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热解提质对褐煤半焦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一、引言低阶煤是一种质量较差、热值低的煤炭资源,占据了我国煤炭资源的绝大部分。

然而,低阶煤在燃烧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高含灰量、高含硫量、易发生自燃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二、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现状1. 低温干馏提质技术低温干馏是一种对低阶煤进行热解处理的技术,通过对低温下的热解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低阶煤中有机质的裂解和提质。

该技术在我国早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设备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处理一些低级煤种等优点,目前仍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2.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解技术随着煤炭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解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低阶煤中的有机质能够更充分地裂解,提质效果更加显著。

这种技术相较于低温干馏技术,虽然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较高,但能够得到更高品质的煤炭产品。

3. 生物质共热解技术生物质具有较高的固定碳含量和较低的硫、磷等杂质含量,可以作为优质的热解剂。

通过生物质与低阶煤的共热解,不仅可以提高低阶煤的质量,还可以减少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三、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1. 热解条件优化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对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热解过程更加高效、节能。

2. 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在低阶煤热解提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热解温度,提高反应速率,从而实现低阶煤的高效提质。

3. 热解产品的利用除了提高低阶煤的热值和质量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进一步对热解产物进行加工利用,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燃料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是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也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关键之一。

褐煤热解半焦性质研究_马克富

褐煤热解半焦性质研究_马克富

图 4 热 解 温 度 对 煤 样 工 业 分 析 指 标 的 影 响
由图4可看出:褐煤经 热 解 后 其 水 分 为 2% ~ 4% ; 随 着 热 解 终 温 的 升 高 , 煤 中 有 机 质 逐 渐 分 解 , 半焦挥发分不断降低,半焦灰分随干馏终温的升高 而不断增加。固定碳随干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煤样的比表面积呈现先 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
图 9 原 煤 及 不 同 热 解 温 度 所 得 半 焦 的 扫 描 电 镜 结 果
从 图 9 可 看 出 : 在 放 大 倍 数 为 300 倍 时 , 原 煤 表面比较紧 密, 孔 隙 较 少;450℃ 热 解 半 焦 孔 隙 较 多,并且出现 明 显 的 裂 痕; 从 侧 面 可 看 出,500℃ 热解半焦孔隙非常发达,呈蜂窝状分布,孔隙之间 联通性好,且整体结构比较疏松。在放大倍数为 3 000倍时,原 煤 表 面 比 较 平 整, 孔 隙 少;450℃ 热解半焦表面有裂痕,伴有亮度较高的团块,并呈 现 明 显 的 片 状 ;500℃ 热 解 半 焦 表 面 裂 痕 更 为 明 显 , 且可看出片状下含有大量的孔隙。 2.2.4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褐煤具有高水、高挥发分、热值低等特点,严 重限制其综合利用。热解温度对煤样工业分析指标 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 2 热 解 温 度 对 热 解 产 物 分 布 的 影 响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褐煤 受热分解程度不断加深,半焦产率明显下降,在热 解温度为550℃ 时, 热 解 半 焦 产 率 仅 66.55% (干 燥基)。原因在于随着 热 解 温 度 的 升 高, 褐 煤 中 的 水分脱除,大分子结构中的侧链脱落、桥键断裂, 以煤气和焦油的形式析出,使热解半焦产率随之下 降。在热解温度较低时,热解半焦产率随温度的影 响最为明显。褐煤热解时,油水总产率主要受热解 水的影响。热解水首先来源于褐煤本身含有大量的 水 分, 此 部 分 水 在 100℃ 开 始 逸 出 外 在 水, 在 200℃ ~300℃ 时 化 合 水 和 结 晶 水 也 相 继 析 出 ; 其 次 热解产生的水,主要为褐煤中含氧官能团分解以及 酚缩聚反应所产生 。 [5]

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科技论坛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徐宝生(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依兰154854)1褐煤提质原理、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是指褐煤通过合理的干燥过程,降低煤含水量提高褐煤能量密度的技术。

提质技术是以特定的工艺方法脱除影响褐煤热值的水、氧和低热值挥发份物质,使褐煤发热组份富集,热值提升,达到中高热值煤炭指标,生产出优质褐煤提质产品及煤焦油产品。

提质后的褐煤将更有利于利用、运输和贮存。

目前,国内褐煤提质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应用。

国内,多采用高温烟气通过磨煤机干燥煤粉、工艺大都采用燃煤烟气直接接触的转筒式干燥气流及链式干燥机等。

这些工艺单机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污染大等问题不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外,最成熟先进的提质工艺是过热蒸汽流化技术(SFCU 技术)、德国RWE 公司已经在德国建成3套过热技术装置,最大脱水能力达到110t/h 。

美国Encoal 、Coaltek 、K-fuel 、澳大利亚Coldry 和神户钢铁分别利用冷凝水余热、微波、高压蒸汽蒸煮等方式进行提质,但存在装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大唐华银与五环公司合作开发的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在美国伊煤公司(ENCOAL )低温煤液化技术(LFC )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并重新申请了相关专利和商标,在褐煤热解提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一种煤炭轻度热解工艺技术。

褐煤提质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干燥,除掉褐煤中的平衡水分;第二步是轻度热解,除掉褐煤中的一部分挥发分,使褐煤改质成为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优质固体燃料-半焦(PMC ),轻度热解过程可副产液态燃料-低温煤焦油(PCT );第三步是精制,对干燥热解后的固体产物进行钝化处理,降低活性。

项目工艺过程简图如下:褐煤提质加工可得到固体燃料-半焦(PMC ),半焦性质稳定,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销售半径大大增加,燃烧特性大大优化,热值提高接近一倍,硫含量大大降低,是一种优质环保的固体燃料,除可作为化工厂煤气化的造气原料外,还可用于高炉喷吹、铁合金等行业用做还原剂掺合料。

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低阶煤热解技术概述、提质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技术挑战和突破方向。

现行技术在热解过程中存在着降解率低、产物质量差等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则是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低阶煤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面对挑战,需解决原料多样性、热解机理不清晰等问题,技术突破方向应聚焦于热解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研发。

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望实现低阶煤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转化,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技术挑战、技术突破、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低阶煤是我国煤炭资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热值低、灰分高等特点导致其利用受到较大限制。

为了充分利用低阶煤资源,提高其经济价值,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热解过程,低阶煤中的有害成分可以被分解,同时可以提取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焦油、气体等。

这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低阶煤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日益紧缺,对于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愈发重要。

目前,我国在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深入研究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提高其产物品质和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旨在对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低阶煤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转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低阶煤热解技术在提质方面的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褐煤热解半焦浮选特性研究

褐煤热解半焦浮选特性研究
Ke y wo r d s :l i ni g t e ;p y r o l y s i s s e mi — c o k e ;s u fa r c e p r o p e r t y;f l o a t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i mp r o v e s o b v i o u s l y .T h e o p t i ma l l f o a t a t i o n e fe c t i s a c h i e v e d t a p y r o l y s i s t e mp e r a t re u 5 0 0 % ,2 k . s / t k e r o s e n e a n d 0 . 3 k s / t 2

第4 9 卷 第2 期
do i :1 0 .1 1 7 9 9 /c e 2 01 7 0 2 0 3 5



Vo 1 . 4 9, No . 2
C OAL EN GI NE ERI NG
褐 煤 热 解 半 焦 浮 选 特 性 研 究
马克 富
( 1 .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北京 1 0 0 0 1 3 ;
p a p e r u s e d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p y r o l y s i s o n l i g n i t e ,a n d r e s e a r c h f l o a t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o t h e s e mi — c o k e T h e es r u l t s s h o w
Ab s t r a c t :Ai mi n g a t t h e p o o r l f o a t a b i l i t y o f l i g n i t e ,c a u s e d b y l a r g e c o n t e n t o f h y d r o p h i l i e o x y g e n f u n c t i o n a l g r o u p s ,t h e

褐煤低温热解及半焦燃烧、成浆特性的试验研究

褐煤低温热解及半焦燃烧、成浆特性的试验研究
Ekam访访g Comm ittee MemberS: £盟l: £h曼n:!丛n Prof、Ⅳang Zh ihua △:£: 至堑g型星n丛垒n £l:Q!: H丛亟ng;垫曼nY丛
Date oforal defence:
2Q 13:3:2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父母,一路上始终将最温暖的关爱无私地给我,让我一路上 倍感温馨,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由衷地感谢岑可法院士、周俊虎教授和刘建忠教授三位老师。岑院士为我们 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求学环境;周老师为我们课题组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风 气。特别感谢刘老师,作为我的导师,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 活上,您都给我无徼不至的关怀,让我的硕士生活充满温馨。在您的悉心指导下,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研,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多成绩,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 理。能成为您的学生,在您身边学习工作两年半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由衷地感谢您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论文作者签名:立l幽≤圣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阅人1: 评阅人2: 评阅人3: 评阅人4. 评阅人5: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1: 委员2: 委员3: 委员4: 委员5:
Ⅲ11111lI|lIllllllIlllⅧ11111111Illllll㈣
Y230252 1
星圣避血曼望重型垒地蚁Q塾!Q翌丝磐卫璺望童望!叟艘盥垃垒重璺Q!丛g世至璺L

褐煤低温热解及其工艺现状分析

褐煤低温热解及其工艺现状分析

褐煤低温热解及其工艺现状分析X张玉宏,王文军(内蒙古国电能源有限公司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分析了褐煤低温热解的意义,解释了褐煤热解的概念,描述了褐煤低温热解产品的用途,通过国内外褐煤低温热解工艺技术的比较,说明了热解技术的内涵,探讨了目前国内褐煤低温热解技术的现状。

关键词:褐煤低温热解;热解工艺技术;半焦;煤焦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TD849+.2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044—02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贫油少气富煤,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中,褐煤占有较大的比例。

特别是在新疆和内蒙古蒙东地区褐煤储量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目前褐煤的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褐煤具有含水量大、热值低、易碎、运输难等缺点。

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褐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就褐煤利用的其中一种途径褐煤低温热解的工艺做一个介绍和分析。

1 褐煤低温热解基本理论1.1 褐煤低温热解基本概念褐煤低温热解是指褐煤在隔绝空气或惰性气氛中,在500-650℃的温度区间,持续加热升温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是最基本的行为,褐煤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半焦、煤焦油和煤气。

褐煤热解的产物的性质分布受煤的性质、加热速率、热解温度等特定条件的影响。

1.2 褐煤热解过程当煤颗粒被加热后,最初在颗粒内部的热分解反应将产生挥发分和半焦,这称为一次热解反应。

一次挥发分中含有气体(如H 2,CO ,CO 2,H 2O ,CH 4和其他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等)和液体产物,焦油一般被定义为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产物。

一般认为芳香团簇结构是焦油的主要来源,而非芳香性气体则来源于煤外围官能团和团簇之间的链接,热解产物通过扩散和对流被输送到颗粒外部。

煤颗粒释放出的由热解产生的一次挥发分在颗粒间的高温气相中发生热裂解反应称为二次热解。

在二次热解反应中,一次挥发分进一步转变成气体和固体形态的焦炭。

温和热解条件下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

温和热解条件下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

温和热解条件下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马淞江;刘晓芳;戴谨泽;戴财胜;刘学鹏;梁丽静【摘要】为研究褐煤半焦的高效洁净利用及其燃烧性能的判别,模拟工业生产中煤炭热解外热式直立炭化炉,组装煤炭热解实验装置对内蒙褐煤进行热解.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半焦/煤进行燃烧性能研究,探讨了影响褐煤热解半焦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半焦与煤的燃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解条件是影响半焦燃烧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和热解时间的延长,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变差;半焦的燃烧性能与其本身的质量参数相关,用半焦的燃料比可以准确预测半焦的燃烧性能;对比半焦与煤的燃烧性能,发现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异常"好,其主要原因是内蒙褐煤半焦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碳的活性高,其性质类似于木炭,有优异的燃烧性能.【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5(040)005【总页数】7页(P1153-1159)【关键词】褐煤;半焦;热解;燃烧性能【作者】马淞江;刘晓芳;戴谨泽;戴财胜;刘学鹏;梁丽静【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0马淞江,刘晓芳,戴谨泽,等.温和热解条件下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J].煤炭学报,2015,40(5):1153-1159.doi:10.13225/ ki.jccs.2014.1004Ma Songjiang,Liu Xiaofang,Dai Jinze,et bustion performance of semi-coke from Inner Mongolia lignite under mild pyrolysisconditions[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5,40(5):1153-1159.doi:10.13225/ ki.jccs.2014.1004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已探明褐煤的保有储量高达1 300亿t,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的空气,气量2 L/min,时间5 min。然后将石
英管缓缓推入温度已经升至终温的卧式炉中,持
续通入Nz,流量为1 L/min,在恒定温度下保温
60 min,然后缓缓将石英管抽岀,待冷却至室温时
停止通瓦,
的 样品取岀,自封
置于
器 存待用。
于 同温 下 得的 样品,
发分、固定碳$
等煤 性参数的变化。
含 能团的大 除。而H、N、S等元
素由于含量相对较少,在图3(a)中变化并 扌
,因此计算C与H和O元素的含

解提质温度的变化,见图3(b)。由图可见,随热
提质温度的上升,C/H的值不断增大,在热解
中图分类号:TK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63(2019)03-0007-06
0 前言
我国褐煤探明储量已达到1 303亿吨以上, 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13%以上应用前景十 分广泛。然而褐煤水分、挥发分含量高,难以满 足煤炭加工利用的一般工艺要求,在运输和储存 的过程中易风化变质和自燃%通过低温热解对 褐煤进行提质处理是利用褐煤的有效手段,提质 后的煤焦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民用炉 燃料等方面,研究表明我国提质煤的市场容量可 达1亿吨以上⑵%关于热解的提质工艺已经有 了较多研究,但是提质之后煤的着火燃烧特 性一般会变差5 %
分析见表1,在550 C下烧制低温灰,利用X射线
荧光光谱(X Ray Fluorescence, XRF)分析其灰
成分见表2 %由工业分析和灰成分分析可见该煤

含 较高,
较%
工业分析/ Wt%
$(Mar)
$(Aar)5.2
"通过差减法得出
表1褐煤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FCQ
30.9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
scope, SEM) 观察其微观形貌及提质之后的粒径
分布,利用时间

能团随着
热解提质温
的变化,并利用热重分
析仪研究提质后半焦的着火燃尽特性。
煤 250焦炭350焦炭450焦炭550焦炭
样品
图2热解提质半焦的煤质特性参数
对于不同热解温度下提质得到的半焦样品 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其元素组成,见图3(a)。
摘 要:为研究低温热解提质对褐煤半焦的影响,选取一种锡林郭勒褐煤利用固定床反应"在250 H、350 H、
450 °C、550 H 4个温度下进行热解提质处理,对不同提质温度下制得的半焦从煤质参数、表观形貌、粒径分布、
官能团、着火燃尽特性等方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解提质显著降低半焦中挥发分含量,提高煤阶;在提质温
$(C)
53.74
$( H)
4.21
/% $(N) 0. 81
$(S)
1.29
$(O")
39.95
收稿日期:2018 -03 - 19;修回日期:2018 - 05 - 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603902) 作者简介:王凤池(1962 -),男,主要从事发电业务技术管理、节能技术运行化等工作%
第50卷第3期 2019年5月
锅炉技术 BOILER TECHNOLOGY
Vol. 50 , No. 3 May. , 2019
低温热解提质对褐煤半焦影响的研究
王凤池】,白胜杰2,王学斌2,谭厚章2
(1.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5; 2.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因此本文选取一种典型的锡林郭勒褐煤,通 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解提质制备不同挥发分 含量的半焦样品%对制备的半焦样品从表观形 貌、粒径分布、官能团等方面进行表征,研究提质 温度对其着火燃尽特性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燃料特性
选取一种典型锡林郭勒褐煤,经过破碎并筛
分至粒径范围为97〜200 "m,其工业分析和元素
度为350 C时,煤焦颗粒开始发生明显破碎;醇、酚、醴类、竣酸等含氧官能团在350 C下开始脱除%热重分析表
明,随提质温度升高,半焦着火点先降低再升高,在350 C时达到最低;在提质温度低于350 C时,煤焦破碎对于
着火温度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而提质温度高于350 C时,挥发分含量对于着火温度的影响占主导% 关键词:热解提质;褐煤;半焦;挥发分;着火燃尽
0.24
其挥发分、灰分及固定碳含量见图2。由图2可
见,随着热解温度提高,制得的半焦中干燥基挥
发分含量明显下降,碳和
相对含量增
加。350 H下热解得到的半焦样品中仍然保持较
高的挥发分含量,达到30%,当热解提质温度升
高到350H以上时,挥发分含量显著下降,
450char中的挥发分含
20%以下,在
350 H〜450 H温度范围
较为显著地脱
挥发分过程。
1.2实验方法与内容
分别在 250 °C、350 °C、450 H和 550 H下热
同挥发分含量的半焦样品,制得的样品
分别用 250char、350char、450char 和 550char 表
,其中char为焦炭。样品制备在
应器
中进行,实验 见图1
实验 :将煤粉
方舟置于
,首先通入瓦排岀
图1低温热解反应器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半焦样品煤质特性 于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得的半焦样品,测定
(b)热解提质半焦中C/H和C/0质量比 图3热解提质半焦元素随提质温度变化
由图3(b)可见,褐煤及其热解提质的半焦中
主要
C和O,
热解提质温度的
第3期
王凤池,等:低温热解提质对褐煤半焦影响的研究
9
提高,O元素含量下降非常明显,说明此过程中
8
锅炉技术
第50卷
表2褐煤灰成分分析
项目
/%
w(Fe2O3)
5. 31
w(K2O)
1. 64
$(Na O)
3. 47
w(MgO)
3. 28
w(CaO)
& 17
w(SO3)
12. 4
$( Al O3)
21. 3
$(SO)2)
42.6
$(P2O5)
0.48
w(MnO)
0.06
$(TO)2)
0.93
w(BaO)
在煤粉颗粒物着火过程中,挥发分含量对于 着火燃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着火温度一般随着 挥发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67] %同时,低温热解 过程中挥发分释放会引起煤焦颗粒破碎,减小煤 焦粒径,从而增加煤焦的可燃指数,降低表观活
化能[8],有利于着火的进行。因此在挥发分含量 与煤焦粒径之间的竞争中存在一个最优的热解 提质温度,既能使煤焦保持较高的挥发分含量, 又可以提高煤的品质,而不降低着火燃尽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