光纤长度一定时, 输出端检
测到的光功率是随注入光源的波长而变化的。
当注入光的波长从 #1 变到 #N 时, 且满足
!n( 2#∀1 - 2#∀N ) L = 2N ∀, ( N = 1, 2, 3, …)
( 5)
时, 式( 4) 中的 I ( L) 具有极大值。由式( 5) 得
! n( #N - #1 ) L #N #1
2207 4 龚岩栋等. 用波长扫描法测量光纤偏振模色散及其研究. 电子学报, 1997; 25( 11) : 82-84
由图 1 可以看出, 在输入端有
Ex ( 0) = E 0 cos ( 1)
Ey ( 0) = E 0 s in 其中 是起偏器与 x 轴的夹角。由于模耦 合作用, 在单模光纤的输出端两个相互垂直的 偏振分量为
Ex ( L ) = aEx ( 0) exp( j x L ) + bEy ( 0) exp( j y L )
Ey ( L ) = aEy( 0) ex p( j yL ) + bEx( 0) ex p( j x L )
( 2) 检偏器上检测到的场强为
E( L ) = Ex( L ) cos + Ey ( L) sin
( 3)
为检偏器与 x 轴的夹角。
检偏器输出的光强为
I ( L ) = E ( L ) ×E( L ) = A + Bcos ( ! L ) ( 4) 其中
色散( PM D) 系数为
PM D = !& ( ps/ km )
( 9)
L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装置如图 2 所示。把光纤输入端耦合
到光源, 把被测光纤输出耦合到检测系统。 试验中, 将被测光纤放置在一个烘箱中,
以使光纤不会受到风的扰动及一些其他人为 因素的影响, 维持烘箱里的温度恒定, 同时尽 量不要让光纤受到应力的作用, 或者使光纤的 状态不要发生改变。对每一个温度值测量一组 数据, 然后进行算术平均, 目的是将测量误差 减小到最小, 得出的试验结果如图 3 所示。
史惠萍 女, 1969 年生, 博士, 工程师
1999-09-08 收稿
38 光 通 信 技 术 2000 年第 1 期
偏振模色散对光通信系统的影响, 是在此 系统的传输速率达到极高比特率、传输距离大
大增加时才被重视起来的。因此, 对单模光纤的 偏振模色散测量的研究也随之得以开展。
光 通 信 技 术
OPT ICAL COM M U NICA T ION T ECHN OLOGY
中国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
V ol. 24 N o. 1
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
史惠萍 程淑玲(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430074)
摘要 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不断发展,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 P M D 成为限制高速光 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纤结构的不完善性或者受到外界应力 的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偏振模色散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许多研究表明偏振模色散对 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波长扫描法就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PM D 温度因素 单模光纤
=
N
( 6)
又因为光在光纤中的传输速度为 %= c/ n( n 为
光纤芯折射率, c 为真空中光速) , 所以
!%
=
c! n n2
( 7)
!n =
n2 !v c
那么, 两个偏振分量在光纤中传输时的时延为
!& =
!v %2
L
=
N #1#N c ( #N - #1)
( 8)
式( 8) 即为偏振模色散的差分群时延, 其偏振模
图 2 试验装置示意图
2000 年第 1 期 史惠萍 程淑玲: 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 39
图 3 光纤 PM D 随温度的变化试验曲线 1 图 4 光纤 PM D 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试验曲线 2
从而使差分群时延 ! &减小, 因此 PM D 系数 值也相应地变小。
图 5 光纤 PM D 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试验曲线 3
图 3 中, 横坐标是试验的温度值( ℃) , 纵 坐标是 PM D 系数( ps/ km ) 。可以看出, 当 试验温度从低到高发生变化时, 被测光纤的 PM D 系数具有不断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 当温度升高时, 光纤材料处于膨胀状态, 光纤 上的应力减小, 使得相互正交的两个线性偏 振模的传播常数差 ! = x - y 变小。由式 ( 4) 、( 7) 和( 8) 可知, ! 变小致使 ! %也减小,
4 结论 光 纤的偏振模色散( PM D) 对温度具有
较强的敏感性, 它是温度的函数。对不同厂家 的光纤进行温度试验的结果表明, 光纤的 PM D 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减小的趋势。虽然不 同厂家的光纤随温度的变化试验结果不尽相
同, 但这种变化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这可能是 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光纤材料膨胀, 应力减 小, 致使相互正交的两个线性偏振模的传播 常数差 ! = x - y 变小。! 变小致使 ! %也 减小, 从而使差分群时延 !&减小, 因此 PM D 系数值也相应地变小。
1 前言 一般通信用的单模光纤, 意味着在这类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