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景岳八卦君火与相火

合集下载

类经序

类经序

1类经序合天地人,性命为重,命从谁生,生命者,曰父,曰母;命从谁司,司命者,曰君,曰相,曰师;司命者,谁为之总,总君父师,相之权者。

曰:医上古时神农、黄帝君而医岐伯诸公师,而医实首於伏羲,羲惧天下後世离天地人而二之也,首立一画以为天地人之总,仲尼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天地人之心也,即所谓性命也,由一心而生八卦,复生六十四卦,列三百八十四画,而世人之病,病在於三百八十四画中,求活计而不知一画为总,此羲之所以医千万世之病原也,自是神农有本草经,轩岐有灵素经,两大经出而言医者,咸宗之顾,易卦有文王、周公、孔子三大圣人为之羽翼,然後易义昭明於天地而灵素之後无能羽翼之者,自秦越人以下,世称神医而实非文王、周公、孔子之偶,况如王太仆之俦乎?今略举其大者,如:三焦胞络本有形也而(二十五难),以为无形两肾皆藏也而(三十六难),以右肾为藏精系胞之命门,头为诸经之会也而(四十七难),以为诸阳之会,此秦越人之与内经左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而王注改明为名,是君火第有空名而都无真明也,此王太仆之与内经左也,夫曰:难曰注而失有如是轩岐再起其谓之何,此吾友张景岳所以慨然而叹,毅然而起,直以发明内经为己任也。

景岳,名介宾,字会卿,为会稽之杰士。

幼禀明慧,自六经以及诸子家无不考镜,而从其尊人寿峰公之教,得观内经,遂确然深信以为天地人之理尽备於此,此即所为伏羲之易也,於是出而治世之病,一以内经为主,小试则小效,大试则大,无所不试则无所不效,而医林之诸子百家用如关格之剎本以人迎气口辨阴阳之否绝,而仲景祖难经之说,云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遂致後世误传,此则用仲景,而不为仲景用也,上以候上,下以候下,此藏气剎候之正理,而剎经以小肠、大肠附配两寸藏象,岂容颠倒乎,人迎系阳明之府,剎气口系太阴之藏,剎而剎经,以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以左候表,以右候表,岂容混乱乎,此则用叔和而不为叔和用也,病机十九条,此明五藏六气病化所属之本,非皆言其太过也,而原病式尽以有馀为训,则不足之候,何以能堪此,则用河间而不为河间用也,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此明阴阳不交之败乱也,而丹溪引之,以证阳道实阴道虚而谓阳常有馀,阴常不足,伐生机莫此为甚,此则用丹溪而不为丹溪用也,剎有更代是名代剎,自仲景以中止为代,而後世述之是剎代之不明也,至今日而明矣,伤寒本传十二经,自刘草窗有传足不传手之说,而诸家宗之是传经之不明也,至今日而明矣,凡皆景岳之主持内经运用诸子轩岐之後,文不在兹乎犹恐内经资其自用而不能与天下共用,遂乃着而为类经:一曰摄生,二曰阴阳,三曰藏象,四曰剎色,五曰经络,六曰标本,七曰气味,八曰论治,九曰疾病,十曰剌类,十一曰运气,十二曰会通,共三十二卷,犁为三百九十条。

君火相火的解释

君火相火的解释

君火相火的解释君火相火,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词汇并不陌生,但却不太了解其确切意义。

君火和相火都是中医术语,用来形容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状态。

下面就来详细解释一下君火相火。

一、君火君火是指人体内的阳明经,经过人体各部位并与脏腑相连,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中心。

君火被称作“内火”,掌管人体的消化吸收、代谢、散热等环节。

君火的升降运动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正常运行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二、相火相火是指人体内的太阳经,也叫阳经。

相火属于人体表面的阳气,是人体生命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火主要掌管着人体的温度调节、排泄等功能,并参与到人体免疫和代谢的过程中。

三、君火相火的关系君火和相火都是人体内部的阳气,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

君火掌管着人体内的消化代谢过程,而相火则参与人体的温度调节和排泄等功能,二者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状态。

如果君火和相火不平衡,就会导致人体的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比如,君火过旺(也叫“阳盛”),就会导致口干舌燥、便秘等问题;反之,君火过弱(也叫“阳虚”),就会导致食欲不振、胃纳不良等问题。

而相火过旺(也叫“阳虚”)则会导致出汗过多、体力下降、睡眠不良等问题;反之,相火过弱(也叫“阳虚”)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等。

四、防治君火相火失调的方法防治君火相火失调非常重要,下面列举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1. 调节饮食,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同时避免过度烹调和辛辣的食品。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等。

3. 知道自己的体质,避免冷热刺激过度,尤其是在季节转换时要注意。

4.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结:君火和相火是人体内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科学的防治方式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发。

《景岳全书》火证

《景岳全书》火证

《景岳全书》火证火证经义《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

在天为热,在地为火。

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

三阴三阳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少阳之上,相火主之。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五营运大论》曰∶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六微旨大论》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所谓二火也。

《至真要大论》曰∶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藏气法时论》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水为阴,火为阳。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逆调论》曰∶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

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详列寒热门)《解精微论》雷公请问∶哭泣之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

帝曰∶厥则目无所见。

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

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之我见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之我见

2078 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 2023,Vol.16,No.10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42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202616)作者单位:250355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施宵均(硕士研究生)㊁王海军㊁魏凤琴㊁郭英慧];滕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药房(刘艳芬);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中医科(鞠炆希)作者简介:施宵均(1996-),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情志病证㊂E⁃mail:shi131********@通信作者:郭英慧(1976-),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医藏象与情志病证发病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㊂E⁃mail:60020172@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之我见施宵均 王海军 刘艳芬 魏凤琴 鞠炆希 郭英慧【摘要】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最先出自‘素问㊃天元纪大论篇“,是中医运气学说中的重要内容㊂‘黄帝内经“中对此内容论述言简意赅,后世医家众说纷纭,其本义也变得愈发扑朔迷离㊂现经考究发现,古代医家对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认识已逐渐脱离运气学说,而现代医家立足于运气学说,把 明”与 位”作为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本义探讨亦尚有不妥之处㊂经分析,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素问㊃天元纪大论篇“中与语境不符,当为错节内容,且应出自‘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而究其缘由,正是因为‘黄帝内经“成书背景的复杂性,导致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溯源存误㊂这里的 明”居上,为时间之意, 位”居下,为位置之意,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意思为少阴君火得其时,少阳相火得其位,二者当 明” 位”相宜,同时,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运气学说中所展现的时空观特点的一个具体体现,暗含了一种在其位而谋其政,各守其时而各司其职的时位关系㊂【关键词】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 君火; 相火; 黄帝内经; 运气; 时空观; 中医学【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10.027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由来已久,可追溯至‘黄帝内经“运气篇,历代医家对其内涵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然均非其本义㊂现结合当时的成书背景,从古㊁现代医家及个人角度对其探讨,以求还原其本来含义㊂1 古代医家对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认识之转变1.1 唐宋时期唐代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㊃天元纪大论“中进行了相关阐释,认为 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并易 明”为 名”,认为 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守位禀命,故云相火以位”[1],王冰认为君火不司气化,故其主岁气之年由相火代之,然君火虽不主五运,但主六气,且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 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怎可妄言其不立岁气,并易 明”为 名”,失明之本义也,亦失原句本义㊂宋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㊃病机论“曰: 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乎此,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㊂”[2]其率先提出命门相火说,并引用‘仙经“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明确提出了心肾为君相二火并引起广泛争议,而其所言之君相二火便已开始脱离运气学说㊂1.2 金元时期金代李杲说到: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㊂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㊂”[3]其将君相二火引入医学范畴,认为君火㊁相火均为阴火的一种,是病理之火,并首次提出相火为元气之贼之说㊂元代朱震亨则将君相二火分为人火与天火,将心与君火相比拟,并阐述了君火动则相火动的二者紧密的相互关系,认为相火易动,重视相火论及精神调摄㊂把君相二火与脏腑相联系,并逐渐发展成为相火论㊂1.3 明清时期明代张景岳则根据其形气㊁位置的上下从而将君火归属于阳中之阳,相火归属于阴中之阳,通过蜡烛的比喻形象地将明与位进行了阐释,认为君火为烛火,清扬居上而明亮,却为虚体,相火如烛体,重实居下而为根基,却有实用㊂除此之外,其在当时的基础上对君相二火有所发展,认为脏腑各有君相,而并不仅仅指代心㊁肾等㊂张景岳所言亦是在脏腑理论上进一步阐释㊂清代何梦瑶则将明与位分别对应职位及功能,指出君主当向明而治,相当奉君出治,并效仿内经,沿用中国古代严谨缜密的朝廷制度将君与心㊁相与肾进行比拟,讲诉君相各自的特点㊂何氏所言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并对君相二火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仍以脏腑角度论及之㊂由此可见,尽管历代医家的见解各有特色,但自王冰见解之后,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内涵已逐渐脱离运气学说的内容,这也意味其解释均已脱离本义,而更多的是其内涵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2079的延伸与发展,然脱离运气学说再谈其本义并不合理㊂2 现代医家基于运气学说对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见解2.1 明”与 位”为争议焦点现代医家在立足于运气学说基础上,对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本义多有探究,而结合运气篇章可以明确,君火当为少阴君火,相火当为少阳相火,此二者并无其余含义,因此,其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 明”与 位”含义的理解上㊂2.2 现代医家见解之妄邹勇[4]结合内经全文进行解释,认为这里的 明”本义是光亮之意,化为节气之清明,而 位”本义为座位之意,化义为 顺序”,因而该句原义为少阴君火始于清明,少阳相火位从其后㊂若以原句而言,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二者相合,30岁为一纪,60岁为一周,此为天地之规律,然该作者仅言少阴君火以清明为始,有始而无终,未免奇怪,亦不合原句之语境㊂王文顺等[5]认为 明”为上之意,指主气, 位”为下之意,指客气,本义当为 君” 相”二火之间正常的 君位臣”关系,即君火加临相火之意㊂其既言主客气之关系,然为何独言君火相火,岂不怪哉!且该解释在原句中亦显突兀,与原义不符㊂李伟等[6]则认为在一个六十年的完整的五运六气周期中,是从甲子年少阴君火司天开始,并于癸亥年少阳相火在泉终止,而这里的 明”通 孟”,为起始之意,这里的 位”通立”,为终止之意㊂若以原文语境而言,看似合理,然而,司天是六气中的三之气,并非起始之气,此处如此理解未免牵强,且该句在段中,在周期年数之前,若该意正确,那便意味着出现语序错乱的问题㊂李卓威等[7]则认为这里的 明”为清楚㊁显现之意,这里的 位”为本位㊁秩序的意思,而原句 君火以明”代表天气运行规律, 相火以位”代表地气运行规律,从而讲述天地之气运行规律的特点㊂然其所言之君相二火又在原文明确指出是少阴君火及少阳相火,后又言其二者代表天气及地气运行之规律,而君相二火仅六气之一,六气特点各不相同,岂不有以偏概全之意,一气断言哉!由此可见,现代医家虽然基于运气学说对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进行本义探讨,然而,其说法仍然欠妥㊂3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溯源有误3.1 原文突兀,语境不符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虽出自‘素问㊃天元纪大论篇“: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㊂周天气者,六朞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㊂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㊂”[8]然而,经细细研读后可以发现,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该句中间,但若除去该节,并不影响原文语境和该段之理解,况且这里的君火为少阴君火,相火为少阳相火,可此处仅提及君相二火,无其余六气,实属奇怪,且于该段中亦是语境不合㊂3.2 出错可循,疑为错节经历史考证,‘黄帝内经“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历经多个年代,逢战乱之时,几经波澜而集众多大家之所成,在后世的流传中亦是坎坷重重,尚不排除意外㊁人为修改及出错可能,且当时的书籍多记录竹简和木牍上,日久便有类似穿书的绳子断了㊁个别部分遭受虫蛀等一系列导致内容错乱的情况,正因如此,‘黄帝内经“并非全无错误,而存在个别地方错序㊁错节或者脱节等问题亦是有迹可循㊂荀运浩[9]经习读前人注疏,并参验临床所见后发现‘黄帝内经“中的部分章句尚有不妥之处,并举‘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中相关出错内容为例说明之㊂由此可见,‘黄帝内经“的学习亦需保持怀疑的态度,不可盲从,亦不能独言一句,仍需总体观之㊂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怀疑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该句亦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即错序(在段中顺序错乱)㊁错节(与其余篇节内容错乱)与脱节(部分内容脱落丢失)㊂而这三种情况中,又因该句在原段中显得不合时宜,故又以错节及脱节可能性更大,若言其脱节,但究其历史渊源深远,难以究其根源,且当前尚未有相关证据或医家有所提及其相关内容,因此不做考虑㊂而当该句于相关篇章出现时,亦是合情合理㊂由此笔者推断,该句当为错节㊂3.3 出处可推,为‘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笔者通读‘黄帝内经“7篇大论,认为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并不位于该段,而在‘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更为适宜,因在运气篇章中,君火和相火主要见于 天元纪大论” 六微旨大论”及 六元正纪大论”三篇大论中,而君相二火同时出现又以 六微旨大论”次数最多,且相关描述亦更为恰当,而通过分析,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该篇中的语段顺序应为: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㊂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㊂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㊂所谓二火也㊂”如此一来,其在此处不仅与 所谓二火也”相呼应,且其论述的时位关系亦与该篇章中讲诉的有至而至㊁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这几种节气关系及当位㊁不当位等相关情况不谋而合㊂因此,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该处亦最为恰当㊂4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探究追本溯源是理解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最直接的方式,然而经过研读后发现,由于‘黄帝内经“成书背景的复杂性,其在原文语境不符,出处存疑,且应出自‘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而随着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出处确定之后,对于其本义的探究亦逐渐明确㊂4.1 明”居上,为时间之意明”为一日加一月,比喻白天及黑夜,如太极图阴阳互藏,且相互转化,日与月亦分别为白天及黑夜高挂天空的明亮之物,配以君,便有了君位居上而明之意㊂‘说文解字“曰:朙,照也㊂从月,从囧㊂凡朙之属皆从朙㊂最开始是指日2080 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月交辉从而大放光明之意,随后延伸至点燃㊁明亮㊁天亮㊁公开等意㊂如此看来,明暗藏日月交替之意,比喻时间的流转㊂明代高士宗也曾有改 明”为 时”之意,其‘素问直解“谓:时,旧本讹明,今改㊂”[10]因而,君火以明在此句中则代表着少阴君火得其时㊂4.2 位”居下,为位置之意位”在甲骨文中与 立”同形,模拟人正面站立的样子㊂后来在 立”的基础上加 人(亻)”分化出 位”字㊂其 位”的本义一般认为是人所站立的地方,有地之意,配以相,便有了相位居下守位之意,在这里为位置的意思㊂此意与上句的明相对应,表示二者之间的时位关系,而相火以位在此句中则代表少阳相火得其位㊂4.3 明” 位”相宜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二者相合,则类似是对后面内容的一个总结,说明正常情况下,少阴君火得其时,少阳相火得其位,二者时位相宜㊂若其二者位置变易,则存在顺逆关系 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㊂这里主要是针对主气客气而言,意为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为顺,少阳相火加临少阴君火为逆,随后便细细道来其关系变化之问题所在 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㊂最后,概括说明 所谓二火也㊂这里所言的位置变易关系亦是君相二火㊂然何为时位相宜,对于君相二火而言,君火在前而相火在后,君在上而臣在下则是时位相宜㊂少阴君火为二之气,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二者存在先后时间顺序,而以君相命名二火,则提示了上下之位置关系,‘易传㊃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㊂卑高以陈,贵贱位矣㊂”此话并非为天与地有高低贵贱之分,仅仅是借喻天地的位置之别,因而,以君相命名参此意,提示了上下位置之分㊂但其实并不仅限于此,天道六气与地理六气均有太过有不及,有多有少,有盛有衰,有生有克,相承相制,互为作用,而有这种胜复顺逆关系的也不仅限于君相二火,此处,可能考虑其特殊性故举例说明之,如张景岳在‘类经“注曰: 盖五行各一,而其胜复逆顺之相加,各有所辨;惟此二火者,虽曰同气,然亦有君相上下之分,故特举而辨之㊂”4.4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时空规律的缩影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为运气学说中所展现的时空观特点的一个具体体现㊂这里的明与位是相对而言的,亦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单纯的时间和位置,其实它们的解释更偏向于规律,一种各得其时,各至其位方可时至气至的时空规律,恰如内经所言 上下有位,左右有纪” 行有次,止有位”㊂在‘荀子㊃天论“中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㊂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㊂”这是自然之规律,亦提示了人与自然之关系,万物与自然之关系,而内经诉五运六气,亦是通过参考天地自然之外界环境变化规律而论及人㊂在运气学说中,君火所主时节之阳气生而长,相火所主时节之阳气旺而收,各有承制,使其不过亢而害,大自然之秩序㊂五运六气皆有阳气,有阳必有阴,三阴三阳的实质亦是阴阳变化之多少㊂寒暑燥湿风火,木火土金水火,亦各有阴阳属性,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㊂中医重视天地自然,亦重视人,五运六气为天地之规律,应于自然,应于人,而人与天地相应,脏腑经络㊁气血运行等亦各有时位,子午流注法便是由此而来,为人体一日之时位规律㊂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言君安相位,又何尝不是时位关系的一种体现,在其时而谋其事,在其位而谋其政,各守其时而各司其职,从而构成生命活动的节律性变化㊂若君相时位不相宜,则相关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诸生他病[11]㊂5 总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虽出自‘素问㊃天元纪大论篇“,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内容错节,且应出自‘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中,其原文应修改为: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㊂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㊂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㊂所谓二火也㊂”而这里的明为时间之意,位为位置之意,其原句的意思为少阴君火得其时,少阳相火得其位,表示君相二火均要时位相宜㊂‘黄帝内经“之所以称为经典,固然有其源源不断生机之所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为国之瑰宝,博大而精深,然而在认真钻研的同时也仍需以严谨怀疑的态度去对待和认识,不可断章取义,亦不可盲目从之,恰如‘礼记㊃中庸“所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㊂”参考文献[1] 唐㊃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323.[2] 金㊃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3] 金㊃李杲.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4] 邹勇.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8):1025⁃1026.[5] 王文顺,李兰珍.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辨妄归正[J].中医药通报,2018,17(6):12⁃13,50.[6] 李伟,姚海强,王琦.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考释[J].中医杂志,2017,58(14):1250⁃1252.[7] 李卓威,杜武勋,宋爽,等.基于‘黄帝内经“原文对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41⁃143.[8] 佚名.黄帝内经㊃素问[M].周鸿飞,范涛,点校.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3.[9] 荀运浩.‘内经讲义“章句别定一则[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1):15.[10] 明㊃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582.[11] 许亚辉,严志祎,李杰,等.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简析[J].环球中医药,2019,12(1):37⁃40.(收稿日期:2023⁃01⁃05)(本文编辑:王馨瑶)。

2008年五运六气

2008年五运六气

2008年五运六气2008-3-18 17:00:00Posted by :稚雪洛嗒推荐2008年为戊子年戊子年为火运太过,又逢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在泉,故根据上述两个因素决定了全年气化以火运为主。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

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

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病候特点上半年气候燥热,故多为心肺受病:"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

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①全身浮肿,胕通肤。

《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 ②足面浮肿。

《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

"马莳注:"胕,足面也。

"),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

"下半年燥金气盛,克伐肝木,故肝胆受病,经云"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

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六步气:初之气(大寒1.21-春分3.20)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

因客气为太阳寒水,故早春气候偏寒。

其物候特点为"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

"春天阳气生发,而今年遇到的客气太阳寒水,使阳气郁在体内,欲发而不得发,阳气郁,热往上行,导致心肺热,出现咳嗽、咽痛。

热郁颈项,颈痛、颈胀。

热郁头中,出现头昏、头闷。

热郁,导致血液粘稠,热郁于上焦,所以血液粘稠在上,在头。

白族医药对龙雷之火的辨识及临床运用

白族医药对龙雷之火的辨识及临床运用

白族医药对龙雷之火的辨识及临床运用作者:王雪梅王蓓蓓杨梅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07期摘要:从白族医家朱仲希在医案中对龙雷火的辨识及治疗,深入探讨龙雷火的形成及辨识,白族医药学术理论中尤其重视阴火致病的机理,强调真阳虚衰,阴火上冲是龙雷之火的本质,治疗中重视温补元阳,善用附子肉桂。

关键词:龙雷火;真阳虚衰;温补元阳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76-0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医中对火认识的萌芽时期,它提出了壮火、少火、君火、相火等诸多火的概念,也指出了火致病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火热证的治疗原则是“火郁发之”。

宋、金、元时期,对火的认识不断丰富,认为火的产生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在阳盛之体,外来之六气易于化火,内在之五志亦易化火;气虚所致的阴火学说的诞生,为甘温除热的治疗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明、清时期,火学说的理论渐趋完善,从正反两方面来衡量人体火之利与弊,即正常之火不足则需补之,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运转;异常之火有余则须去之。

“少火、常火、壮火、邪火、君相之火、龙雷之火、心火、肝火”等概念的出现,是对火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分类以及归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白族医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较大。

从保留下来的资料来看,白族医药更像是中医学在白族地区地域化的一种体现,所以白族医药深受中医思想的影响也非常重视人体阳气。

如:著名白族医家朱希仲对火热证的辨识中尤其重视龙雷之火的辨证用药。

他谈到对阴火的认识时说道:“实火易辨易治,阴火难别难疗。

”尤其重视王冰以火逐火的治疗方法,认为阴火生于中下水湿之变,湿气下流,阴火上乘之说是湿陷火逆之变。

1龙雷之火的形成机理“龙火”首出唐代王冰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内涵是“龙火乃病理之火”,“龙火乃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火。

所谓龙雷之火,按取象比类的方法,以龙意喻潜于水中的生命力,以雷之性,说明阳动出阴的升发机理,并以水的寒温,水中火足即元气充沛,比作龙潜的条件。

气虚之热的相火、阴火

气虚之热的相火、阴火

气虚之热的相火、阴火张景岳认为:“相火为体,君火为用,体用合一”,实质是说君火(心之少火)和相火(命门少火),两个正常之火互为体用,相辅相成。

人体内正常之火(少火)有:君火(心火)和相火。

相火包括:包络相火,肝胆相火和命门相火(即肾阳、肾火、“龙雷之火”)。

《内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阴阳和利,各安其所”,各居其位,维持安定和利的平衡常态。

心火和包络相火虽然位居上焦,但正常时它们要下温于肾,同下焦命火都潜于肾水之中,如此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李杲《脾胃论》等有关气虚之热的论述,摘抄于下:“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说明有火邪乘之。

“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乘其土位。

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盖阴火上冲,则气高而喘,为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

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从以上原文观之,气虚发热的病机,有以下三个要点:(1)脾胃气虚,下流于肾;(2)下焦肾间阴火,沸腾上冲;(3)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问题的关键在于,阴火是什么?阴火是如何产生的?可以肯定,阴火是内生的邪火,它是由正气失和而产生的。

当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中焦阳气,下流于肾。

此下流于肾的中焦虚气,搅乱了下焦肾间的水火平衡和稳定,使潜藏在下焦肾间的、其系系于心的下焦的心火、包络相火和命门相火沸腾,变成【邪火】,即“阴火”,此火乃是由正气的君相少火,转化为内生的【壮火邪火】。

阴火,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这几个“火”显然都是指失位之火邪火壮火,是由正气的君相少火,转化为内生的【壮火邪火】,决非正气少火的君相之火。

郑进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辨治真寒假热之象经验拾萃

郑进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辨治真寒假热之象经验拾萃

郑进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辨治真寒假热之象经验拾萃作者:蔡碧波王雪梅刘仁馨郑进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10期摘要:在临床辨治中,郑进教授抓住疾病中元气和君相之火消长生克这一病证主要矛盾,主张从“引火归元”入手,治疗阴虚,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或阴盛格阳,虚阳上越等一派真寒假热之象的疾病,重视“扶正固本、扶阳存阴”。

关键词:引火归元;主诉证治临证;病位;病性;郑进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0-0006-03郑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师承中医诊断学大家郭振球教授,在其学术经验的启迪下,提出“主诉证治”的理念。

这一理念可以阐述为抓主诉诊病位,抓住主诉诊病性,病证结合,规范出临床辨治的方药,化繁为简,寻找一种贴合临床诊疗实际、能统一各种辨证方法、对临床普遍适用、过程量化并能全面反映病证特征的理想的诊病辨证方法。

运用引火归元法辨治真热假寒之象的疾病,正是“主诉证治”在临床中的延伸,每每效如桴鼓,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引火归元”是从《黄帝内经》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疗思想延伸而来的一种针对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治疗方法[1]。

此处“火”又名“相火”、“龙雷之火”或“浮阳之火”等,藏在于肾水之中,起到温煦机体的作用。

“元”又写为“原”和“源”,指命门及肾,为人体生命的本源。

相火系于命门,命门居于两肾之中。

肾藏真阴而寓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2]。

心为君主之官,心之君火由相火派生,且与肾之相火相通。

君火为神用,相火为根本,肾水上滋心,使心阳不至过亢,心阳温煦于下,使肾水不致过寒,这是两脏正常的生理状态。

正如张景岳所言“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不相离矣”。

若肾的阴阳水火消长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外越的火不归元病理状态[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张景岳八卦君火与相火
“火分君相”这个说法,学过中医的都不会陌生,但君火与相火的相互关系,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了。

关于君火与相火的关系,相信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来的就是《素问·天元纪大论》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这句话曾被明代大医张景岳隔空点赞:“夫《内经》发明火义,而以君相明位四字为目,此四字者,个个着实,是诚至道之纲领,有不可不阐扬其精义者。

”张景岳号称“仲景以后,千古一人”,除医理外,还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诸学,是黄药师一般人物。

对,他就是那个把《灵枢》《素问》打乱之后,又合二为一成《类经》的牛人。

所谓“遍索两经”,“尽易旧制”,从类分门,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也。

既然他是这样一个有个性又喜欢独树一帜的人物,难道光点赞下就结束了吗?如果回答“是”,你就图样图森破了。

《景岳全书》中提到:“余向释《内经》,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义,说固详矣,而似犹有未尽者。

及见东垣云∶相火者,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丹溪亦述而证之。

予闻此说,尝掩口而笑,而觉其不察之甚也。

由此兴感,因再绎之。

”前面“说固详矣,而似犹有未尽者”引出浓浓的八卦味道,后面就吊打李东垣和朱丹溪赞同的观点,还“掩口而笑”,
进而“由此兴感,因再绎之”深度八卦,张景岳同学你这样真的好吗?答案是:这(tai)样(dui)太(wo)不(wei)好(kou)了!在围观张景岳八卦君火相火的关系之前,先简单回顾下君火相火的基本概念。

从生理学角度看,君火指心中所含之火。

因心为君主之官而得名。

相火是和“君火”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从五运六气角度看,君火相火都是六气之一,即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首先要八卦的是君火相火的特性,张景岳指出“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

”君火的特性是形而上的,务虚的;相火的特性是形而下的,是务实的。

而决定二者特性的原因是“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相之能力者,以其位也。

”进一步深入八卦,“明者明于上,为化育之元主;位者位于下,为神明之洪基。

此君相相成之大道,而有此天不可无此地,有此君不可无此相也,明矣。


君火高高在上,相火居于其下,有了天必须有地,有君火必须有相火。

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这样的,“君道惟神”,君火属于形而上的道世界,而相火属于形而下的器世界。

《易经》的《系辞》篇曰:“神无方”,神无所在也无所不在,没有方位和形象可言,但在形而下的器世界这个层次,又不能没有方位和形象。

因此,就以相火为方位,根据相火来显现。

那么小伙伴们要问了,五行木火土金水都有,为何要独用这
个“火”字来说君相呢?机智的张景岳早就想到了这点,于是自己给自己设问:“惟于火字独言君相,而他则不及者何也?”
从而引出下面的答案:“盖两间生气,总曰元气,元气惟阳为主,阳气惟火而已。

第火之为用,其道最微,请以火象证之。

如轻清而光焰于上者,火之明也;重实而温蓄于下者,火之位也。

”看到重点了吧,“第火之为用,其道最微”,来来来,让我们了解一下火。

是什么让人和动物不同?当然是懂得使用火!火让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入文明时代。

在希腊神话里,得到火是那么的不容易,看看天神普罗米修斯就知道了。

他从太阳神阿波罗那盗取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却因此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绑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风吹日晒和鹫鹰啄食。

相比而言,我们中国人就聪明很多了,懂得自力更生。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自从人类使用火以来,对火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一为照明,一为日用烧煮等。

火之照明,逐渐有了带来光明,驱除黑暗蒙昧的意义,被特别推崇提高,与火的一般日用功能划出巨大的区别。

中医认识人体之火,也必然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在黑暗的森林里,篝火熊熊燃烧,火光就是君火,代表火的
精神图腾意义,明亮温暖,充满希望,让部落的人聚集到一起;而底部的真实燃烧着的就是相火,代表火的一般日用功能,人们用它取暖,用它烹调,用它吓走野兽。

理解了黑暗森林中的篝火,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以下这段话:“故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此相火之栽根于有地,虽分之则一而二,而总之则二而一者也。

此君火相火之辩。

凡其为生化,为盛衰,为本末,重轻攸系,从可知矣。

”这段话看似文绉绉,其实就是在说,没有相火这个接地气的基础,哪来君火的诗和远方。

亲王马伯庸的一篇短篇小说叫《末日焚书》,里面的主要情节就是在忽如其来的严寒之下,其他燃料耗尽的时候,饥寒交迫的人们在图书馆烧书来取暖。

电影《后天》里,也有相似情节。

所以相火代表的温饱问题是如此之重要,以致于张景岳说:“人生所赖者惟此,故《内经》特以为言。

”恩,《内经》都特地这样说了,人就靠这个活。

具体到人的生理功能中,君火之功能更形而上,高居君位,不有具体职事,专以明照为能。

相火是形而下的凡火,腐熟水谷,蒸腾津液,都靠相火。

那么,相火在哪里呢?张景岳是认同“命门说”的。

“然在《内经》则但表其大义,原无分属之条,惟《刺禁论》曰∶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此固隐然有相火所居之意。

故后世诸家咸谓相火寄在命门,是固然矣。


张景岳毫不客气地继续向李东垣和朱丹溪拍砖道:“故圣人
特命此名,诚重之也。

而后人指之为贼,抑何异耶!此万世之疑窦,故予不得不辩。

”哈哈哈哈,似乎能见到张景岳在大怒拍桌:“实在是看不下去啦!居然敢说相火是元气之贼!不得不辩!是你们逼我的!!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张景岳还假想了一些无知群众在帮对方辩友李东垣和朱丹溪
辩论:“是若谬矣。

第彼之指为贼者,亦有深意。

盖谓人之情欲多有妄动,动则俱能起火,火盛致伤元气,即所谓元气之贼,亦何不可?”
我们似乎看到无知群众在指手划脚:“张景岳同学啊,你这样不对啊,他们说相火是贼,这个是很有深意的,比如人的情欲妄动就会伤了元气,那么这不就是元气之贼么?”张景岳义正词严:“此固邪正之歧,最当明辩者也。

”关于正邪的区别,这点是最应该说清楚的!“夫情欲之动,邪念也,邪念之火为邪气。

君相之火,正气也,正气之蓄为元气。

”接下来开始解析基本概念:“动情欲是邪念,所产生的火当然也是邪火,君火相火如此高大上的名字,你们要记住了,他们是正气。


无知群众无言以对,只听张景岳继续说道:“其在身家,譬之产业,贤者能守之。

不肖者能荡之。

罪与不罪,在子孙之废与不废,基何与焉?相火之义亦犹此耳。

夫既以相称之,而竟以贼名之,其失圣人之意也远矣。

”比如一个家族的基业,好的子孙能守业,不肖子孙会坐吃山空,这些都是子孙
好坏的问题,和基业本身的性质并无关系。

你能因为几个不肖子孙就说基业是贼产么?相火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们竟然敢说相火是贼!张景岳再临门一脚:“且凡火之贼伤人者,非君相之真火,无论在内在外,皆邪火耳。

邪火可言贼,相火不可言贼也。

矧六贼之中,火惟居一,何二子独知畏火,其甚如是,而并昧邪正之大义,亦何谓耶?”而且火里面的贼伤人的,都是邪火。

不管黑狗白狗,咬人就是坏狗。

邪火可以是贼,但相火不能是贼,何况在风寒暑湿燥火这六贼气里面,火只占六分之一。

为何朱丹溪和李东垣就只知道害怕火,还把正邪之区别都混淆了呢?无知群众闻言扑街。

张景岳补刀:“予闻其言,固知其错认面目矣,不觉因而失笑。

”因为他们连邪火和相火的真面目都没有认清楚啊!张景岳哈哈大笑。

徐灵胎在台下看得蠢蠢欲动,忙不迭地跟帖了一段。

“若夫相火之说,则心胞之火能令人怔忡,面赤烦躁眩晕,此则在君火之旁,名为相火,似为确切,试以《内经》参之,自有真见也。


徐灵胎的言下之意是,心包之火,如果产生了邪气就会令人“怔忡,面赤烦躁眩晕”,心包所含当然是相火,但产生的邪气却并不是相火,那是邪火。

当我们谈论君火、相火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生理功能;而当我们谈论邪火、贼火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病理。

这是不同的太极。

张景岳再度隔空点赞道:“夫生以神全,病惟形见,故火邪之为病,必根据于有位有形之相火。

所谓邪火者,即所谓凡火也,即所谓燎原之火也。

惟不得其正,所以为病。

故别以邪火名之,而实非可以君相并言也。


一不小心,被无知群众的问题带远了,说好的只说君火相火的关系呢?真是一言不合,买一送一啊,连邪火和君火相火的区别也说了!张景岳掩口而笑,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