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PMD

受PMD限制的无中继距离大致理论值
B[Gb / s]2 L[km ] PMD [ps / km ]2 104
PMD (ps/√km) 3.0 1.0 0.5 0.2 2.5 Gb/s 180 km 1,600 km 6,400 km 40,000 km 10 Gb/s 11 km 100 km 400 km 2,500 km 40 Gb/s 1 km 6 km 25 km 156 km
B[Gb / s]2 L[km ] D[ps / nm / km ] 105
1. 2.
对高速传输系统来说,色散并非越小越好,否则会存在非线性效应,降低系 统性能; 色散斜率同样重要,大的斜率会导致边缘信道的色散累积量差别的增大,同 样会影响系统性能。
14
光纤的色散将影响系统的容量和传输距离,采用色散 补偿光纤(DCF)和色散补偿模块(DCM)配合光放 大器,可解决色度(波长)色散对光纤系统的限制。
25
3.3. G.652C、G.652D光纤的特点
• 工作波长范围比常规单模光纤展宽了 100nm ,这 意味着更多的 WDM 信道或较宽的信道间隔;这 二者都有利于降低系统费用。 在1360-1460nm波长范围的色散只有常规单模光 纤在1550nm色散值的 1/2以下,这意味着在不需 色散补偿情况下的传输距离可增加一倍多;有利 于降低系统费用。
23
3.2. ITU-T G.652.A/B/C/D指标
光 纤 属 性 参 数 1310nm模场直径,μ m 包层直径,μ m 芯同心度误差,μ m 包层不圆度,% 光缆截止波长,nm 筛选应力,Gpa 宏弯衰减,dB 最小零色散波长 λ min , nm 最大零色散波长 λ max , nm 零色散波长最大斜率 Smaxps/(nm2.km) 未成缆光纤PMD系数, ps/√km G.652.A G.652.B G.652.C G.652.D
问题七偏振模色散pmd测试的干涉测量法的介绍

1. 基于 PMD 值考虑的测量长度:
>10000KM >10000KM
>10000KM
理想 PMD 系数:0.05 ps/km1/2
2. 基于功率范围考虑的测量长度 0-200KM
0-200KM
0-200KM
典型损耗系数: 0.22db/KM
表三
从表二及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上设备在对光缆进行单盘测试及对长途光纤
干涉测量法缺点:无波长依赖信息
三、基于干涉测量法的几种偏振模色散测试设备 干涉测量法在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其中包括 Perkin Elmer(EG&G),
EXFO,GN Nettest (Photonetics)等几家公司都采用了迈克尔逊干涉测量(Michelson
Interferometer)技术来研制开发出偏振模色散的测试设备。表一给出了一些设备生 产商及其 PMD 测试设备的列表:
五、结语 干涉测量法是一种简单便捷的偏振模色散测试方法,能够满足光缆单盘测试及
中继链路光纤的测试,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为广大光缆用户所接受。 基于干涉测量法设计出的不同测试设备原理相同,但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光源及
一些其它技术,在测试结果上会存在一些差异。不同设备基于不同的设计,在构造及 使用上也有一些不同。
Broadband Source
Device under test
Mirror Polarizer
Detection
Analyzer
Scanning mirror
图一
干涉测量法较其它测试方法,有如下许多优点,使其更适应对光纤进行 PMD 测试: 测试速度快 测试范围大 操作简单 测试结果不易受外界干扰 可用于进行精确测量的实验室设备及现场测试的便携式式设备,设备价格适 中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测试摘要:研究PMD产生的原因、机理和影响,研究光纤PMD测量、控制和补偿方法,研究PMD对光缆和光缆链路的影响,对保障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对单模光纤PMD测试技术和不稳定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PMD、干涉法、色散一、引入近几年,电信市场发展迅速,住宅用户和商业用户数量都大幅增长,网络业务量也呈指数般上升。
据信息产业部最新公布数据表明:截止2004年5月底,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90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06亿户,互联网拨号用户5359.9万户,互联网专线用户6.7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659.7万户。
巨大的用户群带来海量的通信流量,而如此大的流量需求,对现有光网络系统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推动了光网络建设,光纤通信系统向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方向发展,使得原本对低速系统而言可以忽略不计的非线性效应和偏振模色散(PMD)等光纤性能缺陷成为限制系统容量升级和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人们越来越重视非线性效应和偏振模色散(PMD)的影响。
二、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产生机理随着单模光纤在测试中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集成光学、光纤放大器以及超高带宽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即ITU-T G655光纤的广泛应用,光纤衰减和色散特性已不是制约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偏振模色散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偏振是与光的振动方向有关的光性能,我们知道光在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HE11传输,由于HE11模由相互垂直的两个极化模HE11x和HE11y简并构成,在传输过程中极化模的轴向传播常数βx和βy往往不等,从而造成光脉冲在输出端展宽现象。
如下图所示:图1:PMD极化模传输图因此两极化模经过光纤传输后到达时间就会不一致,这个时间差称为偏振模色散PM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的度量单位为匹秒(ps)。
光纤是各向异性的晶体,光一束光入射到光纤中被分解为两束折射光。
光纤偏振模色散原理,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

光纤偏振模色散原理,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光纤偏振模色散是指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的偏振模式随着频率的变化所引起的色散现象。
光纤偏振模式也称为基模和高阶模。
在光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光纤的光学特性,不同偏振模式的传播速度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色散现象。
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可以通过折射率的变化来解释。
光纤的折射率与光的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率变化影响,从而导致不同偏振模式的传播速度产生差异。
由于光信号是由多个频率组成的,因此不同频率的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偏振模色散影响,从而导致光信号传输时频域的变形。
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是一种可以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影响的方法。
常见的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包括光时域反射技术、分光技术、电子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光时域反射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的时间来实现对偏振模色散的测量与补偿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与偏振模式的色散程度相关,通过测量光信号的传播时间可以获得偏振模色散的信息,进而对光信号进行补偿。
分光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光信号分成不同频率段,分别测量不同频率段的偏振模色散,然后对不同频率段的光信号进行调整以实现补偿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光信号经过特定光路进行分光,然后对每个频率段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模色散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补偿。
电子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来实现对偏振模色散的测量与补偿。
该技术通过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光信号的频谱信息,进而实现对偏振模色散的测量与补偿。
总之,光纤偏振模色散是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的偏振模式随频率变化所引起的色散现象。
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是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影响的一种方法,常见技术包括光时域反射技术、分光技术和电子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对偏振模色散进行测量与补偿,提高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质量。
PMD原理和测试方法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摘要偏振模色散将引起高速光脉冲畸变制约传输距离是40Gb/s高速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本文研究了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理对传输光脉冲的影响等问题分析了偏振模色散的三种主要测试方法的测量配置和各自优缺点讨论了每种方法的最佳应用场合一引言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使通信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通信距离在光纤的损耗已大为降低的今天色散对高速光纤通信的影响就显得更为突出40Gb/s系统和10Gb/s系统相比在光纤传输上的色散效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新的差异特别是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简称PMD的影响难以克服所以在40Gb/s系统技术中必须考虑和研究光纤的色散PMD和非线性的影响等同时由于偏振模色散的测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根据其特点比较迅速和准确地测出偏振模色散值从而进行色散补偿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作者主要从事高速光传输收发模块的研究开发于2002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Tektronix 2002亚太区大型巡回讲座和研讨会针对偏振模色散的最新测试技术这一问题作者与Tektronix公司的偏振模色散测试技术人员工程师作了沟通和交流并在本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二色散的原理和分类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降低光纤的色散对增加通信容量延长通信距离发展高速40Gb/s光纤通信和其它新型光纤通信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光纤的色散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是光源发出的并不是单色光二是调制信号有一定的带宽实际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波长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光源的线宽在对光源进行调制时可以认为信号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光源谱线中的每一分量进行调制的一般调制带宽比光源窄得多因而可以认为光源的线宽就是已调信号带宽但对高速和线宽极窄的光源情况不一样进入光纤中去的是一个调制了的光谱如果是单模光纤它将激发出基模如果是多模光纤则激发出大量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光纤中的信号能量是由不同的频率成分和模式成分构成的它们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从而引起比较复杂的色散现象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下列三类模间色散在多模光纤中即使是同一波长不同模式的光由于传播速度的不同而引起的色散称为模式色散色度色散是指光源光谱中不同波长在光纤中的群延时差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现象偏振模色散单模光纤中实际存在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两个基模当光纤存在双折射时这两个模式的传输速度不同而引起的色散称为偏振模色散图1是这三种色散的示意图图1 光纤色散示意图三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特点(1) 偏振模色散的概念双折射与偏振是单模光纤特有的问题单模光纤实际上传输的是两个正交的基模它们的电场各沿x,y方向偏振在理想的光纤中这两个模式有着相同的相位常数它们是互相简并的但实际上光纤总有某种程度的不完善如光纤纤芯的椭圆变形光纤内部的残余应力等将使得两个模式之间的简并被破坏两个模式的相位常数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模式双折射由于存在双折射将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效应例如由于双折射两模式的群速度不同因而引起偏振色散由于双折射偏振态沿光纤轴向变化外界条件的变化将引起光纤输出偏振态的不稳定这对某些应用场合影响严重光纤的固有偏振模色散是由非圆形纤芯引起构成双折射现象导致的色散而对双折射引起的偏振模色散是由外部因素如机械压力热压力等导致的色散图2是引起偏振模色散的光纤示意图图2 光纤示意图偏振模色散不能避免只能最小化由于光纤存在PMD已经给10Gb/s链路带来了严重限制而在40Gb/s速率上任何器件也有少量的PMD2偏振模色散对于光脉冲的影响偏振模色散具有随机性这与具有确定性的波长色散不同其值与光纤制作工艺材料传输线路长度和应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受工艺水平的制约传输链路上使用的每一段光纤结构上存在差异即使同一段光纤也必然存在纵向不均匀性因而PMD 的值也会因光纤而异从工程安装和链路环境看影响因素不仅多而且具有不定性比如环境温度夏冬温差可能达3080昼夜温差也有可能达1030PMD 的大小由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也具有不确定性是一个随机变量通常所说的PMD 是多少指的是统计平均值在光纤链路上两个正交的偏振模产生的时延差遵守一定的概率密度分布PMD 的值与光纤长度的平方根成反比例的变化因而其单位记作ps km 1/2PMD 和色度色散对系统性能具有相同的影响即引起脉冲展宽从而限制传输速率如图3所示然而PMD 比波长色散小得多对低速率光传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甚至没有列入早先的光纤性能指标之中但是随着系统传输速率的提升偏振模色散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成为继衰减波长色散之后限制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减少PMD 的影响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PMD 是一个随机变量其瞬时值随波长时间温度移动和安装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光脉冲展宽量不确定其影响相当于随机的色散它与波长色散发生的机制虽然不同但是对系统性能具有同样的影响因此也有人将偏振模色散称作单模光纤中的多模色散图3 正交偏振模之间产生群时延差 3偏振模色散对于光传输距离的影响 不同时期敷设的光纤PMD 值差别很大10年前应用的光缆受当时光纤工艺水平所限PMD 通常大于2ps/km 1/2有的高达67 ps/km 1/2后来布设的光缆PMD 不大于0.5ps/km 1/2不会对10Gbit/s 速率系统造成限制近年来敷设的光缆多为0.2ps/km 1/2甚至更小最优秀的光纤PMD 已经控制到0.001ps/km 1/2的水平 当两个正交的偏振模之间的时延差δτ达到系统速率一个脉冲时隙的三分之一时将会付出1dB 的信号功率代价由于PMD 的随机统计特性PMD 的瞬时值有可能达到平均值的3倍为了保证信号功率代价低于1dB PMD 的平均值必须小于系统速率一个脉冲时隙的十分之一因为PMD δτ/L 1/2 ps/km 1/2公式1 现在要求δτ1/(10B)设速率为B 的系统受PMD 限制的最大传输距离为L km,则Lδτ/PMD21/(10*B*PMD)2km 公式2早期布设光纤中有一部分对STM16信道速率的系统也产生限制当PMD0.5ps/km1/2时,STM-64系统受PMD限制的传输距离(1dB代价)大约为400km对于40Gbit/s 系统却只有25km如果容许两个正交偏振模之间的时延差达到一个脉冲时隙的三分之一40Gbit/s传输的PMD容限约8.3ps若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系统功率代价都不超过1dB 即限定两个偏振模的传输时延差不超过一个脉冲时隙的十分之一则PMD容限只有2.5ps要实现600km以上的长途传输PMD系数就要不高于0.1ps/km1/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PMD是重要的限制因素不同速率系统受PMD限制的传输距离可以计算出来利用公式2计算不同速率系统受偏振模色散限制的最大传输距离其结果列于下表1中表1 不同速率系统受PMD限制的最大传输距离受 限 距 离 kmPMDPs/km1/210 Gb/s 20 Gb/s 40 Gb/s 80 Gb/s 160 Gb/s 320 Gb/s 640 Gb/s0.001 100000000 25000000 6250000 1562500 390625 97656.25 24414.060.005 4000000 1000000 250000 62500 15625 3906.25 976.56250.01 1000000 250000 62500 15625 3906.25 976.5625 244.14060.03 111111.11 27777.78 6944.444 1736.111 434.0278 108.5069 27.126749.76562539.06250.05 40000 10000 2500 625 156.250.06 27777.778 6944.444 1736.111 434.0278 108.5069 27.12674 6.7816840.07 20408.163 5102.041 1275.51 318.8776 79.71939 19.92985 4.9824620.08 15625 3906.25 976.5625 244.1406 61.03516 15.25879 3.8146970.09 12345.679 3086.42 771.6049 192.9012 48.22531 12.05633 3.0140829.7656252.44140639.06250.1 10000 2500 625 156.250.2 2500 625 156.25 39.0625 9.765625 2.441406 0.6103520.3 1111.1111 277.7778 69.44444 17.36111 4.340278 1.085069 0.2712670.4 625 156.25 39.0625 9.765625 2.441406 0.610352 0.1525880.3906250.0976560.5 400 100 25 6.251.56250.6 277.77778 69.44444 17.36111 4.340278 1.085069 0.271267 0.0678170.7 204.08163 51.02041 12.7551 3.188776 0.797194 0.199298 0.0498250.8 156.25 39.0625 9.765625 2.441406 0.610352 0.152588 0.0381470.9 123.45679 30.8642 7.716049 1.929012 0.482253 0.120563 0.0301411 100 25 6.25 1.5625 0.390625 0.097656 0.0244142 25 6.25 1.5625 0.390625 0.097656 0.024414 0.0061043 11.111111 2.777778 0.694444 0.173611 0.043403 0.010851 0.0027134 6.25 1.5625 0.390625 0.097656 0.024414 0.006104 0.0015265 4 1 0.25 0.0625 0.015625 0.003906 0.0009776 2.7777778 0.694444 0.173611 0.043403 0.010851 0.002713 0.0006787 2.0408163 0.510204 0.127551 0.031888 0.007972 0.001993 0.000498四偏振模色散的测试方法偏振模色散具有随机性在DWDM系统中造成偏振和引起偏振模色散的因素很多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 引起偏振和偏振模色散的因素下面是偏振模色散PMD 和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 简称PDL)的测试方法偏振模色散PMD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波长范围内或在指定波长上某时间窗口上的平均时延与时间相对无关具有确定性PMD 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琼斯矩阵特征分析法干涉测量方法和波长扫描法等 1琼斯矩阵特征分析法的测试原理和步骤如下 测试的配置包括可调谐光源Tunable Laser Source,简称TLS 被测器件DeviceUnder Test 简称DUT 偏振器和偏振计等如图5所示图5 琼斯矩阵分析法的测量配置和步骤从琼斯矩阵Jc 数据中可以提取PMD 和PDL 等参数由于一般运营商关注的PMD λ 是指在特定波长λn 上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微分群时延Differential Group Delay,简称DGD 而测量值PMDλ是在某个波长范围内特定时间t 0的平均DGD 理论计算如下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的结果表明时间平均值PMDt 与波长平均值PMD λ相等这也是PMD 测量方法的基础所有测试都是基于能够快速测试PMD λ从而确定PMD 值的琼斯矩阵特征分析法的特点是测量精度较高最小可测量的PMD 可达0.005ps 但测试速度较慢且与波长相关测试过程中光纤必须固定不许移动该测试方法在实验室测试器件的PMD 将是首选同时也适合工程上光纤PMD 测试的现场应用2干涉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如下如图6所示图6 干涉测量的配置图干涉测量方法的特点是测量精度较低最小可测量PMD 达0.03ps 但测试速度较快且与波长无关测试过程中光纤允许移动由于测试精度较低该测试方法不适合实验室使用但由于设备简便易用体积成本和信息内容小适合作为现场仪器使用在工程现场测试光纤的PMD 将是首选 3PMD 测试的其他方法还有邦加半球方法该测试方法的特点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偏振态和测试PMD 参数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分析由于偏振光的电场强度可分解为E x E y 两个分量其瞬时值为E x =E x0Cos(ωt+φx )E y =E y0Cos(ωt+φy )两分量的幅度比R E y0/E x0相位差φ=φy -φx 根据R φ的不同可得到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偏振光偏振态的全部信息包含在R φ中R 有时用另一参数δ表示δarctanR 椭圆偏振是最一般的形式它说明电场强度矢量端点描绘出一个椭圆如图7所示图7 光的偏振状态图解可以采用邦加球法Poincare来直观地动态适时地显示偏振态跟踪和计算偏振模色散变化值由于邦加球采用了归一化测量方法因此可以用两个参数来描述偏振椭圆方位角θ和椭率角ε如图8所示图8 邦加球法Poincare表示的偏振状态邦加球法的配置与琼斯矩阵特征分析法的测量配置相同采用调谐波长作为光源偏振状态将在邦加半球上描出一个弧形角偏振模色散值与这个角成正比五结论偏振模色散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其原理和补偿方法正在不断的研究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偏振模测试方法灵活快速地测试和评估以便有效地补偿偏振模色散例如在研发和实验时如果测试精度较高可采用琼斯矩阵特征分析法如果要求动态地跟踪偏振模色散可以采用邦加球法而工程现场中可以采用干涉法快速测试等。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效应的补偿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效应的补偿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用户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全业务服务中每一用户的容量需求可能超过100 Mb/s。
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作为现代长途干线通信主体的光纤通信一直在朝着高速率、大容量和长距离的方向发展。
在单信道速率不断提升(现已发展到10 Gb/s,正向40 Gb/s甚至160Gb/s发展)的同时,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也已日趋成熟并商用化。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限制高速率信号长距离传输的因素主要包括光纤衰减、非线性和色散。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研制成功,使光纤衰减对系统的传输距离不再起主要限制作用。
而非线性效应和色散对系统传输的影响随着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的引入也逐渐减小和消除。
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和模拟信号传输带宽的增加,原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太被关注的偏振模色散(PMD)问题近来变得十分突出。
与光纤非线性和色散一样,PMD能损害系统的传输性能,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并被认为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距离的最终因素。
正是由于PMD对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正成为目前国际上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二、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定义单模光纤中,基模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偏振模组成的。
两偏振模的群速度由于受到外界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在传播中两偏振模的迭加使得信号脉冲展宽,从而形成偏振模色散。
PMD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光纤所固有的双折射,即光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尺寸不规则和在光纤中残留应力导致折射率分布的各向异性;光缆在铺设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挤压、弯曲、扭转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偏振模耦合效应,从而改变两偏振模各自的传播常数和幅度,导致PMD;另外当光信号通过一些光通信器件如隔离器、耦合器、滤波器时,由于器件结构和材料本身的不完整性,也能导致双折射,产生PMD。
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PMD)是光纤中的一个重要的参量,它表示光纤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折射率和吸收率的不均匀性,以及多模态干扰而引起的信号波长的分散。
当光纤的横截面失去对称性时,其引起的回波由方位偏振和斜向偏振组成。
而斜向偏振回波(称为PMD)通常随着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效应被称为偏振模色散(PMD)。
PMD会影响光纤的发射和接收能力,特别是当光路径中存在大量反射和散射时,PMD会降低光纤的传输性能。
因此,准确测量PMD是使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的关键。
偏振模色散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摘要:偏振模色散将引起高速光脉冲畸变,制约传输距离,是40Gb/s高速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
本文研究了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理、对传输光脉冲的影响等问题;分析了偏振模色散的三种主要测试方法的测量配置和各自优缺点;讨论了每种方法的最佳应用场合。
一、 引言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使通信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通信距离。
在光纤的损耗已大为降低的今天,色散对高速光纤通信的影响就显得更为突出。
40Gb/s系统和10Gb/s系统相比,在光纤传输上的色散效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新的差异。
特别是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简称PMD)的影响难以克服。
所以,在40Gb/s系统技术中,必须考虑和研究光纤的色散,PMD和非线性的影响等。
同时,由于偏振模色散的测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根据其特点,比较迅速和准确地测出偏振模色散值,从而进行色散补偿,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作者主要从事高速光传输收发模块的研究开发,于2002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Tektronix 2002亚太区大型巡回讲座和研讨会,针对偏振模色散的最新测试技术这一问题,作者与Tektronix公司的偏振模色散测试技术人员、工程师作了沟通和交流,并在本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 色散的原理和分类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
降低光纤的色散,对增加通信容量,延长通信距离,发展高速40Gb/s光纤通信和其它新型光纤通信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光纤的色散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是光源发出的并不是单色光;二是调制信号有一定的带宽。
实际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波长范围。
这个范围就是光源的线宽。
在对光源进行调制时,可以认为信号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光源谱线中的每一分量进行调制的。
一般调制带宽比光源窄得多,因而可以认为光源的线宽就是已调信号带宽,但对高速和线宽极窄的光源,情况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光纤是用高度透明的聚苯乙烯或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制成的。它的特点是制 造成本低廉,接续简单,易于弯曲,施工容易。 但由于损耗较大,带宽较小,这种光纤只适用于 短距离低速率通信,如短距离计算机网链路、船 舶内通信等。
15
3、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分: 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 光纤的工作波长有短波长0.8~0.9μm、长波长 1.3~1.6μm、超长波长光纤2μm以上。光纤损耗一般 是随波长加长而减小,0.85μm的损耗为 2.5dB/km,1.31μm的损耗为0.35dB/km,1.55μm的损 耗为0.20dB/km,这是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 1.65μm以上的损耗趋向加大。由于氢氧根离子 (OHˉ)的吸收作用,0.90~1.30μm和1.34~1.52μm 范围内都有损耗高峰,这两个范围未能充分利用。 80年代起,倾向于多用单模光纤,而且先用长波 长1.31μm。 16
12
同样的过程不断发生,直至光在某一折射率 层产生全反射,使光改变方向,朝中心较高的折 射率层行进。这时,光的行进方向与光纤轴方向 所构成的角度,在各折射率层中每折射一次,其 值就增大一次,最后达到中心折射率最大的地方。 在这以后。和上述完全相同的过程不断重复 进行,由此实现了光波的传输。可以看出,光在 渐变光纤中会自觉地进行调整,从而最终到达目 的地,这叫做自聚焦。
常用光纤规格 单模: 8/125μm, 9/125μm, 10/125μm 多模: 50/125μm 欧洲标准 62.5/125μm 美国标准
工业,医疗和低速网络: 100/140μm, 200/230μm 塑料光纤: 98/1000μm 用于汽车控制。
17
4、按传输模式分: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1)多模光纤 (Multi Mode Fiber)
13
2、从材料角度分: 按照材料分,有石英系光纤、多组分玻璃光 纤、塑料包层石英芯光纤、全塑料光纤和氟化物 光纤等。 目前通信中普遍使用的是石英系光纤。它的 特点是传输波长范围宽,数值孔径大、芯径较大, 机械强度大、弯曲性能好,容易与光源的耦合。 因此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的激光通信中得到广泛应 用。
14
6
§2.1 光纤概述
光纤的构造
纤芯:高纯度SiO2+掺杂剂如GeO2等,2a:9~50μm 包层:高纯度SiO2+掺杂剂如B2O3,2b:125 μm 涂覆层:环氧树脂、硅橡胶和尼龙 纤芯和包层都用石英作为基本材料,折射率差通过在纤芯和包层进 行不同的掺杂来实现。 纤芯掺入Ge和P 折射率 包层掺入B 折射率
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 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装置使 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 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 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常光纤与光缆两个名词会被混淆.多数光纤在使用前 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被称为光缆.光纤 外层的保护结构可防止周遭环境对光纤的伤害,如水,火,电 击等.光缆分为:光纤,缓冲层及披覆.光纤和同轴电缆相似, 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 纤中,芯的直径是15μm~50μm, 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 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μm~10μm。芯外面包围着 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 以使光纤保持在芯内。再 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光纤通常被 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 纤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 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它质地脆,易断裂,因此需 要外加一保护层。
7
光纤的分类
1.根据芯区折射率径向分布的不同,可分为:
不同的折射率分布,传输特性完全不同
8
三种主要类型光纤的比较
9
阶跃型:光纤的纤芯折射率高于包层折射率,使得输 入的光能在纤芯一包层交界面上不断产生全反射而前进。 这种光纤纤芯的折射率是均匀的,包层的折射率稍低一些。 光纤中心芯到玻璃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只有一个台阶, 所以称为阶跃型折射率多模光纤,简称阶跃光纤,也称突 变光纤。 这种光纤的传输模式很多,各种模式的传输路径不一 样,经传输后到达终点的时间也不相同,因而产生时延差, 使光脉冲受到展宽。所以这种光纤的模间色散高,传输频 带不宽,传输速率不能太高,用于通信不够理想,只适用 于短途低速通讯,比如:工控。但单模光纤由于模间色散 很小,所以单模光纤都采用突变型。这是研究开发较早的 一种光纤,现在已逐渐被淘汰了。
第二章 光纤与光缆
2
本章内容
§2.1 光纤概述 §2.2 光纤传输原理 §2.3 光纤的传输特性
§2.4 几种常用于光纤通信系统的光纤
3
要点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是能将任何信息无失真 地从发送端传送到用户端,这首先要求作为传输 媒质的光纤应具有均匀、透明的理想传输特性, 任何信号均能以相同速度无损无畸变地传输。
但实际光纤通信系统中所用的光纤都存在损耗
和色散,当信号强度较高时还存在非线性。
?在实际系统中,光信号到底如何传输?其传输 特性、传输能力究竟如何?——本章讨论的要点。
4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 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 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光导纤维由前香港中文 大学校长高锟发明。
10
为了解决阶跃光纤存在的弊端,人 们又研制、开发了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 简称渐变光纤。
11
渐变型光纤:光纤中心芯到玻璃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 变小,可使高次模的光按正弦形式传播,这能减少模 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 现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型光纤。 渐变光纤的包层折射率分布与阶跃光纤一样,为 均匀的。渐变光纤的纤芯折射率中心最大,沿纤芯半 径方向逐渐减小。 由于高次模和低次模的光线分别在不同的折射率 层界面上按折射定律产生折射,进入低折射率层中去, 因此,光的行进方向与光纤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将逐 渐变小。
理论上讲,当光的传输媒体,即纤芯直径较 大远大于光波波长时,光将从不同的位置,以各 种不同的角度进入媒体,光在光纤中会以几十种 乃至几百种传播模式进行传播。每一个角度都定 义了一条路径或一种模式,以这种方式传输光波 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