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光纤光缆PMD测试及PMDQ的统计计算方法

光 纤类 型
G . 6 5 2 A / C G . 6 5 2 B / D G . 6 5 5 C / D / E
G. 65 7 A G. 657 B
规定的最大P M D 。 值( p s / k m )
化 。有两种 归一化规则 :
— —
> 4 0 0 0
O 1 O
i 0 G b i t / S 4 0 G b i t / S
4 0 0
表1 P M D 。 、链路长度和传输速率之 间的关 系
随机偏 振模耦 合 :对 随机偏 振模耦 合 ,P MD系
6 6 l 现代传输
“ 宽带 中国” 战略和4 G建 设 的大规模 建设部 署 ,带 对 单模 光纤 成 缆 后 的最 大PMDo 值 给 出 了规定 见 下 表 动 长途 骨干 网 、城域 网和 F T T H 接 入 网光纤通信 技术得 到
2[ 3 _ 4 】 :
了迅猛 的 发展 。其 中 ,特 别是长 途 骨干 网 的传输 速率 由 4 0 G向 1 0 0 G,甚至 超1 0 0 G大幅迈进 ,对 光纤 的性 能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大容量 ,超高速率 的通信系统要 求光纤具 有低衰减 、低 非线效应和低偏振模 色散。本文 主要介绍其
2 P MD、P MD系数 、链路P MD系数和P MD。 值
2 . 1 PM D
偏 振 模 色 散 是 两个 正 交偏 振 模 之 间 的 差 分 群 时 延 ( D GD),它在数字 系统 中引起脉 冲展 宽 ,降低通信 系统
1 O O Gb i t / s 及 未来更 高速率 系统 引了相干 检测 ,高效频 谱 的性能 ,在模 拟系统 中引起信 号失真。包括 平均偏振模色
偏振模色散相关研究解析

(3)解析法——直接解矢量电磁场(损耗、非线性和色散 )
u u 2 u 2 2 2 i[ ] 2 [ u v ]u iu 0 3 v v 2v 2 2 2 i[ ] 2 [ v u ]v iv 0 3
N e
•
其中Ne为光谱曲线上极值点的数目, k为偏振耦合系数
PMD测量方法
琼斯矩阵法
偏振控制器 待测光纤
测量精度高;测量速 度快(小于4s);所需 仪器昂贵;要求光源
光源
调谐范围宽
可调谐激光器
起偏器
检偏器
偏振测试仪
•
通过测试求出传输琼斯矩阵,进而求出PMD
PMD补偿
•
补偿方式: 光域补偿 电域补偿:受电子瓶颈的影响 光电混合补偿
补 偿
光域补偿
输入端控制的偏振主态传输法
输出端控制的偏振主态传输法
光域补偿
•
输入端的偏振主态传输补偿法
传输链路 偏振控制器 输出 输入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回路的代价很高, 还会带来额外的时延
光域补偿
•
输出端的偏振主态传输补偿法
传输路
输入
偏振控制 器
DGD
输出
反馈控制
不需要代价高昂的从输出端到输入端长距离的反馈回路,消除了时延
偏振模色散相关研究
光学工程 侯丽丽 2007202104 2008/1/8
背景
•
光纤通信的传统影响因素:
高速通信的发展,偏振模色散PMD的影响日渐突出 光纤到户 网络电视
报告内容
偏振模色散(PMD)产生机理,定义及研究模型 PMD测量方法
时域和频域测量
偏振模色散对光纤系统的影响及补偿方案研究

— 115
8
—
统容易产生误码 , 限制光纤波长带宽使用和光信号 的传输距离 ; 在 CAT V 等模拟系统则引起信号失真 。 在实际应用的光纤中 , 双折射较小 , 外部作用对光纤 的影响比内部因素影响大 , 对光纤形成随机扰动 ,引 起光纤正交模的明显模耦合 , 两个偏振模呈强耦合 状态 。PMDC 与光纤长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 按照国 际电联的建议 G. 650 中规定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数值 不能大于 0. 5psΠ km , (目前可达 0. 1psΠ km) ,如果 以此系数为基本偏振模色散计算阈值 , 且以偏振模 色散的功率代价为 1dB 来计算 , 则 10GbΠ s 信号无电 中继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400km ,而 40G bitΠ s 信号仅为 25km。当单通道信号速率达到 40GbΠ s 时 , 由于带宽 的增加使得偏振模色散效应非常明显。因此在目前 的实用化系统向高速和长距离 ( 如无电中继距离大 于 2000km) 发展过程中 , 偏振模色散 ( PMD) 的宽带 自适 应补偿 是 波分复 用 ( WDM) 及密 集 波分 复用 (DWDM) 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
The infl uences of PMD on optical system and resear ch on compensat ion met hod
LIU Chang2chun , SUN Shan2lin , WANGJ in2hai
1 2 1
(1. Tianjin Polytechnic U niversity, Tianjin 300160 ,China ;2.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 echnology , Guilin 541004 ,Cmain parameter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i nfluences of PMD on high speed , long - distanc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 By describing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limit s of first order PMD compensation , the idea t hat the first and higher - order PMD must be compensated i s discussed. A second - order PMD compensation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Key wor ds : polarization mode di spersion ( PMD) ; principal state of polarization; adaptive compensation of PMD
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 年第 4 期Optical Fiber & Electric C ab le N o . 4 2006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胡先志( 武汉邮电科学院 , 武汉 430074)[ 摘 要 ] 综述了偏振模色散的概念 、偏振模色散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 、系统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的要求 ,以及获得小的偏振模色散光纤和光缆的方法 。
[ 关键词 ] 光纤 ;光缆 ;偏振模色散 [ 文章编号 ] 100621908 (2006) 0420001203[ 中图分类号 ] TN818[ 文献标识码 ] AStudy on the PMD Coeff i c ient of OpticalFibers and Fiber Optic Ca b lesHU Xian 2zhi( Wuhan R esearch I nstitute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 , Wuhan 430074 , China )Abstract : The concept o f PMD , the effect of PMD on o 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the requ irement for a system to requ est on PMD coefficien t of sing le m o d e fib ers are overview ed. And the methods for ob taining low PMD coefficien t of optical fib ers and fib er optic cab les are presented.K ey w ords : optical fib er ; fib er optic cab le ; polarization m od e d isper sion ( P MD )布非理想圆对称引起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光传输速度彼此离散 ;产生 P MD 的外因是光纤制造过程中应 0 引 言现在 ,在 10 G b Πs 以上核心网的光传输系统中 , 重点研究的问题是提高传输速度 、延长传输距离和扩大传输容量 ;而在接入网光传输中主要研究的问 题是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简化设备和 光缆结构 ,加快施工速度 ,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通信技术中,光纤通信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领域。
然而,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对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是提高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
二、选题意义偏振模色散是制约现代光纤通信系统高速、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对于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也将对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偏振模色散的量化表达式和测量方法。
同时,本研究将探索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技术,包括电光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光纤光栅等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提出一种最适合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数学分析、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偏振模色散和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进行研究。
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偏振模色散对信号的影响,同时对比各种补偿技术的效果和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实验验证,在实际光纤通信系统中验证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研究出一种适合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预计研究结果将能够完善光纤通信技术的理论体系,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六、研究计划第一年:1.研究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量化表达式和测量方法;2.研究电光效应的补偿方法,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第二年:1.研究非线性光学效应和光纤光栅的补偿方法,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2.对各种补偿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综合提出一种最适合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的开题报告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与偏振模色散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单模光纤是近年来光通信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器件,具有高速传输、宽带、低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特性研究是光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偏振模色散是单模光纤传输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指的是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在传输过程中的色散效应不同。
偏振模色散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距离,因此对于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研究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特性及制造工艺,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品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偏振模色散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单模光纤制造工艺研究:探究单模光纤的制造过程、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并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单模光纤样品。
(2)偏振模色散的理论分析:采用传输矩阵法和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对偏振模色散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考虑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偏振模色散的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系统,对单模光纤样品进行偏振模色散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偏振模色散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达到的成果包括:(1)掌握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优化方法,制备性能优异的单模光纤样品。
(2)深入理解偏振模色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3)建立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特性测试方法,得到偏振模色散的特性曲线和参数,完善单模光纤性能测试体系。
本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单模光纤的制造工艺和优化偏振模色散特性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光纤作业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的分析

成绩现代通信技术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的分析学号姓名系部专业班级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的分析摘要: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简称PMD,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研究工作越来越深入,究其原因是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对超高速光纤数字系统的传输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偏振模色散的概念、产生机理、 PMD对光通讯系统的影响、单模光纤PMD不稳定因素、相关损耗。
关键词:偏振模色散;PMD测量一、偏振模色散的概念偏振是单模光纤特有的问题。
单模光纤实际上传输的是两个正交的基模,它们的电场各沿x,y方向偏振。
这两个偏振态在光纤中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引起的色散称为偏振模色散。
在理想的光纤中,这两个模式有着相同的相位常数,它们是互相简并的。
但实际上光纤总有某种程度的不完善,如光纤纤芯的椭圆变形、光纤内部的残余应力等,将使得两个模式之间的简并被破坏,两个模式的相位常数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模式双折射。
由于存在双折射,将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效应。
二、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产生机理随着单模光纤在测试中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集成光学、光纤放大器以及超高带宽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即ITU-T G655光纤的广泛应用,光纤衰减和色散特性已不是制约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偏振模色散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偏振是与光的振动方向有关的光性能,我们知道光在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HE11传输,由于HE11模由相互垂直的两个极化模HE11x和HE11y简并构成,在传输过程中极化模的轴向传播常数βx和βy往往不等,从而造成光脉冲在输出端展宽现象。
如下图所示:图1:PMD极化模传输图因此两极化模经过光纤传输后到达时间就会不一致,这个时间差称为偏振模色散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的研究

光纡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的研究
OTDM涉及到光脉冲压缩和光时钟提取等复杂的技术,尤其是偏振模色散问题 始终困扰着OTDM以及对脉冲宽度有更高要求的光孤子通信这一研究领域及其 商业前景。 为使PMD的功率代价小于ldB,各标准化组织提出光路的PMD弓I起的脉冲展 宽不能超过1/10比特周期。I/IOL:L特周期可转换为最大脉冲展宽为40ps来支持 2.5Gbit/s信道速率或转换成最大脉冲展宽为10ps来支持10Gbit/s信道速率。对 400km长的光纤线路,10ps置换成偏振模色散系数为: 10/4400
then
discus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receiver’S sensitivity caused by PMD
RF spectrum at the receiver.
and
effect of
PMD on
The
focus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the PMD
tones
feedbake
as
of the automatism
a
compensation
or
compensating
the PMD such
DOP,the power in
nan'ow・band
of the
radio・矗equency(RF),the
give
a
eye-opening
and BER.Then
光纤中偏振模的研究起源于对相干光通信中信号光的偏振态的研究。根据有 关资料记载,偏振模色散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78年。1983年,Suzuki等人开始 将PMD作为对长途光纤通信系统带宽的限制的因素进行研究。此时,光纤通信 系统中采用光电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中继距离短,传输速率低,PMD还没 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出现,极大地延伸了光纤通信的 中继距离:同时,色散补偿光纤(DCF)和光纤光栅成功运用,使系统的色散等问 题得到很好的克服。于是系统传输速率迅速提高、传输容量进一步增大u¨。当 系统的传输速率达到10Gbit,s或更高时,PMD成为系统性能和最高比特率的限制 因素,对PMD研究也随之逐渐深入。 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于PMD的理论及其统计特性方面,其有代表性的 是C.D。Poole等人使用“主态’'(Principal States)的概念描述了一阶PMD这一现象, 为PMD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工具。随后又得出了光纤中偏振态演变 的动态方程,并建立了单模光纤PMD统计特性的理论。同时,PMD测量方法的 研究及其标准化的工作也取得进展n2¨131。国际电信联盟(ⅡU)第十五组(传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
言
现在, 1 G s 0 / 以上核心网的光传输系统中, 在 b 重点研究的问题是提高传输速度 、 延长传输距离和 扩大传输容量; 而在接人网光传输中主要研究的问 题是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简化设备和 光缆结构 , 加快施工速度 ,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尽管核心网光传输特别注意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 散(D ) P M 问题 , 但是最新研究表明, 接人网中光纤和 光缆的 P D也应引起重视。 M 本文综述了20 年 1 月 1 - 05 1 3 1 7日在美国罗得 岛州召开的第 5 国际线缆大会上报道 的, 4届 丹麦 OS F 公司和日 本住友公司研究人员改善光纤和光缆
可以使系统实现高速率 、 长距离、 大容量的传输。
累积 的
D Dp G /s
PD Q M
/s U p" z k m一
传输 距离
L- k m /m
1. 5 0 6. 2 0. 5
0. 2
0。 1
4 光纤的 P D研究 M
对高速率、 长距离、 大容量 D M传输系统而 WD
色散系数:.一 p ( " ) 01 6 n k s mm /
G. 5 p ( " ) 6 5 B 0. 色散系数:一 0 n k 5 11 s m m / C 0. 2
A 0. 5
表1 可以看出, 不同的传输系统, 在不同的 P D MQ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O ta F e &Ee r Cb pcl r l tc l i i b ci a e
广州 二 卜 卜 州。
20 年第 4 06 期
No 4 2 0 . 6 0
资
一、 +一 述 十
・卜 .卜 州 州洲
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胡先志
( 武汉邮电科学院, 武汉 407 304 〔 要] 综述了偏振模色散的概念 、 摘 偏振模色散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 系统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的要 求, 以及获得小的偏振模色散光纤和光缆的方法。 [ 光纤; ; 关健词I 光缆 偏振模色散 【 中图分类号】 T 88 【 N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10( 0)4 01 3 0 - 82 60- 0- 0 9 0 0 0
的 缆 光 链路的PD 统 M Q 计指标。 样对于 这 传输速率
为 1 G/, 0 s传输距离为40 b 0k m的系统而言, P D 由 M 所产生的功率代价超过 1 d B的概率不到4 0' x . 1-
3 光纤的PD 要求 MQ
由 得知, 光纤的PD 要求随系统传输速 表2 MQ
布非理想圆对称引起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光传输速 度彼此离散; 产生 P D的外因是光纤制造过程中应 M 力分布不均匀 、 敷设过程中光缆中光纤受外界拉伸、 弯曲、 扭转等机械应力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光的偏
振态的不稳定〔。 ’ 〕 PD M 对核心网高速传输系统的影响具体表现
在使光信号脉冲展宽, 使系统产生误码, 进而限制了 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鉴于光纤 P D具有 M 随机性且随光纤 和光缆所处 的环境条件而变化 , 所 以人们一直在研究光纤光缆产生 P D的原因和如 M 何减小 与补偿 P D的方法。了解 光纤和光缆 的 M PD M 变化对合理设计 1 G / 以上的高速率、 0 s b 大容 量和长距离 D M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WD
表1 不同应用系 M Q 统对P D 的容限要求
传输速 率
7 Gb" 了 5
的 最好的 纤, D 可以 光 P Q 达到0 1pk"从而 M .6 mZ 0 s , /
减少 了系统对 P D进行 补偿 的 困难 和麻烦。小 M
PD 光 优点 M Q 纤的 在于, 既提高了 系统的 靠性, 可 又
Su y te C e iet O t a td o h P n MD fc n o pi l o fi f c Fbr a d e O t C be ies Fbr i al n i p c s
( hn sac Istt o P s a T e n n n ai s Wu a 4 04 C n ) d l ou u i t n , hn 07 , ia Wu a R erh tue ot n e c e ni f s c o 3 h
的规范要求。 表2 各种类型单模光纤的P D 规范要求 M。
P D/ " i M Q k 一 p mn s
光纤 类 型
L M Q 特率) . 0 / x比 _=10 ( D 0 P 0 , 。
() 1
通信业内人士清楚, 不同传输速率的系统所允 许累积的 D D是不同的。例如,. / G 25 s G 系统单个 b
HU a -h Xin z i
A sat h cne oP D t fc f o pcl s so ye , e i et s t o e n Te c t M , ee oP D otatn ii s t s t r u m nf a e tr uso bt c: o p f h r e t M n i r m sn m h q r a s e e o y m e t r s q P D f i t i lm d fe a oe i e. t m t d f otn g P D f i t pc fe ad r M ceie os g oe r r v vwd A d e os b in l M c ie oota i r n fe o f n f e i s re c n b e n h h o ai o e r w o c n f l s i e i b b
率和传输距离而变。这就意味着光纤制造商应该按 照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具体要求来制造不同类型
在已 知光纤的PD 和系统传输速率的条件 MQ
下, 我们可由下式计算出由P D限制的系统最长传 M
输距离:
和不同PD 的 M Q 单模光纤。 列出了不同 表2 类型的 和同一类型不同P D的单模光纤的PD 参考值 M MQ
下, 所允许传输 的最长距离是不同的。光纤允许 的 累积 D D是时隙的 1%。如表 1 G 0 所示 , 即使光缆
色散系数:一0 n " ) 1 1 p( k s m m /
用于 1 G/传输系统 0 s b
用于 1 G /更长距离及 4 G / 0 s b 0 s b 传输系统
PD 大约是 1 smz在传输速率为 25 s MQ . pk' 0 1 / , . G/ b
40 0 2 0 5 0 0. 0 1 1 00 0 1. 0 0. 5
0. 2
产 光 具 低PD2 的 纤 有 MQo 1 1
0 Lmo 等人采用的具体做法是:. t . h u l a改善光
纤预制棒的局部不均匀; . b 提高拉制过程的稳定 性。光纤预制棒局部的不均匀指的是由预制棒的局 部不均匀应力、 气泡和其它的材料缺陷造成的光纤 局部 P D M 过大。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就是要想 方设法降低整个生产过程 中出现的光纤不对称、 拉
1 0 6 0
6 0 4 0 4 00 0 0
万方数据
胡先志 : 光纤和光缆 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3
丝条件差或光纤的扭绞等不稳定因素。通过连续监
边型) 纤带制 光 造的S绞 Z 骨架式光 缆的PD 数据 MQ
的 比较 。
表 3 包封型和可剥离型光纤带 8 Z绞骨架式光缆
控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工艺设备, 一旦光纤 P D性 M
P D的研究成果, M 以飨读者。
2系 统的PD 要 MQ 求
在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M P D的主要影响是产 生码间干扰。按照经验准则 , 当总的瞬时差分群时 延(G ) D D 等于 03 04 . 一 .T时( T为比特周期)会产 , 生大约 1 d B的功率代价。随着传输比特率的增加, 比特周期缩短, 系统可以容忍的累积 D D变得越来 G
时, 最长的传输距离是 1 k 。为了使高速 系统 60 0 m
G . 66 5 B 0. 2
至少传 0 k , b 传输速率的光缆P D 应 输4 m1G/ 0 0 s MQ
该不大于05 m1而4 G/ .pk '; 0 s s 2 / b 传输速率时的光缆
现在 , 光纤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 平,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精度和光纤几何尺寸偏差都
ot cb s p s t . pc l a r e e i ae r e nd e K y rs ota i r feot c e o rao m e e i P D : c fe; r c l plitn d d pro (M ) e w d p l i p a ; zi o i sn o i b b i b a s
万方数据
为使 P D功率代价小于 1 , I - 标 M d I BE C和 T T U 准化组织提出, 光路的 P D不能超过 01 。从现 M .T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 年第 4 06 期
实 理 角 , - 初 出 .s 告 为 联 合 的 度I T 提 0 p m作 级 T 最 U 5 / k
参考值
说 明
标准单模光纤
具有 1 n 65 2 m衰减要求
G.5 62
P D 应该受到限制。 MQ 表1 列出了高速光纤传输系统的PD 与光纤 MQ
允许累积的 D D 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关系。由 G、
低水峰单模光纤, 1 m 衰减要求 具有 65 2 n 低水峰单模光纤 , 1 n 具有 65 2 m衰减要求
信号允许累积的D D为4 p, G/系统允许累 G 0 1 b s 0 ,
积的 D D为 1 p, 0 s G 0 而4 G/系统允许累积的 D D s b G 只有25 .p。为此, 1 G/ s 要使 0 s b 以上的高速系统正
常工作 , 累积 的 D D必须 限制在一定 范 围 内, G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