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列传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
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
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
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①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何则?无备故也。
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
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
”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
蒲守恐,请胡衍。
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
夫卫之所以为卫煮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折而从之线河之外而无以取煮强也并卫於魏魏强。
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
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
”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樗里子曰:“善。
”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
衍能令释蒲勿攻。
”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
”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
”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
于是遂解蒲而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列传》) 注:①知伯:春秋中期晋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晋悼公霸业复兴的最大功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面从之/魏亡西河之外面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B.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C.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面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D.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於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於魏/魏必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惠王:即秦惠文王的谥号。
《甘罗》文言文阅读答案

《甘罗》文言文阅读答案推荐文章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热度:八年级文言文《观潮》知识点总结梳理热度: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热度:做语文卷子的答题技巧方法热度: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热度: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甘罗》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8)全文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8)全文①入质:作人质。
质,人质,古代派往别国作抵押的人。
②强:勉强。
③女:同汝,你。
④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
此系传说。
大,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录《正义》云:尊其道德,故曰大。
•⑤遽(j,具):急,匆忙。
⑥武安君:即白起。
⑦堕(huī,灰):毁坏。
这里是攻陷的意思。
⑧应侯:即范睢。
⑨专:权重,权大。
⑩与:同欤。
行有日①,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②,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③,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④。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①行有日:行期已确定。
②无异故:没有别的缘故。
③赍(jī机):送物给人。
④与:帮助。
太史公曰:樗里子以骨肉重①,固其理②,而秦人称其智,故颇采焉③。
甘茂起下蔡闾阎④,显名诸侯,重强齐楚⑤。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
虽非笃行之君子⑥,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⑦。
①重:受尊重。
②理:常理,常情。
③采:收集,采录。
④闾阎:古代里巷的门称闾或阎,这里指居住在乡里的平民。
⑤重强齐楚:为强大的齐国、楚国所推重。
⑥笃:厚道,忠诚。
⑦趋:趋向,这里是时行的意思。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全文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全文张凤岭译注【说明】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
本篇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
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
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
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
(《评林》)所言当是。
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乃遭谗逃往齐国。
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这篇传记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
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
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人物众多且各具性格特征,是这篇传记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文中除传主外涉及历史人物近二十个,其中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即有十余人,国君、卿相、文臣、武将、策士、说客无所不有,如同一幅政治舞台上的人物画廊。
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
如甘茂攻打宜阳向武王的表白,既反映了他作为羁旅之臣的后顾之忧,又表现了他攻打宜阳胸有成竹的智谋和才干;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则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甘茂——精选推荐

⽢茂折叠编辑本段⼈物简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
⼜率兵平定蜀乱。
六年前309年秦初置丞相,⽢茂为右相。
七年前308 年秋受命为将,攻韩之宜阳,今河南宜阳西。
以打开秦东向门户。
⾏前分析楚韩盟不固,楚⽆意救韩。
⼜亲⾄魏赵游说,使其不出兵救韩。
鉴于宜阳城坚难攻,恐攻城⽇久⽽遭⼈谗⾔,遂与秦王订下息壤(今陕西咸阳东郊)之盟。
后攻宜阳5⽉未下,公孙衍、樗⾥疾果谮之于秦王,秦王终守信⽽发兵助之。
⽢茂⼜出私财犒劳将⼠,于次年终克宜阳,斩⾸6万。
并渡过黄河驻于武遂(今⼭西垣曲)东南。
同年因楚围韩雍⽒(今河南禹州东北),⼒劝秦昭王救韩。
后因劝秦王归还韩武遂⽽被疑,遭向寿、公孙衍谗毁,被迫于攻魏蒲阪时逃⾄齐,任齐上卿。
⼗年前305年为齐使楚。
秦欲令楚送还⽢茂,楚以其贤⽽拒秦。
卒于魏。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任右丞相、⽢茂任左丞相。
本篇即是樗⾥⼦和⽢茂的合传并附⽢茂之孙⽢罗传。
折叠编辑本段⼈物经历秦惠王时期任⼈唯贤且不问出⾝所以当时很多别国的能⼈加⼊到秦王朝⼯作他们取得了军功之后统称为客卿也就是所谓的“羁旅之⾂”这种⾂往往得不到真正的信任司马错、张仪、魏章、⽢茂莫不如是牢牢掌握秦国政权的还是秦的王族这点不同于中原各国秦王族⾃⾝也能⼈辈出跟⽢茂同时代的有樗⾥⼦名叫疾是秦惠王的弟弟来限制⽢茂。
⽢茂是下蔡⼈。
下蔡顾名思义在上蔡的下⾯上蔡为古代蔡国地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胡于蔡⽈蔡仲。
⽽下蔡却属于楚国。
所以⽢茂是于楚⼊秦的。
⽢茂年少时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跟他学习诸⼦百家的学说。
后来通过张仪、樗⾥⼦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王的机会。
惠王接见后很喜欢他就派他为将去帮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魏章那个时候是都尉是仅次于国尉的军事长官爵位应该在第⼗级左庶长左右。
所以⽢茂也是典型的拜师学艺后才开始军事政治⽣涯的跟⽩起、王翦从兵头⼲起的将领有所不同他的政治⽣涯跟吴起、厐涓、孙膑类同。
按说法是属于科班出⾝的。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甘茂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甘茂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
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
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
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
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
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
”武王许之。
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
事成,尽以为子功。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
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
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
武王召甘茂,欲罢兵。
甘茂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
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
其弟立,为昭王。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
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
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
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
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
”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
”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
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
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
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
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
”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
秦卒相向寿。
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B.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C.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D.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7)全文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7)全文①外族:即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妻子一方的亲属。
②相长:相互敬重。
③如:往、到。
④禽困覆车:野兽被围困急了,也能撞翻猎人的车子。
与困兽犹斗意近。
⑤私徒:私家的徒隶。
阏(,厄):阻止。
⑥孰:同熟。
仔细、周详。
⑦当:挡住,对付。
⑧谒:陈述。
⑨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们说,尊重别人所尊重的东西,才能赢得别记》:按亡,谓亡失秦、楚之交。
⒁僻:通避,躲开。
雠:仇敌,仇人。
⒂反:同返。
返回。
⒃寄地:颍川原为韩国地,被楚国夺去,故言寄地。
寄,权当寄托之意。
⒄交走:争着奔向。
⒅过:指责过失。
⒆诛:谴责,惩罚。
⒇无事:指公孙奭、甘茂不能再联合韩、魏攻打齐国。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
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
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①,亡去。
樗里子与魏讲②,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
代为齐使于秦。
甘茂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
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③,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④。
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⑤。
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⑥。
苏代许诺。
遂致使于秦。
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
其居于秦,累世重矣⑦。
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
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王不若重其贽⑧,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
秦王曰:善。
即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于齐。
甘茂不往。
苏代谓齐湣王曰:夫甘茂,贤人也。
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
甘茂德王之赐⑨,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
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
即位之上卿而处之。
秦因复甘茂之家以市于齐⑩。
①蒲阪:梁玉绳《史记志疑》:按:蒲阪乃皮氏之误。
②讲:和解。
③会绩:一起搓麻线。
④一:同。
斯:此。
⑤当路:陈直《史记新证》:盖为先秦人之习俗语,与后来之称当道相同。
当道,即掌握权势。
⑥振:同赈。
救济,挽救。
⑦累世:指甘茂为秦王服务累积惠、武、昭三代。
《甘罗》终结版

“侯爷也侯,猢狲也猴,文信为哪侯哉?” “侯爷赏孙猴,爷侯孙也侯。”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相、使、强、 难、事”和“于、其、以”等虚词 2.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 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一. 《樗
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秦国派张唐出使燕国的目的是什 么? 张唐为什么不接受差遣?文信侯 对此的反应如何? 甘罗见张唐的目的是什么,他是 怎样说服张唐的呢?他的说理有 何独特之处?
文信侯为何要入言之于始皇? 赵襄王为何要郊迎甘罗? 赵王为何欣然接受甘罗的计策呢? 分析甘罗是如何说服赵王的。
甘罗为何能成功?
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有 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 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 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 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 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 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 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 意,说:“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 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 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 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 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①强秦做后盾。 ②聪明与机智:洞察时局,利用人 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解决 了丞相吕不韦解决不了的问题, 使泰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 国十六座城池。
研讨探究
1. 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 决矛盾的?
提示: ①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 ②与张唐对话: 对张唐的威慑 ③与赵王对话: 对赵王的规劝
文本解读
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 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 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 一》。”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 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 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 为“智囊”。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 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 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 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 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 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罗列传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高考文言
文阅读答案翻译
甘罗列传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
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
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
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
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
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
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
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
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
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
“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
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
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
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
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
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
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
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
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
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
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
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
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
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
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
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
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
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攻取,破城堕邑堕:堕落
B.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C.武安君难之难:意动用法,认为……难,诘难
D.赵襄王郊迎甘罗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3分)
A.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
杜邮
B.请为张唐先报赵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今之燕必经赵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
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7.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3分)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
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
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
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
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
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
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
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
诈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甘罗服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却
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
B.甘罗游说张唐采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
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
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
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
个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城的好处。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4分)
②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甘罗“游说成功”的两个
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甘罗列传史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
5.A(堕:毁坏)
6.C(均为动词,往、到,A介词,到/介词,在B介
词,替/动词,是D动词,给/通“欤”,语气词,
“吗”。)
7.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
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
下尤趋谋诈哉。)
8.A(去的是燕国任相。)
9(1)①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
去?(身、女、焉、大意各1分)
②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
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而、广、大意各
1分)
(2)①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②赵
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③秦归燕太子。④赵攻燕(答对任
何两点即可得3分)
甘罗列传史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
岁,侍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
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辅助燕国,打
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
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
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
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
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
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
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
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告诉张卿去燕国任相,可
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
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
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
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
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
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
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
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
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
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
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
“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
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
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
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
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行期已经确定,
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
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
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
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
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
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
“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
“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
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
“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
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
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
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
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
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
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
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
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
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
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
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着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
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