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会和明代戏剧发展概况25页PPT

合集下载

第六章明朝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6.5 -6.6-6.7.ppt

第六章明朝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6.5 -6.6-6.7.ppt

第六章明朝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20
2020/12/12
利玛窦(1552--1610),是天主教在 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 一,也是第一位研究 中国文学典籍的西方 学者。他在中国颇受 士大夫的敬重,神尊 称为“泰西儒士”。
6.7 西学东渐
21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利玛 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 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 建士大夫的好感。后来,他向明朝皇帝 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 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居北京传教。
2020/12/12
6.7 西学东渐
22
随后,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他们和利玛窦一 道,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 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和 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岀突 岀贡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 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一上合译一些西方 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 新的生机。
6.6 科学技术的进步
16
2020/12/12
6.6 科学技术的进步
17
2020/12/12
6.6 科学技术的进步
18
姓名 李时珍
徐光启 徐霞客 宋应星
2020/12/12
时间
著作
主要内容
价值
明朝 明朝 明朝 明末
《本草纲目书》 记载药物一千
八百多种,方
剂一万多个。
全面总结了16 世纪前的中国 医药学,被誉 为“东方医学 巨典”。
空形象的塑造,反 息的长篇
映了人民蔑视封建 神话小说。
统治和敢于斗争的
精神。
6.5 文学和艺术新成就
6
2、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到了明后期进入兴盛阶段,“三言 “两拍”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三言”是指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 短篇小说集,由冯梦龙编著。“两拍” 是指初 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短篇小 说集,作者凌濛初。

明代社会与明代戏剧发展概况27页PPT

明代社会与明代戏剧发展概况27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明代社会与明代戏剧发展概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第十一讲明代戏曲PPT共32页

第十一讲明代戏曲PPT共32页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都 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表现了对妇女的称赞。
《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 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体制 音律上,有不少创新: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 杂剧合集。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 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长短不一,从此 短剧大为盛行。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 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 例。
三、后期(1572——1644)呈现出繁荣的形势。其表 现在:一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创作,写南杂剧的有徐 复祚(《一文钱》),陈与郊(《昭君出塞》等)。 写北杂剧的有孟称舜(《英雄成败》等)、王衡 (《郁轮袍》等),南北曲兼写的有叶宪祖(《易水 寒》、《四艳记》等)
二是出现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戏曲理论著作,如吕天成 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 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 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 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 唱、轮唱。
第二节 徐渭及其《四声猿》

第六章_明代戏曲

第六章_明代戏曲
2,理论条件:李梦阳、何景明、王慎中、唐顺之等一批名士在理论上明确 肯定了戏曲文学的价值。
3,市民阶层的壮大、新的读者群和作家群的形成,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戏曲的繁荣。
五、几种戏曲概念的区别
(一)明代杂剧与元代杂剧之比较
1,结构上,明代杂剧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程式,结构比较自由
(白)想俺林冲,在那八十万军中,作了禁军教头, 征那土蕃的时节呵。
《宝剑记》的成就
一是将原本是充满市井味道的草莽英雄故事, 敷演成了士大夫的歌唱;
二是开始挑战《琵琶记》的权威,在注意道德 说教的同时,在艺术上注重音韵的谐和言辞的 俊美,在内容上开始冲破家庭伦理的局限,开 拓了在政治上的忠奸题材;
一、前期作家、作品数量虽多,但题材单调, 成就甚微,多是宫廷派作家朱权、朱有燉的喜 庆剧、道德剧、神仙剧。
二、明中叶后,杂剧内容和手法都有创新。出 现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短小精 悍,多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
一、明代前期杂剧
《御制大明律·禁止搬做杂剧律令》: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 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2.唱词安排的均匀。 《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
3.南北曲合流的尝试。 《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13431422后),山东淄
川人。明成祖御前
得意侍从,著杂剧 16种,今存5种。
代表作《萧淑兰情 寄菩萨蛮》。
杨讷,字景贤,
三、声律论。格律至上,追求 “合律依腔”
吴江派的主要人物
吕天成:《齐东绝倒》、《曲品》(继《南词叙录》之 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明代社会与明代戏剧发展概况

明代社会与明代戏剧发展概况

第四阶段:明末天启, 第四阶段:明末天启,崇祯两朝
吴江门徒继承了沈景注重格律,语言通俗 的长处,又吸收了汤显祖组织工巧,文采 斐然的特色,因而在创作上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
冯梦龙《精忠旗》 沈自晋《望湖亭》 冯梦龙《精忠旗》 沈自晋《望湖亭》
临川后学变汤显祖的积极浪漫主义为庸俗 浪漫主义,在剧情无法结构的情况下大搞 误会法,巧合法,甚至出现“戏不够鬼来 误会法,巧合法,甚至出现“ 凑”,使创作落入了歧途。最有名的作家 是大汉奸阮大铖的《春灯谜》 是大汉奸阮大铖的《春灯谜》,《燕子 笺》。
梁辰鱼 <<浣纱记>> 以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为 <<浣纱记>> 以西施, 线索,反映了吴越的政治斗争. 线索,反映了吴越的政治斗争.是一出崇高而 苦涩的爱情悲剧,一出沉重的爱情悲剧. 苦涩的爱情悲剧,一出沉重的爱情悲剧. “兔死狗烹”,范蠡在功成名就后,携西施 兔死狗烹” 范蠡在功成名就后, 泛湖而去, 泛湖而去,”呀,看满目兴亡真惨凄,笑吴是何人 看满目兴亡真惨凄, 越是谁? ----引出苍凉沉重的王朝兴衰之感, 越是谁?”----引出苍凉沉重的王朝兴衰之感, 体现出作者对明中叶内忧外患及其根源的担 忧.
<<浣纱记>>的突出贡献 <<浣纱记 的突出贡献 浣纱记>>
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昆山腔谱曲的剧本, 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昆山腔谱曲的剧本,为昆 剧的滥觞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剧的滥觞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把一个亡国的女子作为主角加以赞叹, 把一个亡国的女子作为主角加以赞叹,反驳 了传统的女色亡国论,这无疑是大胆的举动. 了传统的女色亡国论,这无疑是大胆的举动. 将政治和爱情联系起来,开创了清初<<长生 将政治和爱情联系起来,开创了清初<<长生 殿>>,<<桃花扇>>等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 >>,<<桃花扇>>等剧”借离合之情, 之感”的创作手法. 之感”的创作手法.

明代杂剧的流变2021最全PPT

明代杂剧的流变2021最全PPT
性,具有个性解放色彩。 对所谓的巍巍正统与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嬉笑怒骂,谑而有理,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二妖被吕洞宾度化成仙。 《录鬼簿续编》。 王衡《郁轮袍》:文痞王推冒充王维骗取功名。
《四声猿》包括四本短戏:
杨景贤《西游记》共6本24出。多数情节与百回本小 吕天成《齐东绝倒》:把讥刺的矛头直接对准
▪ 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今 存杂剧31种。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诗 文集《诚斋新录》。
朱有燉的杂剧
▪ 较好的有道德剧《香囊怨》(写妓女刘盼 春和秀才周恭事)、英雄剧《仗义疏财》 (讲李逵和燕青事)。
▪ 杂剧艺术成就:文词本色,音律和谐,注意调 剂排场的冷热和歌舞的穿插,便于演出。
2.宫廷派剧作家较多:皇室二朱,明初十六子 木兰武功盖世,功绩超过男子。
说《西游记》并不一致。 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必然导致其杂剧题材的狭窄。
剧目523种,现存180多种。 一、皇室二朱:朱权、朱有燉
刘东生《娇红记》,2本8折。写申生和娇娘的恋爱 祢衡唱 [混江龙]:
在文艺创作中纵横驰骋,迸发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 体制的改革:突破一人主唱的限制,如《仗 义疏财》中李逵与燕青有轮番对唱、有二 人齐唱。不纯唱北曲,多用增句,定场不念诗 而念词。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促进作用。
二、明初十六子
▪ “明初十六子”的提法最早似出自明初朱权《太和
正音谱》。有“国朝一十六人”之说,其中包括王 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杨景贤等此时期 春桃——抱负难展、徒叹奈何的辛酸与悲哀。
第一节 明初杂剧
▪ 明初杂剧的特点:1.题材狭窄。歌功颂德、宣扬
封建礼教的倾向加重。原因:
▪ 一、民族矛盾缓和,官方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士” 地位思想均有很大变化,歌功颂德,宣扬封建礼教倾 向加重,皇上又以“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七百本赐之” 故宫廷派作家应运而生。

明代戏剧.ppt课件.

明代戏剧.ppt课件.

明代的传奇
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展演
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 传奇戏的特点与南戏大致相同:在音乐上, 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在戏剧结构上一般篇 幅较长,情节复杂,刻画人物细腻精致 。
(一)明前期(嘉靖前) ——传奇不发达。 1、原因——专制,倡导伦理纲常,法禁;科举制 度与儒家经典,控制知识分子。 2、创作: (1)代表——李日华的《南西厢记》、王济的 《连环记》、苏复之的《金印记》、沈采的《千金 记》、沈受先的《三元记》、邱浚的《伍伦全备 记》、邵灿的《香囊记》等。 (2)内容——多改编历史故事或杂剧、南戏的旧 作,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 3、艺术: 传奇在继承宋元南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 优点,使艺术形式日趋完整。







(二)明后期(嘉靖后) ——传奇兴盛 1、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 杂剧衰微,南戏深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 诸腔的竟胜的促进。 2、创作: (1)题材——逐渐开阔,抨击时政、追求个性解放。 (2)代表:汤显祖、李开先;昆山腔——梁辰鱼,沈 璟、屠隆、凌溕初、冯梦龙孟称舜等200余人;弋阳 腔——朱少斋、董应翰、郑汝耿、秦鸣雷、郑国轩、顾 觉宇和一些佚名作家。 3、成就: 各类传奇可考者不下700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剧中的曹操影射严嵩;祢衡影射沈炼。作者通过祢 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 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 性。
《玉禅师翠乡一梦》
写南宋临安水月寺僧玉通,不肯参拜新任府尹柳宣教 而被柳设计破戒,觉后恼恨而死,魂灵投柳妻腑中 转生柳翠,专败柳家门风。后师兄月明和尚来访, 柳翠顿悟成佛,与师兄同行西去。剧既写官府与佛 门的勾心斗角,相互报复,又写佛徒生理欲望与佛 门清规戒律的尖锐冲突 。揭露官府、佛门极端虚 伪。

第八章 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

第八章  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

第十四章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第一节明代杂剧的流变一、明代北杂剧的衰微进程(一)明初时期明朝建国伊始,便“尊崇儒术”,以致“士大夫耻留心词曲”(何元朗《曲论》),而朱元璋又曾两次颁布“规范”包括杂剧在内的戏剧创作与演出的禁戏法令,使杂剧艺术受到沉重打击。

但是,明初紧承有元,杂剧的创作环境依然较为有利。

此时,不但有一批由元入明的颇富杂剧创作与演出经验的作家与演员队伍,而且还有长期以来杂剧艺术培养起来的热爱杂剧艺术的观众。

就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中,也不乏喜欢欣赏杂剧艺术的人。

朱元璋起兵自封吴王时,即创建教坊司,掌管“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的所谓“宴会奏乐”;建国后,又于洪武28年创立专门的演剧机构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其中所谓“传奇”,即是北曲杂剧。

洪武3年,朱棣封燕王,13年之藩北平。

由于燕王朱棣对杂剧特别喜好,•因而对杂剧作家宠遇甚厚,在他周围,便聚积了如汤舜民、杨景贤,贾仲明等一批由元入明的杂剧作家,使燕邸成为当时杂剧活动的一大中心。

由于上述原因,洪武时期的杂剧创作还算差强人意。

傅惜华《明杂剧全目》列此时作品共有89本之多。

只是从质量上考察,此时既无关王白马郑这样的大家,也无《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这样的杰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洪武时期的杂剧创作同鼎盛的元杂剧相比是大大衰落了。

(二)永乐至成化时期大约因为洪武永乐二帝的禁戏法令的关系,其后杂剧创作进一步衰落。

除汤舜民、杨景贤等朱棣的“老部下”永乐初或许还有杂剧作品问世外,有名姓的杂剧作家仅知有宁献王朱权与周宪王朱有燉二位藩王而已。

其中朱权创作杂剧12种,今传2种;朱有燉创作杂剧31种,总名《诚斋传奇》。

若从数量与文笔上看,宁周二王颇有元代杂剧家的气象,但如从取材看,二王所作十有七八是神佛仙道妓女节妇之类的东西,除此就是文人韵事、“义士”之类的作品。

此时的杂剧作品,如从思想内容考察,优秀作品实如吉光片羽,凤毛麟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