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和惩罚
负强化案例

负强化案例
负强化是通过惩罚或恶化的结果来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
以下是一个负强化的案例:
在一间办公室里,有一个员工一遍又一遍地把凳子拉到桌子前面工作,这给其他人造成了不便。
他的经理向他营造了一个“不舒服”的环境,包括给他一个尴尬的角落座位和一个不稳定的桌子。
经理希望他慢慢地不再拉椅子了,因为他将与其他人团队合作,如果他不改变这种行为,他将无法为团队做出贡献,而且他站起来或走动,也可能会更加健康。
获得更好的生理效益。
经过一段时间,这名员工迫使自己适应了新的环境,不再拉椅子,而且整个团队变得更加有组织性和高效了。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引用: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想要好结果的增加,惩罚是要坏结果的减少。
拒绝吃药下的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
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惩罚:分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负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想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本身给与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有收获,行为增加(吃药会好或允许做感兴趣的)。
行为: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本身给与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无收获,行为减少(不吃会死或不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之外给与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有亏损,行为减少(需要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之外给与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无亏损,行为增加(不允许做感兴趣的)。
1.正强化:给与一个好的刺激。
(胆小的孩子发言后)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不躺着看书就停止批评)3.正惩罚:给与一个坏刺激。
(饭前不洗手)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不完成作业就不让看电视)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1操作与未操作:负强化是去掉一个刺激,惩罚是给予一个刺激。
2刺激的性质:负强化是去掉的往往是好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增加的刺激),惩罚给予的是坏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减少的刺激)。
相同点:都能使减少不好的行为的发生率。
以下的概念理解1)正强化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使儿童能够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得以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奖励的方式可以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及表扬等。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
(2)看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里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强化。
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
可见,惩罚与负强化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
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
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
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
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异曲同工。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①认知学习观。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②结构教学观。
第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为所有学生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
负强化思想与惩罚教育

负强化思想与惩罚教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负强化思想与惩罚教育负强化和惩罚是许多同学容易混淆的,而且关于惩罚的一些注意点也是许多同学容易忽略的。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

正强化:即奖赏,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
这种令个体满意的奖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称为增强物。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强化物的正用《姐姐教书》永华来自一个环境很差的家庭背景,到过他家的人都知道,破旧的窗户、杂草丛生的院子、脏乱不整的房间……环境的确令人不敢领教,再加上不好的名誉,他的哥哥被送到少年辅育院管训中,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无法与同学打成一片,因此从来不参加班上的任何活动。
辅导老师尝试如何改变此种偏差,并且也希望班上同学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
他想到一个法子,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借机会问永华:“你的姐姐在哪里教书”许多同学注视他,他的脸上显出光彩的样子……从那天起,情况改变了,他开始积极参与班上活动,有时同学会跟他聊天。
这一年下来,表现日渐进步。
正强化在上课行为中的误用削弱:是指有意忽视某一不当行为,对之不作直接反应,任其自行消失。
一般在行为不太严重时使用。
削弱在课堂行为中的正用当老师让同学们按规定完成班级卫生工作时,黎莎仍然在做白日梦,盯着指甲发呆。
老师赞美同组同学说,“席梦,好极了!你很努力,很快就会完成工作!”黎莎仍然继续做白日梦。
老师继续夸奖其他的同学,“柯罗,做得很整洁,继续保持下去!”这时黎莎开始工作。
过一会儿,老师赞美她说:“好极了!黎莎!你做得不错!”后来所剩的时间内,老师花三四次的机会去赞美她。
结果,黎莎改变了。
削弱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还是调皮君彦是班上一个有小聪明的孩子,但是奇怪的是不把聪明放在课业上,上课时花样百出,下课生龙活虎,是老师头痛的一个孩子,为此想尽办法也无法改善。
但每次做壁报时却表现得很好,拿起笔宋,一画一勾,没有多久,生动的素描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丽的风景展现于壁报里,尤其是刻画如神的卡通人物更是令人叫绝……可是这些都无法抵消那些不良行为,所以老师对他的杰作也就没有反应了。
一招制敌-如何正确判断强化、惩罚与消退

一招制敌-如何正确判断强化、惩罚与消退强化是指采取某种措施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就可以得到一辆小汽车”。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做完作业就可以打半个小时游戏”。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以后就不用打扫卫生了”。
负强化有两种条件作用类型: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讨厌下雨天被雨淋湿,天空开始飘小雨时就赶紧往家跑”。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讨厌下雨天被雨淋湿,天空开始出现乌云时就赶紧往家跑”。
惩罚是采取某种措施使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I型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考不好,以后每天都要学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
负惩罚(II型惩罚):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考不好,以后就不能玩电脑了”。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二、做题步骤:一看行为结果,二看措施操作一看行为概率:增加à强化;减少à惩罚/消退。
二看采取措施:给予刺激à正;撤销刺激à负;无刺激à消退三、沙场练兵1.学生违反校规,学校对其进行记过处分。
随后学生表现较好,学校决定撤销对其的处分,运用了行为主义的( )。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幼儿教育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一、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正面刺激(如食物),在行为之后呈现。
如,孩子表现好,给他一粒糖,这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是负面刺激(电击、病痛、噪音等),在行为之后撤销。
如,一个学生原理因为犯错误被记大过处分,近期由于表现好,取消了处分,这就是负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惩罚是在行为之后呈现或加强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比如,小明没有遵守“跑步时不能从后面推别人”——在大家跑步时,从后面推了晓勇,结果被老师请出队列,罚站1分钟。
这就是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相同点仅仅是刺激的性质都是负面的,但负强化是撤销或减弱负面刺激,惩罚是呈现或加强负面刺激,负强化的作用是建立某种行为(比如,取消逐渐变好的孩子原有的处分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惩罚的作用是消除某种行为(上述例子中,罚站1分钟,会让小明从后面推人的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吉尔和沃尔夫曾使用负强化法训练过一组重度智能不足儿童,以培养其形成解大小便的习惯。
实际训练时采用个别矫治法。
训练人员用一条约四五米长的布带,一端绑在患儿的腰部,另一端绑在厕所里。
训练初期,实验者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出现想上厕所的意愿。
当他们一发现孩子有上厕所的意愿时,一方面立刻松散所绑腰带(即撤除厌恶刺激),一方面给以奖励,并说:“很好。
”第二阶段,要求儿童能自动走向厕所,方给他解开布带,并给予奖励。
第三阶段,要等儿童走进厕所,坐在马桶上,才松开布带并给以奖励。
最后,要儿童解好大便,并穿好裤子,才能把布带松开,并给以奖励。
以上程序采用了逐步训练法来提高训练的标准。
实验结果证明,此法对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到厕所里大小便的习惯),有较好的效果。
增加的话就是强化。
在强化里面,如果是呈现一个喜爱刺激使得行为频数增加,就是正强化(阳性强化);撤除一个厌恶刺激使得频数增加就是负强化(阴性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辨析
1.负强化
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注意看:是增强!!!)
例子:小明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妈妈不让他做家务了,以后小明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不让小明做家务是撤销了一个厌恶的刺激,强化了他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因此是负强化。
同时,负强化也包括两种类型: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我们也做一个区分:
(1)逃避性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了!!!)
例子: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已经看到垃圾,厌恶的刺激已经出现,绕道走开,属于逃避性条件作用
(2)回避性条件作用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没有出现!!!)
例子:别人告诉你前面道路上有垃圾,然后你绕道走了
这时候,你没有看到垃圾,只是听到有这样的一个厌恶刺激,然后绕道走开,所以这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通俗点说,逃避性条件作用是看到了厌恶刺激,回避性条件作用是没有看到厌恶刺激。
So easy!你掌握了吗?
2.惩罚
当有机体作出某一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消除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注意看:是消除或抑制!!!)
同时,惩罚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例子:落后就要挨打。
给一个厌恶刺激打”让其不再落后下去,抑制这种落后的行为继续发生,属于惩罚。
第二种情况是消除愉快刺激。
例子:写不完作业就不让看电视看电视是一个愉快的刺激,现在给撤销掉,为了降低写不完作业这种行为,是惩罚。
(二)图表辨析
下面来一张图表,概念加例子,更加直观,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在做题的时候, 脑子里要清晰地呈现出这张表,那么做起题来就更加easy啦!
行为被增强行为被减弱呈现刺激圧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I (呈现厌恶®激J
如给予表场)如关禁闭)
消除刺激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f惩罚口(消除1®快刺激r
如免做康务}如禁吃KFC)
(三)牛刀小试
是不是到现在已经理解了呢?如果还没有理解?智商不够,做题来凑!来来来, 做一些题练一练!慢慢消化一下!
1.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2•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终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A. 负强化
B. 正强化
C. 替代强化
D. 自我强化
4. 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老师请其站在教室后面,教室运用了()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5. 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A. 正强化
B. 正弱化
C. 负强化
D. 负弱化
6. 辨析题: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
1.D
2. C
3. A
4. C
5. C
6.此观点错误。
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则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负强化不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