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修《公司金融学》论文
企业金融论文

企业金融论文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金融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企业金融论文篇1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化解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各种事情在金融系统中经常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放到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方面。
金融会计风险被划分为两种,分别为表外会计处理风险和表内会计处理风险。
所以,不一样的风险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也不一样,这样就需要有相对应的解决和预防措施,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是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涵义(一)金融会计风险的定义我们一般所说的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多种变化度和结果的可能发生率。
如果只是在财务方面来分析,主要的风险就是一定时间内无法收到预期的盈利资金。
而金融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针对的是企业金融会计在工作时,因为人员素质、技术方法、组织管理及制度安排等因素,引起金融会计在预测上也会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同样的也会造成财产、信誉及资金等的损失。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内容1、会计核算风险银行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整、认真的对银行业务进行最快的核算。
可是在企业中,会计的实际工作会有很多环节,那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局面失去控制,问题主要有:对账务进行检查核对不力,对复核监管不力,采取不当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挪用、骗取,对凭证审查不严,没有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及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
2、会计结算风险各种结算支付的工具和手段是由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以此来保证客户的资金转移给付功能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实行。
由于不完善、复杂的结算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会导致由结算渠道和结算凭证的方式对结算资金进行侵吞、挪用及套取的风险发生,这种风险的特点是涉及金额较大和隐蔽多样性的特点。
3.会计监督风险发生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对企业金融会计监督的不谨慎,有些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而发生风险。
公司金融课程论文-丁金超

公司金融课程论文交通银行估值报告姓名丁金超学号 21501080 指导教师杨柳勇学院经济学院交通银行估值报告1. 交通银行概述1.1. 交通银行概况交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是中国主要金融服务供应商之一,业务范围涵盖了商业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保险、离岸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交通银行拥有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分支机构布局覆盖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金融中心。
2015年,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190位(按营业收入排名),较上年上升27位,首次跻身前200强,且连续七年跻身该榜单。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公司位列第17位(按一级资本总额排名),上升2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银行20强。
1.2. 交通银行发展历程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最初被用于清政府借款赎回京汉铁路经营权。
1958年,交通银行被拆分,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86年,交通银行重新组建,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肩负起探索金融改革道路的重任。
2001年,交通银行经过重组和引入境外投资者,分别于2005年和2007在H股和A股上市。
2015年,交通银行再次成为银行改革的先锋,其深化改革方案成为唯一一家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改革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1.3. 交通银行组织架构交通银行组织架构布局完善,保障企业稳定高效运行和风险控制。
董事会成员共16名,其中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6名,独立董事6名;监事会成员共13名,其中外部监事2名,职工代表监事4名;高级管理人员共11名。
其中总行和境内子公司设有四大业务板块和18个部门,境内设37家省直分行3141个营业网点,海外设15家分支机构,另有4家村镇银行、3家全资子公司。
图1:2015年末交通银行组织架构图资料来源:交通银行2015年年报2.交通银行业务现状2.1. 对公业务交通银行对公业务规模和客户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公司金融论文总结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公司金融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关注。
本文基于近期关于公司金融的论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引言公司金融主要研究企业如何通过金融工具和策略实现资本结构优化、风险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等目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公司金融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公司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1. 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论文中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财务杠杆效应。
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
2. 风险控制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企业应通过多元化投资、优化资产配置、加强内部控制等手段,降低风险。
同时,风险管理工具如金融衍生品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3. 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论文中,研究者探讨了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目标等。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决策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4. 融资决策融资决策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论文中,研究者分析了不同融资方式(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优缺点,并探讨了融资决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 研究方法论文中,研究者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理论推导等方法,对公司金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实证分析主要基于大量企业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公司金融现象的规律;案例分析则侧重于探讨具体企业或行业的公司金融问题;理论推导则从理论层面阐述公司金融问题的本质。
2. 创新点论文中,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模型,如基于动态博弈的资本结构优化模型、考虑风险因素的投融资决策模型等。
这些创新点为公司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公司金融》第1章.导论

《公司金融》第1章.导论《公司金融》第 1 章导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公司金融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犹如企业的“导航仪”,帮助企业在充满风险与机遇的市场中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司金融呢?简单来说,公司金融就是研究公司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以及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企业如何有效地获取和配置资源,以实现股东财富的增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有潜力的投资项目,如新建厂房、购置设备、研发新产品等。
通过公司金融的分析方法,企业可以评估这些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以及投资的规模和时机。
其次,公司金融对于企业的融资决策也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要发展壮大,往往需要筹集资金。
这就涉及到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如发行股票、债券、向银行贷款等。
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成本和风险,公司金融可以帮助企业权衡利弊,选择最优的融资方案,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者,公司金融还能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合理地管理营运资金,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避免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在公司金融中,有几个核心的概念和理论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首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这一概念告诉我们,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有价值。
因为今天的一元钱可以用于投资,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回报。
因此,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我们必须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未来的现金流折算成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其次是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一般来说,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企业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评估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
另外,资本结构理论也是公司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学方面的论文2篇

金融学方面的论文2篇金融学方面的论文篇1浅谈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把国际金融体系一直存在的缺点和弊端暴露的淋漓尽致,许多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民众个人都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既然经受不起金融海啸的冲击,换言之,不够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金融海啸,那这个体系需不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各方很高的呼声浪潮中我们知道: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刻不容缓!既然改革就是改旧革弊,那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自然也先从正视体系自身的弊端和缺陷着手。
通过对现有体系的认识和了解,并对现有体系的运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查找出运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解决措施。
一、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态特征国际金融体系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具有非常复杂的体系分布,主要有国际汇率制度、国际资本之间流动的调控、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收支体系等形而上的顶层设计,当然也包括人为建立实实在在看得见也运营着的各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
国际金融体系自萌发到现在颇具规模,期间大概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百年间,随着经济中心的不断转换,国际金融体系里围绕上述各个因素进行调控的机制也不断发生变更。
除了经济中心转换外,市场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市场各类机制的形成都带有自发性,但这种自发并不是盲目的随便形成,细细观察也是有规律的。
所以在市场和经济体制二者的合力下,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逐渐发展成熟,并有条不紊地调控者全球各地的金融活动。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1、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首先需要孕育她的土壤,而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就是这片土壤,国际金融体系从其中汲取养分,“土壤”为国际金融体系遮风挡雨。
假若政治,经济不稳定,是不会形成国际性的金融市场的。
例如在二战期间,全球陷入世界大战的阴影当中,各类人士受到战争的迫害,各类市场也因此一蹶不振。
尤其是金融市场,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效益的冒险家的乐园,更是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公司金融的论文(公司金融 论文):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作用、危害及对策

公司金融的论文(公司金融论文):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作用、危害及对策摘要: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问题,在二次创业阶段,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
文章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起着解决流动资金缺口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非正规金融使中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负面作用。
为控制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有效发挥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作用,应该完善非正规金融的服务体系及创新机制;承认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但区别对待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推动区域金融创新,使非正规金融更好地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使非正规金融正规化;加强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利用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控制。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二次创业一、前言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经济总量的60%,提供了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在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无论从中小企业自身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都面临二次创业的迫切课题。
然而,中小企业要真正实现二次创业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调查统计,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 9年。
而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问题,在二次创业阶段,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
为此,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号)等等,从政策本身及其中的内容,足见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及其融资问题的重视。
但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缺口仍然要通过非正规金融来解决。
二、非正规金融概念的界定从历史来看,非正规金融要先于正规金融而产生。
我国在东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极端贫困的农民通过向地主借贷来维持生产、生活,从而使民间借贷活动大量发展起来。
公司金融

江西理工大学公司金融结课论文公司资产重组和并购对企业的影响指导老师:马钦玉学号:1720144531姓名:严政班级:金融142时间:2014年6月1日摘要: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是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快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形式,可以说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形式之一。
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启动、沉寂、蓄势待发和蓬勃发展进入高潮的发展轨道。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第六次企业并购浪潮迭起,我国企业并购也逐渐进入高潮,会同全球化的经济背景深刻推动我国的企业深度重组和产业整合。
企业并购、重组所涉及的会计、税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并购与重组在交易对象、主体、价格、结果等方面与传统商品交易的差别影响着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得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涉税问题随之繁复。
收购兼并作为国内外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增强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是以东方航空吸收上海航空为案例来研究公司重组与并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Abstract:Enterpris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is the pursuit of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form of capital operation, is one of the forms of enterpris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o to speak. Our country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xperienced start, silence, poised and booming into the climax of development track. Since the 1990 s, the sixth merger wave occurs repeatedly, as the glob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lso gradually into the climax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background deeply promote deep restructuring of our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nsolidati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structuring involved in accounting, tax and other issu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Mergers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transaction object, main body, the respect such as price, the results with traditional commodities trading difference affects the accounting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Modern financial accounting model by the huge impact, tax related issues with heavy and complicated. As acquisi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an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eastern airlines absorption Shanghai airlines as a case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the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and m&a.目录1.引言2.资产重组的目标3.内容…………相关理论4.案例…………东方航空吸收上海航空5.资产重组的影响6.参考文献7.致谢一.引言:收购兼并作为国内外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增强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发展历史已近百年。
多科性大学金融学专业《公司金融》课程探讨

多科性大学金融学专业《公司金融》课程探讨【摘要】中国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是先导。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相应的金融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日益为财经类大学和多科性院校所重视。
本文就金融学科的核心课程“公司金融”建设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公司金融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工科院校一、引言金融学的研究起源于货币,金融学一开始就是对货币与金融及其漫长演进史的研究。
金融学作为一门比较独立的学科存在则是从1939年开始的。
标志性事件有两件:一是美国金融学会(Th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于1939年成立;二是《金融学刊》(The Journal of Finance)于1946年出版。
从学科领域拓展来看,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个方面基本命题:有效市场理论、收益与风险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理论。
从发展的模式看,西方国家金融学演进主要经历了两种模式。
第一,经济学院模式。
货币金融学成为经济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为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和中央银行学,依托经济学院培养具有宏观金融经济分析与研究能力的金融人才。
第二,商学院模式。
公司金融学成为管理学理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主干课程为公司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依托商学院培养具有微观金融分析与实践能力的金融人才。
对于我国,则经历了30年的“大财政、小金融”格局,只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金融学才真正获得新生,但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般的做法是:在开设主要课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公司金融学》等微观金融课程,这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发展模式。
二、工科院校金融学定位与重点建设公司金融学的意义偏理工科类的多科性院校,尽管开设金融学专业较综合性院校和财经类院校要晚一些,经验和积累要少一些,但是这类院校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修《公司金融学》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及分析
系别:统计系
专业:数据工程1501
学生:王倩
学号:2015162618
【摘要】资本是维持企业运作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才能获取足够的发展空间。
上市公司融资是十分普遍且必要的,融资途径就成了上市公司重点考虑的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融资渠道较多,但是上市公司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却存在一定的偏好和误区,相关工作还有待加强。
本文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的一些因素,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现状因素
融资渠道是财务管理中的主要研究课题,也是业界颇具争议的话题。
在我国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融资结构和途径也逐渐纷繁多样。
融资途径应该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能跟随潮选择不合理的融资渠道。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现状简述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些怪像。
许多上市公司喜欢优先选择股权融资的融资渠道,忽略了债权融资。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象。
第一,部融资偏低。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通过部融资获取资金最低比例仅为1%,最高仅为22%。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部融资获取的资金量远远低于外部融资。
第二,股权融资比例较高。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以股权融资为主,部分行业的外源融资占比很高。
比如传播行业中外源融资占比达到了63%,房地产行业外源融资占比达到了42%。
虽然较高的股权融资可以境地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对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二、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比较
可以看出,每种融资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都存在着不同的缺点。
一般来讲,发行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都有政策等各方面的许多限制,因此不是上市公司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是股权融资的增发和配股方式以及发行一种新型债券-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
1.融资条件的比较
(1) 对盈利能力的要求。
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
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低于6%。
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
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对分红派息的要求。
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
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发行对象。
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三、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因素
(一)融资成本的影响
融资成本是影响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能获取的资金量,对于企业运转和长远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而言,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这两种渠道的融资成本均高于源融资。
这是因为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企业不断累积的闲置资金,融资成本很小。
债权融资可以分为债券融资和权益融资,权益融资在税后需要支出股息,而债券融资的利息需要在税前进行抵扣,两者相比,权益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债券融资。
(二)融资规模的影响
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量决定了企业的筹资规模,是上市公司
保持发展的基础。
如果资金筹集规模过小,则获取的资金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转,阻碍公司业务进行,无法推动公司向前发展;如果资金筹集规模过大,则又会出现一部分闲置资金,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还会降低资金利用率。
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部分人员出现财务问题,给公司利益带来很大危害。
(三)融资速度的影响
筹资速度的快慢也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需要走的流程手续很多,审批时间较长,筹资速度较慢。
如果公司急需资金注入,这两种方式则是不可取的。
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手续简单,资金到位很快,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很急的公司。
所以,筹资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对公司形成影响,应该根据公司资金需求的紧迫度合理选择融资渠道。
(四)上市公司发展阶段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也是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公司正步入快速发展期,那么应该主要考虑股权融资,以便迅速获取大量资金,用以推动公司开辟市场提高竞争力;如果公司发展已经步入稳定期,则应该主要考虑债权融资。
这种模式获取的资金较为稳定,与公司的发展情况相符合,而且还可以适当降低融资成本。
所以,选择何种融资渠道,应该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决定。
四、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探讨
(一)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1)增发。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的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
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
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同时由于发行价较高,一般不受公司二级市场价格的限制,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
(2)配股。
配股,即向老股东按一定比例配售新股。
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且操作简单,审批快捷,因此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和得心应手的融资方式。
但随着管理层对配股资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即以现金进行配股,不能用资产进行配股。
同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更符合国际惯例,目前将逐步淡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历史舞台。
(3)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双重特点,在其没有转股之前属于债权融资,这比其他两种融资更具有灵活性。
(二)增发、配股融资渠道分析
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渠道。
其中增发就是上市公司面向普通民众发行新股,配股就是上市公司面向公司股东配售新股,这两种手段都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
增发在增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同时会降低股东持有股权的占比,引起股
东的公司的控制权出现下降,能够对公司的股份进行稀释,避免权利集中。
通过增发和配股引入资金,对上市公司的股东是具有一定利好的。
目前,增发配股的融资渠道存在一个过渡扩大流通盘的问题,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因此,有关部门对增发和配股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审核措施,对上市公司的净收益、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等都做出了严苛的要求,避免出现一些有碍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
(三)银行借款融资渠道分析
银行借款融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融资渠道,尤其对于继续资金支持的公司来说,更是最好的选择。
银行借款融资就是上市公司和银行在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方面达成协议,在还本付息的前提下,取得银行借予的资金。
银行借款是许多上市公司都比较倾向的一种融资渠道,但是在实际过这种渠道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这就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矛盾。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银行借款会提升公司负债率,对公司发展会起到一把双刃剑的作用;从银行角度来说,借出大量资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银行需要在资金量等其他方面进行控制降低风险。
所以,只有在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形成信息透明,才能提升银行借款融资渠道的使用率。
(四)源融资渠道分析
源融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累积的资金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
源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物品折旧、收益留存以及企业本
金等。
源融资应该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源资金的来源就是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成本低、自主性强以及抗风险能力强等优点;第二,进行源融资是对上市公司自身资源的优化利用,可以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有利于公司发展。
五、结束语
融资渠道是上市公司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进行融资时,应该从融资规模、速度、成本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选择融资渠道,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选择最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俊骅.我国企业现行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林业经济,2009(07).
[2]费贵贤.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