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视频传输技术
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广播传输的重要手段。
卫星数字通
信技术可以实现广播传输的全球覆盖,为广播传输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质量和广播覆盖范围。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一、数字音频卫星广播技术
数字音频卫星广播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卫星广播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模拟音
频广播技术,数字音频卫星广播技术具有音质优异、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数字音频卫星广播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广播、电视、语音通信等。
数字地面广播卫星转播技术是一种将地面数字广播信号转发到卫星进行传输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地面广播信号的全球范围覆盖,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听
到数字广播节目。
数字地面广播卫星转播技术还可以提高数字广播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
能力,从而提高广播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互联网卫星广播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卫星广播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无线广
播音频、视频和数据的传输,可以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通过卫星广播收听/观看网络内容。
互联网卫星广播技术也可以提高互联网服务的可靠性和传输速度。
卫星多媒体广播技术是一种用于多种数字媒体传输的卫星广播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
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信号的传输,可以实现多媒体广播服务的全球覆盖。
卫星多媒
体广播技术还可以提高广播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广播传输与多媒体服务的交互性。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是一种通过卫星信道进行音视频传输的技术,它基于卫星通信系统,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器传送信号,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从地面到卫星,再从卫星到地面的传输。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广播电视节目的大范围传输需求。
本文将介绍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现状。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的技术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地面信号制作与传输、卫星中继和地面信号接收。
在地面信号制作与传输阶段,广播电视节目经过摄像、录制与编辑后,通过编码器将音视频信号压缩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调制器将信号调制为卫星所需的频率和制式。
随后,信号通过天线传输到地面站。
卫星中继环节中,地面信号被发送到卫星上,再由卫星转发到目标接收终端。
最后,在地面信号接收环节,用户通过卫星接收装置接收卫星信号,经过解调和解码后,恢复为可观看的音视频信号。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
首先,卫星广播电视传输可以实现远程地区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在偏远地区或冲突地区,由于地形、网络等原因,传统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难以实现覆盖。
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可以通过卫星信道直接传送信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为远程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娱乐信息。
其次,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
由于卫星传输具有较高的带宽和传输容量,可以提供高清晰度、高音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传统的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往往受到信号传输距离、网络拥塞等因素的影响,画质和声音会受到较大的损耗。
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可以通过高速传输,保证信号质量,提供更好的观看和听觉体验。
此外,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还具有多路复用的优势。
由于卫星传输中继可以同时传送多个频道的节目,不同的频道可以共享同一个卫星信道,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这意味着在有限的卫星信道资源下,可以传输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总结来说,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进行音视频传输的技术。
卫星通信:实现全球互联的关键技术!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之间传递信息的技术。
它是实现全球互联和广域通信的关键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
1. 全球覆盖能力:卫星通信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偏远地区,都可以接入通信网络。
这使得卫星通信在灾难救援、海上航行、军事通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高带宽和高速率:卫星通信具有较大的带宽和高速率的优势,能够支持大量数据的传输,包括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这使得卫星通信在高清电视、互联网接入、远程医疗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3. 网络延迟较高:由于信号需要从地球到卫星再返回地球,卫星通信的网络延迟相对较高,通信时延较大。
这在某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在线游戏、金融交易)中可能会受到影响。
4. 应急通信和灾后恢复:卫星通信在自然灾害、紧急情况下具有快速建立通信链路的能力,能够提供应急通信支持。
在灾后恢复阶段,卫星通信可以通过移动卫星终端设备,帮助恢复中断的通信网络。
5. 远程Sensing 和科学研究:卫星通信还广泛应用于遥感领域,利用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数据,如气象、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等。
这为环境保护、气候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6. 卫星导航和定位服务:卫星通信技术也被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导航系统中,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和导航服务,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航空航海、物流运输等领域。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卫星互联网、高能效低轨卫星等新兴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
卫星通信的发展为全球互联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并在促进信息交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通信技术中的卫星通信原理

了解通信技术中的卫星通信原理卫星通信原理是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点,将信息从发送者传输到接收者,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卫星通信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应用领域。
卫星通信的原理主要包括发送端、卫星和接收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发送端通过天线将待发送的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射至空中。
接下来,卫星作为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信号,并在空中进行放大和频率转换。
卫星将处理过的信号以更高的功率重新发送到接收端,并通过天线接收端进行接收和解码。
卫星通信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地球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和地球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在地球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与各自的地球站连接,通过中继卫星实现信号传输。
这种方式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和跨国通信等场景。
而在地球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与地面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连接,通过中继卫星实现信号传输。
这种方式适用于移动通信和卫星广播等场景。
卫星通信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场景。
它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是海洋、沙漠还是偏远地区,都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卫星通信具有高速传输和大容量的优势,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视频传输。
卫星通信还具有抗干扰和抗破坏的特点,能够在自然灾害或战争等极端环境下保持通信链路的稳定性。
卫星通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视广播领域,通过卫星传输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号覆盖,提供高清晰度的电视频道。
在移动通信领域,卫星通信可以提供边缘地区和偏远地区的通信服务,弥补地面通信的不足。
再次,在军事和航空领域,卫星通信可以实现长距离通信和导航定位,提高战场作战和航空安全的效率。
卫星通信还在气象预报、灾害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卫星通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卫星通信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不太可承受。
天气条件和大气层等因素都可能对卫星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和衰减。
2024年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前景分析

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正在逐渐崛起。
该市场以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传输视听图象信号为主,涵盖了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该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市场概述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包括了卫星传输设备、传输服务、终端设备等多个环节。
目前,该市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据报告显示,该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3. 市场驱动因素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3.1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高速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出现,为视听图象信号的传输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手段。
此外,新型的压缩和编码技术也使得视听图象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和清晰。
3.2 带宽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高清视频、直播以及视频点播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视频传输的需求。
卫星通信具有广域覆盖和高带宽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视听图象信号传输需求。
3.3 互联网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用户对于视听图象信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卫星通信传输视听图象信号,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收看直播、点播视频,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4. 市场竞争态势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传统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和电信运营商等。
这些竞争者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服务优化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5. 市场前景展望视听图象信号卫星通信传输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同时,新的应用场景的出现,如物联网、智能家居等,也将进一步推动该市场的发展。
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适于卫星通信传输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适于卫星通信传输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卫星通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通信高速、高质量、可靠的需求。
信道编码技术是提高卫星通信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适于卫星通信传输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
一、Turbo码Turbo码是一种纠错码,由法国人Berrou于1993年提出。
Turbo码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其性能接近香农极限。
同时,Turbo码具有并行结构,可以通过并行解码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传输速率。
在卫星通信中,Turbo码可以通过卫星信道传输多路音视频流,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节省设备成本。
二、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是一种随机分布的线性码,由加拿大科学家Mackay、Neal和Davey提出。
LDPC码具有良好的实现性能和先进的阈值性能,能够获得非常接近于香农极限的性能。
在卫星通信中,LDPC码可以通过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结合现代智能技术、自适应调节等手段,实现高效高速瞬时解码。
三、Polar码Polar码是由土耳其学者Arikan在200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编码技术。
Polar码在错误纠正性能、低译码延时等方面表现出色,具有极高的容量逼近性和可扩展性。
在卫星通信中,Polar码可以通过结合自适应算法、以卫星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更加高效的系统性能提升。
四、Convolution码卷积码是一种线性码,具有良好的流水线结构,可通过并行解码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在卫星通信中,应用广泛。
在与调制解调相结合的信道编码技术中,卷积码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调试方式,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适于卫星通信传输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不断涌现。
这些技术在高速、高质量、可靠的卫星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卫星通信技术和全球导航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和全球导航系统卫星通信技术和全球导航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以及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卫星通信技术和全球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卫星作为媒介,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组成。
地面站负责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将用户终端发出的信号经地面站发送到卫星,再由卫星传输并将信号传递给目标终端用户。
这种技术具有广域覆盖、跨地域通信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使得人们能够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通信。
卫星通信技术在通信行业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在偏远地区和海上等没有传统通信基础设施的地方,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可靠的通信服务,将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们。
在天气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卫星通信技术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广覆盖特性可以快速恢复通信网络,提供援助和救助。
此外,卫星通信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领域。
卫星广播和电视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信号传送,使人们可以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
卫星互联网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即使在遥远的地区也可以通过卫星互联网与外界保持联系,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资源。
全球导航系统是利用人造卫星发射和接收信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的系统。
目前,全球导航系统主要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卫星发射精确的信号,并由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根据信号的延迟和接收时间推算出设备的位置。
全球导航系统在交通、军事、航空和航海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交通领域,全球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导航服务,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避免拥堵和提供实时交通信息。
在军事领域,全球导航系统可以用于战争时的目标定位和导航。
在航空和航海领域,全球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飞行和航行导航服务,保障航空、航海安全。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军事、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环保、气象、水利、测绘等领域。
在跨国通信、数据传输和互联网等方面,卫星通信技术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电视广播领域卫星直播技术已成为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主要手段。
通过人造卫星的传输,可以让全世界观众都可以收看同一频道的节目。
2. 互联网通信领域卫星互联网已经成为海上、空中和边远地区的主要通信方式。
通过连接多个卫星,可以构建全球性的卫星通信网络,使数据传输更加快捷、安全。
3. 气象遥感领域卫星气象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为国家灾害预警和重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卫星通信网络也为气象遥感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4. 航空领域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飞行导航和管理。
它可以从卫星上接收地面雷达、气象、飞行状况等信息,并传送给飞机驾驶员。
5. 航天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在航天领域有重要应用。
人造卫星可以掌握太空信息、传递数据和实现协调,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6. 渔业领域卫星渔业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全球海洋和沿海区域的渔业资源,提供渔业资源管理和防止黑色渔业的技术支持。
7. 地震监测领域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全球地震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对于预测地震和灾害后救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清视频直播成为核心随着时代进步,高清视频将成为卫星视频直播领域的核心。
因为高清视频直播需要更高的传输带宽,但卫星通信对带宽资源的使用相对有限,所以未来卫星通信必须加速对高清视频直播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 信号加密水平提高在信息安全方面,卫星通信技术要继续加强信号加密水平,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研究新的信号加密技术,可以避免黑客攻击、资料泄漏、身份识别和秘密通讯被窃听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观察1 引言广义卫星通信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
对于广播电视及当前新起的流媒体直播电视传输而言,卫星通信传输方式接收公共卫星电视资源经济有效,并且可靠性高。
为此,讨论针对基于卫星通信方式下的视频传输技术的使用,重点讨论包括其中的关键技术、存在的瓶颈及解决方案以及发展方向。
2 发展历史、起源1945年,ArthurC.Clarke 在英国的《无线电世卫星通信视频传输技术郭骁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433)摘要:本文就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视频传输方法进行阐述,其中包括通过卫星通信传输视频的发展历史及起源,进行视频传输过程中使用的关键卫星通信技术,技术瓶颈、解决方法以及当前的发展方向、前沿技术等。
侧重从调制编码技术、天线系统、高带宽波段KA波段的利用以及流媒体传输技术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引入了卫星激光通信技术、智能天线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
关键词:卫星通信;视频传输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8.06.016中图分类号:TN927+.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8)06-0055-08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laborate the method of video transmission based on satellit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t is include the history of video transmission based 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key technology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o transmit video,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with the solu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It is to lay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ology, antenna system, the usage of the band of KA and the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introduce the las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mart antenna system as well.Key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video transmissionVid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Guo Xiaoxuan(China Telecom Corporation Limited 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433)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地球外的中继》,用以对卫星通信的可行性设想进行论证;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用于观测、研究及通信实验;1958年美国NASA 发射了SCORE 试验卫星,用以进行磁带录音信号传输试验;1960年美国发射ECHO 卫星用于调频电话和电视转播;196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 发射RELAY-1卫星,完成美、日间电视传输。
在我国,1969年建设卫星通信接收站;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自己的人造卫星,成功向地面传送了“东方红”乐曲;1972年2月24日我国第一个含收发系统的卫星地球站;1988年发射的东方红二号甲DFH-2A 为我国的电视传输、对外广播作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发射的DFH-3A ,在1998年开始用于电视、电话业务、VSAT 网、数据传输等 ;2008年在西昌发射的“中星9号”卫星使用ABS-S 标准,并实现起来,为此高阶调制也开始逐步应用起来,DVB-S2标准开始采用16APSK 、32APSK 。
更进一步提高了频谱和功率效率 。
3.1.2 编码技术传统的编码技术有BCH 码、R S 码、级联码、Tu r b o 码、L DPC 码、分组级前向纠错删码等。
然而,传统编码技术与香农理论存在2-3dB 的差距,但Turbo 码仅与香农极限差距0.7dB 已基本接近,是比较优秀的编码方式。
Turbo 码原名并行级联卷积码,比传统编码优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迭代译码特性,即通过外译码器的输出信息反馈给内译码器,使两个相互独立的译码器互相利用信息,互相级联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长码的效果。
通常有双重Tu rbo 码,还有多重Turbo 码,一般目前卫星通信使用双重Turbo 码,但是按照香农理论,只要信息速率不大于信道容量,编码长度不断增大,则抗干扰性越强,并能实现无误通信。
为此多重Turbo 码还有降低信道中误码率的功能,不过目前还在研究测试阶段 。
信道编码使用Turbo 串行方案加联合卷积码能有效提高减低复杂度,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3.2 传输质量(差错)控制技术的选择在对地静止轨道卫星(GEO )的通信传输过程中,单程时延为270ms 。
由于白噪声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引起随机误码发生使得TCP 控制协议性能不稳定,影响传输质量,为此需要进行基于传输的差错控制。
在DVB-S 视频传输过程中,使用MPEG-2的数据包格式,188个字节中包含1个同步字段,信道传输采用RS 编解码方式,增加16个纠错校验位。
而丢帧由两种情况引起: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帧头改变引起的同步失败而丢帧,第二种情况是因为误码引起的丢帧。
3.2.1 重传技术丢帧使用重传的方式进行差错控制一般有三种:自动重传机制A RQ 、选择性重传机制SR _ARQ 、主动性重传机制CA_ARQ 。
自动重传机制:当检测发现当前一帧丢失后,重传当前一帧,不影响后续帧的传输为自动重传;选择性重传机制:有限次选择性重传部分可靠且承担例如湖南卫视、新疆卫视等多地卫星电视的广播任务,“中星9号”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 ;2017年4月我国发射首颗Ka 波段高通量卫星“实践十三号”后更名为“中星十六号”,计划对飞机、远洋油轮等地面网络覆盖不好的区域进行网络信号补偿,进入试运行状态。
卫星通信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未来随着多媒体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带宽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通信无处不在的理念,卫星通信将作为取代传统有线通信主体的一种方式被广为运用,而承载在卫星通信上的多媒体业务也将是卫星通信的主体之一并因此而不断多元化发展。
在这方面,我国还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值得拓展的领域。
3 关键技术基于卫星通信的视频传输技术的关键技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3.1 调制及编码技术3.1.1 调制技术传统调制技术有相移键控调制方式、频移键控调制方式、正交幅度调制QA M 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 )。
在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系统中,高功率放大器等都为非线性部件,因而该信道具有带限和非线性特性,为此需要有包络恒定及最小功率谱占有率特性。
所以一般广播电视卫星系统中常采用相移键控调制方式。
另外,由于随着相位调制阶数增加,带来频带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却引起抗干扰性能下降,解调设备复杂性增加,为此,数字广播卫星电视系统广泛使用的调制解调方式主要为: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2DPSK/BPSK )、四进制相移键控调制(QPSK/QDPSK )、八进制相移键控调制(8DPSK/8PSK )。
以下为二、四、八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比较表,根据频带利用率需求、抗干扰能力及调制解调器的成本等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调制解调方式 。
表1 二、四、八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比较表由于目前转发器和天线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功率提高或误码降低的方式及方法也开始简单易产业观察的ARQ ,在卫星链路接收端进行缓存并等待排序;主动性重传机制:设置一个误帧缓存器,对误帧进行校验,若发现可靠则立即重传,若发现非可靠误帧重传请求,则累计在误帧缓存器中,当达到一定门限时统一发给数据源,要求对内所有误帧进行重传。
该机制是自动重传和选择性重传的结合。
通过仿真,由图1可见,对于CA_ARQ 而言,当缓存器越大,则传输时延相对较小,建议能够选择较大的缓存器。
而由图2可见,当误码率Pe<10-4时,也就是信道状况非常好,误码率低的情况下,三种重传机制基本一致,如果需要帧排序,则建议使用SA_ARQ ,若Pe ≥10-4时,则可以看到CA_ARQ 的传输延时最稳定也最小。
所以对于重传技术,建议能够选择CA_ARQ 。
流传输协议分装变成传输流。
在DVB-S 中,从PES 到TS 的过程中插入FEC 纠错码并使用不同的FEC 速率:-1/2、2/3、3/4、5/6、7/8。
以3/4为例,其表示3/4为真实数据,1/4为纠错码。
因而FEC 速率越低、纠错码占比越高。
如果相同功率的前提下,解码门限低,则天线直径小,容易接受,反之,则解码门限高,天线直径大,接受困难。
例如,韩国阿里郎节目符码率为4420,1/8用来进行纠错,而同样4420的亚洲2号,用1/4来纠错,为此画质韩国阿里郎会高些因为更多的数据用来传输视频流,但是亚洲2号的接收更容易些,因为相同速率下纠错码占比高,解码门限低 。
3.2.3 HEC混合纠错技术混合纠错技术是结合重传技术与前向纠错技术与一体。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纠错译码,然后再检测是否有误码,如果还有则通过反馈信道进行重传,确保误码极低;另一种方法是先检错,当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控制在FEC 能够解决的情况下,进行前向纠错,如果判断下来不能以FEC 的方式进行纠错,则换做重传的方式 。
这三种差错控制技术比较:对于混合纠错和重传技术因为需要反馈信道,存在干扰严重时,系统重发消息,于是消息连续性和实时性较差,而信道质量差或者用户数多时,反馈信道流量增加,引起吞吐量下降,并且重传技术及混合纠错技术因为都涉及到反馈信道,为此适合于点对点通信,对于广播尤其是视频类方式的广播业务是不利的。
为此在视频类广播业务中常常使用FEC 更多些 。
3.3 多址接入技术的选择:多址连接是指多个地球站通过共用的卫星信道,同时建立各自的信道,从而实现各种地球站相互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