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

继续教育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徐俊冕作者单位:200000上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常见一些病人申诉各种身体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痛、倦怠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相应的身体疾病的证据。

这类病人常在各种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在门诊人次、实验室检查、药物处方和外科手术等方面都占有高得不成比例的数量,他们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导致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助长了日益增加的医疗费用。

这类病人过去归属于 神经症 。

精神分析学家们则假设这些躯体症状是深层心理冲突被阻抑转变而成的 躯体化反应 (somatization r eactions)。

1988年Z.J.L ipow ski 著文对 躯体化 (somatization)给予一种描述性定义[1],摒弃精神分析的心理冲突转换成躯体症状的假设,详细论述了躯体化的临床问题。

现在对这类神经症的重新认识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注意。

一、躯体化的概念1.躯体化的描述性定义躯体化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从上述定义可以归纳出躯体化的5个特征: 患者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与症状; 这些躯体不适与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 患者将躯体不适症状归咎为躯体患病; 患者据此向医学各科求助; 一般认为,这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独特的反应,即患者主要是用躯体方式而非心理方式作出反应。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躯体化是一个临床现象,但不是诊断名称[1]。

躯体化可见于许多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somato for m disorder )、精神分裂症等。

而躯体化障碍(somat-i zation disorder)是一种临床诊断名称,这种障碍并不多见,不应和 躯体化 混为一谈。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导读:躯体化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躯体症状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表现为各种不适或疼痛。

病人可能已长时间四处求医,均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证据,甚至手术探察也一无所获。

但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导致社会功能缺损。

主要临床类型如下: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又称Briquet综合征。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经常反复变化的,可涉及身体任何系统和器官的躯体症状,其中许多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经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长期反复就医和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

常起病于30岁以前,病程持续至少2年以上,大多数临床常见症状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和疼痛,如头痛、腹部不适、其他部位疼痛、头晕、心悸、其他焦虑症状、便秘或腹泻(肠激惹综合征)、抑郁或焦虑等。

这些患者的处理比特定的、孤立的躯体症状困难得多。

另外,也可因对自己健康有特定的、反复的担心而出现生理(躯体的)主诉。

躯体形式障碍见表1。

躯体化障碍患者有多种、反复和频繁变化的躯体症状许多年。

有些情况下患者完全沉浸在躯体症状的体验中,他们不愿意将疾患和心理因素相联系。

因此,精神科的诊断是没有帮助的。

患者的经治医师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将起关键作用。

经治医生可以限制患者进一步做检查和药物治疗,提供限时的、有规律的约诊,对出现的新体征和症状合理处理。

躯体化障碍的病程和预后未知。

然而,对躯体症状和心理痛苦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和处理不当,会使患者反复去许多医师和专家处就诊,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甚至损伤性医疗检查及手术。

因此,对此问题缺乏认识,并继续进一步转诊给专家,对个人和医疗保健系统都造成很大的浪费。

躯体化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可归纳为以下4类:(1)疼痛:这是一组经常存在的症状。

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概述部分旨在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括。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表现出多种体征和症状,但无法通过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找到明确的生理学或病理学解释。

这种疾病可以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躯体化障碍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我们将探讨躯体化障碍的流行病学数据,并深入研究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医生诊断该疾病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将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该疾病的研究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篇长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呼吁医学界加强对躯体化障碍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本质和机制,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和分析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1. 引言:首先,我们会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躯体化障碍的基本定义和特征,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来详细探讨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将介绍躯体化障碍的定义和特征,以便读者对此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探讨躯体化障碍的发病率、患病人群的特征以及相关风险因素,使读者对其现实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讨论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系统,深入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具体要求。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概括其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

此外,我们也会展望未来关于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方向,探讨可能存在的改进和创新之处。

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与治疗作者:任艳萍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7期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障碍的总称,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保证。

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其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即使其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通常拒绝探讨心理原因,甚至存在明显抑郁和焦虑时同样如此。

躯体形式障碍在综合医院中患病率较高。

国内研究发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病人中,18.2%为躯体形式障碍,其中躯体化障碍占门诊总人数的7.4%。

国外研究发现,在基层保健机构及综合医院就诊人群中,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占就诊病人的16.7%。

如何正确诊断和识别这类疾病,并进行恰当干预和治疗,是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在诊断系统中,躯体形式障碍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类,主要包括5个主要亚型:躯体化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和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各亚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如下。

躯体化障碍主要特征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任一部位,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感觉(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性与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

可伴有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患者最初常到综合性医院寻求治疗,很少主动提出心理问题。

病程常呈慢性波动,有多年就医检查或手术、用药的经历,患者可有药物依赖或滥用,常有社会、人际及家庭方面的长期功能损害。

疑病症主要特征是担心或相信自己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优势观念。

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患者害怕药物及其不良反应,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躯体化障碍诊疗的处理方案和基本原则

躯体化障碍诊疗的处理方案和基本原则

躯体化障碍诊疗的处理方案和基本原则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症状表现为身体上无法解释的疼痛、不适、疲劳等,导致患者常常反复到医院就诊,却难以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躯体化障碍诊疗的处理方案和基本原则。

处理方案: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治疗是躯体化障碍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心理因素和行为,从而让患者掌握面对疾病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不安感,减轻疾病的痛苦。

2.药物治疗:对于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以通过使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根治疾病。

3.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让患者接受神经系统反馈,让其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

基本原则:
1.认真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对于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

2.注意心理疏导: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积极
的回应和建议。

3.避免过度检查:过度的体检和检查会加重症状,让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感。

4.综合治疗:同时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方法,让患者全面得到治疗。

5.尊重患者的需求和选择:医生应该作为患者的朋友和搭档,尊重患者的选择,与患者一起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6.加强患者自我管理:通过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降低再次发作的可能性。

躯体形式障碍识别诊断与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识别诊断与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识别诊断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且难以解释的身体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严重的困扰和功能损害。

识别、诊断和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识别躯体形式障碍是关键的。

常见的躯体症状包括疼痛、疲劳、胃肠问题、头痛等,这些症状经常无法通过身体检查或常规医学测试找到明确的身体原因。

患者通常表现出对这些症状的过分担忧,并对其可能的严重性感到恐惧。

他们往往过度关注身体症状,经常寻求医疗检查和治疗,但结果往往呈阴性。

第二,诊断躯体形式障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医生应当排除任何可能的身体疾病,并了解患者对症状的担忧和恐惧程度。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诊断躯体形式障碍需要满足以下标准:持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体症状,导致显著痛苦或功能损害,且担忧症状的性质、严重性或后果不合理。

最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应综合考虑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通过教育患者了解症状的神经生理机制和心理因素的作用,CBT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症状。

此外,CBT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心理与身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教授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在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作用相对有限,主要用于缓解相关的情绪症状,如焦虑和抑郁。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抗焦虑药物。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作为辅助治疗使用,与心理疗法结合,以获得最佳效果。

总结起来,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判断是否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治疗时应注重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并在必要时考虑药物治疗。

通过全面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并改善生活质量。

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

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

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躯体形式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对自己的外貌存在严重的不满和扭曲的认知,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社交和功能障碍。

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这一疾病。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自己外貌的过分关注,患者长时间、频繁地对自己的外貌缺陷或想象中的缺陷进行过分关注,这种关注明显超出正常水平。

2. 强迫行为,患者因为对自己外貌的不满而出现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检查镜子、进行过度的化妆或整容手术等。

3. 社交和功能障碍,患者因为对自己外貌的不满而避开社交活动,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功能。

4. 认知扭曲,患者对自己外貌的认知出现明显的扭曲,比如认为自己的外貌缺陷是明显的,而他人并未注意到。

在诊断躯体形式障碍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外貌不满的情况,比如厌食症、抑郁症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心理评估和身体检查。

在进行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结合家属或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的观察和描述,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对于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整形外科医生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症状和行为,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结合全面的评估和多学科的合作,来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躯体形式障碍,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临床医学精神病学ppt课件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医学精神病学ppt课件躯体形式障碍
案例分析
案例一:躯体化障碍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复杂多变、诊断困难
详细描述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多种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呼吸困难等,但医学检查未能 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由于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 表现和心理评估结果。
案例二:疑病症的诊疗过程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状态 和缓解症状。
04
躯体形式障碍的预防与康 复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心理压力
保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充足 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 康水平。
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等,有助于减轻心理压 力,降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生率。
总结词
高度焦虑、过度关注健康
详细描述
疑病症患者常常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度关注,担心自己患有严重疾病,尽管医学检查显示无异常,患者 仍坚信自己有病。诊疗过程中,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同时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以排除器质 性疾病的可能性,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
案例三: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疼痛为主、心理因素影响大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并密切监测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躯体形式障碍的另一 重要治疗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 法、心理动力疗法和森田疗法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 的情绪和思维模式,纠正错误的 认知和行为,从而缓解躯体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多种亚型,如 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 疼痛障碍等。
症状与表现
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 病人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 病人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常为不能说服医生而愤
愤不平
躯体形式障碍的内容

躯体化障碍 疑病 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持续性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该病患者往往拙于 探究自己内在心理,因此,常坚持某种躯体性病因,


属于本组障碍的诊断名称

慢心血管系统:心脏神经症,神经循环衰弱,晕厥发 作 高位胃肠道:心因性吞气症、呃逆、消化不良、幽门 痉挛、神经性呕吐 低位胃肠道:心因性肠道胀气、肠激惹综合症 /腹泻综 合症、便秘




呼吸系统:心因性咳嗽和过度换气的各种形式
泌尿生殖系统:心因性尿频和排尿困难、痛经、月经 不调、假孕

持续存在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涉及特定器官或系统的主观主诉 存在先占观念,认为上诉器官可能患严重疾病,因此 产生痛苦,医生的反复解释无济于事 并无证据说明所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明显疾患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鉴别诊断

广泛性焦虑障碍:接受医学解释,不再以躯体“疾病” 反复就医 躯体形式障碍:其中可有自主神经症状,但与许多其 它感觉和感受相比,即不突出也不持续,且症状并不 总是归于某个特定器官或系统 分离性运动或感觉障碍:转换症状

疑病患者的困境环路图

感觉过敏 不快情绪 生理功能紊乱 身体不适感

过分注意身体变化, 担心、害怕患了重病
疑病症
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相,伴随一下症状:
--诊断要点
–对自身健康或疾病的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情况很
不相称
–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或异常感觉作出主观性解释。3/牢固的疑
功能性胃肠病(FGD)


流行病学:总人群中20%~30%左右,
20~30%(FD) IBS.12%(美国)
功能性胃肠病(FGD)

发病诱因
– 胃肠运动失衡 – 内脏感知过敏 – 对食物和胃肠内代谢物不耐受或过敏 – 胃肠道内病原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 – 精神心理失调等
功能性胃肠病(FGD)
体育锻炼(气功、太极拳、瑜珈 运动疗法


谢谢!


疑病症

常在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下发病
--临床特点
有疑病症性格,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担心要求较高, 求全固执
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认为患了某种疾病,为 此烦恼。而非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苦恼 主诉或症状可限于某一部位、器官或系统,也可涉及 全身 对身体任何微小的变化都特别注意,如心跳、呼吸、 大小便等细微变化
见。男性小于0.2%
躯体化障碍

临床特点:


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
在转诊到精神科之前,症状往往以存在多年、多种多 样检查一无所获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 胃肠道感觉、异常的皮肤感觉。性及月经方面的问题 也很常见 通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需要治疗

躯体化障碍

症状本身是非特异的(疼痛、烧灼、沉重、紧缩、肿 胀) 病人把症状归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但找不到证据 特征的临床相:明确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的主观 主诉;坚持器官或系统的归属 许多人存在心理应激或困难和问题,部分并非如此 有时有生理功能紊乱但不影响器官功能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诊断要点
躯体形式障碍的 识别、诊断与治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郝以辉
概述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 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症状特点:
– 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阴性
结果,不相信医生关于其症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
– 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和程度
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
–反复就医、检查,结果阴性,解释不能打消疑虑
病程至少3个月 严重程度已妨碍工作、学习、社交,或有无法摆脱的痛
苦而要求治疗
疑病症
--鉴别诊断

疑病妄想:程度更强,内容怪异,不反复就医。 焦虑障碍:焦虑症患者可伴有躯体性焦虑症状,但给出生物学解 释后即放心,不会形成疑虑观念。 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者注意疾病的本身及后果,躯体化者注意个 别化症状。疑病观念涉及一种或两种躯体疾病,病名前后一致, 而躯体化者的疾病数量多常变化。 抑郁障碍: 躯体疾病:
等发病
– 5—HT:参与运动、感觉、睡眠、进食活动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内分泌是皮层内脏相关的主要中 介因素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参与应激、情绪和
其它行为的调节
– 下丘脑-垂体后叶轴系统:加压素对血压等水份调节
有重要作用

疼痛、应激等可使加压素增加
– 对学习、记忆过程起调节作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述情障碍 一种具体、限定和刻板的认知方式,缺乏现象和符号 性认知能力,以及缺乏体验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特征
– 缺乏用语言描述情感的能力 – 缺乏幻想(想象力) – 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过程具体而僵化 – 自身的情绪性信息处理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枢递质
– DA: 调节运动、情绪、行为、动机觉醒 –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参与应激反应,参与焦虑、抑郁

心理异常 NS 皮质肾 上腺轴 生理异常 症状表达 和行为 疾病
早年生活 心理压力



主要表现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 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
– 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经过检查
未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
– 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 由已知的或可以推断的心理生理机制引起的疼痛,不应诊断
治疗
心理治疗

(1)解释性心理治疗 (2)支持性心理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4)精神分析 (5)森田疗法 (6)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

药物治疗 激活患者的精神运动,提高情绪 静、抗焦虑作用
– 三环类药物
并 起镇
– SSRI类药物
– 抗焦虑药物

物理疗法(水疗、泥疗、针疗)
本病,躯体化障碍中也可见各种疼痛,但与并存的其它主诉 比并不持久和突出
临床各科常见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食道球与吞咽梗阻症 激惹性结肠炎 功能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与心率不齐

功能性痛经、经前期紧 张
胸前区疼痛症



慢性脊背疼痛症
纤维肌肉疼痛症


过度换气症与吞气症
尿道综合症
慢性疼痛综合症
临床表现
躯体化障碍

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 体症状 患者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甚 者行过手术探查却一无所获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的任何部分,而且 可有许多症状同时存在
躯体化障碍

流行病学
– 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有2.7%为躯体化障碍 – 美国妇女中,患病率为 0.2% ~ 2% ,女性多



疑病症
--临床特点

部分病人明确认为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即形成了 疾病观念
尽管各种检查并不肯定的阳性病变,或其陈述的严重 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并不相称,医生对其的解释无效 或仅有短暂效果 患者常为其症状看过3个以上医生


对疾病以外的读物十分注意,往往对号入座,加强疑 病观念
单症状疑病症(身体变形障碍)

鉴别诊断

疑病障碍:躯体化障碍病人关注的重点是症状本身及 症状的个别影响;而疑病性障碍,病人注意多指向潜 在进行的严重疾病进程及其致残后果
– 疑病性障碍患者倾向于要求进行检查以确定性质 – 而躯体化障碍病人要求治疗以清楚症状 – 常表现对信念坚定不移(不反复检查)
疑病症

定义:以疑病观念为主要临床表现,即持续存在的先 占观念,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 体疾病,反复就医,医生对疾病的解释和客观检查阴 性不能打消病人的疑虑。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长期患躯体障碍的患者与其同龄人一样, 有同等机会患躯体疾病,如果病人躯体主诉的重点和 稳定性发生转化,提示可能发生躯体疾病 ,应进一步 检查和会诊 抑郁障碍:躯体化障碍通常伴以程度不等的焦虑和抑 郁,如果焦虑和抑郁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不足以 诊断,则不需分开诊断。要根据症状出现的先后,主 要临床相的特点,作出主要诊断

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人际关系及家庭行
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女性多于男性,常在成年早期发病

因经常接受治疗,可导致药物依赖或滥用
诊断要点

存在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至少2年 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 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解释的忠告与 保证

症状及其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一般人群患病率 0· 01%左右,国外4%~9%。
内科病理约3~13%,精神科1~2%
疑病症

人格基础:具有自恋倾向人格特征孤独、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 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心。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在患躯 体疾病时易出现短暂性疑病症


社会心理因素:医源性、手淫
躯体因素: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较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不 稳定,对生理特点过分敏感、关注、曲解,可以促成疑病观念 心理因素:起源于直觉和认知异常,夸大感觉,对躯体症状作不 恰当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