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塑造

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塑造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塑造摘要:城市门户是进出城市的必经要地,不仅是交通枢纽中心,而且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还是城市活动集聚的重要场所。
近几年,我国加速对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布局和建设,深水港、航空港等大型交通枢纽设施得到大力发展,随着高铁网络的构建,铁路枢纽门户地区也引来了新的建设高潮。
区域交通枢纽和网络格局的改变对城市的区位条件、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对城市门户地区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城市形象建设成为城市差异化发展的主要竞争力,这有对城市门户建设提出了战略要求。
关键词:城市门户,城市门户形象,景观设计................2.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概述2.1.1门户指在空间上界定“内”“外”,在功能上承担内外交流,在建筑中含有引导空间序列的含义。
城市门户:1、古代,除界定范围和引导空间序列的涵义2、现代,界定在地理上早以的缺失,而流通和引导功能得以加强综上所述:城市门户通常处于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地区,是城市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场所;并且能够使人确切感受到进入城市空间的区域,它是城市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连接点...,是人们开始认知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更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城市设计理论1、场所——文脉理论把人的需求、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加入到城市空间的研究中。
2、城市意象理论景观相关理论:形式美、尺度、视觉感受;易识别性和可意象性。
道路景观美学:对城市门户地区而言,人们的主要观赏视点、视线通廊、主要路径、行驶方式与速度都是可预见并控制的。
3.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解析3.1从景观体验的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研究3.1.1主体(人)1、体验方式的多样性...:火车站与公交系统(地铁、轻轨、BRT)的综合一体化,无缝衔接与零换乘。
城市街景设计中的人性化与美学思考

城市街景设计中的人性化与美学思考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中心,承载着繁华的商业、文化的交汇和人口的集聚。
城市中的街景设计,不仅是一个美学领域,也是一个人性化设计问题。
一、城市街景设计需符合人性化需求城市街景设计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人们的感受。
人性化的城市街景设计应该将行人的出行体验置于首要位置。
通过提供清晰而智能化的导向系统、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遮阳设施以及充足的绿地来缓解城市压力。
城市街景设计需要适应人们不同需求的站姿、坐姿、行走距离等。
比如,人们走路往往会错过很多景色,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休息亭,让人们能够在景观中逗留片刻,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此外,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设计人性化的公交车站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同时也为市民带来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体验。
二、城市街景设计需注重美学设计城市的街景设计是城市景观美化的重要手段。
美学是城市街景设计的核心。
好的城市设计能为人们创造未曾发现的美感,它应该是寓美于实、荟萃万千的。
美学设计要有品质,美学不是靠追求华丽、奇异的造型和装饰来表现,而是要注重色彩、材质、结构、功能的有机综合,使设计整体达到一定的和谐、优美、适宜。
比如,街灯的造型、灯光的设计都需要充分体现美学概念,构成美丽的街景。
三、城市街景设计需符合文化属性城市街景设计需要符合文化属性,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它需要建立在城市的文化内涵上,突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观众。
例如,香港的苏豪区,色彩斑斓的图案和店铺建筑,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兼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当人走进这个狭窄的社区,会感受到浓浓的地方文化气息。
又比如,上海南京路和淮海路店铺林立的“埠口风情”,体现了老上海商铺魅力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文化内涵。
在城市街景设计中,追求本地文化特色的体现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并且有助于增强市民和游客的归属感。
结语人文建筑学和人性化街景设计理念,是城市美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
关于城市街景立面设计的思考

关于城市街景立面设计的思考摘要:都市街道景观是都市抽象化的一个重要形成部分,一座都市的美及典型性经常通过它的街道景观来体现。
文化是建设的根,咱们指出都市街道美就是要以现代美学为引导,经过对都市街道的“园林美”“庄严美”“幽雅美”“历史美”“人文美”“生态美”等诸方位的建设,形成都市空间的独特点及典型性。
文章结合中国当前都市街道景观文化的现状及已有些难点,从策划规则、文化背景等方面指出中国街道景观的策划方案。
关键词:中国街道景观策划现状对策伴着中国改造开放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都市建设有了较大进展,都市规模在不断发展扩展,同一时间都市中的一点地区已不在适应现代化都市生活,生活环境不良的地区不单影响住民的生活,也损害了都市抽象化,以至于导使都市或者都市中的某些地区对人的招引力削弱。
同一时间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关于自己所居宿的建设物,周围的环境、出行、购物、文娱及其他生活行为有种种不相同的期望及不满,关于自己所居宿的楼房的修理改造,关于街道、公园、绿地及不良家宅区等环境的完善有需要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及漂亮的市容报有较大的希望,想使处理这种抵牾及保持都市能够延期下去发展的需要,都市更新成为都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中国都市街景观策划现状当前,在众多都市街道景观策划中,人们都体现出对都市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策划师更是自觉地从都市的种种历史文化中挖掘及寻觅能表达都市特色的原因,将其融入到街道景观策划当中。
此中不乏有众多优秀的著作,但同一时间也出现了一点难点,重要体然而今下面多少个方面。
1.1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不强在都市街道景观策划中,将都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这是策划师应该的思索的难点。
历史文化现象很冗杂,有形的历史文化即以物态形式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容易被人们所触知,然而无形的历史文化经常经过有形的物体才智被人们所认识及体会。
因此体然而今都市街道景观策划中,则是策划师更加多地注意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及运用,然而缺乏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及表达。
城市步行街区的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

城市步行街区的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城市步行街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地带,是人们休闲娱乐、购物消费和社交互动的场所。
为了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吸引力,城市步行街区的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和环境整治来创造宜人的城市步行街区。
独特的景观设计在城市步行街区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独特性和个性化,以吸引游客和市民。
可以考虑引入绿植和花卉,打造绿意盎然的环境。
花坛、花墙和花廊可以增加城市步行街区的美感,并提供自然气息。
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采用特色建筑和艺术装置,打造独特的景观元素。
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来设计建筑外观和雕塑作品。
科技元素的融入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可以通过灯光、音乐和影像等技术手段,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城市夜景。
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环境整治对于城市步行街区的发展和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环境整治,可以改善街区的卫生状况,提升整体环境质量。
要加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措施,确保街区的清洁和整洁。
经常进行街面的维护和清理,修复破损的路面和设施,确保行人的安全和舒适。
要加强对商家的管理和规范,禁止乱摆摊、乱张贴广告等行为,维护步行街区的良好秩序。
人性化的设施与服务在城市步行街区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便利性。
提供齐全的设施和服务,可以提升步行街区的吸引力和便利性。
街区中应设有舒适的休息座椅、休闲区域和公共卫生间,方便人们休息和社交。
要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和便利,设计合理的人行通道、过街设施和交通标识,确保行人的顺畅移动。
城市步行街区的景观设计与环境整治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独特的景观设计、环境整治和人性化的设施与服务,可以创造宜人的城市步行街区,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公共空间。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步行街区的发展,我们应积极采取行动,注重创新和改进,使步行街区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本文通过独特的景观设计和环境整治,城市步行街区可以成为宜人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休闲与交流场所。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设计成为了建设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有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经验,并进行了一些反思,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
本文将从实践和反思两个方面,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实践一、景观设计的整体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当具备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不再是简单的单一设计,而是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道路布局等综合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
通过整体化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城市的各个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强调人文关怀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艺术、文化的元素,使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增加城市的人文内涵。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
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手法,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水平。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反思一、建设速度过快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过快的建设会导致设计思考不充分,结果可能是景观设计与城市的整体风格不协调,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缺乏文化传承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多场所在设计时都没有充分考虑文化传承的问题。
这导致了许多设计缺乏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缺乏与城市的历史传统相呼应的元素。
应该在景观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文化的元素,使景观与城市的文化底蕴相辅相成。
三、缺乏民众参与城市景观设计往往由专业设计师主导,缺乏广泛的民众参与。
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可能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喜好。
应当重视民众的意见和参与,让市民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决策过程,使其真正符合人们的期待。
结语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将能够不断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营造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关于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

关于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城市步行街作为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其景观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购物、休闲体验以及城市形象。
本文将围绕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展开思考,探讨如何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步行街景观。
一、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原则1.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行人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生态原则:注重绿色环保,提高步行街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公共空间。
3.文化原则:挖掘和展示城市特色文化,使步行街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窗口。
4.创新原则: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步行街的景观品质。
二、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方法1.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步行街的空间布局,形成有序、清晰的动线,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1)线性布局:适用于狭长型的步行街,通过设置节点和景观小品,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引导性。
(2)环形布局: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步行街,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空间结构和良好的视线关系。
(3)网状布局:适用于多交叉口的步行街,强调空间的开阔性和通透性。
2.景观元素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景观元素,丰富步行街的视觉层次。
(1)绿化: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铺装: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铺装材料,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3)雕塑和小品:设置寓意丰富的雕塑和小品,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4)水景:利用水景元素,营造宁静、舒适的休闲空间。
3.设施设计:完善步行街的服务设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1)休息设施:设置足够的休息座椅、亭子等,满足行人的休息需求。
(2)公共卫生设施:合理布局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卫生条件。
(3)照明设施:采用节能、美观的照明设备,保证夜间景观效果。
4.文化表达:将城市文化融入步行街景观设计,展现城市特色。
(1)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展示城市的历史文脉。
(2)文化墙:设置文化墙,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3)主题活动:举办与城市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提升步行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城市公路交通门户地区景观设计——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

城市公路交通门户地区景观设计——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来朝旭【摘要】改善城市门户地区景观环境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城市形象,让外来人员进入城市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现代人工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域环境特征这些宏观要素,提出将榆林市西门户地区打造成体验城市文化和历史,感受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过渡区,并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其自然生态,实现地区环境的永续发展.%Improving urban gateway landscape environment helps establish positive images of the city, and helps newcomers form proper recognition of the city. Taking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west gateway in Yulin City for exampl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modem man-made 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area were investigated,and also macro elements analyzed, such as overall urban plann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city, regional environment features. It was to build the west gateway of Yulin City into a landscape transition area for experiencing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city, and appreciating characteristic images of this region, and to improve its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nvironme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4【总页数】3页(P8188-8190)【关键词】城市公路变通门户地区;景观设计;空间环境【作者】来朝旭【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城市门户作为城市的出入口,它是城市与外界区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重要场所[1]。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思考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思考摘要:对我国现代城市街道景观现状进行了解构,分析目前影响街道景观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根据城市街道景观特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力求唤起人们在设计同时,应该积极去考虑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现状;问题;景观特性;设计原则Consideration of City Streetscape DesignLongYi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n anlaysis of current state of City Streetscape and causes affecting it, and makes an exploration based on its features,and comes up with principles about its design. We should think about doing it by human nature when designing.Key Words:Current state;problem;Streetscape feature;designing principle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街道不仅是人流和车流的通道,还反映着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的总体水平;街道景观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然而,在城市街道的规划和设计中还牵涉到景观问题、生态问题、多专业协作问题和人性化设计问题等。
一、我国城市街道环境景观现状在许多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人们都表现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从城市的各种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寻找能表达城市特色的要素,以致笼统、片面去追求、镶嵌某个历史文化、某个景点,也离开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街道功能设施不健全在我国有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路面的基本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不完善,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不能满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辅助设施严重短缺,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等缺失,缺乏为残疾人、老人的无障碍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空间规模快速扩大,原先的城市门户地区渐渐融入城市中心区域。
本文结合规划实践,针对目前大多数街景规划的偏重于表皮设计的现状,研究了规划的理念、思路和内容,并对街景规划的本质和设计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设计;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
1 引言
城市门户地区的街道,既是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通道之一,也是城市的窗口地段。
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这一特定地段的街道规划是最为常见的设计类型之一。
2 城市门户地区街道的特征
2.1 逐渐由对外交通通道向城市道路转变
当前,许多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市的空间规模快速扩张。
城市的门户地区不断外移,原先的门户地区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
随之而来的是,原本主要承担对外交通的
道路,不得不承担日益增加的市内交通功能,肩负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双重使命。
交通的混杂通常会使得决策部门新建一条过境通道疏
解过境交通,原对外通道的功能逐渐转变为以市内交通为主。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角色转变过程,使得这类道路常常在其城市格局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些交通走廊有时是重要的功能轴线,有时甚至成为城市空间的发展骨架,引导其发展方向。
2.2 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市门户地区的道路,除了服务于交通的功能之外,两侧的其它活动功能也较为丰富,人流较多,其所展现的城市风貌能够体现一定的地域特征。
这些道路往往构成了外地人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名副其实的窗口地区。
2.3 用地功能混杂,建筑形象参差不齐,环境景观不佳
长期以来,城市门户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大都是自发的,缺乏规划引导,属于自下而上型,总体上给人以缺少秩序的感受。
用地功能上比较混乱,较多的是沿街一层皮的商业和小型工业用地,也有少量的居住和办公设施。
建筑以低、多层为主,质量、风格参差不齐,相互之间难以取得协调。
道路景观环境基本是简陋的,仅在个别重要的交通节点有所考虑。
2.4 街道空间单一,有较多的消极空间
由于对外交通道路主要是满足城际交通的,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道路标高也较旁侧形成一定的高差,因而沿街建筑与道路空间之间必然存在形成一种过渡空间。
而这种过渡空间对于城市来说,往往是消极的,既无法改变沿街建筑界面千篇一律的状态,也无法使建筑与道路取得良好的呼应,使得街道空间形态十分单一。
3 项目背景
苏州市东环路位于苏州古城与苏州工业园区的交界处。
随着苏州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东环路地区成为联系二者的重要城市区域,其重要地位日益突出。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以东地区重建改造咨询报告》提出:为协调整个东环路地区的建设发展,需对东环路东部沿线街区加以改造,改善居住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本次规划范围为东环路以东沿路进深约50-100米的区域,北起312国道,南至东兴路,全长约6.5公里。
4 街景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4.1 规划理念
4.1.1 街景设计的实质是街区更新
城市门户地区的街道,两侧建筑年代跨度较长,功能混乱,需要作出规划改造的内容较多,因此其规划必然涉及到道路两侧的纵深部分。
这就要求规划师改变以往“一层皮”的设计套路,以“街区”为规划对象,用整合、有机的设计思路,将街道及其两侧的地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街道所处的区域来做规划定位和分析。
应彻底打破以往表皮设计的藩篱,系统考虑规划街区的功能、交通、景观、环境等等,仔细考察沿街地块的建筑质量,功能发展定位,以城市更新的理念,去完成一项渐进型的街区更新规划。
4.1.2 从街道到区域的有机互动
在街景规划中,设计范围应该不仅包括道路红线内以及沿街的空间,还应包含两侧的纵深区域,至少是临街的首个地块,大多在垂直街道50-100米的范围。
就城市门户地区的街道而言,是城市的窗口地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可以看作是城市部分区域发展的引擎,至少是可以带动城市某个组团的发展。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街道两侧的地块放在整个城市组团或者是更大的区域中,来考虑其性质、功能、更新方式等问题,将街道这根线与区域这个面做到有机融入,互动发展。
这样的规划方案,有利于营造街区的活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2 设计步骤与策略
4.2.1“三步曲”的工作步骤
根据对东环路现状情况的分析,我们确立了“三步曲”的工作步骤,即将规划任务分解为三个工作层次:(图1)
(1)规划整合(intregration)
通过对规划范围及周边地段的综合分析,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确定交通、用地以及城市空间形态上的整体要求。
(2)空间设计(space design)
在规划整合的指导下进行以街道空间和视觉形象为研究对象的空间设计。
主要包括街道节点设计、天际线设计、街道空间断面设计和地块空间设计等。
(3)操作管理(operation)
结合东环路整治实施的要求设置近期和远期目标,提出近期整治措施和长效管理策略,为东环路沿线的地块开发和城市建设提供动态的规划控制。
具体内容包括近期建筑整饬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以及远期地块城市设计导则的设计。
4.2.2 景观改造策略
为弱化高架道路对城市空间的不良影响。
规划确定新建地块统一沿东环路后退10米以上绿化带,建筑后退绿线不小于5米。
形成沿东环路以绿化为主的景观风貌。
同时将较大规模的人行活动和步行空间引入地块内部,创造尺度宜人
的步行空间环境,避免高架路对行人心理造成压抑。
规划利用高架道路形成高视点的观景线路,适应快速交通的观景需求,沿街建筑形象进行大块面处理。
除重点部位外,避免琐碎不堪的细部装饰。
4.3 地域特色塑造
作为连接苏州古城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要纽带,东环路应该兼顾古城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及园区欣欣向荣的现代特色。
规划在“古”与“新”的碰撞交错中得出东环路地区的形象定位为:“延续古城文化脉络、展现新区现代风貌的苏州工业园区西大门”。
设计师充分挖掘地域所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结合现状布局了五个各具特色的道路节点空间。
分别为:“娄门帆影”―以自然生态为主,具有娄江历史感的空间意象;“东港吴门”―东港河畔,苏州传统滨水商业空间的现代演绎;“中新盛景”―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园区中心风貌意象;“金鸡朝阳”―园区独有的金鸡湖风光的浓缩与指示;“南荡姑苏”--黄天荡历史与现代空间意象的交融。
(图2)
通过这五个节点的特色设计,东环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特色城市空间。
不同于其它任何城市,也不同于苏州的其它任何街道。
大大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可识别性和空间品位。
5 街景长效管理策略的探索
城市规划的评价体系与实施机制是动态的、不断反馈的。
同样,街景设计的目标也不是静态的、单一的。
与大多数规划类型不同的是,街景设计还必须更为仔细的考虑近期实施的策略,并为管理者提供一些保持街道良好环境景观的长期的、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
笔者认为,引入管理图则的概念有助于提供这样的一种操作依据。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地块指标的控制,类似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图则的内容;其二是空间景观与风貌的引导,类似于城市设计中的导则的内容,有建筑形体关系、界面、景观视线、建筑风格等;其三是绿化环境与街道设施,包括雕塑、绿化、休憩设施、书报亭,以及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非机动车停放、行道灯、废物箱、公厕等。
此外,一条环境宜人的街道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措施。
譬如,在当前的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街道往往长期始终处于一种施工进行中的状态,地块的更新改造是个渐进的过程。
规划采取了一些工地美化的措施,设计出一系列统一而富有变化的工地围墙的样式,既可以带来街道的美观整洁,也能通过围墙广告位的出让来平衡资金,一举两得。
总之,街景规划的是一种细致深入的设计类型,需要设计者针对各
个项目的具体特点,用心体会,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造手段,方能对症下药,塑造出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以东地区重建改造咨询报告[R],2007.
[2]丁旭,浙江省沿海地区小城镇街景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6,10:第93-96页.
[3][丹]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